北京大学地震概论课程完美课程课件总结
北京大学通选课地震概论第三章PPT课件
作者:赵克常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2012
地震概论
一、射线理论
在研究问题的尺度远大于地震波波长的情况下,可将地震波 传播当作射线来处理,从而使复杂的波动问题简化成为射线问题。 地震射线问题这和几何光学很相似。所谓地震射线,就是地震波 传播时,波阵面法线的轨迹,也即是震动由一点传播到另一点所 经过的途径。
2012
地震概论
费尔马原理 (Fermat’s Principle)
光学中的Fermat定理:
“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为走时(traveltime)最小的路径”
地震学中的Fermat定理:
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为走时最小的路
径.
作者:赵克常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2012
地震概论
地震学中的Fermat定理不是永远成立, 是高频情况下地震波波动方程的渐近解。
作者:赵克常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2012
地震概论
设震动由A点出发,沿途径s传播到B,传播速度是 v(x, y,z) 所用的时间是t,则费马原理就是
t Bds0 Av
δ是变分。根据这个原理,若A和B各在一个分界面的两边或 一边,就立刻得到斯涅耳的折射或反射定律。
作者:赵克常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地震概论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第一节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理论 第三节 体波各种震相和走时表
作者:赵克常
第三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2012
地震概论
第一节 地震波传播的基本概念
一、地球介质和弹性波 • 地震波是地下传播的震动,必然与岩石的
弹性有关,一般都假定岩石是一种完全弹 性体。 • 在一般的地震波计算中,地球介质可以做 为各向同性的完全弹性体来对待。
北京大学通选课地震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结构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地球内部结构的发现 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反演问题 反演地震层析成像与地球内部三维结构
作者:赵克常
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概论
第一节 地球内部结构的发现 一、探索的历史
• 在古代,地心被神化地描绘成地狱之火。 • 古希腊时,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都提出过球形大地的观点,埃拉托 色尼则第一个用几何方法给出了地球赤道的长度。 • 1522年9月6日,麦哲伦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地球是圆的这个概念才 宣告确立。 • 1666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对地球认识的新阶段的开始。 牛顿和惠更斯同时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扁平赤道隆起的椭圆的理论,牛 顿的重力原理也提供了测定地球密度的一种途径。把整个地球内部的平 均性质与已知岩石的密度比较,可以得到对地球组成情况的初步近似估 计。 • 1798年,英国的卡文迪什勋爵确定地球的平均密度为5.45,比普通岩石 的密度大一倍。差异如此之大,表明在地球内部决没有空洞,那里的物 质必定是非常致密的。
作者:赵克常
第四章 地球内部的结构
地震概论
另外一个有关地球内部状态的重要线索是由日月引力 造成的海洋潮汐提供的。如果地球内部差不多都是液体的 话,地球的岩石表面将像大洋潮汐一样涨落,其结果是在 海岸边会看不到潮的涨落。1887年一个优秀的地球物理学 家乔治· 达尔文从主要海港的潮的高度得出结论:“认为 地球内部是流体的假说不可取”。他推理地球深部的总体 刚度虽然不像钢那样大,但仍是相当可观的。 经过进一步精心推敲,地球物理学家们作出了简单曲 线,估计从地表到地心巨增的压力对密度的影响。1897年 维歇特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地球内部可能由围绕着一个铁 核的硅酸盐地幔组成。
北大地震概论——第5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实际地震图(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in(inc ) sin(ref )
FFeerrmmaatt原原理理 SSnnelell定l定律律(2)
A
inc
h
V1
L
V2
x o L x
r
t
B
射线AOB的走时为:
t(x) 1 h2 x2 1 r2 (L x)2
V1
V2
Fermat原理
反射点 x 应使t大到最小值。即:
dt(x) 1 x
i(r) d
dr
r
R
o
R
(R, p)
pv(r) dr
r ra r 2 [ pv(r)]2
R
rdr
t(R, p) ra v(r) r 2 [ pv(r)]2
介质存在高速层时地震射线的时距曲线
时(间)(震中)距曲线
走时方程
介质存在低速层时地震射线的时距曲线
实例 1: 北美地盾模型
介质存在高速层时地震射线的时距曲线
v(r)
中是一不变量。
球对称介质中地震射线走时方程
i(r) ds
dr
r
o
ds dr tan[i(r)]
dt
dr
v(r) cos[i(r)]
p r sin[i(r)] v(r)
sin[i(r)] pv(r) r
cos[i(r)] 1 r2 pv(r)2
r
tan[i(r)] pv(r) r2 [ pv(r)]2
径.
地震学中的Fermat定理不是永远成立, 是高频情况下地震波波动方程的渐近解。
Fermat定理是地震波的高频近似解。
高频近似:地震波的特征波长远小于所研究问题的 特征尺度。
地震概论知识点总结
地震概论知识点总结地震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
地震是地球的地壳结构发生变化时产生的自然灾害,一般由于地壳内部能量释放而引起。
地震的产生与地球的内部构造密切相关。
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地壳三个部分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围的一层,是地球表面的最薄的一层,地壳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的运动导致了地震的产生。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
地球的地壳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它们之间相互挤压、拉伸和滑动,导致了地震的产生。
地震还可以由于火山喷发、坍塌以及人类活动等引起。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征,震级越大表示地震能量越大。
地震的震级一般是由测震台所测定,并根据地震波的振幅来确定。
地震通常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地震会导致房屋倒塌、道路断裂、桥梁受损等严重后果,甚至会引发海啸、火山喷发等次生灾害。
地震还会造成人员伤亡,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为了应对地震带来的损失,人们还开发了一系列地震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地震的研究和预防已成为地震学的研究重点。
地震学是地球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地震的发生规律以及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地震的研究包括地震的监测、测震台的建立和运营以及地震数据的分析等。
通过对地震的监测和研究,科学家可以对地震进行预测和预警,避免地震对人类的损失。
地震还有许多与之相关的术语和概念。
例如地震带、地震波、地震震源、地震震中等,这些术语都是地震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在应对地震灾害时,人们还开发了一系列地震防灾减灾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建筑物抗震设计、地震疏散和逃生等,这些技术和方法可以减少地震对人类的伤害。
总之,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壳运动所引起的地表震动,是地球的自然现象之一。
地震的研究和预防已成为地震学的研究重点,人们已经开发了一系列地震预警系统和应急救援方案来减少地震对人类的影响。
地震防灾减灾技术和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减少地震对人类的损失。
地震概论ppt课件第7章 地震预报
第7章 地震预报
7.1 国内外地震预报经验 7.2 地震预报方法 7.3 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报实验 7.4 云南滇西地震实验场 7.5 地震预报的后果 7.6 临震措施
2021/7/13
1
7.1 国内外地震预报经验
中国和日本的地震预报经验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地震预报工作因为得到了广 泛宣传而为全世界所注目。特别是1975年2月4日 的事件被详细报道之后,1975年2月4日,中国东 北辽宁省官 一次强烈地震发生。那天晚上,海城附近发生了 里氏7.3级强烈地震,但幸运的是大多数人已经睡 在了室外,所以没有受到伤害。
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作为一个极富现实意义的科学问题,地震预测一直是世界各国地震学 家深切关注的焦点。
早在日、美等国制订地震预测规划前6至8年,即1956年,傅承义和刘恢先在我国12年《科学长远规 划》第33项“天然地震的灾害及其防御”中就已经提出了地震预测问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科学途 径与具体措施。1963年,傅承义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实现地震预测的三大类方法,即地震地质方法、 地震统计方法、地震前兆方法。30多年来,地震预测研究工作基本上沿用这三大类方法至今,尽 管各类方法的内涵有许多发展和变化。
希腊地震学家提出的通过地 下电磁变化预测地震的VA N方法是现在地震预报的热 门话题
2021/7/13
13
地震可以预报吗?
地震预报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是 地球科学的一个宏伟的科学研究目 标。地震预报是科学中的难题
地震是高度非线性过程
迄今地震学家仍未探索出一种确定性的 地震前兆。也就是说,尚未找到任何一 种异常现象,可以在所有大地震之前必 被无一例外地观测到;并且一旦出现这 种异常现象,必无一例外地发生大地 震。
地震说课稿ppt课件
CHAPTER 05
案例分析
历史上的大地震案例
1 2 3
唐山大地震
1976年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造成24.2万 多人死亡,16.4万多人受重伤,是20世纪中国最 惨痛的地震灾难。
汶川大地震
2008年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造成约 8.7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伤,是近年来中国遭 受的最严重的地震灾害。
CHAPTER 03
地震的危害与影响
直接危害
人员伤亡
地震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山体滑 坡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
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道路、桥 梁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造成巨 大的经济损失。
间接影响
社会秩序混乱
地震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影响正 常的生活和工作。
心理创伤
地震可能导致人们产生心理创伤,如 恐惧、焦虑、抑郁等。
日本关东大地震
1923年日本关东地区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 14.3万人死亡,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
近年来的地震案例
玉树地震
2010年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多次地震,造成约3000人死亡, 数千人受伤。
海地地震
2010年海地发生里氏7.0级地震,造成约23万人死亡,数十万人受 伤。
新西兰地震
对学生的期望与建议
关注地震科学的发展动态
鼓励学生们关注地震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强调学生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的重 要性。
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建议学生们学习相关学科如地质学、气象学等,提高综合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THANKS
[ 感谢观看 ]
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破坏
地震可能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生态环境。
北京大学通选课地震概论课程总结
地震概论总结
三、开课五年,日趋壮大、完善
四、全身心投入。经费投入120%
地震概论总结
五、多媒体、教学网、实物演示、小组 讨论和资料片观赏并行,主导和自主结 合(混合的教学模式) 六、锐意教改:有所为、有所不为,为 课程准确定位
地震概论总结
七、站在选课学生的角度完成各项教学 任务,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八、与悬念说再见、杜绝冤枉、没有委 屈。公正对待每一位选课同学。我们会 尽快督促教务或者亲自录入成绩,大家 很快会从教务部(或平台)网络查到。
地震概论
现今地震学前沿一例 & 课程总结 2012.5.21/2
地震概论
一、现今地震 学前沿一例
青藏高原东部区域地震层析成像
地震层析成像 (Seismic Tomography)
地震层析成像 (Seismic Tomography)
Regional Seismic Tomography in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Data and Methods
Data (1)
• Temporary Seismic Stations
PASSCAL (Tibet) INDEPTH I, II, III (Tibet) YL (Himalaya, Nepal, Tibet) XA (Bhutan) HICLIMB (Himalaya) Sino-France (Qinghai) CDSN
From Model Crust2.0 (Laske, Masters and Reif)
Results
Tilmann, 2003
Kind, 2002
Epicenters of the teleseismic events
(完整版)北京大学《地震概论》重点知识点
地震概论笔记(2016春)第一章地震学的研究范围和历史1.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全球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
全球有6亿多人生活在强震带上,20世纪约有200万人死于地震,预计21世纪将约有1500万人死于地震。
我国是多地震国家,历史记载死亡人数超过20万人的地震,全球6次,中国4次。
2.地震的两面性:①自然灾害②给人类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3.地震:地球内部介质(岩石)突然破坏,产生地震波,并在相当范围内引起地面震动。
破坏开始的地方称为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
理论上看成一个点,实际上是一个区)震源深度:将震源看做一个点,此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4.震中:震源在地表上的垂直投影。
震中距:观测点与震中的大圆弧距离(在地面上,从震中到任一点沿大圆弧测量的距离)可证明是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烈度:宏观,实际的破坏程度(我国12度烈度表)震级:微观标准表示地震能量大小,仪器测量(地震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101.5),两级相差1000倍:log E=11.8+1.5M,E:能量,M:震级)两者都反映地震大小5.分类:地震序列:①主震型(一个主震,多个余震)②震群型按震源深度分:①浅源:震源深度 < 60km ②中源:60-300km ③深源:> 300km 按震中距分:①地方震:震中距<100km ②近震:<1000km ③远震:>1000km (以观测点为圆心,1000km为半径)6. 地震学是应用物理类课程。
地震学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中日美在地震学三足鼎立第二章地震波第一节波的性质简述1.液体、气体只能传播纵波,固体可以传播横波(S波)、纵波(P波)2.波线和波阵面垂直3.远离波源的球面波波面上任何一小部分视为平面波第二节地震波1. 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总结:vP=√3vS(1)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总是先出现P波。
(2)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偏振)方向相互垂直。
地震概论ppt课件
的破坏。
02
地震预警系统
利用地震波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在地震发生后,迅速发出预警信
号,为人们提供紧急逃生的时间。
03
社区防震减灾
通过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同
时,制定社区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
开展救援工作。
05 地震救援与自救
地震救援
现代地震监测技术
01
02
03
地震监测台网
利用地震监测台网收集地 震数据,通过分析数据确 定地震的震源、震级和震 中位置等信息。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地 震灾害,快速获取灾区影 像和灾情信息。
无人机技术
利用无人机技术进行灾区 巡查和救援,提供实时信 息和支持救援工作。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地震机构
财产损失
地震不仅会造成人员的伤亡,还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这 是因为地震会使建筑物、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破 坏,导致大量的经济损失。
财产损失的大小与地震的强度、地表地质、建筑物质量等因 素有关。一般来说,地震越强,财产损失就越大。此外,如 果地震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也会增加财产损失的风险。
环境破坏
地震还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 害。这些灾害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安 全构成威胁。
环境破坏的程度与地震的强度、地表地质等因素有关。一 般来说,地震越强,环境破坏就越严重。此外,如果地震 发生在生态脆弱的地区,也会增加环境破坏的风险。
04 地震的预测与预防
地震概论PPT课件
目录
• 地震基本知识 • 地震的成因 • 地震的危害 • 地震的预测与预防 • 地震救援与自救 • 地震的历史与现状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考点汇总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考点汇总第一章地震学史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km;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到300km之间;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
2.1966年邢台大地震导致了1971年中国地震局成立。
3.死亡超过20万人的地震有6次,其中在中国就有4次。
4.近震:震中距小于1000km;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km。
第二章地震波1.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a)P波的传播速度比S波快,地震图上先出现P波;b)P波和S波的质点振动(偏振)方向相互垂直;c)一般情况下,三分量地震图上P波的垂直分量相对较强,S波的水平分量相对较强;d)S波的低频成分比P波丰富;e)天然地震的震源破裂通常以剪切破裂和剪切错动为主,震源向外辐射的S波能量比P波能量强。
f)P波通过时,质元无转动运动,而有体积变化,P波是一种无旋波。
S波通过时,质元有转动,而无体积变化,S波是一种无散的等容波。
2.地震不地震,抬头看吊灯,说明S波和面波有水平分量。
3.P波使建筑物上下晃动,S波使建筑物侧向晃动。
第三章地震波传播理论1.射线理论2.波长很短:λ f = v在高频近似的情况下,可用波射线来描述波的传播3.Snell定理:5. PcPS可能存在,ScSP不可能存在。
(其中c表示P波和S波在地核界面上的反射,K表示通过外核的纵波,I表示通过内核的纵波,J表示通过内核的横波,i表示在内核界面的反射,p和s分别表示由震源向上(地面)传播的射线)P 夹角比S大。
第四章地球内部的结构1.应用地震波去透视地球内部首先要研究地震图。
2.大陆地区地壳平均厚度为35km。
大洋和大陆下面的地壳厚度不同。
3.地壳是通过研究首波而发现的。
用面波研究地壳性质,因为面波在地壳中运行。
4.上地幔(410km以上)、过度层(410-670km之间)及下地慢(670km以下)。
5.古登堡教授拥有更丰富的地震纪录,得出了更精确的核介面深度估计,首次估计出地核深度为2900km。
地震工程学概论培训讲解
区域构造应力场模拟
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01
通过分析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地壳形变和地球物理场特征,揭
示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分布和演化规律。
数值模拟方法应用
02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如有限单元法、有限差分法等,建立
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活动关系探讨
03
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和地震活动性评估结果,探讨构造应力场与
地震工程学概论培训讲解
目录
• 地震工程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 土木工程结构减震控制技术 • 地震工程学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地震工程学基本概念与原 理
地震波传播特性
体波
包括纵波(P波)和横波(S波) ,通过地球内部传播,速度较快 。
地震监测网络完善
随着全球地震监测网络的不断完善,地震数据的获取更加准确和 全面,为地震预测预报提供了有力支持。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后的短时间内发出警报,为减轻地震 灾害提供宝贵时间。
地震预测模型研究
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地震预测模型不断涌现,为地震预测 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实践案例
日本东京天空树、中国台北101大厦 等高层建筑均采用了隔震技术,有效 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消能减震技术及应用领域
消能减震技术
通过在结构中设置耗能装置或阻尼器,将地震能量转化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量耗散掉,从而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
应用领域
消能减震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等领域。例如,中 国的港珠澳大桥就采用了消能减震技术来应对地震和台风等自然灾害。
高性能材料和结构体系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和新型结构体系 (如摇摆结构、自复位结构等),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课件第1章
若干地震学前沿课题
地球内部的精细结构(三维、各项异性) 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 板块理论的修正与发展 高精度的地球物理学勘探 地震预测 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计 下一代地震危险性区划理论基础 。。。
地震学的社会需求
需要地震学的主要部门:
地震局、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资源、能源部门 国防部门 水利、大型工程建设部门 地路交通部门 其它工程建设部门 。。。
周宁提供
Morgan awarded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Princeton University geophysicist W. Jason Morgan was awarded the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the nation's highest scientific honor, for theories that describe how land masses move, volcanoes arise and many other features of the land and sea take shape. Morgan, the Knox Taylor Professor of Geography, was among eight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presented with the award by President Bush at the White House on Thursday, Nov. 6. The award recognizes Morgan for his work pioneering two fundamental ideas -- plate tectonics and mantle plumes. The first describes how the Earth's surface consists of a dozen plates that move with respect to each other. The second explains how heat within the Earth forces columns of solid, but ductile material through the Earth's mantle creating "hot spots" at the surface. "The theory of plate tectonics he published in 1968 is one of the major milestones of U.S. science in the 20th century," said Anthony Dahlen, chair of the Princeton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ppt知识点总结。
地震学是一门应用物理学地震对科学方法论方面贡献•反演理论及方法•(弹性波)波动理论•成像方法•复杂性科学地震研究范围的三个方面•一、宏观地震学:主要是指地震宵害的调查和研究、地区基本烈度的划分,以达到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合理的资料和指标,并为地震预报提供宏观数据。
•二、地震波的传播理论:根据地震台风网观测得到的地震资料,研究地震波的发生及传播特征,并利用来研究地壳和地球内部的结构、组成和状态。
•三、测震学:内容包括地震仪器的研制、地震观测台网的布局以及记录图的分析、处理和解释工作。
地震序列:地震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有成丛发生的倾向。
这种成丛发生的地震称地震序列。
按时间顺序和震级分布,地震序列分为:主震型和震群型。
•①主震型:通常包括主震和大量的余震。
有些地震序列还包括一系列前震。
若地震序列中,特别大的地震只有一次,则称之为主震;发生在主震之前的中、小地震叫前震;发生在主震之后的大量较小地震叫余震。
•②震群型:在一个地震序列中包含着若干个震级相差不多的地震,而无一特大震级的地震时,称之为震群。
在中国几个主要地震区都有震群发生,但其规模较小。
天然地震的分类•按成因分: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陷落地震。
•按震源深度分: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天然地震称为浅震;也称正常深度地震。
大多数地震都为浅源地震。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公里至3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中源地震。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地震称为深震。
已记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约700公里。
有时也将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统称为深震。
•按震中距分:1)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
2)近震:震中距小于1000公里的地震。
3)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按震级分:1)弱震:M<3的地震。
2)有感地震:3≤M≤4.5的地震。
3)中强震:4.5<M<6的地震。
4)强震:M≥的地震。
其中M≥8的地震又称为巨大地震。
北京大学通选课地震概论第七章
地震概论
发现了帕克菲尔德地震的周期规律之后, 在美国地质研究所的带领下大量设备及研究人员 投入了“帕克菲尔德地震预报实验”。根据循环 模式预期帕克菲尔德地区的下次地震将发生在 1988年,统计误差可能导致4年的偏差。 由于科学家确信地震很快将在该地区发生, 这一地区便成了寻找地震前兆的最佳地点。利用 最先进技术,地震学家们设置了高分辨率监测仪 器测量种种特征量,例如当地小震图像的细微变 化,地倾斜等地形变的变化,以及电磁性质等。
作者:赵克常
第七章 地震预报
地震概论
第四节 地震预报的地震统计方法
• 当人们对地震的物理过程认识还不够清楚时,企 图从地震发生的纪录中去探索可能存在的规律, 估计地震的危险性或发生某种强度的地震的概率, 往往采用统计的方法。 • 统计方法的可靠程度决定于资料的多寡,因而在 资料太少的时候,它的意义并不大。 • 在我国有些地区,地震资料是很丰富的,所以在 我国的地震预报工作中,这个方法也是一个重要 的方面。
作者:赵克常
第七章 地震预报
地震概论
地震前期,地壳受应力的作用,随着时间的 推移,岩石的应变在不断的积累,当积累到达临 界值时,就会发生地震;在应变积累的时候,地 球内部不断地在发生变化。 地壳内部的变化表现为多种形式:岩石的体积 膨胀、地震波速度变化等等。 地壳内部的变化影响着小震活动,电磁现象 等,在某些情况下还影响着地壳中的含水量和氡、 氦气体的迁移。 这些变化和现象就是地震的前兆,我们只要 将这些变化或者现象识别并且辨认出来,就能够 对地震的预报做出一些解释。
作者:赵克常
第七章 地震预报
地震概论
• 地震有其发生的规律,掌握规律就能够预报。但是目前对地 震发生的具体过程和影响这个过程的种种因素还了解得不够 清楚,这就对地震预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坚信宇 宙是可知的,地震预报问题的彻底解决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 目前研究地震预报的方法,主要在三方面: (1)地震地质方法,应力积累是大地构造活动的结果, 所以地震的发生必然和一定的地质环境有联系; (2)地震统计方法,人们通常可以利用统计的方法去寻 找地震发生的概率; (3)地震前兆方法,如果能够确认地震前所发生的任何 事件,就可以利用它作为前兆来预报地震。 • 这三种方法并不是彼此独立不相关的,而是互有联系的,并 且如果能够将三种方法配合使用,效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更好。
北京大学地震概论课程完美课程课件总结
薁1pc=360 X 60 X 60/2PI X 1 天文单位=206265 天文单位38568 亿 公 里1.29pc ( 4.22 光年)。
地球公转轨道的平均半径(一个膇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冥蚃太阳系的轨道特性:近圆形、同向性、共面性;肀行星运动三大定律: 1、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期中一个焦点上; 2、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3、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方 成正比。
袀太阳:色球层(耀斑) -光球层(太阳黑子) -对流层 -辐射层 -核心 芅恒星结局:红巨星——小于 3 个太阳先白矮星后黑矮星—— 3-10 个太阳超新星——大 于十个黑洞;膃木星卫星63颗 彗星:彗核、彗发固体 C 、冰冻水|CH4NH3 ;彗尾CO+N2+CO2+螁原始大气:一氧化碳、氢、水后全部或大部溢出地球。
螇地学发展简史:水火不相容(火成论,水成论)-均变与质变 -固定轮与活动论;数值螄霍金的宇宙:无边界有限宇宙 马克思的宇宙:时空无限芄天体 He 丰度为宇宙成分的26%芀星系出现 1 亿年太阳系出现10 亿年首批生命 12 亿年宏观生命形式的进化15 亿年上等于恒星周年视差的倒数。
因此,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的距离约为螈由地震引起的破坏,统称之为地震灾害螆唐山大地震7.8 级死亡24 万人中国历史上第二大最具破坏力的地震20 世纪大地震死亡人数近80 万人土耳其地震创地震损失经济之最芆地震灾害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大约50%的财产损失是由地震的次生灾害造成的芁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构成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时地球物理学的主要部分,研究地震的发生、传播、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门科学。
螀最早赘述记载公元前1831 年山东“秦山震” 1679 年三河地震时北京附近最大的地震。
古代各国对地震说法:中国阴阳说,古希腊气动说,日本地震鲶。
袄1910 美国地震学家里德弹性回调理论蚅肂地震波与其它波动现象(如,光波、电磁波)一样,有反射、透射、衍射、散射等现象;也满足:惠更斯原理(Huygens' Principle)和费尔马原理(Fermat 's Principle)。
北大地震概论——第5章 地震波传播理论
多层介质中地震波的走时方程
X
i1 in
xn
in
in hn
Vn
p sin(i1) sin(i2 ) ... sin(in ) .. sin(iN )
V1
V2
Vn
VN
sin(in ) pVn
xn
hn
tan(in )
hn
sin(in ) cos(in )
hn
tn
Vn
hn cos(in )
Vn
hn 1 ( pVn )2
pVn 1 ( pVn )2
N X ( p) 2
pVnhn
n1 1 ( pVn )2
N
T ( p) 2
hn
n1 Vn 1 ( pVn )2
垂向连续变化介质中地震波的走时方程
V
i(0)
z
X
i(z)
z
dx
i(z)
dz Vn
i(z)
p sin[i(z)] V (z)
sin[i(z)] pV (z)
径.
地震学中的Fermat定理不是永远成立, 是高频情况下地震波波动方程的渐近解。
Fermat定理是地震波的高频近似解。
高频近似:地震波的特征波长远小于所研究问题的 特征尺度。
注: 当高频近似条件不满足时,地震波的传播不能够用 Fermat定理来描述,必须严格求解原始的波动方程。
5.2 地震射线(Seismic Ray)
射线参数:
p sin[ (0)] sin[0 ]
V (0)
V0
H
t(H, p)
dz
0 V (z) 1[ pV (z)]2
H pV (z)dz
X (H , p) 0 1[ pV (z)]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学发展简史:水火不相容(火成论,水成论)-均变与质变-固定轮与活动论;数值上等于恒星周年视差的倒数。
因此,1pc=360×60×60/2PI×1天文单位=206265天文单位=3.2616光年=308568亿公里离太阳最近的恒星比邻星的距离约为1.29pc(4.22光年)。
地球公转轨道的平均半径(一个天文单位,AU)霍金的宇宙:无边界有限宇宙马克思的宇宙:时空无限天体He丰度为宇宙成分的26%星系出现1亿年太阳系出现10亿年首批生命12亿年宏观生命形式的进化15亿年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海冥太阳系的轨道特性:近圆形、同向性、共面性;行星运动三大定律:1、行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太阳位于期中一个焦点上;2、行星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3、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径的方成正比。
太阳:色球层(耀斑)-光球层(太阳黑子)-对流层-辐射层-核心恒星结局:红巨星——小于3个太阳先白矮星后黑矮星——3-10个太阳超新星——大于十个黑洞;木星卫星63颗彗星:彗核、彗发固体C、冰冻水|CH4NH3;彗尾CO+N2+CO2+原始大气:一氧化碳、氢、水后全部或大部溢出地球。
由地震引起的破坏,统称之为地震灾害.唐山大地震7.8级死亡24万人中国历史上第二大最具破坏力的地震20世纪大地震死亡人数近80万人土耳其地震创地震损失经济之最地震灾害95%以上的伤亡是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大约50%的财产损失是由地震的次生灾害造成的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构成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时地球物理学的主要部分,研究地震的发生、传播、地球内部构造的一门科学。
最早赘述记载公元前1831年山东“秦山震”1679年三河地震时北京附近最大的地震。
古代各国对地震说法:中国阴阳说,古希腊气动说,日本地震鲶。
1910美国地震学家里德弹性回调理论地震波与其它波动现象(如,光波、电磁波)一样,有反射、透射、衍射、散射等现象;也满足:惠更斯原理(Huygens’Principle) 和费尔马原理(Fermat’s Principle)。
但控制地震波传播的最基本原理仍是牛顿定律,即:牛顿定律在连续介质力学中的表达形式地震学中的Fermat定理: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路径为走时最小的路径.Fermat定理是地震波的高频近似解(地震波的特征波长远小于所研究问题的特征尺度)地震射线,能量束分布呈高斯分布,宽度d反比于频率f当f-无穷,d-0;能量束成为射线。
在无界的天性介质中,存在两种基本类型的弹性波:纵波(P)V横波(S)纵波的速度一般是横波的根号三倍,在地震记录中总是纵波先到达。
在一定边界条件下,弹性波动方程还给出面波解和自由振荡解。
面波类型Love波Rayleigh波。
影响自由振荡周期的因素:自转、横向非均匀性;第一个远震记录:德国记录日本;地震波最初从地球内的一点发出,这点就是震源,位于地球表面的恰又位于震源之上那点称为震中。
1935里克特提出按照地震仪器探测到的地震波的振幅将地震分级。
里氏震级ML是最大地震波振幅以10为底的对数。
对一个100千米外的地震记录到1cm的峰值波(1%0毫米的10000倍)振幅震级4.受力状态下,岩石发生变形。
冷的脆性岩石容易发生脆性破裂(断层),从而导致天然地震。
地球深部的岩石由于温度较高,在受力状态下岩石容易发生弯曲或流动。
一般情况下,处于应力状态的岩石或者流动或者破裂主要取决于温度。
应力撤销能恢复状态的叫弹性体。
断崖—暴露的断层面。
断层滑动开始的地方叫震源,震中是其在地表的垂直投影。
断层面与地球表面的夹角叫倾角。
站在断层的地表面上,上盘在你的正右方,你所面对的方向为走向方向。
断层面和地表的交线的走向方向与正北的顺时针夹角叫断层的走向。
0-360四种基本类型正断层(Normal)逆断层(Reverse)走滑断层(Strike-Slip有左旋右旋问题右手法则大拇指上为左旋)斜滑断层(Oblique)断层类型取决于断层的滑移方向(Slip)。
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应力断层面上应力超过其摩擦力时断层发生滑动。
正断层垂向压力最大,逆断层最小,板块构造学说意义可以和原子结构的发现、生物进化论相提并论。
经历三个阶段:大陆扩张、海底扩张、板块构造。
泛大陆-(劳亚大陆和冈瓦那大陆)17世纪以前灾变说,1785均变原理后来“将今论古方法”,近百年槽台说。
大陆漂移的证据:1、形状复杂的板块拟合2、化石3、岩石4、山脉5、古气候数据进一步证据:海洋钻探,地震和火山的分布,同位素测定年龄。
最老的海洋地壳年龄只有180百万年,比地陆地壳小20多倍。
大西洋和太平洋洋中脊发现更多的热泉,热泉的水温高达380c。
,在其周围形成了奇特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物的食物链不是靠光合作用维持生存的。
而是靠硫化氢氧化细菌维持—化学合成形式。
七大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板块扩散边界—新的地壳在此产生。
汇聚边界—地壳在此消失(消减带)。
三种碰撞—洋陆碰撞;洋洋碰撞;陆陆碰撞海陆海沟、消减带火山弧,陆壳迅速隆起,深源地震。
陆陆两者都不消减;褶皱隆起;形成高原转换边界—由于扩散边界的扩散速度差异而产生的走滑断层,板块之间在此作相互水平运动。
一般在海洋浅源地震大西洋中脊是扩散边界的例子,每年2.5厘米冰岛—研究扩散边界最好的陆上天然实验室地震断层摩擦力时阻止断层两边相互运动的应力,大地震发生时大部分变能转化成热能(克服摩擦力)消耗掉了地震效率=地震波能量/地震能=7.5-15%看书关于震级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欧亚海岭(有时称两个地震带)构造地震:地下岩层错动而破裂所成90%人工地震:水库地震地下核爆Snell定律入射波,反射波,透射波;对于给定射线射线参数在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
首波又叫侧面波?注意临界角SinO=V1/V2;距离大于一定值时,首波先到达。
外地核固态内地核都有预测地震而不是预报地震活动断层或断层段破裂不是随机的1975年的预测比较成功预测只对少数历史地震记录比较好的地区效果好比如中国、日本、欧洲、美国加利福尼亚。
利用概率预测将来地震是最有用的方法,里一个概率预测方法是基于弹性回跳模型地震预报三要素: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强度可靠的地震预报方法必须具有可重复性,适用于任何破坏性地震地震波速度的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变化气体释放大气效应动物异常行为岩石的电磁性质改变5种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参量:P波速度、地面升降和倾斜、水井中氡气含量、岩石中的电阻率以及地震发生频度。
近震低矮建筑危害较大远震高层建筑易受打击;破坏累积效应、疲劳效应、时间、房屋构造目前最大的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地震90%以上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深度常常在60公里以内。
震源70公里以内的为浅源地震超过300的深源地震中间的中源地震;震中距100公里内地方震100-1000近震超的远震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在地幔上部。
地震波分体波和面波体波分横波S纵波P 横波周期长振幅大速度慢100-800米每秒纵波周期短振幅小速度快200-1400面波分瑞利波勒夫波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主要是面波。
震级M=logA 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M记录的最大水平地面位移,单位是微米。
能量logE =11.8+1.5M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32倍震级相差2级能量相差1000倍。
一个6级地震相当于两万吨级原子弹。
微震<2有感震2-4破坏性>5强烈>7特大>8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用I表示。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
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
中国分12度次生灾害:火灾、水灾、瘟疫、毒气泄漏一个地区未来5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有10%超越概率的地震烈度值成为该地区的基本烈度用Ib表示。
基岩上地震动幅值小、持续短、震害轻勘探地震学石油勘探的主要方法:地质法、物探方法(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
)、钻探方法;地震勘探的工作环节:野外工作、室内资料处理、地震资料解释;2million死亡0.6billion生活在强地震区汶川北纬31度东经103.4度汶川大地震是青藏高原向东巨大挤压应力持续释放的结果。
地质活动在造成青藏高原隆升的同时,还造成了高原向东的侧向流动和挤压。
四川、鄂尔多斯地块比较稳定,深深地扎根于地球的深部。
在两个地块接触地带发生应力集中和变形。
汶川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应力活动最复杂的的龙门山断裂带上。
震级的修订:测定的地震震级,不仅仅是由地震的大小决定的,它还跟震波传播的时候所经过地方的性质大有关系。
岩石错动是有方向性的。
即辐射有所谓的“方向性”。
地震学家在测量地震震级的时候常不得不用不同的标度或尺度测量。
青海玉树北纬33.1经度96.7深度33度7.1级地震海啸条件:深海、大地震、开阔着渐变浅的海岸条件。
一般只有7级以上的大地震才能产生海啸灾害E=mgh lgE=11.8+1.5M海啸拨上可达700km速度与水厚度的平方根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