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二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设计背景地震是自然界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而在地震中,家庭的团结和父子之间的互动也显得尤为重要。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父与子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护知识,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提高学生的地震安全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和地震的危害。
2.掌握地震的预防和自救知识。
3.增强父子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4.提高学生的地震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3.1 教学内容1.什么是地震?2.地震的危害。
3.地震的预防和自救知识。
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通过引入一段与地震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进行讨论,让学生先谈谈对地震的了解和认识。
步骤二:讲解地震的基本概念(15分钟)通过讲解PPT或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地震的基本概念,包括地震的成因、地震波的传播等。
同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的危害。
步骤三:讲解地震的预防和自救知识(25分钟)讲解地震的预防和自救知识,包括以下内容:1.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地震:收拾好家里易倒的物品,熟悉逃生通道等。
2.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和保护自己:寻找安全位置,注意避免被物品砸伤等。
3.地震后如何应对:保持镇静,等待救援。
同时,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并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的能力。
步骤四:父子互动活动(30分钟)安排一些小组活动,要求父子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例如,父子模拟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情景,在规定时间内找到安全位置,并制定合理的自救方案。
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父子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意识。
步骤五:总结和展望(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重点掌握地震的预防和自救知识。
同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对地震概念的理解和地震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修改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修改版)第一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修改版)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5分钟)同学们,现在请大家静下心来欣赏视频。
1.播放地震视频看完地震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6个词,谁会读?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3.回想视频,你想说点什么,用上以上词语说一说。
(指名说,3人)4.引出课题地震过后,不仅留下了满地废墟,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洛杉矶大地震,一起认识一对地震中的父与子。
(板书)二、初读课文(5分钟)1、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说,3人)2.预习过程中有什么不懂的?(指名说,3人)(板书学生不懂的问题)三、聚焦父亲,感受“爱”的了不起。
(20分钟)1、那就让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
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在这部分当中,有许多关于父亲的描写,请仔细看一看,从那些语句中你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下来,可以做上批注。
(ppt出示)开始吧。
2.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儿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指名答)3.真好,同学们从这么多地方、从字里行间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我们一处处来看。
先来看看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很多人劝说父亲,可他就是不离开,也就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出示课文片段)。
①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他们分别是怎么劝的?面对他们的劝阻,父亲是怎样回应的?(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
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恳求2、急切3、崩溃)同学们,从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问话中,我们读出了他的恳求,他的急切,他的崩溃,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
老师和大家合作,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② 父亲有点儿想不通,为什么警察和消防队长都不帮他救儿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1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为任务,训练重点是“使学生感恩所有善待自身的人,用心去爱自身的亲人朋友和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引导学生感受真正的情感,学习作者通过细致描写突出人物情感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见面礼,(播放图片)音乐响起。
谁能说说,看到这些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多聪明的孩子,现在请大家用心,闭上眼睛,静静地沉浸在这亲情带来的甜蜜和幸福里。
)播放视频:《洛杉矶大地震》片段。
(看完了地震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六个词。
)课件出示: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利用这六个词语,回想你刚才看到的地震画面,谈谈你的感受。
)2.过渡:同学们,地震过后,不但仅留下的是满地的废墟,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的伤痛。
但在这次大地震中却发生了一件感人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
3.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设计理念】通过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到亲情的珍贵,从心底深处感受灾难之后人们的反应,为后边教学做好铺垫。
二.回顾课文,内容再现读文思考,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设计理念】初知课文,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为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打好基础。
三.细读品味,感悟亲情师:文章中的父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了不起)默读课文,把描写父亲了不起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把描写儿子了不起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1.父亲的了不起课件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父亲的哪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挖)挖了多久?(38小时)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漫长的38小时(细节描写感受父亲挖的漫长)过渡:挖到8小时的时候,父亲的手臂被玻璃划出个大口子,鲜血顿时涌了出来,他_____________挖到12小时的时候,强烈的疲劳占据了父亲整个身体,他__________挖到24小时的时候,父亲依然没有找到自身的儿子,他_________挖到36小时的时候,父亲已经体力不支倒在废墟中,他_________这是多么难熬的38小时啊!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是一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父亲的行为更是一般人不可能做到的,请带着一份感动读文!(指导朗读:语气低沉难过)危险的38小时(感受环境带来的危险重重)过渡:地震过后总是危险重重,用心读文找找描写父亲不顾生命危险寻找儿子的段落。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优秀6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初读课文(一)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顿、坚定、疾步、挖掘、破烂不堪、绝望、叹息、悲痛、砸着、颤抖、拥抱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句子2:“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许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
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希望大家运用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熟读并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拓展“不堪“。
2、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知“了不起”的父子。
3、了解地震的危害,奠定基调。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掌握生字词,初步体会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聚焦第一小节:1、请看大屏幕。
(出示: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轻轻地跟着字幕读一读。
这是一个发生在512汶川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母亲在手机中写好的短信,留给她的孩子最后的遗言。
当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时这样的姿势(师示范: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
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
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时,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
(以真实的事例导入,用广为认知的汶川大地震引入,奠定文本的情感基调)看,大地在摇晃;听,生命在哀鸣!地震,震垮了家园,但震慑不了十三亿中国心!在地震灾区,这样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着。
是呀,在大灾面前,更能突显大爱的无疆,生命的可贵!让我们再包含深情地来读一读这句话吧!(欣赏图片,触动情感)2、汶川大地震中的这对母与子,演绎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
同学们,1994年1月17日,美国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请看:(出示第一小节)(直击文章第一小节,以地震引地震,不仅能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地震所带来的伤害,更能渗透到地震中父子的了不起。
对读好第一小节轻而易举了。
)在这样一场大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竟然不可思议地一起存活了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一对(出示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4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准多音字“血”、“着”等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元解读父与子的“了不起”,抓住父亲的“挖”和儿子的“让”来体会。
3、理解父亲对儿子的爱,感悟文本中高于爱的亲情教育带来的影响。
4、学会用比较,想象,练习,质疑等阅读方法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父亲的内心世界。
2、难点是感悟父亲对儿子的“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地震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配乐旁白:地震,一个令人沉痛的字眼,它使一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有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
然而,这种不幸却降临在了1994年的美国落杉矶。
出示课文第一节(师读)2、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3、学生读课题二、初读1、学生自读课文自由地朗读课文,读读了课文后想想: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2、检查字词阿曼达砸着血迹3、引出中心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滴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精读同学们,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多么了不起,那么你从哪里看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又从哪里看出了儿子的了不起呢?用“~~”划出来父亲的了不起,用“——”划出儿子的了不起。
(一)父亲的“挖”切入点:一个“挖”字体现父亲的了不起交流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父亲的一个动作,让人印象很深,而且十分感人,你觉得是哪个动作?(挖)⑵挖了多久?(38小时)⑵同学们,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12自然段,你觉得这是怎样的38小时呢?板块一:漫长的38小时:策略:比较,感受父亲挖的漫长(写法上:细节描写)38小时是多久?(两天一夜多,日以继夜地挖)__句子比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精选6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
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
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
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
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0【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理解词语大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相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学生谈感受。
3、揭示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1、初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新词。
2、再读课文,读懂课文大意,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课文1、体会父亲在救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1、想一想,阿曼达被埋在废墟中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2、阅读短文《回忆中的家》(节选),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五、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体现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2、用心体会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又饱含父爱、母爱真情的事。
选择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写一篇体现与父母间感情的记叙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1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预习时学习新字词,对于不懂的借助字典或者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解决难题。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梗概3.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认识八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如:“曼墟砾爆”等生字。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入情入境1.PPT展示一系列有关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感人照片,特别是关于地震中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感人照片。
《地震中的父与子》备课教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重难点及突破
生字词的书写,理解对含义深刻的句子。
主要通过学生阅读交流理解。
三、学习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有关2008年汶川地震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进一步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及突破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理解重点语句。
三、学习准备:
1、课件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父爱的故事。
3、搜集有关地震危害的图片及其文字资料。
四、教学过程:。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基本情节,了解地震中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感人事迹。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父爱的伟大,培养自己的感恩情怀,增强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基本情节,感受父爱的伟大。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父亲在地震中对儿子的关爱和坚持。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准备4.1 教具准备PPT、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文本。
4.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舒适,学生座位有序。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PPT展示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震中的父与子意味着什么?5.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理解课文内容,思考问题。
5.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的心得,讨论地震中的父与子所表现出的情感。
5.4 重点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震中的父与子所展现出的父爱如山。
5.5 情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5.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父爱的伟大,要求学生珍惜家庭生活,关爱家人。
5.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我心中的父爱”的作文,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恩之情。
六、教学评估6.1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父爱主题的感悟以及个人的情感体验。
6.2 评估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文和课后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估。
六、拓展活动7.1 活动内容组织学生观看与地震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如《唐山大地震》,以便更深入地理解地震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7.2 活动准备准备相应的视频资源,确保播放设备的正常运行。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课文中的11个生字词。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是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的,父亲的爱,可能是严厉的批评;可能是真诚的鼓舞;可能是细致的关怀,今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来结识一位有着执着的爱信念的父亲和一个勇敢的男孩儿。
板书: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子
二、读课文,标出生字词
生自由读全文。
师:有哪些生字词是你想提示同学的?
师指导学生正确认读“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柔曼、瓦砾”等词语。
师:这些词语各写一遍。
注意爆字,右边最下面不是“水”字,笔划依次是“点、提、撇、点。
”
生在摘抄本上写生字。
师:哪些词语你还不太明白?
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师指导用“找出”的方法或“把词语放到课文中理解”的方法,让学生互相探讨,理解词义。
师:默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并思考。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叙述文章梗概,师指导。
师:课文哪些描写给你的触动最深刻?
生根据课文内容叙述。
师:“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遍,把这句话抄写在摘录本上。
板书:
总会和你在一起。
师指导学生关注文中父亲的语言和外貌,并分类抄写在摘录本上。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六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六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学习目标: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搜集并阅读其他颂扬亲情的故事。
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__给学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教师导人:是啊,地震是多么的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9自读课文,要求:a.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b.用“——”画出让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C.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全班交流:a.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b.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考:a.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c.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讨论:a.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新词。
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小组内先试着回答一下。
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的变化。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地震的基本概念,掌握地震的成因和灾害特点。
2. 通过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自然灾害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与安排:课前准备: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地震话题的兴趣。
1. 导入(用10分钟):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有关地震的经历或观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地震的危害性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阅读故事(用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背景,并组织学生阅读故事。
教师可以提前将故事分成若干部分,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
3. 理解与表达(用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帮助他们理解故事的含义和主题。
学生可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总结。
4. 情感态度培养(用20分钟):教师组织开展一场关于地震灾害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震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影响,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 提高阅读能力(用20分钟):教师将故事中的一些句子或段落提取出来,让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改写。
学生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分享,提高彼此的阅读理解能力。
6. 总结与拓展(用10分钟):教师对这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布置一些拓展作业,以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
教学方法与手段:1. 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提问与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 教师布置的拓展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章或写一篇与地震相关的作文,评估学生是否能够进一步拓展知识。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最新9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最新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述职报告、讲话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job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最新9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范文集锦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理解信念和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教师和学生搜集有关地震的材料。
3、教师准备课件。
(有关这次地震音频、父亲在营救儿子时候的图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父爱的伟大,受到爱的教育.2、初步领悟文章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表达方式.一、情境导入,检查预习1、播放视频,感受地震.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3、检查预习,了解学情.二、顺学而导,感受父爱(一)请潜心读书,勾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做批注.(二)学生汇报学习收获,教师相机点拨并指导朗读.句段一: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学生谈读书体会.2、引导学生抓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读中体会父亲感情的变化.句段二: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1、学生谈阅读体会.2、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抓住写时间的词,体会时间的漫长,感悟句子的表达效果,并指导朗读.(2)透过父亲的外貌描写,联系上下文,想象在漫长的挖掘过程中,父亲所经历的艰辛,体会父爱的伟大,并指导朗读.(3)联系上下文,在读中体会“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亲带来的精神力量.(三)小结课文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父爱的写作方法.三、读写迁移,感悟信赖(一)学生继续汇报读书收获,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1、学生读写阿曼达的句段,并谈体会.2、引导学生想象废墟下的阿曼达和他的同学是怎样度过这漫长的38小时,尝试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写一写.3、反馈交流.四、紧扣中心,品味幸福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幸福”的含义.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1、复习课文内容:课文主要讲了发生在父与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反馈,并板书:父子)2、在地震中,许多楼房都成了废墟,(课件出示影音资料)同学们,像这样惊心动魄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生齐答——不大)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一个儿子与十四个同学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一个父亲不顾危险坚持不懈地挖了38小时,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呢?(了不起)板书(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共两课时)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共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有感情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了解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教学重点】:识记书写生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了解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洛杉矶地震的相关内容。
教师:查阅相关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本课时的教学,采用了自读自悟、重点字词讲解、概括课文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初读文本,了解课文基本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文章大致内容,找到中心词,明确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渲染情感。
1、出示课件:地震的景象。
课前布置了同学们查找地震的资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地震的危害……我相信同学们对地震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罗老师也找了些资料,请看(播放课件地震地视频)问:同学们看了后,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假设你碰到这样的事,你会想起谁?2、播放悲伤音乐,谈话。
课件出示大地震的资料,导语:是啊,地震给我们人类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列举……在这毁灭性的灾难中,有多少父母失去儿女,又有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甚至还有不少家庭全家无一幸免的,凝望着废墟,我们仿佛听见了那一声声凄厉的哭喊声:妈妈,我要妈妈……“儿呀,我的儿呀,你在哪呀?”……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美国著名作家马克•汉林描写的一个发生在地震中的传奇故事,一起去感受一个父亲那伟大、深沉的爱。
3.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结合“地震”这个词眼,引导学生联系画面,在感受地震给人类带来的重创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在地震中人性的伟大,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下文作好感情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词。
⑴认读词语:(出示词语)指名读,正音,特别注意“砾、颤”两字的读音。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关怀。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一张地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震的讨论。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地震的了解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阅读和理解:1. 让学生阅读杜甫的诗歌《地震中的父与子》。
2. 学生彼此讨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并在小组中交流他们对诗歌所表达的感受和主题的认识。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的结构。
写作练习:1. 鼓励学生就地震这个主题写一篇自己的故事或小作文。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个真实的地震故事或者想象一个人在地震中的经历。
2. 学生可以使用杜甫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作为参考,尝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3. 学生可以选择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写作,但需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讨论和分享:1. 学生可以把他们的作文分享给其他同学,并相互提供反馈。
学生可以就彼此的作品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更好地互相学习。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写作时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改进。
结束:1. 教师总结整个课程内容,并强调了解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以及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关怀。
2. 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关怀,并鼓励他们将这种关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继续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地震的知识,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吗?地震有哪些危害?你们听说过哪些地震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震话题的兴趣。
阅读和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地震事件的新闻报道、纪录片或音频,引导学生听、看、问一起来获取地震发生后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地震的影响。
接着,教师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首诗的复印件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一遍,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及主题。
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并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二课时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2.初步感受这对父子的伟大。
教学准备:文字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什么吗?(地震中的父与子)2、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坐姿端正,字才能写得端正。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习新课文,首先要将文章读通读顺。
投影自学提示:(1)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
3.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师:读好了吗?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挺自信的,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词。
师:来,试试看。
一生读。
(好继续读,有错立即停下)洛杉矶(读得短促一点,连贯一点)音:多音字:混、血、颤读错:是这样读的吗?谁来试试?|你读得真准,还有别的读音吗?读对:这个多音字你读的真准,不是还有其他读音吗,另外的读音你知道吗?举例子解释。
形:你觉得这里哪一个生字是比较容易写错的?(墟、曼、疾、砸、颤)要注意哪些部位?请打开抄写本,按照格式,把这几个字写一下,只写第一行的第一个就可以了。
同桌检查,写对了吗?(有读写结合可略)4.小组轮读。
师:这些字词放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得那么好吗?分小组轮读(一人读一段,一人读三人听,发现问题及时告诉他)5指明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谁来展示一下?开火车读课文。
你这个多音字读得真准。
回到刚刚那个问题。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2)是啊,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能用书中的句子说说吗。
请大家默看第一自然段,把相关句子的画出来?出示: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让你触目惊心的词?(不同程度的伤害)伤害的什么?还有建筑、心灵……可以说,这场大地震对于洛杉矶人们来说是一场恶梦。
而我们这节课就讲到了一对父子在地震中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了解大意。
2.初步感受这对父子的伟大。
教学准备:文字幻灯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什么吗?(地震中的父与子)2、举起你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坐姿端正,字才能写得端正。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习新课文,首先要将文章读通读顺。
投影自学提示:(1)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现在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
3.检查认读生字、新词。
师:读好了吗?生字词掌握得怎么样?挺自信的,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词。
师:来,试试看。
一生读。
(好继续读,有错立即停下)洛杉矶(读得短促一点,连贯一点)音:多音字:混、血、颤读错:是这样读的吗?谁来试试?|你读得真准,还有别的读音吗?读对:这个多音字你读的真准,不是还有其他读音吗,另外的读音你知道吗?举例子解释。
形:你觉得这里哪一个生字是比较容易写错的?(墟、曼、疾、砸、颤)要注意哪些部位?请打开抄写本,按照格式,把这几个字写一下,只写第一行的第一个就可以了。
同桌检查,写对了吗?(有读写结合可略)4.小组轮读。
师:这些字词放到课文中你还能读得那么好吗?分小组轮读(一人读一段,一人读三人听,发现问题及时告诉他)5指明分部分轮流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谁来展示一下?开火车读课文。
你这个多音字读得真准。
回到刚刚那个问题。
(1)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回答)(2)是啊,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能用书中的句子说说吗。
请大家默看第一自然段,把相关句子的画出来?出示: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师: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这段话中还有哪些让你触目惊心的词?(不同程度的伤害)伤害的什么?还有建筑、心灵……可以说,这场大地震对于洛杉矶人们来说是一场恶梦。
而我们这节课就讲到了一对父子在地震中的故事。
(3)大家都读了课文,也预习过,现在来说说这个父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课文中有直接的句子,你找出来了吗?谁来说?(了不起)投影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齐读。
师: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好,下节课,我们就来走进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感受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2、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投影、音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熟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
(师板书课题)2.简要回顾:(1)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大、毁灭性的……)(2)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能不能用书中的话说。
大家一起说(了不起)。
(师板书)。
(二)品读体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了不起的父与子。
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与子。
请同学们打开书,仔细读一读2至12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地方,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画出来,也可以做批注,开始吧。
同学们交流后反馈:从哪儿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第三自然段)师:你能把相关的段落读一读吗?投影出示: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师:告诉大家你为什么感动?师:是啊,父亲此时天旋地转,他怎能接受得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呢?顿时,他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生齐读)师:这个画面还有让你感到父亲了不起的地方吗?到底是什么让如此痛心的父亲坚定地站起身来呢?(无论……总是……)师:说说你会带着怎样的心情读这段?(悲伤、佩服……)师:请你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师:你们就带着这种感受读,相信你会读得很好。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悲痛欲绝,但又重新挺立的父亲。
是这句话在支持着父亲。
我们一起来读读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无论……总……)师:你们的眼神已经告诉我,父亲受到打击后的画面已经让我们很受感动。
相信父亲还有许多画面让我们感动。
请接着谈。
生:也是课文中的这部分内容,有消防员、警察等好心人劝他。
师:你来读一读。
投影出示:A: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谁愿意帮助我?”B: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C: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师:好,你抓住了父亲的语言(副板书:语言),有什么发现?(三句话意思一样)师:虽然是一样的意思,可父亲的心情是一样的吗?谁能说说?(恳求、焦急、崩溃)师:是的,透过父亲这三句简简单单的重复问话,我们读懂了父亲心里有这么多让人揪心的起伏变化,那么,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课文,老师和大家合作。
你们就读父亲的话。
A:当有些人上来拉住父亲劝说他时,父亲是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恳求道:……没人回答他。
B:消防队长过来了,父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有获救的希望了。
于是,他焦急地问:……消防队长没能帮助他。
C:警察又走上前来,叫他马上离开。
父亲一心要救儿子,听了这样的话,他简直要崩溃了,他问道:……此时,我想问问阿曼达的父亲,人们这样劝阻你,而震情又这样严重,你为什么不离开呢?因为父亲对儿子有一句承诺,大家一起来说一说。
(无论……总是……)师:从这三句简单的重复问话,我们读懂了他的恳求,他的焦急,甚至有点崩溃。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师:还有让你觉得父亲了不起的地方吗?(12自然段)读一读。
投影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有哪个词深深地打动了你?(挖)师:为什么?师:请你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
师:还有不同的体会吗?师:这位父亲艰苦地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可是老师不明白,在这个过程中,他做的也许不只是“挖”这一个动作吧,他可能要(刨、扔……)。
可是作者就写了一个“挖”字,你从这个“挖”字能体会到什么?师:是啊,一个简简单单的“挖”字,包含了如此丰富的内容。
让我们体会到了父亲的劳累、坚持,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就让我们定格在这个“挖”字,读好这个“挖”字。
生齐读师:父亲此时此刻已经挖了36小时,可是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要这样罗列时间的进程呢?生讨论后反馈。
师:请同学们把各自的体会送进这个句子。
你会怎样读好这个时间进程呢?生自由练读师:谁愿意读给我们听?体会不同的读法表达不同的感情A:读得缓慢、低沉,这是为什么?还有不同的读法吗?B:为什么读得越来越弱?(没有力气,艰辛)C:读得如此急促,这又是为什么?(着急)师:虽然是简简单单的4个时间的词,我们的同学们读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是怎样情境下的36小时呀!(地震中的)也许会发生(余震、爆炸……)可是父亲依然挖了(8小时……)时间在推移,艰难地挖掘还在继续,也许父亲最终一无所获,也许会挖到其他遇难者的尸体。
可是,他依然坚持挖了(8小时……)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苦苦地挖了36小时呢?生:是承诺支撑着他(无论……总是……)师:还有什么支撑着父亲苦苦地挖掘?生:父爱师:又一次通过“挖”这个动作。
我们读懂了如山的父爱。
而此时此刻,这苦苦坚持地挖掘,让我们又一次要感叹: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师:36小时过去了,让我们看看这位父亲的模样。
(副板书:外貌)(图片)女同学读。
(出示课文片断)“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让我们记住,记住这位疲惫不堪、伤痕累累却始终在坚持的父亲的形象。
男生读师:就让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全班齐读(三)品读体验,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师:好,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的了不起了是吗?那么了不起的仅仅是父亲吗,还有——儿子。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体现儿子了不起的部分,用笔画出来。
学生汇报交流。
1、儿子坚信父亲会来救自己,并鼓励同伴耐心等待。
出示句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2、儿子在生命的危机关头能关心他人,让别人先走。
出示句子:不!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读了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师:可见,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儿子)那么是什么让阿曼达变得了不起呢?(无论。
总。
)这是孩子对父亲的信任,可见父亲的承诺是很有力的小练笔:几个小时都在废墟下,想象一下,阿曼达还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点评分析)(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谢谢同学们深情的话语。
你们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首诗: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把我们环绕,这个人就是——生:父亲。
师:这种爱就是坚守承诺,坚持挖掘的,如山的——生:父爱。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