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

合集下载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XXX公司文件编号:XXX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第A版第0次修订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1目的选择适用的方法分析测量系统的变差,并根据其结果判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可以接受。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控制计划中提到的测量系统。

3职责3.1技术研发部负责提供产品的特殊性清单。

并负责配合新开发产品测量系统的试验分析。

3.2质量部负责对公司内每个产品能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具体由计量工程师组织实施,并负责该测量系统的监视和控制变差工作。

3.3各测量系统使用部门负责配合,并保持经确定合格的测量系统。

4工作流程及控制要点4.1选择适当的方法评定测量系统,当选择或制定一个评定方法时,一般应考虑的问题包括:A.试验中是否使用可溯源至国家基准的标准仪器?以解决生产测量系统和顾客测量系统之间明显的差别时应用。

B.收集数据时,应考虑使用盲测。

C.试验成本;D.试验所需要的时间;E.一个测量系统取得的测量结果要与另外一个测量系统得到的测量结果对比,应使用4.1.A的标准试验方法。

4.2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重复性分析●再现性分析●偏倚分析●线性分析●稳定性分析4.3测量系统的评定4.3.1先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如果该测量系统具有合适的特性,那么该测量被称为在预期使用中具有可接受的质量,并且系统能够使用,如果显示测量系统不具备正确的特性,则不应使用它。

XX公司2004-10-18发布2004-10-18实施4.3.2通过试验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著影响。

应采取处理措施,例:如果试验表明环境温度对测量的质量有显著影响,那么,必须在恒温条件下才能测量。

4.3.3通过分析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

4.3.4根据公司的情况,主要用重复性和再现性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应重复性和再现性(R&R)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具体步骤如下:1)选定测量系统中的产品10件,并按1至10给产品编号,使评价人不看到编号;2)确定测量系统中的评价人2名或3名;3)确定测量系统中的量具一件(经检定合格的);4)让评价人A以随机的顺序测量10个零件,观测人将结果记录在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报告上。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所有量具、量测及试验设备实施统计分析,藉以了解量具系统之准确度与精确度。

2。

范围:所有控制计划(Control Plan)中包含的/或客户要求的各种量测系统均适用之.3.定义:3。

1 MSA:测量系统分析3。

2 量具:是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是用在工厂现场的装置,包括通/止规(go/no go device)。

3。

3 量测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4量具重复性(EV):一个评价人多次使用一件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的某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下的变差。

3.5 量具再现性(AV): 由不同的评价人使用相同的量具,测量一个零件的一个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3。

6偏性:同一人使用同一量具在管制计划规划地点与在实验室量测同一产品之相同特性所得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3。

7稳定性:指同一量具于不同时间量测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变异。

3.8线性:指量具在预期内之偏性表现。

4.权责:4.1量测系统测试的排定、数据分析、仪器操作人员的选择:品保部4.2测试执行: 各相关单位4.3 MSA操作人员的培训:品保部5。

执行方法5.1 QA工程师人员依公司PCP文件建立《xx年MSA实施计划表》或客户要求,并依据计划表之排程进行对仪器做量测系统分析。

5.2 取样方法:5。

2.1计量型取样:从代表整个工作范围的过程中随机抽取10件样品,但所抽取的10件样品其数值必须涵盖该产品过程分布(也可用之前类似过程的过程能力或者过程标准差代表TV进行计算).5.2.2计数型取样:取50PCS样品,其中包含临近值,不良品与合格品.5。

2.3。

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盲测,由2或3个测量者随机抽取对每个产品各测量取一定数量样品.5.3计数型:5.3。

1被评价的零件的选定随机抽取50个零件,把零件编号,由研究小组给出该50个零件的标准,必须含合格,不合格,模糊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各占1/3。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含表格)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含表格)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IATF16949 -2016)1、目的:通用应用适当的统计技术,对评价产品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确保其能够对产品进行有效测量并提供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适用于汽车类产品控制计划中使用的检验量具、仪器。

3、职责:品管部:需要时拟定汽车类产品的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并执行。

各部门:协助品管部搜集MSA数据,且MSA分析结果为不可接受时进行改善。

4、定义: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变化。

4.4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评价人,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Reproducibility) :是指由不同评价人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力(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线性(Linearity):量具在预期工作范围内,偏移值的差值。

4.8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操作者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评价,也不知道所测为哪一只产品的条件下所获得的测量结果。

4.9计量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可用具体的连续的数值来表述,这样的测量系统称之为计量型测量系统;4.10计数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的测量结果与某些指定限值相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接受该零件否则拒收。

如用通过或不能通过塞规的方式来描述一只钢管直径尺寸,这样的测量系统称之为计数型测量系统。

5、作业内容:5.1测量系统分析条件:5.1.1测量作业必须标准化;5.1.2评价人必须是从日常熟练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5.1.3测量仪器必须是处于校验合格状态;5.1.4质量特性测量值可重复。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实际情况判定是否可接受。
Ⅲ. %R&R>30%,表示该测量系统不可接收,必须加以改进。
Ⅳ.判定结果记录于《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判定栏内。
D ndc(区别分类数)
ndc应该四舍五入到整数,要能大于或等于5。
5.4偏倚&线性分析:
5.4.1基于过程变差,在测量系统工作范围内选5个零件,确定它们的基准值,由一位评价人对每个零
件测量大于10次,零件随机抽取.将数据填入偏倚/线性分析表。
5.4.2计算零件偏倚,分析偏倚与基准的线性关系
5.4.3判别与原因分析:偏倚受控及具有线性关系则可以接受
5.4.4 A当偏差过大可分析下面几种原因: B当系统为非线性时可分析下面几种原因:
A1标准或基准值误差B1仪器没有正确校准
A2仪器磨损B2仪器磨损
A3操作不当B3标准量具误差
5.5稳定性分析:
挑选3-5个样品在规定的时间内(一般为一个月)观察其随时间变化偏倚的总变差。将数据填入
稳定性分析表。如变差受控则接受.如有超控或周期性变化则查找分析原因直到受控为止。
5.6 MSA分析相关记录之保存应依照《记录管理程序》执行。
6.记录
6.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WI-W-139-01
1.目的
为决定过程中量测器具是否适当,借用量测系统分析(MSA)量化量具、操作者和产品之变
异,制订此规范操作管理依据。
2.范围
包含所有质量控制计划所控制的或客户要求的量测仪器分析作业。
3.职责与权限
3.1各部门:搜集分析量测系统所需的资料。
3.2品管部:分析量测系统。
4.名词定义
4.1 R&R分析:量具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再现性是指同一种量具同一位操作者,当多次量测相同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以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量具测量系统分析的管理。

3.职责3.1品质部负责制订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负责对统计分析结果进行评估。

3.2计量室负责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3.3APQP小组负责对检测能力不足的量具适用性重新进行评估,确定对策(包括对已检测的产品的处理意见)。

3.4各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配合测量系统分析工作。

4.定义4.1量具任何用于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通常能生产中使用的临近和测量装置。

4.2测量系统由人员、量具、环境、操作程序、其它设备和软件组成的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系统。

4.3重复性由一个评价人(操作员)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对同一个产品的某一个特性进行多次测量下的变差。

4.4再现性由不同的评价人(操作员)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个产品的同一个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5稳定性(或飘移)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个基准或产品某一特性时,获得的测值总变差。

4.6偏倚(准确度)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的差值。

4.7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4.8 盲测:在实际测量环境下,操作员在事先不知道正在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测试。

5.工作程序5.1测量系统分析范围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包括更新的量具(在检定的有效期内进行)。

5.2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和分析计划b.新型测量器具c.新增加的员工d.经修理后的测量器具e.顾客的要求,必须接受公司内部或外部的相关测量系统分析的培训或训练。

,制订较详细,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品质部批准后,要组织各生产车间和相关部门配合实施。

测量系统分析频次一般一年一次,当发现测量系统的变差过大,应随时进行,确保测量系统满足规定的要求。

,分析GR&R时可采用最小公差的项目做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1.目的 :对所有量具、量测及试验设备实施统计分析, 藉以了解量具系统之准确度与精确度。

2. 范围 :所有控制计划(Control Plan)中包含的/或客户要求的各种量测系统均适用之.3.定义 :MSA:测量系统分析量具:是指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

经常是用在工厂现场的装置,包括通/止规(go/no go device)。

量测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和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量具重复性(EV) : 一个评价人多次使用一件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的某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下的变差。

量具再现性(AV) : 由不同的评价人使用相同的量具,测量一个零件的一个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偏性:同一人使用同一量具在管制计划规划地点与在实验室量测同一产品之相同特性所得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异。

稳定性:指同一量具于不同时间量测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变异。

线性:指量具在预期内之偏性表现。

4.权责:量测系统测试的排定、数据分析、仪器操作人员的选择:品保部测试执行:各相关单位MSA操作人员的培训:品保部5. 执行方法QA工程师人员依公司PCP文件建立《xx年MSA实施计划表》或客户要求,并依据计划表之排程进行对仪器做量测系统分析。

取样方法:计量型取样:从代表整个工作范围的过程中随机抽取10件样品,但所抽取的10件样品其数值必须涵盖该产品过程分布(也可用之前类似过程的过程能力或者过程标准差代表TV进行计算)。

计数型取样:取50PCS样品,其中包含临近值,不良品与合格品。

测量过程中需要考虑盲测,由2或3个测量者随机抽取对每个产品各测量取一定数量样品.计数型:被评价的零件的选定随机抽取50个零件,把零件编号,由研究小组给出该50个零件的标准,必须含合格,不合格,模糊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各占1/3。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的方法。

它匡助我们了解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而确保我们的测量结果可靠和一致。

本文档将提供一份详细的MSA作业指导书,以匡助您进行MSA分析。

二、目标本次MSA分析的目标是评估一个用于测量某个特定尺寸的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将能够确定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三、数据采集1. 确定样本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采集的样本数量。

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至少采集30个样本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2. 采集样本数据:使用合适的测量设备,对所需尺寸进行测量,并记录每一个样本的测量值。

四、数据分析1.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a. 计算每一个样本的平均值:将所有样本的测量值相加,然后除以样本数量,得到平均值。

b. 计算每一个样本的极差:将每一个样本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得到极差。

c. 计算平均极差:将所有样本的极差相加,然后除以样本数量,得到平均极差。

d. 计算极差的标准差:对所有样本的极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标准差。

e. 根据标准差的大小,判断测量系统的稳定性。

标准差越小,表示测量系统越稳定。

2. 测量系统准确性分析:a. 将每一个样本的测量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计算偏差。

b. 计算偏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c. 根据标准差的大小,判断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标准差越小,表示测量系统越准确。

3. 测量系统重复性分析:a. 对每一个样本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每次测量的结果。

b. 计算每一个样本的测量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c. 根据标准差的大小,判断测量系统的重复性。

标准差越小,表示测量系统的重复性越好。

五、结果解释与改进措施1. 根据稳定性、准确性和重复性的分析结果,判断测量系统的整体性能。

2. 如果发现测量系统存在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a. 校准或者调整测量设备,以提高准确性。

b. 培训操作人员,以提高稳定性和重复性。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1.目的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和控制,确保测量系统处于稳定受控状态。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与产品监视和测量有关的测量系统的分析、评价管理和控制。

3.职责3.1 品管部:负责组织收集数据、计算、评价和结果的判定,并形成具体的系统分析报告。

3.2 生产部/品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时的具体测量工作4.定义4.1 MSA:指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的英文简称4.2 测量系统:指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3 偏倚(准确度):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一个基准值可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4.4 重复性:指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4.5 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7 线性:指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4.8 盲测:指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的5—10个零件予以编号,然后要求评价人A用测量仪器将这些已编号的5—10个零件第一次进行依此测量(注意:每个零件的编号不能让评价人知道和看到),同时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第一次所测量的数据和结果记录于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表中,当评价人A第一次将5—10个零件均测量完后,由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已测量完的5—10个零件重新混合,然后要求评价人A用第一次测量过的测量仪器对这些已编号的5—10个零件第二次进行依此测量,同时测量系统分析人员将评价人A第二次所测量的数据和结果记录于相关测量系统分析表中,第三次盲测以此类推5.作业内容5.1 稳定性分析5.1.1选取一个样本并确定其相对可追溯的基准值。

ZL05-1测量系统线性分析作业指导书

ZL05-1测量系统线性分析作业指导书

1.目的通过对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进行线性分析,以了解测量系统的偏倚差值,更好的满足测量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控制计划中提出的测量系统或部份新购、修史及提交PPAP的测量系统。

3.内容3.1选取一种可追溯标准的基准样本5个零件。

如果不能得到,则选取所代表测量器具的实际测量范围的产品零件,(或采用能全覆盖量具工作范围的基准量块),指定其作为基准样本进行线性分析。

3.2在质量部,由专人对零件编号并用高精度检测仪器/设备将每个基准零件精密测量10次,把10次的平均测量值作为每个零件的“基准值”。

3.3让一位评价人(检验员、计量员)用正被分析的量具或检测设备测量每个零件至少10次,记录其数据。

3.4计算出每个零件的测量均值及其偏倚和极差,填写《测量系统线性分析数据表》。

3.5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线性和拟合优度:假设偏倚与基准值之间的交点标绘成一直线:y=b+ax式中X=基准值y=偏倚a=斜率ΣXy一(∑χ(∑y)/n)a= ------------------------------------------------ΣX2-(ΣX)2/nb=Σ(y/n)-a×Σ(x/n)(∑xy-EX(∑y)/n)2R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Σx2-(∑x)2/n)×(∑y2-(∑y)2/n)偏倚=b+ax线性=I斜率X过程变差%线性=100(线性/过程变差)3.6依据计算结果绘制线性图。

3.7线性判定是根据最佳似合直线斜率决定的,斜率越小,量具线性越好,相反斜率越大,量具线性越差。

4.形成记录和引用文件4.1形成记录《测量系统线性分析数据表》4.2引用文件《测量系统分析手册》。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指导书
5.1.4输入数据,绘图,计算,判别。
判定
采用点、线、面原则识别异常因素
5.2偏性分析
5.2.1取得一个样本,并建立参考值。
5.2.2让一个评价者以正常方式测量样本,测量次数不得少于10次。
5.2.3实施人员记录下测量的数值,计算。
结果判定
如果t< tα就代表没有明显的偏移。此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t> tβ就代表有明显的偏移。
新仪器EV(设备变该设备进行界定
新操作人员,AV(人员变异)有不同时
依照规定的频次对仪器进行MSA
在作测量系统分析时,应充分考虑量具的实际使用情况,以评估用何种方法来评估测量系统是否可接收。
4.2计量型量具的分辨力
仪器的分辨力应允许至少直接读取特性的预期过程变差或者公差的1/3-1/10。
有效性≥80%时,就认定为评价人的有效性可接受,低于该值则认为不可接受。
当漏发率≤10%时,可以接受,如超过10%则不能接受该风险。
当误发率≤5%时,可以接受,如超过5%则不能接受该风险。
七、附录
6.1均值-极差控制图常数
6.2 d2*表
6.3 t分布表
八、相关表单
7.1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7.2测量系统偏性分析报告
4.3测量系统研究的淮备及注意事项
4.3.1先计划将要使用的方法。应充分考虑量具的实际使用情况,以评估用何种方法来评估测量系统是否可接收。
4.3.2评价人的数量,样品数量及重复读数次数应预先确定。根据所采用的分析方法确定。评价人的选择应从日常操作该仪器的人中挑选、样品须编号,且必须从过程中选取,并代表其整个工作范围。
3.4重复性(EV):来自测量系统内部的变异,指由同一个操作人员用同一种量具经多次测量同一个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四同)。

测量系统作业指导

测量系统作业指导

1目的为了配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的测量仪器,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进行分析,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已知,为准确评定产品提高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的测量分析。

3职责3.1质量部负责确定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和检定,对使用的测量系统分析,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2 总经办配合完成质量部提出的测量系统技术应用的培训。

3.3 生产部配合对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术语4.1偏倚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

4.2稳定性(飘移)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3线性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变差。

4.4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获得的测量值的变 差。

4.5再现性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作业准备5.1确定测量过程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系统分析的范围。

a)控制计划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b)有SPC 控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c)新产品、新过程;d)新增的测量仪器;e)已经作过测量系统分析,重新修理后。

5.2公司按GB/T10012标准要求,建立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立的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6分析研究过程6.1稳定性分析研究1)取一样件,并建立其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参考值。

如果无法取得这样的样件,则选择一个落在产品测量范围中间的生产零件,指定它为基准样件进行稳定性分析。

对于追踪测量系统稳定性,不要求已知的参考值。

建议对每个标准样件分别进行测量和画控制图。

2)以一定的周期基础(每天、每周)测量基准件三到五次,抽样的数量和频率应取决于对测量系统的认识。

可能考虑的因素可以包括要求重新校准和维修的频率如何、使用测量系统的频率,以及操作条件的重要性等。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1. 引言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

本指导书旨在为使用MSA方法进行作业的人员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操作步骤。

2. 背景测量系统在各种行业和领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确和可靠的测量结果对于产品质量控制、流程改进和决策制定至关重要。

MSA方法可以匡助我们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 MSA的目标MSA的主要目标是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并确定任何需要改进的方面。

具体目标包括:- 评估测量系统的偏差和变异程度- 识别测量系统中的误差来源- 确定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提供改进建议以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4. MSA的步骤MSA方法通常包括以下步骤:4.1 确定测量系统类型根据测量对象和测量方法的不同,确定所使用的测量系统类型。

常见的测量系统类型包括计量工具、传感器、仪器等。

4.2 采集数据根据测量系统的使用情况,采集足够的数据样本。

确保数据样本具有代表性,涵盖不同的测量条件和范围。

4.3 分析数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偏差分析等。

4.4 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根据分析结果,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如准确性、重复性、线性度等。

比较测量结果与实际值或者标准值之间的差异。

4.5 确定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改进测量系统的措施。

可能的改进措施包括校准、调整、更换测量设备等。

4.6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确定的改进措施,进行相应的操作和调整。

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7 监控和维护建立监控机制,定期评估和维护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确保测量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5. MSA的工具和技术MSA方法使用了多种工具和技术来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的可靠性。

常用的工具和技术包括:- 测量系统分析图:用于可视化测量系统的偏差和变异情况。

- 方差分析:用于分析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的方法。

它可以匡助我们了解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从而确保我们的测量结果是可靠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MSA作业指导书,以匡助您进行MSA分析。

二、MSA作业指导书的目的MSA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执行MSA分析,我们可以确定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优化测量过程。

三、MSA作业指导书的内容1. 测量系统的定义和目标: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测量系统的定义,包括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测量人员。

然后,我们需要确定测量系统的目标,例如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和再现性要求。

2. 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MSA方法来评估测量系统。

常用的MSA方法包括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线性度分析、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等。

3. 数据采集和分析:在进行MSA分析之前,我们需要采集相关的测量数据。

数据可以通过实验、生产过程或者历史记录等方式获取。

然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计算测量系统的变异度、方差分析等。

4. 结果解释和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如果发现测量系统存在问题,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例如校准测量设备、培训测量人员或者优化测量方法等。

5. 结果报告和记录:最后,我们需要将MSA分析的结果进行报告和记录。

报告应包括分析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结果解释和改进措施等内容。

记录应包括测量系统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过程、改进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四、MSA作业指导书的执行步骤1. 确定测量系统的定义和目标。

2. 选择适当的MSA方法进行分析。

3. 采集相关的测量数据。

4. 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并执行。

6. 报告和记录MSA分析的结果。

五、注意事项1.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的误差和遗漏。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测量系统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技术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性能是否满足测量需求和要求。

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因此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二、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测量系统分析旨在评估和分析现有的测量系统,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改进和优化系统提供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评估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3. 发现并消除测量系统中的误差和偏差。

4. 优化测量系统的性能,提高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测量系统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方法:1. 精密度和准确度分析:通过对一系列标准样本进行测量,计算出测量系统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指标,比较其与要求的数据误差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2. 稳定性和重复性分析:通过连续多次测量同一样本,观察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具备稳定和可靠的性能。

3. 偏差和误差分析:通过对比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确定测量系统中存在的偏差和误差,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4. 综合评估方法:通过综合考虑准确度、稳定性、重复性等多个指标,对测量系统进行综合评估,给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测量系统分析的步骤测量系统分析的步骤可以按照以下顺序进行:1. 确定测量系统要求和标准:根据具体的测量需求,确定测量系统应满足的准确度、稳定性、分辨率等指标,并查阅相关标准和规范。

2. 收集测量数据:选择一系列标准样本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 数据分析和处理: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等指标,并绘制相关图表。

4. 偏差和误差分析:分析测量数据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确定系统中的偏差和误差,并分析其原因。

5. 综合评估和优化建议: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评估测量系统的性能,并提出优化和改进建议。

五、测量系统分析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样本:样本的选择应能够覆盖整个测量范围,并尽可能代表实际测量情况。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作业名称:MSA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和改进测量系统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测量系统是否稳定,并且能够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MSA作业指导书,以便您能够正确地进行MSA作业。

二、作业目的本作业的目的是帮助您了解和掌握MSA的基本概念、步骤和技巧。

通过完成本作业,您将能够正确地进行MSA作业,并能够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估和改进。

三、作业内容1. MSA基本概念a. 什么是测量系统分析(MSA)?b. 为什么需要进行MSA?c. MSA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 MSA步骤a. 准备工作- 确定测量系统的类型(连续型、离散型等)- 确定测量系统的特性(准确性、可重复性等)- 确定测量系统的评估指标(GRR、ANOVA等)b. 数据收集- 确定样本数量和选择方法- 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c. 数据分析- 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计算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指标- 判断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d. 结果解释-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测量系统的性能- 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编写报告并进行汇报3. MSA技巧和注意事项a. 样本选择的原则和方法b. 数据收集和记录的注意事项c. 统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d. 结果解释和报告编写的要点四、作业要求1. 阅读并理解MSA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系统进行MSA作业。

3. 进行数据收集,并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4. 根据分析结果,评估测量系统的性能,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

5. 编写一份完整的MSA报告,并进行汇报。

五、作业参考资料1. MSA手册:《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Reference Manual》2. 统计学教材:《统计学导论》六、作业提交方式请将完成的作业报告发送至指定邮箱(***************),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MSA作业指导书作业提交”。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一、测量系统扼要介绍测量系统,即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

它包括了操作规程、设备、环境、线形及操作人员五个要素。

由于测量系统具有统计特性,就可以选择各种方法来评定测量系统,这就是MSA(测量系统分析)。

每一个测量系统可能需要有不同的统计特性,但有一些特性是所有测量系统必须共有的,它们包括:⑴、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⑵、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⑶、变异应小于公差带;⑷、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⑸、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发生这种情况,则测量系统最大的(最坏)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测量系统的误差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及线形,也就是我们对测量系统评定所需要的变量(或者说是统计特性),下面我们就这五个方面的统计特性所牵涉到的概念介绍一下:偏倚: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基准值,也称为可接受的基准值或标准值,一个基准值可以通过采用更高级别的测量设备(例如,计量实验室或全尺寸检验设备)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重复性: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个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

再现性: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同一个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也叫漂移):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线形:线形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二、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实施测量系统研究之前应先进行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实施之前的准备如下:1.先计划将要使用的方法。

例如,通过利用工程决策,直观观察或量具研究决定,是否评价人在校准或者使用仪器中产生影响。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

1目的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作业指导。

3职责3.1 质量部负责指定用于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并实施分析。

4术语定义:4.1测量系统:是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适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结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变差(PV或σ):用来表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测量结果的变异程度,常用测量结果的标准差σ或过程变差PV表示。

4.3偏倚:用来表示多次测量结果与基准值之差;其中,基准值可以通过更高级别的测量系统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来确定。

4.4稳定性:是指经过一段长期时间,用相同的测量系统对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总变差,可以认为是偏倚随时间的变化程度。

4.5线性:是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4.6重复性/设备变差(EV):是用一个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上的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变差。

4.7再现性/评价人变差(A V):用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5内容5.1测量系统分析计划5.1.1 质量部在新产品项目开发阶段或MSA发生变化时依据《监视和测量资源检定计划》、控制计划编制年度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每一类测量至少覆盖一件,按其使用情况确定采取的分析方法。

经质量部经理批准后实施。

5.2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5.2.1计量型(1)MSA稳定性分析1.1取得一样件并建立其可追溯性到相关标准的参考值。

如果无法取得这样的样件,则选择一件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的生产零件,指定它为基准样件以进行稳定性分析。

但跟踪测量系统稳定性时,不需要已知的参考值。

1.2以一定的周期(每天、每周)测量基准件三到五次。

抽样的数量和频率应取决于对测量系统的了解和认识。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合用于本公司控制计划中列出的所有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统计变差的分析研究。

无7.1 量具:任一用来测量产品特性之仪器。

7.2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作以及操作人员的集 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7.3 偏倚: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7.4 重复性:指一测量设备由同一作业者,经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 值的变差。

7.5 再现性:指一测量设备由不同的作业者,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 差。

7.6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者零件的单一特性值时获得的测量 值总变差。

7.7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程序标题 PROCEDURE TITLE :文件编号 DOCUMENT NO :发行日期/ISSUE DATE 起草人/ PREPARED BY 批准人/ APPROVED BY版本号/REV NO :2022 年 05 月 01 日Betty_gao Aimin_ZhangBWI-QA-116.1 品质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MSA)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6.2 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过程中仪器的保养、维护。

7.1 测量系统分析范围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包括更新的量具。

7.2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计划7.2.1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普通为一年一次。

7.2.2 品质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实施。

7.2.3 新产品开辟过程中根据试产控制计划,由品质部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7.3 测量仪器、测量人员、测量样品的选择 7.7.1 测量仪器的选择使用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为被测物公差的 1/10 以上。

2 )、测量仪器必须校验合格。

3)、测量仪器的读数,其最小刻度最小必须读至精度的 1/2,以避免测量仪器的签别能力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目的/OBJECTIVE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价,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要求。

2.0范围/SCOPE适用于本公司控制计划中列出的所有检测设备/计量器具的统计变差的分析研究。

3.0参考文件/REFERENCES无4.0 定义/DEFINITIONS7.1 量具:任一用来测量产品特性之仪器。

7.2 测量系统: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作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7.3 偏倚: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7.4 重复性:指一测量设备由同一作业者,经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7.5 再现性:指一测量设备由不同的作业者,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7.6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值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7.7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值的差值。

6.0职责/RESPONSIBILITY6.1 品质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MSA)并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6.2 各使用部门负责使用过程中仪器的保养、维护。

7.0 程序/PROCEDURE7.1 测量系统分析范围对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包括更新的量具。

7.2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计划7.2.1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一般为一年一次。

7.2.2品质部负责制定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实施。

7.2.3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根据试产控制计划,由品质部组织实施测量系统分析。

7.3测量仪器、测量人员、测量样品的选择7.7.1测量仪器的选择使用测量仪器的精度,必须为被测物公差的1/10以上。

2)、测量仪器必须校验合格。

3)、测量仪器的读数,其最小刻度最小必须读至精度的1/2,以避免测量仪器的签别能力不足。

7.7.2测量人员选择1)随机选取几个使用测量仪器的作业者,这样可以让我们评估测量器具对不同作业员的敏感度。

2)测量器具作业员必须培训且经考核合格。

7.7.3测量零件的选择测量零件必须从生产或检验过程中随机取样,并考虑尽可能代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所有产品变差。

7.4使用时机7.4.1初期产品开发时,若客户要求时,必须使用测量系统分析作业研究及记录,若发生不合格时应追查原因,对开发品进行改善。

7.4.2新购入的仪器,必须使用测量系统分析研究及记录,若发生不合格时应查原因,并随即对已测量的产品追溯全检。

7.4.3 AV 或EV 分析结果大于15% 时应采取措施。

7.5计量型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7.5.1随机抽取10个零件,确定某一尺寸/特性做为评价样本。

7.5.2 对零件进行编号1-10,编号应覆盖且不被作业者知道某一零件具体编号,作业者分为A、B、C三者。

7.5.3重复性测量:让作业者A以随机顺序测量10个零件,并由另一个观测者填入测量数据。

7.5.4再现性测量:让作业者B和C测量这10个零件并互相不看对方的数据,将测量结果分别记录。

7.5.5使用不同的随机测量顺序重复上述操作过,将结果记录。

7.5.6依‘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数据表’及‘量具重复性及再现性报告’内规定公式计算。

计算得出该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R﹠R,并按通用经验规则判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可接受。

7.5.7如重复性(EV)变异值大于再现性(AV)时,原因可能是:1)量具需要维护;2)增强量具的设计结构;3)夹具和检验点需要改进;4)存在过大的零件内变差。

7.5.8如再现性(AV)变异值大于重复性(EV)时,可能原因是:1)修订作业标准,加强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培训;2)量具的校验不完整及仪表盘的校准刻度需加明确标示;3)需要某种夹具帮助作业者提高使用量具的一致性;量具校准后再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7.5.9适用性评价1)%R&R误差在10%以下表示测量系统可接受;2) %R&R误差在10%--30%表示测量系统视情况接受(依其应用的重要性、量具成本、维修的费用而定)。

3) %R&R误差超过30%表示测量系统不符合要求,计量人员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提出纠正措施,限期整改、验证和重新进行分析,直至符合要求。

并通知客户知悉协调处理对策,包括产品是否再加工使用或重新再测试。

按评价结果应提出 "继续使用"、''局部调整"、"暂停使用"、"报废"的结论;作出"测量系统分析报告",连同分析数据表、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控制图等资料送技术部,由技术部经理根据报告内容进行审批。

6.4不可重复计量型测量系统(均值和极差法)6.4.1准备工作a) 样本:选择一个大而均匀的样品(大于30件样本),并将它分开;b) 操作人员:专业从事测量的人员1名;c) 已校准合格的量具。

6.4.2 收集数据--按规定间距,从较大的样本中随意挑选一些较小的(如N=5),并测量件较小样本,在X(——)-R图上标出测量。

6.4.3 分析查找X(——)-R图中有无不稳定迹象:有-不接受;无-接受。

6.5 计数型测量系统(小样法)6.5.1准备工作a) 样本:选取20件样本,其中应含有不合格品;b) 操作人员:同4.3.1b条款;c) 同4.3.1c条款。

6.5.2分析a) 三人评价必须一致:接受;b) 三人评价不一致:不接受。

2.2.4 计量型检测设备位臵误差的分析方法采用:偏倚、稳定性、线性。

2.2.4.1偏倚A. 偏倚的独立样件法①取得一个样件,计量室对其进行精密测量(或全尺寸测量)确定为参考值。

如果不能得到样件则选择一件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的中限生产件作为偏倚分析的基准件。

该零件测量次数n≥10次,计算平均值,该平均值视为参考值。

②让一个评价人以正常方式测量样件n≥10次。

③计算读数的平均值X=∑X /n偏倚=平均值X-基准值X偏倚占过程变差%=%偏倚=100[│偏倚│/过程变差]偏倚占公差%=偏倚%=100[│偏倚│/公差]B. 偏倚的控制图法①同上所述取得参考值②从控制图上获得平均值③偏倚=-基准值X过程变差=6δ极差%偏倚=100[偏倚/过程变差]如果0落在偏倚值附近得1-α自信度界限内,则偏倚在α=0.05(95%臵信度)水准上是可接受的。

如果偏倚在统计上明显异于0,可能存在的原因:◆基准件或参考值有误,检查确定基准件的程序◆检测设备磨损。

主要会在稳定性分析呈现出来,应制定维护或重新修理的计划;◆制造的检测设备尺寸不对;◆检测设备测量了错误的特性;◆检测设备标准不当。

复查校准方法;◆评价人使用检测设备的方法不正确,对测量指导书进行评审。

◆检测设备修正计算不正确。

2.2.4.2稳定性的控制图法①取得一样件并建立其可追溯到相关标准的参考值。

如果无法取得这样的样件,则选择一件落在生产测量范围中间的生产零件,指定它为基准样件以进行稳定性分析。

跟踪测量系统稳定性时,不要求该已知的参考值。

如果有可能拥有位于预期测量结果的下限、上限和中间位臵的基准件,推荐对每种基准件单独的进行测量和画控制图。

②每天(或每周)测量基准件3-5次,应该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内取得多次读值 ,以代表测量系统的实际使用情况。

③样本容量和抽样频率应根据测量系统的特性,如对环境的敏感程度、重新校准或维修的频率、使用频率等因素确定。

④建立控制限,使用控制图分析法来评价是否有不受控或不稳定的情况。

2.2.4.3线性①由于存在过程变差,选择5个零件,使测量值要涵盖这测量设备整个工作量程。

对每个零件进行全尺寸测量,确定其参考值。

②让经常使用该检测设备的操作者之一测量每个零件15次。

按随机的顺序选择零件,减小评价人对测量中偏倚的‚记忆‛。

③计算每个零件平均值和偏倚平均值、回归直线、拟合优度R2、%线性。

偏倚平均值=零件平均值-基准值回归直线=b+ax拟合优度R2=(∑xy-∑x∑y/n)2÷{[∑x2-(∑x)2/n][∑y2-(∑y)2/n]}%线性=100[线性/过程变差]④根据作出的线性图分析测量系统线性的可接受性。

7.6计数型量具测量系统分析7.6.1将作业者分为A、B两者,应选择原使用测量器具的作业者。

7.6.2选取20个样品,样品中可适当选择适量的不合格件(稍许低于或高于规范限值的样品)。

7.6.3应防止作业者之间存在测试方法的偏差。

7.6.4每位作业者各将每个零件测量两次,测量结果记录于‚计数型量具小样分析表‛。

7.6.5若所有测量判定结果均一致,则接受该量具;否则应改善或重新评价该量具,该量具不能改善,则应拒收并寻求替代的测量系统。

4〃5〃3 计量室将技术部经理批准为"暂停使用"、"局部调整"的测量设备进行修理或校验,合格后重新投入使用。

如不合格,可再次校验,仍不合格,则作报废处理。

4〃5〃4 对于测量试验中评价人造成的测量系统问题,计量员应建议资财部门对其重新培训,然后考核培训有效性,并在资财部登记。

参阅《培训控制程序》。

4〃6 对于未列入测量系统分析的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其保养、管理与校准/检定均按《监视和测量装臵控制程序》执行,测量系统分析不能替代计量器具的正常校准/检定。

7.7记录管理7.7.1测量系统分析研究的执行记录,由执行此研究的人员填写,经品质部负责人核准后由该部门存档备查。

7.7.2记录的保存期限依《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8.0 使用表单/USED FORM8.1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8.2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报告9.0 流程图/FLOW CHAR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