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外并购中国企与民企的比较

合集下载

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比较研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并购已成为企业在拓展市场、增强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战略选择。

本文将重点比较国内外跨国并购的特点、动因、成功因素以及面临的挑战,并为跨国并购的实施提供相关建议和启示。

一、国内外跨国并购的特点比较1. 跨国并购规模:国内跨国并购规模较小,以中小企业为主导;而国外跨国并购规模较大,多由大型企业实施。

2. 资金来源:国内跨国并购多依赖于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而国外跨国并购更倾向于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3. 市场定位:国内跨国并购目的主要是拓展市场份额、资源整合和技术引进;而国外跨国并购则更多考虑进入新兴市场、获取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

4. 法律环境:国内跨国并购受到政府审批和行业监管的限制较多;而国外跨国并购更注重法律风险评估和合规性。

二、国内外跨国并购的动因比较1. 国内跨国并购的动因:a. 获取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扩大企业规模;b. 资源整合:通过并购整合产能、技术、品牌等资源,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c. 技术引进: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国外跨国并购的动因:a. 进入新兴市场:通过并购进入新兴市场,开拓新的业务增长点;b. 获得先进技术:通过并购获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研发能力;c. 品牌影响力:通过并购获得知名品牌,提升企业的市场形象和竞争力。

三、国内外跨国并购的成功因素比较1. 清晰的战略目标:明确并购的目标、动因和预期效果,实现战略的一致性和合理性。

2. 兼顾整合与保留:在并购后进行资源整合和业务协同,同时保留并发展被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充分的尽职调查:在并购前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评估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

4. 稳定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保留并发展目标企业的核心管理层和员工队伍,确保并购后的良好运营。

四、国内外跨国并购面临的挑战比较1. 文化差异:国际并购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文化差异,如语言、价值观、沟通方式等,需要通过文化融合和管理引导来解决。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劣势解析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劣势解析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劣势解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投资行为越来越受到关注。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超过5000亿美元,这也证明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趋势正在加速。

首先,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优势在于可以利用所获得的外部资源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发展和提升企业效益。

比如,中国乐视网收购英国知名电视频道,有利于扩大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规模,从而获得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和技术资源。

其次,民营企业海外并购还可以利用形成的“中外结合”优势,进一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产品市场技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和运营水平。

比如中国民营企业海航集团收购英国伦敦城市机场,将使海航集团获得英国机场管理专家,可以有效改善中国机场的管理水平。

另外,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也能够提高企业效率,使企业在海外市场上获得更好的成效。

比如,中国建行的海外并购案例,可以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加强全球经营网络,以此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

然而,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国际金融流动性政策、法律法规差异和文化差异等。

由于各国政治、财政和金融政策差异较大,意味着投资者不能很好地了解当地政策,可能会损失投资风险。

另外,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存在差异,要求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充分理解境外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和条款,以免触法。

此外,文化差异也是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一大障碍,跨文化的投资往往会导致沟通和文化交流的双向误解,从而损害企业的发展。

总而言之,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在考虑海外并购前,应当全面分析当前政治经济环境和投资风险,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优势,最大程度地减少投资风险,以保障民营企业海外并购顺利进行。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一、引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现代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通过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劣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二、国有企业的优势国有企业具有以下优势:1.资金实力强:国有企业可以依靠支持,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在发展过程中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

2.政策优惠:国家往往给予国有企业更多的政策优惠,如税收减免、融资便利等,这也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竞争优势。

3.重点产业支持:国有企业往往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会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护,使得国有企业在这些行业中具备更大的竞争力。

4.社会责任感强:国有企业往往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更注重履行社会责任,保护员工权益,推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国有企业的劣势1.市场机制不灵活:国有企业的决策体系较为庞大,决策过程相对繁琐,相比于民营企业,市场机制不够灵活,反应速度较慢。

2.利益驱动不强:由于国有企业往往获得支持,其利益驱动不如民营企业强烈,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可能缺少积极性和灵活性。

3.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国有企业在创新方面相对较弱,往往倾向于陈旧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手段,缺乏市场竞争所需要的敏捷性和创新能力。

四、民营企业的优势民营企业具有以下优势:1.灵活的决策机制:民营企业通常决策层次较少,决策速度快,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抓住商机。

2.资源配置效率高:民营企业在资源配置上更加有效率,这是因为其决策过程相对简单,可以更迅速地响应市场需求。

3.创新能力强: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加注重创新,能够迅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

4.灵活的用工机制:民营企业在员工用工方面具备较大的灵活性,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效率和生产力。

五、民营企业的劣势1.融资困难: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面临着更大的融资压力,往往很难获得大额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对比研究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对比研究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优势与劣势对比研究企业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中国的企业主要分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种类型。

这两种企业的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同,也有一些共性。

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劣势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企业类型的发展现状。

一、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劣势1. 优势(1)资金稳定国有企业和政府关系紧密,拥有国家支持和政府资金的优势,因此在融资方面更加稳定。

(2)技术实力国有企业在技术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更容易获得政府支持和人才培养。

(3)强大的人脉关系由于承担的是国家战略性任务,国有企业在政府关系方面的优势明显。

在市场竞争以及政策、法规调整等方面,国有企业的生存空间更大。

2. 劣势(1)创新能力较低国有企业的管理结构略显官僚化,创新能力较低。

这种企业类型更多以执行国家政策为主要目标,而非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

(2)高额的行政成本国有企业的行政成本较高。

宏观管理层次多,管理模式较为繁琐。

目前,政府正在积极尝试对其进行改革,大力推进国企改革稳定发展。

二、民营企业的优势和劣势1. 优势(1)企业自主性高民营企业的经营政策更加自主,对市场的敏感度更高。

在市场变化较快的情况下,更加容易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

(2)灵活性强民营企业在运营中的灵活性更高,更容易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同时,民营企业可以更快地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

(3)创新能力高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强,灵活的企业机制使其更容易开展创新和研发工作。

2. 劣势(1)资金不稳定由于在资金来源上没有与国有企业相同的财政扶持,民营企业存在资金不稳定的风险。

资金不足可能会造成企业的倒闭和经营不善。

(2)缺乏政府支持民营企业缺乏政府支持,获得政府资源和扶持相对较少,更难以融入国家经济体系。

(3)难以承担国家战略性任务由于国家安全、重大项目等任务需要国家支持和保障,民营企业的能力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三、两种类型企业共同的发展问题1. 用人成本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和民营企业在招收人才和人才培养上面都会存在一定的成本。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比较分析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比较分析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比较分析作者:汪慧芳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0年第20期在海外并购大潮中,过去投资的主力军始终是国有大型企业,而现在,民营企业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悄然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新生力量。

本文通过两者在海外投资中优劣势的比较分析,试图探索出一条更有效的投资模式。

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共性(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一是受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的影响,各国央行纷纷降低利率,减少了企业的并购成本。

二是许多境外企业对现金流的迫切需求,也降低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阻力。

另外,欧美政府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减免企业税收负担,吸引和鼓励外国投资者参与本国经济。

同时,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一是商务部将境外投资的核准权限大部分下放到省级。

二是外汇局取消了境外投资外汇风险审查,简化了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手续。

三是财政部等部门与机构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以及对国家利益有重大影响的海外投资等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和境外投资专项贷款。

银监会要求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对资质优良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实施产业重组、升级和整合等操作时,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此外,商务部还编写了《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为中国企业尤其是能源企业提供了便利的信息服务。

(三)企业微观基础一是上规模企业数量不断增加。

二是企业制度日益完善。

三是企业科研能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四)海外投资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据麦肯锡研究表明,2008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主要的原因是来自政治、财务、法律、管理、人才和文化整合等方面的并购风险。

二、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差异性(一)企业实力国有企业经过30多年的改革,数量不断减少,但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控制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并且成为我国海外投资并购的主力军。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企业并购的比较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跨境并购呈现出日益活跃的态势,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通过并购来加速自己的成长。

然而,国内外企业并购的形式和规模存在较大的差别,本文将对这些差别进行比较研究。

二、相同点1. 目的——扩大规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企业,进行并购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收购其他公司的业务或资产来增加市场份额,进而提高市场占有率,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 风险与机遇并存并购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重要的资源配置决策,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

因此,无论国内外,都需要精心准备,在调查、尽职调查和决策等方面花费充分的时间和精力。

同时,成功的并购也将带来新的机遇和增长点,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务收益和更好的市场地位。

三、不同点1. 并购形式国内企业并购主要以土地、股权和资产的方式进行,其中土地购买和股权投资是较为常见的方式。

而在国外,收购或合并同类企业是主流。

此外,还存在私募股权并购、借壳上市等形式,相比之下,国外的并购方式更加多样化。

2. 并购规模国外企业的并购规模通常比国内企业要大得多。

近年来,美国商界的并购事件中不乏数额高达数十亿美元以上的交易。

而在国内,即便是比较成功的并购案例中,交易金额往往也不会超过20亿元。

3. 并购时机国外企业的并购通常在市场比较低迷或者处于经济下行周期时进行。

这种时机下,许多企业处于资金紧张和生存压力之下,容易被强势企业收购。

而在国内,大多数企业并购的时机是在市场繁荣期,企业需要通过并购来迅速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

4. 并购动机国内企业更多是受到市场和资产的驱动,通过并购来实现扩张和转型,实现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

而国外企业的并购往往是出于战略考虑,例如通过并购来巩固市场地位、避免竞争、获取关键技术或专利。

四、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1. 人文因素存在差异由于国内和国外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面临人文差异问题,例如沟通不畅、文化冲突等。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效率比较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效率比较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效率比较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其效率也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产权环境、管理机制、市场竞争等方面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效率进行比较,并就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探讨。

一、产权环境对效率的影响国有企业的产权属于国家或政府,而民营企业的产权则属于私人或个人。

产权环境对企业的效率有重要影响。

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常常受到政府干预和调控,导致决策缓慢,创新能力不足。

而民营企业在产权清晰、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决策灵活迅速,创新能力强。

因此,从产权环境来看,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具效率优势。

二、管理机制对效率的影响管理机制是企业实现高效率运作的重要保障。

国有企业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垂直管理模式,决策层级多,信息流通不畅,容易导致效率低下。

而民营企业在管理机制上更加注重效率和结果导向,通常采用扁平化管理结构,减少了层级,提高了决策效率。

因此,从管理机制来看,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具效率优势。

三、市场竞争对效率的影响市场竞争是企业提高效率的重要动力。

在国有企业中,由于其在市场竞争中常常享有垄断地位或特许经营权,缺乏竞争压力,容易导致效率低下。

而民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提高自身效率以保持竞争力。

因此,从市场竞争来看,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更具效率优势。

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互补性尽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效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在经济发展中它们之间是互相补充的。

国有企业通常承担了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产业的责任,保障了国家对资源的控制和调控,具有稳定就业、稳定经济的作用。

而民营企业则更具灵活性和创新能力,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实践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互相合作,实现效率的优化和提升。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效率上存在差异,但各自也有自身的优势。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两者的互补性,通过合理的产权环境、高效的管理机制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来提升企业效率,实现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

我国海外并购中国企与民企的比较

我国海外并购中国企与民企的比较
初 ,即 2 0 0 1年 8月 万 向 集 团 收 购 美 国 N SD Q上市公司 UAI 2 0 A A 。 0 9年 8月 。 到 民 营企业总共有 1 件较大的海外并购案件 , 8 其 中 1 已完成 , 6件 总金额近 2 8亿美元, 约占全 国并购总金额的 1 %;并购成 功的案件 1 0 5
失败 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就上面的数据而言, 近几年来国企并购失败金额达 4 8 8 亿美元 ,
是民企失败金额的近 6 O倍 ; 而其失败的原因 也多在于并购的规模较大、 无法全资收购 , 再 就是政治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案, 完成交 易谈 判的新闻出现后 , 中方的
官员 、 国家部 委、 国有银行 纷纷表 态支持 ,
19 95 29 4
2O O6
然而 , 海外并购的历程并不顺利。麦肯 锡 的统计 数据表明 。 过去 2 O年全球大型企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但长期以来 , 我 国海外并购的规模甚小, 且仅限于大型 国企, 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徘徊。随着我国逐步放开
购平均 6 %的失败率而言 , 7 民营企业的成功 率要比国企( 具体情况见表 3 高得多。 )
通 过 表 2与表 3的 比较 还 可 以看 到, 国
力 为挡箭牌 , 想尽各种办法提高 并购成本 , 诈取国企的资本软预算。 还有就是 , 国企做 的事情往往会被认 为与国家的事业 有关而 上升高度 , 大力宣传。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如
F R


l N e O F A E SS
cJ ■ ■ ci — 一 ‘nG ■ tI ■ 一
我国海外 并购 中国企 与民企 的比较
北 方 工业 大 学 中国人 民 大 学
【 摘

中外企业并购案例分析与对比

中外企业并购案例分析与对比

中外企业并购案例分析与对比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外企业的并购日益频繁。

并购作为一种重要的企业发展战略,既可以扩大企业规模,还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然而,中外企业的文化、管理方式、法律制度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在并购中存在着一些难以避免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外企业在并购中的案例,来探讨中外企业并购的特点与不同之处。

一、中国企业的并购案例1.万达集团收购AMC影业2012年,万达集团以24亿美元收购美国AMC影业,成为当时中国企业收购美国企业的规模最大的案例。

万达集团通过收购AMC影业,不仅夯实了自身文化产业的定位,还成功扩大了自身在全球社会影响力。

2.海航集团收购美国酒店业先锋集团2016年,海航集团以62亿美元收购美国酒店业先锋集团,成为另一项大型海外并购案例。

海航集团此次收购案例的意义在于,拓宽了中资企业在全球酒店业的市场渠道,进一步提升了中资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外国企业的并购案例1.苹果公司收购Beats2014年,苹果公司以30亿美元收购音乐耳机制造商Beats Electronics,开启了其在娱乐领域的探索之旅。

苹果公司此次并购案例的巨额金额体现了其在固有产业立足稳健的同时,也表明了其在相关及新兴领域的探索和投资计划。

2.雅培公司收购新加坡Hummingbird Bioscience2021年3月,雅培公司宣布收购新加坡代表性生物科技初创公司Hummingbird Bioscience。

此次收购旨在扩展雅培公司的生命科学业务,提升其在新型治疗领域的实力,也体现了雅培公司在广泛领域中寻求增长机会的战略方向。

三、中外企业并购的不同之处1.文化差异中外企业的文化差异是对并购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企业经营理念、员工管理方式、市场营销策略等方面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

在并购中,如何处理好这些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在中国,企业家常将企业视作自己的事业,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国企、外企、私企的区别

国企、外企、私企的区别

2)韩资企业:
刘先生所在的韩资企业,是中国电子行业里响当当的角色。在这样一家公司担任中层干部的他,谈起企业文化,脸上却挂着几分无奈。“韩国企业文化的精髓就是使全体员工对企业高度认同,对企业战略目标高度理解,为企业付出劳动时高度自觉。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都要接受为期两周的新入社员培训,每天高喊热爱企业的口号,拉练、爬山。平日的管理也非常严格,有的员工吃饭时没有穿工作服,结果要么不吃饭,要么接受罚款。在这种环境下,员工渐渐都认同了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的工作习惯。”刘先生说,按规定,他们每周工作6天,每天从早上8点干到晚上7点20分,下班前还要向上级详细汇报一天的工作情况。好在他们的培训计划比较吸引人,很多年轻的技术人员都有去韩国受训的机会。但是,在韩企晋升相当困难,他能走到今天,付出了几倍于常人的努力。“工作的艰辛并不算什么,最大的问题是,韩国人和中国人的地位不够平等。韩国人的工资是中国人的很多倍,就连食堂里的饭菜,也有明显的档次。公司里的领导职位也几乎全被韩国人占据着,中国人再出色,也得不到提拔。我感觉自己在这里的发展已经到顶了,下一步该怎么走,我很茫然。”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方面的特点是很不一样的。例如,外企的招聘流程非常复杂和正规,而国企和民企则相对较为简单。外企的薪水高,工作强度大;国企工作相对轻松,薪水低,但福利比较优厚等。
在招聘的时候,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偏好,如果在求职时充分注意到这些因素,并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分类比较,就能最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比如,对于不同学历来说,政府可能十分看重其中的差别,一些外企则并不要求学历的限制。企业,尤其外企的确是很能锻炼人的地方,待遇丰厚,发展空间广阔。然而企业注重的是业绩而不是学历,在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本科生面前研究生未必有什么竞争优势,甚至在年龄上已经处于劣势了。相对而言,高校或政府却较为注重学历,作为研究生有很大优势。而且,去高校或政府本身也是“有利可图”的。高校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适合潜心钻研,对于研究生来说,从长远看有利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有效延续,而且按照规定研究生转正之后就可以申请评讲师,这样的起点是比较高的;政府是一个广阔的实践舞台,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研究生转正后可以享受副主任科员待遇,这在起步时就与本科毕业生拉开了差距。

我国国企与民企在海外并购中的优劣分析

我国国企与民企在海外并购中的优劣分析

【 摘 要 】 自 “ 出去 战略 以来, 中国企业 的海外并购一直步履蹒跚 本文基于 中国国有企业及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 的现状,对 国企和 民企进行相应的对比分 走 析 ,得出结论 :国企 因政府背景在海外并购中备受 阻挠 ;还因 目 标企业为当地重要产业而惨遭失败;而 民企以其 独有的产权清 晰、政治干扰因素相对较少、在 海外并购中理性务实、决策迅速等优势而在海外并购 中更加游刃有余 ,从而在 “ 出去”进程 中更具优势,因此提 出在后危机 时代 ,应主要推进 民营企业的海 走 外并购。 【 关键词】国企;民企 ;海外并购 ;优劣



表 二 中 国 私 企 海 外 并 购 部 分 案 例 统 计 表
时问 2 0 年8 01 月 2 0 年9 01 月 2 0 铱l R 04 O 2 0 年l 月 04 2 2 0 年6 09 月 2 0 年6 09 月 2 0 年5 09 月 2 0 年6 09 月 2 1 年3 00 月 2 1 年7 01 月 并购方 万向集 团 华立集团 温 州 E 电器 雕 联想 吉利控股集 团 苏宁电器 广州健升公司 民企腾中重工 吉利 民企汉龙集 团 被并购方 美嗣N S A 上 公司U I ADQ A 美国圣荷赛c 姒移动通信部门 D 意大利墙壁 开关老牌.= LO i业E I 5 } I 洲的垒球P 业务 c 澳大利亚 自动变速器公司D I S 日本L O 3  ̄ A X 0 股权 法国著名时装品牌皮尔卡丹 美国通 用旗 下的著名品牌 。 马” 悍 沃 尔沃 澳丈利亚s 此 金额 20 8 万美元 1 8L美元 { 50 5 万欧元 6 亿黄元 7 0 万瞅元 00 1 亿 日元 5 2 亿欧元 65 .亿美元 l 亿美金 8 ¨. 亿澳元 4 井购结果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成功

私营企业和国企的优缺点及选择方法

私营企业和国企的优缺点及选择方法

私营企业和国企的优缺点及选择方法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私营企业和国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各有优劣,不同的人选择依据自身需要和情况不同。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私营企业和国企的优缺点,并提出个人选择方法。

一、从经济效益角度看私营企业的优缺点私营企业的优点主要在于灵活性和效率高。

从管理上可以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效率。

私营企业通常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进行管理,这使其决策灵活,对市场变化有更快的反应速度。

同时,私营企业由于不受政府的束缚,企业家可以自由掌握企业的经营方向、战略决策等重要问题。

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的投资自由,更大的决策权和更具创造力的决策。

然而,私营企业也存在一些缺点。

由于缺乏政府支持,私营企业在刚成立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缺乏资金、人才等。

同时,私营企业多数情况下都是小型、非正式经济组织,缺乏标准化管理、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这些都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二、从社会效益角度看私营企业的优缺点从社会效益角度来看,私营企业的优点在于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社会经济繁荣。

私营企业通常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同时,由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也能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和价值。

不过,私营企业也存在一些社会问题。

私营企业通常在创业初期会遇到很多困难,如地位低下、缺乏资源、不受政策扶持等。

此外,私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常常比较薄弱,对环境卫生等社会问题处理不当,或遇到市场萎缩等问题时,倾向于裁员、降薪等方式缓解成本压力。

三、国企的优缺点国企的优点在于稳定和公平。

国有企业在创业初期即可获得政府的帮助,甚至国有企业自身就是由政府组建的,因此在资金、资源和品牌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政府的全力支持。

同时,国有企业由于不受经济周期、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其经营稳定性较高,不会因个别因素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

此外,国企还能够在发生重要社会事件时,为社会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

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优劣分析一、引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现代经济中两种常见的企业所有制形式。

随着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两者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特点、优劣势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它们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同表现。

二、国有企业的特点和优势1:国家所有国有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由国家所有,国家对其经营和管理具有较大的控制权。

国家可以通过干预来调整和引导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以满足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

2:长期稳定由于国家对国有企业拥有较大的控制权,国有企业一般相对稳定,更有利于发展长期战略和投资计划。

这种长期稳定性为国有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环境。

3:社会责任感国有企业往往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并参与公益事业。

这种社会责任感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获得的政策支持和纳税优惠。

4:行业垄断和市场稳定由于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控制,国有企业在某些行业中具有垄断地位,能够稳定市场价格和供应。

三、国有企业的劣势1:创新能力弱国有企业由于受制于的干预和控制,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这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决策环境相对封闭,不太容易吸收和融合外部的创新资源和技术。

2:效率低下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庞大臃肿,决策过程相对繁琐,效率较低。

这种低效率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产成本的上升。

3:官僚主义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官僚主义现象,决策层不够敏捷和灵活,难以及时做出反应。

这种官僚主义可能阻碍企业的创新和市场适应能力。

四、民营企业的特点和优势1:市场导向民营企业的特点之一是市场导向,能够更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和运营策略。

这使得民营企业更具市场竞争力。

2:创新能力强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由于决策环境相对开放和灵活,更容易吸收和融合外部创新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强。

3:经营效率高民营企业通常组织结构较简单,决策过程相对迅速,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和提高生产效率。

4:积极进取民营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企业家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更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和发展。

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对股价的影响

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对股价的影响

上市公司海外并购对股价的影响作者:沈芳艳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02期【摘要】本文以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海外并购事件为切入点,使用事件研究法评估海外并购的短期绩效,然后利用回归分析寻找其影响因子。

研究发现:(1)国企在海外并购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此外,目标企业集中于开曼群岛、百慕大、美国和香港。

(2)海外并购事件并不会给并购方带来显著的超常收益,反而可能会有负面影响,不过影响较小。

(3)民企的累积超常收益率高于国企,说明市场较看好民企的海外并购。

【关键词】海外并购股价累积超常收益事件研究法一、引言以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为起点,中国企业开启了一轮并购海外企业的浪潮,2011年海外并购的增速规模达到一个顶峰,并在随后的几年有所回落。

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并购的研究通常发现:并购公告产生的总收益显著为正,但总收益在并购方企业和目标企业之间的分配并不均匀,目标企业的股东获得了显著为正的收益,而并购方股东通常不能获得正向收益,甚至会因股价下降遭受亏损。

基于此,最近20多年来的主流公司金融理论通常在委托代理的框架和行为金融学的框架下解释企业的并购决策,比较有代表性的假说包括自由现金流假说、管理层自大假说、股票市场估值错误驱动假说。

本文试图以中国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发起的海外并购为切入点,利用股票市场的“信息发现”功能对中国海外并购的绩效进行评价。

本文选择使用事件研究法来评估海外并购的短期绩效。

二、文献综述(一)国内外文献海外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国内外学者主要应用事件分析法对海外并购的短期和中长期绩效进行评价。

1974年,Mandelker首次在并购绩效的研究中应用事件研究法,并在此之后,事件研究法逐渐成为了考察企业海外并购绩效的主要方法。

而短期事件法则是目前国际学术界评价海外并购绩效的主要方法。

一般的做法是首先计算股价在并购公告附近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截面数据进行回归来研究影响海外并购绩效的决定因素。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分析作者:杨华辉来源:《时代金融》2021年第19期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可使企业快速拓展海外市场、取得先进技术、完成资源整合,实现“1+1>2”的效果。

但海外并购面临的风险更高,防范不好,很有可能会导致投资损失或失败。

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发展现状(一)近年海外并购总体呈现下降趋势近年来,我国海外并购的交易逐年下降。

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从2016年的2,340亿美元降低到2020年的464亿美元。

主要原因包括:一是受政治事件影响,欧美,尤其是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投资审查力度;二是2020年主要受疫情影响;三是国内外资产价差明显缩小,套利空间较小。

(二)海外并购以欧洲和亚洲为主,北美下降明显受疫情影响,我们剥除2020年的数据。

2019年我国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中,欧洲占35%,亚洲占35%,欧亚两洲并列第一。

这其中重要原因是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鼓励企业对“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投资。

受中美关系影响,北美对外资审查锁紧,2019年我国企业对北美地区的并购明显减少,尤其是美国,在商务部的排名从2015、2016年连续第一,2017年第二位,2018年第9位,到2019年排名掉出前十位,下降非常明显。

(三)民企海外并购活动较国企活跃2015年,民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约20亿美元,低于国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约5亿美元。

2016年,民企的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第一次超过国企。

从2016年到2020年无论是交易数量还是交易金额,民企大于国企,说明民企的活跃度更高。

(四)海外并购成功率不高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于2017年4月发布了《中企跨境并购袖珍指南》,通过对近300个海外并购案例研究发现,近60%的并购没有达成当时设定的目标,这部分交易总额高达约3000亿美元。

按照是否达成收购前设定的目标作为标准判断,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成功率只有约40%。

另据金融信息公司Thomson Reuters数据,海外并购成功率欧美发达国家为60%左右,中国约为40%。

国企私企外企区别

国企私企外企区别

国企私企外企区别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不同类型的企业在中国大陆经济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其中,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是中国经济中最常见的三种企业类型。

这三种企业类型之间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区别,这些区别影响了它们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掌握控股权或全部股权的企业。

在中国,国有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前形成的一种企业类型。

国有企业在过去是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它们主要从事能源、交通、机械制造、冶金、化工、轻纺等重要行业。

国有企业在人们的印象中往往被认为是腐败、浪费、效率低下的代表。

尽管它们的管理者也做了很多努力,但由于缺乏市场化经营和竞争的约束,以及官员干预和人情关系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效率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在具体的操作中,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管理和经营模式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新的市场经济中,国企的经营已经开始走向更加市场化,国有企业的特权逐步消失,而市场机制和社会竞争逐渐成为企业生存的基础和标准。

二、民营企业民营企业是指由私人或合作伙伴组建的企业。

这种企业形式由于不受政府干预和官员关系的影响,通常具有许多优势。

例如,它们在市场机制下更加灵活、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它们的创始人和管理人员自信、个性化、创造性较强、专业性较强,能够在良性环境中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并获得优质资源。

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随着民间投资的逐步开放,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力量。

这些企业通常小而灵活,因此能够在不同的产业和领域中更加轻松地运营。

三、外资企业外资企业是指由国外资本投资和运营的企业,其中的投资及其与国外企业的业务往来都需要遵守国家法律和规定。

这种类型的企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被中国政府引入中国大陆,目的是吸引外资、促进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和工业化。

由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标准的先进性,在投资、管理、市场开发等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准,而且通常拥有更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和技术人才。

[整理]国企-外企-民企的优缺点

[整理]国企-外企-民企的优缺点

国企-外企-民企的优缺点国企/外企/民企的优缺点我曾经在国企、国有控股公司、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过,通过我的实际经历,谈谈对国企、民企和外企的看法。

我目前供职的公司是一家英国在国内的合资企业,由英方控股,主要从事电力相关设备生产销售和服务。

我在国企工作时间是最长的,先后在某国有上市公司、某电力工程公司工作十年,在湖北民营企业楚天激光也工作过一段时间。

以下是我对三种企业类型的真实感受。

一、个人待遇。

就待遇来讲,当然是外企最好。

1994年我在广西某上市公司的待遇是年薪1万二左右,后来在湖北某电力工程公司,如果在本部不出差,年薪1.8万左右,但是福利比较高,每年的养老保险、公积金、医疗的个人账户有5000元左右。

如果在工地,大概翻一倍(3000~4000元/月)。

目前在外企的待遇大约是每年8-10万。

也有养老保险和公积金等,有商业医疗保险和统筹医保。

加班工资是平时的三倍。

“四险一金”约为武汉市平均的三倍。

我在楚天激光时是1500月薪,试用期后是1800。

国企只有当官的才能出差坐飞机睡软卧,民企只要老板同意就能坐飞机睡软卧,外企大家都能坐飞机睡软卧。

国企当官的能分大房子,一般人分小房子,年轻人没房子。

民企外企都没房子,但是楚天激光的领导层和部分骨干分房子。

国企过节年终分水果和油(采购这些东西的人少不了要捞回扣),外企很少分,但是有年终奖(1-2万)。

二、工作强度。

最累的是民企,最轻松的是国企。

我在国企担任过技术岗位(技术员、项目专工)、总经理秘书和管理岗位(顺便说一句,本人是专业是机械制造)。

但是在国企做技术岗位是很累的,收入也最低,还要承担很多责任,所以压力很大。

但是管理岗位非常轻松。

在民企工作做技术最累,也很不舒服,压力很大。

外企工作并没有想像的那样累。

可能欧洲企业比较人性化一点吧。

听说日资、韩资的外企劳动强度大,我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而已。

我工作性质需要经常出差,一般年工作时间为250天。

其余几乎都可以休假或自行安排工作时间。

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企海外并购新趋势

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企海外并购新趋势

浅析“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企海外并购新趋势李佳丽 商丘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摘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也展现出新的趋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形成多元化行业态势;中企并购目的地集中欧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购增多等。

在这种趋势下,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应从战略安排上要符合国家的政策,结合中国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布局海外从而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行业;区域;政策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143-02一、我国海外并购概况近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力推,企业结合自身内在需要纷纷寻求海外投资机会进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浪潮蓬勃兴起,并且不断刷新着历史记录。

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从2013年的481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的2209亿美元,实现了约5倍的增幅。

其中仅2016年的交易金额就超过前四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金额的总和[1]。

个体并购规模上也越来越大,其中2016年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多达51宗,并且超级并购也开始出现,如中国化工432亿美元收购瑞士先正达,此举创造了中国最大规模海外并购。

动辄数十亿美元的收购更是屡见不鲜,如渤海控股100亿美元收购CIT旗下商业飞机租赁业务;腾讯以74亿美元收购芬兰Supercell公司等。

随着2016年末国内监管机构对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提出更严格的要求,2017年第一季度数据也应声回落。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为142宗,交易金额为212亿美元,相比创纪录的2016年同期交易量下滑39%,交易金额下降77%[2]。

二、中企海外并购的新特点1.中企海外并购已形成多元化行业态势2013年以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并购最主要的行业为制造业和采矿业,随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使中国海外并购的行业呈现出多元化态势,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逐步扩展到高端制造业、金融、互联网、房地产、医疗卫生等领域。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比较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比较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比较我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无疑是一场重大历史变革。

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比较这两类企业在多个方面的差异和优势。

首先,我们来比较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所有权上的差异。

民营企业的所有权归个人或私人资本所有,在经营上更加灵活,拥有较高的自主性。

相比之下,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受到政府管理和监督。

这导致国有企业面临更多的政策约束,决策过程相对较为繁琐。

然而,国有企业也因其背靠政府资源优势,能够更好地获取资金和资源。

其次,我们来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经营效率上的差异。

由于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更加注重效益的追求,有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他们通常更加注重资本运作,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变化,更高效地开展业务。

国有企业则由于其宏大的规模和各种官僚化问题,决策流程相对缓慢,效率相对较低。

此外,在创新能力方面,民营企业也占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他们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能够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相反,国有企业往往受制于政府的政策导向和行业规范,创新精神相对较弱。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上的差异。

民营企业往往更加注重企业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

而国有企业由于其政府背景,需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如提供基础服务,保障国家安全等方面的责任。

总的来说,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所有权、经营效率、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和优势。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实现合作共赢。

例如,在政府的引导下,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与民营企业合作,借鉴其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同时,民营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国有企业的合作,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和市场认可。

最后,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持。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竞争与合作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备受关注。

作为两种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

本文将就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进行探讨。

一、竞争1.市场竞争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市场上展开激烈的竞争。

由于民营企业灵活性强、反应速度快、效率高,往往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而国有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限制,可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因此,两者之间的竞争背景下,民营企业有时会取代国有企业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2.人才竞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资源。

民营企业往往较国有企业更有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这也使得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上风。

3.资源竞争资源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包括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的资源。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

由于国有企业往往拥有更多的资源储备和政策支持,因此在资源竞争中有一定的优势。

但是,民营企业凭借灵活经营和创新能力,也能够通过巧妙运用有限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二、合作1.技术合作在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技术合作,共同研发、共享技术成果,实现互利共赢。

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可能拥有先进的技术研发能力,而民营企业则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双方携手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2.市场合作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市场扩张等目标。

例如,国有企业可能在政府关系、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具备优势,而民营企业则在管理经营、市场营销等方面更具优势,双方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共同开辟市场,提升竞争力。

3.人才合作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人才合作,共享人才资源,实现人才流动与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海外并购中国企与民企的比较作者:张景伟耿建新来源:《会计之友》2010年第12期【摘要】文章对我国民企的海外并购交易案例进行分析,通过与国企的主要并购案例进行比较,发现并购规模和金额都较小的民企却有着比国企更高的成功率,究其原因应归于民企的地位、性质及其选定的并购方式。

【关键词】民企; 国企; 海外并购2009年6月5日,中国铝业公司以195亿美元注资全球第三大矿业巨头澳大利亚力拓矿业公司遭力拓毁约,我国最大一宗海外并购事件宣布流产,我国国企的海外并购因此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与此近乎同时,四川一家默默无闻的民企腾中重工竟然宣布要收购美国汽车巨头通用旗下的著名品牌“悍马”;另传广州和温州的民营企业欲以2亿欧元收购皮尔·卡丹。

由此,形成了我国国企、民企海外并购的此起彼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话题被掀到了风口浪尖。

一、海外并购的概念及现状海外并购是指我国大陆企业并购外国企业或中国的港澳台资企业。

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手收购香港最大的上市电子集团公司——康力投资有限公司,首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先河。

但长期以来,我国海外并购的规模甚小,且仅限于大型国企,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徘徊。

随着我国逐步放开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限制,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热情已日渐高涨,国企与民企共同携手,使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处于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具体数据可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金额不断扩大,而在2005年世界金融危机延伸之时,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更是达到了高潮。

然而,海外并购的历程并不顺利。

麦肯锡的统计数据表明,过去20年全球大型企业兼并中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不到50%,而中国67%的海外并购不成功。

以德国市场为例,据统计,过去5年,中国在德国进行的并购案例中,2/3的交易在中途结束;即使在并购成功的案例中,也只有20%运作比较稳定,80%不太好。

进一步,国企与民企谁真正“走出去”了?谁能走得更远?需要进行认真分析。

着眼于此,本文对我国历年金额较大的民企海外并购案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国企的主要并购案例比较,以探讨我国国企与民企的成功并购道路。

二、国企与民企海外并购交易的比较我国民营企业的海外并购始于本世纪初,即2001年8月万向集团收购美国NASDAQ上市公司UAI。

到2009年8月,民营企业总共有18件较大的海外并购案件,其中16件已完成,总金额近28亿美元,约占全国并购总金额的10%;并购成功的案件15件,成功比例达90%以上(具体情况见表2)。

可从统计数据发现,相对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平均67%的失败率而言,民营企业的成功率要比国企(具体情况见表3)高得多。

通过表2与表3的比较还可以看到,国企的并购一般来说金额巨大,成本较高,因此失败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就上面的数据而言,近几年来国企并购失败金额达488亿美元,是民企失败金额的近60倍;而其失败的原因也多在于并购的规模较大、无法全资收购,再就是政治因素所导致的结果。

三、民企比国企并购成功率高的原因分析本文认为,民企比国企并购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应当是民企的企业性质及其所采取的并购方式。

可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一)民企相对国企更具市场化顾名思义,国企是国家的企业,本身拥有行政级别,其政治色彩很浓,其经营者也由上级部门选派并在一定任期后另选他人。

自2003年国资委设立、大型国企的改制基本完成后,以海外投资表现的“走出去”的成果即成了考察国企领导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这样,行政的“政绩激励”和一定时期后(3至5年)的换届往往会使国企的经营者有短期化行为。

进一步,由于国企目前仍留有计划经济体制的病根——预算软约束,因此就难以避免习惯性地将其在国内的这种经营理念、办事效率带到海外并购的经营预期之中,认为一旦拥有雄厚的资本和纵深的市场作为后盾,再加上各级政府的支持,并购就一定能获得很好的经营绩效。

确实,在我国,有了资本、技术和政府的多方支持就容易获得成功,但不能忽视的前提是我国仍是一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其表现常因对资本的过分信赖及经济达标的追求所美化。

而恰在这种情况下,并购目标企业所在国往往会以政治压力为挡箭牌,想尽各种办法提高并购成本,诈取国企的资本软预算。

还有就是,国企做的事情往往会被认为与国家的事业有关而上升高度,大力宣传。

如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一案,完成交易谈判的新闻出现后,中方的官员、国家部委、国有银行纷纷表态支持,使本来就敏感的政治问题再次凸显。

另外,国企部门臃肿繁杂,长期缺乏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缺少竞争力和效率,这都可能丧失原有的优势,使失败的可能性增大。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是在市场机制环境下生存发展起来的,其产权清晰,风险意识、机遇意识敏锐,决策果断,主动性和创新性强。

这样,经营机制灵活,对市场反映敏感,就有了更强的国际市场的适应能力和动力,易于完成开拓国际市场业务活动的任务。

再有,民营企业一般都是预算硬约束,做事不张扬,效率高,这反而使事情容易成功。

(二)民企相对国企政治风险小我国国企执行的海外并购事件失败较多有许多原因,勿庸置疑,在一些重大的并购事件中政治因素可谓首当其冲。

因国有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往往使目标企业所在国难以适应,以至于将事情复杂化。

具体来说,目标企业所在国担心我国国有企业对当地企业的收购,特别是对大型企业的收购会垄断本国的经济,过分夸大所谓的政治风险,将我国国企的行为说成是“政治行为”。

海外一些别有用心者也利用这一点来攻击我国国企,有的甚至设置障碍、布下陷阱,阻止我国国企的海外并购。

在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一案中,美国国会多名众议员联名致信当时的总统布什和财政部长斯诺,以能源威胁、国家安全和掌握核心深海技术等种种借口,要求布什政府对收购严格审查。

由于这样的政治阻挠,此次收购最终导致失败。

最近的中铝收购力拓一案,由于金额的巨大、国家的重资支持、国企显而易见的战略意图和高调的宣传等,社会各界的关注度都非常高。

然而高压之下的中铝遭遇了澳大利亚的政治冷遇。

澳大利亚不是以能源威胁论直接阻止并购,而是圆滑地延长了90天的审批程序;既没有得罪反对此交易的国内议员,也没将企业间的问题政治化;既避免了中澳国际关系的矛盾,又使力拓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元气,另谋他人。

而民营企业没有国家的政治背景,其产权私有的属性使它们的并购行为往往容易被看作纯商业性质,目标企业所在国的关注度也没有那么高。

民营企业虽然也会有政治风险,但至多是提高收购价格,最后还可能收购成功。

如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中,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就曾提出该收购可能让联想在北卡罗莱纳州的研发中心窃取美国的商业机密用于中国政府,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

为使并购顺利进展,联想为此有意阻挠多付出了13.5亿美元的代价。

(三)民企相对国企全资收购多从本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在民营企业成功的并购案件中,全资收购的比例较大,为50%。

与此相近,国企成功的案例如中国化工一年完成的三起海外并购(即2006年1月、4月和10月先后完成法国安迪苏公司Adisseo、澳大利亚凯诺斯公司Qenos和法国罗地亚公司Rhodia 有机硅和硫化物业务100%股权的收购),都是100%拥有公司股权和业务控制权,而没有采取与原有股东或业务控制方合资经营的方式。

这种全资方式为并购后的公司治理和经营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国企并购失败的案例中,平安和中铝都是收购部分股份,均因被收购企业采取了反收购策略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而失败。

所以,从这些案例可以发现,全资并购能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四)民企相对国企收购目标小由于国企深得国家的财力资助,盯住的都是国外该行业的巨头,这让每一笔收购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也是大型国企对海外行业巨头和上市公司的并购往往不能全资收购,只能取得控股地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样,一些行业巨头往往会想尽办法削弱国企的控股地位,如中铝是分段收购,被力拓牵着牛鼻子走,自己非常被动。

而民营企业没有那么大的财力支持,它们往往收购规模不太大的企业,这样的并购无论从并购企业的地位还是并购的金额,都不会让目标企业所在国有敏感的理由,从而使并购成功率大大提高。

通过这样的比较可知,将收购的目标尽量置于较小的企业,就能得到较大的并购成功率。

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建议从以上分析得到的海外并购成功的经验,并结合国内目前的状况,本文提出以下四点相关的建议。

(一)将企业自身建立为跨国公司这是说,我国的企业要先将自己建成为跨国公司,在海外设子公司或办事处,寻求国外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当地资源,实现国际化的生产,并输出品牌。

当然,在此期间就可以寻找资源互补的当地企业,以合资的形式进入海外市场,待时机成熟时对外国公司开展收购。

这样做的另一好处是,并购过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该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提升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

这样知己知彼,游刃有余地选择目标企业并购,成功的概率会大得多。

否则,即使并购成功了,将来的整合等企业难题,也可能会使一时的成功再陷入失败。

(二)鼓励优秀的民营企业“走出去”当先锋队“走出去”的形式有多种,从货物出口到对外直接投资,再到更高程度的海外并购,我们应当鼓励众多的民营企业去尝试。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徐滇庆与北京大学教授张维迎(2000)认为:“靠国有企业实现中国的资本输出几乎是不可能的,国企的风险最终是政府的风险,国企除了个别特殊情况下,不适宜成为“走出去”的主体,比较理想的主体非民营企业莫属。

”所以,我国当前应选取的战略推进方式可为,尽量避免以业内龙头企业为首选并购对象,先由民营企业采取由小及大的并购业务、逐步积累谈判技巧及国际化经营经验,再由国企去并购海外行业龙头,即由“点”、“线”、“面”向“立体纵深”方向发展。

另外,民营企业的海外收购,被认为带有更多的商业性质,政治的因素容易被忽略,因此受目标企业所在国的阻力影响较小。

民营企业“船小好调头”,有条件和能力率先走出去,堪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先锋队。

(三)制定和完善海外并购的法规、政策我国逐步出台了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法律,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定很少。

所以,首先应对海外并购中涉及的审批程序、外汇管制政策、金融政策、国家安全政策、信息服务政策、保险支持政策、税收政策等有关问题在法律上明确化、法制化、规范化。

其次,考虑设立专业“境外并购基金”,由富有海外经验的成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牵头,吸收社保基金、保险基金等政策激励的国有资本加入。

最后,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增加保险品种,探讨境外资产抵押担保的可能性,扩大国家双边投资保护协定的覆盖面,加强对外投资企业与风险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的联系,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降低海外并购风险。

(四)培养国际性人才无论我国的国企还是民企,在海外并购之前的调研、并购中的谈判和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并购后公司的整合等方面,都需要国际化专业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