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三)
——《家》阅读
【作者简介】
20世纪中国文学中,巴金也是一位影响巨大的作家。
几乎在所有的文学史中,巴金都被列为一流的作家。
在郭沫若、茅盾的声誉不断下降的时候,巴金的声誉却不断上升。
这里可以看出,巴金是一位具有稳定的文学精神的作家。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人。
曾经留学法国。
1928年发表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
从《灭亡》到1949年全国解放,巴金有20多部中、长篇小说,70多部短篇小说,此外还有大量的随笔散文。
80年代巴金有《随想录》,被认为是敢于讲真话,并具有忏悔意识的作家。
2001年,巴金以98岁的高龄,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创作背景】
巴金的《家》,是《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1931年完成,最初是以《激流》的名字在杂志上连载的,后来出版单行本时,才改名为《家》。
《春》《秋》都作于抗战时期,成就和影响远不如《家》。
可以说,《家》是巴金文学地位的奠基性作品。
在中国大陆,巴金的名字总是和《家》连在一起的。
巴金之所以能够写出《家》这样的作品,是和巴金本人的生活经历具有密切关系的。
《家》带有一定的自传性,是写巴金个人生活的写照。
小说巴金出身在一个封建大家庭,“有将近20个的长辈,有30个以上的兄弟姊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
”巴金在这个家庭生活了19年。
这种大家族生活,是巴金文学创作的巨大生活资源和感情力量。
没有对家族生活的体验,巴金创作就无法想象
【主要内容】
18岁的高觉民和弟弟高觉慧都是热衷于新思想的青年。
觉民正与姑妈的女儿琴表妹相爱,觉慧也有着自己的心上人——鸣凤。
觉新是两兄弟的大哥,也是高家的长房长孙。
他深爱着表妹,却接受了父亲以抽签的方式为他选定的李家小姐瑞珏,像一个傀儡式地订婚、结婚。
婚后一个月就去父亲做董事的西蜀实业公司做事。
完全放弃了自己的理想。
一年以后,父亲去世,觉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整个家庭之间的钩心斗角令他厌恶。
他只有小心翼翼地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
好在她新婚的妻子瑞珏美丽而善良,给了他许多安慰。
他们的儿子海儿的出世,更令觉新感到欢欣,他决心把自己已丢弃的抱负放在儿子身上来实现。
两年以后爆发了五四运动,新的思想唤醒了他那久已逝去的青春。
但他仍不如两个弟弟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作揖主义者”和“无抵抗主义者”。
觉慧由于跟同学们一道参加了向督军请愿的活动,被高老太爷训斥了一顿,不允许他再出门。
元宵节到了,由于军阀混战,张姑太太只好带着琴和梅逃到高公馆。
觉新与梅相遇。
二人互诉衷肠,泪流满面。
两天后,街上又传出要发生抢劫的消息。
大家纷纷外出避难,只剩下觉新一人留下看家。
抢劫并未发生,三四天后避难的人也都陆续回来了。
梅和觉新等人聚在一起打牌,觉新心乱如麻,常常发错牌。
梅谎称有事回到房中痛哭,瑞珏赶来安慰她。
二人互诉心曲,成为好朋友。
战争结束了,觉慧瞒着家人参加了《黎明周报》的编辑工作,撰写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文章。
他觉得自己与家庭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只有想到鸣凤,他才会感到一些亲切。
高老太爷把鸣凤像送东西一样赠给冯乐山做小妾。
鸣凤怀着一线希望去找觉慧,埋头写文章的觉慧丝毫没有察觉到鸣凤脸色的变化,鸣凤只好流着泪离去。
觉民把鸣凤的事告诉觉慧,觉慧急忙冲出门外寻找鸣凤,但没能找到。
原来,鸣凤已经喊着觉慧的名字投湖自尽了。
高老太爷的66岁寿日到了。
公馆里连唱了三天大戏,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祝寿,冯乐山也带婉儿来看戏。
婉儿向淑华等人哭诉自己在冯家所受的折磨。
高老太爷刚过寿辰,就催着觉民和冯乐山的侄女结婚。
觉民不愿像大哥那样充当傀儡,跑到同学家藏了起来。
他逃婚的消息被高老太爷得知后,高老太爷勃然大怒,他命令觉新立即找回觉民,并威胁要和觉民断绝祖孙关系。
觉新让觉慧带信劝觉民回家。
觉民回信劝他不要再制造出第二个梅表姐。
觉新流泪了,他觉得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
他去为觉民讲情遭到祖父的一顿臭骂。
他不敢再说什么,只好再去找觉慧劝他去找回觉民,觉慧嘲讽他懦弱无用。
觉新生气至极,又听到了梅去世的消息,这对他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打击。
他匆忙赶到钱家。
面对梅的尸体绝望地痛哭。
觉慧没有流泪,他对这个黑暗社会的憎恶更强烈了。
一天,高老太爷房里闹成一团。
原来五房克定在外面讨小老婆的事暴露了,五太太到老太爷房里哭诉。
高老太爷怒气冲天,重重地责罚了克定。
但是,一种从未感到过的幻灭和悲哀感也沉重地压上了他的心头。
觉慧也和爷爷一样感觉到这个家庭正一天天地走上衰落之路,一切已经无可挽回了。
高老太爷病倒了,但他的病并没给这个家庭带来什么大的变化。
濒临死亡的高老太爷变得和善亲切起来。
他让觉慧找回觉民,也不再提和冯家的婚事,觉民、觉慧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高老太爷对孙子们说了几句话,就去世了。
第二天,高家兄弟们就为财产分割的事情吵了起来。
瑞珏生产第二个孩子的日期就要到了。
嫉妒、憎恨瑞珏的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求瑞珏去城外生养。
高家克字辈担心背上不孝的骂名,也对陈姨太的办法予以赞成,他们让觉新照办。
觉民、觉慧劝哥哥反抗,但觉新却流着泪答应了这一切。
四天后,觉新来看瑞珏,正听到她在屋里凄惨的喊叫声。
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了,两人临死都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觉新终于醒悟,夺去他心爱的两个女人正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
但他仍然没有决心反抗。
觉慧对这个家庭的一切已经忍无可忍了。
他要出走,觉新去征求长辈们的意见,得到的是他们的一致反对。
觉慧决不屈服,他表示“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觉新反复考虑后,决心支持觉慧并为他准备了路费。
黎明时分,觉慧告别觉新、觉民和朋友们,乘船离家到上海去了。
在那里,他将开始自己新的生活。
【艺术特色】
1、用现实主义手法,精心塑造真实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巴金早期作品的主人公,有类型倾向,《家》的人物塑造,标志着巴金现实主义的成熟。
作者曾说:“我熟悉我所描写的人物和生活。
因为在那样的家庭里度过了我最初十九年的岁月”,“书中的人物都是我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
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从生活原型到文学典型,《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2、热情酣畅的抒情特色和沉郁哀婉的悲剧风格。
读《激流三部曲》,总能感觉到充溢在作品中的一股感情的潮水。
这情,是那么炽热,又是那么沉郁。
巴金谈到创作过程时曾说:“我仿佛跟着书中每一个人受苦,跟着每一个人在魔爪下面挣扎。
我陪着那些年轻的灵魂流过一些眼泪,我也陪着他们发出过几声欢笑。
我愿意说我是跟我的几个主人公同患难共甘苦的。
”“我在跟书中人物一起生活。
”这种情,之所以有魅力,首先在于他笔下人命运的悲剧性。
《家》中写的是一幕幕悲剧:梅的病死;鸣凤的投湖;淑贞的自杀;最震撼人心的是:瑞珏的惨死和鸣凤的投湖。
此外,还在于写人物的悲剧命运时,作者以一种特有的热情,用细腻的笔触挖掘悲剧人物的心理感受,并夹进自己的主观情感的抒发。
每逢这样的段落,作者在文字上泼墨如水,多方铺垫,尽情抒写,使其具有震动心弦的艺术力量。
【主题思想】
作品以“五四”的浪潮波及到了闭塞的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用作家自己的话说:他“所要展示给读者的乃是描写过去十多年间的一幅图画”。
高氏豪门外表上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但遮掩在这层帷幕之后的,却是内部的相互倾轧,明争暗斗,腐朽龌龊,荒淫无耻。
为了维护这个作为封建制度的支柱而又面临崩溃的家庭,以高老太爷和克明为代表的那些卫道者,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为代价。
这就又加深了新与旧、当权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并使年轻人遭受巨大的痛若。
小说写了觉新、觉民、觉慧兄弟三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写了几对年轻人——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觉慧与鸣凤之间的恋爱、婚姻纠葛;写了他们不同的遭遇;写了学生请愿,觉慧被关禁闭,
兵变惊乱,鸣凤、梅芬、瑞珏相继惨死,觉民逃婚,觉慧出走……以长房中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的故事为主,以各房以及亲戚中的各种人物为纬,描绘出一幅大家族生活的画面,集中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典型形态,也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封建大家族衰落、败坏以至最后崩溃的历史过程。
在《家》中,就有梅的悒郁致死,瑞珏的惨痛命运,鸣凤的投湖悲剧,婉儿的被逼出嫁,——这些青年女性的不幸遭遇,无不是封建制度以及礼教、迷信迫害的结果。
通过这些故事,作家批判的锋芒不仅指向旧礼教,更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其所描述的恋爱婚姻悲剧的真正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唤醒青年“人”的意识,启迪与号召他们与封建家庭决裂。
在作者看来,觉慧与婢女鸣凤的恋爱悲剧,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之间的婚姻悲剧,其根源都在于他们追求幸福爱情、婚姻的愿望与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旧的家族所代表的专制制度,扼杀了他们的幸福和生命。
巴金写这部小说,目的在于他要以笔为武器,对这个“垂死的制度”,喊出“我控诉”。
【主要人物】
(一)这里主要是三个女性的悲剧命运。
钱梅芬、李瑞珏、鸣凤,她们都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她们的悲剧命运,最有力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性质。
1、钱梅芬属于古典淑女,是那种近于林黛玉式的性格。
聪明柔弱,多愁善感。
她和高觉新青梅竹马,门当户对,甚至是亲上加亲,即使是从封建的婚姻观念上看,也是天生的一对。
但是,仅仅是由于家长之间的小小恩怨,她们的爱情就被扼杀。
钱梅芬由父母包办,嫁给另外一个人,抑郁而病,终于死去。
2、李瑞珏也是古典淑女,但是她是属于薛宝钗式的性格。
温柔敦厚,性格内向,典型的贤妻良母。
她也是由父母包办嫁到高家,是由高觉新在祖宗灵前抓阄,被抓到高家的,但是她幸运的是遇到了高觉新这样的好人,所以,和高觉新之间逐渐建立了很深的感情。
她应该是先结婚,后恋爱。
但是,她和高觉新之间的感情又总是笼罩着一层阴影,就是钱梅芬。
高觉新总是无法忘掉钱梅芬,虽然高觉新总是对她很好,但是在李瑞珏的内心,仍然有无法诉说的苦衷。
但是,她仍然全心全意的爱着高觉新。
可是,最后由于她在高老太爷丧葬期间生产,被家长们以“血光之灾”为理由逐出门外,在郊外生产,难产而死。
所谓“血光之灾”,只是表面的一个借口,深层的原因是大家庭内部的相互倾轧和排挤。
3、鸣凤是个丫鬟,性格类似《红楼梦》中的袭人,聪明善良,善解人意,但是不象袭人那样有心计城府,更多的是少女的纯洁。
她虽然知道高觉慧真心爱她,但是她却不敢有这种感情的奢望。
她一方面压制自己感情,另一方面又有所期待。
对于高觉慧,有一种少女式朦胧而纯洁的渴望。
但是,她却被高家送给老人冯乐山做妾。
在绝望之余,选择了投湖自杀。
以这种极端的方式,反抗封建制度及其礼教。
(二)年轻一代对封建家族制度的反抗,也是作品最重要的内容。
一方面是家族制度的罪恶、专制、腐败,另一方面就是青年的反抗、追求个性解放。
由于时代的进步,他们不再满足于祖辈那样的非人生活,而是要追求真正的人的生活。
在这里,表现出时代新文化激流对传统封建制度的毁灭性冲击。
在作品中,反抗性体现高觉民、觉慧和琴等青年身上。
他们都具有个性解放的思想。
高觉民和琴,反抗包办婚姻,甚至用里家出走的方式,最终获得了胜利。
1、高觉慧——幼稚而大胆的叛徒
他具有更大反抗性。
他的思想核心是自由、平等的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
在社会上,他是进步、激进青年。
他积极投身社会革命活动,编辑进步刊物,写文章批判、讨伐封建主义。
在家庭中,敢于蔑视高老太爷的权威,支持觉民逃婚,敢于和一个丫鬟恋爱,甚至敢于揭露家长的丑行。
他要做一个独立的人。
同时,还具有人道主义思想,同情弱者和底层人。
如对待仆人、丫鬟,是一种平等的态度,不坐轿,和爱上鸣凤,也说明他根本没有等级思想。
最后,终于与封建大家庭彻底决裂,离家出走。
(三)高家,四川成都一个大地主家庭。
最高宝座上的高老太爷是高公馆至高无上的封建君主,主宰着这黑暗一国的一切。
他在“清朝做了多年的官”,有跨越几个县的田产房产,“创造了一个大的家庭和一份大的家业”。
专横,是高老太爷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他很少出场,但那张暗黄色的脸,微微睁开眼睛,始终给这个家庭罩上一层阴森森的恐怖气氛。
他“用独断的手腕来处置和指挥一切”,“他说要怎么办就得怎么办”,“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他下令觉民与冯乐山的侄孙女成亲;觉新的婚事,只由觉新的父亲出面:“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便决定了觉新的终身命运。
他可以把十七岁的鸣凤当礼物送给六十多岁的冯乐山做妾,而只由大太太周氏转告一声就决定了鸣凤的悲剧。
虚伪,是高老太爷的另一特征。
他表面上道貌岸然,口口声声“高家的门风”,要孙子们读“教孝戒淫”的书,要克定给儿子们做榜样。
实际上,他和儿子们一起把唱戏的小旦弄进家里照像。
身边那陈姨太,浓妆艳抹,扭扭捏捏,正好说明了高老太爷灵魂深处的好恶。
他是大家族专制家长的典型。
独断专制是他的性格本质。
他是封建大家庭的最高统治者,黑暗王国的君主。
掌握着这个家族的生杀大权,控制着家族生活的一切。
在高老太爷性格上,可以体现作品文化批判的深度。
他虽然在道德人格上也存在着虚伪的腐败,但总体上看,仍然是一个合格的封建家长。
他的专制、腐败与其说是个人道德,还不如说是文化问题。
他和一切封建家长一样,按照几千年来的封建文化原则来统治,维护这个家庭。
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这个大家族的昌盛不衰。
作品中,他的那些行为,都是从封建文化原则出发的。
他反对觉民的自由恋爱,就是本着封建婚姻制度的。
父母包办,门当户对。
他把觉慧囚禁在家里,因为觉慧触犯了现实封建统治。
他不让觉新读书,让他回家料理家事,为的是让觉慧承担起长房长孙的责任。
他把鸣凤送给冯乐山,也并没有感到什么道德上的压力,因为在封建等级秩序中,一个丫鬟和物品是一样的,完全可以随意送给他人。
所以,他的专制,不是个人道德的问题,而是制度、文化的问题。
实战演练
1、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证明《家》中的觉慧是一个叛逆的典型。
答:如:①反抗祖父。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
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
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如:②向鸣凤示爱。
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
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
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如:③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
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
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
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
盼高老太爷的康复。
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2、为什么说《家》比“五四”以后许多同类题材作品思想上显得深刻?
答:它不再是那种人们熟悉的自由恋爱和反抗旧礼教的故事,它的矛头不仅针对着旧礼教,而且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它的意义也不只是主张自由恋爱,而是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洪流。
3、爱情故事是《家》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写了哪几对青年的爱情?
答: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
4、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高老太爷形象。
答: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他是这个家族的至尊,掌握着全家人的命运,按照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是家族的“君主”,全公馆上下无不敬畏的“神”。
5、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觉新形象。
答:觉新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他也受过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认识到是旧家庭和旧礼教夺去了他的青春,但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特别是所谓“孝”的毒害,长房长孙特殊地位的约束,旧意识的沉重的十字架,已使他养成了懦弱顺从的性格。
然而他行为上的“不抵抗主义”“作揖主义”换来的是血的教训,在作品结尾,他终于有所醒悟,感到“我们这样一个家需要一个叛徒”,并支持觉慧的出走。
6、《家》中高老太爷最后的死是很有象征意义的,作者描写了他在极度失望之后产生的错觉:“他隐隐约约地看见他的儿子们怎样地饮酒作乐,说些嘲笑他和抱怨他的话。
他又看见他的孙儿们骄傲地走在一条新的路上……他自己衰老无力地躺在这里。
”从这一段中你看出导致他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从这一段中看出导致他死亡的两个原因: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封建大家庭,新一代叛逆者又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
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7、试简述《家》的思想内容。
答:《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①通过梅、呜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
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8、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觉慧形象。
答:觉慧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形象。
他在“五四”思潮的冲击下,在高家最早觉醒过来。
他充满朝气,敢于对抗高老太爷的旨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革命活动,编写进步刊物,撰写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大胆向婢女鸣凤表示纯洁的爱情;他不怕冒犯尊长,公然揭穿他们“捉鬼”行孝的丑剧;最后,他又毅然从这罪恶的家庭出走。
当然,他也有历史局限性,他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影响。
9、简要分析《家》中的高老太爷的形象。
答:高老太爷作品中“封建宗法制度”的具象化。
是一个可憎的、专制独裁的家庭暴君,一个代表整个封建阶级的罪恶典型。
10、你认为《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
答:她们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由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虐杀,她们都正逢青春而没有青春。
梅被母亲嫁与别人,不久即青春孀居,终至郁郁而死;瑞珏被整个家族利用“血光之灾”的迷信逼迫到城外去生产,不幸难产而亡。
她们的悲剧是对封建礼教的有力控诉。
11、试析《家》中最具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觉新。
答:他是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塑造得最丰满、最感人的艺术典型。
高觉新生于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家庭中,也受到传统的教育和五四新思潮的影响。
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处于大家庭斗争的漩涡中,使他形成温良懦弱的性格。
作品通过这—形象,揭露封建礼教制度的吃人的本质,也向读者指出大胆反封建的道路。
12、觉慧是叛逆的典型,请用一个具体情节或事件证明。
答:①反抗祖父。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
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觉慧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
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②向鸣凤示爱。
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
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呜风。
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地,已经完个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③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
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
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
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
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13、简述最能体现觉民性格和觉醒程度的事件和情节。
答:觉民逃婚,在高老太爷的生门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门亲事。
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
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只好答应取消婚约。
14、《家》中觉慧说过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形与家庭决裂?他最后是如何为自己争幸福的?请简述。
答: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呜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一切了。
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
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
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15、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时时处在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中,他的双重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他接受封建正统观念,又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又接受新思想的影响。
既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又处处奉封建礼教为处世行事准则。
既渴望自由解放,又无力与旧家庭决裂。
既想着要为别人牺牲自己,又常常让别人为自己的孝道而牺牲。
他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帮凶。
16、简述《家》中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答: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
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
不久梅出嫁。
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
军阀外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旧情。
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