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公开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
教材:人教版必修五§2.5.1 授课教师: 杨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
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将数学学习放眼生活,用生活眼光看数学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2)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 教学方法:问题探索法及启发式讲授法 教 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课前给出复习: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回顾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 (1)等比数列定义:
q a a n n
=-1
(2n ≥,)0≠q (2)等比数列通项公式:)0,(11
1≠=-q a q a a n n
(3)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相加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 一、问题引入:
八戒西天取经后,担任了高老庄集团的董事长,因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于是找悟空帮忙,悟空一口答应:“行!我以1万为基准,每天再加1万,也就是第一天1万,第二天2万,第三天3万…依次连续(30天),但从投资的第一天起,第一天必须还给我1分,第二天还给我2分,第三天还给我4分…”八戒心里打起了小算盘:“第一天:支出1分,收入1万;第二天:支出2分,收入2万;第三天:支出4分,收入3万!哇!发财了!”心里越想越美,再看看悟空的表情,心里又犯嘀咕:“这猴子老欺负我,会不会又在耍我?” 【设计一个学生比较感爱好的实际问题,吸引学生注重力,使其马上进入到研究者的角色中来】 二、 启发引导学生数学地观察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学生直觉认为八戒可以向悟空借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求,得出: 八戒30天借到的钱:
4652
30
)301(3021'30=⨯+=
+++= T (万元)
八戒30天需要还的钱:
=++++=292302221 S ?
[直觉先行,思辨引路,在矛盾冲突中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
教师紧接着把如何求=++++=29
2
302
221 S ?的问题让学生探究,
师:我们从这些数可以发现,等比数列的各项不能直接相加,也没有直接的公式。但单项式与单项式的求和是同类项可以相加减, 那么怎样创造出同类项呢?
三、问题探讨:
问题:如何求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公式
=n S 123n a a a a ++++
22111111--=+++++ n n a a q a q a q a q
回顾: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倒序相加法。
等差数列 n a a a a ,,321+它的前n 项和是=n S n a a a a +++321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1+-=n n a a d
[]111
1()(2)(n -1)=++
+++
++ n S a a d a d a d (1)
[]()(2)-(n-1)=+-+-++ n n n n n S a a d a d a d (2)
(1)+(2)得:12()=+n n S n a a 1()
2
+=
n n n a a S 探究: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是否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n S 123n a a a a +++
+
221
11111--=+++++ n n a a q a q a q a q
221
--=+++++
n n n n
n n n n a a a a S a q q q q
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不能用倒序相加法推导。 回顾: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本质。 构造相同项,化繁为简。
探究: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是否能用这种思想推导?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
1
)(++=∈n n
a q n N a 变形:1+=n n a q a
具体:12=a q a 23=a q a 34=a q a …… 学生分组讨论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学生不难发现:
由于等比数列中的每一项乘以公比q 都等于其后一项。
所以将这一特点应用在前n 项和上。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22111111n n n S a a q a q a q a q --=+++++ (1) 23111111-=
+++++ n n n qS a q a q a q a q a q (2)
由此构造相同项。数学具有和谐美,错位相减,从而化繁为简。
11(1)(2)(1)n n q S a a q ∴--=-得:
当q=1时,1na S n =
当1≠q 时,q
q a S n n --=1)1(1
学生经过讨论还发现了其他的推导方法,让学生课后整合自己的思路,将各自的推导过程展示在班级学习园地,同学们共享探究。
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出求和公式的第二种形式:
当1≠q 时, 11-=-n n a a q
S q
四.知识整合:
1.等比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
当q=1时,1na S n =
当1≠q 时,q q a S n n --=1)1(1 11-=-n a a q
q
2.公式特征:
⑴等比数列求和时,应考虑1q = 与1q ≠ 两种情况。
⑵当1q ≠时,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有两种形式,分别都涉及四个量,四个量中“知三求一”。
⑶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结合前n 项和公式涉及五个量,1,,,
,n n a q n a S ,
五个量中“知三求二”(方程思想)。
3.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推导方法:错位相减法。
五、例题精讲:
例1.求等比数列里的前n 项的和: 解:
6
,2,31===n q a []
2
12136
6--⨯=
∴S .
891=6
,2,31===n q a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