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椭圆经典例题解析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椭圆标准方程典型例题
例1 椭圆的一个顶点为()02,
A ,其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说明: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个,给出一个顶点的坐标和对称轴的位置,是不能确定椭圆的横竖的,因而要考虑两种情况.
例2 已知椭圆19
822=++y k x 的离心率21=e ,求k 的值.
说明:本题易出现漏解.排除错误的办法是:因为8+k 与9的大小关系不定,所以椭圆的焦点可能在x 轴上,也可能在y 轴上.故必须进行讨论.
例3 已知方程
1352
2-=-+-k
y k x 表示椭圆,求k 的取值范围.
解:由⎪⎩
⎪
⎨⎧-≠-<-<-,35,03,05k k k k 得53<<k ,且4≠k .
∴满足条件的k 的取值范围是53<<k ,且4≠k .
说明:本题易出现如下错解:由⎩
⎨⎧<-<-,03,
05k k 得53<<k ,故k 的取值范围是53<<k .
出错的原因是没有注意椭圆的标准方程中0>>b a 这个条件,当b a =时,并不表示椭圆.
例4 已知椭圆
06322=-+m y mx 的一个焦点为(0,2)求m 的值.
分析:把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由2=c ,根据关系222c b a +=可求出m 的值.
解:方程变形为
1262
2=+m
y x .因为焦点在y 轴上,所以62>m ,解得3>m . 又2=c
,所以2262=-m ,5=m 适合.故5=m .
例5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03,P
,b a 3=,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因椭圆的中心在原点,故其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况.根据题设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参数a 和b (或2a 和2b )的值,即可求得椭圆的标准方程.
解:当焦点在x 轴上时,设其方程为()0122
22>>=+b a b
y a x .
由椭圆过点()03,P ,知
10
922=+b
a .又
b a 3=,代入得12=b ,92=a , 故椭圆的方程为19
22
=+y x .
当焦点在y 轴上时,设其方程为()0122
22>>=+b a b
x a y .
由椭圆过点()03,
P ,知1092
2=+b
a .又
b a 3=,联立解得812=a ,92
=b , 故椭圆的方程为19
812
2=+x y .
例6 已知P 点在以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上,点P 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
3
5
4和3
5
2,过P 点作焦点所在轴的垂线,它恰好过椭圆的一个焦点,求椭圆方程.
解:设两焦点为1F 、2F ,且3541=
PF ,3
5
22=PF . 从椭圆定义知52221=+=PF PF a .即5=a . 从21PF PF >知2PF 垂直焦点所在的对称轴, 所以在12F PF Rt ∆中,2
1
sin 12
21==∠PF PF F PF , 可求出6
21π
=
∠F PF ,3
5
26
cos 21=
⋅=π
PF c ,从而310222=-=c a b .
∴所求椭圆方程为1103522=+
y x 或15
1032
2=+y x .
例7已知椭圆方程()0122
22>>=+b a b y a x ,长轴端点为1A ,2A ,焦点
为1F ,2F ,P 是椭圆上一点,θ=∠21PA A ,α=∠21PF F .
求:21PF F ∆的面积(用a 、b 、α表示).
分析:求面积要结合余弦定理及定义求角α的两邻边,
从而利用C ab S sin 2
1
=∆求面积.
解:如图,设()y x P ,,由椭圆的对称性,不妨设P 在第一象限.
由余弦定理知: 2
21F F 2
22
1PF PF +=12PF -·224cos c PF =α.① 由椭圆定义知: a PF PF 221=+ ②,
则-①②2
得 αc o s
12221+=⋅b PF PF .
故αsin 21212
1
PF PF S PF
F ⋅=∆ αα
sin cos 12212+=b 2tan 2αb =.
例8 已知动圆P 过定点()03,
-A ,且在定圆()64322
=+-y x B :的内部与其相内切,
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分析: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点P 满足的关系式.
解:如图所示,设动圆P 和定圆B 内切于点M .动点P 到两定点, 即定点()03,-A 和定圆圆心()03,B 距离之和恰好等于定圆半径, 即8==+=+BM PB PM PB PA .∴点P 的轨迹是以A ,B 为两焦点,
半长轴为4,半短轴长为7342
2
=-=b 的椭圆的方程:17
162
2=+y x .
说明:本题是先根据椭圆的定义,判定轨迹是椭圆,然后根据椭圆的标准方程,求轨迹的方程.这是求轨迹方程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例9 已知圆122=+y x ,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P 向y 轴作垂线段,
求线段中点M 的轨迹.
分析:本题是已知一些轨迹,求动点轨迹问题.
这种题目一般利用中间变量(相关点)求轨迹方程或轨迹. 解:设点M 的坐标为),(y x ,点P 的坐标为),(00y x ,则2
x x =
,0y y =. 因为),(00y x P 在圆122=+y x 上,所以12020=+y x . 将x x 20=,y y =0代入方程12020=+y x 得1422=+y x . 所以点M 的轨迹是一个椭圆1422=+y x .
说明:此题是利用相关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这种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设动点的坐标为),(y x ,
设已知轨迹上的点的坐标为),(00y x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使x ,y 与0x ,0y 建立等式关系, 从而由这些等式关系求出0x 和0y 代入已知的轨迹方程,就可以求出关于x ,y 的方程, 化简后即我们所求的方程.这种方法是求轨迹方程的最基本的方法,必须掌握.
例18 已知)2,4(P 是直线l 被椭圆
19
362
2=+y x 所截得的线段的中点,求直线l 的方程. 分析: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通常将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y (或x ),得到关于x (或y )
的一元二次方程,再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直接求出21x x +,21x x (或21y y +,21y y )的值代入计算即得. 并不需要求出直线与椭圆的交点坐标,这种“设而不求”的方法,在解析几何中是经常采用的.
解:方法一:设所求直线方程为)4(2-=-x k y .代入椭圆方程,整理得
036)24(4)24(8)14(222=--+--+k x k k x k ①
设直线与椭圆的交点为),(11y x A ,),(22y x B ,则1x 、2x 是①的两根,∴1
4)
24(8221+-=+k k k x x
∵)2,4(P 为AB 中点,∴1
4)24(424221+-=+=
k k k x x ,21-=k .∴所求直线方程为082=-+y x .
方法二:设直线与椭圆交点),(11y x A ,),(22y x B .∵)2,4(P 为AB 中点,∴821=+x x ,421=+y y . 又∵A ,B 在椭圆上,∴3642
12
1=+y x ,3642
22
2=+y x 两式相减得0)(4)(2
22
12
22
1=-+-y y x x , 即0))((4))((21212121=-++-+y y y y x x x x .∴
2
1)(4)(21212121-=++-=--y y x x x x y y .∴直线方程为082=-+y x .
方法三:设所求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为),(y x A ,另一个交点)4,8(y x B --.
∵A 、B 在椭圆上,∴3642
2
=+y x ①。
36)4(4)8(2
2
=-+-y x ②
从而A ,B 在方程①-②的图形082=-+y x 上,而过A 、B 的直线只有一条,∴直线方程为082=-+y x . 说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是重点考查的解析几何问题,“设而不求”的方法是处理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若已知焦点是)0,33(、)0,33(-的椭圆截直线082=-+y x 所得弦中点的横坐标是4,则如何求椭圆方程?
例8 已知椭圆142
2=+y x 及直线m x y +=.
(1)当m 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
5
10
2,求直线的方程. 解:(1)把直线方程m x y +=代入椭圆方程142
2=+y x 得 ()142
2=++m x x ,
即01252
2
=-++m mx x .()()
020*********
≥+-=-⨯⨯-=∆m m m ,解得2
5
25≤≤-
m . (2)设直线与椭圆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x ,2x ,由(1)得5221m x x -=+,5
1
221-=m x x .
根据弦长公式得 :5102514521122
2
=-⨯-⎪⎭
⎫
⎝⎛-⋅+m m .解得0=m .方程为x y =. 说明:处理有关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问题及有关弦长问题,采用的方法与处理直线和圆的有所区别.
这里解决直线与椭圆的交点问题,一般考虑判别式∆;解决弦长问题,一般应用弦长公式. 用弦长公式,若能合理运用韦达定理(即根与系数的关系),可大大简化运算过程.
例9 以椭圆
13
122
2=+y x 的焦点为焦点,过直线09=+-y x l :上一点M 作椭圆,要使所作椭圆的长轴最短,点M 应在何处?并求出此时的椭圆方程.
分析:椭圆的焦点容易求出,按照椭圆的定义,本题实际上就是要在已知直线上找一点,使该点到直线同侧的两已知点(即两焦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只须利用对称就可解决.
解:如图所示,椭圆13
122
2=+y x 的焦点为()031,-F ,()032,F . 点1F 关于直线09=+-y x l :的对称点F 的坐标为(-9,6),直线2FF 的方程为032=-+y x . 解方程组⎩⎨
⎧=+-=-+0
90
32y x y x 得交点M 的坐标为(-5,4).此时21MF MF +最小.
所求椭圆的长轴:562221==+=FF MF MF a ,∴53=a ,又
3=c , ∴()
363532
2
2
2
2
=-=-=c a b .因此,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136
452
2=+y x .
例12 求中心在原点,对称轴为坐标轴,且经过)2,3(-A 和)1,32(-B 两点的椭圆方程. 分析:由题设条件焦点在哪个轴上不明确,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为了计算简便起见,
可设其方程为12
2=+ny mx (0>m ,0>n ),且不必去考虑焦点在哪个坐标轴上,直接可求出方程.
解:设所求椭圆方程为12
2=+ny mx (0>m ,0>n ).由)2,3(-A 和)1,32(-B 两点在椭圆上可得
⎪⎩⎪⎨⎧=⋅+-⋅=-⋅+⋅,
11)32(,1)2()3(222
2n m n m 即⎩⎨⎧=+=+,112,
143n m n m 所以151=m ,51=n .故所求的椭圆方程为151522=+y x .
例14 已知长轴为12,短轴长为6,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过它对的左焦点1F 作倾斜解为
3
π
的直线交椭圆于A
,
B 两点,求弦AB 的长.
分析:可以利用弦长公式]4))[(1(1212212212
x x x x k x x k AB -++=
-+=求得,
也可以利用椭圆定义及余弦定理,还可以利用焦点半径来求. 解:(法1)利用直线与椭圆相交的弦长公式求解.
2121x x k AB -+=]4))[(1(212212x x x x k -++=.因为6=a ,3=b ,所以33=c .因为焦点在x 轴上,
所以椭圆方程为
19
362
2=+y x ,左焦点)0,33(-F ,从而直线方程为93+=x y . 由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0836372132=⨯++x x .设1x ,2x 为方程两根,所以13
3
7221-
=+x x ,1383621⨯=
x x ,3=k , 从而13
48]4))[(1(1212
212212=-++=-+=x x x x k x x k AB .
(法2)利用椭圆的定义及余弦定理求解.
由题意可知椭圆方程为19
362
2=+y x ,设m AF =1,n BF =1,则m AF -=122,n BF -=122. 在21F AF ∆中,3
cos
22112
21212
2π
F F AF F F AF AF -+=,即2
1
362336)12(2
2⋅
⋅⋅-⋅+=-m m m ; 所以346-=
m .同理在2
1F BF ∆中,用余弦定理得3
46
+=n ,所以1348=+=n m AB .
(法3)利用焦半径求解.
先根据直线与椭圆联立的方程0836372132
=⨯++x x 求出方程的两根1x ,2x ,它们分别是A ,B 的横坐标. 再根据焦半径11ex a AF +=,21ex a BF +=,从而求出11BF AF AB +=.
例15 椭圆
19
252
2=+y x 上的点M 到焦点1F 的距离为2,N 为1MF 的中点,则ON (O 为坐标原点)的值为A .4 B .2 C .8 D .
2
3
说明:(1)椭圆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2)椭圆上的点必定适合椭圆的这一定义,即a MF MF 221=+,利用这个等式可以解决椭圆上的点与焦点的有关距离.
例16 已知椭圆13
42
2=+
y x C :,试确定m 的取值范围,使得对于直线m x y l +=4:,椭圆C 上有不同的两点关于该直线对称.
分析:若设椭圆上A ,B 两点关于直线l 对称,则已知条件等价于:(1)直线l AB ⊥;(2)弦AB 的中点M 在l 上.
利用上述条件建立m 的不等式即可求得m 的取值范围. 解:(法1)设椭圆上),(11y x A ,),(22y x B 两点关于直线l 对称,直线AB 与l 交于),(00y x M 点. ∵l 的斜率4=l k ,∴设直线AB 的方程为n x y +-=41.由方程组⎪⎪⎩⎪⎪⎨⎧
=++-=,134,41
2
2y x n x y 消去y 得 0481681322=-+-n nx x ①。
∴13821n x x =
+.于是1342210n x x x =+=,13
124100n
n x y =+-=,
即点M 的坐标为)1312,134(
n n .∵点M 在直线m x y +=4上,∴m n n +⨯=1344.解得m n 4
13-=. ② 将式②代入式①得04816926132
2=-++m mx x ③
∵A ,B 是椭圆上的两点,∴0)48169(134)26(22>-⨯-=∆m m .解得13
13
213132<
<-m . (法2)同解法1得出m n 413-
=,∴m m x -=-=)4
13
(1340, m m m m x y 34
13
)(414134100-=--⨯-=--=,即M 点坐标为)3,(m m --.
∵A ,B 为椭圆上的两点,∴M 点在椭圆的内部,∴13)3(4)(22<-+-m m .解得13
13
213132<<-m . (法3)设),(11y x A ,),(22y x B 是椭圆上关于l 对称的两点,直线AB 与l 的交点M 的坐标为),(00y x .
∵A ,B 在椭圆上,∴1342121=+y x ,13
42
222=+y
x .两式相减得0))((4))((321212121=-++-+y y y y x x x x ,
即0)(24)(23210210=-⋅+-⋅y y y x x x .∴
)(43210
0212
1x x y x x x y y ≠-=--.
又∵直线l AB ⊥,∴1-=⋅l AB k k ,∴14430
-=⋅-
y x ,即003x y = ①。
又M 点在直线l 上,∴m x y +=004 ②。
由①,②得M 点的坐标为)3,(m m --.以下同解法2.
说明:涉及椭圆上两点A ,B 关于直线l 恒对称,求有关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可以采用列参数满足的不等式: (1)利用直线AB 与椭圆恒有两个交点,通过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消元后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
别式0>∆,建立参数方程.
(2)利用弦AB 的中点),(00y x M 在椭圆内部,满足12
020<+b
y
a x ,将0x ,0y 利用参数表示,建立参数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