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解剖学(全套227页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PECT, PET圖像
1
斷面影像解剖學的歷史與現狀
人體斷面解剖研究起於14世紀,義大利解剖 學家Luzzi(1316)首次製作人體斷面標本
16~18世紀 16世紀初,義大利畫家 達·芬奇繪製了男、 女軀幹部的正中矢狀斷面圖 17世紀,腦、眼和生殖器的斷面 18世紀,盆部的縱斷面圖 16~18世紀,阻礙斷層解剖發展的重要因素 是缺乏使屍體變硬的方法
1
國內發展也是特別迅速:1986年徐峰等編 寫《人體斷層解剖學圖譜》;1997薑均本 等編寫《人體斷面解剖學與MRI、CT、 ECT對照圖譜》;張紹祥2004編制了《中 國數位化可視人體圖譜》。
教材方面有薑樹學等編寫的《人體斷面解 剖學》;劉樹偉編寫《斷層解剖學》等等。
1
1
1
1
1
斷面影像解剖學與斷層解剖學的關係
灌注圖像 波譜成像
1
MRI圖像的特點
➢重建圖像
➢灰 階 成 像 : 高 信 號 — 白 影 , 中 等 信 號 — 灰 影,低信號—黑影;或短T1、長T2—白影,長 T1、短T2—黑影。 ➢極佳的軟組織分辨力 ➢多參數成像 ➢多方位成像 ➢流空效應(flowing void effect) ➢無骨偽影
1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超聲、CT、MRI等 斷層影像技術的臨床應用,開闢了斷層解剖學 研究的新紀元,斷層解剖學的大發展時期。
近30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並繪製了大量相關圖 譜。松井孝嘉(1977)、Cahill(1984)等編 纂了人體各部位的斷層解剖圖譜;Ledley (1977)等出版了人體各部位的CT斷層圖譜; 川原群大(1984)等出版了斷層解剖與CT、 MR影像對照圖譜。
CT, MRI, SPECT, PET等 影像融合技術(image fusion)
1
1
1
學習方法
密切結合系統解剖學及局部解剖學 局部和整體相結合,平面和立體相統一 注重實踐,結合具體影像圖像加深印象
1
X線成像 (X-ray imaging)
1
X線圖像的特點
灰階成像
X線圖像是由從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組成, 以密度來反映解剖及病理狀態。
胸膜 腔內,肋胸膜與膈胸膜 轉折處所形成的隱窩叫肋膈角,其 後下部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1
四、縱 隔
縱隔(mediastina)是兩側縱隔胸膜之間所有器官、結構及
結締組織的總稱。位於胸腔正中略偏左的兩肺之間,在矢狀
位上它將左、右胸膜腔和肺分隔。縱隔的分區,有二分法、
三分法、四分法和九分法。
二分法:以氣管和肺根前面的冠狀面將縱隔分為前後兩個區 域。
斷層影像
斷面影像學
三維重建影像 (斷層解剖)
1
斷面影像解剖學的定義和特點
人體斷面影像解剖學
是闡述屍體與器官不同方位的斷面標本及對 應的影像圖的一門科學。
斷層影像解剖學有以下特點:
能保持結構於原位 斷層標本與斷層影像相結合 通過斷層重塑整體
1
斷面影像解剖學的研究範圍
解剖斷層 影像斷層:超聲,CT, MRI,
1
19世紀斷層解剖方法不斷完善 Riemer(1818)率先使用冰凍法制備斷層標 本 Gerota(1895)用5%福馬林灌注屍體再冰凍 切片。
出版了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圖譜: 1852~1859年,俄國的Pirogoff 1872年,德國的Braune 1885年,美國的Dalton 1911年,美國的Eycleshymer 和Schoemaker
1
磁共振成像(MRI)
MRI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gnetic Field(磁場) Radio Frequency Wave (射頻脈衝)
組織中的氫質子產生磁共振信號
1
MR基本圖像
T1加權像 T2加權像 水抑制成像 脂肪抑制成像 水成像 血管造影 功能成像: 彌散圖像
1
第二節 胸部常用影像檢查方法的評價
X線檢查 X線檢查對早期肺癌的確診、胸內病變的鑒別、手術
切除可能性的估計均有限 X線檢查包括胸透和胸片
1
二、CT 檢查 胸部CT檢查中,能顯示肺葉、段支氣管,能觀察肺內支氣管壁的
厚度及管腔大小是CT的優點。因此,CT可作為某些早期肺癌的診斷 依據,成為傳統X線檢查的重要補充。胸部CT檢查的適應證可概括為 三方面: 一是常規X線檢查發現病變需進一步明確病變性質 二是常規X線檢查陰性而臨床高度懷疑胸部病變如咯血、肺功能異常 等 三是利用CT定位活檢穿刺及介入治療
1
T1加權像
顯示組織結構 特點:水為低信號
脂肪為高信號 亞急性出血為高信號
T1加權像是MR成像最基本的脈衝序列
1
T2加權像
顯示病理改變 特點:水為高信號
脂肪為高信號 亞急性出血為高信號
T2加權像是MR成像最基本的脈衝序列
1
水抑制成像—FLAIR
顯示病理改變 特點:自由水為低信號
FLAIR 水抑制成像對各種病理改變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重建圖像 利用X線束對人體層面掃描,取得資訊,經電 腦處理而獲得的重建圖像。 灰階成像 由一定數目從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陣排 列構成。黑影表示低密度區,白影表示高密度 區。
1
密度分辯力高 最大優點,檢出微小的X線吸收差異。 橫斷面斷層圖像 無重迭;多幀連續斷層圖像顯示整個器官;重組 冠狀面與矢狀面斷層圖像。 多方位成像 SCT經過重建可獲得人體橫斷面、冠狀面、矢狀 面及任何方向斷面的圖像。
2.右主支氣管(right principal bronchus) 相當於第5胸椎水準經右 肺門入右肺
3.肺葉、段支氣管 詳見支氣管造影的X線解剖
1
1
二、肺
肺(lung) 左、右肺;每個肺可分為肺尖、肺底、肋面、內側面、 前緣和下緣,中間為縱隔。 中央凹陷為肺門,有肺動、靜脈、支氣管等結構組成的肺根 (root of lung)出入 肺根結構排列順序:由前往後為肺靜脈、肺動脈、支氣管;自 上至下,左側為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右側為支氣管、 肺動脈、肺靜脈 肺實質組織:具有氣體交換作用的肺腺泡包括一、二、三級
醫學影像解剖學 緒論
1
概念及意義
醫學影像解剖學
利用影像成像技術研究正常人體器官結構圖像 的科學,是影像診斷學的基礎,是正常影像學 表現的基礎。
1
成像技術
X線 電腦體層成像(CT)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磁共振成像(MRI) 核素 超聲(US)
1
主要內容包括:
二維平面影像—X線平片/透視(大體解剖)
1
脂肪抑制技術
顯示病理改變 特點:脂肪為低信號
脂肪抑制成像對各種病理改變有助於進一步明確診斷
1
水成像
•MRCP •MRU •MRM
磁共振水成像是真正的無創造影檢查
1
血管造影
3D TOF MRA:
對比增強血管造影:
安全、快捷、無藥物過敏反應、對比劑價格適中
1
胸部影像解剖
1
胸部影像解剖
胸部X線影像解剖 胸部CT影像解剖 胸部MRI影像解剖
1
da Vinci(1452 -1519)
1
The picture is painted by da Vinci
1
The A.Vesalius is dissecting in
church(1514-1564)安德烈·維薩裏是著
名的醫生和解剖學家,近代人體解剖學的創始人,維薩裏的 主要貢獻是《人體的構造》"Fabrica"一書
3.劍胸結合(xiphisternal synchondrosis) 胸骨體(sternal body) 與劍突的連結處,平第9胸椎平面,兩側與第7肋軟骨相接
4.肋弓(costal arch) 其最低點平第3腰椎
胸部成像涉及的重要解剖結構包括: 氣管支氣管、肺、胸膜、 縱隔
1
一、氣管、支氣管
(一)氣管(trachea) 起自喉部環狀軟骨的下緣,於第5~6胸椎平
面分叉叫氣管叉(bifurcation of trachea),其內面有 氣管隆突(carina of trachea)。氣管長約10.3cm
可分為頸部和胸部。(1/3,2/3)。
1
(二)左、右主支氣管
1.左主支氣管(1eft principal bronchus) 相當於第5胸椎水準經左 肺門入左肺
1
定量分析 可用組織對X線的吸收係數說明其密度高低的程 度,具有一個量的概念---CT值。 灰度調節---窗寬(WW)/窗位(WL) 可通過電腦進行圖像處理,使圖像的灰度調到 適於觀察某種組織或病變的最佳效果。
窗寬調節相當於調節對比度, 窗位調節相當於調節亮度。
1
縱隔窗
肺窗
1
1
CT-SA示頭頸部血管
分為左、右肺動脈
左肺動脈(1eft pulmonary artery)位置較高,橫跨降主動脈前方,在左主
支氣管前上方橫行,在肺門分為2支進入左肺上、下葉,分支伴支氣管分 佈於肺段
右肺動脈(right pulmonary artery)在升主動脈和上腔靜脈後方向右橫行
至肺門處分為上、下支進入右肺。上支較小,進入上葉,下支較大,稱 為葉間動脈(interlobar artery),發分支進入中葉和下葉,隨支氣管分支分 佈於肺段。
三分法:以心和升主動脈前緣、食管前緣為標誌
四分法:是解剖學分區法,以胸骨角平面將縱隔分為上、下 二區,下區又分為前、中、後三區。
九分法:放射學分法,橫線_以胸骨角與第四胸椎下緣的連線 和第四肋前部至肺根下緣與第八胸椎下緣的連線,縱線同三
分法。
1
1.前上縱隔:2.前中縱隔3.前下縱隔,4.中上 縱隔5.中中縱隔,6,中下縱隔,7.後上縱隔,8. 後中縱隔,9.後下縱隔
1
三、胸膜
胸膜(pleura)可分為髒胸膜和壁胸膜兩部分 (一)髒胸膜
髒胸膜(visceral pleura)被覆於肺的表面,並伸入肺葉間裂 (二)壁胸膜
壁胸膜(parietal pleura)覆蓋於胸壁內面、膈上面、縱隔表面及肺 尖的上面,可分為肋胸膜(costal pleura)、膈胸膜(diaphragmatic pleura)、縱隔胸膜(mediastinal pleura)和胸膜頂(cupula of pleura) 髒、壁胸膜在肺根處互相移行圍成一個密閉的左右互不相通的潛在性間 隙,稱胸膜腔(pleural cavity)。
斷層解剖學以人體斷層標本為學習和研究 對象。
人體斷層影像解剖學是以活體斷層影像結 構為學習和研究對象。
二者關係是物與影的關係,物是影的基礎, 影是診斷的依據。
1
斷面影像解剖學的研究方法
冰凍切片技術 生物塑化切片技術 火棉膠切片技術 鐳射共聚焦技術 電腦圖像三維重建 斷層影像技術:超聲,光學成像,
高密度—白影
中等密度—灰影
低密度—黑影。
重疊影像
三維的人體組織轉變成二維圖像
1
1
X線診斷的臨床應用
百年歷史、成像清晰、經濟簡便, 至今仍是影像診斷最基本的,使用 最多的方法:胸部、骨骼、胃腸道 等。
1
軟線攝影—乳腺鉬靶機
1
1
電腦體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
1
CT圖像的特點
呼吸性支氣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泡管、肺泡囊及肺泡 肺間質組織:支氣管、血管、淋巴管周圍和小葉之間的疏鬆結
締組織、淋巴管和肺泡壁的膠原纖維、彈力纖維等
1
1
(一)肺內支氣管及肺段
定義:肺段支氣管及其所屬的肺組織簡稱肺段。 右肺-10個肺段,左肺-8個肺段。
1
(二)肺的動脈
肺動脈(pulmonary artery)由右心室發出,自肺動脈幹(pulmonary trunk)
1
第一節 胸部解剖概要
胸部組成:
胸壁 胸腔
上界-胸骨柄上緣(superior border of manubrium)與第七頸
椎棘突的連線
下界-橫膈為分界
1
體表標誌:
1.頸靜脈切跡(jugular notch) 胸骨柄上緣中部的切跡,平第 2~3胸椎之間
2.胸骨角(sternal angle) 胸骨柄(mannerism of sternum)與胸 椎體(body of thoracic vertebra)連接處向前突出的角,該角 向後平第四胸椎下緣
肺動脈入肺後與同名支氣管伴行
1
(三)肺的靜脈
肺靜脈(pulmonary veins)分別為左上、左下 肺靜脈和右上、右下肺靜脈,它們起自肺 門向內注入左心房
左上、右上肺靜脈是肺門最前方的結構 左下、右下肺靜脈為肺門最後下方的結構
1
1
(四)肺的淋巴
肺淋巴結 肺門淋巴結 支氣管淋巴結 氣管旁淋巴 縱隔前淋巴輸出管 左右支氣管縱隔幹 左側 胸導管; 右側 右淋巴導管 氣管支氣管淋巴結和氣管旁淋巴結屬於中縱隔淋巴結
1
斷面影像解剖學的歷史與現狀
人體斷面解剖研究起於14世紀,義大利解剖 學家Luzzi(1316)首次製作人體斷面標本
16~18世紀 16世紀初,義大利畫家 達·芬奇繪製了男、 女軀幹部的正中矢狀斷面圖 17世紀,腦、眼和生殖器的斷面 18世紀,盆部的縱斷面圖 16~18世紀,阻礙斷層解剖發展的重要因素 是缺乏使屍體變硬的方法
1
國內發展也是特別迅速:1986年徐峰等編 寫《人體斷層解剖學圖譜》;1997薑均本 等編寫《人體斷面解剖學與MRI、CT、 ECT對照圖譜》;張紹祥2004編制了《中 國數位化可視人體圖譜》。
教材方面有薑樹學等編寫的《人體斷面解 剖學》;劉樹偉編寫《斷層解剖學》等等。
1
1
1
1
1
斷面影像解剖學與斷層解剖學的關係
灌注圖像 波譜成像
1
MRI圖像的特點
➢重建圖像
➢灰 階 成 像 : 高 信 號 — 白 影 , 中 等 信 號 — 灰 影,低信號—黑影;或短T1、長T2—白影,長 T1、短T2—黑影。 ➢極佳的軟組織分辨力 ➢多參數成像 ➢多方位成像 ➢流空效應(flowing void effect) ➢無骨偽影
1
20世紀70年代以來,由於超聲、CT、MRI等 斷層影像技術的臨床應用,開闢了斷層解剖學 研究的新紀元,斷層解剖學的大發展時期。
近30年來國內外學者研究並繪製了大量相關圖 譜。松井孝嘉(1977)、Cahill(1984)等編 纂了人體各部位的斷層解剖圖譜;Ledley (1977)等出版了人體各部位的CT斷層圖譜; 川原群大(1984)等出版了斷層解剖與CT、 MR影像對照圖譜。
CT, MRI, SPECT, PET等 影像融合技術(image fusion)
1
1
1
學習方法
密切結合系統解剖學及局部解剖學 局部和整體相結合,平面和立體相統一 注重實踐,結合具體影像圖像加深印象
1
X線成像 (X-ray imaging)
1
X線圖像的特點
灰階成像
X線圖像是由從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組成, 以密度來反映解剖及病理狀態。
胸膜 腔內,肋胸膜與膈胸膜 轉折處所形成的隱窩叫肋膈角,其 後下部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
1
四、縱 隔
縱隔(mediastina)是兩側縱隔胸膜之間所有器官、結構及
結締組織的總稱。位於胸腔正中略偏左的兩肺之間,在矢狀
位上它將左、右胸膜腔和肺分隔。縱隔的分區,有二分法、
三分法、四分法和九分法。
二分法:以氣管和肺根前面的冠狀面將縱隔分為前後兩個區 域。
斷層影像
斷面影像學
三維重建影像 (斷層解剖)
1
斷面影像解剖學的定義和特點
人體斷面影像解剖學
是闡述屍體與器官不同方位的斷面標本及對 應的影像圖的一門科學。
斷層影像解剖學有以下特點:
能保持結構於原位 斷層標本與斷層影像相結合 通過斷層重塑整體
1
斷面影像解剖學的研究範圍
解剖斷層 影像斷層:超聲,CT, MRI,
1
19世紀斷層解剖方法不斷完善 Riemer(1818)率先使用冰凍法制備斷層標 本 Gerota(1895)用5%福馬林灌注屍體再冰凍 切片。
出版了許多具有重要意義的圖譜: 1852~1859年,俄國的Pirogoff 1872年,德國的Braune 1885年,美國的Dalton 1911年,美國的Eycleshymer 和Schoemaker
1
磁共振成像(MRI)
MRI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agnetic Field(磁場) Radio Frequency Wave (射頻脈衝)
組織中的氫質子產生磁共振信號
1
MR基本圖像
T1加權像 T2加權像 水抑制成像 脂肪抑制成像 水成像 血管造影 功能成像: 彌散圖像
1
第二節 胸部常用影像檢查方法的評價
X線檢查 X線檢查對早期肺癌的確診、胸內病變的鑒別、手術
切除可能性的估計均有限 X線檢查包括胸透和胸片
1
二、CT 檢查 胸部CT檢查中,能顯示肺葉、段支氣管,能觀察肺內支氣管壁的
厚度及管腔大小是CT的優點。因此,CT可作為某些早期肺癌的診斷 依據,成為傳統X線檢查的重要補充。胸部CT檢查的適應證可概括為 三方面: 一是常規X線檢查發現病變需進一步明確病變性質 二是常規X線檢查陰性而臨床高度懷疑胸部病變如咯血、肺功能異常 等 三是利用CT定位活檢穿刺及介入治療
1
T1加權像
顯示組織結構 特點:水為低信號
脂肪為高信號 亞急性出血為高信號
T1加權像是MR成像最基本的脈衝序列
1
T2加權像
顯示病理改變 特點:水為高信號
脂肪為高信號 亞急性出血為高信號
T2加權像是MR成像最基本的脈衝序列
1
水抑制成像—FLAIR
顯示病理改變 特點:自由水為低信號
FLAIR 水抑制成像對各種病理改變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重建圖像 利用X線束對人體層面掃描,取得資訊,經電 腦處理而獲得的重建圖像。 灰階成像 由一定數目從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陣排 列構成。黑影表示低密度區,白影表示高密度 區。
1
密度分辯力高 最大優點,檢出微小的X線吸收差異。 橫斷面斷層圖像 無重迭;多幀連續斷層圖像顯示整個器官;重組 冠狀面與矢狀面斷層圖像。 多方位成像 SCT經過重建可獲得人體橫斷面、冠狀面、矢狀 面及任何方向斷面的圖像。
2.右主支氣管(right principal bronchus) 相當於第5胸椎水準經右 肺門入右肺
3.肺葉、段支氣管 詳見支氣管造影的X線解剖
1
1
二、肺
肺(lung) 左、右肺;每個肺可分為肺尖、肺底、肋面、內側面、 前緣和下緣,中間為縱隔。 中央凹陷為肺門,有肺動、靜脈、支氣管等結構組成的肺根 (root of lung)出入 肺根結構排列順序:由前往後為肺靜脈、肺動脈、支氣管;自 上至下,左側為肺動脈、肺靜脈、支氣管;右側為支氣管、 肺動脈、肺靜脈 肺實質組織:具有氣體交換作用的肺腺泡包括一、二、三級
醫學影像解剖學 緒論
1
概念及意義
醫學影像解剖學
利用影像成像技術研究正常人體器官結構圖像 的科學,是影像診斷學的基礎,是正常影像學 表現的基礎。
1
成像技術
X線 電腦體層成像(CT)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 磁共振成像(MRI) 核素 超聲(US)
1
主要內容包括:
二維平面影像—X線平片/透視(大體解剖)
1
脂肪抑制技術
顯示病理改變 特點:脂肪為低信號
脂肪抑制成像對各種病理改變有助於進一步明確診斷
1
水成像
•MRCP •MRU •MRM
磁共振水成像是真正的無創造影檢查
1
血管造影
3D TOF MRA:
對比增強血管造影:
安全、快捷、無藥物過敏反應、對比劑價格適中
1
胸部影像解剖
1
胸部影像解剖
胸部X線影像解剖 胸部CT影像解剖 胸部MRI影像解剖
1
da Vinci(1452 -1519)
1
The picture is painted by da Vinci
1
The A.Vesalius is dissecting in
church(1514-1564)安德烈·維薩裏是著
名的醫生和解剖學家,近代人體解剖學的創始人,維薩裏的 主要貢獻是《人體的構造》"Fabrica"一書
3.劍胸結合(xiphisternal synchondrosis) 胸骨體(sternal body) 與劍突的連結處,平第9胸椎平面,兩側與第7肋軟骨相接
4.肋弓(costal arch) 其最低點平第3腰椎
胸部成像涉及的重要解剖結構包括: 氣管支氣管、肺、胸膜、 縱隔
1
一、氣管、支氣管
(一)氣管(trachea) 起自喉部環狀軟骨的下緣,於第5~6胸椎平
面分叉叫氣管叉(bifurcation of trachea),其內面有 氣管隆突(carina of trachea)。氣管長約10.3cm
可分為頸部和胸部。(1/3,2/3)。
1
(二)左、右主支氣管
1.左主支氣管(1eft principal bronchus) 相當於第5胸椎水準經左 肺門入左肺
1
定量分析 可用組織對X線的吸收係數說明其密度高低的程 度,具有一個量的概念---CT值。 灰度調節---窗寬(WW)/窗位(WL) 可通過電腦進行圖像處理,使圖像的灰度調到 適於觀察某種組織或病變的最佳效果。
窗寬調節相當於調節對比度, 窗位調節相當於調節亮度。
1
縱隔窗
肺窗
1
1
CT-SA示頭頸部血管
分為左、右肺動脈
左肺動脈(1eft pulmonary artery)位置較高,橫跨降主動脈前方,在左主
支氣管前上方橫行,在肺門分為2支進入左肺上、下葉,分支伴支氣管分 佈於肺段
右肺動脈(right pulmonary artery)在升主動脈和上腔靜脈後方向右橫行
至肺門處分為上、下支進入右肺。上支較小,進入上葉,下支較大,稱 為葉間動脈(interlobar artery),發分支進入中葉和下葉,隨支氣管分支分 佈於肺段。
三分法:以心和升主動脈前緣、食管前緣為標誌
四分法:是解剖學分區法,以胸骨角平面將縱隔分為上、下 二區,下區又分為前、中、後三區。
九分法:放射學分法,橫線_以胸骨角與第四胸椎下緣的連線 和第四肋前部至肺根下緣與第八胸椎下緣的連線,縱線同三
分法。
1
1.前上縱隔:2.前中縱隔3.前下縱隔,4.中上 縱隔5.中中縱隔,6,中下縱隔,7.後上縱隔,8. 後中縱隔,9.後下縱隔
1
三、胸膜
胸膜(pleura)可分為髒胸膜和壁胸膜兩部分 (一)髒胸膜
髒胸膜(visceral pleura)被覆於肺的表面,並伸入肺葉間裂 (二)壁胸膜
壁胸膜(parietal pleura)覆蓋於胸壁內面、膈上面、縱隔表面及肺 尖的上面,可分為肋胸膜(costal pleura)、膈胸膜(diaphragmatic pleura)、縱隔胸膜(mediastinal pleura)和胸膜頂(cupula of pleura) 髒、壁胸膜在肺根處互相移行圍成一個密閉的左右互不相通的潛在性間 隙,稱胸膜腔(pleural cavity)。
斷層解剖學以人體斷層標本為學習和研究 對象。
人體斷層影像解剖學是以活體斷層影像結 構為學習和研究對象。
二者關係是物與影的關係,物是影的基礎, 影是診斷的依據。
1
斷面影像解剖學的研究方法
冰凍切片技術 生物塑化切片技術 火棉膠切片技術 鐳射共聚焦技術 電腦圖像三維重建 斷層影像技術:超聲,光學成像,
高密度—白影
中等密度—灰影
低密度—黑影。
重疊影像
三維的人體組織轉變成二維圖像
1
1
X線診斷的臨床應用
百年歷史、成像清晰、經濟簡便, 至今仍是影像診斷最基本的,使用 最多的方法:胸部、骨骼、胃腸道 等。
1
軟線攝影—乳腺鉬靶機
1
1
電腦體層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
1
CT圖像的特點
呼吸性支氣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泡管、肺泡囊及肺泡 肺間質組織:支氣管、血管、淋巴管周圍和小葉之間的疏鬆結
締組織、淋巴管和肺泡壁的膠原纖維、彈力纖維等
1
1
(一)肺內支氣管及肺段
定義:肺段支氣管及其所屬的肺組織簡稱肺段。 右肺-10個肺段,左肺-8個肺段。
1
(二)肺的動脈
肺動脈(pulmonary artery)由右心室發出,自肺動脈幹(pulmonary trunk)
1
第一節 胸部解剖概要
胸部組成:
胸壁 胸腔
上界-胸骨柄上緣(superior border of manubrium)與第七頸
椎棘突的連線
下界-橫膈為分界
1
體表標誌:
1.頸靜脈切跡(jugular notch) 胸骨柄上緣中部的切跡,平第 2~3胸椎之間
2.胸骨角(sternal angle) 胸骨柄(mannerism of sternum)與胸 椎體(body of thoracic vertebra)連接處向前突出的角,該角 向後平第四胸椎下緣
肺動脈入肺後與同名支氣管伴行
1
(三)肺的靜脈
肺靜脈(pulmonary veins)分別為左上、左下 肺靜脈和右上、右下肺靜脈,它們起自肺 門向內注入左心房
左上、右上肺靜脈是肺門最前方的結構 左下、右下肺靜脈為肺門最後下方的結構
1
1
(四)肺的淋巴
肺淋巴結 肺門淋巴結 支氣管淋巴結 氣管旁淋巴 縱隔前淋巴輸出管 左右支氣管縱隔幹 左側 胸導管; 右側 右淋巴導管 氣管支氣管淋巴結和氣管旁淋巴結屬於中縱隔淋巴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