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知识点辅导:饮片切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
1.饮⽚切制
将净选后的药物进⾏软化,切成⼀定规格的⽚、丝、块、段等的炮制⼯艺,称为饮⽚切制。

2.饮⽚
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

饮⽚,在狭义上是指为制备中药汤剂⽽切制的⽚状药物,⼴义上指为调配中药汤剂⽽炮制的任何形状的药物。

历史沿⾰
汤剂⽤药,必须预先加⼯成适宜的⼤⼩,以便于调剂和煎煮。

古代最初⽤咀的⽅法将药物制成颗粒状;南北朝⾄隋唐时期沿⽤锉、切、捣的⽅法将药物制成不规则的颗粒状。

宋⾦元时期沿⽤粗末煮散,南宋周密的《武林旧事》中⾸次记载了“饮⽚”的名词。

元代出现了切药的铡⼑。

饮⽚切制的⽬的
1.便于煎出有效成分:中药材⼤多来⾃于⾃然界,其⼤⼩悬殊,形态各异,如果直接⼊药,由于质地、⼤⼩、形状的不同,其中的有效成分在煎煮时溶出程度势必会受到影响。

2.提⾼煎药质量:药物粉碎程度过⼤,同样会给汤剂的制备造成困难。

3.利于进⼀步的加⼯炮炙:药物切制成饮⽚后,⼤⼩、厚薄均匀,还便于在进⼀步炮炙时控制⽕候,使药物均匀受热,有利于各种辅料的均匀接触和吸收,从⽽保证炮炙的⼯艺质量。

4.利于调配及贮存:药物切制成饮⽚,体积适中,洁净度增⾼,含⽔量下降,即⽅便配⽅调剂,⼜可减少贮存中⾍蛀、霉变现象的发⽣。

5.便于鉴别:对于性状相似的药物,切制成⼀定规格的⽚型,便于区分;且显露了药物的组织结构特征,防⽌混淆。

6.利于制剂:在制备液体剂型时,药物切制后能增加浸出效果。

制备固体剂型时,由于切制品便于粉碎,从⽽使处⽅中的药物⽐例相对稳定。

饮⽚切制的⼯艺流程
中药材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

其中植物药⼤多质地软硬适宜或易于软化,可以采⽤切制的⽅法,⽽动物药和矿物药由于质地坚硬或难于软化,⼀般⽆法采⽤切制的⽅法。

需要切制的植物药有⼤部分的根和根茎(如⼤黄、泽泻等,但是体积较⼩的药材如⾹附、麦冬等除外),⽪类(厚朴、黄柏、陈⽪等),体积较⼤的叶(枇杷叶、荷叶等)、果实(⼭楂、栝楼等),藤⽊(钩藤、鸡⾎藤等),全草(薄荷、荆芥等)。

但是亦有⼀些药材直接使⽤(如槐花、番泻叶)或采⽤其他加⼯⽅法,如碾捣(⼤部分种⼦类)、揉搓(如⽵茹、桑叶)等。

现代研究
1.软化⽅法的研究:研究发现,选⽤不同的软化⽅法,药物中有效成分的溶失不同。

如⽢草浸泡48⼩时,⽢草酸损失率为48.40%;浸润48⼩时,⽢草酸损失率为4.49%。

2.切制粒度的研究:研究发现,不同的饮⽚规格,特别是饮⽚的厚度,对于药物成分的溶出率也有影响。

如饮⽚厚度为2~3mm时,⽢草酸浸出率为99.91%;厚度为5~6mm时,⽢草酸浸出率为85.22%。

3.⼲燥⽅法的研究:有⼈研究了不同⼲燥条件对药物中成分的影响。

结果如下:
不同⼲燥条件下药物挥发油的含量(%)
⼲燥条件
不同药物的挥发油含量(%)
平均损失率(%)
⼴⽊⾹川芎陈⽪枳壳 
⾃然⼲燥 0.44 0.92 0.86 0.84
50oC~55oC⼲燥 0.41 0.94 0.84 0.82 2.34
70oC⼲燥 0.26 0.56 0.62 0.58 34.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