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案
单元教学总述
单元内容导引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有关0的运算;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及解决问题。
四则运算是《数学课程标准》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的内容是整数四则运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的加减法、乘除法计算的巩固和扩展,又是对整数四则运算的归纳和总结,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并完善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而在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学习并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代数运算及领悟优化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能对四则运算的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体会0在四则运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4.经历解决租船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优化思想。
单元重难剖析
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
2.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1.理解减法、除法的意义。
2.正确地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结构导图
课时教学设计
2.看图写算式。
493+418=911(人)911-493=418(人)
的运算,叫作加法)
(
5)介绍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2.减法算式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结合例1(1),引导学生根据814+1142=1956中的三个数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1第(2)、(3)题) (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3)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第(1)、(2)和(3)题的三道算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引导学生总结减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 (5)介绍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引导学生梳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在小组中相互交流,最后汇报。
(5)知道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相加的两个数叫作加数,加得的数叫作和) 2.(1)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预设: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独立解答。
例1(2):1956-814=1142(km)
例1(3):1956-1142=814(km) (3)观察三道算式之后汇报,相同之处:这三道算式都是由814,1142和1956这三个数组成的。
不同之处:数的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在加法中,814和1142都是加数,1956是和;在减法中,814,1142是减数或差,1956是被减数。
(4)明确减法的意义。
(5)知道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梳理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4. 在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1048,你知道被减数是多少吗? 1048÷2=524
5.看看下面哪个数量关系适用于“243+□=839”这个算式中□的求法,在正确选项后面的( )里画“√”。
A .减数=被减数-差( )
B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 )
C .被减数=减数+差( )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4页第2题。
1.独立完成,并思考是根据什么直接写出得数的。
2.独立完成,并叙述写出等式的理由。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在一道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540,其中减数比差多50,被减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课时1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究新知。
1.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
名称。
(1)课件出示教材第55页
例2情境图,组织学生编一
道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2)引导学生分别列出加
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接近解
决问题,并说一说哪种方法
比较简便。
(3)指出:求几个相同加
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
法。
(3)介绍乘法各部分的名
称。
2.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
名称。
(1)组织学生改编问题。
师:谁能根据例2情境图,
改编成一道除法应用题?
(2)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3)引导学生与上面的乘
法算式进行对比,总结除法
的意义。
(4)明确除法各部分的名
称。
)独立列式解答。
明确:
2.根据□×○=△,判断
下列算式的对错。
(□、
○和△都不为0)
(1)○×□=△(√)
(2)□÷△=○(×)
(3)△×○=□(×)
(4)△÷○=□(√)
(5)□=△÷○(√)
(6)△=□÷○(×)
3.组织学生梳理,明确乘、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拓展思考:在有余数的除
法里,被除数、商、除数和
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小丰今年16岁,爸爸今年48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是小丰的5倍?
课时2 有关0的运算
3.括号
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学过
的四则混合运算的类
型,并说一说运算顺序
是怎样的。
2.指名汇报并补充,教
师小结。
3.引入新课:今天我们
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
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
算顺序。
1.回忆学过的四则混合
运算并说一说运算顺
序。
2.汇报并互相补充,明
确:计算时要按照运算
顺序进行计算。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
容。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
序。
(1)128+25×4-67
先算乘法,接着算加法,最
后算减法。
(2)450÷9-54÷6
先算除法,再算减法。
(3)150÷25+25×8
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20分钟)1.出示算式96÷12+4
×2。
(1)引导学生小组内
讨论,说一说运算顺
序。
(2)让学生独立计算,
并汇报。
2.给算式加上括号,得
到算式96÷(12+4)×
2和96÷[(12+4)×
2]。
(1)教师提示:算式
里有小括号的先算小
括号里面的,“[ ]”
是中括号,一道算式里
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
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
的,再算中括号里面
的。
(2)组织学生独立计
算,并展示计算过程和
结果。
(教师巡视、指
导)
(3)引导学生观察、
对比三道算式,发现它
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组织学生讨论这
三道算式计算结果不
同的原因。
3.总结、归纳混合运
算的运算顺序。
(1)教师指出:加法、
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
1.(1)观察算式,小组
内讨论并说一说这道算
式的运算顺序。
(先算除法和乘法,再
算加法)
(2)独立计算,并汇报。
96÷12+4×2
=8+8
=16
2.(1)明确有括号的混
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独立计算,并展示
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96÷(12+4)×2
=96÷16×2
=6×2
=12
96÷[(12+4)×2]
=96÷[16×2]
=96÷32
=3
(3)观察对比三道算
式,汇报发现。
相同点:数相同、符号
以及数的排列顺序也相
同。
不同点:第一道算式没
有括号,第二道算式有
小括号,第三道算式既
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
计算结果也不相同。
(4)明确:三道算式的
运算顺序不同,因此计
2.根据运算顺序给下列算式
添上括号。
(1)乘→加→除
216 ÷ 6 + 2 × 3
216÷(6+2×3)
(2)加→乘→除
216 ÷ 6 + 2 × 3
216÷[(6+2)×3]
3.计算。
75×[(48+16)÷32]
=75×[64÷32]
=75×2
=150
900÷[45-(35-5)]
=900÷[45-30]
=900÷15
=60
4.铁竹是世界上叶子最大的
竹子,叶子宽达200 mm。
如
果把它叶子的宽剪去80 mm,
正好是棕竹叶子宽的10倍,
求棕竹叶子的宽。
(200-80)÷10
=120÷10
=12(mm)
答:棕竹叶子的宽是12mm。
5.看图列式计算。
(92-11×4)÷4=12(人)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括号外面的。
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根铁丝,第一次剪去它的一半还多1米,第二次剪去了剩余铁丝的一半还多
课时2 解决问题
3.某地区移动电话的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