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抢渡长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抢渡长江
摘要:
渡河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十分常见,怎样选择渡河方向以及怎样更多的节省时间,同时又能抵达目的地,那么渡河速度(大小方向)的选择是十分关键的,在此又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河流的水流速度,运动员体能,风向,水温等)致使要求我们作出合理的规划。

本文通过适当的假设,从不同层次作了多方面分析,排除了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把游泳者抵达目的地的最小时间作为目标,通过简化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抢渡长江这一问题。

主要运用三角函数、运动的等时性、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线性关系、解三角形知识、积分知识以及借助MATHEMATICA数学软件进行求解。

最后,我们对模型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抢渡长江的推广和运用。

关键词:抢渡长江运动等时性线性关系三角函数 MATHEMATICA 积分求解数学模型
问题重述:
“渡江”是武汉城市的一张名片。

早从1934年,武汉市就曾举行大型渡江比赛,随后好几年都一直延续这个比赛。

由于水情、水性的不可预测性,这种竞赛更富有挑战性和观赏性。

现就如何根据自身情况最大效率地渡过河建成一个数学模型。

假设在竞渡区域两岸为平行直线, 它们之间的垂直距离为 1160 米, 从武昌汉阳门的正对岸到汉阳南岸咀的距离为 1000 米,见示意图。

通过数学建模来分析上述情况并回答:
1. 假定在竞渡过程中游泳者的速度大 小和方向不变,且竞渡区域每 点的流速 均为 1.89米/秒。

试说明2002 年第一名是沿着怎样的路线前进的,求她游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如何根据游泳者自己的速度选择游泳方向,试为一个速度 能保持在1.5 米/秒的人选择游泳方向,并估计他的成绩。

2、在(1)的假设下,如果游泳者始终以和岸边垂直的方向游, 他(她)们能否到达终点?根据数学模型说明为什么 1934 年 和2002 年能游到终点的人数的百分比有如此大的差别;给出能够成功到达终点的选手的条件。

3、若流速沿离岸边距离的分布为 :
⎪⎩

⎨⎧≤≤<<≤≤=米米秒,米米米秒,米米米秒,米1160960/47.1960200/11.22000/47.1)(y y y y v
(设从武昌汉阳门垂直向上为 y 正向) :游泳者的速度大小(1.5 米/秒)仍全
程保持不变,试为他选择游泳方向和路线,估计他的成绩。

4、若流速沿离岸边距离为连续分布, 例如
⎪⎪⎩⎪
⎪⎨⎧≤≤-<<≤≤=1160960)1160(200
28.296020028.2200020028
.2)(y y y y y y v ,,,
先判断这个水流分布的正确性,若不正确,再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的看法。

5、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给有意参加竞渡的游泳爱好者写一份竞渡策略的短文,帮助其更好地渡江。

6、模型的推广与应用
二、模型假设:
(1) 人在游泳过程其速度中不受天气和水温的影响; (2) 将人看作是一个质点; (3) 两河岸是相互平行的;
(4) 人游泳时的速度大小恒定; (5) 不考虑流体层流动速度的差异; (6) 游泳者改变速度的方向在瞬间完成。

三、符号说明
t 为游泳者所用的时间
L 为游泳者垂直于河岸的位移 S 为沿河岸的位移
θ为问题1中游泳者位移与河岸的夹角 d 为起点和终点之间沿河岸的距离
1θ为开始时游泳者的合速度与河岸的夹角
2θ为y=200时游泳者的合速度与河岸的夹角
人v 为游泳者速度的大小
水v 为水流速度的大小
1ϕ为开始时游泳者的速度与河岸的夹角 2ϕ为y=200时游泳者的速度与河岸的夹角
合v 为游泳者的合速度
S 1 为水流速度变化时游泳者的位移之和 S 2 为水流速度不变时游泳者的位移
3θ为问题4中y=200时游泳者的合速度与河岸的夹角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一)模型一
假设游泳者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均不随着时间变化,运动途径如图(a )所示。

此时,水平方向的合速度为u v +θcos ,竖直方向的合速度为θsin v 。

根据运动的同时
性可知,一个合运动在各个方向上的分运动具有等时性,故可列出等式:
t=
θsin 人v L =水
人v cos +θv S
(1)
又根据河岸的长宽关系可以得出:
tan θ=L/S (2)
将L=1160米,S=1000米,ν=1.89米/秒,T=14分钟8秒=848秒代入目标函数求得θ=118.2o ,v=1.57米/秒 。

第一名运动的方向成θ=118.2o ,大小为1.57米/秒的速度直线运动,最终与水流合成的运动为连接起点和终点的一条线段。

当一个人的速度大小确定为1.5米/秒时,将L=1160米,S=1000米,ν=1.89米/秒,v 水=1.5米/秒代入(1)(2)式子求得
θ=121.7o ,t=901秒=15.1分。

故其是沿着于河岸下流方向成θ=121.7o 运动,算得成绩为15.1分。

图(a )
(二)a 、对于问题2,在问题1的假设下用1中所建立的模型
假设运动员能渡过河,将L=1160米,S=1000米,人ν=1.89米/秒,θ=90o 代入目标函数t=
θsin 人v L =水
人v v S
+θcos (3)
求得t=529秒,v=2.19米/秒。

由于2.19>1.57(1.57米/秒为2002年横渡长江中选手的最大速度),按问题2中所给定的条件,人的速度不可能达到2.19米/秒,故不能到达终点。

b 、1934年和2002年能游到终点的人数百分比差别如此大的原因是:它们的全程不同。

1934年9月9日的那次渡河,起点为武昌汉阳门码头,终点设在汉口三北码头,全程约5000米。

而2002年5月1日的渡河起点设在武昌汉阳门码头,终点设在离出发点水平距离1000米的汉阳南岸咀,江面宽约1160米,由勾股定理可算得其直线的距离,远小于5000米。

(全程越大能够到达目的地的人越多)。

所以我们给出了能够成功到达终点的条件为:
t =
θsin 人v L ≤水
人v v S
+θcos (4)
(垂直方向上所用时间小于等于水平方向上所用时间)
根据此等式,可以看出y 、v 水是定值当d 的值不同时,v 人和θ对游泳者能否到达目的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d 值越大,对v 人、θ的要求越小。

(三)模型二
模型二中考虑到了水流速度与离岸边的距离关系,江中部的水流速度一定比靠岸边时的水流速度大一些,因此有了题目中对水流速度u 与距岸边的距离y 做出了如下假设:
⎪⎩

⎨⎧≤≤<<≤≤=米米秒,米米米秒,米米米秒,米1160960/47.1960200/11.22000/47.1)(y y y y v (5)
现拟将游泳者游泳的路线分成三段,如图(b )所示
图(b )
则游泳者垂直河岸的位移为1000,得到如下方程:
L =+21cot 760cot 200*2θθ (6)
由(6)式可以得到1θ和2θ的关系
图(c ) 则

(水
人111
-sin v sin θϕθ=
v (7)
图(d ) 同理可得到

(水
人222
-sin v sin θϕθ=
v (8)
且时间2
211sin 760
sin 400θθv v t +=
(9)
以(6)、(7)、(8)式为限制条件,以(9)式为目标函数,可以利用lingo 软件解得当1θ≈125度,此时时间t 最小约为904s ,此时即为最优解。

(四)模型三
模型三进一步完善了模型二,考虑到水流速度与离岸边的距离关系可能更为复杂,因
此题目中对模型的假设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假设如下:
⎪⎪⎩⎪
⎪⎨⎧≤≤-<<≤≤=1160960)1160(200
28.296020028.2200020028
.2)(y y y y y y v ,,,
(10)
仍将游泳者的路线分成三段。

如图所示:
图(e )
当0≤y ≤200时,游泳者速度的方向是时刻发生变化的,一开始时y=0,水流速度为v 人=0米/秒,游泳者v 人的方向与河岸的夹角为1θ;当y=200时,水流速度v 水=2.28,此时,
游泳者v 人的方向与河岸的夹角是2θ。

在这个过程中,游泳者速度的方向是不断变化的,此时,
图(f )
图(g )
此时,由三角形的正弦定理得:
()
()
323
2-sin sin sin v θθθθπ水人合v v =
=
- (11)
由余弦定理得:
()水
人合
水人v v 2v -v cos 2
222+=
-v θπ (12)
将(7)式中的
()
()
322-sin sin θθθπ水合v v =
-代入(8)中得:
()()

人水水人v v 2-sin v -v v -cos 3222222θθθπ+=
(13)
{

人人v v v v v x y +==θθcos sin (14)
则,由于位移是速度的积分,则可得到如下方程:
⎰=2
1
200
sin θθ
θθd v 人
(15)
0≤y ≤200时,沿河岸的位移为S 1,它与v 有如下的关系:
)200
28
.2cos (22
1
200
1⎰⎰
+=θθθθydy d v S 人
(16)
当200≤y ≤960时,水流速度恒定,游泳者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变的,因此,他做一个匀速直线运动,此时S 2与3θ的关系如下:
32cot 760θ=S (17)
令210S S S += (18) 联立(11)、(13)、(15)、(16)、(17)、(18)并利用MATHMATICA 软件可求得
人v =1.538米/秒时仍然无解,而正常人游泳速度最大约为1.538米/秒
所以根据计算,基于这样的假设之下,是没有人可以到达终点的,说明此假设是不合理的,现在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做出如下假设:
⎪⎪⎩⎪
⎪⎨⎧≤≤-<<≤≤=1160960)1160(200
28.296020028.2200020028
.2)(y y y y y y v ,,,
再利用原模型求解
⎰⎰
+=2
1
200
200
28
.2cos 2θθθθdy y d v S 人 (19)
21S S S += (20)
联立(7)、(9)两式,只要给出一个人的速度,即可得到他一开始游泳的方向。

再联立、(11)、(13)、(15)、(16)
即可得到他沿河岸的位移,与1000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他是否可以到达终点。

至于如何选择路线的问题,我们认为,他在游泳过程中速度的在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方向,而以我们目前所学的知识,我们还无法确定θ与时间t 的关系为什么样的时候是最优的,所以无法得到得到最优路线。

(五) 给有意参加竞渡的游泳爱好者的一份竞渡策略短文
在人们物质生活改变的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一社会性的竞技活动。

“抢渡长江挑战赛”自开赛以来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同时由于其挑战人的方面众多,对参加比赛的人员而言,也是一种自我身体和智力的挑战。

通过
我们几个同学的讨论研究,得到了一些结论,希望能给竞渡者一些帮助,让他们有更好的发挥。

首先,竞渡者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当地的人文、气候、风向、水情、水性等因素进行观察、预测,及时掌握相关的变化情况,用心衡量自己的体质、调节好自己的心态,沉着冷静,大胆应战。

其次,在竞渡过程中,有一些原理上的注意点。

竞渡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节游泳的速度和方向,比如,对于游泳速度较大的选手而言,应该尽量选择逆水前行以使时间用的更少。

五、模型的优缺点
此次建模,我们主要运用三角函数、运动的等时性、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线性关系、解三角形知识、积分知识等简单的数学知识,同时借助MATHEMATICA 数学软件进行求解,将数学知识完美结合,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整个过程通俗易懂并且附有许多图片,给人很好理解。

但模型的求解建立在一些假设上,使得结果和真实的比赛存在一定差异。

如模型中假设选手的速度不变,假设中忽略了一些实际上不可以避免的因素(如风向、水温、漩涡等)对选手结果的影响。

但总体来讲,此模型还是能作为选手的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

六、模型的推广
通过横向比较,航空、航海、轮渡、摆渡、军事(潜艇)等项目于渡江有一定的相似性。

此模型还可以着重运用于这些方面,帮助决策者设计运行的速度,设计最优路线,节能减排,铸造低碳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