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最新模拟题精选训练(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综合应用)专题04 径赛问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4 径赛问题
1. 〔2007·全国理综1〕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
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
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
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一样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
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
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
〔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分析】根据题述情景可画出示意图如下:
根据题述物理情景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位移关系列方程组联立解得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和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2)在追上乙的时候,乙走的距离为s,
如此:s=1
2
at2,
代入数据得到 s=13.5m
所以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s=20-13.5=6.5m.
【点评】此题以接力赛中交接棒训练切入,意在考查追击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注解:接力赛,集个人素质、团体合作为一体的体育项目,是中学生喜爱的团体竞技体育比赛。
对于比拟复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可画出示意图,综合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列出相关方程联立解答.。
2.〔2014·全国新课标理综II 〕 2012年10月,奥地利极限运动员奥克斯·鲍威加特纳乘气球升至约39km 的高空后跳下,经过4分20秒到达距地面约1.5km 的高度处,打开降落伞并成功落地,打破了跳伞运动的多项世界纪录。
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g=10m/s 2。
〔1〕假设忽略空气阻力,求运动员从静止开始下落至1.5km 高度处所需的时间与其在此处速度的大小。
〔2〕实际上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会受到空气的阻力,高速运动时所受阻力的大小可近似表示为f=kv 2
,其中v 为速率,k 为阻力系数,其数值与物体的形状、横截面积与空气密度有关,该运动员在某段时间内高速下落的v —t 图像如题1-5图所示,假设该运动员和所有装备的总质量m =100kg ,试估算该运动员在达到最大速度时所受的阻力系数。
〔结果保存1位有效数字4. 【名师解析】 〔1〕设该运动员从开始自由下落至1.5km 高度处的时间为t ,下落距离为s ,在1.5km 高度处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v=gt ,s=
2
1gt 2
,
根据题意有:s=3.9×104
m-1.5×103
m=3.75×104
m, 联立解得:t=87s ,v =8.7×102
m/s 。
〔2〕该运动员达到最大速度v max时,加速度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kv max2,
由所给的v—t图象可读出,v max=360m/s。
解得:k=0.008kg/m。
3.〔2010· 新课标理综卷第24题〕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响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
.200m比赛时,反响时间与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一样,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
.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
(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存两位小数)
4. 教练员在指导运动员进展训练时,经常采用“25米往返跑〞来训练运动员的体能,“25米往返跑〞的成绩反响了人体的灵敏素质。
测定时,在平直跑道上,运动员以站立式起跑姿势站在起点终点线前,当听到“跑〞的口令后,全力跑向正前方25米处的折返线,教练员同时开始计时。
运动员到达折返线处时,用手触摸折返线处的物体〔如木箱〕,再转身跑向起点终点线,当胸部到达起点终点线的垂直面时,教练员停表,所用时间即为“25米往返跑〞的成绩。
设某运动员起跑的加速度为4m/s2,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8m/s,快到达折返线处时需减速到零,减速的加速度为8m/s2,返回时达到最大速度后不需减速,保持最大速度冲线。
求该运动员“25米往返跑〞的成绩为多少秒?
【名师解析】.对运动员,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11m v t a =
=2s ;111
2m s v t ==8m 。
减速阶段:32m v t a =
=1s ;331
2
m s v t ==4m 。
匀速阶段:()
132m
l s s t v -+==1.625s 。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 加速阶段:41m v t a =
=2s ;441
2
m s v t ==8m 匀速阶段:4
5m
l s t v -=
=2.125s 受试者“25米往返跑〞的成绩为:t=12345t t t t t ++++=8.75s 。
5.(2016·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如下列图,小滑块在较长的固定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 0=2 m/s 、加速度a =2 m/s 2
沿斜面加速向下滑行,在到达斜面底端前1 s 内,滑块所滑过的距离为715L ,
其中L 为斜面长。
求滑块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t 和斜面的长度L 。
【参考答案】 3 s 15 m
6.一辆汽车从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2 s内经过相距27 m的A、B两点,汽车经过B点时的速度为15 m/s。
如图2所示,求:
(1)汽车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
(2)A点与出发点间的距离;
(3)汽车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
【参考答案】(1)12 m/s (2)48 m (3)7.5 m/s
7.如下列图,一长为l 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面上以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先后经过位置1、2.位置1、2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木块通过位置1、2所用时间分别为t 1和t 2.求:
(1)木块经过位置1、位置2的平均速度大小. (2)木块前端P 在1、2之间运动所需时间.
【参考答案】:(1)
l t 1l t 2 (2)l a ⎝ ⎛⎭⎪⎫1t 2-1t 1+t 1-t 2
2
【名师解析】:(1)由平均速度公式v =
Δx
Δt
得 木块经过位置1时的平均速度:v 1=l t 1
木块经过位置2时的平均速度:v 2=l t 2
(2)方法一:由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得
P 端经过位置1后t 12
时刻的速度为v 1,如此P 端经过位置1时的速度:v 1=v 1-a ·t 1
2
同理,P 端经过位置2时的速度:v 2=v 2-a ·t 2
2
由速度公式得v 2=v 1+at
解得t =l a ⎝ ⎛⎭⎪⎫1t 2-1t 1+t 1-t 2
2
方法二:设木块P 端距位置1的距离为x 1,距位置2的距离为x 2,P 端到位置1、2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由x =12at 2得x 1=12
at 1′2
x 1+l =1
2
a (t 1+t 1′)2
x 2=12
at 2′2
x 2+l =12
a (t 2+t 2′)2
解得t 1′=
l at 1-t 12, t 2′=l at 2-t 2
2
故木块前端P 在1、2之间运动所需时间为
t =t 2′-t 1′=l a ⎝ ⎛⎭⎪⎫1t 2-1t 1+t 1-t 2
2
.
8.(2016·黄冈调研)某人在相距10 m 的A 、B 两点间练习折返跑,他在A 点由静止出发跑向
B 点,到达B 点后立即返回A 点.设加速过程和减速过程都是匀变速运动,加速过程和减速过
程的加速度大小分别是4 m/s 2
和8 m/s 2
,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4 m/s ,从B 点返回的过程中达到最大速度后即保持该速度运动到A 点.求: (1)从B 点返回A 点的过程中以最大速度运动的时间;
(2)从A 点运动到B 点与从B 点运动到A 点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之比.
(2)设此人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过程中做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 3,减速运动的位移大小为x 2,减速运动的时间为t 4,由运动学方程可得
v m =a 2t 4,x 2=v m
2
t 4,L -x 1-x 2=v m t 3
v AB v BA =t 1+t 2
t 1+t 3+t 4
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可得
v AB v BA =1213
. 【参考答案】:(1)2 s (2)12
13
9.在一次低空跳伞演练中,当直升机悬停在离地面224 m 高处时,伞兵离开飞机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伞兵以12.5 m/s 2
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伞兵的安全,要求伞兵落地速度最大不得超过5 m/s.(g 取10 m/s 2)求:
(1)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多少?着地时相当于从多高处自由落下? (2)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多少? 【参考答案】:(1)99 m 1.25 m (2)8.6 s
【名师解析】:(1)设伞兵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至少为h ,此时速度为v 0,如此有
v 2-v 20=-2ah
又v 2
0=2g (H -h )
联立解得h =99 m ,v 0=50 m/s
以5 m/s 的速度落地相当于从h 1高处自由落下,即v 2
=2gh 1 解得h1=v22g =52
20
m =1.25 m
(2)设伞兵在空中的最短时间为t ,如此有v0=gt1 解得t1=v0g =50
10 s =5 s
t2=v -v0a =5-50-12.5 s =3.6 s
故t =t1+t2=(5+3.6) s =8.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