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的建设内容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的建设内容1.课程标准的设计原则为了为学习“大学物理”的学生制定适用的课程标准,有必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对其进行优化,以突出高质量的教学并加强所应用的教学概念。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想是基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学物理课程的特征和实施对象的特征,并着重培养健康,完整的学生。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和情感价值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开发学生的潜力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典型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1)课程目标。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专注于基础知识,加强应用程序,提高质量,开发技术应用程序的人才以及增强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技能。
“大学物理”专业的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定理和定律,掌握物理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学会将物理学原理运用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中,为将来的工程和工程工作奠定基础,在教育和培训中予以加强。
参加创新,企业家精神和科学技术竞赛的学生会产生工程应用感,并增强了他们对探索未知领域的信心,并提高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此外,有必要发展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并建立知识网络,以便为他们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
该课程的内容是教育思想和观念的具体体现。
在所申请的许可证课程“大学物理”的内容中,应注意保留物理学的系统性质以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并应注意物理原理在物理学领域的应用。
可以将一些高科技发明引入课堂,并将与物理相关的材料结合到日常生活中,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着重于告知学生关于他们不断发展的知识和技能的最重要和最有利的方面,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需求选择古典物理学的内容,开发适当的现代和现代物理学知识的方式,以达到与知识的极限相联系的目的。
物理,场所的社会活动,并加强科学技术发展问题,与社会和技术发展保持同步,并反映该计划的最新动态,加强工程学的应用,扩大物理学在跨学科和工程学领域的应用,从而使大学的物理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相对应:“现代物理与科学技术”,“物理与选修课”的内容建设例如“人类文明”,使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在高科技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定律的发现过程和每种方法的人文基础,了解物理学的进化史以及著名物理学家的生平轶事,以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活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研究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维护真理的决心和意愿,并对古老的传统观念提出质疑。
大学物理课程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物理基础,培养其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理论探索和实验操作,学生将深入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概念和实践应用。
二、课程目标1. 理解物理学在科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认识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2. 掌握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并能运用它们解释和预测自然现象。
3. 培养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以及科学实践中的安全意识。
4. 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物理学的介绍- 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物理学在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 运动学- 一维和二维运动- 速度、加速度和位移的关系- 等加速度运动3. 动力学- 牛顿运动定律- 动量和冲量的概念- 质点系统的平衡和运动4. 物体静力学- 弹力、重力和摩擦力- 物体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5. 能量与功- 功的定义和计算- 功与能量的关系-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6. 振动与波动- 简谐振动- 波的基本性质- 声波和光波的特征7. 电磁学基础- 静电场和电荷- 电场的力学作用和能量转换- 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8. 热学基础- 热与温度的概念- 理想气体定律-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演示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物理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提供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
3. 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并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4.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小实验或小项目,培养合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小组活动的积极程度。
2. 作业:布置相关问题和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提交。
3.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分析和结论。
4.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形式,对学生对于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李承祖梁林梅审阅学院:理学院)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ollege Physics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学时安排:136学时,其中讲授116学时,实践20学时。
学分:7.5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地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最基本规律的学科。
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大学物理学》是工程技术类各专业本科学员的一门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大学物理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是: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员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掌握基本物理学语言、概念、基本原理和探索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理论和方法;对物理学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有整体、全面的了解。
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将来从事国防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打下坚实的自然科学物理基础;同时通过本课程教学,培养学员科学世界观、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学员的科学素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员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大学物理学》教学内容重点应放在物理图像、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充分反映以相对论、量子论为核心的20世纪新物理学,介绍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努力在现代物理的基础上,给学员构筑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物理知识结构和背景,使他们能以此为基础,去接受、理解当代科技新概念、新技术和最新文献资料;尽可能全面地介绍物理学最基本的原理,给学员描绘出一个包括非线性、量子性、统计的因果性、对称性、时空的物质性和相对性等完整的物质世界图像。
在教学内容上采用“三个层次、一个统一、两个突出”的处理方法。
“三个层次”就是将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属于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世界观方面、体现现代物理思想、有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物质世界图像、建立科学思想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内容。
第二层次:描述不同物质层次(机械运动、热运动、辐射场,微观粒子)运动基本规律的内容。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课程类别:基础课适用专业:理工科各专业实验教学总目标:《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职业院校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重要的实践课。
物理学从本质上讲是一门实验科学。
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物理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
大学物理实验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密观察,勤于思考,寻求规律的探求精神。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测量,学习物理实验知识,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学习常用物理仪器的使用,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和科学实验素养。
二、实验项目明细表三、各实验项目的实验目的及实验教学的内容和任务实验一:误差理论(一)实验目的1.熟悉物理实验课基本程序和实验室规则。
2.掌握实验测量结果的表示,测量误差原因和误差计算方法。
3.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和运算。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熟悉物理实验课基本程序和实验室规则。
2.掌握实验测量结果的表示,测量误差的分类和误差计算方法。
3.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和运算。
4.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方法。
5.了解实验的基本方法。
实验二:固体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方法。
2.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按有效数字规则读取和记录测量数据。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学习游标卡尺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
2.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的高度和直径。
3.学习物理天平的测量原理、基本构造、使用方法。
4.物理天平测量圆柱体的质量。
5.计算圆柱体的密度和测量误差。
实验三:单摆测重力加速度(一)实验目的1.学习千分尺的测量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2.学习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3.用测量值计算重力加速度和传递方法求误差。
4.了解系统误差的来源。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任务1.学习千分尺(螺旋测微计)的测量原理,基本构造,掌握正确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
职业院校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大学物理》课程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52学时的理论教学,在校内完成。
课程的作用: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对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等都会起到重要作用。
学好物理课不仅对学生在校的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等都将发挥深远影响。
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等应用数学课程,后续课程有电工电子技术,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等课程。
三、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大学物理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应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基本物理学语言、概念、基本原理和探索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理论和方法;(2)了解物理学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沿。
2能力目标(1)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小论文。
(2)能够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实验等方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3)能够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3.素质目标(1)具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作风。
工程认证《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目标
本课程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开阔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起到积极作用,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必要的物理学基础,也为学生将来接受、应用和管理高新技术提供必要的基础。
学生学完本课程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目标1: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阅读并理解相当于大学物理水平的物理类教材、参考书和科技文献,不断地扩展知识面,增强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新知识结构;能够写出有条理清晰的读书笔记、小结或论文。
目标2:运用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通过观察、演绎、归纳、科学抽象、类比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对所涉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判断研究结果的合理性。
目标3:根据物理问题的特征、性质以及实际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合理的简化,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并用物理语言和基本数学方法进行描述,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目标4: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基本的物理学问题的能力,从知识上和方法上为学习后继课程和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打下良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
备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四、课程考核
五、评分标准
作业成绩评分标准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推荐使用教材:大学物理学(少学时),邹艳,王红梅,机械工业出版社
2.主要参考书:
[1]大学物理学,杜秀国,白晓明,机械工业出版社
[2]大学物理基础教程,王雅红,梁红,科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模版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目录1.前言1.1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1.2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1.3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2.课程目标2.1课程总目标2.2具体目标(课程预设能力目标的阐述)3.内容描述3.1课程总体内容描述3.2课程分项目具体内容描述4.实施要求4.1教学方式与考核方法4.2教案编写4.3课程教学资源及使用要求5.其它《大学物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大学物理适用专业:高职工科类专业1.前言1.1本课程在相关专业中的定位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国家经济发展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
在我国现有的职教模式中,物理课程的功能和地位尚在争论之中。
(略)。
1.2本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一)突出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大学物理》课程面向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应贴近生活和工程技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略)。
(二)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略)。
(三)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改革现有高职物理教学体系。
(略)。
(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1.3本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在设计上本着懂方法,重应用的总体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方法够用,技术技能过硬的目的。
鉴于本课程的服务面向与定位,本课程标准在设计过程中,以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和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为指导思想,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明确本课程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并据此构筑课程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学》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4分计划学时:160学时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选用教材:《大学物理学》1.前沿1.1课程定位大学物理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
定位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物理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
它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通、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系统地加强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与创新能力。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组织上,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视频录像、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2设计思路《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是在充分理解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国家教委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外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1)课程标准符合《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体现“创新思维”,“以人为本”,“为军服务”的现代教育观念。
(2)课程标准力求构建我校新的大学物理学课程体系,更新、拓展课程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
不局限于课堂基本理论教学,而是把实验教学、前沿专题讲座、读书报告、课外科研活动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教学中,丰富大学物理学课程的内涵。
(3)课程标准在全面贯彻《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下,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使课程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11111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中/英文):大学物理/ College Physics2、课程性质:普通教育课程3、学时数/学分:64/44、授课对象:理工科普本各专业5、先修课程:高等数学6、开课时间: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二第一学期(建议高等数学修完再开设大学物理课程)。
二、课程简介1、教学目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一个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因此,大学物理课是高等工科院校各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
理工科各专业开设大学物理的目的,首先是使理工科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作为他们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其次才是作为后续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
它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科学、实验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别的课程难以替代的。
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将微积分知识具体地、灵活地应用于物理问题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内容本课程为信院,工学院各专业的必修基础课,主要讲授内容为力学部分:介绍质点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力,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电磁学部分:介绍静电场的基本性质,电流与恒磁场的物理量和基本规律,电磁感应基本性质和规律;振动与波动部分:介绍简谐振动、简谐振动的合成、分解,波的产生和传播、波的干涉、多普勒效应;波动光学部分:介绍光的传播、干涉、衍射和偏振;近代物理基础等。
3、主要教学方法(1)以课堂讲授为主,充分利用教材、多媒体课件、参考书,尽可能多采取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与提问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2)加强课外辅导、答疑,通过习题强化知识点。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学》课程性质:职业能力必修课学分:4分计划学时:160学时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选用教材:《大学物理学》1.前沿1.1课程定位大学物理学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重要的核心基础课。
定位于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好物理基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代教育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
它是研究物质世界最普通、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深入系统地加强物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从而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特别是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奠定必要的基础。
与创新能力。
在教学目标的设置和组织上,与学校建设国际先进的研究型军医大学的定位相匹配,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员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式教学,灵活利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运用视频录像、课件、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1.2设计思路《大学物理学》课程标准是在充分理解总参军训和兵种部印发的《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的前提下,结合国家教委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通过的《高等工业学校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外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以及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1)课程标准符合《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体现“创新思维”,“以人为本”,“为军服务”的现代教育观念。
(2)课程标准力求构建我校新的大学物理学课程体系,更新、拓展课程内容和最新研究成果。
不局限于课堂基本理论教学,而是把实验教学、前沿专题讲座、读书报告、课外科研活动等内容纳入课程体系教学中,丰富大学物理学课程的内涵。
(3)课程标准在全面贯彻《军队院校制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精神下,结合我校学生状况、教学资源等实际,力求使课程达到既有前瞻性、科学性又实事求是。
《大学物理》课程标准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标准*******编制单位:自动化工程系物理电气教研室编制日期:2014年1月20日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物理》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公共基础课。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工科专业学生具备普通物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为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打下基础。
2、能力目标培养工科专业学生科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工科专业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工程实践中各种问题所需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与世界观、科学素质、创新精神、科学美感。
三、课程设计1、设计思想教学内容框架《大学物理》课程包含理论(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实验。
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坚持“为学生发展服务,为专业课程服务”的理念,科学地精选物理学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需要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内容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情境(课程单元)组成:2、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0课时,其中理论教学50课时,实践教学10课时。
3、课程单元描述四、课程评价(一)《大学物理》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5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20%)、作业(占20%)等方面构成。
(二)《大学物理》课程过程考核说明1.理论知识的掌握以试卷形式考核,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2.考勤及课堂提问依据是平时学生的上课出勤状况、回答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及正确率;3.作业是指每个教学单元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
以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成绩;表1:考核标准表2:总结性考核标准表3:技能考核点五、实施建议(一)授课资料编写建议授课资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以及电类、机械类等岗位国家职业标准和电类及机械类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编写授课计划、教案和教学案例,坚持理论够用,强调知识传授的趣味性。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4212课程名称:大学物理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程要求:必修学时/学分:56/3.5适用专业:软件类本科专业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各个部门,它是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和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大学物理课的任务一方面在于为学生较系统的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开阔思想、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课程是高等理工科学校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通过该课程学习,能为学生学习其他的相关课程奠定所需要的物理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掌握大学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定律,了解各种理想物理模型,对所研究的对象能进行合理的简化,培养学生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能运用物理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以及矢量、微积分等数学工具分析、计算一般难度的物理问题,并能根据单位、数量级和与已知典型结果的比较,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意识,具备较强的物理应用能力。
3.注重物理思想、科学思维方法的传授,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素质的提高,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4.通过大学物理的学习,使学生对自然界中物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态及其基本规律有比较系统的认识,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5.了解物理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的应用,以及相关科学互相渗透的关系,为理工科各专业课及其技术基础课打好基础,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科学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I 课程实施细则一、教师信息二、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大学物理课程名称(英文):College Physics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限选课□任选课□实践性环节课程类别*:■学术知识类□方法技能类□研究探索类□实践体验类课程代码:周学时:2 总学时:32 学分: 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矢量代数、场论基础、微分、积分)。
开设专业:2015级化学工程1-2班,2015级应用化学1-2班三、课程简介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等)及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基础科学。
《大学物理》课程所包含的基本理论、科学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是每位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是学习其它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是一门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
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九章振动: 8学时1.理解简谐振动的概念以及三个特征量。
2.掌握简谐振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3.了解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图示法。
4.掌握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本章习题数:17第十章波动: 8学时1.了解机械波产生的机理、理解机械波的概念。
2.理解简谐波的基本知识。
如波速、波长、周期、频率、横波和纵波等。
3.掌握波动方程及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明确它与振动方程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惠更斯原理并掌握原理的图像表示。
5.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干涉,衍射等物理现象及数学表示法。
本章习题数:15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 8学时1.掌握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2.建立物理模型:理想气体,理解热动平衡、准静态过程的概念。
3.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掌握理想气体温度和压强的微观概念,并解释理想气体温度和平均平动动能的关系。
5.理解自由度的概念,掌握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
6.定性掌握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规律,掌握三个速率表示式并理解它们运用时的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物理》课程标准
1.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归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学时数:64
学分: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
2. 课程性质与地位
大学物理是高等院校非物理类理工科各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通识性必修基础课。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
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3.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力学.
第1章质点运动学
1.1质点运动的描述
1.2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
1.3圆周运动
1.4相对运动
基本要求:
1.深入地理解质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重要概念,深入理解质点的运动。
2.分析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方程。
3.明确圆周运动中角位移、角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1.加速度为恒矢量时质点运动方程的描写。
2.质点圆周运动的分析。
第2章动力学基本定律
2.1牛顿定律
2.2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2.3几种常见的力
2.4惯性参考系力学相对性原理
2.5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2.6动量守恒定律
2.7动能定理
2.8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
2.9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2.10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
2.11能量守恒定律
基本要求:
1.清晰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熟练掌握几种常见力。
3.掌握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
4.理解惯性参考系和力学相对性原理,能列举出牛顿定律应用的例子。
5.掌握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
6.熟练掌握动量守恒定律和动能定理。
7.掌握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8.清晰分辩出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
重点与难点:
1.牛顿三定律的应用。
2.参考系的选择。
4.质点系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4.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区别。
第3章刚体和流体
3.1刚体的定轴转动
3.2力矩、转动定律、转动惯量
3.3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3.4力矩做功
基本要求:
1.掌握刚体定轴转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正确写出匀变速转动公式。
2.熟练掌握力矩、转动定律和转动惯量。
3.熟练掌握点和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4.掌握力矩做功和功率。
重点与难点:
1.刚体定轴转动分析。
2.角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第4章振动和波动
4.1简谐运动
4.2简谐运动中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
4.3旋转矢量
4.4单摆和复摆
4.5简谐运动的能量
4.6简谐运动的合成
4.7机械波的几个概念
4.8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
4.9波的能量
4.10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
4.11波的干涉
4.12驻波
4.13多普勒效应
基本要求:
1.简谐运动中的振幅、周期、频率和相位的确定。
2.熟练掌握简谐振动的旋转矢量法。
3.熟练掌握简谐运动的合成。
4.区分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
5.掌握机械波的形成、分类及传播。
6.熟练掌握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的物理含义和表达式。
7.熟练掌握波动能量的传播,能流和能流密度。
8.掌握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原理及波的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
9.驻波的产生、驻波方程、能量和半波损失。
重点与难点:
1.简谐振动运动学中振幅、周期、频率、相位和动力学方程的确定。
2.同方向同频率、多个同方向同频率、相互垂直方向以及两个相互垂直的不同频率简谐运动的合成。
3.波的产生和传播中波速、波频与波长的关系确定。
4.利用惠更斯原理、波的叠加原理分析波的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
第5章静电场
5.1电荷的量子化电荷守恒定律
5.2库仑定律
5.3电场强度
5.4电场强度通量高斯定理
5.5密立根测定电子电荷的实验*
5.6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电势能
5.7电势
5.8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
5.9静电场中的电偶极子
基本要求:
1.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
2.熟练掌握静电场、电场强度及其计算。
3.熟练掌握电场线、电场强度通量和真空中的高斯定理
4.掌握电场力的功、静电场的环路定律、电势能、电势及其计算。
5.熟练掌握等势面、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关系。
6.掌握外电场对电偶极子的力矩和取向作用、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和平衡位置。
重点与难点:
1.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的应用。
2.点电荷电场强度和电偶极子的电场强度的计算。
3.高斯定理及其应用举例。
4.静电场力所作的功以及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5.等势面的划分、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的确定。
第6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6.1静电场中的导体
6.2电容、电容器
6.3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6.4电位移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
6.5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
基本要求:
1.掌握导体的静电感应、平衡条件以及静电屏蔽。
2.熟练掌握电容器的电容及其简单计算。
3.熟练掌握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电位移矢量和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
4.掌握电场能量、电场能量密度。
重点与难点:
1.静电平衡条件、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
2.电容器的并联和串联。
3.电介质对电容的影响、电介质的极化、极化强度以及电介质中电场强度的计算。
4.静电场的能量、能量密度的计算。
第7章恒定磁场
7.1磁场磁感强度
7.2毕奥—萨伐尔定律
7.3磁通量磁场的高斯定理
7.4安培环路定理
7.5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7.6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
7.7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
基本要求:
1.掌握磁场、磁感强度、磁通量以及磁场的高斯定理。
2.熟练掌握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
3.熟练掌握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4.掌握安培定律、载流线圈的磁力矩以及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重点与难点:
1.磁感强度、磁通量的计算。
2.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举例。
3.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
第8章磁场中的磁介质
8.1磁介质磁化强度
8.2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磁场强度
基本要求:
1.掌握物质的磁化、磁介质、磁化强度。
2.熟练掌握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重点与难点:
1. 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
第9章电磁感应与电磁场
9.1电磁感应定律
9.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9.3自感和互感
9.4磁场的能量磁场能量密度
9.5位移电流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
基本要求:
1.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2.熟练掌握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
3.熟练掌握自感电动势、自感、互感电动势和互感。
4.掌握位移电流、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重点与难点:
1.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的应用。
2.自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的计算。
3.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和麦克斯韦电磁场方程。
4.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5. 教学资源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利用幻灯片、教学录像、电子教案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学习策略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微积分的思想去解决物理问题。
在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7. 考核要求
本门课程为考试课,闭卷考试,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成绩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