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天瑞与温州音乐家往事钩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卷第6期温州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2020年11月V ol. 33 No. 6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v. 2020 缪天瑞与温州音乐家往事钩沉
王文韬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要:缪天瑞是20世纪中国律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缪天瑞在音乐教育和创办刊物、编纂辞书、编译西方音乐理论著作等领域,有独特建树。

他以“人生朝露,艺术千秋”的紧迫感,以学贯中西、通古晓今的气质,以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构筑起中国音乐学的理论丰碑。

通过对缪天瑞与温州籍音乐家潘怀素、陈田鹤、邹伯宗、林虹、陈乐书等人的交往,探讨缪天瑞的学术之路,以揭示老一辈音乐家的治学方法和学术精神。

关键词:缪天瑞;温州音乐家群体;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J6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20)06-0073-08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20.06.009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获得
清末民初,时世动荡,干戈扰攘,诚如李鸿章所言,中华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对于内忧外患、民生疾苦,仁人志士对其均有切肤之痛,试图通过效法西方新知,以求革故鼎新。

就艺术而言,书法、诗文因受文人推崇而地位较高,其余几近边缘。

随着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观念的开始,音乐艺术的地位略有提升。

伟大的时代孕育杰出的人才,杰出的人才推进事业的发展。

在中国音乐百年发展的历程中,涌现出较多具有高度文化自觉之先行者,他们孜孜以求、著书立说、不断开拓,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浙江温州籍音乐家缪天瑞(1908-2009)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20世纪中国律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他在作曲技术理论著述的编译、音乐辞书编纂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浙南的音乐文化战士
1938年8月,因抗战全面爆发,缪天瑞在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主办了五年之久的《音乐教育》①,被迫停办。

于是,他回到家乡温州不久之后,便受聘于温州师范学校工作。

1996年9月26日,88岁的缪天瑞给温师旅沪校友会的信中这样写道:
“我是温师在郑楼时的老师。

我虽教了一年多,但对我获益甚多,主要是使我了解当时全国抗战歌曲的创作与流行情况。

这种在工作中得到的学问,是书本上得不
收稿日期:2020-01-02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RZ1612006)
作者简介:王文韬(1971-),男,甘肃会宁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文化人类学,高等音乐教育
①《音乐教育》是月刊杂志,创刊于1933年4月,由江西省推行音乐教育委员会(隶属于江西省教育厅)主办,为其会刊。

自创刊号到1937年12月终,历时5年,共计5卷57期,即1933年第1卷(1至9期)、1934年至1937年的第2卷至第5卷(每卷的12期)。

创刊时的主编为肖而化先生,从第3卷第1期起,由缪天瑞担任主编(缪天瑞从该刊第1卷第6、7期合刊起,从事编辑工作)。

74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第33卷第6期 到的。

”①
当时,抗日烽火已燃遍中华大地,民众抗战呼声很高。

校友游任遂回忆道:
上课时,缪先生一边弹琴,一边示唱,声音特别圆润响亮,即使跟学生一起唱,也能清楚地听到老师的声音。

他每周担任全校20多节课外,还组织课外音乐兴趣小组,
让各班级中爱好音乐的学习较深的乐理,如和声学、对位学等。

当时我们唱的都是抗战
歌曲,一学期能唱几十支歌,聂耳、洗星海、吕骥、贺绿汀、陈田鹤……成为我们熟悉
的名字。

为了平时多练唱,每天三餐前,全校学生在操场上集队,每桌先出来一人去饭
厅盛饭,这时队伍中走出一个“指挥”,领唱一、二支歌后才进饭厅。


1938年,缪天瑞创作了《浙江省立温州师范学校校歌》,歌词由他的同事陈逸人创作。

校友李森南回忆道:
记得缪先生第一次教我们唱校歌,“在此抗战建国期中,更要修养到个个是文化战士,民众先锋”那种飘逸的神情,是我今生所不能忘的。

在夏季里,他穿着一套白帆布
的西装,给我印象很深,走起路来,似也具深情雅致。


2007年,百岁学人缪天瑞将这首70年前的校歌由原先的简谱誊写成五线谱。

就在缪天瑞回到家乡温州时,另一位影响力颇大的音乐社会活动家邹伯宗④也到了温州。

邹伯宗是冼星海、吕骥的学生,抗战爆发后,他去浙江金华从事抗战宣传,1938年9月辗转来到温州。

邹伯宗的到来,给浙南温州的抗战歌咏事业增添了新的力量,使温州成为全国影响力较大的抗战歌咏运动高地……邹伯宗废寝忘食、四处奔波,动员各行各业人员参加歌咏队,并主动到各机关、团体、学校教唱抗日歌曲。

每遇集会或演出,都会由他指挥、教唱大家新歌。

“经整理统计,邹伯宗先生共收藏各类歌曲5 700余首,其中与抗战有关的约3 000首。

”[1]这便是缪天瑞耄耋之年记忆中的家乡浙南温州的抗战歌曲之流行情况。

二、#C与b D哪个高
1945年9月,时任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教务主任的缪天瑞,因公开反对迫害进步学生,被迫“自请离职”。

于是,他第二次回到家乡的温州师范学校任教近一年。

这期间缪天瑞在教学之余,完成了他学术生涯之十分重要的译作及著作,包括英国音乐理论家该丘斯的《和声学》《曲式学》《应用对位法》及自己的代表著作《律学研究》(即《律学》)、《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等。

纵观缪天瑞的重要研究成果,都离不开他的工作实践。

在温州师范学校任教期间,他通过书信的方式,帮助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的同学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其中对“#C与b D哪一个高”的答复,开启了缪天瑞长达60多年的律学研究历程。

同时,他以“公开信”的形式探讨了深奥的律
①1997年9月27日,缪天瑞发给温州旅沪校友会的信。

参见:温师旅沪校友通讯,1997(13):2。

②游任遂. 忆缪天瑞老师[J]. 温州师范学校建校60周年纪念刊,1993:169。

③李森南. 青年求学在温师[J]. 温州师范学校建校60周年纪念刊,1993:168。

④邹伯宗(1915-2007),原籍浙江龙游,自1938年始,邹伯宗先生在温州生活了近70年,是温州现代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曾于1959年7月至1960年8月任教于温州师范学校。

1941年4月,邹伯宗先生在温州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儿童音乐刊物《儿童音乐》,其先后由新音乐研究社、儿童音乐出版社出版5期之后,于1944年3月停刊。

福建音乐专科学校的宋文焕(宋军的曾用名)——缪天瑞先生的学生,在该刊发表歌曲,并与邹伯宗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7年3月,由宋军、苏世克、陈建功主编的《儿童音乐》在香港复刊,共出版了7期。

1958年,在中国音乐家协会的领导下,宋军在北京将《儿童音乐》再次复刊。

至今,《儿童音乐》成了全国儿童音乐创作的园囿。

王文韬:缪天瑞与温州音乐家往事钩沉 75
学问题。

缪天瑞在信中答道:
常常接到你们的来信,问我“#C与b D两音,到底哪一个高?”因为我最近正要完成一本小书《乐律研究》,心想你们不久即有机会看到我这本书,而对这问题可以不答自
解。

故一直未复:可是该书我写到乐律史的部分,因为若干参考书不在手头,不得不暂
时搁笔,因此就先扼要地答复你们。


缪天瑞通过古今、中外相关理论的比较,从科学的角度得出引领律学研究高地的结论:若在“毕氏律”,#C高于b D;若在“纯律”,则#C低于b D。

缪天瑞所说的“毕氏律”就是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毕达哥拉斯律”(Pythagoras Tone-System)。

该律制由五度相生而得各律,与我国古代的三分损益、隔八相生生律法相同,其生律方法如下:
b C-b G-b D-b A-b E-b B-F- C -G-D-A-E-B-#F-#C-#G-#D-#A-#E-#B
即每隔五度,产生一律。

若由C上移五度,生G,G再向上进五度,生D……若从C开始下移五度,生F……以此类推,但这样生出来的律,并不在一个八度之内,因此要构成音阶,需作八度的移动。

同时,缪天瑞取中央C以振频比予以计算。

C的振频为261,G的振频为391.5,C-G是纯五度,得出两音的振频比为2∶3。

而八度关系的音,其振频数翻倍,即振频比为2∶1。

若取F、C、G、D、A、E、B这七律,之后由低到高排列,便可构成“古代大音阶”C-D-E-F-G-A-B-C (高八度),这个音列的振频比依次如图1所示。

律名 C D E F G A B C
振频261.00 293.63 330.33 348.00 391.50 440.44 495.47 522.00
相邻律振频比 8∶9 8∶9 243∶256 8∶9 8∶9 8∶9 243∶256
图1古代大音阶振频比
可见,古代大音阶只含两种音程,即8∶9的“大全音”,243∶256的“古代小半音”,且大全音要比古代小半音大二倍以上。

依据前述“毕氏律”得知,b D到C相距五个“五度”,两者的振频比为256∶243,b D振频为274.93,即C—b D亦为古代小半音,而C到#C相距七个“五度”,两者的振频比为2187∶2048,#C的振频为278.71,这样构成的半音要比C—b D大,称为“古代大半音”,由此得出在“毕氏律”的古代大音阶中,#C要高于b D,但究竟高多少个音分,缪天瑞通过古代大半音减去古代小半音的方式予以数理计算,得出“毕氏音差”(Pythagoras Comma)为531441:524288。

而构成“毕氏音差”的b D与#C,相距十二个五度,为此,凡相距十二个五度,均可构成“毕氏音差”。

在“公开信”中,缪天瑞还就“毕氏律”(即五度相生律)与纯律进行了比较。

他认为:“乐律虽是音乐的基础,却被决定于当时的音乐与造成这种音乐的各种条件。

”②“毕氏律”所生的古代大音阶,只有一种全音与一种半音,应用在曲调上极为自然,且在单音音乐时代非常合用。

古希腊的音乐是单音音乐,故在那时,毕氏律应用较广。

数千年来,无论它种乐律的理论发生,实际上我国一直沿用与毕氏律相同的乐律,但于中世纪时,西洋乐风趋于复音音乐,发觉古代大音阶并不适用于复音的同时结合,故有了纯律的产生——复音音乐促成纯律的应用,复音音乐同时又促成风琴、钢琴等键盘乐器的迅速发展,但同为复音音乐产物之键盘乐器,却与纯律不同,
①参见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乐学习》1946年第1卷第3期封面及2至5页的相关内容。

②参见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乐学习》1946年第1卷第3期。

76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第33卷第6期 因为根据纯律,一组之内要分作五十三个音(键),才能自由转调,这于当时以及现在的乐器制造技术与演奏技术方面,均很难应对。

随着复音音乐及键盘乐器的发展,介于五度相生律与纯律之间的“十二平均律”(Equal Tem-perament)便应用于大量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实践之中。

三、一叶扁舟渡海峡
2005年5月23日,笔者曾和陈其射赴京拜访缪天瑞时,他说:“我50多年没有回家乡了。

你们认识陈乐书①吗?”缪天瑞询问的陈乐书曾任教于温州师范学院音乐科。

2018年夏秋之际,笔者梳理了校友陈乐书的相关材料[2],期间偶得陈乐书的手稿《忆缪天瑞先生》,从中得知陈乐书曾随缪天瑞一同前往台湾省立交响乐团诸事。

现将陈乐书的手稿《忆缪天瑞先生》原文摘录如下:1946年10月,缪先生受台湾省立交响乐团团长蔡继琨先生之邀,准备去台湾就任。

他问我去不去,当我知道马思聪先生在那里时,我想一方面可以工作,一方面可以向马
先生学习,便欣然答应了。

那时温州没有客船,我们要到上海乘船……到了上海我们住
在缪先生的朋友钱君先生家里,在钱先生家里见到了李凌先生。

李先生还给缪先生送
来音乐会门票,劝他不要去台湾。

但当时缪先生也没有更好的工作,还是去了。

陈乐书随缪天瑞赴台是因小提琴家马思聪而去的,不料等缪天瑞他们到了台湾,马思聪却已离台,故在找不到合适工作之际,缪天瑞建议陈乐书去日本留学深造,但当时苦于没盘缠,两个月之后,陈乐书又回到温州,继续在瓯海中学工作。

上述之事,缪天瑞并未谈及。

陈乐书的这篇手稿可算是缪天瑞赴台细节之“新发现”。

之前我只知道1946年缪天瑞赴台时,他的胞弟缪天华已于1945年去了台湾。

1948年初,缪天瑞的爱人林蕡携不到周岁的小女裴慈也到了台湾。

直到1949年5月,40岁左右的缪天瑞,携妻女冒着生命危险乘一叶扁舟渡回家乡。

我曾见过缪天瑞于1948年3月17日给学生颜廷阶②的题字“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将欲激发人心改造世界也”。

该题字前一句出自《史记·乐书》,后一句则是先生对音乐艺术的深刻理解。

可见,缪天瑞是这样认识的,他也是这样实践的。

四、提携后学培植来者
2010年5月,在友人的陪同下,笔者与时任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的刘青松、温州市文化局陈刚一同前往温州市水心汇昌拜访了温州大学的校友林虹③。

他说:“1946年我能到……福建音乐专科学校读书,全靠缪先生的关照。

”翌年,林虹受聘温州师范学校教音乐。

在缪天瑞的有生之年,他帮助、提携过多少年轻学者,人们并不知道,但儒雅谦和、质朴善良则是与缪天瑞有过交往的人对他的共识。

缪天瑞热忱地关心、支持及培养着人才,一方面在于他是一位教育家,八十多年如一日地重视人才,另一方面在于他把培植来者放在了发展中国音乐事业的战略位置上。

2007年春,为祝贺缪天瑞百岁诞辰,温州大学发绣研究所的孟永国花了近四个月的时间,为
①陈乐书(1921-2002)于1956年8月至1973年2月,任教于温州师范学院。

②颜廷阶,1920年5月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祖籍为福建永春。

台湾著名音乐教育家、指挥家。

1941年12月入福建音乐专科学校,为该校第一届本科学生,曾编纂《中国现代音乐家传略》(三册)。

③林虹(1925-2014),浙江台州人。

在宋词歌曲的创作方面贡献卓著。

20世纪70年代末,林虹先生在温州创办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发行全国,影响颇大。

1983年交由浙江省音乐家协会主办。

王文韬:缪天瑞与温州音乐家往事钩沉 77
这位著名校友创作了发绣像①。

对创作的这幅发绣像,缪天瑞十分喜欢。

2007年岁末,缪天瑞为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题写了院名和“切磋现代乐艺,发扬民族精华”十二字。

这是他60多年躬耕教坛的经验总结。

在2008年8月24日缪天瑞给笔者的来信中写道:“学习音乐,技术性极强……学院应以创作新音乐为主要方向。

”在该信中他强调:“十二个字是几百年欧洲和一百年来我国的经验。

”②
缪天瑞从事音乐教育工作60余载,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独到的音乐教育思想,深刻影响着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先后执教于浙江温州中学附属小学、私立温州艺术学院③、上海新陆师范学校、上海滨海中学、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中学、中华艺术大学、武昌艺术专科学校、重庆音乐学院、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浙江温州师范学校、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

缪天瑞的音乐教育成就泽被了几代音乐学子。

博读可以得到他人的知识,善于思索才能产生自己的识见、思想。

缪天瑞的认识是高远的,他认为一切都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才可获得。

五、音乐文化的普及者
缪天瑞先生秉承的理念是要突出民族音乐教育,而不是全盘西化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④是缪天瑞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法专著,其中写道:
本国的民歌不能轻视,应视其性质多多采用为教材。

普通音乐教育要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使他们从不同的音乐体系,不同的时空观念和表现形态中掌握更多的知识。

[3]
缪天瑞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发展,不是单线更替,而是多线并存。

纵观缪天瑞的一生,在创办音乐专业刊物方面贡献突出。

缪天瑞通过创办专业刊物,一方面接通、普及外国音乐文化,另一方面挖掘、介绍固有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我国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缪天瑞于七十余年间创办或参与主编了《音乐教育》等7种专业刊物。

其中,缪天瑞与他的学生陈田鹤一起在重庆共事,并负责参与编辑了音乐期刊《乐风》《音乐月刊》,如表1所示。

可见,《乐风》是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的会刊,历时5年发行20期,刊登了191位作者之441篇文章,其涉及音乐学科的各方面内容,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音乐月刊》刊登了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它对读者有一定的音乐理论基础要求。

如发表在该刊的音乐作品类似艺术歌曲,均配有五线伴奏谱。

缪天瑞、陈田鹤这两位温州音乐家合作编辑刊物的共性为,在向国人介绍、传递、普及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竭力为抗战服务,成为当时音乐文化的普及者。

六、现代律学的开拓者
缪天瑞是我国现代律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缪天瑞对同乡学者潘怀素(1894 - 1978)非常敬仰,同时,他对潘怀素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深表同情。

缪天瑞在《怀念潘怀素先生——潘怀素先
①孟永国甚至还用了缪天瑞自己的几根头发作发绣像。

②此信为缪天瑞给笔者的私信,尚未出版。

③著名温州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陈田鹤(1911-1955),曾于1928年就读私立温州艺术学院,其师从缪天瑞,并于以后走上了音乐道路。

④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1947年由上海万叶书店出版,后来又发行了数版,2008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再版。

该著列入《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艺术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第33卷第6期 78
生诞辰百年祭》一文“前言”中,缪天瑞这样写道:
潘怀素先生生前,很少对朋友们说起自己的身世,后人对潘先生也鲜有记述。

我托人在潘先生的故乡寻觅他的子孙,亦无踪影。

所以有关潘先生的生平,只能凭有限的记
载和我个人与他接触的生活片段,拼凑成文,从中略窥潘先生的面影。

[4]
表1 抗战期间,温州籍音乐家缪天瑞、陈田鹤在重庆参与编辑的音乐期刊刊名主办机构编辑及所处年份期刊年份及卷期号
《乐风》国民政府教
育部音乐教
育委员会
胡彦久、缪天瑞、江定仙、陈田鹤(1940.1)1940年第1卷第1期
熊乐忱、缪天瑞(1941.1-1941.9)1941年新1卷第1-9期
熊乐忱、缪天瑞、陈田鹤(1941.10-1941.12)1941年新1卷第10-12期
熊乐忱、陈田鹤、顾樑(1942.7)1942年第2卷第4期
熊乐忱、江定仙、段天炯、陈田鹤、张洪岛、杨荫
浏(1943.1-1944.6)
1943年第3卷第1-2期第
16、17、18号
《音乐月刊》国民政府军
事委员会政
治部抗敌歌
咏团
胡然、缪天瑞、刘雪庵、陈田鹤(1942.3)1942年第1卷第1期
缪天瑞、刘雪庵、陈田鹤、江定仙、杨荫浏、顾硕
(1942.5-1943.5)
1942年第1卷第2-6期
当笔者看到缪天瑞的这篇文章后,就将此作为一个疑问留在了脑海。

2011年,原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洪振宁听了笔者的一些研究想法后,建议笔者进行“温州籍音乐家群体”研究。

几年过去了,笔者对潘怀素的生平仍然难以进行清晰的梳理。

为了撰写本文,笔者与潘怀素的孙女潘露茜取得了联系,并了解到以下内容:
潘怀素1894年出生于温州昆阳,曾留学日本、德国,获康内尔大学经济学博士。

懂英、日、德三国语言,善弹古琴、喜吹箫笛,能演奏钢琴,歌声优美且喜欢唱《送别》……
育有长女潘秀秀、小儿潘振华。

新中国成立后曾为政务院参事,1953年后辞职专事音乐
研究。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期间病逝于北京。


目前所见潘怀素的译著有《转型期经济学》《敦煌琵琶谱的解读研究》《乐家录(卷九)》,论文著述有《京音乐的历史性与艺术性》《隋唐燕乐的成立、递变和流传》《略谈智化寺的京音乐》《从古今字谱论龟兹乐影响下的民族音乐》《南宋乐星图谱研究》《音乐科学研究必须重视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潘怀素还在大量调研与音乐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二十三不等分纯正律”[5]。

1975年,当恃才无忌的潘怀素向缪天瑞提出想举办律学报告时,缪天瑞的感受是双重的,一方面他对潘怀素在当时社会环境所表现出的传统文人气质由衷钦佩,另一方面又因自己感到完成此事之种种压力,故缪天瑞在《怀念潘怀素先生——潘怀素先生诞辰百年祭》一文中对“二十三不等分纯正律”有详尽的解析,他不无惋惜地写道:“一位热爱祖国、学识精深而又热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知识分子就此含冤而逝!”[4]
七、补记:追忆缪天瑞先生
2009年8月31日,缪天瑞在北京病逝。

自他离世后,笔者经常翻阅缪天瑞的《音乐随笔》②以及他写给笔者的20多封书信。

其中有首于2000年4月30日,92岁的缪天瑞在一张小卡片上写
①据本文笔者与潘怀素之孙女潘露茜2019年12月16日下午的微信交流记录所言。

②《音乐随笔》中收录了2000年以后缪天瑞撰写的研究及回忆性文章。

参见:缪天瑞. 音乐随笔[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王文韬:缪天瑞与温州音乐家往事钩沉 79的七言打油诗:
人生七十古来稀,/ 我言九十不稀奇;/ 艰危污蔑等闲过,/ 著书立说志不移。


缪天瑞的声音不断萦绕于笔者的耳畔。

对缪天瑞了解的越深入、越具体,缪天瑞的形象于笔者脑海中变得越立体,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影响了笔者。

笔者后来陆续收到缪天瑞的长女缪裴芙寄来的关于她父亲的珍贵手稿、照片、文书资料等。

对此,笔者及笔者所在的高校决心要用真情为他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011年,笔者和胡敏老师共同完成了温州市文化工程项目《缪天瑞教育思想研究》。

2012年初,笔者和胡敏、刘青松老师共同完成了温州大学文化工程项目《校友缪天瑞研究》。

同年5月23日,举办了纪念两位温州籍音乐家缪天瑞、陈田鹤先生的访谈活动,同时,缪天瑞的长女缪裴芙向温州大学校史博物馆赠了缪天瑞根据浙东民间吹打曲编的“儿童节奏乐队曲”《十景开场》等手稿。

同年末,温州大学“十二五”校园文化提升工程为缪天瑞塑铜像之事正式列入。

2013年4月,温州大学举办了“纪念校友缪天瑞先生诞辰105周年”的系列活动,包括铜像安放仪式、百岁学人缪天瑞图片展及学术交流等。

在音乐学院原院长赵玉卿的积极筹划下,2015年10月16日,缪天瑞研究会在温州大学成立,赵玉卿于会上当选为首任会长,并主持了“首届天瑞音乐博士论坛”。

2018年4月,温州大学举办了“纪念缪天瑞先生诞辰110周年”系列活动:缪天瑞研究会资助出版了《音乐美学要义》(修订版)②和《乐坛鸿儒缪天瑞》③;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并上演了缪天瑞于90年前创作的《月儿轻轻》《这相思仿佛寒暖》④等作品;为让更多人了解缪天瑞,笔者撰写了题为《逝者如斯,弦歌相承》[6]的纪念文章,并提供相关图文、视频资料,协助温州电视台“文化温州”栏目,为缪天瑞制作了一期题《百年乐章,弦歌不辍》⑤的专题片。

缪天瑞的小女林剑看了电视专题片后评价道:“片子虽不算长,但是内容丰富,有概括、有细节,有历史、有现实,每句话、每个镜头都引人入胜,让人看后还想看……”2018年10月26日,笔者受邀参加“瑞安先贤与近现代中国”学术研讨会[7],并于会上宣读了《天涯多芳草,流水有知音》[8]一文。

当晚,在瑞安大会堂上演了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师生编排的缪天瑞的部分早期作品。

2019年,举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不由想起缪天瑞。

他曾因保护进步青年学生而“自请离职”,又为生计赴台工作,再到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冒着生命危险返回,实现其音乐教育理想的往事。

从2019年5月初开始,来自音乐学院的近20名师生,创编小型音乐舞台剧《乐坛鸿儒缪天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

该剧获浙江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二等奖。

之后,这批师生还参加了温州原创歌剧《五星红旗》的两场演出,观众反响热烈。

值得一提的是,这批师生们在深受相关教育的同时,舞台表演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

时光飞逝,转眼间缪天瑞已离开十年有余。

作为一名深受缪天瑞人格魅力所影响的普通老师,
①2000年4月30日,92岁的缪天瑞在一张小卡片上写的七言打油诗。

缪天瑞对“艰”“危”“污蔑”分别作了旁注。

②此为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缪天瑞研究会资助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在附录,增加了金经言译的里曼·胡戈作品《“音想象论”思想》,代百生译的里曼·胡戈作品《“音想象论”新论》。

参见:里曼·胡戈. 音乐美学要义[M]. 缪天瑞,冯长春,译. 修订版.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

③王文韬. 乐坛鸿儒缪天瑞[M].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缪天瑞研究会资助项目,2018年4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④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青年教师王新宇博士,将缪天瑞的同名歌曲编配为小提琴、钢琴二重奏。

⑤温州电视台,文化温州栏目,2018年5月1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