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二期(横沥岛尖)IFF东侧海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二期(横沥岛尖)IFF东侧海岸及滨海景观带(含生态岛)建设工

勘察设计任务书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况 (1)
1.1 项目基本信息 (1)
1.2 项目选址 (1)
1.4 水文概况 (2)
1.5 工程地质概况 (4)
第二章勘察设计依据、范围和内容 (5)
2.1设计依据 (5)
2.2 勘察设计范围 (3)
2.3 勘察设计内容 (7)
2.4 设计界面划分 (11)
第三章勘察设计要求 (12)
3.1勘察要求 (12)
3.2 总体设计要求 (13)
3.3 BIM设计要求 (15)
3.4造价编制要求 (17)
3.5设计服务要求 (18)
第四章设计成果提交要求 (19)
4.1 时间进度要求 (19)
4.2 成果内容要求 (20)
4.3 成果形式要求 (23)
第五章设计人员组织管理要求 (25)
5.1管理架构 (25)
5.2设计团队要求 (25)
5.3驻场人员要求 (28)
第六章附则 (30)
第一章项目概况
1.1 项目基本信息
1.1.1 项目名称
广州南沙新区明珠湾区起步区二期(横沥岛尖)IFF东侧海岸及滨海景观带(含生态岛)建设工程
1.1.2 项目建设单位
广州市南沙新区明珠湾开发建设管理局
1.1.3 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投资规模约为7.16亿元(不含征地拆迁);其中工程建设费用约5.97亿元。

资金来源为开发区财政资金。

1.1.4 项目建设规模
根据横沥岛尖控规成果,IFF东侧规划滨水岸线长约1.85km,公园绿地面积约5.3公顷,滩涂(含生态岛)面积约40公顷,水域面积约30公顷。

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1)建设长约1.85km的生态堤防(含景观),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
(2)建设面积约26公顷的生态岛,构建岛尖生态核心;
(3)新开挖中轴涌河道约0.4km,整治面积约30公顷的水域,形成规划蓝线空间;
最终建设内容以建设单位及相关行政部门主管审定的方案为准。

1.2 项目选址
横沥岛尖位于广州市南沙区西部的横沥镇,属南沙新区核心明珠湾区的起步区。

明珠湾区位于南沙新区中部,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3km2,起步区位于该核心湾区北部,包括蕉门河以西地区和南沙慧谷地区、横沥岛尖、灵山岛尖,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3 km2。

横沥岛尖处于蕉门水道和上横沥之间,东、南、北三面环水,横沥岛尖位于起步区
内的规划面积为7.29km2。

根据《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南沙的发展定位是“立足广州、依托珠三角、连接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打造南沙成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南沙新区发展规划》提出营造“钻石水乡”的理念,即利用南沙核心湾区水域及其岸线布局生活休闲空间及体现岭南特色的滨水景观,沿海岸、水道、河涌、河渠两侧布局防护绿化空间,促进滨水区功能多样化,营造高品质、独特、精致的“钻石水乡”风貌。

本项目位于横沥岛尖东段海岸,工程范围下图。

1.3 交通条件
现状横沥岛道路主要包括:京珠高速公路、南部快速干线、灵新大道、合兴南路等。

项目所在区域内部主要道路为乡道、村道,合兴路东西横贯横沥岛尖,东端与现状安益路平面交叉,两道路均为双向2车道,7m宽,水泥混凝土路面。

南北向道路主要为田间道路,有混凝土路面和砂石路面两种。

环岛尖与堤岸结合设有水泥路或砂石路。

1.4 水文概况
(1) 气象特征
南沙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气候温和潮湿,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温差较小、夏季长等气候特征。

降雨量: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700mm,最大年雨量2134mm(1981年),最小年雨量887mm(1963年),汛期4月~9月降水量占年总量的82.1%,枯水期10 月~翌年3 月占年总量的17.9%。

气温和湿度:多年平均气温为21.8ºC,日极端最高气温为38.7º C (1953年8月12日),极端最低气温为0.0ºC(1957年2月11日),年平均相对湿度79%。

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00h~2100h。

风力风速:夏季多吹东南风和偏南风,冬季多吹北风和偏北风。

多年平均风速
2.0m/s~2.6m/s,多年最大风速平均值19m/s。

水面蒸发量: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100mm~1300mm。

(2) 水文基本资料
南沙区附近有三沙口潮位站、灵山潮位站、南沙潮位站、南沙雨量站、舢板洲潮位站等,本工程主要采用南沙站潮位及降雨量资料。

(3) 径流
根据年径流深等值线图成果,广州市多年平均年径流1091.2mm(78.81亿m3)。

径流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汛期(4~9月)径流量占年总量的80~85%,最大径流量多出现在5、6月份。

灵山岛尖多年平均径流深为800mm,小于广州市平均值。

(4) 洪水
南沙区河道的洪水主要来自西江、北江和流溪河,虎门水道也受东江洪水影响,因此区内洪水受流域洪水特性所制约,具有明显的流域特征。

(5) 潮汐
南沙区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即在一个太阴日里(约24 小时50 分),出现两次高潮两次低潮。

各站年最高潮位多出现在汛期,年最低潮位则出现于枯水期。

多年平均潮差在1.20~1.60m 之间。

潮差的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变化相对较大。

汛期潮差略大于枯水期潮差。

潮位过程线的形状表现为涨潮历时短,落潮历时长,呈不对称正弦曲线。

1.5 工程地质概况
场地位于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腹地中部南沙区辖区内,属河口三角洲地貌,交通条件良好,区内地形基本平坦。

区内地层主要为第四纪全新世松散堆积层、上第三纪中新世地层和下古生代地层,侵入岩主要为燕山三期、印支期及加里东期花岗岩。

工程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工程区地层大致可划分为①杂填土(QS)、②-1淤泥质粘土(Qal)、②-2中﹑细砂含淤泥质土(Qal)、②-3细砂(Qal)、②-4中砂(Qal)、②-5粗砂(Qal)、②-6粉质粘土(Qal)、③-1强风化花岗岩(K1b2)、③-2微风化花岗岩(K1b2)。

第二章勘察设计依据、范围和内容
2.1设计依据
2.1.1 现行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行业标准
国家、省、市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水利、园林景观)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等阶段的编制规范要求、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抗震防灾要求,及有关土地管理、水土保持、文物保护、地铁保护、消防安全、人防、卫生防疫、节能环保措施、防雷等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的最新规定等,包含但不限于:
(1)《防洪标准》(GB50201-2014);
(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17);
(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805-2012);
(4)《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5)《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619-2013);
(6)《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2008);
(7)《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 (DB/T182-2004);
(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9)《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2016);
(10)《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
(11)《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SL 379-2007);
(12)《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1247-2018);
(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14)《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1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1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
(17)《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
(18)《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J D32-02-2013);
(19)《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16);
(20)《内河通航标准》(GB50139-2014);
(2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6年版)》;
(22)《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
(24) 其它有关规程、规范、标准、规定或地区性规定。

2.1.2 上位规划及相关要求
1.上位规划文件,包含但不限于: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
(2)《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广州市城市规划局,2008)
(3)《广州南沙新区总体概念规划》
(4)《广州市南沙新区的定位与战略研究》
(5)《广州南沙新区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6)《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
(7)《广州南沙新区总体规划》
(8)《广州南沙核心明珠湾区主体城市设计》
(9)《南沙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10)《南沙新区土地利用规划》
(11)《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流域综合规划修编报告》(报批稿)(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2012)
(12)《广州市流域综合规划(2010-2030)》(报批稿)(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水务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2011年)
(13)《广州市防洪(潮)排涝规划(2010~2020 年)》
(14)《广州市南沙区水利规划报告》
(15)《南沙新区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尖防洪排涝规划修编报告(报批稿)》
(16)《明珠湾起步区(横沥岛)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
(17)《广州横沥岛城市设计深化及导则(总则及通则部分)》
2.区域相关指南、指引文件,包含但不限于:
(1)《景观设计方向性策划统筹研究报告》
(2)《广州市南沙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南沙区海绵城市专职小组2020年印发)
(3)《横沥岛尖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2.2 勘察设计范围
本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1)建设长约1.85km的生态堤防(含景观),达到200年一遇防洪(潮)标准;
(2)建设面积约26公顷的生态岛,构建岛尖生态核心;
(3)新开挖中轴涌河道约0.4km,整治面积约30公顷的水域,形成规划蓝线空间。

最终建设内容以建设单位及相关行政部门主管审定的方案为准。

2.3 勘察设计内容
本项目本次勘察内容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的全部勘探、测量内容(即包含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初勘、详勘);本项目本次设计内容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初步设计阶段、招标设计阶段的全部设计工作内容。

2.3.1勘测工作
一、勘测工作内容
(1) 测绘专业
1)测区范围内的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2)1:500陆域及水下地形测量;
3)定线测量;
4)堤防断面测量;
5)绿化景观测量;
(2) 地勘专业
1)分析现有堤防的工程地质、施工记录以及隐患情况等资料。

2)考虑软土的不同情况将工程区的软土进行细分,分段进行评价。

3)查明已建堤防拟加固堤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险情隐患成因和危害程度,提出加固处理的建议措施。

4)查明堤岸防护段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结合护坡方式评价堤岸的稳定性。

5)对堤基进行工程地质分段评价,并对堤基抗滑稳定、沉降变形和抗冲能力等工程地质问题作出评价。

6)分析水质,调查堤防沿线水源情况。

7)查明旧堤状况,包括堤脚抛石埋深、宽度;堤身迎水坡旧挡墙基础深度、墙身厚度等。

8)对拟采取地基处理的区域,查明岩土层分布情况,尤其是查明软土、可液化砂土的分布规律及物理力学性质,为地基处理提供地质依据。

9)提出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

10)进一步进行天然建筑材料及弃渣场调查。

(3) 物探专业
1)工程范围内地下管线探测和地下障碍物调查探测工作。

2)地下管线探测包括管线类型、材质、管径、平面位置、埋深等。

3)地下障碍物调查探测包括陆域地下障碍物及水域地下障碍物。

二、勘测工程量预估
1.水利工程勘测工程量
(1)测绘工程量
本次测量工作范围依据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并报业主进行审批,以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

(2)物探工程量
本次物探工作范围依据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并报业主进行审批,以实际完成工作量结算。

(3)旧堤调查工程量
旧堤抛石(砌石)厚度调查,主要通过地质测绘、物探并结合钻探方法进行。

1)地质测绘
按1:2000进行,查明砌石及块石分布范围,测绘宽度为堤内外各100m,总面积线约0.4km2,与堤线地质测绘同时进行。

3)钻探工作;
为查明砌石体厚度,在物探基础上布置3个断面进行验证物探成果,每一千米一条断面,共3个剖面,结合堤防钻孔,在堤防勘察横面中每个剖面增加钻孔2个,均在堤顶或堤外布置,深度进行下剖土层为止,深度约为10m每孔,共计16孔,进尺约160m。

其中一半为水平孔或斜孔。

(3)地质勘探工程量
堤防总长约1.85km,根据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本阶段钻孔间距为100~500m,本次按钻孔间距100m一个孔布置,共约19孔,孔深进入中~微风化基岩3米,约50m,横断面间距为孔距的2倍,断面10条,每条断面堤内外各2孔,共布孔124孔,孔深进入全~强风化基岩5米,约为40m。

地质勘探预计工作量见表2-1。

表2-1:堤防工程勘察预计工作量表
2 .景观工程勘测工程量
本工程拟建滨海景观带及滩涂45.3万平方米,拟采用地基处理,本次勘察勘探孔按照100m×100m的方格网布置,共约45孔,孔深钻穿软土并进入硬土层不少于5m,约30m。

工作量见表2-2:
2-2:滨海景观带勘察预计工作量表
2.3.2 设计工作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阶段勘察设计内容:
1.可行性研究阶段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水利堤岸、景观工程,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关于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应达到的设计深度要求,同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及有关职能部门提出的修改意见,对甲方选定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制度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提供办理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所需的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专题论证报告或行洪影响评价报告等报审资料,协助建设单位取得水工程规划同意书。

2.方案设计阶段(含景观概念方案设计、方案深化设计)
因贯彻各类规划上位资料、《广州横沥岛城市设计深化及导则(总则及通则部分)》及《景观设计方向性策划统筹研究报告》的理念,开展横沥岛IFF东侧海岸及滨海景观带(含生态岛)的景观概念方案设计工作,并在工程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开展方案深化设计工作。

本阶段以景观生态专业牵头,水务板块各专业充分配合,在整个设计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达到应用景观生态的手法,融合城市建设的需求,解决水安全的问题的建设目标。

本阶段应提交景观概念方案、方案深化设计报告(含目录、设计说明书:包含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工程估算表),其深度达到《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或相关行业设计规范有关方案设计阶段要求的规定。

3. 初步设计阶段
本阶段水利专业应提交初步设计报告(含勘察成果、概算书、设计图纸、征地红线图等),其深度应达到《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的规定或相关行业设计规范有关初步设计阶段要求的规定。

本阶段景观专业应提交初步设计(含目录、设计说明书:包含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设计图纸:按设计专业汇编、工程概算书),其深度达到《风景园林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或相关行业设计规范有关初步设计阶段要求的规定。

其中涉及到景观建筑的部分,应满足建设部《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6年版)中初步设计的要求,并负责编制报建通。

4.施工图设计阶段
本阶段应提交施工图,其深度应达到相关行业设计规范要求,并满足项目业主单位
的后续招标需求及相关要求,为后续施工提供合格的设计方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工作内容:
将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成果文件送施工图审查单位及建设单位审查,并根据审查意见修改相关设计成果文件。

按照广州市水务局、南沙区水务局、南沙区城管局等主管部门的的报建要求,提供施工图设计报建所需相关设计成果文件并根据相关的审批意见对设计成果文件进行相应修改。

●对各专项设计施工图的技术接口进行审核并进行设计联络及完善;对本合同范围内的所有的施工图设计成果文件(包括建设单位另行发包的专项设计的成果及设计单位自行分包的设计成果文件)进行总体设计协调,提交本合同范围内的全部施工图。

以上各阶段,勘察设计单位均需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程序要求组织相关的专家评审工作,并协助项目业主开展报批报建工作,各阶段工作任务以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复为完成节点。

2.4 设计界面划分
1.本项目与市政道路专业界面划分
本项目与市政道路分界原则上以道路规划红线为界限划分,具体划分情况由本项目勘察设计单位牵头市政道路设计单位梳理划分情况,并送建设单位审查。

注:路堤合建段范围原则上以路堤交叉衔接界线为分界起止线,具体划分情况由水利勘察设计单位牵头市政道路相关设计单位研究界线划分方案,并报建设单位审查。

2.本项目与内河涌界面划分
(1)本项目与内河涌分界原则上以水闸、泵站进出水口挡墙或消能工最末端为界线,具体划分情况由本项目勘察设计单位总协调内河涌(中轴涌)设计单位梳理划分情况,并送建设单位审查。

(2)本项目勘察设计单位为横沥岛尖东侧外江堤岸、内河涌(中轴涌)的勘察设计总协调单位,本项目勘察设计单位应积极牵头联系内河涌设计单位梳理界面划分,确保水系水文统一性、景观方案协调和谐性。

第三章勘察设计要求
各阶段的勘察设计工作除遵照设计合同、项目建议书、业主需求书、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和审批意见、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有关规定等外,还需要做到下列勘察设计要求。

3.1勘察要求
3.1.1勘测目的
(1) 满足工程各阶段设计对测量的要求,提供测区范围内各类最新测量成果。

(2) 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建筑场地和地基的工程地质条件,为各阶段设计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和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

(3) 查明旧堤堤身结构情况。

(4) 查明工程范围内地下管线及地下障碍物分布情况。

3.1.2勘测技术要求
工程勘察深度必须满足设计、施工需要,按照水利、市政工程(园林景观)有关规范、标准等执行。

(1)根据设计要求开展勘察、测量及物探工作,严格按国家现行有关勘察规程、规范、标准进行,并提供符合深度要求的勘察、测量及物探报告,成果应满足初步设计阶段与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地勘工作深度、及设计对测量及物探的要求。

(2)勘察单位应向建设单位报送勘察、测量及物探大纲,提出相关技术要求及勘察、测量及物探的工作量,经建设单位书面批准后方可实施。

如因项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补勘、测量及物探的,应向建设单位报送补充勘察、测量及物探大纲,提出相关技术要求及工作量,经建设单位书面批准后方可实施。

(3)高程采用广州城建高程基准,坐标系采用广州坐标系。

(4)报告书需有书面成果和电子版成果。

3.2 总体设计要求
本工程设计防洪标准为防洪(潮)标准为200年一遇,设计治涝标准为5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灾。

3.2.1水利工程总体设计要求
1.工程设计应在确保防洪排涝安全的基础上,与横沥岛总体景观及生态设计方案协同进行,为景观生态空间环境的营造提供良好的基础构架,共同研究如何采用景观生态的手法,融合城市及环境发展需求,解决水安全的问题。

2.研究项目区的水文气象条件,分析计算确定工程的设计水位、特征水位、设计流量。

3.分析确定工程各结构特征标高。

4.结合总体景观生态方案,进行设计融合考虑,拟定经济合理的堤岸断面型式,同时在堤岸断面设计过程中,需要配合景观生态设计的需求,进行必要的水动力建模分析及验证。

5. 工程设计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成果的基础上经充分的比选,进行深度优化,确定经济合理、适合本工程特点的地基处理方案、堤岸结构型式。

7. 对于与后期景观结构交叉的堤岸结构,在设计中应做好预留。

8.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与周边工程的衔接,特别是水闸与市政桥梁合建界面划分、堤路结合段界面划分(含基础处理)、桥梁标高、过桥管线布设等,应与其他相关设计单位充分沟通、提出合理解决方案(最终方案需经建设单位审核确认),并针对与周边工程之间的施工时序提出合理的工程措施。

9. 按照横沥岛整体建设时序安排,合理制定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拟定工程的施工进度安排、施工导流(围堰工程)方案、基坑支护方案、土石方平衡方案、临时交通方案、临时排水方案、临时供电方案。

10.水利工程施工导流(围堰工程)等建筑物建设期间对本区域其他项目造成的影响及处理措施(如交通、排水等)。

3.2.2景观工程总体设计要求
1.总体空间格局及形态:
(1)应该在城市设计方案及《景观设计方向性策划统筹研究报告》及《景观关键系统控制性要素》基础上进行设计研究,明确设计愿景、定位、策略,同时,生态设计应经过科学分析研究,充分融入景观及堤岸的设计方案中。

(2)基于用地范围的特性、上位规划与周边的用地条件,统筹考虑,进行功能空间布局;
(3)从重要视觉廊道、景观节点、空间轴线以及特色区域等方面对用地范围的空间格局、空间形态进行规划设计。

(4)用地范围的总体空间格局与功能布局需建立在充分研究竖向设计及生态设计的基础上;
(5)实现东岸及江心洲从城市过渡到生态绿核的空间环境形象的塑造,以及空间综合利用与景观环境等城市要素之间的协调。

(6)充分与水利各专业沟通融合,用景观生态的手法,融合城市的发展需求,解决水安全的问题。

2.景观体系及生态体系:
(1)基于《景观设计方向性策划统筹研究报告》及《景观关键系统控制性要素》,深入研究,详细呈现用地范围内的景观体系及生态体系的设计内容;
(2)进一步研究用地范围内重要的组成区域、边缘、路径、节点等,形成主次分明的景观结构;
(3)充分了解和尊重用地范围的的生态基底条件,利用先进的生态技术、措施等营建融合城市发展需求的生态核;
(4)提出分区分段景观形态及生态措施的设计思路或策略,在形态设计、尺度控制、界面处理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5)需要综合考虑IFF项目发展的需求,并于周边衔接地块及环境统筹考虑;
(6)需重点考虑如何从城市环境过渡到生态栖息地的保育环境的营造;
3.重要节点:
(1)应对重要节点的空间形态、活动场景、生态措施做出设计表达,形成东岸及江心洲的组成亮点;
(2)重要节点的设计需与用地范围场地环境特征密切结合,充分考虑用地范围在潮起潮落等不同自然条件下的不同状态;
(3)对标识系统、城市家具、小品家具等进行整体性设计的同时,重要节点,可以考虑融合智慧的科技手段,进行特殊的创意考虑;
4.海绵城市构建:
(1)在《景观设计方向性策划统筹研究报告》及《景观关键系统控制性要素》的基础上,充分研究用地范围内的场地竖向设计,提出构建海绵城市的策略;
(2)在场地现状的基础上,设计海绵城市重点关注的内容,科学合理地构建“渗、滞、蓄、净、用、排”的生态系统;
(3)高效交通解决方案
(4)结合周边交通条件,根据用地范围的特点特性,对东岸与江心洲的交通连接方式,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5)合理考虑功能活动区,缓冲区以及保育修复区的交通连接关系;
(6)对范围内的慢行交通系统、主要的动线进行详细的设计,合理布局游人聚集与休憩的场所等,对人流进行合理的引导;
(7)合理设计园路系统,提出合理的园区道路的线型、断面尺度、形式等。

5.实施策略
(1)东岸及江心洲采用建立生态景观环境的基础,分期打造、陆续展示、不断完善的整体建设思路,体现景观生态环境逐步生长的自然规律;
(2)关于东岸及江心洲的建设时序,建议考虑用地范围及周边各部分的实施条件,并结合二级开发的用地的建设要求与形象展示要求等提出分阶段实施与展示的实施方案;
(3)提出设计方案中必须遵循的“刚性设计内容”和允许在建设过程中根据可能的实施条件的变化而调整的“弹性建议内容”。

3.3 BIM设计要求
3.3.1BIM重点应用
在建工程设计中牵涉多个专业,利用BIM信息模型可进行多专业协同设计,多专业三维优化,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更好的利于业主进行方案比选和设计把控,因此需要设计阶段利用BIM模型进行多专业设计协同。

本阶段要求出具方案设计模型、初步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