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居士周邦彦的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简介
北宋著名的美男词人周邦彦,他是集词学之大成者,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神宗时期是一名太学生,因歌颂新法而被擢为太学正,担任了官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职位。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清真居士周邦彦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简介
中国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历官太学正,国子主簿,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管理音乐的机构)。
诗词文赋,无所不擅。
但为词名所
掩,诗文多零落不传。
其中《汴都赋》为成名之作,长7000字,流传至今。
古体诗《天赐白》、《过羊角哀左伯桃墓》,风骨凛然,绝无绮罗香泽之气。
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
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
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
代表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写故事,重现当时的境界,而且写对话,如见词中之人,且闻其语,生动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态,在词中实为独创。
另一首〔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写得更妙。
一首小令写了两个故事,中间只用“而今丽日明金屋”一句联起来,将上阕的追忆
恋爱与下阕的共同生活、金屋藏娇两种境界进行了比较,感受追
忆两个故事中的同一种情调:相聚不如相思,意味深长。
另如长调〔花犯〕“粉墙低”,跳跃曲折,照应、收放、开合,十分讲究;〔过秦楼〕“水浴清蟾”,将时间、地点、人物、感情变换数次,构成全部事件、人物感情发展的脉络;〔兰陵王〕《柳》,把将离之情,既去之思,居者与行者,旧恨与新愁,人和物,情和境,浑然融为一气。
邦彦词音律严整,格调精工,多创新调。
因此他被尊为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创始人,开南宋姜夔、吴文英格律词派先河。
周邦彦的集子有杨泽民、方千里、陈允平三家和词,今存《片玉词》10卷,《强邨丛书》本;另有《清真集》2卷,集外词1卷,《四印斋所刻词》本。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地位
王国维认为:“(周)先生于诗文无所不工,然尚未尽脱古人蹊径。
平生着述,自以乐府为第一。
词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论。
惟张叔夏(张炎)病其意趣不高远。
然宋人如欧、苏、秦、黄,高则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
故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欧、秦似摩诘,耆卿似乐天,方回、叔原则大历十子之流。
南宋唯一稼轩可比昌黎,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
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为犹当也。
”意谓周邦彦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
周邦彦词的“集大成”,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从词的搜求、审定、考证方面来说,他有集成和创制的功劳;就其写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体悟言情,描绘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千人诗句,炼字妥帖工整;从创作风格来说,清真词能集北宋词自柳永到秦观、贺铸等人之成就而独具特色。
他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兼取秦词的柔婉、贺词的艳丽,综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丽的典雅作风。
清真居士周邦彦的代表作
关于他的代表作甚多,曾在宋神宗时,他就写了一篇《汴都赋》,来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他不但精通音律,还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在他的大多作品中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
称他为“词家之冠”“词中老杜”。
因此在他众多的代表作中就包括了《兰陵王·柳》《苏幕遮·燎沉香》《六丑·蔷薇谢后作》《瑞龙吟·章台路》《少年游·并刀如水》等等。
关于这首《兰陵王·柳》,是一首讲述伤别离的词,主要写了作者离去的愁苦。
此词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苏幕遮·燎沉香》则是表达了作者周邦彦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文中通过对荷花姿态的描述,以及江南风景,江面上的渔郎这些情景的描写,着重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苦。
《少年游·并刀如水》这首词与上面两首则是不同,这首词作者通过来追述自己在秦楼楚馆中的一段经历,来抒发心中自己的心上人与皇帝戏虐调情、颠龙倒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