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发展史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

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一)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是从远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的文化经历开始的。
距今约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此前为旧石器时代。
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都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
新石器时代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
早期为仰韶文化以前时期(公元前8000--前5000年),中期为仰韶文化时期(公元前5000年--3000年),晚期为龙山文化时期(公元前3000年--前2000年)。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陶器的烧制还带出了另一项重大意义的手工业--青铜器制造。
考古发现证明,中国文化的发生绝不限于“三皇五帝”“一脉”相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乃至两大流域之外的广大周边地区,都有古老文化遗址发现,而且相互间存在有明显的影响和交融。
“三皇五帝”是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三皇”人物极不确定,但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是文化的发明者,如神农氏发明农业,巢氏发明居室等,“五帝”的谱系是黄帝、颛顼、高辛、尧、舜。
黄帝与蚩尤曾发生过重大战争,黄帝获得胜利,便“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可见宗教活动的重要。
到帝颛顼则进行更深刻的宗教革命,他“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天神与地祗分开,祭祀行为专业化。
尧舜时代著名的故事是“尧舜禅让”,另有一件重要的事便是“乃命羲和敬顺昊天”,内容是派人到四方测量一年四季的至点,将一年确定为366日,并“以闰月正四时”,以便“敬授民时”。
从黄帝时代的“封禅”“鬼神”,到帝颛顼的“绝地天通”,再到尧舜时代的“敬顺昊天”,线索清晰地展示着宗教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与此相伴的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收族”(多种族群向黄帝族聚拢)。
它所以能将众多人群辐辏在一起,是因为这里的宗教涵盖着先进的文化,因此五帝时代的历史线索,是文化带动中华民族的最初凝聚。
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

•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 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 了干支纪法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的计算方法
• (年份- 3)/10余数对天干 如18943=1891 ,1891除以10余数是1即为甲
•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
剑柄吞口;
•
3.老三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
;
•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
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倚
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
•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i xi),似龟有齿 ,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
•
半两钱、五铢钱、通宝钱、制钱
• 古陶器
•
秦汉陶俑、唐三彩、紫砂器
• 2004年3月国务院宣 布逐步免除农民田 赋,2006年1月1日 起,《农业税条例 》正式被废止
• 灵寿县 王三妮
图为海兽葡萄纹 铜镜(唐) 1980年 陕西汉中地区西 乡县出土,直径 29厘米,陕西历 史博物馆藏。圆 形,卧兽钮,镜 面分两区。内区 饰六只瑞兽攀援 葡萄枝蔓,外区 飞禽、异兽同向 穿梭于葡萄枝叶 之间,生动活泼 。
带佛兽镜。
• 变形四叶纹镜类:变形四叶驾凤镜,变形四叶佛 像鸟凤镜、变形四叶兽首镜、双菱纹镜、瑞兽镜 。
• 这时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神兽组合成纹 饰主题内容。
• 隋唐五代时期 • 主要流行对鸟镜、瑞花镜、盘龙镜。 • 唐代镜最大特点之一是艺术样式或艺术手法的多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各阶段特点及总体规律悠远浩博的中国文化,从孕育发生到恢宏壮大,有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这一历程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日臻丰富的历程,也是“人不断解放自身",走向文明演进高峰的历程。
一、上古:中国文化的发生中国先哲与当代学者往往以“上古”来概括发明并使用文字以前的历史阶段,而这一遥远的文化期正是中国文化发端的初始阶段。
物质文化长足进展,中国先民的观念文化亦日益丰富、深化。
中华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非常广泛,大致可分为自然崇拜、生殖——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三大类。
二、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从人猿叩别、文化开始发端,到传说中的禹“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周人确立的兼备政治权力统治和血亲道德制约双重功能的宗法制,其影响深入中国社会机体。
虽然汉以后的宗法制度不再直接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但其强调伦常秩序、注重血缘身份的基本原则与基本精神却依然维系下来,并深切渗透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习惯之中。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宗法文化特征的话,那么,这种文化特征正是肇始于西周。
周人推行的种种制度典礼,其要旨在于“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
周初统治者在总结夏亡殷灭的历史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等重要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治主义、民本主义、忧患意识乃至“天人合一”的致思趋向,皆肇始于此。
三、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辉煌,最根本的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形态;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及感悟 中国是一个拥有八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

中国文化历史发展及感悟中国是一个拥有八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曾引领着世界潮流 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曾结出影响深远的思想硕果。
多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特色绽放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之花 典型地代表了东方文明。
从盘古开天到三皇五帝 从夏商周秦到唐宋元明清 以先秦诸子百家和程朱理学融汇成儒、释、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系。
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展期 对它的认识应该从宏观和全局上进行把握。
结合中国文化在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主要成就 把中国文化发展分为七个阶段 前文明期 新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 、雏形期 夏商周时期 、形成期 春秋战国时期 、定型期 秦汉时期 、发展期 魏晋南北朝 、鼎盛期 隋唐两宋 、衰变期 元明清 。
一、前文明期 新石器时代和传说时代中国在进入文明前经历了漫长了进化历程 这段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基础。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 大约结束于距今4000年左右 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年之久。
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特征是原始农业的出现、陶器的制造、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以及村落的出现、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新石器文化遍布中国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和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各地。
其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大时期 即仰韶文化以前时期、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
农业、制陶和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成就。
在传说时代 中国也产生影响比较深远的文化 三皇五帝的传说、羲和敬顺昊天和敬授民时等。
二、雏形期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时期 这一时期初创的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
1 分封制 西周建立后 把大批同姓贵族和异姓亲信赐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家 史称封建 所形成的社会制度 就是分封制。
分封制的实施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第一 作为一种制度 分封实际承认了包括商人在内的异族生存的权利。
第二 旨在维护王室的统治分封 实际形成的是周王与诸侯共治天下的局面 第三 分封制是一个激励历史创造力的制度。
中国古代史文化发展历程总结

中国古代史文化发展历程总结一、百家争鸣1、背景:(1)、经济:井田制崩溃,私有制产生,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百家争鸣提供了物质基础。
(2)、政治: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未形成新的统治权威。
(3)、阶级:“士”阶层活跃并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4)、思想: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阅历丰富的文士,为学术繁荣提供了条件。
2、诸子百家:道家代表人物:老子主张:(1)哲学:①“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唯心思想。
②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任何事务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思想的精华)(2)政治: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3)社会:主张建立“小国寡民”式社会,对人民实行“愚民政策”。
(消极)影响:(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2)他的思想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人物:庄子主张:(1)提出了“齐物”的观点。
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
(2)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就是要“无所恃”,不要受各种条件左右。
(3)天与人“不相胜”。
因此人必须顺从自然。
影响:(1)庄子在文学、美学方面也很有建树。
(2)庄子的寓言、散文中蕴涵着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
(3)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主张:(1)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兼爱”是无等级差别的爱,“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各国和平相处。
(2)提倡“尚力”,主张“节用”“节葬”。
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地位。
同时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主张节约。
影响:1、墨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2、战国时期,一度为显学。
曾经被其它学派广泛吸收征引。
3、战国以后,墨家思想不再受人们重视。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1)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他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第四讲 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李约瑟博士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 就像大树没有深根一样。”
道家三个发展阶段
①先秦道家思想
②黄老道学
③魏晋玄学
先秦道家思想(杨朱、老子、庄子) 道家的出发点: 全生避害
杨朱的方法—— 逃离人世,遁迹山林。
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 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
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㈠ 早期隐者和杨朱
“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开山之作”的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 将中国传统文化分为三个时期:
自邃古以迄两汉,是为吾国民族本其造之力, 由部落而建设国家,构成独立文化之时期。 自东汉以迄明季,是为印度文化输入吾国,与 吾国固有文化由抵牾而融合之时期。 自明季迄民国,是为中印两种文化均已就衰, 而远西之学术思想、宗教政法依次输入,相激相荡 而卒相合之时期。
第三,在文字方面,商朝的甲骨文和商周时期的金文
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革命。
青铜艺术
四羊方尊
妇好墓熊龙
司母戊大方鼎
文字革新
甲骨文
金文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 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 1949 年出版的 《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中说,公元前 800 至 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 文明的“轴心时代”。 “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 30 度上下 , 就是北 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 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 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 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 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 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ppt

首先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而 得名。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00 年间。以黑陶文化最为著名。
三大文(明)化成就:农业、制陶和 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的三大 文明成就。
新石器时代 的几种陶器 类型
2. 多元的文化发生 (1)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上下五千年”之“老子”、“庄子”
法家:在先秦明显分为前后两期。
早期法家人物的代表是齐国的管仲、魏国 的李悝,以及在楚国、秦国变法的吴起、商鞅 等。
早期“法”的精义是“尚公义”,主张建 立普遍的法度,上的集大成人物是韩非子,他把商 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 结合在一起,发展一套专门为君主权力斗争服 务的法术之学。
周公赋予农耕活动两方面的政治 含义: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 周家“王业”之所起,二是可以防止 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
然而,农耕作为一种政道,还
有它更深刻的内涵。所以,与周公 的重农相应,《诗经》的《周颂》、 《大雅》、《小雅》中,保存了大 量农事典礼的诗篇,体现着西周农 耕文化方向的选择。
邓析的“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和公孙龙、惠施的“离坚白”、 “合同异”的争辩,都有很强烈的 思辩色彩。它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 一实际(即“名”和“实”)的关 系问题。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 中国文化的创始与奠基,指的是从远 古至先秦这一漫长时期中的文化经历。 先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泉。
一、中国文化的多元发生
旧石器时代文化特征不明显。
1.从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
新石器时代: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始于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大约结束 于距今4000年左右,延续时间长达五六千 年之久。
中国文明发展史 政治文明 文化

我国文明发展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其中政治文明和文化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探讨我国文明发展史的我们不得不提及政治文明和文化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兼具的角度,对我国文明发展史、政治文明和文化这三个主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我国文明发展史1. 古代我国文明的萌芽古代我国文明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先民开始聚居定居,并逐渐形成了农耕社会。
这标志着我国文明的萌芽,农业的发展为我国文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 夏商周三代的王朝文明夏商周三代的王朝文明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阶段,小作文提到了首倡思想创新,政治制度的逐渐完善,礼乐制度的建立,以及文化教育的兴盛。
3. 秦汉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朝代古代我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例如秦汉唐宋元明清等,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和特点,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文明的发展。
二、政治文明1. 古代政治文明的特点古代我国政治文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统治者的执政理念、的建立和规范、官员的选拔任用体制等方面。
2. 我国政治体系的演变从封建王朝到现代国家,我国政治体系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虽然体制有所不同,但我国政治文明的核心始终贯穿着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法治精神等理念。
三、文化1. 古代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古代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地域的广阔和民族的繁多,不同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元素。
2.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我国现代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的现代文化也在不断吸纳外来文化,不断进行传承和创新。
总结回顾我国文明的发展史是一个绵延不绝的长河,政治文明和文化因素是推动我国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治文明和文化的相互作用,使我国文明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挖掘我国文明发展史、政治文明和文化的内涵,不断吸取前人的智慧,为我国文明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本过程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民族性、国度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过程(1840年以前的中国文化)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 (1)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 (1)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 (1)3.三大民族集团 (2)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期(夏商周) (3)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定型期 (5)(一)发展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5)(二)成熟期(隋、唐——南宋) (6)(三)衰落期(元、明、1840年前的清朝) (9)四、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10)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期1.时间:原始社会时期从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国文化已有200万年的历史。
大约在距今7000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农业、制陶、石器的磨制与钻孔,是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1954年陕西西安半坡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距今约6000年。
陶盆内壁上的人面鱼纹图案,线条生动、明快、形象,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开创了中国传统艺术夸张、变形,不求形似而求神似的风格。
原始文化(指精神文化)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上。
2.原始艺术与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主要有:模仿劳动动作的舞蹈,以及陶塑、陶绘和木雕、骨雕。
原始宗教主要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
自然崇拜:对大自然(如太阳、月亮、大地等)的崇拜。
是最原始的崇拜形式之一。
祖先崇拜:对祖先创造生命的崇拜。
在母系氏族社会,主要供奉女性祖先,到父系社会,男性祖先成为供奉对象。
与祖先崇拜密切相关的是生殖崇拜,生殖崇拜反映原始人对自身繁衍、大地母神和万物生育的虔诚祝愿。
辽河流域红山文化遗址发掘了陶塑孕妇裸体像(高腹丰臀、乳房硕大)。
红山文化陶塑孕妇裸体像图腾崇拜: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宗教形式。
“图腾”(totem)是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
原始人相信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有着特殊的亲密关系,此物(多为动物)即成为该氏族的图腾——保护者和象征。
龙、凤就是中华先民崇拜的图腾物,它们是经过抽象概括出来的。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史

中国旅游文化的发展史大纲:古代(公元前2000年-公元1840年)商周时期:开始出现宗教、朝觐等旅游活动。
秦汉时期:发展了旅游景点和旅游休闲活动,例如泡温泉、赏花等。
唐宋时期:出现了诗词、绘画、游记等文学艺术形式,推动了旅游文化的发展。
明清时期:旅游活动逐渐成为富裕人群的娱乐方式,例如踏青、登山等。
近代(1840年-1949年)清末民初,旅游业开始走向商业化,逐渐形成了旅游行业的雏形。
现代(1949年至今)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旅游是经济、外交、文化三位一体的事业"。
1950年代,推出了大规模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活动。
1978年改革开放后,旅游业逐渐开放,国内外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方式也逐渐多样化,如自驾游、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等。
古代(公元前2000年-公元1840年)商周时期:开始出现宗教、朝觐等旅游活动。
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前两个朝代,分别为商朝和周朝,时期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256年。
这一时期的旅游活动主要以宗教、朝觐等为主,是中国旅游文化的萌芽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商周时期,随着人们对宗教的信仰逐渐加深,宗教旅游也逐渐兴起。
商朝时期,商王及其官员为了祈求神明的保佑和指引,会组织祭祀和朝觐等活动。
这些活动中包括祭祀神明和祖先,朝拜圣地和神庙等,都是一种宗教旅游的表现。
例如,在商代,商王会到东南方的涿鹿山朝拜,希望得到高天的庇佑和启示。
而在周朝时期,周天子每年都会到武庚祠祭祀武庚,这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宗教旅游。
此外,商周时期还出现了一些寺庙和道观,这些宗教场所也成为了旅游景点。
例如,商朝时期的太庙就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建筑,用于祭祀先王和先贤,而周朝时期,周天子还建立了许多庙宇,例如大庙、小庙、禹庙、武庚祠等。
这些庙宇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成为了人们的旅游景点,为当时的旅游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朝代历史与文化变革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朝代历史与文化变革中国传统文化是泱泱华夏文明的精髓,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在各朝代的文化传承中不断演变和升华。
每一朝代的兴衰更迭和文化变革都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朝代历史与文化变革。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历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之地。
夏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是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夏朝时期以神话传说为背景的《山海经》、《黄帝内经》、《周易》等古代典籍先后问世,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础。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在商朝时期,甲骨文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商朝的治理体系和文化开发也逐渐壮大。
周朝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一个朝代,不仅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出现重大变革,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
周朝时期以封建制度为基础的九年采邑制度、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和《诗经》、《吕氏春秋》等文学作品的创作造就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巅峰。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短暂而重要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在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中,各种思想文化和文学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
此时距离古代文化开端已经有上千年之久,秦代诗、赋、兵法、医书、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繁荣于此。
汉朝时期,文化的发展进一步迈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汉武帝时期,对外进行过西域大规模的战争,也大力发展了兵器生产和对外贸易,在文化方面创造了不少传世瑰宝。
汉朝时期,文人墨客如贾谊、班固、司马迁、张衡等人不仅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人文思想、法家、经学、医学等领域也取得了丰硕成果。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和演化。
这个时期由于各种战乱和移民的多样性,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流派,如佛学、道教、墨家等。
另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创新也表现在了文学、音乐、绘画和科技上。
在文学方面,魏晋南北朝的士人崇尚于自然和俗民文学,进一步开拓了中国文学的新天地。
中国古代文化史

北方地区
大家的书法等
• 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发
关陇地区
展,如北宗山水等
• 书法、篆刻等艺术的发
展,如欧阳询、颜真卿的
书法等
• 诗歌、绘画等艺术的发
展,如长安画派等
• 书法、篆刻等艺术的发
展,如颜真卿、柳公权的
书法等
04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 先秦时期
• 夏、商、西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等
•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诸侯争霸、中央集权等
• 秦汉时期
•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官僚制等
• 汉朝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察举制等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三国鼎立的政治制度:三国分立、官制改革等
• 两晋南北朝的政治动荡:政治分裂、民族融合等
• 中国古代文化对现代文化创新与发
家的传播与发展
世的传承与发展
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02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儒家思想的传承
• 儒家思想在历代的传承与发展
• 儒家思想在现代文化中的体现与传承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倡仁、义、礼等价值观
• 孟子、荀子等儒家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中国古代民俗风情的实践经验对现代民俗风情的研究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
有重要参考价值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07
中国古代民俗风情
中国文明史的发展

中国文明史的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文明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明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时期和事件,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古代、中世纪、现代三个时期分别探讨中国文明史的发展。
古代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王室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这也是中国文明发展的起点。
夏朝时期,祭祀、礼仪、音乐和书法等文化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些活动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朝是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它的统治者继承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并加以发展。
商朝时期,王室和贵族阶层的文化活动得到了非常大的支持和推广,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如《易经》的创始人周公和《诗经》的编纂者曹植等人。
周朝是商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它的统治者采用了分封制度,把国家分为若干个封建国家。
周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兴起,孔子、孟子等著名的儒家学者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
此外,道家、墨家等学派也开始形成。
中世纪中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涵盖了从唐朝到明朝的几个王朝。
唐朝是中世纪时期的第一个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
唐朝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唐诗、唐画等文化成果享誉世界。
此外,唐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如李白、杜甫等人。
宋朝是中世纪时期的第二个王朝,它的统治者采用了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制度。
宋朝时期,科学技术和经济贸易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宋代的造纸术、火药术、指南针等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宋朝时期也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文化人物,如苏东坡、欧阳修等人。
元朝是中世纪时期的第三个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
元朝时期,中国被蒙古族统治,但是蒙古族也在文化、经济方面对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元朝时期,文学、绘画、音乐等文化活动得到了广泛发展,元曲、元画等文化成果显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

华夏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华夏文明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泉和根基。
其中,"华夏"一词源于西周时期的职位之一,此后逐渐演化为指代中华民族的称谓。
华夏文明的形成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吸纳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文化精华,具有独特的风貌和深厚的底蕴。
华夏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生活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已经开始采石、打磨、雕刻制作石器。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日益进步,他们的文化也在慢慢演变。
新石器时代的黄河流域发现的戈壁人遗址以及杨家沟文化遗址是这个时期华夏文明的代表,这些遗址中出现了出土遗物如玉器、陶器、石器、骨器等,这些遗物是对当时人们生活、宗教、美术、武器等方面的有限反映。
公元前3000年,神农氏以实践理论为基础,创建农业,使处理自然界的技术不断提高,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中国文明从大石器时代转向新石器时代。
在其后的几个世纪里,包括黄帝、尧舜、禹等在内的一批政治家和统帅相继出现,他们推进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开创了中国的古代文化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特点是人民对宇宙的追求,而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是孔子、墨子、韩非子等众多思想家的活跃时期。
他们就社会、政治、哲学、教育、道德、文化等重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理论,为华夏文明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同时,春秋时期的战国七雄中的秦国不断壮大,最终统一天下并建立起了大一统的中央帝国。
这为中国的文化和政治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并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的文明。
汉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充盈时期,这也是中国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在这个时期,汉武帝推行选秀、胡服骑射等一系列政策,兴起文人墨客,开创了文艺复兴的先河,诗、歌、赋、骈文等类型不断进步。
此外,汉朝的科技文化方面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如张衡的地动仪、郎中令的乐府诗、九章算术等,影响了整个亚洲和世界的科学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演变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演变有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演变中国文化早期的源头以《易经》为代表,儒家也有“《易》为五经之首”的说法。
据记载,伏羲在7000多年之前就创造了《易》。
实际上,《易经》代表了中国先哲对宇宙和人生的理解。
其中,《易经》中体现的变易思想、忧患精神、人与世界一体的体认等,都对后世中国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实际上是中国文化中重视德性和自觉的集中体现。
在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中国文化给出的表率就是建立在道德和觉悟的基础上实行的“禅让”,这种传统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在讨论政治理想时,总是会把尧舜禹时期作为理想的代表。
但是,建立在道德和觉悟基础上的人治,有着自身严重的局限,对于此,中国传统政治一直缺少足够的反思。
商周之际的时代变革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据《礼记》文献记载,中国的商代非常注重鬼神,社会事务的合法性都来自于鬼神意旨。
据历史记载,很多看到商代问题的人,都尽力奉劝纣王改弦更张,可是纣王以“天命在我”的姿态,我行我素,最终被周取代。
这种情况下,周代就面临着如何解释天命转移的问题。
如果天命选择的是商,那么,周取代商就不具有合法性。
这种情况下,周代的统治者提出了“敬天保民”的思想。
认为,天命确实存在,但是天命选择谁管理国家,要看这个人是否领悟天命,而领悟天命的表现就是德政,就是爱民。
这就是《尚书》上所讲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这是中国思想史的重大变革,自此后,中国思想文化没有走向神学,而是走向对人的重视,这与西方思想史有着重大分野。
到了东周时期,历史上称为春秋和战国,中央控制力明显弱化,诸侯国开始出现异心,“问鼎”这个词就出现在这个时期。
尽管诸侯国还没有能够取代周王朝,但是各种称王争霸的战乱,可谓此起彼伏。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政治稳定和社会一统,就成了当时面临重大时代问题。
再加上中央政权控制的弱化,也为各种思想的出现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于是,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中国近代史--表解文化发展历程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开了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
魏源
林则徐:
1设立译馆,翻译《各国律例》。
2编译《四洲志》。
魏源:
1编写《海国图志》。
2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研究与介绍世界在知识界中蔚然成风,“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研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2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作用:这条道路打破了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俄国革命模式,是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
3.走向成熟——抗战时期
1内容: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确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解决了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
科学发展观
3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国际: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
国内:世纪之交,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阶级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思想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5直接原因: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鲁迅、刘半农
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中国的发展史

中国的发展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发展史凝聚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变迁。
从古代到现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变革,为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中国发展史的不同阶段,并就每个阶段的重要事件和影响进行介绍。
一、古代中国的崛起和繁荣古代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农业文明的国家之一。
从新石器时代到夏、商、周三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农业社会,并出现了一系列的重要思想和制度。
例如,周朝建立了封建制度和礼乐制度,这为后来的中国历史文化奠定了基础。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标志着中国哲学思想的繁荣和发展。
二、中国的统一和帝国时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时代。
汉朝的统治,以及后来的隋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辉煌时代。
例如,汉朝开创了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进步。
此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发展了繁荣的经济和文化,对东亚乃至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现代化进程的探索与挑战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列强入侵、社会动荡和民族危机等一系列挑战。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抗争和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四、当代中国的崛起和全球影响力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中国正在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迈进,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国。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中国发展的挑战和展望尽管中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经济结构转型、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和民主治理等问题仍然存在。
然而,中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应对这些挑战,并加强改革和创新,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发展史
中国文化发展史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从古代至今的发展演变历程。
它可以追溯到早期文明时期,即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
这些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开端。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达到了极大的繁荣和发展。
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同时,中国的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随着秦始皇的统一天下,中国的文化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诗经、楚辞、离骚等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流传达到了顶峰。
此外,汉武帝推行儒家思想,开展了“文治”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得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唐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唐画、唐乐等都达到了辉煌的境界。
宋代则是中国文化的又一个高峰,诗词、绘画、书法、雕刻等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文化也达到了新的高峰。
明朝时期,诗歌、小说、杂剧等文学形式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清朝时期,则是中国文化独树一帜的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走向现代化,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边缘。
总之,中国文化发展史是一个源远流长,历经沧桑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到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繁荣,再到唐宋明清各个时期的文化辉煌,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