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
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高中地理常见地貌总结1、冰缘地貌 (periglacial landform)由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冰缘原意为冰川边缘地区,今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范围相当于冻土分布区,部分季节冻土区也发育冰缘地貌。
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地表由于气温的年、日变化及相态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冻结和融化过程称冰缘作用。
主要有冻胀作用、热融蠕流作用、热融作用、雪蚀作用、风力作用。
冰缘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有:石海、石河,多边形土和石环,冰丘和冰锥,热融地貌、雪蚀洼地。
冰川地貌组合有一定的分布规律,从冰川中心到外围由侵蚀地貌过渡到堆积地貌。
山岳冰川地貌按海拔高度可分为:雪线以上为冰斗、角峰、刃脊分布的冰川冰缘作用带;雪线以下至终碛垄为冰川侵蚀- 堆积地貌交错带;最下部为终碛垄、冰川槽谷和冰水平原地带。
2、湖泊地貌 lake landform由湖水作用(包括湖浪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而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湖浪是风力在湖泊表面引起水质点振动的现象。
湖浪可以改造河流携带的、湖岸边坡被剥蚀下来的物质,在岸边形成湖泊滨岸地貌。
湖浪冲击边岸,形成的激浪流拍击湖岸,形成了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湖蚀地貌,如湖蚀崖、湖蚀穴、湖蚀阶地等。
湖积地貌有:湖积阶地、湖积平原、湖积沙坝等。
入湖河流所携带的物质,在湖口地区可形成湖滨三角洲。
由于风、气压、山崩、滑坡、地震等可以引起湖水位围绕一定位置发生有节奏垂直升降变化的定振波,从而形成水下崩塌、滑坡、浊流谷地、浊流扇等。
当湖泊不断填充淤塞,湖水变浅,逐渐向沼泽方向演化形成沼泽。
3、构造地貌 structural landform由地质构造作用形成的地貌。
包括地质时期的构造和新第三纪以来形成的新构造。
构造地貌的.主要类型有:板块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火山构造地貌、熔岩构造地貌和岩石构造地貌。
地质时期形成的各种构造受外力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地貌。
全国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全国高考地理必修一地貌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貌是地球地表的形态和构造特征,是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地貌都是在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主要有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洼地和火山地貌等。
高原是地表平均高程在500米以上的地形单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
高原地貌由于长期受风蚀、水蚀和冻蚀等作用,形成了众多的沉积地貌和侵蚀地貌,如河流的冲切和构造断裂的拉断等。
高原地貌广泛分布,并具有气候多样性,有利于土地利用和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开展。
平原是地表平均高程在200米以下的地形单位,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大江流域和内陆盆地地区。
平原地貌一般形成于河流的冲积和风沙的堆积作用下,具有平坦开阔的特点。
平原地貌尤其适宜进行农业生产和人口聚集。
山地是地表平均高程在500米以上的地形单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及华北地区。
山地地貌主要由于构造运动和风蚀、水蚀等作用的结果,具有陡峭、起伏的地形特征。
山地地貌形成于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气候变化,其中包括敞露的岩层、裸露的岩石和利于水土保持的地貌类型等。
丘陵是地表平均高程在200米至500米之间的地形单位,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地区。
丘陵地貌主要由于风蚀和水蚀等作用导致的地表剥蚀和堆积造成,地形起伏较大。
丘陵地貌适宜进行农业生产,但多缺乏水资源和土壤肥力,需要进行合理的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
盆地是地表相对低洼的地形单位,广泛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
盆地地貌主要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下断块和侵蚀作用导致的地表深凹而形成,地势低洼、闭合。
盆地地貌适宜存储和获取地下水资源,也适合发展农业和人口聚集。
洼地是地表相对低洼的地形单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洼地地貌形成于长时间的风沙堆积和水蚀作用,地面平坦而低洼。
洼地地貌多为黄土高原和沙漠地区的沙洼、盐洼等,土壤肥力较差,适合发展畜牧业和旅游观光。
火山地貌是由于火山活动导致的地表地形特征,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
火山地貌主要由于火山喷发和喷火口的崩塌等作用造成,地形较为陡峭和闭合。
新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貌类型1. 高山地貌:指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地,包括山地、高原、山脉等。
2. 平原地貌:平坦广阔,没有明显的地形起伏,可分为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冰川沉积平原等。
3. 丘陵地貌:比平原高而低于山地的地貌,呈圆块状或矮山状。
4. 高原地貌:指相对较高的地区,海拔一般在500-1500米之间,呈台地或山地状。
5. 盆地地貌:地势低洼,四周环山,由于地壳下沉而形成。
二、地形要素1. 山地:海拔较高,多为岩石构成,包括山峰、山脉、山谷等。
2. 平原:地势平坦,通常是由于河流冲积、湖泊沉积形成的,适宜农业发展。
3. 河流:由雨水或冰川融化水源形成,有源头、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不同部分。
4. 湖泊:静态水体,可以分为咸水湖和淡水湖,是常见的地表水资源。
5. 海洋:连接着各个大洋的广大水域,包括海岸线、海底地形等。
三、地理标志1. 露头:即岩石露出地面的部分,可以判断岩石类型和地层结构。
2. 台地:广大平坦的高原地区,可以形成于多种地质力学作用。
3. 峡谷:两山夹峙形成的狭长河谷,通常陡峭,景色壮丽。
4. 瀑布:河流从高处跌落的地方,形成水柱飞挂的景象。
5. 沙漠:干旱无水的地方,地表以沙子为主,气候极端。
四、地理现象1. 冰川:大量积雪在深山中聚集形成的巨大冰体,对地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2. 地震:地球内部发生的振动现象,会造成地表的震荡和破坏。
3. 火山:地球内部的熔岩喷出口,喷发出岩浆、烟尘等物质。
4. 水循环:指水分在地球上不断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5. 侵蚀作用: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会改变地表形态。
五、地理要点1. 大陆漂移说:由阿尔弗雷德·韦格纳首先提出,认为地球上的陆地是在远古时期通过漂移,从一个超大陆上拆分而来。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的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3. 纬度和经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北半球或南半球与赤道之间的角度,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东半球或西半球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知识的确是天空中伟大的太阳,它那万道光芒投下了生命,投下了力量,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是地理学科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分支,其中地貌也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地貌是地球表面景观的总称,包括山脉、河流、湖泊、草原等各种自然景观。
下面,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地貌的基本类型地貌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三类,即隆起地貌、平原地貌和海岸地貌。
隆起地貌主要指由内部地质构造作用而形成的山脉和高原,包括地壳构造山脉、火山山脉、隆起高原等。
平原地貌主要指由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低平地,包括河口平原、阔低山前平原、沉积盆地等。
海岸地貌主要指海岸线沿岸的自然景观,包括海蚀海岸、沉积海岸、快速海岸等。
二、地貌的特征地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高度和坡度高度是指地形的海拔高度,是地貌的基本特征之一。
坡度是指单位长度上下降的高度,是地貌性质的表现。
(二)形状和特征地貌的形状与特征是地貌的另一重要特征。
不同的地形形状和特征反映了不同的地理历史和地球物理环境。
(三)地貌的造型地貌的造型主要指其表面形态和地貌地貌的整体布局。
地形的表面形态直接反映地形受到的不同作用。
三、地貌的成因地貌的成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一)内因地球内部构造因素是地貌的主要内因。
地球内部构造因素遵循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影响着地貌的形成和演变,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地震作用、火山作用和板块运动。
(二)外因地球的表面过程是地貌的主要外因。
地表过程包括风蚀、水蚀、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土壤侵蚀等,对地形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地貌的分类(一)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结果,表现为地球表面形成的火山口、峰谷、斜坡、断层、褶皱等形态。
(二)风成地貌风成地貌是指由风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如流沙丘、盘状丘、沙堆等。
(三)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作用和运动形成的地形,如冰丘、磨蚀山谷和冰川河道等。
(四)水成地貌水成地性常在江河、湖泊和海岸等地区出现,如淤地、河流三角洲和等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类型:类型特征1.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2.XXX:凹槽、沟槽间的突起地表3.洼地:底部平坦喀斯特地貌4.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5.塌陷漏斗、陷塘:随着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为塌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为陷塘地下以溶洞为主,溶洞呈层状分布;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向喀斯特地貌上发育石笋;石钟乳和石笋连接一起形成了石柱。
4.喀斯特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态XXX→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成因溶蚀淀积5.喀斯特地貌的影响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少,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千里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削减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免雨季淹没射电千里镜,比较平安。
2、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感化于地表所构成的各类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进程中,不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资带走(搬运感化),使得一局部地表物资削减(腐蚀感化),构成的腐蚀地貌。
②河流聚集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资,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构成的聚集地貌。
高三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三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研究地表形态、地球内部结构、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地貌研究着重于探讨地表的形态变化和特征。
一、地貌的形成地貌的形成是由地球上各种力量和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地壳构造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包括地壳的运动(构造运动和构造静止)和地壳变形(隆起和沉降)。
地壳运动产生的地震、地壳变形引发的断层和褶皱,对地貌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其次,地表水和地下水起到了重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地表水如河流、湖泊、海洋和雨水等,通过冲刷、侵蚀和运输沉积等过程,改造着地表形态。
一方面,水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切割河谷、形成瀑布和峡谷;另一方面,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和河床。
此外,风、冰和重力也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风力通过风蚀、风雕和风化作用,形成了沙漠、沙丘和风成地貌等。
冰雪的侵蚀、磨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冰川、冰丘和冰碛等地貌。
重力作用引发的坡地侵蚀、滑坡和泥石流,也对地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地貌类型地貌类型可以根据地表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分类。
常见的地貌类型有以下几种。
1. 高山地貌:由于地壳构造运动或岩浆活动,形成了巍峨的山脉和峰峦。
高山地貌通常具有陡峭的山峰、深刻的峡谷、发育的冰川和山地湖泊等特征。
2. 平原地貌:由于河流冲蚀和沉积作用、地壳静止和地表风化作用等原因,形成了广阔的平坦地区。
平原地貌主要包括河流平原、冰碛平原和海洋沉积平原等。
3.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湖泊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地形景观。
常见的河湖地貌有河谷、河漫滩、河坡和湖盆等。
4. 沙漠地貌:主要形成于干旱地区,由于风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连绵不断的沙丘和沙地。
沙漠地貌通常具有干燥、缺水和极端气温等特征。
5. 冰川地貌:形成于寒冷地区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由冰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所造成。
冰川地貌包括冰川谷、冰碛丘和冰山等。
三、地貌与人类活动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新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点
新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点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和变动的总体特征。
它是地壳运动、风、雨、水、冰等地理、气候、生物、近代人类活动与地球表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们通过对地貌特征的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揭示自然规律,促进社会发展。
一、地球的主要地貌类型地球表面的地貌可以分为高山地貌、平原地貌、丘陵地貌和盆地地貌。
高山地貌是由地壳运动、构造活动、火山喷发等原因形成的,山岭陡峭、地势陡峭,具有高度和坡度大的特点,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平原地貌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地势平坦,海拔较低,如松花江平原、亚马逊河平原等。
丘陵地貌介于高山地貌和平原地貌之间,地势较为起伏,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
盆地地貌是指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周围有周界山地封闭的地区,如四川盆地、黑龙江盆地等。
二、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貌的形成过程受到地壳运动、风、水等因素的影响。
地壳运动是地形地势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构造变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变动是指地壳中不同部分相互移动、相互交换的运动,它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结构,形成了山脉、断层和坳陷等地貌特征。
地震活动是地壳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它引起地层的破裂和地面的震动,进而改变了地球表面的形态。
风是地表形态塑造的重要因素之一,它通过风蚀和风积作用改变了地表的形状和结构。
水是地球表面形态塑造的最主要因素,它通过河流、湖泊、海洋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河谷、湖盆和海岸线等地貌特征。
三、地球表面地貌的变化地球表面地貌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会发生持续的变化。
地球的地貌变化可以分为自然变化和人为活动引起的变化。
自然变化指的是地壳运动、气候变化、河流侵蚀等自然作用造成的地貌变化。
人为活动引起的变化主要包括城市建设、工农业活动、矿业开发等,这些活动改变了地表的形状和结构,导致地貌的变化。
四、地貌的意义与作用地貌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首先,地貌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球表面的演变过程,揭示自然规律。
地理关于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关于地貌知识点总结1. 地理地貌分类地理地貌可以分为陆地和水域两类。
陆地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河谷、沙漠等;水域地貌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湿地等。
2. 地貌的形成地貌形成是由地壳变动、水体、风、冰雪、生物、人类等多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地壳变动是地貌形成的基础,包括构造运动、地质岩石的堆积和剥蚀等。
地表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的侵蚀和堆积,冰雪的侵蚀和堆积,生物的侵蚀和堆积,人类的开发和开采等也会对地貌造成影响。
3.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突出地形,山脉是一系列山岭或高地的集合。
山地的形成多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包括造山运动、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
山地地形不仅包括山峰和山谷,还包括山脉、山梁、山间盆地、峡谷、崖壁、瀑布、冰川等。
4.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貌类型,它们起伏不平,但比山地平缓。
丘陵地貌的形成多是由于水体和风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引起的,还包括地壳构造运动和冰雪的影响。
5. 平原平原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广阔而平坦的地形,由于受到水体的沉积和风的侵蚀以及地壳构造运动的作用形成。
平原地貌种类繁多,有沿海平原、河流平原、湖泊平原、冰川平原等。
6. 高原高原是地球表面上海拔较高而平坦的地形,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高原地貌具有起伏不平的地形特征,同时还有成千上万的河流和湖泊穿插其中。
7. 盆地盆地是一种相对封闭的地貌类型,其周围是山脉、丘陵或高地,盆地内部多为平坦,盆地地貌的形成多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
盆地内部积聚了大量的河流和湖泊,也是人类聚居的地方。
8. 河谷河流在长时间内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谷地貌,包括V字谷、冲谷、盆地谷等,河谷地貌是地质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9. 沙漠沙漠是一种干旱、多风且植被稀少的陆地环境,沙漠的地貌特征是沙丘、沙漠盆地、风蚀褶皱等,由于地表水分极端匮乏,生物也稀少,同时沙漠也是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之地貌总结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表的各种地形。
它由地形、地势和地表覆盖物等组成,反映了地球内部构造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中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地貌基本概念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和,由地形和地表覆盖物构成。
地形指的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等特征,地表覆盖物则包括土壤、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
地貌的形成是由地内作用和地外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地貌类型1. 山地:山地是由地壳的抬升形成的,山地通常呈现出陡峭的山峰和峡谷。
山地呈现出的形态特征与构造和侵蚀作用有关。
2. 高原:高原是由抬升起来的地壳在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多为相对平坦、高海拔的地形。
高原通常具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
3. 平原:平原是地壳的下陷或沉积物的堆积造成的相对平坦的地表。
平原地区通常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是人口密集地区。
4. 台地:台地是由地壳抬升后,经过长时间的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平坦的高地。
台地地貌常常呈现出层状的岩层和宽广的地势。
5. 河流:河流是地表水流经地壳抬升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根据河流的特征和形态,可以分为冲沟、河段、峡谷、河口等类型。
6. 湖泊:湖泊是由地壳抬升或河流沉积形成的,是相对静态的水体。
湖泊的形成和消失与地壳抬升、侵蚀和水系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7. 冰川:冰川是由大量积雪堆积形成的巨大冰体,对地表形态产生巨大影响。
冰川的形态可以是冰川舌、冰碛、冰湖等。
8. 海洋:海洋是地球表面面积最大的水域,由大洋和海湾组成。
海洋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和海洋沉积作用密切相关。
三、地貌的形成原因1. 构造作用:地表形态的形成与地壳板块运动和地震活动密切相关。
构造运动抬升或下陷形成了山峰、高原和盆地等地貌。
2. 侵蚀作用:地表的侵蚀作用包括风蚀、水蚀、冰蚀、海蚀等。
它们通过磨蚀、剥蚀和交通作用改变地表的形态。
3. 沉积作用: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运动和堆积,是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
③ 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 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
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地貌知识点笔记总结图表
地貌知识点笔记总结图表一、地貌定义及分类地貌是地表形成的地理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丘陵等。
地貌根据其形成方式和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地形、地貌、地貌单元、地貌标志。
1. 地形地形是地表的形状和起伏变化,是地球表面的三维几何形态,由地表的高程和坡度构成。
按照起伏变化的幅度分为高山、低山、高原、丘陵、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等多种类型。
2. 地貌地貌是由气候、地质、水文、生态、土壤等自然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特征。
根据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可以分为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溶蚀地貌、冰蚀地貌、风蚀地貌等多种类型。
3. 地貌单元地貌单元是具有相对独特的地貌特征和相对稳定的空间范围的地表景观单位。
按照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和空间范围可以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峡谷、台地等多种类型。
4. 地貌标志地貌标志是一些极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地貌景观,具有一定的区域意义和地质科普价值。
根据地貌标志的特征和意义可以分为自然标志、人文标志等多种类型。
二、地貌形成过程地貌形成是地球内部动力、外部气候、水文、地质、生态等自然力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貌形成的基本过程包括构造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等。
1. 构造作用地球内部的构造作用是地球地貌形成的基础,主要包括地壳运动、断裂运动、褶皱运动等。
地壳运动使地球表面不断发生隆起和沉陷,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地貌单元。
2. 侵蚀作用侵蚀作用是地表岩石受水、风、冰等自然力作用而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主要包括河流侵蚀、冰川侵蚀、风蚀等。
侵蚀作用使地形逐渐改变,形成了沟谷、峡谷、溶洞等地貌景观。
3. 沉积作用沉积作用是指风、水、冰和生物活动以及人类活动所携带的碎屑及其化学成分,在适当的条件下,沉积到地表上形成新的地层和地貌单元。
沉积作用形成了河床、河漫滩地、冰砾地、盐碱地等地貌。
三、地貌演化规律地貌演化规律是地貌形态和过程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的相互作用、地质构造与地表地貌的相互制约等。
高中地理地貌类型整理
高中地理地貌类型整理一、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地形相对平坦、海拔较低的地区。
平原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是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平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有沉积、侵蚀和抬升三种方式。
沉积平原主要由河流和湖泊的泥沙沉积形成,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侵蚀平原则是由于水流、冰川和风力等侵蚀作用所形成,如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和中国的贵州喀斯特地貌;抬升平原则是由于地壳运动抬升而形成的,如西藏高原和巴西的马托格罗索高原。
二、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和构造活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山地地貌海拔较高,地势陡峭,有着壮丽的山峰和峡谷。
山地地貌的形成有构造隆升、侵蚀剥蚀和火山喷发等多种方式。
构造隆升是指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山地地貌,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侵蚀剥蚀则是由于风化、水流和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如中国的华山和美国的大峡谷;火山喷发则是由于地壳的火山活动形成的山地地貌,如日本的富士山和冰岛的火山地貌。
三、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较高的地区,相对于平原和山地地貌而言,高原地貌地势较平缓,但仍有一定的起伏和高度差。
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有构造隆升、侵蚀剥蚀和沉积作用三种方式。
构造隆升是指由于地壳运动而形成的高原地貌,如中国的青藏高原和巴西的巴拉那高原;侵蚀剥蚀是由于风化、水流和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如中国的四川盆地和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沉积作用则是由于河流和湖泊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如澳大利亚的大分水岭和中国的内蒙古高原。
四、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介于山地地貌和平原地貌之间的地貌类型,地势较平缓,呈现起伏的丘陵形态。
丘陵地貌的形成主要有侵蚀剥蚀和沉积作用两种方式。
侵蚀剥蚀是由于风化、水流和冰川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如英国的丘陵地带和中国的鲁西丘陵;沉积作用则是由于河流和湖泊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如日本的东京湾丘陵和美国的密苏里州丘陵。
五、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干旱地区的地貌类型,主要由于缺水和风力侵蚀而形成。
沙漠地貌主要有流沙地貌、砾石地貌和岩石地貌三种类型。
高中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总称,包括由地质、气候和生物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各种地形。
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
本文将对高中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一、地貌的基本概念1. 地球表面形态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非常丰富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台地、盆地、峡谷、河流、湖泊、沙漠、海岸等。
这些地貌形态受地质、气候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形成规律。
2. 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态的形成受到地质、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地质是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气候和水文是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而生物和人类活动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地貌的演变过程。
3. 地貌的分类根据地貌形态的特点和形成过程,地貌可以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峡谷、河流、湖泊、海岸等多种类型。
不同地貌类型具有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形成规律,反映了地球表面形态的多样性。
二、地貌的形成过程1. 地质过程地质过程是地貌形成的根本原因,包括岩石的构造变形、火山喷发、地震活动等现象。
这些地质过程会导致地球表面的地形变化,形成不同的地貌形态。
2. 气候过程气候过程是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现象。
这些气候过程会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各种地貌形态。
3. 水文过程水文过程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河流侵蚀、湖泊淤积、海岸侵蚀等现象。
这些水文过程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形成特定的地貌形态。
4. 生物作用生物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植物根系的侵蚀、动物活动的改变等现象。
这些生物作用会通过生物力量,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独特的地貌形态。
5.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包括城市建设、土地开发、矿山开采等现象。
这些人类活动会通过人为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形成特定的地貌形态。
三、地貌的演变规律1. 地貌的动力学地貌形态的演变是地球表面形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壳构造、岩石性质、气候等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地理学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貌的了解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认识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地理高一的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地貌的分类1. 依地貌形成因素可分为结构地貌、风化地貌、溶蚀地貌、沉积地貌等。
(1)结构地貌:由地壳构造活动造成,如山脉、高原、盆地等。
(2)风化地貌:由风化作用造成,如丘陵、林地、土丘等。
(3)溶蚀地貌:由溶蚀作用造成,如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等。
(4)沉积地貌:由沉积作用造成,如平原、河流三角洲、沙丘等。
2. 依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山地貌、山地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沉积岩地貌、火山地貌等。
(1)高山地貌:地势高峻,山峰陡峭,常见于地壳运动活跃区域。
(2)山地地貌:地势较高,山峰起伏,山谷纵横。
(3)丘陵地貌:地势较低,呈丘陵状,起伏不大。
(4)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常见于河流冲积平原、湖沼平原等地区。
(5)沉积岩地貌:地表主要由沉积岩构成,如砂岩地貌、泥岩地貌等。
(6)火山地貌:地表由火山活动造成,如火山口、火山熔岩台地等。
第二部分:地貌的形成过程1. 地壳构造活动:包括地震、地壳运动等。
地震会导致地壳破裂、隆起、下沉等地貌变化,地壳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
2.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主要是由温度变化、风蚀、冰蚀等因素导致的,如岩块剥离、崩塌等。
化学风化主要是由水、氧化、酸性物质等导致的,如岩石溶解、石灰华沉积等。
3. 溶蚀作用:主要是由水溶解岩石形成的,如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峡谷等。
4. 沉积作用:水流、风等带来的沉积物质在遇到适宜条件时会沉积下来,形成河流三角洲、滨海平原等。
5. 冰川作用:冰川是巨大的冰块,能够移动并对地表造成作用。
冰川作用主要包括冰蚀、冰碛作用等,形成冰川地貌,如冰碛平原、冰川谷等。
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地形地貌梳理
一、地形地貌形成过程类(注意要认识相对应的图,另总结的只是一般规律)1. 阶地——水流的侧蚀加宽河道使流速变慢,河流携带沉积物在河床沉积形成河漫滩。
后气候变化、地壳抬升或者侵蚀基准面下降等使得水流的下切侵蚀力剧增,堆积物被水流切开形成阶地坡。
水流继续往下侵蚀,两侧的堆积物露出水面,高过洪水位,形成阶地。
然后河流继续重复、地质稳定、侧蚀、堆积、抬升、下切侵蚀等过程,形成下一个阶地。
(间歇性交替发生)2. 牛轭湖——地形平坦地区,水流缓慢长期侧蚀作用下形成曲流(流水侵蚀作用导致河道弯曲);由于凸岸不断堆积,凹岸不断侵蚀,最终发生裁弯取直;弯曲河道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3. 冲积扇(洪积扇)——河流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挟带大量泥沙。
出山口处,地势陡然变缓,河流流速下降,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
4. 三角洲——河流携带泥沙,达到入海口(入湖口)时,地形平坦,流速变缓,另受海水顶托作用,长时间作用,河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堆积,形成三角洲。
5. 戈壁(P54页柴达木盆地边缘的为例)——山上河流或洪水将挟带大量碎屑物至山前(出山口)前堆积,形成冲积扇或者洪积扇,后经过大风将细颗粒物吹走(吹蚀),粗大砾石残留覆盖地面,形成隔壁。
6. 风蚀蘑菇——在干旱半干旱多大风地区,发育在水平节理和裂隙上的孤立突起的岩石,经受长期的风蚀作用以后,形成上部大、基部小、外形很像蘑菇似的岩石。
7. 罗布泊雅丹地貌——早期,流水携带泥沙至湖泊堆积,后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干涸(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物理风化,形成裂隙,风力侵蚀,平坦地面被吹蚀成各种风力侵蚀地貌。
8. 沙丘——干旱地区,风携带大量沙粒运行过程中,当风速减小或遇到阻碍时,搬运能力减弱,沙粒逐渐堆积形成沙丘。
9. 灌丛沙丘——风携带沙粒,通过灌丛植物时,遇灌丛植被阻挡,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大量沙粒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
10. 喀斯特地貌——构造运动的稳定性决定着喀斯特地貌演化的进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整理归纳
高中地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其知识点非常的多,其中地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中地理的课程中,地貌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联系紧密。
因此,整理和归纳高中地理知识点地貌,对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地貌的基本概念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景观形态,包括平原、山地、丘陵、河流等。
地貌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不断地运动和变化造成的,同时也受到地球上的气候、水文、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
二、地貌的分类
1.按构造性质划分:包括地壳隆起、地壳坳陷、地震带、
火山带、地幔上升等。
2.按海拔高度划分:包括高山地带、山地地带、丘陵地带、平原地带、海洋地带等。
3.按地形、构造和成因划分:包括古老地貌、新生地貌、
静止地貌、活动地貌等。
三、中国的地貌
中国地貌多样,主要分为高山地带、山地地带、丘陵地带、平原地带和南北沿海地带,以下分别进行介绍。
1.高山地带:包括喜马拉雅山地、昆仑山地、南天山山地、大青山山地、祁连山山地、横断山山地等。
2.山地地带:包括南岭山地、武夷山山地、五岭山地、黄
山山地等。
3.丘陵地带:包括岩溶丘陵、黄土丘陵、河北丘陵、鄂西
丘陵、川西丘陵等。
4.平原地带:包括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西南平原等。
5.南北沿海地带:南部的南雄平原、珠江三角洲、福建沿
海平原等,北部的渤海平原、江苏沿海平原等。
四、世界的地貌
世界上的地貌非常的丰富,包括高山、盆地、沙漠、草原、河流等。
1.高山:包括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洛
矶山、安地斯山等。
2.盆地:包括鄂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亚马逊盆地、刚
果盆地等。
3.沙漠:包括撒哈拉沙漠、戈壁沙漠、澳大利亚沙漠、蒙
古沙漠等。
4.草原:包括非洲大草原、美洲大草原、蒙古草原、欧洲
草原等。
5.河流:包括长江、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等。
五、地貌对人类的影响
地貌是人类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基础,它不仅直接影响了人类的居住和发展,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资源。
地貌的高低、平缓、陡峭程度对农业、林业和牧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貌的不同类型也会影响人类的经济和文化活动,例如山地带的旅游业、盆地地带的石油资源开发、沿海地区的渔业等。
总之,地貌是地球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地貌知识的学习。
通过对地貌的整理和归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貌的特点和分类,也可以加深他们对地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认识。
此外,学生还需通过实践学习,结合实地的观察和调查,获得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