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35页】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学习知识归纳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学习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f5f76a32e3f5727a4e9625d.png)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概括【第一单元】《小石城山记》一、、要点词语1 .其一少北而东.少:稍2 .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边、界3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4.其疏数偃仰数:密集5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获得赏识伎:技艺,指美景6 .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许7.或曰或:有人8.而独为是物是:这二、通假字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略微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术三、特别句式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黄州快哉亭记》一、实词1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2.其势益张益张:更加浩大13 .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凑近为:建筑4 .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5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6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逝7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赏析,赏识几席:小桌旁席8 .冈陵起伏,草木队列队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9 .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乘机争夺1 0.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11.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1 2.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1 3.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一样与:参加1 4.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天性适:往1 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1 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川之间自放:自己任情遨游。
放,纵。
1 7.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18.揖西山之白云揖:拱手行礼。
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1 9.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胜:美景2此皆骚人思士之因此伤心憔倅而不胜0.可以胜者:禁二、虚词1.盖亭之所见盖:大体2 .此其因此为快哉者也。
因此者:的原由23 .玉之言,盖有讽焉。
盖:大体4.乌睹其为快也哉!乌:哪里三、通假字: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逝四、特别句式: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介词短语后置句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状语后置【第二单元】《〈张中丞后传〉后叙》一、实词:1.为此传颇详密为:写2.然尚恨有阙者恨:遗憾.阙:通“缺”,缺乏,不足.3 .又不载雷万春事首尾首尾:始末4.竟与巡俱守死守死:守城而死5.当其围时围:被围困6.远诚畏死诚:果然、真的7.以此诟远诟:谩骂8 .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藏腑:内脏9.引绳而绝之引:拉10.弃城而逆遁逆遁:逆:早先;遁:逃跑11.战百万日滋之师日滋:每日增加32.擅强兵坐而观者擅:拥有13.设淫辞而助之攻也设:制造1 4.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从事:从:随从;事:做事15.屡道于两府间道:名作动,取道,来往1 6.其老人常常说巡、远时势时势:当时的事17.具食与乐(yuè)具:准备1 8.矢著(zhuó)其上砖半箭著(zhuó):加在之上19.贼以刃胁降巡降:使动用法,使投诚20.且将戮,巡起旋起旋:指起来小便。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d81e07ffad6195f312ba6de.png)
《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唐宋散文选读》文言知识归纳【第一单元】《小石城山记》一、、重点词语1.其一少北而东. 少:稍2.有积石横当其垠。
垠:边、界3.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睥睨:城墙上的女墙4.其疏数偃仰数:密集5.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售:得到赏识伎:技艺,指美景6.神者傥不宜如是傥:倘,或者7.或曰或:有人8.而独为是物是:这二、通假字1.其一少北而东“少”通”稍”,稍微2.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能三、特殊句式投以小石介词短语后置,“以小石投”。
《黄州快哉亭记》一、实词1.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南、北:名作状向南,向北2.其势益张益张:越发盛大3.即其庐之西南为亭即:靠近为:建造4.以览观江流之胜胜:美景5.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名:命名,名词作动词6.涛澜汹涌,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7.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玩:观赏,欣赏几席:小桌旁席8.冈陵起伏,草木行列行列:成行成列(名词作动词)9.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睥睨:伺机夺取10.周瑜、陆逊之所骋骛骋骛:纵横驰骋11.王披襟当之披:敞开当:迎着12.将何往而非病病:忧愁13.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变:不同与:参与14.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性:本性适:往15.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患:病,忧愁16.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自放:自己任情漫游。
放,纵。
17.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蓬、瓮:用蓬草做,用破瓮做,名词用作动词。
18.揖西山之白云揖:拱手行礼。
这里的意思是相对(西山白云)19.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胜:美景20.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禁二、虚词1.盖亭之所见盖:大概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所以……者:……的原因3.玉之言,盖有讽焉。
盖:大概4.乌睹其为快也哉! 乌:哪里三、通假字:风云开阖“阖”通“合”闭藏,消失四、特殊句式: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完整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完整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96b62640b4c2e3f572763c2.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句子翻译《原毁》1、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古时候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严格而全面,所以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人家都乐意做好事。
2、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译: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够得上是良善的人了;能擅长这个,就算得上是有才能的人了。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译:现在的君子却不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要求别人)周详,所以人家难以做好事;(要求自己)简少,所以自己收获就少。
4、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译: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了吗?5、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译:这就叫不用常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6、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译:虽然这样(如此),这样做的人是有他的根源的,就是所谓懈怠和忌妒。
懈怠的人不能修养品性,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修养品性。
7、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译:因此,事业成功了,诽谤却产生了;德望高了诬蔑却来了。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个世上,而希望名誉发扬光大,德行推行,难啊!《桐叶封弟辩》1、设未得其当,虽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译:如果不恰当,即使改变十次也不算什么缺点;关键是要恰当,不随意更改,更何况是用它来开玩笑呢!2、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
译:又不应当对他约束太严,对他逼迫催促,使他像牛马那样,逼迫催促太急就会坏事。
3、是直小丈夫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译:这不过是那些见识浅薄而又自作聪明的人所干的事,不是周公所应该采用的做法,因此不可相信。
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部分篇目语言知识点
![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部分篇目语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107a605bb68a98270fefa0e.png)
语文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部分篇目语言知识点第1课《祭十二郎文》语言知识点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衔:乃能衔哀致诚(怀着)2、怙:不省所怙(依靠;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3、止:当来省吾,止一岁(留居,住)4、孥:请归取其孥(nú)(妻子儿女)5、果:当不果来(成为事实,结果)6、克、蒙:而不克蒙其泽矣(克:能,能够。
蒙:承受)7、兆:终葬当于先人之兆(通“垗”,墓地)8、窆:窆(biǎn)不临其穴(下葬,下棺入穴)9、尤:其又何尤(怨恨)二、通假字1、羞: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2、零丁: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3、世: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4、敛: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三、一词多义1、诚: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表假设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2、幸: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②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希望,动词)3、以: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4、省:①不省所怙(依靠,动词)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5、孤: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6、长: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使……成长,抚养,动词)7、终:①言有尽而情不可终(终止,尽头,动词)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8、致: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9、就: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10、其: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她的,代嫂嫂,代词)②诚知其如此(它,代事情,代词)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难道,副词)④其信然邪?其梦邪?(是……还是……,连词,表选择)⑤又可冀其成立邪(他们,代词)⑥其又何尤?(难道,副词)⑦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大概,恐怕,副词)⑧敛不凭其棺(你的,代词)四、词类活用1、西: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2、夭: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3、业: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4、视: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5、致: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6、全: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7、殒: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五、古今异义的词1、成家:将成家而致汝(成家:①古义:安家。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4.﹡钴鉧潭西小丘记 (共35张PPT)
![高中语文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课件:4.﹡钴鉧潭西小丘记 (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f46beafb90d6c85ec3ac6f3.png)
微言大义 柳宗元的名言警句
1.广直言之路,启进善之门。 2.礼之大本,以防乱也。 3.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4.只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5.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文言归类】
一、通假字
贾四百,连岁不能售(“___”同“___”)
贾
价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明确】
句子
作用
①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作者多次强调小丘的 ②问其价,曰:“止四百。” 便宜与廉价,以小丘
的便宜与廉价,象征 自己当时所处的地位 ③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 和身份,表达了自己 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内心强烈的愤慨
3.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托物言志,没有一字提到自己,却令人 感到处处是在说自己。比起直抒胸臆,大发牢骚来, 本文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回味的余地。这也是 “永州八记”之所以能传诵千古的原因。
一定不要把别人都当傻子,事实上,所有你能遇到的人都比你聪明。如果你能抱着这样的心态为人处世,那么你的人脉会越来越宽,财富越 来越多,人生也就越来越好!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备选要点】 1.作者是怎样开辟、整理小丘的?整理后的小丘有何 变化?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明确】(1)“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 火而焚之。”
(2)整理后的小丘“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获 得了新生。
(3)寄托着作者锄奸扶良、改革朝政的政治理想。
2.从文章第2段最后一句“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 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来看,好像作者十分得意, 作者是真的得意吗?
唐宋八大家散文文化常识整理
![唐宋八大家散文文化常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87bf4bad02de80d4d840ed.png)
《原毁》1.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又人称“韩吏部”。
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2.君子: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
3.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4.五帝:颛顼、帝喾、尧、舜、大禹。
《桐叶封弟辩》1.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朋党论》1.四凶:尧时共工、驩兜、三苗、鲧合称“四凶”。
2.糕、夔、后稷和契,四人都是舜的大臣,分别掌管刑法、音乐、农事、教育。
后稷和契分别是周人和殷人的祖先。
《留候论》1.圯上之老人:黄石公,相传他曾要求张良拾履,以试验其忍耐力,左后授其《太公兵法》。
2.伊尹:商朝开国功臣。
3.太公:姜太公,即吕尚,周朝开国功臣。
《进学解》1.国子先生: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
唐代主管教育的机构为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负责教学。
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
2.六艺: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3.太学:和国子监一样是国家最高学府。
书院是地方性学府。
中国古代的学校,是按照礼制和规模来称谓的,分为塾、庠、序、泮宫、辟雍等,这些称谓,大抵是在上三代(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并落定为礼制规范。
4.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
②降职并外放。
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放逐、贬官。
高中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35页】
![高中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39ac6af6de80d4d8d05a4ff4.png)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进学解韩愈一.重点实词解释〔是词类活用的,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进.学解使……有所进步2.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实施3.拔去凶邪,登崇畯.良提拔同”俊”4.孰云多而不扬.提拔举用5.细大不捐.舍弃6.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名作动,古时鞋里垫的草,这里指填补. 张大7.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8.三年博士,冗.不见.治闲散同“现”9.头童.齿豁.光秃缺损10.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卓越同“较”,比较11.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求12.乘马从.徒使……跟从13.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谋算同“卑”,低下14.障百川而东.之使……向东15.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二.重点虚词解释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之寻坠绪之茫茫定后标志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到障百川而东之代词于公不见信于人表被动,引出对象宰相之方也的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对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在三.重点句式1.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宾语前置2.寻坠绪之茫茫定语后置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被动句4.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宾语前置四.句子翻译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管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唐宋八大家散文知识点
![唐宋八大家散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9ca9548b307e87101f696fd.png)
1、卒.然临之而不惊卒同“猝”2、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迎接3、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4、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疲困5、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厚6、非子房其谁全.之保全7、不称.其志气符合8、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取得信用9、此其所挟持..者大,而其志甚远也抱负10、登崇..畯良进,选拔;推崇11、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具备;都;用,被任用12、爬罗剔抉....选拔并培养造就人才....,刮垢磨光13、贪多务.得,细大不捐.追求舍弃14、焚膏油以继晷..以穷年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劳累的样子......,恒兀兀15、独旁搜而远绍.继承16、《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形容文章艰深难懂17、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形容进退两难。
踬,绊倒18、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消耗,浪费;粮仓19、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批评20、始舍.于其址.名词作动词,筑舍定居山脚21、有泉侧.出名词作状语,从旁边2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a--n. 深度。
穷:a-- v.走到尽头。
23、则其至.又加少矣v--n.到达的人。
2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分之一25、常在于险远..。
a- n.险阻僻远的地方。
26、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使动,弄错,使…错。
传:v-n,流传的文字。
名:n-动,识其本名,说出名称。
27、拥火以.入表修饰28、独.其为文犹可识只29、是.岁十月之望.这农历每月十五30、顾.安所得酒乎可是31、履.巉岩,披.蒙茸名词作动词,踩着分开32、玄裳缟衣....黑裙白衣33、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凭34、此三者,吾遗恨..也留下的遗憾35、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推究36、函.梁君臣之首名词作动词,用木匣子装3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38、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39、其后用兵,则遣从事..告庙官名,这里泛指属官古代祭品,一猪一羊..以一少牢40、负而前驱..走在前面41、翳.长袖遮蔽,掩映(可看作使动用法)42、美可茹.吃43、与其..无悔于后与其……不如……誉,赞扬..有誉.于前,孰若44、黜陟..不闻官员的降职和提升45、趑趄..不前犹豫不前46、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没有才能47、连不得志于有司..主管考试的官员48、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49、为我谢.曰告诉50、乃能衔.哀致.诚.含着,怀着表达心意51、比.得软脚病近来52、请归取其孥.家眷53、将成家..而致汝安家54、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骤然55、而汝抱无涯.之戚.也边悲哀56、未可以为信.也真实57、死而.有知如果58、不克.蒙其泽矣能59、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同“殓”,给私者穿衣入棺葬时下棺入墓穴60、遇用事者...得罪掌权者61、踔厉风发....形容议论言辞奋发,滔滔不绝62、泛滥停蓄....形容文笔或汪洋恣肆,或深厚凝练63、其俗以男女质.钱抵押64、子本相侔.相等65、故坐.废退因他人获罪而受牵连66、愿以柳易.播交换。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知识点大全【共10页】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知识点大全【共10页】](https://img.taocdn.com/s3/m/337187d9647d27284a7351e9.png)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知识点梳理留侯论1.重点词语⑴必有过人之节(节操、操守)⑵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泛指布衣百姓,普通人)⑶卒然临之而不惊/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通“猝",突然)⑷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怎么,哪里)⑸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微:隐约;见:通“现”,显露,表现)⑹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利用)⑺非子房其谁全之(保全)⑻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只是)⑼郑伯肉袒牵羊以逆(与“迎"是同义,欢迎)⑽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⑾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成就、完成)⑿臣妾于吴者(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2.一词多义⑴过①必有过人之节(超过,超越)②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错)⑵见①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高祖发怒,见于辞色(同“现”,动词,显露、表现)②匹夫见辱,拔剑而起(介词,被)⑶其①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代词,他,他的)②彼其能有所忍(助词,常用在“彼"之后)③此其所以为子房欤(副词,表示推测、估计,大概、恐怕)④非子房其谁全之?(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3.古今异义⑴人情有所不能忍者(人之常情)⑵此其所挟持者甚大(怀有的抱负)⑶其身之可爱(值得爱惜)⑷其君能下人(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⑸必能信用其民矣(使……信服,为……所用)4.词类活用⑴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动用法,使……受摧折、屈辱)⑵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名词活用作动词,降低自己身份,谦逊待人)⑶臣妾于吴者(臣妾:奴仆,男为臣,女为妾。
名词活用作动词,称臣称妾,做奴仆)⑷油然而不怪者(怪:意动用法,认为……怪异,感到奇怪)⑸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均为使动用法。
惊:使……受惊。
怒:使……发怒。
)⑹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王:名词活用作动词,立王,称王)5.固定短语⑴所以“所”是特殊指示代词,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产生的原因。
知识清单——《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文言实词整理
![知识清单——《唐宋八大家散文选》文言实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639de4b8f67c1cfad6b890.png)
知识清单《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实词《原毁》其责.己也重.以周.要求严格周全其待人也轻.以约.宽,宽容少,要求低重以周,故不怠.懈怠其责人也详.详细,要求高,于“周”相近其待己也廉.少,要求低,与“约”相近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说的正是为是者有本.有原.思想根源怠者不能修进修,要求进步必其人之与.也同党,同类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有才艺的人恐恐然惟懼其人之有闻.也声誉,名声,(名望)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发扬光大《朋党论》暂相党引..以为朋者结为私党,互相援引则同道而相益..互相帮助则反相贼害..残害则同心而共济.取得成功则天下治.矣安定太平更相..称美互相而周用.以.兴因而目.为党人看作汉室大乱,后方.悔悟才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讥诮,责备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拿善人虽多而不厌.也通“餍”,满足治乱兴亡之迹.事迹而进.元、恺君子之朋进用,任用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比得上《留侯论》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迎接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厚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自降身份,屈己尊人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带着臣妾名作动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让…作王使动用法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气相当符合《进学解》进.学解使……有所进步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实施拔去凶邪,登崇畯.良提拔同”俊”孰云多而不扬.提拔举用细大不捐.舍弃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名作动,古时鞋里垫的草,这里指填补张大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三年博士,冗.不见.治闲散同“现”头童.齿豁.光秃缺损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卓越同“较”,比较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求乘马从.徒使……跟从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谋算同“卑”,低下障百川而东.之使……向东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丰乐亭记》修既治.滁之明年治理问诸.滁人相当于“之于”顾.而乐之四下里看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率领修尝考.其山川考察按.其图记研究何可胜.数尽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令人喜爱因为本.其山川推求道.其风俗之美叙述《游褒禅山记》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居住而卒.葬之死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动词,称作其文漫灭模糊不清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只有;残存问其深.名词,深度拥火以入拿着火把而其见.愈奇名词,看见的景色火尚足以明.也动词,照明常在於险远..名词,险远的地方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帮助尽吾志.也努力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意动,以…为悲,感叹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使动,使…谬,弄错;说明白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治学的人有穴窈然幽暗深邃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同寻常;景象《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农历十五霜露既.降已经今者薄.暮迫近顾.安所得酒乎?只是道士顾.笑回头履.巉岩名作动,踩攀栖鹘之危.巢高听.其所止而休焉任凭适.有孤鹤,横江东来恰好向东,名作状掠予舟而西.也向西飞,名作动开户.视之门《张中丞传后叙》士卒仅.万人近阳阳如平常安定镇定的样子此矢所以志.也“识”作标记嵩常.在围中“尝”曾经延.霁云坐请将其创残..饿羸.之余受伤残疾瘦弱擅.强兵坐而观者握有以示.贺兰给……看弃城而逆遁..事先转移从而尤.之怪罪如此卓卓..特异,不同寻常其讲.之精矣谋划自比.于逆乱并然尚恨.有阙者遗憾授之柄.而处其下权柄不能通知..二父志完全了解疑畏死而辞服..于贼请降必以其言为信.真翰以文章自名..自许,自负外无待.依靠,后援以此诟.远诽谤其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脏腑”即内脏引绳而绝.之使动,使……断乌有..城坏其徒.俱死哪有,岂有部下,随从开门纳.巡使进入吾于书读不过..三遍不超过颜色..不乱面色嵩将诣.州讼理到具.食与乐准备皆感激..为云泣下感动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计算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形容词作动词,细致了解设淫辞..而助之攻淫滥的邪说少依.于巡跟随《<伶官传>序》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推究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当;组:绳子函.梁君臣之首用匣子装着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气势,指骄傲之气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举.天下豪杰全,所有的数十伶人困.之围困《送李愿归盘谷序》草木葱茂,居民鲜.少少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谷因为隐者之所盘旋..盘桓,逗留名声昭.于时显扬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任免车服不维.束缚盘之中,维.子之宫是理乱不加,黜陟.不闻提升飘轻裾,翳.长袖掩映,遮蔽盘之上可以稼.耕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灾祸无不足兮奚.所望何,什么采于山,美可茹.食膏.吾车兮秣吾马用油涂车轴,使之润滑名作动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认为有气魄意动用法《送董邵南序》董生举.进士被推举连不得志于有司..有关官员郁郁适.兹土去,往吾知其必有合.也遇合苟.慕义强.如果勉强仁者皆爱惜..焉同情怜惜风俗与化移易.改变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哪里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姑且判断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为我谢.曰告诉《教战守策》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副词,究竟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谋划、考虑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军备放弃秋冬之隙,致.民田猎以讲武招集、招致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顿,同“钝”,不锋利;弊,破、坏卒.有盗贼之警同“猝”,突然王公贵人所以..养其身者用来……的而其平居..常苦于多疾平日、平素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讲习.兵法演习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开端,起始,事物的苗头一旦出身..而蹈.死地投入、献身踏上、走向役民之司.盗者主管骄豪而多怨,陵.压百姓欺凌如使平民皆习.于兵熟悉《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盖将吊.而更以贺也慰问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忧患于是有水火之孽.灾难有群小之愠.怨恨而世之多嫌.也猜忌而为世嫌之所加.凌驾黔.其庐,赭.其垣烧黑烧红宥.而彰.之辅助显现咸得开其喙.嘴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辅助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慰问乃吾所以..尤贺者也……的原因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阐发表明《段太尉逸事传》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大都财物掺入椎.釜鬲瓮盎盈道上敲碎戚.不敢言发愁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如果制止汝诚.人耶?果真既署..一月已经代理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高中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35页】
![高中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35页】](https://img.taocdn.com/s3/m/a6798a31783e0912a2162aa0.png)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进学解韩愈一.重点实词解释(是词类活用的,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进.学解使……有所进步2.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实施3.拔去凶邪,登崇畯.良提拔同”俊”4.孰云多而不扬.提拔举用5.细大不捐.舍弃6.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名作动,古时鞋里垫的草,这里指填补. 张大7.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8.三年博士,冗.不见.治闲散同“现”9.头童.齿豁.光秃缺损10.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卓越同“较”,比较11.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求12.乘马从.徒使……跟从13.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谋算同“卑”,低下14.障百川而东.之使……向东15.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二.重点虚词解释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之寻坠绪之茫茫定后标志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到障百川而东之代词于公不见信于人表被动,引出对象宰相之方也的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对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在三.重点句式1.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宾语前置2.寻坠绪之茫茫定语后置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被动句4.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宾语前置四.句子翻译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整理
![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实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498c0dd767f5acfa0c7cd27.png)
病:缺陷,过错。
良人:品性良善之人。
艺人:多技能的人。
廉:少,意谓要求低。
已:太、甚。
举其一,不计其十:指摘别人一个缺点,忽略其他众多的优点。
闻:名望。
修:修养品性。
与:朋友,同伙。
几:庶几,差不多。
表可能。
理:治。
辩,古代文体名,即辩驳之文,其体成于韩愈(有《讳辩》)和柳宗元。
戏:开玩笑。
意:认为。
以时:及时,适时。
德:言论行动。
遂过:遂,顺,迁就。
从容:指行动、举止。
优乐:嬉笑言谈。
驰骤:催促求快。
克:约束。
缺缺者:耍小聪明的人。
朋党,政治斗争中结合成的派别、团体。
党引:结为私党,互相援引。
相益:互相帮助。
元,最好的人。
恺,和乐的人。
用以:因而。
牛李党争:牛僧孺、李宗闵、李德裕。
清流,指有名望的清高的士大夫。
诮:讥诮,责备。
圯(yi),桥。
微见:略微表现出。
其间不能容发:比喻情势危急。
千金之子:指富贵人家的子弟。
鲜腆:指对地位低的人没有谦爱之意。
肉袒:赤膊,表示谢罪。
逆:迎接。
平生之素:平时早有的交情。
弊:疲困。
国子先生:唐代主管教育的机构为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负责教学。
馆:学舍。
随:因循随俗。
治具:治理的工具,主要指法令。
毕张:全部实施。
登崇畯良:提拔优秀人才。
畯,同“俊”。
庸:用,被任用。
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指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扬,提拔举用。
披:翻阅。
提其要:总结掌握其纲要。
钩其玄:探索其深奥隐微之义。
捐:舍弃。
兀兀:劳累的样子。
补苴罅漏:填补缺漏。
罅,裂缝。
张皇:张大。
引申为阐发。
坠绪:指已坠落不振的儒学。
绍:继承。
障:止。
规:效法。
诰,古代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
佶屈聱牙:形容文章艰深难读。
扬雄(字子云)方:礼法。
成:完美。
跋前踬后:形容进退两难。
遂,竟。
窜,指贬谪。
冗不见治:冗,闲散。
见,同“现”。
治,治绩。
命与仇谋:谋,合。
取败几时:屡次招致失败。
头童齿豁:头发脱落,牙齿缺损。
玉札、丹砂、赤箭、青芝:四种名贵药材。
登明选公: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
纡余:形容人有才气而从容不迫。
(完整word版)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篇目梳理
![(完整word版)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重点篇目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3b6516aef8941ea66e0529.png)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复习讲义《越州赵公救灾记》一.解释加点的字1.前.民之未饥在……之前灾所被.者几乡:覆盖2。
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雇;处3.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多余;簿籍;实存4.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上书;谨慎地做好,形容词作动词5.公敛富人所输.交纳6。
佐.其费补助7.使自十月朔.旧历每月初一8.而寓.于境者住9.有是具.也措施10.处.疾病之无归者安顿11.使在处..随收瘗.之就地;埋葬蚤.夜惫心力不少.懈:通“早”;通“稍”,稍微12.或便宜..,多辄.行biànyí便宜:方便,适宜。
此处指对救灾有利;立即,马上13.民不幸罹.旱疫遭受14.公所拊循..抚慰15。
所以经营绥辑......用来……;谋划;安抚16.盖灾沴.之行灾气17.治.世不能使之无太平的18。
予故采.于越访询19.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救灾的具体条规。
办法20。
以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致仕..退休21.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政治上的实绩;记载二.指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释1。
蚤夜惫心力不少懈蚤同“早";少同“稍”,稍微、略微2。
乐为之识其详识同“志”,记载3.岂弟之实在于身者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三。
词类活用1.当廪.于官者几人赈济、供给粮食;名词作动词2。
岁.廪穷人每年,名词作状语3。
人受粟日.一升每天,名词作状语4。
有上.请者向上;名词作状语5.民饥馑疾疠..染上疫病;名词作动词6.民病.而后图之遭受灾难,名词作动词7。
著其荒政可师.者学习、效法,名作动8。
家.于衢安家,名词作动词四。
古今异义词1.明年春明年;第二年2。
所以经营绥辑经营;谋划3。
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荒政,救荒的措施政绩;以为,把……作为五.句子翻译(已与教参核对,认真读背)⒈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
按照旧例,官府每年发给穷人救济粮,应当供给三千石就停止。
⒉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
唐宋八大家散文文化常识整理
![唐宋八大家散文文化常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887bf4bad02de80d4d840ed.png)
《原毁》1.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又人称“韩吏部”。
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2.君子:指旧时贵族阶级士大夫。
3.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4.五帝:颛顼、帝喾、尧、舜、大禹。
《桐叶封弟辩》1.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朋党论》1.四凶:尧时共工、驩兜、三苗、鲧合称“四凶”。
2.糕、夔、后稷和契,四人都是舜的大臣,分别掌管刑法、音乐、农事、教育。
后稷和契分别是周人和殷人的祖先。
《留候论》1.圯上之老人:黄石公,相传他曾要求张良拾履,以试验其忍耐力,左后授其《太公兵法》。
2.伊尹:商朝开国功臣。
3.太公:姜太公,即吕尚,周朝开国功臣。
《进学解》1.国子先生: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
唐代主管教育的机构为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负责教学。
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
2.六艺: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3.太学:和国子监一样是国家最高学府。
书院是地方性学府。
中国古代的学校,是按照礼制和规模来称谓的,分为塾、庠、序、泮宫、辟雍等,这些称谓,大抵是在上三代(夏、商、周)时期就已经形成,并落定为礼制规范。
4.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
②降职并外放。
如①《三国志·诸葛亮传》: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
②《新唐书·柳宗元传》:贬邵州剌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③《旧唐书·刘禹锡传》:贬连州刺史。
(2)窜:放逐、贬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言知识整理集锦进学解韩愈一.重点实词解释(是词类活用的,写出活用类型并解释)1.进.学解使……有所进步2.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实施3.拔去凶邪,登崇畯.良提拔同”俊”4.孰云多而不扬.提拔举用5.细大不捐.舍弃6.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名作动,古时鞋里垫的草,这里指填补. 张大7.暂为御史,遂窜.南夷贬谪8.三年博士,冗.不见.治闲散同“现”9.头童.齿豁.光秃缺损10.卓荦为杰,校.短量长卓越同“较”,比较11.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求12.乘马从.徒使……跟从13.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谋算同“卑”,低下14.障百川而东.之使……向东15.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翻阅二.重点虚词解释业精于勤荒于嬉由于之寻坠绪之茫茫定后标志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到障百川而东之代词于公不见信于人表被动,引出对象宰相之方也的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对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在三.重点句式1.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宾语前置2.寻坠绪之茫茫定语后置3.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被动句4.荀卿守正,大论是弘宾语前置四.句子翻译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学业的精通由于勤勉,而它的荒废是由于嬉戏;德行靠思考才能形成,而它的败坏是由于因循苟且.2.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具备很少优点的人都被录用,能治一种经书的人没有不被录用的;搜罗选拔人才并且培养造就人才。
3.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史书类典籍一定总结掌握它的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探索出它深奥的道理。
不厌其多,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让它漏掉。
夜以继日地学习、研究,一年到头,孜孜不倦地研读。
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
长通于方,左右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先生少年就懂得好学,勇于实践。
成年以后,通晓事理,行为得体。
先生的为人,可以说是很完美了。
5.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选拔人才既明察又公正,聪敏和拙笨的人都能得到合理进用,委婉随和是一种美德,超然不群则可叫做杰出。
比较衡量各人不同的优缺点,根据他们的才能给予合理的使用,这就是宰相的治国方术了。
6.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
然而圣君不加罪责,大臣也不予指斥,这难道不已是我的侥幸了吗动不动就受到别人的毁谤,可是名声也随之增大了,被弃置在无关紧要的位置上,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
7.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钻研那些久已失传的古代儒家学说,独自广泛地发掘和继承它们,(阻止异端邪说)像拦截洪水一样,让它们东流入海,把将被狂澜压倒的正气重新挽救回来。
五.文章主旨及表达技巧作者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进行解释,故名“进学解”。
作者反复强调学子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考虑有司的明不明、公不公以及自己今后的遇不遇,从而曲折地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不得意的牢骚和不满,也暗寓着对当时执政者不以才德取人,用人不公不明的讽刺和愤懑。
文章幽默中见深刻,含蓄中显丰赡。
讽刺和批判是这篇文章的基调。
本文用问答对话的方式写别人嘲讽自己失意,自己就进行解释,借以发泄牢骚。
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勃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评。
文章中写先生对学生的教诲:“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以及作者“投闲置散,乃分之宜”的引咎自责,都不过是反话正说。
朋党论一.实词1.暂相党引..以为朋者结为私党,互相援引2.则同道而相益..互相帮助3.则反相贼害..残害4.则同心而共济.取得成功5.则天下治.矣安定太平6.更相..称美互相7.而周用.以.兴因而8.目.为党人看作9.汉室大乱,后方.悔悟才10.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讥诮,责备11.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拿12.善人虽多而不厌.也通“餍”,满足13.治乱兴亡之迹.事迹14.而进.元、恺君子之朋进用,任用15.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比得上二.虚词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因为以之修身 / 以之事国用以然纣以亡国因为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因为然周用此以兴者相当于“而”,连词,不译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结成为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表被动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是虽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即使三.特殊句式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被动句四.翻译1.然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然而后代的人并不讥讽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骗,反倒称赞舜是耳聪目明的圣人,因为他能辨识君子和小人啊。
2.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
当他们利益一致时,暂时互相勾结结为朋党,这种朋党是假的;等到他们见到利益而各自争着想先得到,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相互疏远的时候,就反而互相残害,即使他们的兄弟亲戚也不能互相保全。
3.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君子就不是这样。
他们所坚守的是道义,所奉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节操。
用他们来修养品德,那么彼此道义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他们来治理国家,那么能够同心协力,共同取得成功。
4.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自古以来结为朋党的,从人数之多与规模之大都没有赶得上周的;可是周却因此而兴盛,那是贤能的人虽然多也总觉得不满足。
五.文章的主要观点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六.写作特色(一)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二)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行文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气势名二子说苏洵一.实词1.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作用2.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除去,去掉3.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掩饰4.天下之车莫不由.辙循着,沿着5.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参与6.车仆.马毙.倾覆仆倒二.翻译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
虽然如此,车翻马倒了,灾祸也不会波及车辙,这车辙啊,正好处在灾祸和幸福之间。
三.课后习题杨慎说作者“深知二子”,从这篇短文你能看出作者两个儿子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苏轼性格豪放,锋芒毕露,从不知掩饰自己的观点;苏辙性格冲和淡泊,深沉不露。
四.写作特色引物托喻,字少蕴深作者从轼、辙这两个字的本义出发,阐述他们对车的功用,进而引申开去,借以预料自己两个儿子一生的命运。
依苏轼、苏辙二人的生平来看,作者对儿子人生的预测相当准确的。
表现了苏洵对两个儿子深切的了解,以及伴之而来的希望和担心。
<<留侯论>>一、重点实词:1.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迎接2.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少厚3.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自降身份,屈己尊人4.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带着臣妾名作动 5.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让…作王使动用法 6.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气相当符合二、重点虚词1.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通猝,突然2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用,介词.以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凭借,介词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而,连词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来,目的连词3.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用来,连词所以观其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的原因三、重点句式1.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被动句2.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判断句四、句子翻译1.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人之常情所不能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就会拔出剑来,冲上去搏斗,这算不上真正的勇敢。
2.天下有大勇者,卒而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天下有大智大勇的人,祸难突然降临也不惊慌,无缘无故的对他加以侮辱能够不动怒,这是因为他报负十分宏大,志向特别高远的缘故。
3.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张良从圯上老人那儿接受赠送的兵书,这件事实在荒诞不经。
然而怎么能知道不是秦代隐居的君子特地出来考验张良的呢4.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贵族子弟,不愿死在盗贼手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懂得珍惜生命,不屑于在同盗贼相斗中死去。
5.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一个人虽有复仇的大志,却不能屈己尊人,这不过是凡夫俗子的勇猛。
6.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野草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圯上老人与张良平生素不相识,突然在荒野相遇,而命令张良去替他干奴仆所做的事,而张良却十分坦然地去做了,一点也没有惊诧愤怒的情绪,这就是秦始皇不能惊扰他的谋略(而使其盲动)项羽无法使他激怒(而去冒险)的原因。
五。
内容概要这是作者早年的一篇著名史论,是进献给皇帝以应试求官的。
文章以“忍”字贯穿全篇,层层议论,逐步深化。
文章的中心意思是认为“忍小忿而就大谋”是张良辅佐刘邦灭秦楚、兴汉室的关键所在。
先证以郑伯和勾践的“能忍”而胜,又以刘邦受张良指教“能忍”而胜再证,反复申论,充分体现了苏轼史论汪洋恣肆,雄辩有力的特色。
“忍小忿而就大谋”,这种观点有其正确性,但把刘邦项羽的成败,完全归之于忍与不忍,又说忍是留侯品德节操的主要特点,而这特点也是经过黄石老人一次指教就形成,则是片面的。
六、阅读与探讨2答案写这些人物,都是为了衬托张良。
第三段写荆轲、聂政是反衬,写出张良当初的鲁莽不忍;第四段写郑伯肉袒牵羊和勾践卧薪尝胆,是引“忍而成事者作衬”,从正面衬托“子房之能忍,见其为天下勇”,是正衬;第四段写秦皇、项籍是反衬张良的能忍;第五段写高祖是正面衬托张良能忍。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实词1盖将吊而更以贺也慰问2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忧患3于是有水火之孽灾难4有群小之愠怨恨6而世之多嫌也猜忌7而为世嫌之所加凌驾8黔其庐,赭其垣烧黑烧红9宥而彰之辅助显现10咸得开其喙嘴11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辅助12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慰问13乃吾所以尤贺者也的原因14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阐发表明二虚词1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认为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因为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来连词自以幸为天子近臣认为三句式1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宾语前置2士有好廉名者宾语前置四翻译1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