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_概述及解释说明

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塑化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其主要作用是增加塑料的可塑性和延展性。

然而,当塑料制品与食物、饮料等接触时,塑化剂有可能从塑料中迁移到食物或饮料中,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因此,对于塑化剂迁移量的检测成为了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和解释说明。

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目的和结构框架,然后详细阐述了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要点。

接下来,列举了常见的几种常规检测方法,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

最后介绍了近年来新兴的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要点、常见的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近年来新兴的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和研究进展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内容进行了总览,并概述了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的重要性和背景。

接下来的章节将更详细地介绍相关原理、方法和研究进展。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塑化剂迁移量的检测方法,通过对常见检测方法和新兴技术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塑化剂迁移量检测领域的当前研究状况。

通过对不同方法优缺点的比较,有助于为塑料制品生产企业以及相关监管机构提供指导,建立可行且准确的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案。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该领域可能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2. 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要点2.1 塑化剂迁移的定义和重要性塑化剂是一类常用于增加塑料柔韧性和可塑性的化学物质,但它们在塑料制品中存在着迁移到周围环境或其他食品、药品等物质中的可能。

塑化剂的迁移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因此准确评估塑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迁移量具有重要意义。

2.2 塑化剂迁移量检测的基本原理塑化剂迁移量检测方法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理进行:a) 提取分离法:通过使用适当的溶剂将塑料制品中的塑化剂提取出来,然后使用各种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检测。

聚氯乙烯改性研究

聚氯乙烯改性研究

聚氯乙烯改性研究聚氯乙烯(PVC)是一种常见的塑料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广泛的应用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PVC材料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脆性、低耐热性和易燃性等,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的应用。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改性PVC,以提高其性能,拓展其应用范围。

改性PVC主要通过添加一些特定的添加剂或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来改变PVC材料的特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改性方法。

1.增塑剂改性增塑剂是改性PVC最常见的方法之一、通常,PVC是一种硬质塑料,但通过添加增塑剂,可以使其变得柔软和可塑性增加。

常用的增塑剂有酯类、磺酸酯类和酚醛类等。

增塑剂的作用是在PVC聚合过程中扩散到PVC 分子链中,并与PVC分子链形成物理交联或空间体积效应,从而减小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提高PVC的柔软性和延展性。

2.聚合物合金改性将PVC与其他聚合物进行混合,形成聚合物合金,也可以改善PVC的性能。

将不同聚合物混合可以产生相互作用,并改变PVC的性能。

例如,将PVC与丙烯酸酯类共聚可以提高PVC的耐候性和热稳定性。

3.引入填料改性通过在PVC中添加填料可以改善其一些性能。

常用的填料有无机填料(如氧化锌、硅酸盐等)和有机填料(如纤维素、玻璃纤维等)。

填料可以增加PVC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同时减少成本。

4.化学交联改性通过化学交联可以提高PVC材料的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

常见的化学交联方法有辐照交联和化学交联剂引发的交联。

辐照交联是指将PVC暴露在辐射源下,通过辐射诱导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交联反应。

化学交联剂引发的交联是通过在PVC中添加化学交联剂,经热处理引发交联反应。

5.表面改性通过改变PVC材料的表面性质,可以改善其粘附性、润滑性和耐腐蚀性等。

表面改性方法包括耐候性和抗紫外线改性、等离子体处理、涂层改性等。

综上所述,聚氯乙烯(PVC)的改性研究主要通过增塑剂、聚合物合金、填料、化学交联和表面改性等方法来改善其性能。

聚酯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聚酯增塑剂的研究进展

聚酯增塑剂的研究进展黄冬婷;孟飞;梁磊;朱文浩;黄俊生【摘要】Polyester plasticizer is a safe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plasticizer,which has a small mobility and is not easy to be extracted by water and solvent,so that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durability and safety of plastic products. Perform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polyester plasticizers were introduced,and the research work of polyester plasticizers in the aspects of migration resistance, thermo stability, plasticizing efficiency and compounding property and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new biological-base polyester plasticizers were mainly described. Based on the tendency of polyester plasticizers' development 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plasticizer industry in China could focus on exploitation of biological-base polyester plasticizers.%聚酯增塑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环保安全型增塑剂,有优秀的耐溶剂抽出性和抗迁移性,可有效改善塑料制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本文介绍了聚酯增塑剂的性能和应用,重点阐述聚酯增塑剂在抗迁移性、耐热性、增塑效率、复配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及新型的生物基聚酯增塑剂最新研究进展,指出了聚酯增塑剂的发展趋势,提出我国的增塑剂行业可朝着生物基聚酯增塑剂方向进行开发研究.【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8(046)008【总页数】3页(P5-7)【关键词】环保增塑剂;聚酯增塑剂;生物基聚酯增塑剂【作者】黄冬婷;孟飞;梁磊;朱文浩;黄俊生【作者单位】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3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增塑剂是塑料工业中用量最大的一类助剂,大多为高沸点、不易挥发的液体,主要功能是改善高分子材料的可塑性和加工性。

论解决PVC增塑剂的析出与迁移问题的方法

论解决PVC增塑剂的析出与迁移问题的方法

论解决PVC增塑剂的析出与迁移问题的方法增塑剂迁移和抽出的不良后果:1、PVC中增塑剂迁移和抽出严重时会使制品发生较大变化,引起制品软化、发粘,甚至表面破裂,析出物往往会造成制品污染,还会影响制品的二次加工。

比如,PVC防水卷材中增塑剂分子发生迁移,失去增塑剂后的PVC会发生收缩、变硬等现象,从而可能导致防水功能失效。

2、PVC中增塑剂析出过程中还会带出一些组分,如颜料颗粒、香精、抗静电剂、稳定剂等,由于这些组分的损失,PVC制品物理性能会下降,一些特性甚至还会丧失。

这些析出物还会对与其密切接触的物质产生污染和破坏。

如把软质PVC和聚苯乙烯产品放在一起,PVC迁移出来的增塑剂会影响聚苯乙烯产品性能,造成聚苯乙烯产品软化。

解决PVC增塑剂的析出与迁移问题的措施:1、添加聚酯增塑剂聚酯增塑剂与DOP等小分子增塑剂有良好的亲和性,当PVC塑化物中有一定量的聚酯增塑剂时,能起到吸引和固定其他增塑剂不向PVC制品表面扩散的作用,从而降低和防止增塑剂的迁移和抽出。

2、添加纳米粒子添加纳米粒子可以降低软质PVC中的迁移损失率,提高软质PVC材料的使用性能和寿命。

不同纳米粒子抑制增塑剂迁移的能力有所不同,纳米SiO2效果好于纳米CaCO3。

3、使用离子液体离子液体能够在较大温度范围内控制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添加它材料的弹性模量和使用DOP作增塑剂时相当。

因为离子液体高温下挥发小,其可浸出性低,紫外稳定性好,是一种理想的增塑剂替代品。

4、表面喷涂防护涂层在聚合物表面包覆一层非迁移物质来减少增塑剂的浸出和迁移,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有可能造成材料柔性的下降,但是,实验证明这种包覆技术能够有效阻止增塑剂的浸出,在医用PVC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5、表面关联在有适当的相转移催化剂的水中,利用硫化钠将增塑剂表面改性,在光作用下,使PVC制品表面形成网状结构,可以有效防止增塑剂的迁移。

经过这种方法处理的软PVC,很适合在医疗及相关的设备中应用。

塑料中增塑剂迁移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塑料中增塑剂迁移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塑料中增塑剂迁移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摘要:主要介绍了塑料中增塑剂迁移测定方法,包括增塑剂的分类、迁移测试的国内外标准,增塑剂损失、迁移渗出、液体抽出的测试,以及迁移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提出我国应尽快研究并颁布增塑剂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迁移测试的方法标准等建议。

关键词:增塑剂;迁移;渗出;挥发;溶出;测试;标准中图分类号:TQ352增塑剂是一种加入到材料(通常是塑料、树脂或弹性体)中以改进其加工性、可塑性、柔韧性和拉伸性的物质。

加入增塑剂可以降低熔体粘度、玻璃化转变温度和产品的弹性模量而不会改变被增塑材料的基本化学性质[1]。

伴随塑料(尤其是PVC塑料)、橡胶、涂料、合成纤维工业的快速发展,增塑剂已成为最重要的加工助剂之一,为了使塑料能够加工和改善制品的性能,生产时会添加各种增塑剂。

但是添加到塑料中的增塑剂在加工、使用的过程中会溶出、迁移和挥发损失,一方面影响制品的使用性能,一方面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可能造成损害。

自从人体组织内和尸检时检出DOP后[1],大量研究已证实增塑剂可以通过人们日常吸入、皮肤吸收和环境污染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内并损害健康。

因此,增塑剂毒性问题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塑料中增塑剂迁移测定方法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主要介绍塑料增塑剂迁移及其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1增塑剂分类与选用1·1增塑剂的分类[1,2]增塑剂种类繁多,分类方法不一。

常用的有按相容性大小、结构和性能分为三类。

最常用的普通分类法是根据增塑剂化学结构分为以下几类:(1)邻苯二甲酸酯类。

增塑剂主体,占消费量80%,应用广泛,大部分做主增塑剂。

最重要品种是DOP,其次是DBP、DIOP和DIDP。

(2)脂肪族二元酸酯类。

主要用于改进低温性能的增塑剂,通常与邻苯二甲酸酯类并用。

最常用品种是DOA和DOS。

(3)环氧酯类。

占消费量7%,主要作用既有增塑又有稳定,突出优点是无毒、耐热和耐光稳定性好。

主要品种有环氧大豆油(ESO)、环氧硬脂酸辛酯。

PVC增韧改性技术研究近况

PVC增韧改性技术研究近况

PVC增韧改性技术研究近况●摘要:主要从弹性体增韧和纳米粒子增韧两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聚氯乙烯(PVC)增韧改性技术的研究近况。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耐化学腐蚀、耐磨、难燃、电绝缘性好、力学性能较佳的通用树脂,该材料不仅综合性能优良,而且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用品中。

但是PVC的韧性(尤其是低温韧性)较差,其缺口冲击强度仅为3~5 kJ/m2,所以为提高PVC(硬质)材料的冲击强度,必须对其进行增韧改性[1-2]。

提高PVC韧性的方法主要包括普通共聚改性、接枝共聚改性和共混改性等。

其中普通共聚改性(如氯乙烯与丙烯酸辛酯的共聚等)的成本较高,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接枝共聚改性的效果则优于普通共聚改性(如将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酯(AIM)乳液与PVC树脂接枝共聚[3]),但这种改性方法一般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化学反应,对工艺和设备的要求相对较高。

而共混改性则是通过物理共混,使冲击改性剂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从而提高材料的冲击韧性。

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主要讨论了PVC的共混改性,并着重介绍了弹性体增韧改性和纳米粒子增韧改性。

1 弹性体增韧PVC由于弹性体具有较高的韧性、延展性以及耐磨性,所以一般选用弹性体对PVC进行增韧改性[ 4]。

该PVC增韧体系,是以PVC为连续相、弹性体为分散相的两相共混体系。

一般地,弹性体可以选用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等。

1.1 NBR增韧PVC丁腈橡胶(NBR)是一种由丁二烯与丙烯腈共聚制备而成的合成橡胶,其与PVC相容性良好,并且具有耐油、耐老化、耐磨损等优点,因此很早就已商品化并被广泛应用。

采用NBR对PVC 进行增韧改性,不但增韧效果明显,而且该增韧体系的耐热性和化学热稳定性亦得到改善[5]。

NBR可与纳米粒子并用,共同对PVC进行增韧。

王庆国等[6]制备出二元复合材料PVC/超细全硫化粉末丁腈橡胶(NBR-UFPR)以及三元复合材料PVC/NBR-UFPR/纳米CaCO3,并研究了3种不同粒径NBR-UFPR对硬质PVC性能的影响。

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

工 程 塑 料 应 用ENGINEERING PLASTICS APPLICATION第47卷,第5期2019年5月V ol.47,No.5May 2019148doi:10.3969/j.issn.1001-3539.2019.05.028PVC 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李秀峥,李澜鹏,曹长海,程瑾(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辽宁大连 116045)摘要:提出了研究聚氯乙烯(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的重要性,介绍了PVC 制品中增塑剂迁移机理及影响增塑剂迁移的因素,综述了PVC 表面处理、PVC 接枝改性、与高分子增塑剂共混、加入纳米粒子、加入蒙脱土、有机溶剂浸泡、与PVC 形成共价键、增塑剂改性等抑制PVC 制品中增塑剂迁移的方法,为抑制PVC 制品中增塑剂的迁移提供理论指导,并展望了具有应用前景的抑制PVC 制品增塑剂迁移的方法。

关键词:聚氯乙烯;增塑剂;迁移;迁移抑制中图分类号:TQ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39(2019)05-0148-05Research Progress on Plasticizer Migration and Inhibition Methods in PVC ProductsLi Xiuzheng , Li Lanpeng , Cao Changhai , Cheng Jin(Dalian Research Institude of Petroleum and Petrochemicals , SINOPEC , Dalian 116045, China)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study on plasticizer migration in poly(vinyl chloride) (PVC) products was proposed. The migration mechanism of plasticizers in PVC products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migration of plasticizers were introduced. Research methods for inhibiting the migration of plasticizer in PVC products ,such as surface treatment of PVC ,graft modi fication of PVC ,blending with high polymer plasticizers ,adding nanoparticles ,adding montmorillonite ,soaking in organic solvent ,forming covalent bond with PVC ,plasticizer modi fication were summarize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The promising methods for inhibiting the migration of plasticizers in PVC products were expected.Keywords :poly(vinyl chloride);plasticizer ;migration ;inhibit plasticizer migrate 聚氯乙烯(PVC)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制品、日用品、管材、电线电缆、包装材料等方面,且用量呈递增的趋势,成为第二大通用塑料[1]。

食品包装材料中添加剂迁移规律及模型研究

食品包装材料中添加剂迁移规律及模型研究

食品包装材料中添加剂迁移规律及模型研究因为食品运输、保鲜、储存和销售的需要,大量塑料包装材料用于食品包装领域。

食品包装塑料直接与食物接触,塑料中的小分子添加剂化合物可以迁移进食品,能导致食物质量和营养物质的改变,长期积累在人体中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因此进行食品包装材料迁移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论文通过模拟食品中的一些特征成分以及食品包装材料使用条件,研究不同食品成分、使用条件下,四种主要的食品包装用塑料(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碳酸酯(PC))中添加剂的迁移行为、迁移规律及迁移模型。

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选用PVC材料中三种增塑剂为研究目标物,制备了不同浓度的PVC膜样品,进行了PVC中增塑剂含量检测方法研究,研究了不同提取方法对PVC中增塑剂的提取量及提取效率的影响。

利用食品模拟液进行了迁移规律和迁移模型的研究,研究了PVC中增塑剂在四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量,研究了食品模拟物的成分以及温度、时间等条件对PVC中增塑剂向食品中的迁移行为和迁移规律的影响。

利用概率模型中的Weibull分布模型为基本公式,借鉴Arrhenius关系式与增塑剂的溶解度参数δ等参数建立了PVC材料中增塑剂在脂类食品中的迁移模型Weibull-PVC。

经验证本模型预测值与实验实测值有很好的统一性。

(2)选用PP材料中抗氧化剂为研究目标物,制备了不同浓度的PP膜样品,进行了PP中抗氧化剂含量检测方法研究,研究得出微波萃取法对PP膜中抗氧剂萃取的最佳条件。

利用食品模拟液进行了迁移规律和迁移模型的研究,比较了两种抗氧化剂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水平。

对影响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抗氧化剂浓度和迁移温度等进行了研究。

发现Weibull分布模型和Piringer模型都能用于PP中抗氧化剂BHT的迁移。

通过实际数据比较了设置不同未知参数对迁移模型的影响,通过实际数据对比发现Weibull分布模型比Piringer模型适用性更优,同时发现Weibull模型和Piringer模型具有一定的联系,符合关系式τ≈12·L~2/D。

塑料增塑剂溶出及环境迁移行为分析研究

塑料增塑剂溶出及环境迁移行为分析研究

塑料增塑剂溶出及环境迁移行为分析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塑料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和健康问题。

塑料中的增塑剂被广泛使用,以赋予塑料更好的柔韧性和延展性。

然而,增塑剂往往能够从塑料中溶出,并在环境中迁移,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因此,对塑料增塑剂溶出行为及其对环境的迁移过程进行分析研究非常重要。

塑料增塑剂溶出是指增塑剂从塑料基质中释放出来的过程。

增塑剂通常是添加到塑料中以提高塑料的柔软性和可加工性。

然而,这些增塑剂并不牢固地结合在塑料分子中,因此会在特定条件下溶解并溶出。

塑料增塑剂的溶出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pH、溶剂类型和塑料类型等。

增塑剂的溶出行为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溶出的过程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逆转。

例如,通过降低温度或调整pH值,可以减少塑料中增塑剂的溶出量。

然而,当不适当的条件下,如高温或酸碱性环境,增塑剂溶出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导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塑料增塑剂的环境迁移是指增塑剂从塑料材料中释放后在环境中的运移过程。

这种迁移过程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发生,包括空气、水体和土壤。

一旦增塑剂被释放到环境中,它们可能会附着到颗粒表面、溶解在水中或通过挥发进入大气中。

因此,环境中的水、空气和土壤是塑料增塑剂迁移的重点研究对象。

塑料增塑剂的环境迁移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迁移速率取决于增塑剂的生物可及性,即其在环境中的溶解度和热力学活性。

其次,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pH值等对增塑剂的迁移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环境中的污染物和生物活性物质也可能与增塑剂相互作用,影响其迁移行为。

研究塑料增塑剂溶出及环境迁移行为的目的是评估其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

当增塑剂进入环境后,它们可能积累在水体中,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影响。

此外,增塑剂还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危害。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塑料增塑剂的迁移途径、动力学过程和生态风险评估,以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和规范。

几种PVC用增塑剂的增塑与耐久性能研究

几种PVC用增塑剂的增塑与耐久性能研究

几种PVC用增塑剂的增塑与耐久性能研究王汇淄;丁煜;张迪;高传慧【摘要】Phthalate‐based plasticizers are the most added additives in polyvinyl chloride ,howev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nomer‐type plasticizer had poor migration resistance and potentialcarcinogenicity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product .Polypropylene glycol adipate (PPA ) , epoxy soybean oil (ESO ) and dioctyl phthalate (DOP) were compounded in this pap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plasticizing efficiency ,thermal properties and durability of the plasticizer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sticizing efficiency of 40DOP/10PPA and 40DOP/10ESO is better than 110%,the performance of anti‐extraction and anti‐volatilization is much better than DOP ,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PVC and improve its processing performance of PVC.%邻苯二甲酸类增塑剂是聚氯乙烯中添加量最多的助剂,但研究发现,这种单体型增塑剂耐迁移性能差,具有潜在的致癌性,严重影响产品的应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环保安全的高效增塑剂成为目前的研发热点.将环保增塑剂聚己二酸丙二醇酯(PPA)和环氧大豆油(ESO)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进行了一定比例的复配,通过考察力学性能、增塑效率、热性能和耐久性能,探讨了复配增塑剂的增塑性能.结果表明,40DOP/10PPA 、40DOP/10ESO增塑PVC的效果较好,增塑效率均达到110% 以上,其耐抽出、耐挥发性能远远优于DOP ,且能极大地降低PVC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提高PVC的价格性能.【期刊名称】《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年(卷),期】2018(031)004【总页数】7页(P20-26)【关键词】增塑剂;DOP;环氧大豆油;聚己二酸丙二醇酯;复配【作者】王汇淄;丁煜;张迪;高传慧【作者单位】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青岛科技大学化工学院,山东青岛266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626;TB324PVC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合成树脂产品之一,其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生活、交通等各个领域[1-2]。

PVC用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PVC用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PVC用稳定剂的研究进展PVC(聚氯乙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的重要塑料材料。

然而,PVC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热、光及机械应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发生降解、折断等问题。

为了提高PVC的稳定性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关于PVC用稳定剂的研究工作。

PVC用稳定剂是一种添加剂,能够有效抑制PVC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发生降解反应。

稳定剂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起到作用:捕捉自由基,减少引发链反应;吸收光线,减少可见光和紫外线对PVC的照射;清除过渡金属离子,减少金属促进降解反应;提供氢氯化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PVC用稳定剂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机锡稳定剂:有机锡稳定剂是PVC中最常用的稳定剂之一、传统的有机锡稳定剂的主要缺点是毒性和不可再生性。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新型的有机锡稳定剂,如磁性有机锡稳定剂、天然有机锡稳定剂等。

2.无毒、绿色稳定剂:由于传统有机锡稳定剂的毒性和环境污染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无毒、绿色的稳定剂的研发。

一些新型的稳定剂,如有机锡酮酸盐、锦酸锡盐等,被证实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能,同时具有较低的毒性。

3.光稳定剂:光稳定剂能够吸收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PVC的照射,从而减缓PVC的老化速度。

常见的光稳定剂有纳米氧化锌、纳米二氧化钛等。

研究人员正在开展对光稳定剂的结构优化,以提高其稳定性能和耐久性。

4.热稳定剂:热稳定剂能够抑制PVC在高温条件下的降解反应。

常见的热稳定剂有有机锌稳定剂、复合金属稳定剂等。

研究人员正在研究热稳定剂的改性方法,以提高其热稳定性和长期使用性能。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还有一些新型稳定剂的研究也在进行中。

例如,通过聚合物包覆的稳定剂可以提高稳定剂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通过固定化稳定剂在PVC基体中,可以降低稳定剂的迁移和溶出;通过添加纳米材料,如纳米硅酸钙、蒙脱土等,可以提高PVC的稳定性。

这些创新的研究方法有望为PVC用稳定剂的研发开辟新的途径。

PVC中增塑剂迁移和抽出问题

PVC中增塑剂迁移和抽出问题

软质聚氯乙烯(PVC )制品中含有一定的增塑剂组份,这些增塑剂在制品的二次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迁移、抽出和挥发。

增塑剂损失不仅会导致PVC 制品性能下降,而且还会造成制品表面以及接触物的污染,更为严重的是会给环境及人体健康带来一系列问题。

因此,增塑剂迁移和抽出问题成为制约软质PVC 制品广泛应用的一大障碍。

1增塑剂迁移和抽出的不良后果PVC 中增塑剂迁移和抽出严重时会使制品发生较大变化,引起制品软化、发粘,甚至表面破裂,析出物往往会造成制品污染,还会影响制品的二次加工。

比如,PVC 防水卷材中增塑剂分子发生迁移,失去增塑剂后的PVC 会发生收缩、变硬等现象,从而可能导致防水功能失效。

软质PVC 制品用一般溶剂型胶粘剂粘贴时,制品内部的增塑剂往往会迁移到胶接层,引起粘结强度的急剧下降,造成粘结不牢或脱胶等问题。

软质PVC 制品进行涂装或漆装时,也同样面临被抽出的增塑剂导致涂层或漆层脱落问题。

PVC 印刷时,增塑剂抽出更是油墨和印刷制造业的大忌。

PVC 中增塑剂析出过程中还会带出一些组分,如颜料颗粒、香精、抗静电剂、稳定剂等,由于这些组分的损失,PVC 制品物理性能会下降,一些特性甚至还会丧失。

这些析出物还会对与其密切接触的物质产生污染和破坏。

如把软质PVC 和聚苯乙烯产品放在一起,PVC 迁移出来的增塑剂会PVC 中增塑剂迁移和抽出问题杨涛1于同利2(1.宜兴市光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宜兴,214262;2.河北金牛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061000)摘要讨论了聚氯乙烯(PVC )中增塑剂抽出和迁移的危害性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影响增塑剂抽出和迁移的主要因素,如:增塑剂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环境温度、增塑剂含量、介质和时间。

归纳总结了各种能有效抑制PVC 中增塑剂抽出及迁移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研究成果,主要为添加聚酯增塑剂、添加纳米粒子、使用离子液体、表面改性、表面交联、表面喷涂防护涂层等。

塑化剂迁移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塑化剂迁移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 现 代 白酒 工 业 领 域 内 ,生 产 过 程 中 大 多 已经 淘 汰 了 传 行 了分 析 ,列 举 了 环 境 中 的 污 染 状 况 及 其 对 人 体 和 动 物 的危
统 血 料 容 器 的使 用 ,取 而代 之 的 是使 用 塑 料 或 不 锈 钢 容 器 等 害 ,并 提 出 了预 防措 施 。
蔡 或 二 甲苯 氯 代 为邻 苯 二 甲酸 酐 ,再 通 过 化学 反应 与相 应 的 醇 结 合 产 生 , 自然 来 源 主要 为微 生 物 的合 成 产 生 。 王红 等 人
张 娜研 究 了 4种邻 苯 二 甲酸 酯 类 物 质 ( DB P 、D E P 、
D OP和 D E HP) 通 过 对 须 根 类植 物 的萌 发 率 及 根 伸 长 抑 制
其 中 以 邻 苯 二 甲酸 酯 类 ( P h t h Ni c A c i d E s t e r s , 缩写 P AE s , 又称 酞酸 酯 ) 所 占 比 例 最 大 ,其 产 量 约 占增 塑 剂 总 产 量 的
料 内盖 、成 品包 装 用 塑 料 袋 或 塑 料 瓶 ( 桶 )等 ,都 是 塑 化 剂
塑 化 剂 存 在于 日常 生 活 中所 接 触 的 塑 料 、化 妆 品 、衣 服 、 邻 苯 二 甲酸 酯 类增 塑 剂 广 泛 存在 于 人们 日常 生 活 中 接 触 的 各 玩 具 及 食 品 中。 徐 希 柱 等 人 研 究 认 为 ,邻 苯 二 甲酸 酯 的 来 源 类玩 具 、儿童 用 品 、食 品 接触 材 料 和 纺 织 品等 ,摄入 途 径 多 , 主 要 包 括 自然 来 源 和 人 工 合 成 。 研 究 认 为人 工 合 成 主要 通 过 暴 露 量 大 ,因此 存 在 较 高 的健 康 风 险 。

食品接触材料PVC中32种增塑剂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食品接触材料PVC中32种增塑剂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郭春海等
食品接触材料 PV C 中 32 种增塑剂在 4 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研 究
9
食品接触材料 PVC 中 32 种增塑剂在 4 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 规律研究
郭春海1 , 薄海波 1 , 贾海涛1 , 陈瑞春1 , 赵安康 2
( 1. 河北出入 境检验检疫局 , 石家庄 050051; 2. 安徽大学 , 合肥 230001) 摘要 : 在不同的条件下 , 将含有已知量增塑剂的 PVC 薄膜 , 在水、 乙酸( 体积分数为 3% ) 、 乙醇 ( 体积分数 10% ) 和 橄榄油等 4 种食品模拟物中浸泡 , 在规定的时间点抽取一定量的浸泡液 ,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法测定增塑剂含量 , 研究迁移量及迁移率与时间 、 温度 、 模拟食品属性 、 增塑剂初始浓度及包装材料厚度等参数的关系 。 结果表明 : 食 品模拟物的食品属性对增塑剂的迁移 行为有显著影响 ; 增塑剂溶出种类 数、 迁移量和迁 移率随温度升高 显著增 加 ; 薄膜厚度增加 , 则增塑剂迁移量大 , 迁移率降低; 薄膜中增塑剂初始浓度高 , 则迁移量大 , 迁移率低 。 关键词 : 聚氯乙烯 ; 增塑剂 ; 迁移 ; 食品模拟物 中图分类号 : T B484. 3; T B48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3563( 2011) 07 0009 05
包装工程
P A CK A GIN G EN G IN EERI NG Vo l. 32 N o. 7 2011. 04
4. 5) 、 酒精类食品和含脂肪类食品。
1
研究对象
Hale Waihona Puke 22. 1实验
仪器与试剂 GC7890 /5975GC M S, 配置电子轰击 ( EI) 源 ( 美

PVC保鲜膜中增塑剂DOP在水中迁移规律研究

PVC保鲜膜中增塑剂DOP在水中迁移规律研究
图3 30℃下不同PVC膜中DOP迁移情况
由图3可看出, 30℃下3种PVC膜中DOP有不同程 度的迁移, 前45d迁移速率较快, 而75d后迁移速率非 常缓慢, 总体迁移量膜3>膜2、膜1, 膜2和膜3在水 中的 迁 移 量 比 较 接 近 , 而PE膜 包 装 的 水 中 仍 然 没 检 测到DOP的迁移。 2.3 温度对PVC膜中DOP在水中迁移的影响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 塑料包装材料与食品之 间的相互关系, 成为包装研究中的焦点问题。PVC薄 膜在食品包装的应用非常广泛, 常被用于新鲜肉类、 果蔬和干酪的包装[6]。当用PVC保鲜膜 包装果 蔬 等 含 水量较高的食品时, DOP常会向水中迁移。本文利用 固 相 萃 取 和 高 效 液 相 检 测 技 术 研 究 了 PVC塑 料 中 邻 苯 二甲酸酯类增塑剂DOP在水中的迁移行为。
Agricultura l P roducts , Tia njin 300384)
Abstr act: The paper s tudied the trans fer of plas ticizer dioctyl phthalate in dis tilled water for three P VC films under s everal MA condition, and compare them with P E film. The res ult indicated that the dis tilled water which was packaged by P VC film has s ome trans fer of plas ticizer dioctyl phthalate, and the degree of trans fer is different each other. While the dis tilled water packaged by P E film didn ’t s how any trans fer of dioctyl phthalate. The quantity of trans fer is related to the temperature, time, the content of dioctyl phthalate in P VC film and the thicknes s of film. Key wor ds: P VC film; plas ticizer; dioctyl phathalata; trans fer

PVC增塑剂DOP类的禁用

PVC增塑剂DOP类的禁用

PVC增塑剂DOP类的禁用相关专题:塑料注剂目前特别要注意那些被已知的“高度关注”的材料和部件,如PVC塑料(镉、铅;作为稳定剂和染色剂)、PS和ABS(PBDE作为阻燃剂)、金属涂层(六价铬)、在元器件中使用的铅焊点等等。

因为现在大多数有害物质的使用情况是已知的,所以检查必定会对那些现有已知的有害物质的部位引起“高度关注”。

内容提要:2005年PVC保鲜膜风波,政府机构、生产企业、新闻媒体都有责任;发达国家邻苯类增塑剂用量大幅下降,并将在更大范围内禁用DOP、DBP;国外对PVC软制品要求越来越严,被限制的增塑剂范围越来越广;瓶盖密封圈对公众健康危害比保鲜膜更大,而我国食品包装标准严重滞后;欧盟REACH法规即将实施,希望国家尽快出台与国际接轨的新法规。

自2005年10月份有毒致癌保鲜膜风波以来,PVC增塑剂的毒性问题已备受各方关注。

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探讨与人体密切相关的PVC软制品,特别是瓶盖密封圈有关的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与有关政府机构、行业专家、生产企业共同探讨,抛砖引玉,逐步使相关公众健康的塑料制品,尽快与国际水平接轨。

一、风波始末自2005年10月13日上海《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李秀中报导“日韩致癌保鲜膜大举进入超市”以后,国内一些报刊很快转载,并做了相应报导,一时间全国上下掀起轩然大波。

其中一些报导存在有很多常识性错误,像“聚氯乙烯其中有氯,氯是有毒的”,“DEHA叫做乙基己基胺,是致癌物”等等。

2005年10月19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PVC保鲜膜的安全性》文章中指出,增塑剂DEHP和DEHA在2000年被IARC(位于法国里昂的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三类致癌物,我国国家标准GB9685-2003《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用助剂使用卫生标准》中,不含DEHP和DEHA,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保鲜膜是安全的。

2005年10月21日,中广网北京消息,卫生部高度关注PVC保鲜膜致癌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再次讨论,随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卫生部有关标准虽然是1988年制订的,其中氯乙烯单体的指标(含量不超过1毫克/千克)与国际标准一致,不存在滞后的问题。

PE增塑剂的研究

PE增塑剂的研究

聚氯乙烯增塑剂的研究王琦贾润礼(中北大学塑料研究所,太原030051)摘要:介绍了聚氯乙烯(PVC)增塑剂的增塑机理。

综合分析了PVC增塑剂选用方法,并概述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聚氯乙烯;增塑剂;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TQ325.3;TQ41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 9-9239(2007)05-0038-041前言增塑剂是一种加入到材料(通常是塑料、树脂或弹性体)中以改进它们的加工性、可塑性、柔韧性、拉伸性,但不会改变被增塑材料基本化学性质的物质。

它主要应用于聚氯乙烯(PVC)树脂,在PVC中的用量可占整个增塑剂用量的98%以上,因此增塑剂的发展和PVC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增塑剂的研制开发重点是,开发生产更多具有高性能、功能化、无毒性、专用化的增塑剂,并进一步完善生产工艺。

2增塑剂的增塑机理增塑剂改性PVC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降低PVC的熔融温度和熔体黏度,从而降低其加工温度;二是赋予PVC制品以柔软性、弹性和耐低温性能。

增塑剂按其作用原理和作用方式,可分为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两种。

内增塑是通过化学方法改变PVC的结构从而达到增塑作用。

内增塑作用的优点是软、硬链段具有稳定的化学结合,不存在迁移和挥发损失的弊端;缺点是内增塑对PVC树脂的化学改性,在技术或经济上都有其局限性。

外增塑剂通常是难挥发的高沸点酯类,少数是低熔点固体,它们一般不与PVC发生化学反应,其增塑作用是通过增塑剂对PVC树脂的偶合作用和屏蔽作用来实现的。

偶合作用是以增塑剂的极性基团与PVC树脂的极性基团相互作用来代替原来聚合物分子间的极性联结,一般前者作用力较后者弱,因此降低了聚合物的次价键。

另外,极性增塑剂的非极性部分尚有屏蔽PVC极性基团的作用,能使相邻聚合物分子的极性基不发生作用,也有减小分子间力,增加塑性的功能。

3增塑剂的选用在配方中选用增塑剂时,其相容性、增塑效率等是PVC用增塑剂所应着重考虑的因素。

3.1相容性增塑剂的相容性也适应“相似则相容”原理,增塑剂树脂之间是由偶极力产生的物理结合,而不是化学力(化学键)结合。

塑化剂迁移报告

塑化剂迁移报告

塑化剂迁移报告塑化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的添加剂,能够使塑料变得柔软、弹性好、耐摔打和耐磨损,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塑化剂迁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塑化剂迁移是指塑化剂从塑料制品中逸出、移动并污染其他环境介质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塑化剂迁移主要来源于塑料制品的生产、贮存、运输和使用等过程。

其中,食品包装、婴儿玩具、医用器械等与人类直接接触的塑料制品是塑化剂迁移的重要舞台。

当塑化剂与穿透塑料时,它们可以通过扩散或移动来逸出或乃至污染其他介质,如食物或饮用水。

在食品和饮品中检测到塑化剂,这种现象是塑化剂迁移的直接证据。

而且,由于塑化剂在不同介质中的扩散速率和逸出速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同介质中塑化剂含量的差异也很明显。

至于塑化剂迁移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许多塑化剂会进入人体,在人类体内堆积或分解,对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潜在威胁。

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可受到塑化剂影响,其影响的范围包括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这种影响可能导致激素水平的混乱,影响生育和寿命等。

此外,一些塑化剂还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对野生动物和植物造成伤害。

针对塑化剂迁移问题,国际上一直在加強监管沟通。

在欧洲,欧盟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以确保塑料制品中塑化剂不能危害人体健康。

同时,相关机构还发布了许多关于塑化剂在不同介质中迁移的报告,以便逐步制定更为严格的准则。

在国内,塑化剂迁移也备受关注。

中国质检总局和卫生部近年来出台了多项塑化剂检测标准和规定,包括强制性的《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塑料包装材料中苯甲酸酯类塑化剂量的测定》等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此外,相关机构也在积极地制定更为严格的监管措施,以更好地应对塑化剂迁移的挑战。

总的来说,塑化剂迁移是一个多方关注的问题。

在实现塑料制品可持续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应对其可能产生的潜在环境和健康问题。

因此,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深入研究塑化剂迁移机理,并针对不同介质制定相应的监管和准则,以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
进展
摘要:各行业发展,使聚氯乙烯应用更加广泛,为了提高聚氯乙烯可加工温
度范围,需要在加工期间添加增塑剂。

由于增塑剂存在迁移问题,容易使PVC制
品出现发黄、变脆、变硬等现象,降低PVC制品效能。

研究发现,部分增塑剂潜
藏着化学危害,具有诱发癌症风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由于化学性质和难降解
问题,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本文将深入探究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原理,明确影
响迁移的因素,结合现有技术及相关文献,探寻PVC制品中抑制增塑剂迁移方法。

关键词:聚氯乙烯;增塑剂;迁移;抑制
为了提升工业、医疗、日常用品等工具质量,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各行
业当中,其中较为常用的材料为聚氯乙烯(PVC),日常使用量成递增趋势,逐渐
成为通用塑料。

PVC制品属于无定形高聚物,由于分子中存在极性较强的C-CL基团,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较大,熔点较高,为了提升材料可塑性需要选择合理的增
塑剂降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降低PVC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而提升PVC可塑性。

目前,市场上的增塑剂常被选用难挥发的化合物,种类多样,用量较大的PAEs
类增塑剂,它能够很好的与PVC混溶。

1.
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原理
由于增塑剂与聚氯乙烯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且该力属于微弱的范德
华力,还存在氢键,加工融合时,容易造成增塑剂迁移问题。

研究显示,目前增
塑剂迁移、扩散常表现为以下几种:(1)直接从PVC表面中挥发;(2)被PVC制品
接触的液相抽出;(3)在与PVC接触的固体接触时,发生迁移扩散;(4)受到压力
作用,出现渗出问题。

发生迁移扩散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增塑剂向内
表面扩散;(2)在内表面进入“横卧”状态;(3)最后发生扩散,离开PVC表面。

增塑剂迁移可看作是聚合物内部自由完成小分子物质传递工作,实现在聚合物链段间的空隙间迁移。

1.
影响增塑剂迁移的因素
1.
温度
实验证明,增塑剂更方便在聚合物非晶区出现扩散问题,如果外界发生温度变化,会使非晶区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

在温度持续增高过程中,布朗运动逐渐强烈,使增塑剂分子脱离PVC制品分子链的能力增强,极其容易造成增塑剂分子脱离PVC制品表面。

温度高低直接影响增塑剂扩散概率,温度越高,原子产生的热激活能就越大,加快迁移发生速率。

如果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外界温度,会使分子链呈现“橡胶态”,此时动能和自由体积较大,使得主链中单键内旋,进而改变分子链段结构,最终出现扩散现象。

如果玻璃转化温度高于外界温度,此时分子链处于“玻璃态”,该时刻克服主链内旋的能量高于PVC分子链动能,降低扩散可能。

1.
PVC制品特性
PVC制品主要具备链段自由体积和链段运动两个特性。

如果PVC制品分子链段大于增塑剂分子移动所需要最小自由体积,说明增塑剂分子能够发生扩散通过高分子链段。

增塑剂的分子迁移效率将随着PVC自由体积的增大而增大,PVC链段运动主要包括链段结构、交联程度等问题。

从图1中可以看出高分子链段整体结构,之所以说增塑剂扩散速度与PVC链段结构存在关系,是因为其中间存在扩散系数,扩散系数越大,增塑剂扩散速度就越快,线性PVC扩散系数最大,交联型PVC扩散系数最小。

除此之外,增塑剂是否容易发生扩散还与高分子链饱和程度有关,越不饱和的高分子,发生扩散的可能就越大。

图1高分子链结构示意图
1.
增塑剂含量
通过Fick定理和扩散定义发现,控制其它条件一致时,迁移发生效率会随
着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如果增塑剂含量增加,PVC制品当中的分子数量也会随之
增加,最终扩散脱离表面,由于表面与内部存在浓度差,会出现高浓度向低浓度
方向移动,促进迁移扩散发生。

随着时间增高,迁移速率逐渐下降,最终达到平
衡状态。

在增塑剂含量增加的同时,增塑剂分子发生碰撞概率增大,逐渐削弱增
塑剂分子与PVC分子间结合力,导致增塑剂分子更加活跃,促进迁移和扩散。

1.
增塑剂分子性质
从增塑剂分子性质出发,相对分子质量与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聚合物扩
散速率。

研究表明,增塑剂相对分子质量直接影响迁移能力,分子内部集团体积
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使得分子难以从PVC制品中扩散出去,很难到
达产品表面,最终降低迁移概率。

如果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增塑剂分子体积一致,但形状存在差异,也容易造成不同程度扩散现象,研究证明,圆球形分子相比于
扁平或长形分子增塑剂发生扩散的几率更低。

与橡胶态相比,该两项影响因素在“玻璃态”下效果更加明显。

1.
抑制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的方法
1.
PVC制品表面处理法
1.
表面交联
采用PVC表面交联法,主要功能是为了降低PVC链段间空隙,进而达到抑制迁移和扩散问题发生。

所谓的PVC制品表面交联主要是形成二维网状交联结构,将增塑剂分子“包裹”在PVC制品内,阻断扩散迁移路径。

交联改性实验常选用叠氮化物或硫化钠作为反应物,之后进行等离子处理和紫外光照射。

国外研究人员尝试将获取的叠氮化合物涂附在PVC制品表面,利用紫外灯使二者发生交联,通过数据显示,PVC中的DOP迁移率显著下降,约在50%~80%。

1.
表面涂层
目前在PVC制品中抑制增塑剂迁移、抽出、扩散问题,常在聚合物表面上涂附一种非迁移物质。

将取代好氯原子的改性PVC溶解于有机溶剂当中,利用科学手段均匀涂抹到PVC制品表面,利用加热或紫外灯照射灯方式使其固定在表面,研究表明,该方法形成30μm涂层就能有效防止增塑剂迁移。

1.
与高分子增塑剂共混
选用该方法时,保证高分子材料与PVC存在相容性,能够有效降低PVC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强PVC制品柔性,在作用上与小分子增塑剂较为相似,可以形容成PVC制品的高分子增塑剂。

市面上高分子增塑剂成本价格偏高,在共混后会降低PVC制品清晰度和透明度。

除此之外,还存在塑化效率不高问题,需要同小分子增塑剂搭配使用后才能提升塑化效率。

现阶段高分子增塑剂主要包括聚酯、乙烯共聚物和弹性体。

1.
添加纳米粒子
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大,表面附着较多原子,且原子周围缺少相邻原子,存在比较多的空间,不饱和性较强,纳米粒子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周边物质,常见
的有极性小分子增塑剂。

受性质影响,纳米粒子在PVC制品中不易迁移,能够有效阻碍PVC分子链和增塑剂分子运动,进而防止纳米粒子增塑剂迁移。

李树材等通过研究发现利用纳米粒子能够有效降低PVC制品中DOP迁移损失率,且纳米粒不同,使得抑制迁移能力存在差异,实验证明纳米级二氧化硅效果要明显高于纳米级碳酸钙。

1.
与PVC建立共价键
从分子间结构上看,PVC分子链与增塑剂分子间不存在任何化学键,相互作
用的可能较小,但加工或使用时,增塑剂依旧容易发生迁移,如果增塑剂分子与PVC分子链形成共价键,让二者建立联系,混为一体,能够有效降低增塑剂扩散
和迁移现象,有研究人员尝试利用接枝手段完成实验,一般将PVC分子链上的CL 作为被取代目标,让小分子增塑剂完成亲核取代。

结束语:
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诞生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降低增塑剂在PVC制品中扩散或迁移方法日益广泛,但对于大规模生产来说,还存在一定难度,现阶段还未发现一种既能降低迁移率,还能减低生产成本、操作简单的方法,很难保证大规模生产。

未来发展中,研究领域依旧要不断深入研讨,尝试新型解决办法,充分融合环保理念,完成增塑剂推广工作,促进相关经济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
孔阳.聚氯乙烯材料中增塑剂迁移率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J].塑料助
剂,2020,(03):31-37.
2.
李秀峥,李澜鹏,曹长海,程瑾.PVC制品中增塑剂迁移及抑制方法研究进展[J].工程塑料应用,2019,47(05):148-152.
3.
许建锋,邱欣斌,陈国华.软质PVC中增塑剂迁移的抑制研究进展[J].塑
料,2018,47(05):17-21.
4.
潘文平,康永.聚氯乙烯制品中增塑剂迁移机理及抑制影响因素[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7,43(06):20-26.
5.
杨鹏坤,赖贞贞,徐元清,徐浩,房晓敏,丁涛.聚氯乙烯用增塑剂的研究新进展[J].化学研究,2016,27(05):650-6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