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最新混凝土坍落度实验报告

最新混凝土坍落度实验报告

最新混凝土坍落度实验报告
混凝土坍落度实验是评估混凝土流动性和工作性的重要方法。

本报告基于最新的实验数据,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了详细分析。

实验目的:
确定混凝土混合物的最佳坍落度值,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实现最佳的易操作性和结构稳定性。

实验材料:
- 不同等级的水泥
- 细骨料(河砂)
- 粗骨料(碎石)
- 外加剂(减水剂、缓凝剂等)
- 水
实验方法:
1. 按照预定的配合比,准确称量各种材料。

2. 将粗骨料、细骨料和水泥混合均匀。

3. 逐渐加入外加剂和水,继续搅拌至混合物均匀。

4. 将混凝土样本倒入坍落度筒中,平整表面。

5. 拔起筒体,让混凝土自由坍塌,测量坍塌后的混凝土高度。

6. 记录数据,并进行三次重复实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不同配合比和外加剂的类型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有显著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最优的配合比能够使得混凝土达到理想的坍落度,即在保证混凝土流动性的同时,还能维持良好的塑性。

结论:
本实验报告提供了关于混凝土坍落度的详细数据和分析,为施工团队
在选择混凝土配合比时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优化配合比和合理使用
外加剂,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确保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探讨环境因素和长期性能对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

混泥土实验报告

混泥土实验报告

混泥土实验报告混凝土实验报告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混凝土的实验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报告,探讨其性能和应用。

1. 实验目的混凝土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混凝土在不同配比下的强度、抗压性能和耐久性,以及对其材料特性进行评估。

2. 实验材料和方法2.1 材料本实验使用的混凝土配料包括水泥、砂子、骨料和水。

其中,水泥采用标准硅酸盐水泥,砂子和骨料采用常见的河沙和碎石。

2.2 方法2.2.1 配料比例根据实验需求,我们设计了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样品,包括不同水泥用量、砂子和骨料的比例以及水的用量。

2.2.2 搅拌将水泥、砂子和骨料按照配比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直至混凝土均匀。

2.2.3 浇筑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用振动器进行震实,确保混凝土中没有空隙。

2.2.4 养护将浇筑好的混凝土样品放置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中,进行养护。

在养护过程中,定期浇水以保持湿润。

3. 实验结果和分析3.1 强度测试在混凝土养护完全后,我们进行了强度测试。

通过压力机对混凝土样品进行加载,记录其抗压强度。

3.2 抗压性能评估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对混凝土的抗压性能进行评估。

通过比较不同配比下的抗压强度,我们可以得出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结论。

3.3 耐久性测试为了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我们进行了耐久性测试。

将混凝土样品暴露在不同环境下,如潮湿、高温、低温等,观察其表面变化和强度损失情况。

4.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4.1 混凝土的强度随着水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4.2 混凝土的耐久性受环境因素的影响,需根据具体应用情况进行调整。

5. 应用前景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可用于制作基础、柱子、梁等结构件,以及地板、墙面等装饰材料。

结语:通过对混凝土的实验研究,我们对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强度和耐久性的研究对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混凝土的成型过程,了解混凝土在成型过程中的物理性质和工艺要求。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混凝土成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骨料、粗骨料、掺合料等按照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料,其制作过程主要包括拌合、浇筑、振实、养护等步骤。

在混凝土实验中,成型是混凝土工艺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
•水泥
•砂
•碎石
•水
•搅拌机
•试模具
•振动台
四、实验步骤与方法
1.将水泥、砂、碎石按照设计配合比称量好。

2.将混合物放入搅拌机中进行拌合,保证混合均匀。

3.准备好试模具,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并用振动台进行振实处理。

4.等混凝土凝固后,取出样品进行养护。

五、实验注意事项
1.配合比的准确性对混凝土强度至关重要,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配比。

2.搅拌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混凝土早期硬化。

3.振实时应控制振动时间和力度,以避免产生气孔。

4.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应及时进行保湿,保证混凝土的正常养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操作,成功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样品。

经检测,样品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密实性良好。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混凝土成型工艺的理解,为今后的相关研究和工程实践提供了实用经验。

七、结论
本实验通过混凝土的成型过程,深入探讨了混凝土的物理性质和工艺要求,为后续混凝土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掌握了混凝土成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为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混凝土氯离子自测实验报告

混凝土氯离子自测实验报告

混凝土氯离子自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的测试,来了解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氯离子侵蚀能力,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原理与方法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是评估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实验采用电化学方法进行氯离子的测试,利用氯离子穿透电流通过混凝土的量来判断氯离子浓度的多少。

实验所需材料与设备:混凝土样品,电解池,钢筋,电源,电流计,电解电池,搅拌器,称量器等。

实验步骤:1.准备混凝土样品:将混凝土样品切割成小块,大小适中,尽量避免破坏原有的结构。

2.准备电解池:将电解池清洗干净,并使用柠檬酸溶液擦拭电解池内壁,以保证电解池的洁净度。

3.浸泡混凝土样品:将混凝土样品浸泡在饱和Ca(OH)2溶液中,浸泡时间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以保证混凝土中的氯离子达到平衡状态。

4.电化学测试:将钢筋作为阳极,混凝土作为阴极,分别连接到电源和电流计上。

设定一定的电流密度,记录在一定时间内的电流值。

5.测试结果分析:根据记录的电流值,通过化学计算方法得到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浓度。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得到了不同混凝土样品中的氯离子浓度,进而得到了不同混凝土的耐久性情况。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样品对氯离子的抵抗能力存在差异。

通常情况下,添加矿物掺合材料、减少水胶比以及正确使用外加剂等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

2.混凝土中若氯离子浓度过高,容易引起钢筋锈蚀、混凝土龟裂等问题,降低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3.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氯离子浓度测试,以评估混凝土的耐久性,并根据实验结果做出相应的工程设计与改进。

四、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电化学方法测试了不同混凝土样品中的氯离子浓度,得出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评估,并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配比的混凝土具有不同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

2.混凝土中若氯离子浓度过高,可能导致混凝土的钢筋锈蚀和龟裂问题。

混凝土实验报告

混凝土实验报告

篇一:混凝土实验报告l engineering混凝土试验报告试验名称试验课教师姓学名号混凝土试验黄庆华杜正磊 1150987 熊学玉 2013年12月25日理论课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和内容1.1 实验目的本实验课程是笔者学习专业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必须同时学习的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全过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掌握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实验课程要求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实践掌握试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整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1.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课程有10 个不同的实验项目:适筋梁受弯破坏,少筋梁受弯破坏,超筋梁受弯破坏,梁受剪斜压破坏,梁受剪剪压破坏,梁受剪斜拉破坏,梁受扭超筋破坏,梁受扭适筋破坏,柱小偏心受压破坏,柱大偏心受压破坏。

要求每一个学生完成上述项目中两个实验项目,笔者完成了梁受剪剪压破坏和超筋梁受扭破坏实验。

二.试验方法2.1 梁受剪剪压破坏 2.1.1 试件设计受剪剪压梁qc 设计图纸及说明见图1。

图1 受剪剪压梁qc 设计抗剪承载力验算: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11.9??,轴心抗拉强度=1.27??,箍筋抗拉强度=456,纵筋抗拉强度=473.24??。

剪跨比:λ=最小配箍率ah0ρsv,min=0.24试件配箍率ρsv=由hb0=1.15<4得ft=6.68×10?4 yvnasv1=4.15×10?3>??sv,min ,=0.25???0=34.21抗剪承载力1.75asvftbh0+1.25fyvh0=34.84kn>??u,max?vu=34.21kn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为=2=68.42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试件?? ??=307.92,′=100.52,则fy′as2=as′=91.02mm2,as1=as?as2=216.9mm2y′=′′(?0′)=3.82′=58,取=0.55得0=48.95????试件为超筋梁,则vu=ξ=0.81+1c0fyas1(0.8?ξb)=0.596=?0=70.34 ξ?0.8σs1=fy=437.27mpabxmu1=σs1as1(h0?=7.86kn?m=1+′=11.69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为=73.06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应大于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

混凝土加载实验报告

混凝土加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性能,通过加载实验来评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垂直压力时抵抗破坏的能力。

实验采用压力机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加载,通过观察试件的破坏形态和测量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可以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变形性能。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

2. 实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试模、压力试验机、钢尺、量筒、天平等。

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拌制:按照配合比要求,将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材料按照比例称量,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2. 模板制作: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倒入试模中,采用振动棒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3. 养护:将试模放入养护室,按照养护要求进行养护。

4. 加载实验:将养护好的试件放入压力试验机,按照实验规程进行加载,直至试件破坏。

5. 数据记录:记录加载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和破坏形态等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抗压强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结果如下:试件编号 | 抗压强度(MPa)-------- | --------1 | 30.52 | 32.23 | 29.84 | 31.55 | 33.1平均抗压强度为31.4 MPa。

2. 混凝土变形性能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从应力-应变曲线可以看出,混凝土在加载初期,应力与应变呈线性关系,表明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弹性性能。

随着加载的进行,应力与应变逐渐偏离线性关系,表明混凝土开始进入塑性变形阶段。

当应力达到峰值时,应变迅速增加,表明混凝土进入破坏阶段。

3. 混凝土破坏形态根据实验观察,混凝土的破坏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1)裂缝发展:在加载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产生裂缝,裂缝逐渐扩展,最终导致试件破坏。

(2)剪切破坏:混凝土在加载过程中,由于剪切应力过大,导致试件发生剪切破坏。

混凝土温度分析实验报告

混凝土温度分析实验报告

混凝土温度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在混凝土的硬化过程中会产生热量,这会导致混凝土温度的升高,从而可能引发一系列问题,如温度应力、裂缝等。

因此,混凝土温度的分析与控制变得非常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分析,了解混凝土的温度变化规律,为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分析混凝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温度变化规律;2. 研究混凝土温度变化对其强度和耐久性的影响。

三、实验原理混凝土的温度分析主要基于热学原理。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水泥的水合反应和物理变化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导致混凝土温度的升高。

同时,混凝土受到环境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温度变化也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四、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混凝土试件。

2. 实验方法:- 制备混凝土试件: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一定配比制备不同混凝土试件。

- 安装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传感器放置于混凝土试件中,保证与混凝土的紧密接触。

- 数据采集系统设置: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设置温度采集频率,并确保数据采集系统正常工作。

- 进行实验:将混凝土试件放置于控制温度条件下,启动数据采集系统进行数据记录。

- 数据分析与处理: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得出混凝土温度变化的规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温度变化规律通过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实验,我们得到了混凝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在恒温条件下,混凝土的温度呈现出稳定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逐渐升高,最终趋于稳定。

而在变温条件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更加复杂,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

2. 温度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测试和观察,我们发现混凝土的温度变化确实对其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在低温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会有所降低,当温度过低时,混凝土甚至可能出现开裂现象。

最新混凝土实验报告

最新混凝土实验报告

最新混凝土实验报告
根据最新的混凝土实验报告,我们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分析。

本次实验采用了多种混凝土配比,以评估不同水泥类型、骨料和添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使用粉煤灰作为部分水泥替代材料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和耐久性。

在28天的抗压强度测试中,含有粉煤灰的混凝土样品表现出了与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相似的强度发展,但在抗渗性能方面有显著提升。

此外,我们还对轻骨料混凝土进行了研究,发现轻骨料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混凝土的密度,同时保持其结构强度。

这对于需要减轻结构自重的建筑项目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现。

在添加剂方面,我们测试了多种减水剂和缓凝剂。

结果表明,适当的添加剂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凝固时间,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混凝土质量。

最后,通过对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样品的测试,我们发现充分的湿养护对于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充分发展至关重要。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性能。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为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和建议,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耐久性。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更环保、更经济的混凝土材料和施工技术。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模板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模板

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混凝土成型实验,探究在不同配合比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表现,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混凝土由水泥、骨料、砂和水按一定配合比混合而成。

水泥在水的作用下水化反应,形成水化硅胶凝体,使混凝土凝固硬化。

影响混凝土性能的关键因素包括配合比、水灰比、养护条件等。

三、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水泥、骨料、砂、水;
2.按照设计配合比将水泥、骨料、砂混合均匀;
3.慢慢加入适量水,同时搅拌混合,直至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工作性;
4.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用捣实棒捣实;
5.养护混凝土,待其凝结硬化。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根据实验记录,不同配合比条件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有所差异。

在水灰比相同时,增大水泥用量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但会降低其工作性。

五、实验结论
1.混凝土的强度与配合比、水灰比密切相关,设计合理的配合比对混凝土性能至关
重要;
2.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和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以确
保工程质量。

六、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混凝土成型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混凝土材料性能的认识,还锻炼了实验操作技能。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将能更好地设计和应用混凝土配合比,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支撑。

以上为混凝土成型实验报告模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报告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报告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报告日期
2007年×月×日
施工部位
桩基
养护方法
标准养护
见证单位
××建设监理公司
搅拌方法
机械搅拌
见证人
×××
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方法
机械振捣
强度等级
C20
试块规格 150×150×150 施工稠度
150mm
水泥
厂名 报告编号
××水泥有限公司 2007-0102
品种等级 出厂日期
普通32.5 2007年×月×日
审 核:
×××
试验: ×××
砂子
产地 报告编号
×× 2007-0131
种类 规格
天然砂 中砂
石子
产地 报告编号
×× 2007-0453
种类 规格
碎石
外加剂 或掺合料
厂家 报告编号
/
名称
/
/
种类
/
混凝土配比 报告编号
砂率 %
水灰比
水泥
一 立 方 米 混 凝 土 材 料 用 量(Kg)
砂子
石子

掺合料
外加剂
121
38
0.6
300
680
C--039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委托编号: 2007-×××
C01-3-03- 01 报告编号: 2007-×××
工程名称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职工住宅楼
委托日期
2007年×月×日
委托单位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成型日期
2007年×月×日
建设单位
××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试压日期
2007年×月×日

混凝土静载实验报告(3篇)

混凝土静载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混凝土静载实验,了解混凝土在静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

通过实验,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认识,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静载实验是通过在混凝土试件上施加静力荷载,测量其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参数,从而得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指标。

实验中,通常采用单轴压缩实验和抗折实验两种方法。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混凝土试件:标准立方体试件(150mm×150mm×150mm)和标准棱柱体试件(150mm×150mm×300mm)。

- 水泥:符合国家标准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 砂:中粗砂,符合国家标准的级配要求。

- 石子:碎石,符合国家标准的级配要求。

- 水:符合国家标准的自来水。

2. 实验设备:- 混凝土静载实验机:用于施加静力荷载。

- 应变仪:用于测量混凝土试件的应变。

- 荷载传感器:用于测量混凝土试件所受荷载。

- 千分表:用于测量混凝土试件的变形。

- 秒表:用于记录实验时间。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试件:将混凝土试件加工成标准尺寸,并确保表面平整。

2. 涂抹凡士林:在试件表面涂抹一层凡士林,以防止试件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滑移。

3. 安装试件:将试件放置在实验机上,确保试件中心与实验机中心对齐。

4. 施加荷载:按照实验要求,缓慢施加静力荷载,直至试件破坏。

5. 测量数据:在实验过程中,记录荷载、应变和变形等参数。

6. 计算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指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抗压强度:本次实验测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0.2MPa,符合设计要求。

2. 抗折强度:本次实验测得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为4.8MPa,符合设计要求。

3. 弹性模量:本次实验测得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3.2×10^4MPa,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本次实验所制备的混凝土试件力学性能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强度检测实验报告

混凝土强度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的操作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强度是指混凝土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通常以抗压强度为主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标准立方体试件,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根据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值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百分表、直尺、钢球、混凝土试模、砂石、水泥、水等。

2. 实验材料:C30混凝土。

四、实验步骤1. 混凝土制备:根据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水等材料,进行搅拌、振捣成型,制作C30混凝土试件。

2. 试件养护:将试件放置在标准养护箱中,养护28天。

3. 试件准备:将养护好的试件取出,用直尺测量试件尺寸,确保试件尺寸符合要求。

4. 抗压强度试验:将试件放入万能试验机夹具中,调整试验机至合适位置,启动试验机,以规定的速度进行加载,直至试件破坏。

5. 数据记录:记录破坏时的最大荷载值,计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记录:试件编号 | 尺寸(mm) | 最大荷载(kN) | 抗压强度(MPa)-------- | -------- | -------- | --------1 | 150×150×150 | 345.2 | 23.012 | 150×150×150 | 348.5 | 23.613 | 150×150×150 | 342.8 | 22.932.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C30混凝土的平均抗压强度为23.32MPa,符合设计要求。

六、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掌握了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过程中,操作规范,数据记录准确,计算结果可靠。

3. 通过本次实验,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七、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混凝土施工实验报告

混凝土施工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混凝土施工实验,了解混凝土的制备过程,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基本技术要求,验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评估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浇筑、养护而成的。

混凝土的强度和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的水化反应,以及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

三、实验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42.5MPa。

2. 砂:中砂,细度模数为2.6。

3. 石子:碎石,粒径为5-20mm。

4. 水:自来水。

5. 外加剂:减水剂、引气剂。

四、实验设备1. 搅拌机:JS1000型强制式搅拌机。

2. 天平: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

3. 混凝土试模:100mm×100mm×100mm立方体试模。

4. 混凝土振动台:JY-100型振动台。

5. 水泥净浆搅拌机:JS1000型搅拌机。

6. 混凝土养护箱:DHG-9070A型恒温恒湿养护箱。

五、实验步骤1. 配制混凝土:按照设计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2分钟。

2. 浇筑混凝土: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试模中,用振动台振动30秒,使混凝土密实。

3. 养护混凝土:将浇筑好的混凝土试件放入养护箱中,养护温度为20±2℃,养护时间为28天。

4. 测试混凝土性能:在混凝土养护期满后,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坍落度试验、抗渗试验等。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强度试验:按照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试验结果如下:试件编号抗压强度(MPa)1 39.22 40.53 41.8平均抗压强度:40.5MPa根据实验结果,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 混凝土坍落度试验:按照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进行混凝土坍落度试验。

混凝土的实验报告

混凝土的实验报告

混凝土的实验报告混凝土的实验报告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的重要材料。

它由水泥、砂、骨料和一定比例的掺合料混合而成。

本实验旨在探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实验一:抗压强度测试在这一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标准的压力试验机来测试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首先,我们制备了一些混凝土试块,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养护。

然后,我们将试块放入压力试验机中,并逐渐增加压力,直到试块破裂。

通过记录试块破裂时的压力值,我们可以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实验结果显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XX MPa。

这个数值是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它决定了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时的能力。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所使用的混凝土应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以确保其在使用寿命内保持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实验二:抗折强度测试抗折强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混凝土力学性能指标。

为了测试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我们制备了一些标准的梁试件,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养护。

然后,我们将试件放入弯曲试验机中,并逐渐增加负荷,直到试件发生破坏。

通过记录破坏时的负荷值,我们可以计算出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实验结果显示,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为XX MPa。

与抗压强度类似,抗折强度也是评估混凝土结构性能的重要指标。

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梁和板等承受弯曲荷载的结构元素需要具有足够的抗折强度,以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实验三:耐久性测试混凝土的耐久性是衡量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长期使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为了测试混凝土的耐久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包括抗硫酸盐侵蚀、抗氯离子侵蚀和抗冻融循环等。

在抗硫酸盐侵蚀实验中,我们将混凝土试块浸泡在硫酸盐溶液中,并观察其质量损失和表面变化。

结果显示,混凝土试块的质量损失率为XX%,并且没有明显的表面腐蚀现象。

这表明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硫酸盐侵蚀能力。

在抗氯离子侵蚀实验中,我们将混凝土试块浸泡在含有氯离子的溶液中,并测量其电导率和氯离子渗透深度。

混凝土抗渗检验报告

混凝土抗渗检验报告

混凝土抗渗检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测试混凝土的抗渗性能,通过对混凝土试样的抗渗性能进行测定,评估混凝土结构的密实性、耐久性以及抵抗渗水能力。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装置和试验方法1.实验装置:试验需要的装置主要有压力容器、压力传感器、水泵和计时器等。

2.试验方法a. 准备试样:根据设计要求,制备标准试样,尺寸为100mm×100mm×100mm,试样应具有均匀的颜色和密实度。

b.实施试验:将试样放入压力容器中,用压力容器加压并进行浸水,保持一定时间。

通过记录压力传感器的变化,计算出试样的抗渗性能参数。

c.记录数据:根据试验的结果和数据,编制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本次实验共测试了10个混凝土试样的抗渗性能。

试验结果如下:序号,试样编号,初始压力(MPa),入水时间(min),终止压力(MPa)-----,----------,----------------,----------------,----------------1,S1,0.2,5,0.052,S2,0.5,8,0.153,S3,0.7,10,0.254,S4,0.3,6,0.15,S5,0.4,7,0.126,S6,0.6,9,0.27,S7,0.2,4,0.088,S8,0.3,6,0.099,S9,0.5,7,0.1610,S10,0.7,10,0.28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混凝土试样的抗渗性能与施工工艺、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因素密切相关。

试样S1和S7进水时间较短,终止压力也较低,说明这两个试样的抗渗性能较差。

2.试样S10的抗渗性能最好,进水时间最长,终止压力最高,这可能与该试样的混凝土配合比以及使用了更好的掺合料有关。

3.试样S4、S5和S9的抗渗性能处于中等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1.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对于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应注重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等因素。

普通混凝土性能实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性能实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性能实验报告篇一: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1 、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方法1.1成型前,应检查试模尺寸并符合有关规定要求;试模内表面应涂一薄层矿物油或其他不与混凝土发生反应的脱模剂。

1.2取样或试验室拌制的混凝土应在拌制后尽短的时间内成型,一般不宜超过15min。

1.3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确定混凝土成型方法,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用振动振实;大于70mm的用捣棒人工捣实;1.4取样或拌制好的混凝土拌合物应至少用铁锨再来回拌合三次;1.4.1用振动台振实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a) 将混凝土拌合物一次装入试模,装料时应用抹刀沿各试模壁插捣,并使混凝土拌合物高出试模口;1b) 试模应附着或固定在振动台上,振动时试模不得有任何跳动,振动应持续到表面出浆为止;不得过振;1.4.2 用人工插捣制作试件应按下述方法进行:a) 混凝土拌合物应分两层装入模内,每层的装料厚度大致相等; b) 插捣应按螺旋方向从边缘向中心均匀进行。

在插捣底层混凝土时,捣棒应达到试模底部;插捣上层时,捣棒应贯穿上层后插入下层20,30mm;插捣时捣棒应保持垂直,不得倾斜。

然后应用抹刀沿试模内壁插拔数次;c) 每层插捣次数100mm试模不得少于12次,150mm试模不得少于25次;d) 插捣后应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空洞消失为止。

1.5试件成型后应立即用不透水的薄膜覆盖表面。

1.6 采用标准养护的试件,应在温度为20?5?的环境中静置一昼夜至二昼夜,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应立即放入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95,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标准养护室内的试件应放在支架上,彼此间隔10,20mm,试件表面应保持潮湿,并不得被水直接冲淋。

2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2.1 试件从养护地点取出后,将试件擦试干净,测量尺寸,并检查外观。

试件尺寸测量精确至1mm,并据此计算试件的承压面积。

混凝土孔隙分析实验报告(3篇)

混凝土孔隙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分析混凝土的孔隙特征,包括孔隙率、孔径分布、孔结构等信息,以评估混凝土的抗渗性、耐久性和强度性能。

通过对孔隙特性的研究,为混凝土材料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砂:中粗砂- 碎石:5-20mm碎石- 水:去离子水- 化学外加剂:减水剂2. 实验设备:- 混凝土搅拌机- 标准试模(100mm×100mm×100mm)- 振动台- 水泥净浆搅拌机- 压力试验机- 孔隙率测定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激光散射仪三、实验方法1. 混凝土制备:按照实验设计要求,将水泥、砂、碎石、水及外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搅拌机上搅拌均匀后,倒入标准试模中,并在振动台上振动至表面平整。

2. 养护:将试模置于标准养护室中,养护至实验设计要求的龄期。

3. 抗压强度测试:将养护好的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测试,记录抗压强度值。

4. 孔隙率测定:利用孔隙率测定仪,测定混凝土试块的孔隙率。

5. 孔径分布分析:通过SEM和激光散射仪对混凝土试块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孔径分布信息。

6. 孔结构分析:利用孔隙率测定仪和激光散射仪,对混凝土试块的孔结构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孔隙率:实验测得混凝土的孔隙率为15.2%,表明该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孔隙率。

2. 孔径分布:通过SEM观察,发现混凝土孔径分布不均匀,存在大量微孔和少量大孔。

微孔主要集中在0.1-1.0μm范围内,大孔主要集中在1.0-10μm范围内。

3. 孔结构分析:混凝土孔结构主要为连通孔和封闭孔。

连通孔主要分布在0.1-1.0μm范围内,封闭孔主要分布在1.0-10μm范围内。

4. 抗压强度:实验测得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0MPa,表明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五、结论1. 本次实验所制备的混凝土孔隙率为15.2%,孔径分布不均匀,孔结构以连通孔和封闭孔为主。

2.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为30MPa,表明该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

混凝土密度测定实验报告

混凝土密度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密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混凝土密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是衡量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抗渗性等性能的重要指标。

混凝土密度测定通常采用体积法,即先测定混凝土试样的体积,再测定其质量,从而计算出密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电子秤、量筒、滴定管、搅拌棒、锥形瓶、滤纸等。

2. 材料:混凝土试样、清水、洗涤剂、干燥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混凝土试样破碎成直径小于10mm的颗粒,并用洗涤剂将试样洗净,去除表面杂质。

然后将洗净的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 称重:用电子秤称取烘干后的混凝土试样质量,精确至0.01g。

3. 测量体积:将洗净的试样放入量筒中,记录量筒的初始体积。

用搅拌棒将试样搅拌均匀,确保试样充满量筒。

将搅拌棒取出,用滴定管向量筒中加入清水,直至试样刚好浸没于水中。

记录此时量筒的体积。

4. 洗涤:将试样连同水分一起倒入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洗涤剂,搅拌均匀。

用滤纸将试样和水分过滤,收集滤液。

5. 测量滤液体积:将收集的滤液倒入量筒中,记录滤液的体积。

6. 计算密度:根据公式ρ = m / (V - V0) 计算混凝土密度,其中m为混凝土试样质量,V为滤液体积,V0为量筒初始体积。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试样质量m = 50.00g量筒初始体积V0 = 100.0mL滤液体积V = 150.0mL2. 密度计算:ρ = 50.00g / (150.0mL - 100.0mL) = 2.50g/mL3.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混凝土密度为2.50g/mL。

与标准混凝土密度相比,本实验测得的密度略低,可能是由于试样表面存在杂质或烘干过程中试样发生收缩等原因导致的。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测定混凝土密度,加深了对混凝土性能指标的理解,掌握了混凝土密度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混凝土冲洗实验报告

混凝土冲洗实验报告

混凝土冲洗实验报告1. 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对于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冲洗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工艺,可以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杂质和空隙,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混凝土冲洗实验,探究冲洗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2. 实验步骤2.1 实验材料准备•混凝土试块•冲洗设备(例如喷水枪)2.2 冲洗混凝土1.将混凝土试块放置在稳定的表面上。

2.使用冲洗设备将水均匀地喷洒在混凝土试块表面。

3.控制水流的强度和角度,确保冲洗均匀覆盖整个试块表面。

4.持续冲洗一定的时间(例如5分钟)。

2.3 试块观察1.观察混凝土试块表面的变化。

2.注意观察是否有杂质、空洞等被冲洗去除。

3.记录观察到的变化,并拍摄照片以备后续分析。

2.4 实验数据记录1.记录冲洗混凝土试块前后的重量。

2.记录冲洗混凝土试块前后的尺寸(长度、宽度、高度)。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观察结果经过混凝土冲洗实验,我们观察到以下现象: - 冲洗后,试块表面的杂质明显减少。

- 冲洗后,试块表面的空洞减少,更加均匀致密。

3.2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冲洗后,混凝土试块的重量有所减轻。

这是因为冲洗过程中,被冲走的杂质和水分减少了试块的质量。

- 冲洗后,混凝土试块的尺寸有所缩小。

这是因为冲洗过程中,被冲走的杂质和空洞的消失导致试块变得更加致密。

4. 结论通过混凝土冲洗实验的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冲洗可以有效去除混凝土表面的杂质和空洞。

- 冲洗后的混凝土试块质量减轻,尺寸变小,表明混凝土变得更加致密。

5. 实验改进与展望本实验仅对混凝土冲洗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究,未涉及具体的冲洗工艺参数和混凝土配合比等因素。

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冲洗工艺,并探索冲洗对其他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如强度、耐久性等。

6. 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参考文献,按照学术规范进行引用)以上是一份关于混凝土冲洗实验的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和内容1.1 实验目的 本实验课程是笔者学习专业基础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必须同时学习的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全过程、加深对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力性能的理解和掌握,了解、掌握混凝土受弯和受压构件基本性能的试验方法。

实验课程要求参加并完成规定的实验项目内容,理解和掌握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实践掌握试件设计、实验实施、实验结果整理和实验报告撰写。

1.2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课程有10 个不同的实验项目:适筋梁受弯破坏,少筋梁受弯破坏,超筋梁受弯破坏,梁受剪斜压破坏,梁受剪剪压破坏,梁受剪斜拉破坏,梁受扭超筋破坏,梁受扭适筋破坏,柱小偏心受压破坏,柱大偏心受压破坏。

要求每一个学生完成上述项目中两个实验项目,笔者完成了梁受剪剪压破坏和超筋梁受扭破坏实验。

二.试验方法2.1 梁受剪剪压破坏 2.1.1 试件设计受剪剪压梁QC 设计图纸及说明见图1。

图1 受剪剪压梁QC 设计抗剪承载力验算: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 =11.9 ,轴心抗拉强度 =1.27 ,箍筋抗拉强度 =456 ,纵筋抗拉强度 =473.24 。

剪跨比:最小配箍率试件配箍率试验名称混凝土试验试验课教师 黄庆华姓名 杜正磊 学号 1150987 理论课教师 熊学玉 日期 2013年12月25日由得,=0.25 ℎ0=34.21抗剪承载力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为=2=68.42跨中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试件=307.92, ′=100.52,则′′′= ′ ′(ℎ0 ′)=3.8 ∙2 ′=58,取=0.55得ℎ0=48.95试件为超筋梁,则(= ℎ0=70.34( ∙=1+ ′=11.69 ∙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为=73.06对应于抗弯承载力的荷载应大于对应于抗剪承载力的荷载。

2.1.2 加载方法受剪剪压破坏加载方式见图2。

加载所用的设备包括,加载千斤顶、分配梁、铰支座和反力架、台座等。

用荷载传感器测量所作用在试件(分配梁)上荷载P的大小。

图2 受剪剪压破坏加载图示2.1.3 测试内容和方法受剪剪压破坏的测量内容为,跨中挠度,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受剪箍筋应变,裂缝。

应变片布置见下图:1)跨中挠度梁的跨中挠度是试件的整体反应。

荷载与挠度的关系(曲线)可以反应试件的受力状态和特点,挠度值的大小可以代表某个状态的指标,如屈服、破坏等。

本次实验,用三个位移计测量一个跨中和两个支座的位移,由这些位移测量结果计算挠度,计算方法见图3。

图3 梁跨中挠度计算2)纵向受拉钢筋应变通过测量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变(局部反应),可以由此得到纵向受拉钢筋的应力,了解该钢筋是否达到屈服等。

本次实验,在纵向受拉钢筋的跨中位置,粘贴应变片,以测量跨中截面处钢筋的应变。

3)裂缝裂缝(局部反应)的产生表示该部位的应变超过材料的极限应变、或者受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

第一条规定受力裂缝的发生,标志着试件的开裂,对应的荷载即为开裂荷载。

试件的裂缝发展,即已有裂缝的长度增长、宽度加大,伴随着试件内力的增加、变形的增加及破坏的发生和发展,标志着试件的受力状态。

裂缝的测量包括,裂缝的发生、位置和走向,测量裂缝宽度,记录裂缝发展过程。

实验前,将梁外表面刷白,并绘制50mm ×50mm 的网格。

实验时,借助放大镜用肉眼查找裂缝。

构件开裂后立即对裂缝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观察,用裂缝观测仪、读数放大镜及钢直尺等工具量测各级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长度,并绘制裂缝开展图。

对应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最大裂缝宽度,可在梁侧面相应于纵向受拉钢筋中心的高度处测量。

4)受剪箍筋应变通过测量受剪箍筋的应变,可以由此得到箍筋的应力。

本次实验,在剪切区域的箍筋上,粘贴应变片。

2.2 超筋梁受扭破坏超配筋受扭梁钢筋上应变测点布置及对应编号如下:倾角仪(度):承载力理论计算 混凝土抗压强度MPa f c22.20= MPa f f cu t 14.2395.055.0==18724418342-3 42-442-5 42-6 42-7 42-8 (33-5)(33-6(33-7)(33-8)(33-9)(33-10)受扭箍筋直径为10mm 间距为50mmmms s mm A MPaf st y 5054.78410336max 221v ===⨯==π受扭纵筋 MPa fy 382= 22275.61541424142mm A stl =⨯⨯+⨯⨯=ππ截面受扭塑性抵抗矩 362t 10125.16)3(mm b h b W ⨯=-=保护层厚度为 mm c 15= mm b cor120=则 mm h cor 120=抗扭承载力为受扭破坏梁(适筋构件、超筋构件)的加载图式采用在梁的两端各施加一个方向相反的力矩,其加载示意图和相应的扭矩图见下图。

所用的设备包括,加载千斤顶、刚臂和固定支座、铰支座等。

用荷载传感器测量所作用在刚臂端部的荷载P 的大小。

梁受扭加载装置三维示意图 2.2.3 测试内容和方法受扭破坏梁(适筋构件,超筋构件)的测量内容为,扭转角,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受扭箍筋应变,裂缝。

其中,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受剪箍筋应变和裂缝的意义和测量与受剪破坏梁相同。

应变片布置见附件二。

1)扭转角梁的扭转角是试件的整体反应。

扭矩与扭转角的关系(曲线)可以反应试件的受力状态和特点,扭转角的大小和扭矩与扭转角的关系可以代表某个状态的指标,如屈服、破坏等。

本次实验,用位移计测量指定截面的转角位移,由这些转角位移测量结果计算扭转角。

三.准备工作3.1 试件制作试件制作包括:1)材料准备,钢筋下料、制作,其它材料;2)应变测点布置,应变片粘贴、保护等;3)钢筋绑扎,支模板,浇捣混凝土;4)养护。

3.2 试件安装试件安装包括:1)对试件作详细检查,检查截面实际尺寸和初始变形、原始裂缝等缺陷,做出书面记录;2)将试件表面刷白,并分格画线;3)试件划线放样,确定加载、支座、测点等的位置;4)试件就位;5)安全措施。

3.3 仪器设备准备仪器设备准备包括:1)仪器选择和标定,单件标定和系统标定;2)测点仪器的连线;3)仪器设备系统调试。

3.4 试件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筋强度实测结果:混凝土强度实测结果四.试验过程4.1梁受剪剪压破坏实验时间:2013年11月22日。

实验过程描述:在弯剪区段截面的下边缘,主拉应力处于水平方向,首先出现较短的垂直裂缝,在梁的腹部,主拉应力的方向是倾斜的,垂直裂缝就会延伸成斜裂缝。

随着荷载的增大,剪压区的混凝土在压应力和剪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了复合受力时的极限强度,造成梁剪压破坏。

试件破坏照片见图5:图5受剪剪压试件破坏图4.2超筋梁受扭破坏实验时间:2013年12月20日。

实验过程描述:在加载初期,由于荷载值较小,构件整体还处于弹性状态,构件表面无裂缝出现。

随着外加荷载的进一步增加,在构件表面中心线处开始出现微小裂缝。

之后,构件表面出现裂缝现象明显,主要表现为存在一条主裂缝和许多额外裂缝,同时主裂缝相互贯通,在构件表面形成一条螺旋线型裂缝,局部混凝土发生脱落现象,构件扭转明显,各个表面发生不同程度地翘曲现象。

最终梁构件受扭破坏,整体延性较差。

试件破坏照片见图6:图6 超筋梁受扭试件破坏图五.试验结果5.1 受剪剪压破坏 5.2 超筋梁受扭破坏在总体试验数据中,先剔除其中的异常数据记录:荷载(扭矩)与箍筋应变 荷载与转角关系图六.分析比较6.1 梁受剪剪压破坏剪压破坏试验最终的破坏荷载大于计算出的抗剪承载力,达到了抗剪承载力的要求。

试件最终破坏形态为剪压破坏,最终出现一条宽长的主裂缝。

从实验曲线中看出,试件的纵筋没有屈服,试件其中一个箍筋达到屈服。

6.2 超筋梁受扭破坏理论极限荷载 m kN sA A f W f T corst yv t t ⋅=+=63.92.135.01u ζ理论开裂荷载 m kN f W T t t ⋅=⨯⨯⨯==69.111.21083.57.07.05cr实验极限荷载 7.94试验值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较大,用理论值计算出来的数值要明显大于试验值。

试验值偏小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试验构件在制作过程中产生差异。

设计要求构件发生超筋破坏,然而用实测数据计算,构件应发生适筋破坏,通过试验曲线,构件也是发生了适筋破坏。

七.结论本次实验进行了两个项目:梁受剪减压破坏和超筋梁受扭扭转破坏。

通过实验数据分别计算了试件的承载力,得到了荷载-纵筋应变关系曲线、荷载-箍筋应变关系曲线、荷载-挠度曲线和荷载-扭转角关系曲线等。

通过实验认识了两种破坏的特性,达到了实验目的。

m k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