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经久乡3.30森林火灾火后泥石流易发性和工程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昌市经久乡3.30森林火灾火后泥石流

易发性和工程效果分析

摘要

2020年3月30日,西昌市经久乡发生森林火灾,过火总面积约85km2,对泸山景区原有生态环境造成剧烈破坏,同时引发了大量的火后泥石流隐患。火后泥石流作为一种全新的泥石流形式,与传统的泥石流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别。本文通过对西昌市经久森林火灾产生的火后泥石流易发性分析,跟踪其治理工程效果,初步解析了火后泥石流的独有特征。

关键词林火火后泥石流成灾特征

一、引言

火后泥石流是指在森林火灾后,由于林火对地表植被的强烈破坏,在降水和地表径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沟道及坡体上的松散物质被冲刷下来,形成泥石流的现象。

2020年3月30日,西昌市经久乡发生森林火灾,造成泸山区域植被大面积损毁,泸山为西昌市的重点风景名胜区,游客数量众多,山脚人员密集,有多处学校、场镇、重点文旅设施及军事设施,社会经济影响极大。森林火灾发生后国家主席习近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均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深入排查火灾、泥石流及影响安全生产等的各类隐患,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1]。

火灾区域位于西昌城区南西侧,地理坐标东经102°11 ′43″~

102°17 ′40″、北纬27°46′30″~27°52′44″,过火总面积约85km2,火后泥石流一触即发。

二、火后泥石流特征分析

2.1研究区地质环境情况

研究区属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全年干湿季分明,夏季多雨,秋季短,冬春

多风,日照强烈。多年平均降雨1014mm,降雨集中于6-9月,占全年的76%,雨

型多为暴雨,常常发生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区域以中山地貌为主,主要为泸山及周边冲洪积带,最高点位于高家山,海

拔标高2315m,最低点位于安宁河,海拔标高1506m,高差809m。

泸山南北山脊线自高家山向北延伸至乌龟塘,将泸山分为东西两侧,东侧面

向邛海,沟道密布,地形较陡,坡度一般20~65°,局部沟道切割段大于75°,植被以阔叶林(杨树、桉树等)、针叶林(松树)为主,沿海拔分布明显,现状

松树区大面积过火,仅光福寺附近有大面积存活,阔叶林损毁情况较轻;西侧整

体坡度呈上陡下缓,上部近山脊部分坡度较大,一般45~60°,下部沟道深切割

区坡度一般10~25°,上部过火较严重,下部整体过火情况较轻,仅马鞍山、电

池厂区域火线延伸至坡脚。

研究区表层以第四系残坡积松散物为主,下伏岩层以昔格达组泥岩、白垩系

粉砂岩、侏罗系砂泥岩互层为主,受构造影响,基岩裂隙发育,山脊及沟岸出露

段多呈块碎状,地质灾害多发于与该区,环境地质条件较差。

2.2森林火灾情况

2020年3月30日,西昌市经久乡发生森林火灾,造成泸山区域植被大面积

损毁,过火总面积约85km2。山火导致泸山景区植被破坏严重,大量松散的黑色

山火灰和烧焦土体裸露地表,在雨水冲刷作用下极易启动形成泥石流。[2]

火烧前影像 火烧后影像

通过野外调查灰烬与火后现存森林特征,并结合相关研究[3],将火烈度分为重度过火区、中度过火区和轻度过火区三个等级。

烈度 特点

未过火 火烧前后地表覆盖物无变化

轻度过火 超过50%的枯枝落叶未完全燃烧

中度过火 大部分枯枝落叶被烧毁,但是大部分粗可燃物未完全燃烧

重度过火枯枝落叶和粗可燃物均被完全烧毁,地表为灰烬覆盖

西昌市经久乡森林火灾火烈度图

2.3森林火灾前后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火灾前研究区原有地质灾害隐患16处,火灾后新增地质灾害62处。火灾前以滑坡为主,共12处,占比75%;火灾后以泥石流为主,占比80.8%。地质灾害规模前后皆以小型为主,各占比81.2%、73.1%。由此可见,森林火灾加速发育了大量火后泥石流灾害。

2.4火后泥石流易发性分析

通过前人研究火后泥石流的发生与火烈度、流域过火面积、火后灰烬具有密

切联系[4],本文通过对火后泥石流特有的泥石流沟道火烈度、流域过火面积、火后灰烬特征等指标,结合传统泥石流的流域面积、沟道平均纵比降、松散物质

储量等进行综合分析,对研究区的泥石流易发性进行了初步判断,其结果如下:

根据调查统计,高易发泥石流中中度以上过火区面积占流域面积比>60%;

中易发泥石流中中度以上过火区面积占流域面积比在20%~60%之间,中易发泥石

流中中度以上过火区面积占流域面积比<20%。由此可见,过火区域是影响火后

泥石流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治理工程效果和泥石流特性分析

3.1治理工程情况

为全力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当地政府选取了易发性和危险性高的15

条泥石流沟道开展了第一批治理工作。本文针对此15条沟后续治理效果进行了

跟踪调查,其治理工作如下:

3.2治理效果分析

经过跟踪分析15处治理工程基本均能满足防灾减灾需要。本文通过对几次降雨后的跟踪调查,发现在降雨量30mm左右,发生了多次泥石流灾害:

3.3火后泥石流特性分析

结合多次研究区火后泥石流的发育情况和基本特征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火后泥石流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①火后泥石流的发育与过火面积和火烈度有直接的正相关。泥石流流域内过火面积越大,特别是重度过火区和中度过火区越大,泥石流的易发性越高。

②与传统泥石流相比,引发火后泥石流的降雨量有明显的降低趋势。

③火后泥石流源多为灰烬、木材和沟道侵蚀的堆积物为主。泥石流沟道的侵蚀程度比传统泥石流更为强烈和明显。

④火后泥石流堆积物黏性极强,容易形成淤塞。一是和树枝等木材在沟道内淤塞并形成溃坝效应,从而放大泥石流瞬时流量;二是容易对拦沙坝等治理工程排水孔洞形成堵塞,影响治理工程效果。

五、结语

总体来说火后泥石流同传统泥石流相比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受到林火强度和范围的影响较大,同时对降雨的作用具有放大效应。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充分分析火后泥石流的特殊特征,因地制宜,提出科学可靠的防灾减灾措施,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四川西昌市经久乡森林火灾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遏制事故灾难多发势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N/OL].人民日报,2020-04-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