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 选择题专项练习 精选全国各地中考真题 (带答案)部编版适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
1.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
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2.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
A.炎黄战蚩尤B.皇帝建宫室C.舜让位于禹D.启继承父位
4.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A.缴纳租税B.治理郡县C.镇守疆土D.监察百官
5.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6.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7.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 )
鹳鱼石斧纹陶缸(约5000年前)司母戊鼎战国铁犁铧
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
8.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据图1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D.公元前2世纪后期
9.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 )
A. 加强刑罚
B. 奖励生产
C. 推行县制
D. 奖励军功
10.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11.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甲骨文②小篆③金文④隶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
12.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①孔子②老子③孟子④庄子⑤董仲舒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⑤
13.《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
”可见“商君”属于( )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4.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15.《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B.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
C.加强思想控制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
16.“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1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8.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
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19.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20.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这部史书及作(编)者应是( )
A.《春秋》——孔子
B.《天工开物》——宋应星
C.《史记》——司马迁
D.《资治通鉴》——司马光
2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2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
2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论的开辟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4.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
25.中国古代,“衣服有制”。
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
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
26.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初中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
以下关于“马”字的不同字体,对应正确的是( )
A.隶书楷书行书小篆B.小篆楷书隶书行书
C.楷书隶书小篆行书D.隶书楷书小篆行书
27.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28.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
该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9.“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
A.经济发展B.吏治清明C.人才济济D.生活奢侈
30.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 )
A.采邑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31.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2.“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①文成公主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33.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3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36.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
37.“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
”这里介绍的是( )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38.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
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C.《水经注》与《金刚经》
D.《史记》与《资治通鉴》
39.分类归纳能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
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的归纳,有误的是( )
A.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C.“宋四家”指宋代书法家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蔡襄
D.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40.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
41.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下列事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 ) A.春秋争霸 B.赤壁之战C.鉴真东渡D.清朝设置台湾府
43.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
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②元朝设置宣政院③郑和下西洋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4.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创立行省制度③郑和七下西洋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七年级历史选择题专项练习答案版
1.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
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C)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2.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D)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3.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D)
A.炎黄战蚩尤B.皇帝建宫室C.舜让位于禹D.启继承父位
4.西周建立后,今天潍坊一带除齐国外,还有纪国、莱国和杞国等诸侯国,这些诸侯对天子的义务是(C)A.缴纳租税B.治理郡县C.镇守疆土D.监察百官
5.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A)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6.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D)
A.奴隶制开始瓦解
B.封建制度确立
C.生产力飞速发展
D.诸侯兼并争霸
7.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主题正确的是(A)
鹳鱼石斧纹陶缸(约5000年前)司母戊鼎战国铁犁铧
A.中华文明的演进B.生产工具的进步
C.耕作技术的发展D.古代纹饰的演进
8.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据图1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A)
A.公元前3世纪前期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D.公元前2世纪后期
9.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次改革。
有人评价这次变法:“以前是贵族任战士,现在是战士为贵族”。
与之相关的变法措施是(D)
A. 加强刑罚
B. 奖励生产
C. 推行县制
D. 奖励军功
10.改革变法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B)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11.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甲骨文②小篆③金文④隶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②①③④
12.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谈到: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农、杂、兵等各家学说,涌现了孔子等一大批思想大家,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
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A)
①孔子②老子③孟子④庄子⑤董仲舒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⑤
13.《史记》载:“(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
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
”可见“商君”属于
(C)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14.在《秦王扫六合》一课的讨论环节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C)
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
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15.《史记》记载:“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上从其计”的根本目的是(A)
A.加强中央集权B.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
C.加强思想控制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
16.“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武帝接受此建议,采取的措施是(A)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减轻赋税,发展生产C.以德化民,稳定民心D.分封诸侯,加强皇权
17.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C)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8.2015年3月,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旨在重开“丝绸之路”。
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B)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B.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D.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19.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C)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20.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
这部史书及作(编)者应是(C)
A.《春秋》——孔子
B.《天工开物》——宋应星
C.《史记》——司马迁
D.《资治通鉴》——司马光
2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D)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22.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
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B)
2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D)
A.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B.汉武帝“罢黜百家”——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论的开辟D.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4.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B)
A.江南地区开发B.北方战乱频繁C.经济重心南移D.民族融合加强
25.中国古代,“衣服有制”。
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
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C)
A.秦始皇B.汉武帝C.北魏孝文帝D.隋文帝
26.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制定《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初中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
以下关于“马”字的不同字体,对应正确的是(D)
A.隶书楷书行书小篆B.小篆楷书隶书行书
C.楷书隶书小篆行书D.隶书楷书小篆行书
27.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A)
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28.这一制度创立于隋朝,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来选拔官吏。
该制度是(C)
A.禅让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9.“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A)
A.经济发展B.吏治清明C.人才济济D.生活奢侈
30.合理的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
下列制度促进了社会公平的是(C)
A.采邑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31.下面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
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D)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2.“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C)
①文成公主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33.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D)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B.宋代手工业进步
C.宋代商业繁荣,出现了“会子”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朝代南方北方
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3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
关于下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C)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36.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6.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A)
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
37.“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
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
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
”这里介绍的是(D)
A.雕版印刷术
B.火药的使用
C.指南针的发明
D.活字印刷术
38.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璀璨。
下列著作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D)
A.《伤寒杂病论》与《天工开物》
B.《九章算术》与《本草纲目》
C.《水经注》与《金刚经》
D.《史记》与《资治通鉴》
39.分类归纳能强化知识的理解记忆。
下列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知识的归纳,有误的是(C)
A.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
B.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C.“宋四家”指宋代书法家颜真卿、黄庭坚、米芾、蔡襄
D.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40.如图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图,据此判断该朝代是(D)
A.秦朝B.西汉C.唐朝D.明朝
41.元、明、清三个朝代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A)
①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②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③结束分裂局面实线大一统④由少数民主建立的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之一,下列事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的是(D) A.春秋争霸 B.赤壁之战C.鉴真东渡D.清朝设置台湾府
43.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A)
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下列事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是(B)
①西汉设置西域都护②元朝设置宣政院③郑和下西洋④清朝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4.下列古代史实或措施,能直接促进中外交流的有(B)
①张骞出使西域②创立行省制度③郑和七下西洋④设立驻藏大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