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县八年级语文上册 3 城南旧事教案-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眷恋。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城南旧事》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3.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

4. 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4. 探讨课文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理解作者对童年和故乡的怀念之情。

5. 课堂小结,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对课文《城南旧事》进行简要的评价。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分析其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童年回忆的短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和表达能力方面的提升。

2. 关注学生对老北京历史文化了解的深度,以及对作者情感的共鸣。

3. 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提高,以及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资源1. 《城南旧事》原著,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2. 老北京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时代背景的了解。

3. 相关文学评论和分析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4. 课堂讨论模板和评价标准,用于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讨论和自我评价。

八、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京味儿语言和文化背景。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城南旧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对小说进行适当的分析和评价。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和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导入与阅读教师通过介绍作者林海音和作品背景,引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兴趣。

学生阅读第一章《冬阳·童年·骆驼队》,了解故事的开端和主要人物。

2. 第二课时: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章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3. 第三课时:写作与表达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写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或书评。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资源1. 教材:《城南旧事》2. 参考资料:关于作者林海音和作品背景的资料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和播放相关资料和影像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表达,评价学生对《城南旧事》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通过写作和表达,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 学生学习态度和参与度的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五、教学安排1. 课时:共3课时2. 教学进度:第一课时导入与阅读,第二课时分析与讨论,第三课时写作与表达。

六、教学延伸1. 电影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城南旧事》改编的电影,引导学生比较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城南旧事》教案.docx

《城南旧事》教案.docx

《城南旧事》的教案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表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格特点。

2、体会本罩的淡淡的哀愁与的相思。

1、把握“厚嘴唇的人” 一人物形象。

2、理解景明的作用。

1、文中音的描写。

2、体会本罩的淡淡的哀愁与的相思。

一一、入:我曾和一个无形的人握手一声惨叫我的手被留下了烙印——北《触》以忘却的西,原来一直潜藏在心灵的某个角落,像潮水一涌来;以了无痕迹的童年,却活在我的眼前;以消失殆尽的朋友的,依然在的巷陌深⋯⋯二、目解。

《城南旧事》是伊明根据台湾作家林海音同名自体小改的。

作的基是“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 。

改的成功,在于忠于原著,再了作者笔下土情的俗画,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烈的思念故土、祖国的情愫。

三、作者介及背景明。

四、掌握串珠式的情构。

串起全文的“珠”是《小麻雀与小孩》,它把英子与周的人、英子与厚嘴唇人的故事,一在一起,并推情的展。

五、把握人物形象。

提示:“厚嘴唇的人”是 20 世 20 年代中国社会最底的一个普通的小人物。

他生活所迫,不得已做了;他一个人默默承受生活的重担,养家糊口,供弟弟上学,弟弟的出息而自豪;人朴厚道,在小英子眼里是一个得思念的复的人物形象。

六、分析音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排日唱“小麻雀呀”的歌声烘托了小英子的心情。

(2)典礼上,“ 亭外,古道,芳草碧天”的歌声既是表学生离母校的感,又示了小英子与“厚嘴唇的人”的离。

(3)典礼上,“小麻雀呀,小麻雀呀,你的母,哪里去了?”的歌声烘托了一种孤独、感。

(4)尾,小学生声唱“ 亭外,古道,芳草碧天⋯⋯”烘托了淡淡的哀愁与的相思。

七、“离”是家吟咏的主,因朋友的无限挂,便有李白的“孤帆影碧空尽,唯江天流“,因与朋友的依恋不舍,便有柳永的” 手相看泪眼,竟无凝噎“⋯⋯一个一个的人在偶然中相遇、相,又一个一个离去。

《城南旧事》中分写了英子与女秀、英子与小、英子与乳母宋告的故事,如果你是演,你将怎拍他分情景?全,展开想和想象,用一段描述性的言勾勒他分的景。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能够从文章中提炼出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感悟、表达、交流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其脉络。

2. 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内涵。

三、教学难点1. 文章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 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阅读(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分享感受。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文章的主要内容、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分享。

4. 感悟表达(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文章中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写作练习,展示自己的感悟。

5. 总结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视野。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目。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友情或故乡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质量,包括理解程度、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单元测试评价:通过单元测试来检测学生对文章内容、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情感教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共鸣。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

《城南旧事》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背景。

引发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城南旧事》中的主题和情感。

1.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林海音的图片和简介。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城南旧事》的期待。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对《城南旧事》的阅读计划。

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城南旧事》中的文学特色。

2.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语言文字、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

2.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运用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作品的文学特色。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在《城南旧事》中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

3.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的理解。

运用角色扮演,深入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收集学生的角色扮演报告。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城南旧事》中的主题意义。

4.2 教学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题,如成长、变迁、亲情等。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象征和隐喻。

4.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主题的理解。

运用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作品的主题意义。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收集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思考。

5.2 教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在课程中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推荐与《城南旧事》相关的阅读材料。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选文类别上属于说明文。

《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都是比较典型的介绍事物的说明文,《桥之美》和《说屏》都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

本单元内容可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写作三部分。

精读课文包括《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三篇,《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学习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苏州园林》以苏州园林为蓝本,重点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故宫博物院》则以解说词的形式,在了解故宫宏大壮丽的规模和层次井然的布局的过程中学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这是学习说明文的基础。

略读课文包括《桥之美》《说“屏”》两篇,两篇文章学习的重点是品味文章优美而富有底蕴的语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是在前边学习基本方法的前提下的逐步递进,写作“说明要抓住特征”则是在学习了说明方法和品味说明语言之后的巩固提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传统建筑、园林的辉煌成就。

2、初步了解说明文特点并体会说明文准确、科学、严密的语言特点。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认识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观察、思考、主动探究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培养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目标: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1、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科学、严密的语言特点。

3、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1莘县明天学校初中部个性化教案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 课型:____________________ 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1 中国石拱桥【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征。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对童年和北京城南的怀念。

2.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分析作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择《城南旧事》中的五个精彩片段进行教学。

2. 重点词语: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

3. 人物分析: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课文中的片段进行深入剖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五个片段,了解故事情节。

3. 分析讨论:针对每个片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4. 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成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总结提升:总结每个片段的人物特点和故事主题,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怀念之情。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阅读等方面的评价,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理解和喜爱程度。

2. 评价方法: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作业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僻词语的运用等。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城南旧事》原著。

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如老北京的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

3. 多媒体资源:图片、视频等,用于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

《城南旧事》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并运用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

2. 重点词汇和句型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文《城南旧事》的相关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 课堂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情境。

3.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城南旧事》,理解故事情节,掌握重点词汇和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表达。

5. 课堂展示:各小组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7.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阅读理解和写作任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态度。

2. 理解与表达: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课文《城南旧事》的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老北京的历史、文化、风俗等。

3. 参考译文:为学生提供课文的参考译文,以便于理解和对照。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故事情节。

教师提问: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2. 第二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重要词汇和句型,如“怀念”、“童年”、“故乡”等。

八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学案人教版

八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教案学案人教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课文中父亲形象描绘的基本方法。通过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一个立体而深刻的父亲形象。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物情感和故事主题。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段具体描写。通过分析“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这句话,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父亲的情感。
- 举例:仿写《背影》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要求学生写一段关于亲人的描述。
2. 教学难点
(1)情感体验:学生可能难以体会到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父亲的感情,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理解。
- 突破方法:通过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2)成语的深层含义:学生对成语的表面意思可能容易理解,但对其深层含义和引申义可能难以掌握,需要通过具体语境的讲解和例句分析来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寻找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文物或展品,让学生在实物中感受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 开展课内外的阅读分享活动,鼓励学生阅读拓展资源中的文学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表达能力。
- 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尝试创作以亲情为主题的短篇故事或诗歌,通过创作实践,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辅助材料:
- 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背影》中父亲的形象、《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景象,以直观的方式呈现课文描述的场景,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 制作课文结构图表,展示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以及重要情节和细节,帮助学生把握文章整体结构。
- 搜集与成语、词汇相关的视频资料,通过动画、故事等形式,生动展示成语的来源和用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现象。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

(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童年时光和故乡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城南旧事》。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象。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现象。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情况。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城南旧事》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章中的精彩词句。

(3)能够了解并掌握一些文学常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通过阅读、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概括《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

(2)分析和欣赏文章中的精彩词句。

(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通读《城南旧事》,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教学目标。

(2)搜集与《城南旧事》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等。

(3)准备教学过程中可能用到的教学工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城南旧事》,了解文章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城南旧事》的时代背景。

(2)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词句和表达方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鉴赏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城南旧事》的阅读,并写一篇读后感。

2. 结合课内学到的文学鉴赏方法,分析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并与同学分享。

江西省吉安县凤凰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案3 城南旧事

江西省吉安县凤凰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阅读教案3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阅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二、教学准备1、学生独立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记录卡。

(记录卡附于文后)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故事》,并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一)链接课文,激情导入。

1、链接课文,激情导入:播放《冬阳童年骆驼队》最末一段录音。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师简单介绍作者。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朗读录音是我们本期学过的课文——生:《冬阳童年骆驼队》师: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生:《城南旧事》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阅读了《城南旧事》,随着英子走进了她的城南,走进了她的旧事,也一起分享着英子童年时的心情。

(课件出示《城南夜》的音乐)(二)了解故事梗概。

1、师提问:这本小说由哪几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说得准确又简洁的同学代表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2、全班交流。

(三)评故事中的人物。

过渡: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哪个人物。

1、猜一猜:(1)教师课件出示书中的文字,学生猜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片段一: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城南旧事教学文档

城南旧事教学文档

城南旧事
教学要求:
一、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二、领略本文以速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三、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过程
1、林海音简介
2、影片鉴赏
3、《送别》简介(《城南旧事》插曲)
J.P.奥德韦曲李叔同词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乡。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

课文《城南旧事》教案课文《城南旧事》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原文在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感情。

2、了解全文的结构和线索。

3、体会原文的伏笔的运用。

一、引入本文节选自台湾女作者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原型,描写了一个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本文重点描述了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父亲的爱。

伴随着这种爱,英子告别了她的童年,走向了成熟。

让我们追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这种爱,追寻作者告别童年的脚步。

学生浏览全文后回答二、整体把握速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中几次写到了爸爸的花(读相关部分)2.对花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象征爸爸身体,贯穿了全文)3.在这些描写中又写了哪些事,引起了哪些回忆(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课文分段)1.“我”的襟上别着爸爸种的夹竹桃。

一(1-12)爸爸没有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想起昨天在医院看望爸爸的情景。

二(13-31)“我”想起爸爸逼“我”上学的事。

2.院里的花今年都还没有上麻渣,因为爸爸得了重病。

而平时爸爸最喜爱花。

三(32-34)“我”想起院里的花今年都没有上肥,而爸爸平时最喜爱花。

四(35-53)毕业典礼上“我”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想起过去爸爸让单独去汇钱的事。

3.爸爸的夹竹桃的枝子垂落了,而石榴也掉了好几个。

五(54-67)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长大了。

学生齐读讨论回答三、探究写作思路本文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实际上具有两层含义,是哪两层含义呢(一是实指爸爸种的夹竹桃的垂落,二是象征禀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贯穿全文的线索不仅仅是对爸爸爱花的描写,还有一条什么线索呢(毕业典礼)而作者在描写中又插入了一系列的回忆,这种写作手法叫做什么(插叙)学生单独回答而这些回忆的`展开以及下文的事情在文章的开头都有伏笔。

英子回家后得知爸爸死讯时,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与“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这句话相对应)第一段写爸爸对她说的话,还和下文的哪些事情相对应“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南旧事》阅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3、通过走进故事、走近人物、走进情节等方式回忆情节,交流独特的阅读感受,体会文字间蕴含的浓浓的爱。

二、教学准备
1、学生独立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记录卡。

(记录卡附于文后)
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城南故事》,并制作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课文,激情导入。

1、课文,激情导入:播放《冬阳童年骆驼队》最末一段录音。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是再也不会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的想念童年住在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

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2、师简单介绍作者。

师:孩子们,刚才我们听到的朗读录音是我们本期学过的课文——生:《冬阳童年骆驼队》
师:这篇课文选自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
生:《城南旧事》
师:最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阅读了《城南旧事》,随着英子走进了她的城南,走进了她的旧事,也一起分享着英子童年时的心情。

(课件出示《城南夜》的音乐)
(二)了解故事梗概。

1、师提问:这本小说由哪几个故事组成?每个故事的主人翁是谁?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你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说得准确又简洁的同学代表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表格)
2、全班交流。

选择五个组,各组选出代表汇报,全班评议。

(三)评故事中的人物。

过渡:当我们读着《城南旧事》,英子、秀贞、妞儿、宋妈、爸爸、兰姨娘……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这都得归功于林海音传神的描写,接下来,老师将出示一些精彩的句子,同学们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是书中哪个人物。

1、猜一猜:
(1)教师课件出示书中的文字,学生猜文字描写的是哪个人物。

片段一:她从矮桌上拿起了一件没做完的衣服,朝我身上左比右比,然后高兴地对走进来的她的妈妈说:“妈,您瞧,我怎么说的,刚合适!那么就开领子吧。

”说着,她又找了一根绳子绕着我的脖子量,我由她摆布,只管看墙上的那
X画,那画的是一个白胖大娃娃,没有穿衣服,手里捧着大元宝,骑在一条大大的红鱼上。

她转到我的面前来,看我仰着头,她也随着我的眼光看那X画,满是那么回事地说:“要看炕上看去,看我们小桂子多胖,那阵儿才八个月,骑着大金鱼,满屋里转,玩得饭都不吃,就这么淘……”
“她”指的是( 秀贞),选自《惠安馆》。

片段二“怎么还不起来,快起!快起!”
“晚了!”我硬着头皮说。

“晚了也得去,怎么可以逃学!起!”
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但是我怎么啦!居然有勇气不挪窝。

他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

他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
他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

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

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五大枚坐车去上学。

“他”指的是( 爸爸),选自《爸爸的花落了》。

片段三:我手里拿着一个空瓶子和一根竹筷子,轻轻走进惠安馆,推开跨院的门,院里那棵槐树,果然又垂着许多绿虫子,秀贞说是吊死鬼,像秀贞的那几条蚕一样,嘴里吐着一条丝,从树上吊下来。

我把吊死鬼一条条弄进我的空瓶里,回家去喂鸡吃,每天可以弄一瓶。

那些吊死鬼装在小瓶里,咕囊咕囊地动,真是肉麻,我拿着装了吊死鬼的瓶子,胳膊常常觉得痒麻麻的,好像吊死鬼从瓶里爬到我的手上了,其实并没有。

“我”指的是(英子),选自《惠安馆》。

(2)四人小组的学生读自己搜集的精彩片段,指名另一个四人小组的同学猜猜文字描写的哪个人物。

师:书中,像这样精彩的句子随处可见,同学们能不能再找一些这样的句子来读一读,让其余猜一猜这些文字描写的谁?
2、评一评:
师:在大人的心目中秀贞是疯子,中年男子是小偷,而英子始终一双纯真的大眼睛观察着周围的每一人,用一颗淳朴的心感知着城南发生的事情。

在英子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兰姨娘分别是什么样的人?在你心目中,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
(1)小组合作。

合作要求:每个组员选择一个人说一说英子心目中或者自己心目中妞儿、秀贞、中年男子、爸爸、宋妈是什么样的人?
(2)全班交流。

抽一号组员代表小组汇报。

(四)品故事情节。

1、交流读完本书后最难忘的画面、难忘的情节。

过渡:当我们静心地读完这部作品,一幅幅难忘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情节深深地扎根在你的脑海里。

谁来说说这部作品中让你记忆犹新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动的情节,并读一读相关的语段。

2、小组交流.
(1)组员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并说一说令自己感动的情节。

(2)每组商量好汇报方式,全班交流。

(可以选择代表汇报,可以全组汇报。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音乐《送别》)
(五)结束
听着同学们深情的朗读,我不由得想起了林海音先生七十七岁时在聆听钢琴家林海为《城南旧事》所谱的一组乐曲后:写下了一部略带伤感的回忆童年的小诗。

(《城南夜》音乐响起,师生共同朗诵)
静静地听,静静地想,回忆我的童年,忽见柳条儿摇曳,柳絮飞扬,
柳絮吹向我的脸上,鼻孔里刺痒。

抚摸着鼻尖,泪珠儿沾湿我七岁的小手。

……我愿在这儿静静地听;向我自己的心诉求:给我一盏七月的莲花灯,提着它,我去踏冬月的雪,一步一个脚印.踏到明春。

……静静地听,静静地听,
听城南的深夜,听到冬阳的早晨。

师:同学们,我们静静地欣赏了林海音的文字,走进了她纯真而又略带忧虑的童年。

同学们,趁着我们童年的美好时光,阅读更多的书籍,让更多精美的语言文字丰富我们的童年。

附:阅读记录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