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整数的可除性
自考初等数论复习
初等数论初等数论自学安排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6学时)自学18学时整除的定义、带余数除法 最大公因数和辗转相除法 整除的进一步性质和最小公倍数 素数、算术基本定理[x]和{x}的性质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习题要求3p :2,3 ; 8p :4 ;12p :1;17p :1,2,5;20p :1。
第二章:不定方程(4学时)自学12学时二元一次不定方程c by ax =+多元一次不定方程c x a x a x a n n =++Λ2211 勾股数 费尔马大定理。
习题要求29p :1,2,4;31p :2,3。
第三章:同余(4学时)自学12学时同余的定义、性质 剩余类和完全剩余系 欧拉函数、简化剩余系欧拉定理、费尔马小定理及在循环小数中的应用 习题要求43p :2,6;46p :1;49p :2,3;53p 1,2。
第四章:同余式(方程)(4学时)自学12学时同余方程概念 孙子定理高次同余方程的解数和解法 素数模的同余方程 威尔逊定理。
习题要求60p :1;64p :1,2;69p :1,2。
第五章:二次同余式和平方剩余(4学时)自学12学时二次同余式单素数的平方剩余与平方非剩余 勒让德符号 二次互反律 雅可比符号、素数模同余方程的解法习题要求78p :2; 81p :1,2,3;85p :1,2;89p :2;93p :1。
第六章:原根与指标(2学时)自学8学时指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原根存在的条件 指标及n 次乘余 模2 及合数模指标组、 特征函数习题要求123p :3。
➢ 第一章 整除 一、主要内容筛法、[x]和{x}的性质、n !的标准分解式。
二、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了解引进整除概念的意义,熟练掌握整除 整除的定义以及它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了解解决整除问题的若干方法,熟练掌握本章中二个著名的定理:带余除法定理和算术基本定理。
认真体会求二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法的理论依据,掌握素数的定义以及证明素数有无穷多个的方法。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第1章整除概述.
1.2整数表示
证明 存在性 由欧几里得除法,有整数k,使得 a = q1b a0, 0 a0 b 1, q1 = q2b a1, 0 a1 b 1, qk 1 = qkb ak 1,0 ak 1 b 1, qk = qk+1b ak ,0 ak b 1 其中诸ai与qi都是唯一确定的。则0 < ak b 1, 0≤qk+1<qk<… <q2 <q1 <a,故必有整数k,使得qk+1=0
1.2整数表示
唯一性 设有两种不同的表达式: a= akbk ak 1bk 1 a1b a0 a= ckbk ck 1bk 1 c1b c0 两式相减得: 0= (ak –ck )bk (ak-1 –ck -1) bk 1 (a1 –c1 ) b (a0 –c0), 设j是最小的正整数使得aj ≠cj,则 bj[ (ak –ck )bk-j (aj+1 –cj +1) b+ (aj –cj ) ]=0
1.1整除的概念,欧几里得除法
1.1整除的概念,欧几里得除法
1.1整除的概念,欧几里得除法
1.2整数表示
对于数的十进制表示,我们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本章主要介绍实数的b进制表示,以及一些基本 知识
定理 1设b是大于1的整数,则任何正整数a
都可以写成 a = akbk ak 1bk 1 a1b a0 的形式,其中ak 0,ai(0 i k)是在0与 b 1之间唯一确定的整数。
1.1整除的概念,欧几里得除法
下面证明每个合数必有素因子 定理1.2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开篇,主要讲解了数的性质、整式的加减乘除以及分式的加减乘除等内容。
下面将对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数的性质1. 自然数:自然数是人们最早认识和使用的数,包括0和正整数。
2. 整数:整数包括自然数、0和负整数。
3. 有理数:有理数是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4. 实数: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实数是数轴上的点。
5. 数轴:数轴是用来表示实数的直线,它以0为原点,正方向为右侧,负方向为左侧。
二、整式的加减乘除1. 代数式:代数式是由数、变量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
2. 同类项:同类项是指具有相同变量因子的代数式中的项。
3. 整式的加法:整式的加法是将同类项相加,要保持同类项的特性。
4. 整式的减法:整式的减法是将减数中各项的系数取相反数,然后与被减数相加。
5. 整式的乘法:整式的乘法是将各项的系数相乘,同时将各项的指数相加。
6. 整式的除法:整式的除法是将除式乘以被除式的倒数,再进行整式的乘法运算。
三、分式的加减乘除1. 分式:分式是由分子和分母组成的有理数表达式。
2. 分式的加法:分式的加法是将分式的分母取公倍数,然后将分子相加,再化简。
3. 分式的减法:分式的减法是将分式的分母取公倍数,然后将分子相减,再化简。
4. 分式的乘法:分式的乘法是将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相乘,然后化简。
5. 分式的除法:分式的除法是将除式的分子与被除式的分母相乘,然后化简。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数的性质、整式的加减乘除以及分式的加减乘除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强的学科,需要我们掌握好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问题。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多做练习,提高数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等数论(闵嗣鹤版课件
设为ri,rk,不妨设0 i k a,因而有 a(qk qi ) 2k 2i 2i (2ki 1)
因而a个余数r0, r1, , ra1仅可能取a 1个值, 因此其中必有两个相等。
• 我国近代:在解析数论、丢番图方程,一致分布 等方面有过重要贡献,出现了华罗庚、闵嗣鹤等 一流的数论专家,其中华罗庚在三角和估值、堆 砌素数论方面的研究享有盛名。
• 特别是在“篩法”、歌德巴赫猜想方面的研究, 已取得世界领先的优异成绩。陈景潤在1966年证 明歌德巴赫猜想方面证明了”1+2”(一个大偶数可 以表示为一个素数和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 之和)
m|aq
3、带余数除法
带余数除法的第二种表示 定理4 若a,b是两个整数,其中b 0,则存在着两个整数 q及r,使得 a bq r, 0 r b 成立,而且q及r是唯一的。
证明分析:作整数序列 ,-3 b ,-2 b ,- b ,0,b ,2 b ,3 b ,
则a必满足q b a<(q+1) b , 其中q Z , 令a q b r可得到a b q r,分b 0和 b 0来讨论q, 进一步证明q, r的唯一性。
(i)若在r1, , r5中数0,1,2都出现,不妨设
r1 0, r2 1, r3 2,
此时
a1 a2 a3 3(q1 q2 q3 ) 3
可以被3整除。
(ii)若在r1, , r5中数0,1,2至少有一个不出现,
这样至少有3个ri要取相同的值,不妨设
r1 r2 r3 r(r 0,1或2),
近代初等数论的发展得益於费马、欧拉、拉格朗日、 勒让德和高斯等人的工作。1801年,德国数学家高斯集 中前人的大成,写了一本书叫做《算术探究》,开始了 现代数论的新纪元。高斯还提出:“数学是科学之王, 数论是数学之王”。
R《初等数论(闵嗣鹤、严士健)》第三版习题解答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1 整除的概念·带余除法 1.证明定理3定理3 若12n a a a ,,,都是m 得倍数,12n q q q ,,,是任意n 个整数,则1122n n q a q a q a 是m 得倍数.证明: 12,,n a a a 都是m 的倍数。
存在n 个整数12,,n p p p 使 1122,,,n n a p m a p m a p m又12,,,n q q q 是任意n 个整数1122n n q a q a q a 1122n n q p m q p m q p m1122()n n p q q p q p m即1122n n q a q a q a 是m 的整数 2.证明 3|(1)(21)n n n证明 (1)(21)(1)(21)n n n n n n n (1)(2)(1)(1)n n n n n n又(1)(2)n n n ,(1)(2)n n n 是连续的三个整数 故3|(1)(2),3|(1)(1)n n n n n n3|(1)(2)(1)(1)n n n n n n从而可知3|(1)(21)n n n3.若00ax by 是形如ax by (x ,y 是任意整数,a ,b 是两不全为零的整数)的数中最小整数,则00()|()ax by ax by .证: ,a b 不全为0在整数集合 |,S ax by x y Z 中存在正整数,因而有形如ax by 的最小整数00ax by,x y Z ,由带余除法有0000(),0ax by ax by q r r ax by则00()()r x x q a y y q b S ,由00ax by 是S 中的最小整数知0r00|ax by ax by00|ax by ax by (,x y 为任意整数) 0000|,|ax by a ax by b 00|(,).ax by a b 又有(,)|a b a ,(,)|a b b 00(,)|a b ax by 故00(,)ax by a b4.若a ,b 是任意二整数,且0b ,证明:存在两个整数s ,t 使得||,||2b a bs t t成立,并且当b 是奇数时,s ,t 是唯一存在的.当b 是偶数时结果如何?证:作序列33,,,,0,,,,2222b b b bb b 则a 必在此序列的某两项之间即存在一个整数q ,使122q q b a b 成立 ()i 当q 为偶数时,若0.b 则令,22q qs t a bs a b,则有 02222b q q qa bs t ab a b b t若0b 则令,22q qs t a bs a b,则同样有2b t ()ii 当q 为奇数时,若0b 则令11,22q q s t a bs a b,则有若 0b ,则令11,22q q s t a bs a b,则同样有2b t,综上所述,存在性得证.下证唯一性当b 为奇数时,设11a bs t bs t 则11()t t b s s b 而111,22b bt t t t t t b矛盾 故11,s s t t 当b 为偶数时,,s t 不唯一,举例如下:此时2b为整数 11312(),,22222b b b b b b b t t§2 最大公因数与辗转相除法 1.证明推论4.1推论4.1 a ,b 的公因数与(a ,b )的因数相同. 证:设d 是a ,b 的任一公因数, d |a ,d |b 由带余除法111222111111,,,,,0n n n n n n n n n n a bq r b r q r r r q r r r q r r r r b(,)n a b rd |1a bq 1r , d |122b r q r ,, ┄d |21(,)n n n n r r q r a b ,即d 是(,)a b 的因数。
数论部分定义定理
定义 4 设 x 是一个实数,我们称 x 的整数部分为小于或等于 x 的最大整数,记 成[x].这时,我们有
定理 10(欧几里得除法) 设 a,b 是两个整数,其中 b .则对任意的整数 c, 存在惟一的整数 q,r 使得
1.2 整数的表示
定理 1 设 b 是大于 1 正整数.则每个正整数 n 可惟一地表示成
被
是 a 被 b 除的最小正余数.
引理 2 设 a,b 是两个正整数,则
和
定理 10 设 a,b 是两个正整数,则正整数 b 互素.
除的最小正余数是
,其中 r
的最大公因数是
.
和
互素的充要条件是 a 和
1.4 整除的进一步性质及最小公倍数
定理 1 设 a,b,c 是三个整数,且 b 0,c 0,如果(a,c)=1,则
有惟一解
.
定义 2 设 m 是一个正整数,a 是一个整数.如果存在整数 a’使得
aa’ 1(modm)
成立,则 a 叫做模 m 可逆元.
定理 3 设 m 是一个正整数,a 是满足(a,m)|b 的整数.则一次同余式
的全部解为
t=0,1,…,(a,m)-1.
定理 4 设 m 是一个正整数.则整数 a 是模 m 简化剩余的充要条件是整数 a 是模 m 逆元.
(i)d|a,d|b; (ii)若 e|a,e|b,则 e|d. 定理 8 设 a,b 是任意两个不全为零的整数, (i)若 m 是任一正整数,则(am,bm)=(a,b)m;
(ii)若非零整数 d 满足 d|a,d|b,则
.特别地,
定理 9 设
是 n 个整 a,b 是两个正整数.则
定理 1 设
是三个整数.若 c|b,b|a,则 c|a.
网络安全数学基础
- 整除性理论 - 同余式 - 原根
• 近世代数
-群 -环 -域 - 椭圆曲线
• 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 是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数学基础
网络安全数学基础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
§1.1 整除性
§1.2 整数的表示
§1.3最大公因数与欧几里德除法
0 1 4
235 49
49 39 1
1 0 0
0 1
Hale Waihona Puke 2 34 51 3
1 9
39 10
9 1
10 9
1 0
0 1
-1 4
1 -1
4 -5
1 -4
5 -19
-4 5
-19 24
§1.4 素数与算术基本定理
网络安全数学基础 第二章 同余
§2.1 同余的定义与基本性质
§2.2 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
§2.3 一次同余式
§2.3 孙子定理
网络安全数学基础
沈佳辰 jcshen@
• 教材:《信息安全数学基础》陈恭亮著 • 参考书目:
《数论讲义》(第二版),柯召、孙琦著 《近世代数引论》(第二版),冯克勤、章璞著 《离散数学》,董晓蕾、曹珍富著
•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
主要内容
数论讲义第二版柯召孙琦著近世代数引论第二版冯克勤章璞著离散数学董晓蕾曹珍富著考核方式平时成绩30期中考试30期末考试40主要内容初等数论整除性理论同余式是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的数学基础网络安全数学基础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11整除性12整数的表示13最大公因数与欧几里德除法2354949393910145192414素数与算术基本定理网络安全数学基础第二章同余21同余的定义与基本性质22剩余类与完全剩余系23一次同余式23孙子定理
第一节整除的概念
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第一节整除的概念带余数除法1.m,n为整数,下列式子一定不可能成立的是( )D.m+n=0A.m-n=3B.m+2n=5C.2m+n=122.若a,b,c均为整数,且a+b被c整除,则下列一定成立的是( ) A.c|a B.c|bC.c|a-bD.c|a2-b23.已知a=-81,b=16,a被b除的带余除法表达式为a=bq+r,则( )A.q=-6 r=15B.q=-5 r=-1C.q=-4 r=-17D.q=-7 r=314.若2|4a-6b+c,则以下一定成立的是( ) A.2|a B.2|2a-3b C.2|2a+3cD.2|b37284961a能被2整除,同时又能被3整除,则a为( ) A.8 5.九位数B.3C.4D.66.若a|M,b|M,则一定有(B)A.ab|M B.[a,b]|M C.[a,b](a,b)|MD.(a+b)|M7.若n=3k+1,则n被6除的带余除法表达式是()A.6l+1或6l+4 B.6l+5或6l+4 C.6l+2或6l+4 D.6l+3或6l+58.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8整除的数是()A.24572 B.48576 C.96558 D.125869.能由21和56的倍数之和表示的最小自然数是()A.7 B.3 C.21D.2810.存在整数n,使得n2的个位数是()A.3 B.6 C.7 D.811.下列数中能被7整除的是( )。
A. 88888 B. 888888 C. 888 D. 888812.m,n为整数,下列式子一定不成立的是()A.4m-1=4n+1B.2m+1=4n+3C.2m+3=4n-1D.2m=4n13.若2|8a-4b+3c ,则下列不一定成立的是( )A.2|3a+2c B.2|2a+cC.2|3c-2bD.2|6a-2b+c14.若b|a,c|b,则一定有( )A.a|c B.a|b C.b|a+cD.c|a+b15.已知a 3689218既能被3整除,又能被5整除,则a 的值是( )A.0 B.2C.5D.616.任意10个连续整数中,能被3整除的至多有 个。
初等数论:数的整除性
此时 2b-1=
k
0,3 ,或
2
3k
,这都是不可能的,
所以
k
3
|
2b
1。
17
第一节 1 数的整除性
《初等数论》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
例 6. 写出不超过 100 的所有的素数。 解: 将不超过 100 的正整数排列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若 n 2s,由上式知 n 22, 因为 n 2 > 2,这是不可能的,所以 n 2 | s。
10
第一节 1 数的整除性
《初等数论》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
例 2. 设 A = { d1, d2, , dk }是 n 的所有约数的集合,
则B
={dn1
,
n d2
,,
n dk
}也是
n
的所有约数的集合。
8
第一节 1 数的整除性
《初等数论》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
推论. 任何大于 1 的合数 a 必有一个不超过 a 的素约数。
证明:使用定理 2 中的记号,有 a = d1d2,
其中 d1 > 1 是最小的素约数,
所以
d2 1
a。证毕。
9
第一节 1 数的整除性
《初等数论》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
例 1. 设 r 是正奇数,证明:对任意的正整数 n,有
初等数论课后习题答案.pptx
而b是••个有限数, f顷,便.=。 二(。0)=01) = 04)=(斗而)=(L,L" J =〔砧+。)=L ,存在其求法为
(a,t>) = (b,a-bs) = (a — bs,b — (a —血)禹)=… .(76501,9719) = (9719,76501-9719x7) = (S4«8,9719-S468) -(1251,8468-1251x6)
© 下证唯一性
当B 为奇数时,设 & =bs-^t=bsl +4 则|ETJ = p?(q _$)| >|Z?|
而时磚周達却一勺副+市岡矛盾故
当0为偶数时,“不咐、举^如队此时?为整数
3-?=ai+?=小 £+(_?),%=?,kJ E?
学最大公因数与辗转相除法
I.讹叨推论4.1
推论41小b的公■数.与3, m的因数相同一
=(3J) 丄 证明木节(I)式屮的"最
4
证:由P3§1习观4知在(1.盘3。沙=蛙,叩応囈
2
log log 2
§3整除的进一步性质及最小公倍數
1. 证明两整数a, b互质的充分与必要条件是:存在两个整数s, t满足条件ax+bt = \
证明 必要性-若(fl,fe) = l.则由推论1.1知存在两个整数s, t满足:as+bt=(a,b)
as+ bt = \
充分性。若存在整数s, t使as+bt= 1,则a, b不全为0°
又因为(a,b)\a,(a,b)\b .所以(a,b\as + bt)即(<z,b)ll°
又皿*”。. .*,&) = I
数论第一章(1)整数的可除性
{1, 2, 3, 5, 6, 10, 15, 30}
或是
{30 30 / 1, 15 30 / 2, 10 30 / 3, 6 30 / 5, 5 30 / 6, 3 30 / 10, 2 30 / 15, 1 30 / 30}
例 8 整数 2, 3, 5, 7 都是素数;而整数 4, 6, 10, 15, 21 都是合数.
下面我们要证明每个合数必有素因子.
定理 6 设 n 是一个正合数, p 是 n 的一个大于 1 的最小正因数,则 p 一定是素数,且 p n.
证 反证法. 如果 p 不是素数,则存在整数 q ,1 q p, 使得 q | p . 但 p | n, 根据定理 1,我们有 q | n. 这与 p 是 n 的最小正因数矛盾. 所以, p 是素数.
例 1 30 215 310 56 . 我 们 有 2, 3, 5 分 别 整 除 30 , 或 者 30 被 2, 3, 5 分 别 整 除 , 记 作 2 | 30, 3 | 30, 5 | 30. 这时, 2, 3, 5 都是 30 的因数, 30 是 2, 3, 5 的倍数. 30 的所有因数是 {1, 2, 3, 5, 6, 10, 15, 30} ,
a bq r, 0 r b
(惟一性)如果分别有整数 q, r 和 q1, r1 满足(2),则
例 6 设 a, b, c 0 是三个整数, c | a, c | b. 如果存在整数 s,t, 使得 sa tb 1 ,则 c 1. 证 设 c | a, c | b, 因为存在整数 s,t, 使得 sa tb 1, 根据定理 3,我们有 c | sa tb 1
初等数论-第一章
取
则
x (1)31Q3 3,
y (1)3 P 22, 3
125 3+17(-22)=(125,17)=1
定理2、
若a, b, c是三个整数,且(a, c) 1,则
(i)ab, c与b, c有相同的公因数, (ii ) (ab, c) (b, c), 上面假定了b, c至少有一不为零。
如果不存在整数q使得a bq成立,则称a不被b整除, 记为b † a。
2、整除的基本定理
定理1(传递性):ab,bc ac 定理2:若a,b都是m的倍数,则ab都是m的倍数
定理3
若a1 , a2 ,, an都是m的倍数,q1 , q2 ,, qn
是任意n个整数,则a1q1 a2 q2 an qn是m的倍数
rn 1 rn qn 1 +rn 1,
定理4
rn 1 0。
若a, b是任意两个正整数,则(a, b) rn ,
rn是上式中最后一个不等于零的余数。
推论4.1
a, b的公因数与(a, b)的因数相同。
说明: (1)利用辗转相除法可以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2 )辗转相除法中所包含的等式个数, 即所要做的带余数除法的次数估计为 2 log b n log 2
数的倍数,则d就叫作a1 , a2 , , an的一个公倍数。所有公 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最小公倍数,记作[a1 , a2 , , an ]。
定理3
定理4
[a1, a2 ,, an ] [ a1 , a2 ,, an ].
设a, b是任意两个正整数,则(i)a, b的所有公倍数
即当a与b是正整数时,只要使用被2除的除法运算和 减法运算就可以计算出(a,b) 例1、求(12345,678)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习题答案
因此70|n
2.证明:因为a3-a=(a-1)a(a+1)
当a=3k,k Z 3|a 则3|a3-a
当a=3k-1,k Z 3|a+1 则3|a3-a
当a=3k+1,k Z 3|a-1 则3|a3-a
所以a3-a能被3整除。
3.证明:任意奇整数可表示为2 k0+1, k0 Z
(2 k0+1)2=4 k02+4 k0+1=4 k0 (k0+1)+1
由于k0与k0+1为两连续整数,必有一个为偶数,所以k0 (k0+1)=2k
所以(a+b,4)=4
37.证明:反证法
假设n为素数,则n| a2- b2=(a+b)(a-b)
由1.4定理2知n|a+b或n|a-b,与已知条件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原结论正确,n为合数。
40.证明:(1)假设是21/2有理数,则存在正整数p,q,使得21/2=p/q,且(p, q)=1
=13*41-14*(161-3*41)
=-14*161+55*(363-2*161)
=55*363+(-124)*(1613-4*363)
=(-124)*1613+551*(3589-2*1613)
所以(2t+1,2t-1)=1
(2)解:2(n+1)=1*2n+2
2n=n*2
所以(2n,2(n+1))=2
32.(1)解:1=3-1*2
=3-1*(38-12*3)
=-38+13*(41-1*38)
数论习题
数论习题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1、 设,a b q r ÷= 则(,)(,)a b b r =.2、 设n 为整数,求证:24∣n(n+2)(5n+1)(5n -1).3、00(,,,,,0)ax by ax by a b x y Z a b ++∈若是形如不全为的最小正整数,00()().ax by ax by ++则且00(,).ax by a b +=4、已知两个自然数的和为165,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为15,求这两个数。
5、利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1)(1859,1573);(2)(12345, 678);(3)(76501,9719).6、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1)(48,72,108);(2)(27090, 21672, 11352).7、(,)6,[,]138,,.a b a b a b ==已知求8、求正整数a ,b ,使得a + b = 120,(a , b ) = 24, [a , b ] = 144。
9、设a ,b 是正整数,证明:(a + b )[a , b ] = a [b , a + b ].(,)(,)(,).a b a a b b a b +=+=提示:10、1100,0n n n a x a x a a a +++≠ 设是整系数多项式,,则该多项式0n a a 的因数的有理根只能是形如的既约分数;并证明是有理数。
的因数11、证明质数的个数是无穷的。
12、写出51480的标准分解式。
13、1111(1)(2).23N n n n =++++>≥ 证明不是整数14、求12!、15!、20!的标准分解式。
15、证明:设,a b 是两个正整数,则 [,](,)aba b a b =.第二章不定方程1、74100.x y+=求方程所有正整数解2、11132175.x y-=求方程所有整数解3、1761622.x y-=求方程所有整数解4、15201291x y z++=求方程所有整数解和正整数解.5、写出20以内的所有勾股数.6、证明x2+y2+z2 = x2y2没有满足xyz ≠ 0的整数解。
初等数论知识点总结
《初等数论》总结姓名 xxx学号 xxxxxxxx院系 xxxxxxxxxxxxxxx专业 xxxxxxxxxxxxxxx个人感想初等数论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对于数的性质以及方程整数的解做了深入的研究,是对中等数学数的理论的继续和提高。
有时候上课听老师讲解一些例题,觉得比较简单,结果便是懂非懂地草草了之,但是过段时间做老师留下的一些相似的课后练习时,又毫无头绪,无从下手。
这就是上课的时候没做到全神贯注地去听,所以课下的时间尤为重要,一定做好复习巩固的工作。
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十分好,每次上课都会花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来对上节课的知识帮助我们进行回顾,我想很多同学都喜欢并适合这种教学方式。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1. 定义:设是给定的数,,若存在整数,使得则称整除,记作,并称是的一个约数,称是的一个倍数,如果不存在上述,则称不能整除 2性质:(1)若且,则(传递性质);(2)若且,则即为某一整数倍数的整数之集关于加、减运算封闭。
若反复运用这一性质,易知及,则对于任意的整数有。
更一般,若都是的倍数,则。
或着,则其中;(3)若,则或者,或者,因此若且,则; (4)互质,若,则;(5)是质数,若,则能整除中的某一个;特别地,若b a ,0≠bc bc a =b a a b |b a a b c b a c b |a c |a b |a b |c b |)(|c a b ±a b |c b |v u ,)(|cv au b ±n a a a ,,,21 b )(|21n a a a b +++ i b a |∑=ni ii b c a 1|n i Z c i ,,2,1, =∈a b |0=a ||||b a ≥a b |b a |b a ±=b a ,c b c a |,|c ab |p n a a a p 21|p n a a a ,,,21是质数,若,则;(6)(带余数除法)设为整数,,则存在整数和,使得,其中,并且和由上述条件唯一确定;整数被称为被除得的(不完全)商,数称为被除得的余数。
第1章整数的可除性
将 2, 3, 5 分别整除 30 或 30 被 2, 3, 5 分别整除, 记作 2 | 30, 3 | 30, 5 | 30. 这时,
a = q1 · b, b = q2 · c.
因此, 有
a = q1 · b = q1 · (q2 · c) = q · c.
因为 q = q1 · q2 是整数, 所以根据整除的定义, 有 c | a. 例 1.1.3 因为 7 | 42, 42 | 84 , 所以 7 | 84. 在加法、 减法运算中, 整除的性质是保持的. 定理 1.1.2 设 a, b, c = 0 是三个整数. 若 c | a, c | b, 则 c | a ± b. 证 设 c | a, c | b, 那么存在两个整数 q1 , q2 分别使得
n = n1 · p, 1<p n1 < n.
因此, p2 理 1.6.1).
1.1.2
n. 故 p
√
n.
证毕.
注 定理 1.1.6 表明, 素数为乘法的最小单元, 并且整数可以表示成素数的乘积 (定
Eratoshenes 筛法 √ √ n. 由此, 可立即得到一个判断整
根据定理 1.1.6, 合数 n 的最小因数 p 为素数, 且 p 数是否为素数的法则 (只用到整数的乘法运算). 定理 1.1.7 设 n 是正整数. 如果对所有的素数 p
p1 的倍数 : p2 的倍数 : . . . pk 的倍数 : 2 · pk , 3 · pk , · · · , 2 · p1 , 2 · p2 , 3 · p1 , 3 · p2 , ··· , ··· , N · p1 ; p1 N · p2 ; p2 N · pk . pk
初等数论(闵嗣鹤版)
近代初等数论的发展得益於费马、欧拉、拉格朗日、
勒让德和高斯等人的工作。1801年,德国数学家高斯集
中前人的大成,写了一本书叫做《算术探究》,开始了
现代数论的新纪元。高斯还提出:“数学是科学之王,
数论是数学之王”。
精选版ppt
3
由于自20世纪以来引进了抽象数学和高等分析的 巧妙工具,数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开阔了新 的研究领域,出现了代数数论、解析数论、几何数 论等新分支。而且近年来初等数论在计算机科学、 组合数学、密码学、代数编码、计算方法等领域内 更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无疑同时也促进着数论的发 展。
下一个具有同样性质的数是28, 28=1+2+4+7+14. 接着是496和8128.他们称这类数为完美数.
欧几里德在大约公元前350-300年间证明了:
若 2n 1 是素数,则 2n1(2n1) 是完全数
注意以上谈到的完全数都是偶完全数,至今仍
然不知道有没有奇完全数。
精选版ppt
10
四、初等数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精选版ppt
2
二 数论的发展
自古以来,数学家对于整数性质的研究一直十分重 视,初等数论的大部份内容早在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 何原本》(公元前3世纪)中就已出现。欧几里得证明了 素数有无穷多个,他还给出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 的方法,即所谓欧几里得算法。我国古代在数论方面亦 有杰出之贡献,现在一般数论书中的“中国剩余定理”, 正是我国古代《孙子算经》中的下卷第26题,我国称之 为孙子定理。
精选版ppt
4
• 我国近代:在解析数论、丢番图方程,一致分布 等方面有过重要贡献,出现了华罗庚、闵嗣鹤等 一流的数论专家,其中华罗庚在三角和估值、堆 砌素数论方面的研究享有盛名。
1第一章 第一讲整数的可除性(闵嗣鹤)2011.02.10(1)
主要内容:1.1.整除的概念1.2.带余数除法1.3.最大公因数的理论与性质1.4.最小公倍数的理论与性质1.5.辗转相除法1.6.素数与合数1.7.算术基本定理1.8.高斯函数[x]与{x}及其应用1.1.1 整除的定义与性质1.整除的定义定义设a,b∈Z,b≠ 0,若存在整数c,使得a = bc成立,则称a被b整除(或b整除a),并称a是b的倍数,b是a的约数(因数或除数),记为b∣a;如果不存在整数c使得a = bc成立,则称a不能被b整除,记为b|/a。
在整除的定义中应特别注意:(1)0不整除任何整数(即0不能作除数),但任何非零数整除0;在记号“b∣a”中蕴含着b≠ 0成立。
(2)显然每个非零整数a都有约数±1,±a,称这四个数为a的平凡约数(平凡因子),a的除±1,±a外的约数称为非平凡约数(或真因数)。
(3)能被2整除的整数称为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称为奇数。
若整数a ≠0,±1,并且只有约数±1和±a,则称a是素数(或质数);否则称a为合数。
以后在本书中若无特别说明,素数总是指正素数。
2.整除的性质定理1.1.1 设,,a b c ,m,n 是整数,下面的结论成立:(ⅰ) a ∣b ,b ∣c ⇒ a ∣c (整除的传递性);(ⅱ) a ∣b ⇔ ±a ∣±b ,即a ∣b ⇔ |a |∣|b |;m ∣a , n ∣b ⇒ mn ∣ab ;(ⅲ) 若b ∣a ,且b ∣c ⇒ b ∣(ka+lc)(其中k , l 是任意的整数);一般地,若m ∣a i ,i = 1, 2, , n ⇒ m ∣(q 1a 1 + q 2a 2 + + q n a n ), 此处q i (i = 1, 2, , n )是任意的整数;(ⅳ) b ∣a ⇔ bc ∣ac ,此处c 是任意非零的整数;(ⅴ) 若b ∣a ,a ≠ 0 ⇒ |b | ≤ |a |;若b ∣a ,且|a | < |b | ⇒ a = 0;若b ∣a ,且a ∣b ,a >0, b>0, 则a =b.证明 (ⅰ)由整除定义及|a b ,|,b c 知: 存在两个整数12,k k 使得:12,b ak c bk ==, 因此12()c k k a =, 由于12k k 是整数, 故 |a c .(ⅱ) — (ⅳ)的结论类似可证. 证毕.注 为了证明“|b a ”,最为基本的手法是将a 分解为b 与某个整数之积,即a bc =,其中c 是整数.这样的分解, 常常通过某些代数式的分解因式公式中取特殊值而产生. 如:(Ⅰ)若n 是正整数,则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Ⅱ)若n 是正奇数,则在上式中以(b -)代换b 得:1221()().n n n n n n a b a b a a b ab b ----+=+-+-+例1 证明十进制整数5001001个能被十进制整数1001整除.证明 由分解因式公式(Ⅱ),有500513171*********=+=+个()33163153101[(10)10101],=+-+-+()()所以, 31011001+=能整除5001001个.证毕想一想:此题目能变形推广吗?推广后的一般形式是什么?例2 若n 是正奇数,则8∣(n 2 - 1).证明 设n = 2k + 1,()k Z ∈,则 n 2 - 1= (2k + 1)2 - 1 = 4k (k + 1).由于k 和k + 1中必有一个是偶数,所以8∣(n 2 - 1). 证毕注 由此得到一个重要且常用的结论:“任何奇数的平方与1的差都能被8整除”.诸如此类的还有,“任何整数的平方被4除的余数为0或1,被3除的余数为0或1; 任何整数的立方被9除的余数为 0,1或8”等,解题后可及时总结归纳, 并灵活运用这些性质.例3 设n 是奇数,则16∣(n 4 + 4n 2 + 11).解 因为 n 4 + 4n 2 + 11 = (n 2 - 1)(n 2 + 5) + 16.由于n 是奇数,有8∣(n 2 - 1),且2∣(n 2 + 5),故16∣(n 2 - 1)(n 2 + 5).从而16∣(n 2 - 1)(n 2 + 5)+16,即16∣(n 4 + 4n 2 + 11).例4 设,m n 为正整数,且0m n >≥, 证明: 22(21)|(21)n m +-. 证明 由于0m n >≥, 故10m n --≥. 于是:112222(2)m n m n +--=在公式(Ⅰ)中,令 122n a +=, 1b =,则:11111111221222222222(2)(2111[(2)(1)2)2]n m n n m n m m n n n n +--+--+++------++=+=+-所以 122(21)|(21),n m +-- 又 1222(221(21),1)n n n ++-=-因此 122(21)|(21).n n ++-由定理1.1.1中 (ⅰ),即整除的传递性知:22(21)|(2).1n m+- 证毕. 注1 在此例中,直接证明“22(21)|(21)n m +-”不易入手,因此尝试选择适当的“中间量(1221n +-)”,使之满足定理1.1.1中 (ⅰ)的条件,再利用整除的传递性导出所要的结论.注2 在此例中,形如“221n n F =+()n N ∈”的数称为费马数.当0m n >≥时, 费马数满足: |(2)n m F F -,即存在整数t ,使得2m n F t F -=⋅.例5 设正整数n 的十进制表示为: 10(09,0,0)k i k n a a a a i k a =≤≤≤≤≠,且110()k k S n a a a a -=++++,证明:9|n 的充要条件是9|()S n .证明:由于101010k k n a a a =⨯++⨯+,110()k k S n a a a a -=++++,1()(101)(101)(101)k i k i n S n a a a ∴-=-+-++-, 对于所有的0,i k ≤≤ 有9|(101),i -由整除的性质知上式右端k 个加项中每一项都是9的倍数,由定理1.1.1之(ⅲ)知它们的和也被9整除,即9|(()),n S n - 从而 9|9|()n S n ⇔. 证毕.注 两个十进制正整数,其中一个被另一个正整数整除的条件,称为“整除的数字特征”.例5得出十进制正整数n 被9整除的数字特征是:“9整除n 的各位数字之和”.下面例题6得出十进制正整数n 被11整除的数字特征是:“11整除n 的各位数字的正负交错之和”.例6 设正整数n 的十进制表示为10(09,0)k i k n a a a a a =≤≤≠,n 的个位为起始数字的正负交错和 01()(1)k k T n a a a =-++-,证明:“11|n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1|()T n ”.证明 由于 101010k k n a a a =⨯++⨯+, 01()(1)k k T n a a a =-++-,1()(10(1))(10(1))(101)k k i i k i n T n a a a ∴-=--++--+++ 当i 为偶数时, 10(1)9999i i --= ,其中有偶数个9,显然它是11的倍数;当i 为奇数时,10(1)101(101)11()i i i s s s z --=+=+=∈, 它也是11的倍数,故总有11|(10(1)),(0).i i i k --≤≤ 即11|(())n T n -成立. 从而11|11|().n T n ⇔习题1.11.设n 是整数,则3|(1)(21)n n n ++. 2. 设正整数n 的十进制表示为10(09,0,0)k i k n a a a a i k a =≤≤≤≤≠,n 的个位为起始数字的正、负交错的和 01()(1)k k T n a a a =-++-,证明:“11|n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11|()T n ”.3. 若10个男孩和n 个女孩共买了282n n ++本书, 已知他们每人买的书本数量相同, 且女孩人数多于男孩人数, 问女孩人数是多少?4.证明一个整数a 若不能被2整除,也不能被3整除, 则223a +必能被24整除.5. 已知整数,,,m n p q 适合: (m - p ) ∣(mn + pq ),证明:(m - p )∣(mq + np ).对任意两个整数,(0)a b b ≠,a 未必能被b 整除. 为了能在整数范围内研究除法,引入整数的除法算法——带余数除法,它是初等数论证明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常用的工具. 本节中,我们将介绍带余数除法及其简单应用. 我们约定, 以Z 表示所有整数的集合,N 表示所有正整数的集合. 除特别声明外,在涉及到带余数除法时总假定除数是正整数.1. 带余数除法定理1.2.1 (带余数除法) 设a 与b 是两个整数,b>0,则存在惟一的一对整数q 和r ,使得:a = bq + r ,0 ≤ r <b . (2)若a = bq + r (0 ≤ r < b ), 则|b a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0r =.证明: 存在性作整数序列: ,3,2,,0,,2,3,b b b b b b ---则a 必在上述序列的某两项之间,即存在一个整数q ,使得(1)qb a q b ≤<+成立. 令a qb r -=,则,a qb r =+而0.r b ≤<1.1.2 带余数除法惟一性 假设11,q r 是满足(2) 的两个整数,即 111(0),a bq r r b =+≤< 则 11a bq r bq r =+=+于是 1111()||||b q q r r b q q r r -=-⇒-=-(3)由上式推出: 1||b r r -,由于 110,0||r r b r r b <<⇒≤-<因此必有1||0r r -=,即1r r =,代入式(3)得 1q q =,惟一性得证.若a bq r =+(0)r b ≤<,则 ||,b a b r ⇔ 又 0r b ≤<, 则 |0.b r r ⇔=故|0.b a r ⇔= 证毕 注:这个结论揭示了整除与带余数除法之间的联系,说明了整除问题可以化归为带余数除法问题来解决.定义:在式a = bq + r (0 ≤ r < b )中,q 称为a 被b 除的不完全商,r 称为a 被b 除的余数, 也称为最小非负剩余.带余数除法是一个重要的工具,数论的许多基本性质都是建立在带余数除法基础之上的.例1 当 15,225b a ==时有 1701022515,175,;r q <===⨯+ 当 15,417b a ==时有 1241715,15,;2072712q r <<===⨯+ 当 15,81b a ==-时, 有 0(6)8115,15,9;96q r --<=+<=-=⨯且有 (6)8115,(5)5;60,q r =--<=⨯-=--+ 此处{0,1,2,,151}r ∉-,这时的余数r 不是最小非负剩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整除整除是数论中的基本概念,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从这个概念出发,引进带余数除法及辗转相除法,然后利用这两个工具,建立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理论,进一步证明极具重要性的算术基本定理。
最后介绍两个重要的函数[]与{},并用[]来说明如何把!表成质数幂的乘积。
整除的定义设,是任意两个整数,其中≠0,如果存在一个整数使得等式=(1)成立,我们就称为整除或被整除,记做|,此时我们把叫做的因数,把叫做的倍数,如果(1)里的整数不存在,就说不能整除或不被整除,记做。
例如=6,=3时,有q=2使=,故3|6;又如=4,=3时,不存在整数使=bq,故34。
整除的性质定理1若是的倍数,是的倍数,则是的倍数。
即:|,||。
证:由|,|及整除的定义知存在整数使得。
因此,但是一个整数,故c|。
定理2若,都是的倍数,则也是的倍数。
证,都是的倍数的意义就是存在两个整数,使得所以,但为整数,故是的倍数。
用类似方法可以证明下面的定理3,请同学们自己给出证明。
定理3若都是的倍数,是任意个整数,则是的倍数。
例证明3|(+1)(2+1),其中是任何整数。
证因为(+1)(2+1)= (+1)[(+2)+(-1)]=(+1)(+2)+(-1)(+1),而三个连续整数的积可被3整除,于是3|(+1)(+2),3|(-1)(+1) 。
所以3|(+1)(2+1)。
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带余数除法任给两个整数,它们之间不一定有整除关系,一般有下面的带余数除法。
定理若,是两个整数,其中>0,则存在两个整数及,使得(2)成立,而且及是唯一的。
证作整数序列…,-3,-2,-,0,,2,3,…则必在上述序列的某两项之间,即存在一个整数使得成立。
令-=,则为整数,且=+,而。
设是满足(2)的另两个整数,则,所以,于是,故。
由于都是小于的正整数或零,故。
如果,则,这是一个矛盾。
因此,从而。
整数的很多性质都可以从这一定理引导出来,我们这一章的最主要部分就是建立在这一定理的基础上的。
定义(2)中的叫做被除所得的不完全商,叫做被除所得到的余数。
例设=15,则当=255时=17+0,=17,=0<15;而当=417时,=27+12,=27,=12<15;当=-81时,=-6+9,=-6,=9<15。
注在定理中我们要求>0,实际上只需≠0即可,即有下面的推论若,是两个整数,其中,则存在两个整数及使得=+,成立,而且及是唯一的。
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最大公因数利用前面的带余数除法,我们可以着手研究整数的最大公因数及实际求法,处理整个问题的方法就是用所谓的辗转相除法。
最大公因数的定义设是(≥2)个整数,若整数是它们之中每一个的因数,那么就叫做的一个公因数。
整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记作。
若,就称互质,若中每两个互质,我们就说它们两两互质。
注若整数两两互质,则,但反过来却不一定成立,比如(6,10,15)=1,但(6,10)≠1,(6,15)≠1,(10,15)≠1。
又由定义知,当不全为零时,是存在的。
为了能方便地计算最大公因数,下面我们先讨论一下最大公因数的性质,通过这些性质,就可找到计算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最大公因数的性质定理1若是任意个不全为零的整数,则(1)与的公因数相同;(2)证我们只证明(1),(2)可由(1)及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得出,设是的任一公因数,则,,于是,又或,故,,所以也是的公因数。
反之,设是的任一公因数,则,。
因或,故或,当时,由及整除性质可得,。
所以也是的公因数。
利用定理1,可将负数的最大公因数转化为正数的情况。
下面先讨论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再推广到个的情况。
定理2若是任一正整数,则(0,)=。
证因|0,|,所以是0和的公因数,设是0和的任一公因数,则|,所以=,故。
从而≤。
由定义知(0,)=。
定理3设,,c是任意三个不全为零的整数,且=+c,其中是整数,则,与,有相同的公因数,从而(,)=(,c)。
证设是,的任一公因数,则|,|,由于=-,于是由整除的性质知|,从而为,c的一个公因数。
同理可证,c的任一公因数也是,的一个公因数。
故,与,c有相同的公因数。
再由最大公因数的定义知后一结论成立。
最大公因数的计算由定理3及带余数除法,可得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计算方法如下:设,为两个整数。
(1)=0,=0时,规定(,)=0;(2),之一为零时,不妨设=0,≠0,则(,)=。
(3),均不为零时,由定理1,可设>0,>0。
由带余数除法可得下面一系列等式,,,…………,。
因为每进行一次带余数除法,余数至少减一,而是有限的,所以上面这一系列等式只有有限个,即到第+1步时必有=0出现。
由定理3有:,但。
故(,b)=例1:设=-1859,=1573,求(,)。
解:由定理1,(-1859,1573)=(1859,1573)。
由(3)作一系列带余数除法:所以。
注上面这种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辗转相除法。
例2:设=169,=121,求(,)。
解:作辗转相除法:所以(169,121)=1。
由最大公因数的性质及计算方法可得定理4,的公因数与(,)的因数相同。
证设d是,的任一公因数,则,。
由(3)知,从而,一直下去有,即为(,)的因数。
同理,当为(,)的因数时,可得为,的公因数。
利用定理4,可将两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计算方法推广到计算个整数的最大公因数。
定理5设是个正整数,令(*)则。
证由(*)式,,,但,,故,,由此类推,最后得到,即是的一个公因数。
又设是的任一公因数,则,,由定理4,,同理,由此类推,最后得到。
因而。
故是的最大公因数。
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整除的进一步性质在最大公因数的计算方法(3)中,我们已看到带余数除法的重要性,在这一部分中,我们来讨论与,的关系,由此可得到关于整除的进一步性质。
设,是任意两个正整数,由带余数除法有:,,, (1),…………。
由上面这一系列等式可得定理1若,是任意两个正整数,则,k=1,2,…,n (2)其中,,=2,…,(3)证当=1时,(2)显然成立,当=2时,由(1)得但,故。
假设(2),(3)对于不超过的正整数都成立,则故,其中,。
由归纳法,定理1的结论成立。
由于,于是由定理1立即可得到下面的结论。
推论1.1若,是任意两个不全为零的整数,则存在两个整数,使得(4)证在(2)中取=,得。
两边乘以,得。
于是取,,则。
定理2若,,c是三个整数,且(,c)=1,则(i),c与,c有相同的公因数。
(ii)(,c)=(,c)。
其中,c至少一个不为零。
证由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我们只须证明(i)由已知条件及推论1.1,存在两个整数,满足等式两边乘以,得设是,c的任一公因数,则,于是由上式得,从而为,c的一个公因数。
反之,,c的任一公因数显然是,c的一个公因数。
故(i)成立。
由定理2及整除的基本性质可得推论2.1若,,则。
证因,故。
但由定理2有(,c)=(,c),所以=(,c)。
于是,从而。
推论2.2设及是任意两组整数。
若前一组中任一整数与后一组中任一整数互质。
则与互质。
证由定理2可得=…==1,j=1,2,…,。
再用定理2,=…=()=1。
有关整除的性质我们就讨论到此,这些性质都非常重要,大家在学习中要逐一理解并掌握。
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最小公倍数前面学了最大公因数,与此对应,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再讨论最小公倍数。
我们将把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联系在一起,并由最大公因数的计算推出最小公倍数的计算。
最小公倍数的定义设是(≥2)个整数。
若是这个数的倍数,则就叫作这个数的一个公倍数。
又在的一切公倍数中的最小正数叫做最小公倍数,记为[]。
由于任何正数均不是0的倍数,故我们在讨论最小公倍数时总是假定均不为零。
最小公倍数的性质为得到最小公倍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先讨论一下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下面的定理1可将负数化为正数讨论,定理2讨论了两个正整数的情形,最后定理3讨论一般情况,即个正整数(≥2)的情形。
定理1。
该定理的证明类似于最大公因数中相应性质的证明,请大家作为练习自己给出证明。
定理2设,是任意两个正数,则(i),的所有公倍数就是[,]的所有倍数。
(ii),特别地,若(,)=1,则[,]=。
证设是,的任一公倍数,由定义可得。
令,由上式即得。
但,由整除的性质得。
因此,(1)其中t满足。
反过来,当为任一整数时,为,的一个公倍数,故(1)恰好表示,的一切公倍数,当=1时即得到最小公倍数,故(2)结论(ii)成立。
将(2)代入(1),结论(i)也成立。
定理3设是个正整数,令(3)则。
证由(3),,-1,且,,故是的一个公倍数。
又设是的任一公倍数,则,故由定理2(i),,又,同样由定理2(i)得,依此类推,最后得,因此。
故。
最小公倍数的计算由定理2和定理3,我们重点掌握两个正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的计算。
由定理2,只须计算出最大公因数,则由定理2(ii)即可求出最小公倍数。
例设=169,=121,求[,]。
解由最大公因数的计算易求得(,)=1。
故第一章整数的可除性质数在正整数里,1的正因数只有1本身,因此在整数中间1占有特殊的地位。
任何一个大于1的整数,都至少有两个正因数,即1和它本身。
为更好地讨论这些数的性质,我们把这些数进行分类。
质数的定义一个大于1的整数,如果它的正因数只有1和它本身,就叫作质数(或素数);否则就叫作合数。
例如2,3,5,7等为质数,而4,6,8,10等为合数。
质数的性质定理1设是任一大于1的整数,则的除1以外的最小正因数是一个质数,并且当为合数时,。
证假定不是质数,由定义,除1及本身外还有一正因数,因而1<<。
但,所以,这与是的除1以外的最小正因数矛盾。
故一定是一个质数。
当为合数时,则,且,否则是质数。
由的最小性知,从而,故。
定理2若是一质数,是任一整数,则能被整除或者与互质。
证因为,,由质数的定义,(,)=1,或者(,)=。
即(,)=1,或者。
推论2.1设是个整数,是质数。
若,则一定能整除某一个。
证假设均不能被整除,则由定理2,()=1,。
于是由整除的进一步性质中的推论2.2,,这与矛盾。
于是推论2.1成立。
算术基本定理任一大于1的整数能表成质数的乘积,即任一大于1的整数(1)其中质数,并且若其中是质数,则=,,。
证我们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式成立。
当=2时,因2为质数,取=1,,(1)式成立。
假设对一切小于的正整数,(1)式都成立,此时若为质数,则取=1,这时(1)式对成立;若为合数,则有两正整数,满足条件:=,1<,<。
由归纳假设,,。
于是。
将的次序调动后即可得到(1)式。
故(1)式对成立。
由归纳法即知对任一大于1的正整数,(1)式成立。
下面再证(1)式的唯一性。
若为质数,则(2)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