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眼睛》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一班戢月琴 2017年春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眼睛》教案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课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同情,号召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同时激发学生对现实幸福生活、学习机会的珍惜。

(3)引导学生据图展开想象,提高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描写眼睛的写作能力。

(5)感情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体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唤起学生对贫困山区孩子的同情,号召他们伸出援助之手。

同时激发学生对现实幸福生活、学习机会的珍惜。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启发和教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据图展开想象,提高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透过同学们一双双甜美无比、炯炯有神的眼睛,我能感受到你们的学习、生活是幸福的、快乐的。

同时也让我想到,在我国西部的一些偏远山区,有着一群和你们同样可爱的孩子,他们家境贫寒,几度失学、辍学,在求学的道路上艰难地行走。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走近这些贫困山区的孩子。

1.解说背景,导入新课。

1992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深入大别山地区考察“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万头村的一所小学里,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多里路来求学的孩子。

在众多的孩子中间,他发现一个女孩子有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年龄最小,但却十分坚强。

虽然她每天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还要经过一座大水库,但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从来都没有迟到过。

小姑娘不畏艰难、顽强求学的精神使记者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

当小姑娘抬起头凝视黑板时,那瞬间的眼神被记者的相机捕捉到了,从而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令世人关注的照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出示照片。

)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她叫苏明娟。

观察照片,说一说这是一双怎样的大眼睛?(清澈、美丽、乌黑透亮、渴望读书)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大眼睛的?请打开课本。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摄、述、援、社、捐、款、返、贫”8个生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2)再读课文,理解“跋涉、蜿蜒、渴望、濒临、忧郁、积攒、丰碑”的意思。

(3)快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

三、合作探究:
1. 小组互探:针对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大家在组内交流学习收获,解决疑难问题。

2.师生互探: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讨论交流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的段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了“大眼睛”照片的来历,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一双清澈、专注、会说话的眼睛,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总结“大眼睛”的召唤魅力持久,激励更多孩子努力学习。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拓展延伸:
与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我们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哪些优越的条件?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一手好字》
板书设计:
“大眼睛”的来历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由“大眼睛”产生的联想
“大眼睛”的魅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词语:跋涉、蜿蜒、渴望、濒临、忧郁、积攒、丰碑
2.复习课文的写作顺序,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3.师:今天我们深入学习《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4.出示课题: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二、自主学习:
1.出示自学提纲:
(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

(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请你模仿写一段。

(4)由这双“大眼睛”你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

三、合作交流:
1.组内交流自学提纲中的疑难问题。

2.师生互探。

(1)最能概括眼睛特点的词语。

(专心、忧郁、渴望读书)
(2)因为这双“大眼睛”有一丝淡淡的忧郁,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它打动了无数关注希望工程的人,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3)这双大眼睛是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缩影,它向世人喊出了我要读书的心声。

(课件出示贫困地区孩子失学、辍学的资料)
(4)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何感受?作何感想?(学生畅谈)请你怀着这样的心情和感受再读一读这双“大眼睛”吧!(学生练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读出感动,读出渴望)(5)指名朗读,配乐朗读,教师引读: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引读“它注视着前方……”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引读“虽然清晨教室光线……”
这双大眼睛,向我们深情地诉说着――引读“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这双大眼睛,向世人热切地呼唤着――引读“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
师小结:是啊,这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很多很多……从此,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便与“希望工程”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张“大眼睛”照片产生了无穷的魅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

(6)生模仿写一段并交流展示。

(7)由这双“大眼睛”我们联想到了什么?(鼓励生畅所欲言)
联想到还有许多失学儿童渴望读书。

联想到我们应该帮助这些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联想到我们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师小结:
1.是啊!这千千万万笔捐款,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希望小学,凝聚的是一片片爱心,播撒的是未来的希望,圆了多少孩子读书的梦想!让我们走进希望小学,再次去看看这些孩子们!(出示希望小学的图片)看到孩子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愉快地学习,我们为之兴奋,为之高兴。

2.(出示“大眼睛”的近照)她是谁?还认识她吗?啊――依旧是那双乌黑、闪亮的大眼睛,它还忧郁吗?是啊!已不再忧郁,而是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同学们一定很关心“大眼睛”现在的学习生活情况吧?谁能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苏明娟的近况呢?
3.学生交流资料。

四、拓展延伸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

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


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我们如何帮助比自己更困难的伙伴?
师小结:同学们,当我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时,你可曾想到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同龄人,他们是多么困苦;当我们在父母怀里撒娇时,可曾想到那些在贫困的生活中仍能自强自立的孩子们,他们多么令人爱怜!给予它他们关爱与温暖,我们能够做到;珍惜美好幸福的学习生活,我们应该做到。

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五·、作业布置。

《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专注忧郁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明亮打动人心
渴望献出爱心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读出对白衣战士的敬佩之情。

(3)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熟读成诵、理解诗歌表达的主旨。

2、过程和方法:
(1)以读促讲,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情感。

(2)搜集有关医护人员抗击“非典”的文字、声像资料,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对白衣战士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重点:读准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读出对白衣战士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表达的主旨,激发学生崇敬英雄人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学示标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什么地方经常看到戴口罩的人?(学生反馈)是啊,我们经常在医院里看到医生、护士是戴着口罩的,由于带了口罩不便说话,用来交流感情的就只有眼睛和手势了,而
更多的是用眼神来表示。

我们每一个人都忘不了2003年春天的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非典”,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的医护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尽全力抢救每个患者的生命,让
我们一同再去回顾那一个个感人的场面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会读会写本课5个生字,正确读写“抉择、病魔、肆虐、坚毅、安慰、温柔、高尚”等词。

(2)朗读诗歌,概括各小节的主要内容。

(3)诵读诗歌,说说为什么诗中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二)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合作探究
1.生生互探:讨论自学过程中疑难问题。

2.师生互探:
(1)指名认读生字词语,说说“肆虐、抉择、充满、冷静、安慰、流淌、高尚、闪烁、温柔、深
情、信心、心灵”等词语的意思。

(2)在正音的基础上再通读3―5遍课文,并试概括诗歌各小结写了什么?
过渡:这首诗就是写给那一场特殊的与“非典”战斗中的伟大战士――白衣战士的。

诗歌就是歌颂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和高尚的心灵的。

(边说边播放“非典”时期医护人员冒着危险拯救病人情景的多媒体课件。


(3)看了刚才的影像画面,联系一下课文,你觉得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诗?(板书: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4)为什么说“我只看见你的眼睛”?结合自己的领悟说说,这里的“你”指谁?
过渡:是的,作者在抗击非典的一线上,看到医护人员被防护衣、帽、口罩裹得严实,唯一
的,只有那双面对病魔的眼睛,让作者感受最深,所以作者反复吟诵了这一句。

(5)再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觉得医护人员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过渡:是的,面对不同的场合,医护人员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结合你的调查和体会说说你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

四、拓展训练
1.诗歌哪些语句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表情朗读出来,读出情,读出味。

2.展开赛读。

3.小结:白衣战士在抗击非典这场特殊的战斗里,表现出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心灵。

这是一种冷静的美、坚韧的美、温柔的美,更是一种伟大的美!所以它是那么动人。

下一节课我们再好好地有感情朗读这动人的诗篇吧。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一手好字》
第二课时
一、目标导学
1.复习导入: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看到了白衣战士的高尚心灵。

那你们有什么感想?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纠正、表扬鼓励。

)大家都说的很好,你们真诚的话语一定会让白衣天使很感欣慰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诗人刘五云的诗篇写的很好,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吗?
2.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动人”的?请你想象一下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遇到了哪些困难?
他们为什么还要坚守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
3.诵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师巡视。

三、合作探究
1.生生互探: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重点讨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师生互探,检查反馈:
(1)诗人刘五云的诗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呼声,但大多没有标点,你们能给标上吗?你们标上什么标点,就意味着你们将用什么的语气朗读每一个诗句。

(2)学生边加标点,边练读。

(3)逐节检查。

①指名学生说标法,并示范读。

(要说原因)
②众生根据指名学生的意见说看法,并朗读。

师相机板书相关的标点并点评。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面对肆虐的病魔,你的眼中充满着愤怒和冷静。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在生死抉择的时刻,你的眼中饱含着信心和坚定!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安慰受难的病友,你的眼中流淌着温柔的深情……
●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在战斗的日子里,你的眼中闪烁着高尚的心灵!
● 啊,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
(3)诗歌反复写“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是那样美丽动人”你是怎样理解“美丽动人”的?请你想象一下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为什么还要坚守在抗击“非典”的第
一线?
(4)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四、拓展训练
1.伟大的抗击“非典”精神令人深受鼓舞和感动,请以“白衣天使,我想对你说……”说一段话。

2.教师小结:在“非典”恶魔肆虐的那些日子里,那些白衣战士们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无私的投身于抗击“非典”的最前线。

给予“非典”病人最有效的救助和最温暖的关爱。

那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传递着温情和信念,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我们透过一双美丽动人的眼睛,欣赏到一颗颗高尚的心灵。

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这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曲心灵的赞歌。

孩子们,让我们全体起立,把最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些时代英雄吧!
五·、作业布置。

《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我只看见你的眼睛
我只看见你的眼睛愤怒、冷静
是那样美丽动人――信心、坚定、高尚
温柔、深情
永生的眼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生字7个,会认8个。

积累词语,并体会重要词语在文中的表达的意思。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写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继续练习写批注笔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内心,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写作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正确认识器官移植,培养人道主义、博爱、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重点: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难点: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激发感情。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东西是永恒的?(学生各抒己见:钻石、母爱、宇宙、某种精神、品质……)
师:其实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有许多可以永恒的东西,但要看你会不会利用好它,让它永恒。

前些天,老师在“大宝真情互动”的电视节目中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感人的故事。

就在去年, 34岁的电视台记者阿红因患癌症去世了,这是阿红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段宝贵的声音。

出示:“我要把自己这双眼睛,献给那些失去光明的人,让他们能够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她在清醒时留下的最后一封信里写道:“朋友,虽然我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我的生命在你的眼睛里延续着,祝福你,祝你好好保护自己的眼睛。

”她的眼角膜成功的移植给了一位大学生和一位 70多岁的老人。

可想而知,这两位昔日的盲人,重见光明的那一刻,将会多么兴奋。

生活将会多么美好。

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发生在琳达一家。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过渡语:带着你的感动去读课文吧!拿起笔,做好读书准备,读中圈点批注,完成以下任务:1.出示自学提纲
(1)自读课文。

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

想办法处理不认识的字。

(2)练习复述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捐赠的?
2.学生自主读文、标记。

三、合作探究
1.出示生词,纠正读音。

栩栩如生屡次况且签字移植昔日振聋发聩
热泪盈眶捐赠天壤之别溘然长逝领悟签署
才华横溢分享慷慨骄傲
2.指名读课文。

教师指导朗读难以读通的的句子,引导学生正音。

3.再读,边读边画出生词。

同桌互相当老师指导对方记忆难以记住的字或是笔画。

4.选择其中的几个,回想课文内容,说一句或几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话。

5.师生交流、探讨;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各是在什么情况下捐赠的?
四、拓展延伸
1.有感情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一手好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昨天已经读过了课文,谁来说说哪个情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畅所欲言)
2.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细读课文,完成课后表格。

2.作者琳达对三位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在情感和认识上有哪些变化?
3.“骄傲”一词在文中出现几次?你是怎么理解的?
(二)学生围绕自学提纲自主读文,标记。

三、合作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今天,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当时琳达只有14岁,母亲就不幸去世了,当警官来访,为了医院要取用母亲的主动脉瓣膜和角膜而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琳达和爸爸的表现截然不同。

快速的找一找相关的句子,用”――”画出琳达的表现,“”
画出父亲的表现。

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汇报:指读琳达的表现。

3.看似普通的话语,女儿却感到是振聋发聩的,你怎么理解“振聋发聩”?接着学生的回答,问:爸爸的话使琳达受到了哪些触动?
4.那振聋发聩的话是什么呢?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父亲那振聋发聩的话语给琳达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父亲便开启了琳达那扇爱的大门――导读5-7自然段。

(生读父亲的话)
2.父亲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流露出了怎样的心情?
3.父亲曾说过:如果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死也是有意义的。

父亲认为捐献自己的眼睛有什么意义?能从他的的话中感受到吗?谈读结合。

4.在谈论生与死这个话题的时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儿!我们再来通过朗读感受一下父亲那伟大的心愿吧!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并感受“骄傲”:
过渡语:父亲想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琳达感到骄傲,事实上不仅是琳达,就连14岁的温迪
都为此而感到骄傲。

所以在后面的文章当中有一个词就反复出现了多次,这个词就是“骄傲”。

1.默读下文,画出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

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一读。

2.指读四处句子――出示句子――集体读。

3.琳达把父亲的话告诉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愿深深打动了,此后,她也见证了外公捐献角膜的动人一幕。

她对妈妈说了什么?温迪为谁感到骄傲呢?为什么?
过渡:这种行为是多么令人骄傲呀!温迪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浓浓爱意的家庭里,耳濡目染,使她为母亲、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所以她骄傲的对妈妈说。

(师生对读对话。

)4.温迪去世三周后,琳达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

全班同学一起怀着感激之情给琳达读读这封信好吗?
5.琳达一边看信一边想。

齐读15自然段。

你认为温迪是为谁而骄傲?为了什么而骄傲?
6.你认为这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眼睛吗?
师小结:这是爱的永生,是奉献精神的永生。

他们这样做有助于别人,有助于人类,有助于世界。

这是多么令人骄傲呀!孩子们,再来读读课题,相信你们的感受会更深刻。

齐读(饱含着浓浓的爱意!)再读课题。

7.你们知道吗?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得到这样的眼睛呀!仅我国就有400多万因角膜病而致盲的人!而目前我国的角膜库存却很少,每年只有3千多人能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他们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着。

因为他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像琳达一家人一样愿意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

你们听说过这样的事吗?你们看,他们就是这样的人。

四、课堂延伸
1.你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
2.我们能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为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
3.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身边的人听。

五·、作业布置。

《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不理解)——→(理解)——→(影响)(“我”的态度)
语文天地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积累具有特殊形式的词语。

畅谈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了解眼睛的作用,感悟它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练习写作,学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课时:四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积累、阅读、习作,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睛。

教学难点:通过积累、阅读、习作,体会眼睛的重要性,关爱盲人,珍惜自己的眼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积累词句
1. 观察词语的特点。

2. 观察下列句子的特点。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你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吗?
二、那些词语表示“看”?比一比谁写得多。

1.一个字表示看的。

2.两个字表示看的。

(窥视、眺望、环视、预览、端详、浏览……)
3.四个字表示看的。

(目不转睛、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4.集思广益,共同讨论。

三、填成语。

四、畅所欲言
1.思考:为什么要爱护眼睛?
2.列举不爱护眼睛的表现。

3.讨论保护眼睛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学习《谁的眼睛最好》
1.认真读短文,说说文章介绍了哪些动物的眼睛,它们有什么特点,在文中画一画。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作业:办一期有关眼睛的手抄报。

二、初现身手
1.调查周围有哪些能够帮助盲人的设施,体会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2.感受眼睛的重要性。

3.交流: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第三课时
一、金钥匙:评价
二、笔下生花
请你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写。

眼睛的故事
我用我的眼睛……
________的眼睛
怎样保护我的眼睛
假如我有一双火眼金睛(想象作文)
1.审题
2.注意。

(1)体裁不限。

(2)无论选哪个题目都要做到表达清楚,内容具体。

四、学生练习写
第四课时继续完成习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