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链路层协议及技术资料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4章__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第二版)》第4章__数据链路层

码多项式的运算: 二进制码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二进制码多项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是逻辑上的 异或运算。 循环码的性质:在循环码中,n-k次码多项式 有一个而且仅有一个,称这个多项式为生成多 项式G(X)。在循环码中,所有的码多项式能 被生成多项式G(X)整除。
(1)编码方法

由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一起构成循环码,首先 把信息序列分为等长的k位序列段,每一个信 息段附加r位监督码元,构成长度为n=k+r的循 环码。循环码用(n,k)表示。它可以用一个n1次多项式来表示。n位循环码的格式如图4-2 所示:
(2)举例分析



例4.2 如信息码元为1101,生成多项式 G(X)= X+ X+1,编一个(7,4)循 环码。 A(X)=1101 向左移3位的1101000 除 1011的余数为1,则余数多项式R(X) =001。 在做除法过程中,被除数减除数是做逻 辑运算。


例4.3 某一个数据通信系统采用CRC校验方式, 其中:生成多项式G(X)= X4+X+1, 发送端要 发送的信息序列为10110,求:(1)校验码及 校验码多项式;(2)发送端经过循环冗余编 码后要发送的比特序列; 解:生成多项式为G(X)= X4+X+1,生成多项 式的比特序列是:10011,为4阶,所以将发送 端要发送的信息序列10110左移四位,得到 XRD(X)为:101100000
4.2.3差错控制方式




差错控制编码一类是检错码(如奇偶校验)、另一类 是纠错码。根据检错码和纠错码的结构的不同形成了 不同的差错控制方式 (1)利用检错码 (2)利用纠错码 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利用差错控制编码进行系统传输的 差错控制的基本工作方式分成四类:自动请求重发 (ARQ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前向纠错 (FEC,Forword ErrorCorrection),混合纠错(HEC, Hybrid Error correction),信息反馈(IRQ, Information Repeat Request)

PPP,PPPOE,PPTP,L2TP-各种VPN协议简介

PPP,PPPOE,PPTP,L2TP-各种VPN协议简介

PPP,PPPOE,PPTP,L2TP-VPN简介(之一)PPP协议概览2010-03-1715:54PPPPPP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遵循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族的一般报文格式。

PPP是为了在点对点物理链路(例如RS232串口链路、电话ISDN线路等)上传输OSI模型中的网络层报文而设计的,它改进了之前的一个点对点协议–SLIP协议–只能同时运行一个网络协议、无容错控制、无授权等许多缺陷,PPP是现在最流行的点对点链路控制协议。

上图中PPP的flag字段恒为0×7f,地址(adress)字段恒为0xff,控制(control)字段恒为0×03.协议(protocol)字段表示PPP报文中封装的payload(data字段)的类型,如果为0×0021,则表示PPP封装的IP报文,0×002B表示IPX报文,0×0029表示AppleTalk报文,这几种都属于PPP的数据报文;如果为0×8021则表示PPP的LCP报文(用来协商连接),如果为0xC021则属于PPP的NCP报文(用来协商封装的三层协议),这些属于PPP的控制报文。

PPP协议状态机如下图所示:在上图的链接建立阶段(建立),PPP使用LCP报文来协商连接(一种发送配置请求,然后接收响应的简单“握手”过程,不做过多介绍,感兴趣可以去细读RFC1661),协商中双方获得当前点对点连接的状态配置等,之后的“鉴别”阶段使用哪种鉴别方式也在这个协商中确定下来。

鉴别阶段是可选的,如果链接协商阶段并没有设置鉴别方式,则将忽略本阶段直接进入“网络”阶段。

鉴别阶段使用链接协商阶段确定下来的鉴别方式来为连接授权,以起到保证点对点连接安全,防止非法终端接入点对点链路的功能。

常用的鉴别认证方式有CHAP和PAP方式。

CHAP方式的原理是由一端定期发起挑战“challenge”,收到“challenge”的一端将收到的“challenge”报文中的密钥使用之前双发协商好的一种算法加密后再把结果发回发起端,这种算法应该是结果唯一(不同输入必得到不同输出)且不可逆(由输出无法得到输入)的,发起端也使用该算法计算后验证结果是否正确来为对端授权认证。

HDLC协议

HDLC协议

什么是HDLC?HDLC是什么意思?HDLC英文全称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数据、面向位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是个由1970年代IBM所提出的对称式资料连结控制(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SDLC)所研发出来的ISO标准。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是基于的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促进传送到下一层的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能够准确地被接收(也就是差错释放中没有任何损失并且序列正确)。

HDLC 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流量控制,换句话说,一旦接收端收到数据,便能立即进行传输。

H DLC 具有两种不同的实现方式:高级数据链路控制正常响应模式即HDLC NRM(又称为SDLC)和 HDLC 链路访问过程平衡(LAPB)。

其中第二种使用更为普遍。

HDLC 是 X.25 栈的一部分。

HDLC 是面向比特的同步通信协议,主要为全双工点对点操作提供完整的数据透明度。

它支持对等链路,表现在每个链路终端都不具有永久性管理站的功能。

另一方面,HDLC NRM 具有一个永久基站以及一个或多个次站。

HDLC LAPB 是一种高效协议,为确保流量控制、差错监测和恢复它要求额外开销最小。

如果数据在两个方向上(全双工)相互传输,数据帧本身就会传送所需的信息从而确保数据完整性。

帧窗口是用于在接收第一个帧已经正确收到的确认之前发送复帧。

这就意味着在具有长“turn-around”时间滞后的情况下数据能够继续传送,而不需要停下来等待响应。

例如在卫星通信中会发生这种情形。

通常,帧分为三种类型:信息帧:在链路上传送数据,并封装OSI体系的高层;管理帧:用于实现流量控制和差错恢复功能;无编号帧:提供链路的初始化和终止操作。

协议结构Flag ― 该字段值恒为 0x7E。

Address Field ― 定义发送帧的次站地址,或基站发送帧的目的地。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4章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4章数据链路层
24
❖ 循环冗余码 CRC码又称为多项式码。 任何一个由二进制数位串组成的代码都可由 一个只含有0和1两个系数的多项式建立一一 对应的关系。
110001,表示成多项式 x5 + x4 + 1
25
循环冗余码 (CRC)
❖ 循环冗余码(CRC码,多项式编码) ➢ 110001,表示成多项式 x5 + x4 + 1
110101 111011 110101 111010 110101 111110 110101 101100 110101 110010 110101 01110 ← R 余数
30
发送方 接收方
举例: 1 0 0 0 0Q(1x) G(x) 1 1 0 0111 0 0 1 1 0 f0(x0.)xk0
01011010010 信 源 01011010010 信 源
➢ 随机性错误 前后出错位没有一定的关系
➢ 突发性错误 前后出错位有一定的相关性
(a) 理想状态
噪音干扰
(b) 实际环境
信 宿 01011010010 信 宿 01010010110
出错
14
2.差错控制的方式
❖ 反馈纠错 ❖ 前向纠错 ❖ 混合纠错 ❖ 反馈检验
在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中,几乎都采用ARQ差错控制 技术。在采用无线电信道的通信系统中,由于信道误 码率较高,大多采用HEC方式的差错控制技术。
18
4.反馈检验 反馈校验方式又称回程校验。
接收端把收到的数据序列原封不动地转发回发送端,发端 将原发送的数据序列与返送回的数据序列比较。如果发现错 误,则发送端进行重发,直到发端没有发现错误为止。
11001 10000 11001
1 0 0 1R(x)

数据链路层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据链路层技术的发展历程

数据链路层技术的发展历程1.早期数据传输技术:2.HDLC协议:20世纪70年代,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协议成为了数据链路层的主要技术。

HDLC是一种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通过控制帧的发送和接收来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

HDLC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成为后来许多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基础。

3.PPP协议:20世纪80年代,点对点协议(PPP)开始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链路层。

PPP是一种用于串行链路的通信协议,它取代了早期的序列线路协议(SLIP)。

PPP通过提供多功能的链路层协议,如认证、压缩、错误检测等功能,使得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更加强大和可靠。

4.以太网: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太网在局域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数据链路层的主流技术。

以太网利用CSMA/CD技术实现了多节点共享同一网络介质的并行传输,以及高速传输速率(如10Mbps、100Mbps、1Gbps等)。

此外,以太网还支持广播和组播通信,并逐步发展出交换机和虚拟局域网等技术。

5.WLAN技术:21世纪初,无线局域网(WLAN)技术开始快速发展,并逐渐应用于数据链路层。

WLAN技术采用了一系列协议标准,如802.11b、802.11g、802.11n等,实现了无线数据传输。

WLAN技术的发展使得移动设备可以方便地接入网络,为移动计算和无线通信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

总结起来,数据链路层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基于电报信号的串行传输到后来的HDLC协议、PPP协议、以太网和WLAN技术的演进过程。

这些技术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数据链路层的可靠性和效率,还推动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新的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发展,相信数据链路层技术将继续朝着更高速、更可靠、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协议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只是说明标准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 令牌环网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802.2、802.3ATM、HDLC、FRAME RELAY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网络层IP、IPX、APPLETALK、ICMP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加密解密是在网络层完成的.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IEEE IPv4 ICMPv4 ARP协议

IEEE IPv4 ICMPv4 ARP协议

IEEE 802.3、IpV4、ICMPv4、ARP协议的配置和观察◎IEEE 802.3协议(基于Windows系统)一、协议介绍1.IEEE 802.3协议结构在所有IEEE 802协议中,OSI数据链路层被划分为两个IEEE 802子层,即: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MAC客户端子层。

IEEE 802.3物理层对应于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

MAC子层有以下几个基本职能。

(1)数据封装发送和接收数据封装。

包括成帧、编址(源地址及目的地址的处理)和差错检测等。

(2)发送媒体访问管理借助于监视物理层收发信号(PLS)部分提供的载波监听信号,发送媒体访问管理设法避免发送信号与媒体上其他信息发生冲突。

(3)接收媒体访问管理接收媒体访问管理部件要检测到达的帧是否错误,帧长是否超过最大长度,是否为8位的整倍数,还要过滤冲突的信号,即把小于最小长度的帧过滤掉。

(4)接收数据解封这一部分检验帧的目的地址字段,决定本站是否应该接收该帧,如地址符合,将送到LLC子层,并进行差错检验。

媒体访问控制(MAC)客户端子层可能是以下一种。

ν逻辑链路控制(LLC):提供终端协议栈的以太网MAC和上层之间的接口,其中LLC 由IEEE 802.2标准定义。

ν网桥实体:提供局域网之间的LAN -to- LAN接口,可以使用同种协议(如以太网到以太网)和不同的协议(如以太网到令牌环)之间。

网桥实体由IEEE 802.1标准定义。

2.MAC帧格式MAC帧是在MAC子层实体间交换的协议数据单元,10/100Mbps以太网中IEEE 802.3 MAC帧的格式如下图所示。

IEEE 802.3 MAC帧中包括前导码P、帧起始定界符SFD、目的地址DA、源地址SA、表示数据字段字节数长度的字段LEN、要发送的数据字段、填充字段PAD和帧校验序列FCS等8个字段。

这8个字段中除了数据字段和填充字段外,其余的长度都是固定的。

3.以太网基本工作原理以太网上的每台计算机都能独立运行,不存在中心控制器。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验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与实现学院:班级:学号::2012年11月11日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保证通信双方在有差错的通信线路上进行无差错的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网络各层协议信控制功能最典型的一种协议。

本实验实现一个数据链路层协议的数据传送部分,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基本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实现技术。

二、实验容使用C 语言实现下面数据链路层协议:1.分析和实现一个理想的链路层协议2.对于前面实现的协议进行扩充,实现它的第一次改进,如何防止发方过快淹没收方。

3.对上一步再假设在不可靠的的链路上进行通信。

三、实验步骤1.熟悉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功能;2.编写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实现程序;3.调试并运行自己编写的协议实现程序;4.了解协议的工作轨迹,如出现异常情况,在实验报告中写出原因分析;5.保留你实现的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备教师检查。

四、实验过程1、程序功能及设计思路功能概述: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代表A站、B站。

先由客户端输入服务器IP地址,发送SYN 同步帧,告诉服务器准备接受。

客户端输入数据后,会进行CRC编码,再发送数据帧;服务器收到后,先进行校验,数据正确则发送ACK帧,客户端则发送下一帧数据;否则服务器发送NAK帧,客户端重新发送该数据。

CRC校验:1)将收到的字符转为int型(32位),并将其二进制码左移16位,存于data;2)进行C(D)=Remainder[(S(D)∙D^L)/g(D) ],即CRC校验,得到校验位。

3)将校验位加在信息元后,组成24位的码字,存于要发送的数据帧dframe。

停等式ARQ协议:Client:1)置SN=0;2)收到数据,将SN分配给该数据,如果没有收到,则等待;3)存于要发送的数据帧中,发送给server;4)如果从server收到确认帧,且RN>SN,则SN加1(模2),返回2;如果收到NAK或RN=SN,则返回3,重传数据。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哪些协议、PPPOE机制

OSI七层模型协议谈到网络不能不谈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虽然OSI参考模型的实际应用意义不是很大,但其的确对于理解网络协议内部的运作很有帮助,也为我们学习网络协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第一层:物理层:物理层规定了激活、维持、关闭通信端点之间的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以及过程特性。

该层为上层协议提供了一个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体。

只是说明标准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比特(bit)。

属于物理层定义的典型规范代表包括:EIA/TIA RS-232、EIA/TIA RS-449、V.35、RJ-45、fddi 令牌环网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802.2、802.3ATM、HDLC、FRAME RELAY数据链路层在不可靠的物理介质上提供可靠的传输。

该层的作用包括: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数据的检错、重发等。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帧(frame)。

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代表包括:ARP、RARP、SDLC、HDLC、PPP、STP、帧中继等。

第三层:网络层IP、IPX、APPLET ALK、ICMP网络层负责对子网间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还可以实现拥塞控制、网际互连等功能。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包(packet)。

加密解密是在网络层完成的.网络层协议的代表包括:IP、IPX、RIP、OSPF等。

第四层:传输层TCP、UDP、SPX传输层是第一个端到端,即主机到主机的层次。

传输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分段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或不可靠的传输。

此外,传输层还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在这一层,数据的单位称为数据段(segment)。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包括:TCP、UDP、SPX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论第3章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链路层
3. 能量效率问题
4. 公平性
5. 可扩展性
6. 信道共享问题
3.2 MAC协议概述 3.2.1 MAC协议基础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MAC协议决定了无线信道分 配给节点的方式,在无线传感器网络内的节点之间分配 无线通信资源。MAC协议基础主要包括:
1. 信道接入机制 2. 隐终端和暴露终端 3. MAC协议的分类 4. 无线传感器网络对MAC协议设计的影响因素 5. MAC协议的设计 6. MAC层状态转换的实现 7. 主要能量消耗分析
(2)流量自适应侦听机制
(3)碰撞和串音避免
(4)消息传递技术
3.2 MAC协议概述
3.2.2 基于竞争的MAC协议
4. T-MAC(Timeout-MAC)协议
T-MAC协议产生了一种根据负载调整活动时间同 时整个周期长度不变的工作机制。 T-MAC协议在节点 活动的时隙内插入了一个TA时隙,若TA时隙之间没有 发生任何一个激活事件,则活动结束,进入睡眠状态。 节点周期性唤醒进行侦听,在唤醒的时间周期内,如 果节点没有任何活动,则继续进入休眠状态。过程如 下图所示。
本章目录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链路层概述 3.2 MAC协议概述
3.1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链路层概述
3.1.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主要负责数据流的复用技术、数据帧检 测技术、介质访问接入技术和差错控制技术,实现接入 控制以及在节点之间建立可靠的通信链路。
数据链路层就是将PHY的物理连接链路转换成逻辑 连接链路,在这个过程中利用了PHY提供的数据传输功 能,形成一条正确的、可靠的链路。数据链路层同时也 向它的上层,即网络层提供透明的数据传送服务,主要 包括数据流多路复用、数据帧监测、媒体介入和差错控 制,使得无线传感器网络内点到点、点到多点都能顺利 连接。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2章数据通信b

《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料》第2章数据通信b
循环码
一种线性码,其码字具有循环移位性质。循环码的编码和解码算法 相对简单,且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
卷积码
将输入的数据分成若干段,并分别对每一段进行编码。卷积码具有较 好的纠错性能和编码效率,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和深空通信等领域。
06
数据通信的应用和发展
数据通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2
移动通信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通过移动网络进行语 音通话、短信、视频通话等数据通信,实现人与 人之间的即时交流。
分组交换
总结词
分组交换是一种动态分配通信链路资源的通信交换方式,通过将数据分割成一定长度的 分组进行传输。
详细描述
在分组交换中,发送端将数据分割成一定长度的分组,每个分组单独发送,通过中间节 点进行存储和转发。与报文交换不同的是,分组交换中的分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 行调整,并且通信链路资源可以动态分配给不同的用户。这种交换方式的优点是通信效
是由数据终端、数据交换设备以及传 输设备组成的网络,可以实现不同地 理位置的数据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 交换和处理。
数据通信系统
是传输数据信号的系统,利用各种通 信设备传输数据信号,实现数据在不 同地理位置之间的传输、交换、加工 和处理。
数据通信的分类
01
02
03
有线数据通信
利用双绞线、同轴电缆、 光纤等传输介质进行的数 据通信。
无线数据通信
利用无线电波进行的数据 通信,如移动通信、卫星 通信等。
宽带数据通信
利用宽带传输介质和宽带 技术进行的数据通信,如 光纤通信、宽带无线通信 等。
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
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通信可以采用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两种方式。
数据交换方式

电信解决方案三级考试题库

电信解决方案三级考试题库

电信解决方案三级考试题库引言概述:电信解决方案三级考试题库是电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的重要参考资料。

该题库涵盖了电信解决方案的各个方面,包括网络技术、通信协议、业务应用等内容。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阐述电信解决方案三级考试题库的内容,包括网络技术、通信协议、业务应用、安全与管理以及新兴技术。

正文内容:一、网络技术1.1 网络拓扑结构:介绍了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总线型、环型等,以及它们的优缺点。

1.2 网络设备:详细介绍了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原理。

1.3 IP地址和子网划分:解释了IP地址的分类和子网划分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地址规划和管理。

1.4 网络协议:介绍了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HTTP、FTP等,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1.5 网络性能优化:讲解了网络性能优化的方法和技术,如负载均衡、带宽管理等,以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性能。

二、通信协议2.1 传输层协议:详细介绍了TCP和UD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2.2 网络层协议:解释了IP协议的功能和特点,以及路由选择协议如OSPF、BGP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2.3 数据链路层协议:讲解了以太网、PPP等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MAC地址的作用。

2.4 物理层协议:介绍了常见的物理层协议,如RS-232、RS-485等,以及它们的传输速率和距离限制。

2.5 无线通信协议:解析了蓝牙、Wi-Fi、LTE等无线通信协议的特点和应用,以及它们的安全性和性能。

三、业务应用3.1 电信网络架构:详细介绍了电信网络的架构,包括核心网、传输网和接入网等,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组成部分。

3.2 语音通信:讲解了传统的电话通信和VoIP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语音编解码算法和音频质量控制。

3.3 数据通信:解析了数据通信的常见协议和技术,如以太网、ATM、帧中继等,以及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速率控制。

dhlc协议

dhlc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dhlc协议篇一:hdlc协议及帧格式介绍hdlc协议及帧格式介绍一、hdlc协议:1、hdlc的定义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igh-leveldatalinkcontrol或简称hdlc),是一个在同步网上传输数据、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层协议,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根据ibm公司的sdlc(synchronousdatalinkcontrol)协议扩展开发而成的.[注]:这些协议的特点是所传输的一帧数据可以是任意位,而且它是靠约定的位组合模式,而不是靠特定字符来标志帧的开始和结束,故称"面向比特"的协议。

2、hdlc的特点hdlc协议具有以下特点:数据报文可透明传输;全双工通讯;采用窗口机制和捎带应答;采用帧校验序列,并对信息帧进行顺序编号,防止漏收或重收,传输可靠性高;传输控制功能和处理功能分离,应用非常灵活。

hdlc执行数据传输控制功能,一般分为3个阶段:数据链路建立阶段、信息帧传送阶段、数据链路释放阶段。

二、hdlc帧格式:1、帧格式定义异步数据业务和以太网数据业务在信道上传输采用连续同步hdlc帧格式封装,收发时钟均采用信道时钟。

0x7e2bytes1bytenbytesccitt-160x7ehdlc帧格式帧头字段:0x7e地址字段:用于用户信道设备的识别广播地址:0xFFFF控制字段:控制字段主要用于识别hdlc帧内封装的信息类型数据字段:(由信道误码率和丢帧率确定)长度校验字段:2bytes校验方式:ccitt-16帧尾字段:0x7e篇二:hdlc协议概述hdlc协议概述刘文龙(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学号2120xx0886摘要:不同企业和不同公司的产品越来越先进,单板也越来越复杂,单板与单板之间,与终端之间数据传输的容量与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简单的通讯方式满足不了要求的。

hdlc链路控制协议是现在常见的同步协议,为使不了解它的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文对数据链路层的hdlc协议进行综述介绍,主要内容包括hdlc的发展数据链路控制协议,hdlc协议的主要内容、存在的技术标准以及hdlc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等。

链路技术方案

链路技术方案

链路技术方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网络连接速度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链路技术作为网络通信的基础技术之一,对于保障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链路技术方案,包括其基本概念、分类、原理及应用,并深入探讨链路技术在实际网络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一、链路技术概述链路技术是指将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其他网络设备之间相互连接起来,以传输数据和信息的技术手段。

在网络通信中,链路技术可以理解为两个设备之间的连接。

链路技术包括有线链路技术和无线链路技术两种。

有线链路技术是通过物理线路连接设备,如以太网、光纤等。

有线链路技术通常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的特点,适用于数据传输要求较高的场景。

无线链路技术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如Wi-Fi、蓝牙等。

无线链路技术具有灵活性强、覆盖范围广的特点,适用于移动设备和无线环境下的数据传输。

链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和技术,将数据在不同网络设备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

链路技术不仅涉及到数据传输的物理连接,还涉及到数据的组织、传输控制和错误处理等方面。

二、链路技术分类根据连接方式和传输介质的不同,链路技术可以分为有线链路技术和无线链路技术两种。

1. 有线链路技术(1)以太网链路技术以太网是最常用的有线链路技术之一,通过物理电缆连接设备,传输速度快、成本低廉。

以太网链路技术在局域网中广泛应用,常见的有10Base-T、100Base-T、1000Base-T等不同速率的以太网链路。

(2)光纤链路技术光纤链路技术利用光纤传输数据,具有高速传输、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

光纤链路技术在长距离传输和高带宽要求的场景中应用广泛,如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等。

2. 无线链路技术(1)Wi-Fi链路技术Wi-Fi是一种无线局域网技术,通过无线信号传输数据,覆盖范围广,适用于无线网络接入。

Wi-Fi链路技术在家庭、企业、公共场所等场景中被广泛使用。

(2)蓝牙链路技术蓝牙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能够连接多个设备实现数据传输和共享。

如何利用数据链路层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七)

如何利用数据链路层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七)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将网络层提供的数据包转换为比特流,以便在物理层中进行传输。

数据链路层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数据链路层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一、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原理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将上层传输的数据分割成称为帧的较小数据包,并为每个帧添加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帧起始标志、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

同时,数据链路层还负责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这些控制信息和错误处理机制构成了数据链路层的核心。

二、数据链路层的基本协议数据链路层的实现通常采用了一些基本协议,如停止等待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是一种简单的协议,它要求发送方在发送完一帧后等待接收方的确认后再发送下一帧。

滑动窗口协议则允许发送方连续发送多个帧,而不需要等待接收方的确认。

三、利用数据链路层实现数据传输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我们可以利用数据链路层的一些优化技术。

其中之一是帧编码,即将数据帧的比特序列进行编码,以减少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常用的帧编码技术包括差错检测码和纠错码,如循环冗余检测码(CRC)和海明码。

此外,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也是利用数据链路层技术实现数据传输优化的重要方面。

流量控制是为了防止发送方发送过多的数据,以致接收方无法及时处理。

拥塞控制则是为了防止网络中出现拥塞情况,从而保证数据的正常传输。

这两种控制机制的目标都是通过控制数据帧的发送速率来平衡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资源利用率。

四、数据链路层技术的应用举例数据链路层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传输场景中。

以以太网为例,它采用了CSMA/CD协议来实现帧的传输。

CSMA/CD协议允许多个节点共享同一条物理链路,通过冲突检测和随机退避机制来处理冲突情况。

此外,以太网还使用MAC地址来唯一标识每个网络接口卡。

另一个应用是Wi-Fi技术,它在无线局域网中使用了无线数据链路层协议(协议)。

数据通信技术应用指南

数据通信技术应用指南

数据通信技术应用指南第1章数据通信基础 (3)1.1 数据通信概念 (3)1.2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3)1.3 数据通信协议与标准 (4)第2章传输介质与物理层技术 (4)2.1 传输介质概述 (4)2.2 有线传输介质 (4)2.2.1 双绞线 (4)2.2.2 同轴电缆 (5)2.2.3 光纤 (5)2.3 无线传输介质 (5)2.3.1 无线局域网 (5)2.3.2 蓝牙 (5)2.3.3 无线广域网 (5)2.4 物理层设备与接口 (5)2.4.1 串行接口 (5)2.4.2 并行接口 (5)2.4.3 物理层设备 (5)2.4.4 网络接口卡(NIC) (6)第3章数据链路层技术 (6)3.1 数据链路层服务 (6)3.1.1 帧定界与帧同步 (6)3.1.2 流控制 (6)3.1.3 差错控制 (6)3.1.4 寻址 (6)3.1.5 介质访问控制 (6)3.2 错误检测与纠正 (6)3.2.1 奇偶校验 (7)3.2.2 循环冗余校验(CRC) (7)3.2.3 检验和 (7)3.2.4 纠错码 (7)3.3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7)3.3.1 流量控制 (7)3.3.2 拥塞控制 (7)3.4 数据链路层协议 (7)3.4.1 点对点协议(PPP) (7)3.4.2 帧中继(Frame Relay) (7)3.4.3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8)3.4.4 互联网数据包交换(IPX) (8)3.4.5 传输驱动接口(TDI) (8)第4章网络层技术 (8)4.1 网络层概述 (8)4.2 路由选择算法 (8)4.3 路由协议 (9)4.4 网络层设备与互联 (9)第5章传输层技术 (9)5.1 传输层服务 (9)5.2 TCP协议 (9)5.3 UDP协议 (10)5.4 传输层安全 (10)第6章应用层技术 (11)6.1 应用层协议 (11)6.1.1 HTTP协议 (11)6.1.2 FTP协议 (11)6.1.3 SMTP协议 (11)6.1.4 DNS协议 (11)6.2 常见应用层服务 (11)6.2.1 Web服务 (11)6.2.2 文件传输服务 (11)6.2.3 邮件服务 (12)6.2.4 网络会议与即时通讯服务 (12)6.3 应用层安全 (12)6.3.1 加密技术 (12)6.3.2 认证与授权 (12)6.3.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 (12)6.3.4 应用层安全协议 (12)第7章网络管理技术 (12)7.1 网络管理概述 (12)7.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7.3 SNMP协议 (13)7.4 网络管理工具 (13)第8章数据通信安全 (14)8.1 数据加密技术 (14)8.1.1 加密算法 (14)8.1.2 加密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4)8.2 认证与授权 (14)8.2.1 认证技术 (14)8.2.2 授权技术 (14)8.2.3 认证与授权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4)8.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14)8.3.1 防火墙技术 (15)8.3.2 入侵检测技术 (15)8.3.3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5)8.4 VPN技术 (15)8.4.1 VPN技术原理 (15)8.4.2 VPN技术在数据通信中的应用 (15)第9章无线数据通信技术 (15)9.1 无线通信概述 (15)9.2 无线局域网技术 (15)9.2.1 无线局域网基本概念 (15)9.2.2 无线局域网标准与技术 (16)9.2.3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技术 (16)9.3 无线城域网技术 (16)9.3.1 无线城域网基本概念 (16)9.3.2 无线城域网标准与技术 (16)9.3.3 无线城域网的应用 (16)9.4 移动通信技术 (16)9.4.1 移动通信技术概述 (16)9.4.2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16)9.4.3 5G移动通信技术 (17)第10章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7)10.1 5G技术 (17)10.2 物联网技术 (17)10.3 边缘计算 (17)10.4 未来数据通信技术展望 (17)第1章数据通信基础1.1 数据通信概念数据通信是指将数据从源点传输到目的点的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数据的发送、传输和接收。

数据链路控制及其协议

数据链路控制及其协议
统一不同设备的通信
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为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使得 不同设备能够相互通信和协作。
数据链路控制的历史与发展
1 2
早期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早期,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主 要是基于硬件实现,如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 制协议)。
面向连接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随着TCP/IP协议的普及,面向连接的数据链路控 制协议如PPP(点对点协议)逐渐成为主流。
数据链路安全问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数据链路安全问题主要涉及数据的保 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的不安 全性和恶意攻击的存在,可能导致数 据的泄露、篡改或破坏,威胁数据的 安全性。
解决方案
采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和安全协议 等技术,保障数据链路的安全性。例 如,通过使用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 据的机密性,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 通过访问控制,可以限制对数据的访 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通过 使用安全协议,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 安全性,减少数据被篡改或破坏的风 险。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效率问题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与效率问题主要表 现在数据丢失、延迟和传输速率不稳 定等方面。
数据传输过程中,由于网络状况的不 稳定、传输协议的缺陷或数据链路的 故障等原因,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延 迟,影响数据的可靠性和效率。
解决方案
采用差错控制编码、拥塞控制协议和 路由优化等技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 靠性和效率。例如,通过使用差错控 制编码,可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过 程中的错误;通过拥塞控制协议,可 以动态调整数据流量,避免网络拥塞 ;通过路由优化,可以选取最佳路径 ,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03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技术简介(十)

数据链路层技术简介(十)

数据链路层技术简介简介: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保证数据能够可靠的传输。

本文将从数据链路层的定义、功能、协议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探讨,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数据链路层的定义与功能数据链路层是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中的第二层,它位于物理层和网络层之间。

它主要负责将上层传输的数据分割成更小的数据帧,并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同时,数据链路层还负责对物理层传输的数据进行解封装和封装,以达到互相通信的目的。

数据链路层具有以下功能:1. 数据帧封装与解封装:将网络层传输的数据封装成帧的形式,并在接收端将帧解封装为数据,使数据能够在物理层进行传输;2. 流量控制:通过流量控制技术,控制接收端接收数据的速度,避免数据的丢失和溢出;3. 帧同步:通过帧同步技术,确保发送和接收端的同步,实现数据的有序传输;4. 错误检测与纠正:通过校验和、CRC等技术,对发送和接收的数据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链路层的协议在数据链路层中,有很多常用的协议,其中最常见的有以太网协议和PPP协议。

以太网协议是一种局域网(LAN)协议,它使用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设备。

以太网采用CSMA/CD(载波侦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的访问方式,确保数据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PPP协议(点对点协议)则是一种广域网(WAN)协议,它通过串行通信线路连接两个网络节点,为网络之间的通信提供支持。

PPP协议通过LCP(链路控制协议)建立链路,通过NCP(网络控制协议)选择合适的网络层协议,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三、数据链路层的应用领域数据链路层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包括局域网、广域网、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在局域网中,以太网是最常用的数据链路层技术,它通过网卡和交换机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使得局域网中的设备能够高速、稳定地进行数据交换。

CAN协议教程

CAN协议教程

CAN协议教程协议名称:Controller Area Network(CAN)协议教程一、引言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控制和其他领域的串行通信协议。

本协议教程旨在介绍CAN协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数据帧格式以及应用案例,帮助读者全面理解和应用CAN协议。

二、概述CAN协议是一种多主机、多节点的串行通信协议,其主要特点包括高可靠性、实时性和高带宽。

CAN协议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用于车辆内部各个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如引擎控制单元、制动系统、仪表盘等。

三、CAN协议的工作原理1. 物理层CAN协议使用两根差分信号线CAN_H和CAN_L进行通信,采用差分信号可以有效抵消噪声干扰,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常用的物理层标准有ISO 11898-2和ISO 11898-3。

2. 数据链路层CAN协议采用CSMA/CR(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Resolution)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节点在发送数据前会先监听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节点正在发送数据,如果没有则开始发送数据,如果有冲突则会进行冲突检测与解决。

3. 帧格式CAN协议中的数据传输通过数据帧来实现。

数据帧包括标准帧和扩展帧两种格式,其中标准帧使用11位标识符,扩展帧使用29位标识符。

数据帧包括帧起始位、帧类型、标识符、数据长度码、数据域、CRC校验码和帧结束位等字段。

4. 错误检测与恢复CAN协议具有强大的错误检测和恢复能力。

每个节点在发送数据时都会对发送的数据进行CRC校验,接收节点在接收数据时也会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CRC校验,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CAN协议的应用案例1. 汽车行业CAN协议在汽车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例如,引擎控制单元通过CAN协议与其他控制单元进行通信,从而实现对引擎的控制和监测。

制动系统、仪表盘、车载娱乐系统等也都使用CAN协议进行通信。

OSl-参考模型

OSl-参考模型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七分。
A.传输层 B.表示层 C.应用层 D.会话层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七分。
11.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最底
层是( A)
A.物理层 B.传输层 C.应用层 D.网络层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七分。
12.OSI参考模型将网络结构划分成七层,
处于最顶层的是( ) C
物理层协议
物理层
物理传输信道
交换单元名称
第七层 数据报文 (Message)
第六层 数据报文 (Message)
第五层 数据报文 (Message)
第四层 数据报文 (Message)
第三层 数据包 (Packet)
第二层 数据帧 (Frame)
第一层 数据比特流 (Bits)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七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七分。
6.www 客户与 WWW 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传
输使用的协议为( )。 D
A.SMTP B.HTML C.IMAP D.HTIP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七分。
7.对于网络协议,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我们所说的 TCP/IP 协议就是指传输控制协议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七分。
23因特网使用的互联协议是( B)
A.IPX协议
B.IP协议
C.AppleTalk协议 BEUI协议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六点 四十七分。
24.通过因特网下载一首mp3音乐, 所利用的 网络服务类型是( D )
A.HTTP B.TCP/IP
A.文件B传输协议 B.超文本传输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链路层协议及技术资料
5.1 数据链路层基本概念
• 链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 • 数据链路:链路+规程(控制数据传输)。一条物理
连接加上为实现数据可靠传输所配置的硬件和相关的 通信协议) •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链路 控制规程),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 据传输
• 技术:如何避免字符数据可能与帧的头尾标志相同? 发送方在数据中遇到DLE时,自动在其前后插入一个 DLE 接收方在数据中遇到单个DLE时,可确定帧界,遇到2 个 DLE时,自动删除一个DLE
5.2.2 带字符填充的首尾字符定界法
• 用途:帧同步用于面向字符型协议,比如PPP,IBM 的二进制同步通信协议BSC
段规定的长度(8bbit,16bit,32bit)计算他们的和, 若校验和大于规定的长度,则将进位加到最后的校验 和中。将校验和和数据一起发送。在接收端,重新计 算校验和与原校验和比较。比如传输“HELLO WORLD.”以16bit为例
4865H+6C6CH+6F20H+776FH+726CH+642EH+ 进位=71FCH
来实现 软件:通过快速的CRC检验软件来实现
5.4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 数据链路协议主要考虑的问题: 1、避免所传送的数据可能出现差错和丢失 2、使发方发送数据的速率适应收方的接收能力
理想化的数据传输
• 假设1:所传送的数据既不会出现差错和也不会丢失 (不考虑差错控制问题)
• 假设2:接收端的数据接收速率足够快,有能力接收 发送端的数据发送率(不考虑流量控制问题)
• 一般情况:信道速率b比特/秒,帧长度L比特,往返传 输延迟R秒,则信道利用率为 (L/b)/(L/b+R)=l/(l+Rb/L)
• 有确认无连接:使用前不建立连接,但每帧传输必须 得到确认
适合信号传播时延比较大,线路状态不一定很可靠的情 况
例如:无线通信:建立连接降低了利用率(540ms);误 码率相对高,需确认):用于不可靠的通道传输;
• 有确认有连接(电话,大多数广域网的通信子网的 DLL)
数据链路层可靠传输
保证直接相连的两台主机的可靠性传输 1)将传输的数据组合成同一的格式:帧 2)数据校验和反馈重发机制 3)流量控制
5.3.2 奇偶检验
• 通过增加冗余位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恒为奇数或偶 数的编码方法.
例:发送端发送ASCII码0110000,在传输的过程中由 于干扰,接收端接收的是0110001。那么系统能不能 知道出现出错了呢?
如果发送端发送的是ASCII码数据+奇校验位,即 01100001,那么接收端接收的是01100011,那么系 统能不能知道出错了呢?若接收到的数据是 01100111,那么系统如何判断?
• 解决方法:给每个数据帧附加不同的发送序号Ns,如 果接收端收到相同序号的数据帧,则丢弃,并回送一 个ACK
• 发送序号需要多少位?对于ARQ协议,发送序号有1 和0即可(只需1bit),每发一个新的数据帧,发送序 号和上次发送不一样
停止等待协议的信道利用率
• 单程传输时延Td,数据帧发送时间Tf,数据传输率C,数 据帧长度L,信道利用率Cr=(总时间-等待时间)/传 输一帧的总时间
• 在理想化的条件下,数据链路层不需要: 1、差错控制协议 2、流量控制协议 就可保证数据的正确传输
5.4.1 最简单流量控制的停止等待协议
• 保留假设1,去掉假设2。考虑流量控制问题--流量 控制协议
• 使发送端发送数据的速率适应接收端的接收能力 • 最简单流量控制协议(发送方和接收方各有一个帧的
L为码距,D为可以检测出的错误位数,
C为可以纠正的错误位数,并且有D≥C。
常用检错码和纠错码
检错码: 校验和 奇偶校验码 循环冗余编码CRC • 目前应用最广的检错码编码方法之一 纠错码: 海明码
5.3.1 校验和
• 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检错率不高 • 将发送的数据看成是二进制整数序列,并划分成一段
• 若计数出错,对本帧和后面的帧有影响。(错误没有 办法恢复)
5.2.2 带字符填充的首尾字符定界法
• 比如以ASCII字符DLE和STX作为帧的头部,DLE和ETX 作为帧的尾部(DLE=10H,STX=02H,ETX=03H) (DLE:data link escape表转义字符,STX:start of text,ETX:end of text)
引起相邻多个数据位出错 ; • 引起突发差错的位长称为突发长度; • 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是由随机差错与突发
差错共同构成的。
差错评价指标及差错控制方法
评价指标: • 误码率:错传的码元数与所传输码元总数之比 • 误比特率:错传的比特数与所传输总比特数之比。在
二进制码元时,误比特流=误码率 差错控制基本方式: • 反馈纠错:在接收端能发现差错,但不能确定错码的
2、发送
:实际上,把CRC校验码R(X)附加到数
据码M(X)的后面,然后发送传输
• 接收端:
CRC举例
• 数据码M(X)=110011,利用生成多项式 G(X)=X4+X3+1,求CRC校验码为多少?
• 流行的生成多项式有:
CRC-12
G(x)= x12+x11+x3+x2+x+1
CRC-16
G(x)= x16+x15+x2+1
• “0”比特插入删除技术(透明传输):发送方5个“1” 后插入“0”,接收方删除第5个“1”后的“0”
5.2.4 物理层编码违例法
• Manchester encoding or 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 用high-low pair/low-high pair 表示1/0, high-high/low-low不表示数据,可以用来做定界符。
缓冲空间) 发送节点: 1、从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存中取一个数据帧 2、发送这个数据帧 3、等待 4、若收到由接收端的应答信息,转1 接收节点: 1、等待 2、接收由发送端发来的数据帧 3、将其存入数据链路层的接收缓存 4、发送应答信息,表示数据帧已接收,转到1
5.4.2实用的停止等待协议ARQ
• 去掉假设1,去掉假设2
• 忽略应答帧长度和处理时间: Cr=Tf/(Tf+2Td)=1/(1+2TdC/L)
• 卫星信道传输速率50kbps,往返传输延迟500ms,若传 1000bit的帧,使用停止等待协议,则传输一个帧所需 时间为: 发送时间+信息信道延迟+确认信道延迟= 1000bit/50kbps+250ms+250ms=520ms 信道利用率=20/520约为4%
考虑差错控制问题--差错控制协议
考虑流量控制问题--流量控制协议
初步协议:
1、发送端发送数据帧后,等待接收 端的应答帧
2、接收端收到数据帧后,通过CRC 校验,如果无差错,回送一个确认 帧ACK,否则,回送一个否认帧 NAK
3、发送端收到应答帧,如果是ACK, 发送下一数据帧,如果是NAK,重 发数据帧
集合中,可得到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任意两个码字的海明距离,其中最 小的海明距离称为该码字编码的海明距离d
检错编码和纠错编码
使用3位二进制来对8个码 字进行编码不能检测出 错
使用4位二进制来对8个码 字进行编码能检测奇数 位出错,但不能纠错
海明距离(码距)为3及以上,才能够进行纠错
码距与纠错检错位的关系
一般情况下,冗余位越多,检错纠错能力越强,但相应 编码效率也随之降低了 L-1=C+D
5.2 成帧(framing)
帧的组成必须保证能识别一个完整的帧,并保证一旦出 现传输差错导致前一个帧丢失,也必须能识别下一个 帧(错误发生之后重新同步)。
成帧方法: ➢字符计数法 ➢带字符填充的首尾字符定界法 ➢带位填充的首尾标记定界法 ➢物理层编码违例法
5.2.1 字符计数法
• 帧头中用一个字节来表示整个帧的字符个数
• G(X)被通信双方事先共同选定使用: 发送端:通过G(X)生成校验码 接收端:通过G(X)校验接收的码字 对于多项式的运算:采用模2计算(加法不进,减法不
借位);加减法是一样的 模2计算即是异或运算
• 发送端:
1、生成校验码R(X):把要发送的数据码去除G(X),所得 的余数值T(X)就是循环冗余码
差错产生的原因和差错类型
• 传输差错 — 通过通信信道后接收的数据与发送数据 不一致的现象;
• 差错控制 — 检查是否出现差错以及如何纠正差错; • 通信信道的噪声分为两类:热噪声(传输介质导体的
电子热运动形成)和冲击噪声(外界电磁干扰形成); • 由热噪声引起的差错是随机差错,或随机错,一般出
错数据位不相邻 ; • 冲击噪声引起的差错是突发差错,或突发错,一般会
• 令牌环网中使用编码违例格式
5.3 差错产生与差错控制方法
5.3.1 为什么要设计数据链路层
• 在原始物理传输线路上传输数据信号是有差错的;
• 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 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方法 — 差错检测 差错控制(重发和编序号) 流量控制(滑动窗口协议)
• 作用:改善数据传输质量,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 务。
5.3.3 循环冗余码-CRC码
• 特点:实现容易,检错能力强,广泛使用。常结合反 馈重发法来保证信息的可靠传输。
• 码字组成:
• 编码和解码的计算采用二进制比特序列多项式 • 二进制比特序列多项式
• 例:若数据码=110011,可以表示为: M(X)=X5+X4+X+1
• 生成多项式G(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