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阁散文四篇

合集下载

麦香经典散文_经典散文欣赏50篇

麦香经典散文_经典散文欣赏50篇

《麦香经典散文_经典散文欣赏50篇》摘要:妈妈割到地头扭头看下身麦田说今天麦子割得差不多了,天亮睁开眼睛就吃如能吃吃到晚上睡觉都行,这是种只有参与种植、耕、收割、打碾全程人才能品味到绝佳味道离老收麦还有近月我眼前已摇曳起金黄麦浪鼻子里已扑浓郁麦香那望无际成熟了麦田阳光暴晒下弥散着柴禾接近烧味道让我总是惊恐夜里天边划流星千万别这里否则整世界将是火海洋当然我这种担心多生长四十多年前七月梦里而我用低矮目光抵近麦田看到切恍若昨天暑热天像我看到玻璃钟罩样罩头顶黄麦田绿玉米以及裸露着黄土地埂与道路交错组成不规则格世界妈妈红着脸庞头巾包头顶身蓝黑色衣紧紧包裹着身体她某焦黄色格子麦田里头不抬腰不直只是镰刀翻飞麦杆“刷刷”倒下到了埂边她才直腰喘口气抹把汗水我看到她头上身上缕缕蒸气升腾钟罩上蒙层雾气积成片白云飘动不远处沟里有水坑坑里是十天前浇水汪下水母亲下到水坑边把头巾弄湿擦把脸再回蹲着割麦她人割麦我边捆不及我纤细腰长与我年龄严重不所以容易酸困捆两三麦捆就得仰倒其上担下缓酸困割麦子则像酷刑样蹲着前进不了几下就得改变成弯腰状弯腰还不行只能直起腰着太阳下吹声口哨就能引轻风埂边芨芨梢头晃轻风刮满身顿觉爽快口哨开始很灵用阵就不管用了我盼着刮风下场雨这样就不用田麦地里候着高温下弯腰蹲腿浑身出汗了妈妈只想有儿阴云而不希望风雨“风会把麦杆刮倒雨会叫麦穗上麦籽儿出芽风雨打年收成就得打折”我才不管收成打折不打折只想着这种苦楚实不是人受虽然麦香诱人但无边困顿面前我总是把歇着与收成分得很开妈妈割到地头扭头看下身麦田说今天麦子割得差不多了听她这样说我就像遇到赦样三蹦两蹿地往跑边跑边把身上袿子脱下舞手里这形象让别人看有儿像哪影片里欣喜若狂场景劳累欢快是天下畅快事情我知道沟闸下有更深水坑我要那里把麦灰洗干净只有割麦子打麦场人知道收麦、打碾、扬场躲不开麦灰、麦芒麦灰是麦叶、麦杆麦黄被风化成分加上尘土积攒下粉尘割麦那些灰尘被打搅到处飞扬往地里和人身上移如有儿风还人从上风割麦灰随风而人身上就少些如没有风那就只能麦灰里突围麦灰不光沾染身体主要是它粘到身上令人浑身发痒如像现敏症普及情况下估计些人见麦灰就得到医院看医生乡下人从沙土里滚免疫力强割麦节沾上麦灰只是身上痒痒挠挠也就了有条件天劳作完毕下水洗洗是高享受没条件候就那样连灰滚也就是了困乏似乎能掩饰更多今天看不适那候人们要不是干净卫生而是日三餐能没有限量觉躺下没人喊能睡然醒当麦子灌浆、接近饱满候妈妈会从留地边上揪些麦穗给我做青麦吃青麦有两种吃法种是直接炒了或者烧了吃我爱吃烧麦穗拿柴禾把麦穗烧熟用手揉用嘴吹就是把带着烧烤味道甜香青麦那口让人吃了什么都不想久以只要我季节里回妈妈都会揪些麦穗烧了让我吃看着我把把青麦吞下她总会再问次“吃吗?”另种吃法要复杂是把青麦炒了皮放石磨上磨遍成片成丝状吃候拌些调有条件泼油花这种加工了吃法当然很香只是条件所限我们里很少做偶尔做次先拌叫奶奶吃奶奶端着碗吃几口看着眼巴巴边我说我不想吃了你端跟妹妹分了吧我把接碗刚要走被父亲看见了说你不叫你妈给你弄把奶奶拿走怎么行奶奶说娃娃们正长呢让他们多吃些父亲说这些喂不饱给多少也不够拿吧看我做啥倚门边妹妹们欢天喜地地围着我我们人把享用节美食还没吃完妈妈喊声到了又拌了快端碗吃完青麦不几天麦田便被炽热西风刮黄了这期还有几件事情很有思是门前地里胭脂杏黄了那候没有胭脂杏这说法是我现根据记忆给它取名我们门前杏是有名“五月黄”熟得早味甜色艳它缺是成熟期很短熟了得马上摘不然场风树下麦地里就铺成片金黄树杏多收摘了赶忙给邻里亲戚送那候许多人没有花树别有树树上也还是青蛋子远要给外爷外奶和姑妈送约七八里地吧迈着腿送回很费劲回得天这样差使多由我承担谁叫我是里著名“游鬼(喜欢到亲戚串门人)”呢杏儿下我们吃杏是不限量天亮睁开眼睛就吃如能吃吃到晚上睡觉都行现觉得奇怪那候吃东西从没讲究忌口却从没出什么毛病难道真是什么环境说什么话么?另外就是端午老端午传统是米糕油饼其实这都是条件了才有事情与我记忆深处割麦打麦期端午是奶奶不知道从哪里香草缝制香包以及不知道父亲千辛万苦从那里弄两斤糯米煮上儿米糕奶奶香包用绿色绸缎缝成上有花穗绣花香草味道闻极了奶奶从我知道就是老人了想她年轻定是特别手巧人里留下她幅绣品有些残破我曾想着如何保存但不知道放哪里了米糕煮摁上煮软红枣蘸以糖水吃是当稀有美味记不得吃几次但口齿留香至今难忘人们都说东西吃现常复制了吃可是每每吃不出味道是有人说现粮食用化肥农药多味道变了也有人说是现人吃美味太多美味是相对稀缺条件下感受到我更相信种说法虽然每次想到麦香割麦、打场候腰酸腿困、麦灰飞扬会像噩梦样缠绕我还是放不下麦香那口味道极致诱惑新麦下妈妈淘洗出几袋麦子父亲专程磨了面用新麦面做出饭便能吃出种带着新香饭尤其是蒸出馒头还没出锅就厨房里外飘散出股带着清香新麦味道这是种只有参与种植、耕、收割、打碾全程人才能品味到绝佳味道其他人也能闻到新粮香味那是不带汗水、不带辛劳闲散感觉而参与从种到收全程人闻到味道就是眼看粒种子从土地没有完全开化直到颗粒归仓蜕变升华那股味道里饱含着对付出者酬劳与奖赏包含着养育孩子长成人般欣慰快乐新粮顿饭不管是拉条子还是馒头花圈都是极其丰盛这里丰盛不是指有几菜佐餐而是指吃舒坦而怡然得怡然得事情就是望着月亮盘算秋团圆了打麦已秋麦香馥郁尽秋分清风明月夜葡萄蜜瓜黄由它们配麦香阵阵揉进月饼又是段说不尽佳话、品不够乡情我总是迫不及待还没有到麦收呢就把麦收以及麦香味道嚼了遍我知道今天回到乡也难以见到片麦田、收割节麦田麦草味道、以及揉把青麦甘甜、收割麦茬上金黄但我还是愿用这种回忆深化对麦以及所有粮食敬愿用想象味蕾把曾出现生活里各种美常品匝久久以母亲跟我住起那两年里某天她突然说想回想种地想种片麦子“我天都要割亩半麦子呢”她话下子勾起我很久以前鼻息处留下麦香让我想起那被钟罩罩着日头还有天上那朵白云我忘了问妈妈她是不是也闻到了麦香所以才想回到辈子钟爱田地里麦香其实是珍贵它实际蕴是汗水、艰辛甚至苦难基础上美满幸福所以我品味麦香候心情复杂因我总会看到父亲母亲望不到头麦田里割麦情景看到我和妹妹们麦田里浑身难受地弯腰蹙样子看到妹妹早把外甥拉到麦地里、他迷糊东倒西歪极不情愿神态看到儿子被我逼到打麦场极端暴晒感受打麦收获艰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餐粒粒皆辛苦”记住当初才能珍惜我希望我永远不要忘记也希望我亲人朋友永远不要忘记麦香背汗珠幸福快乐背几代人付出。

收麦经典散文随笔

收麦经典散文随笔

收麦经典散文随笔看着麦田里隆隆的收割机,想起了过去的收麦情景,那个年代的人收麦真是苦叫!我婆一到夏收,吊在嘴边的一句话,“麦稍黄,绣女都下床。

”我唯一一次没有参加收麦的就是那年刚好赶上高考,为此,高考完,我狠狠地惩罚了自己,挖了好几亩荒坡。

夏收到来之前各家各户都要收拾好家具,所有地里的,场里的家具都要仔细检查一遍,该维修的维修,该添置的添置。

还要准备好夏收期间的生活用品,如柴米油盐酱醋。

一切准备停当,手拿镰刀,在所有的地头巡视,看那一片该收了,那一片还得缓几天,麦子不能收的早,也不能收的迟,早了麦粒没有吸收完麦杆的养分,影响产量和质量,也不好脱粒,晚了,叫麦收焦啦,收割时麦颗容易脱落,影响了产量,被村上的老人们骂,叫,“懒怂,糟蹋先人里。

”计划明天收割,今下午就磨镰,磨钐麦刃,拴好架子车,第二天一大早5点就起床拉上架子车,拿上镰刀,钐麦杆子,带上喝的、吃的,直奔麦地。

强壮劳力用钐麦杆子钐,轻壮劳力用钐镰子割那些杆子钐不到的地方和倒伏了的麦子,父亲和我是壮劳力,母亲和弟妹们是轻劳力,我和父亲一人一把钐麦杆子,父亲在前我在后,向着麦田纵深挺进。

麦田深处,骄阳似火,沤热非常,没有一丝风,头上的草帽,身上的衣服显得多余,干脆甩掉草帽,脱了上衣,光着膀子,头上的汗水一滴一滴掉在烘干的土地上,似乎能听到吱吱的吮吸声,仿佛能看到被蒸发的汗滴形成的水雾,脊背被晒的黝黑黝黑,有的起了皮,起皮处被汗水浸的蛰疼蛰疼。

钐麦的人腰酸,腿困,胳膊疼,想偷懒,看着北边天空的乌云,想想这一料的庄稼,不得不加快节奏龙口夺食。

钐麦不光燥热、疲劳,有时候也有惊喜,冷不防,面前就蹦出一只野兔,跳跃着一溜烟逃的无影无踪,说不定还会捡到一窝兔娃子,带回家养着,供小娃们观赏。

到中午12点,每人2亩麦钐倒在地,可以松一下,坐在地头开始喝水吃饭,稍作片刻就装车拉麦,一般一亩地可装满满2架子车,4亩地要装8车,装车是个技术活,不但要装端装正,而且还要勒紧绑牢,拉到中途乱车翻车是常有的事,不但耽误了时间浪费了体力而且还糟蹋了粮食,我身体好,力气大,往往在最后勒绳时爬到车子的麦垛上,使出全身力气,有一年勒绳时用力过猛,眼冒金星,砰一声,绳断了,一个倒栽葱,把我从一丈多高的麦垛上栽了下来,口鼻出血,昏了过去,父亲握腰,母亲掐人中,我缓过气来,掸了掸身上的`尘土继续装车。

又是一年麦飘香散文

又是一年麦飘香散文

又是一年麦飘香散文又是一年麦飘香散文一、割麦过了芒种,又到割麦的时候了。

农民们开始忙碌起来,碾场,清仓是必不可少的,割回的麦子要在自家的院子里码堆,碾压,晒粒,过扇,最后入仓,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序。

集市上买镰刀,扫把,麦绳,木锨,草帽等割麦必需的农具物什,再买上数量不等的各种蔬菜,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开镰了。

接下来就是跑到田间察看,麦子黄了,略干,就到了收割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正式割麦了。

回忆儿时的趣事,割麦也有很多的乐趣,虽然这是大人们的工作,但也是小孩子日盼夜想的。

一是学校能放假,二是能在田里场里玩耍打闹,稍大的娃娃们能搂麦,小的能拾麦,每每忆起那时候,就想起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诗句来。

农民辛劳的真实写照跃然纸上。

割麦是农民极辛苦的农活,那时候没有收割机,没有脱粒机,一家十多亩的麦子要全靠拿镰刀一刀刀地割下,又扎成麦捆,然后是装车,运输到院场码起来。

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好几天,等到全部割回家,再拾一遍,地里的活就算完了。

接下来就该忙场上了,场上的活儿要比在地里轻快些,起码不用头顶烈日,赶早摸黑,腰酸腿痛,口干舌燥。

麦场里的工序首先要抖麦,把成堆的麦子用手一把一把抖开,再用木杈树起来。

清早起来女劳力负责抖麦,男劳力负责杈麦,根据麦场的大小树上一场,然后任凭太阳爆晒,晒得越干碾的`时候越省力,一般到下午就可以碾场了。

碾场是我国北方农民的方言,其实就是碾麦,碾麦最讲究一个“干”字,麦杆晒得越干碾的时候越省力。

因此光把麦杆竖起还不够,还须用铁杈或木杈倒一遍,这道工序叫立场。

有经验的农民可以把麦杆立起近一人高,这样能将麦穗麦杆晒透晒干。

正当午时,开始碾麦,那时候碾麦要用两头牲畜并联拉上石滚在场内转圈。

碾麦开始了,先拿木杈将竖起的麦杆拍平,然后赶着牲口,拉上石滚开始入场。

一般一场麦需碾压两三个小时,中间还要翻一次,这称为翻场。

等到麦杆碎了,麦穗碎了,碾麦才算完结,接下的工作是起场。

起场也有讲究,不能随便把麦草杈起了事,杈麦草的时候要先抖,将草和麦粒分开时,每杈一杈要抖上几抖,以便麦粒落地,没经验的往往狠狠一杈,麦草里麦粒落不了多少,把多少汗水得到的成果夹在草里,太可惜了。

麦场上的童年散文

麦场上的童年散文

麦场上的童年散文秋天里最热闹的当然要数生产队的麦场(cháng)了。

那时候我们村一共分四个生产队,每个队都有一个压得平展而又硬实的场院,我们都叫它麦场。

麦场其实是一个统称,并不单单是因为夏初在这里打麦子,其实秋天的用处更大,因为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

无论秋夏,这里都是成熟的庄稼最后的家。

各种庄稼的果实都要在这里经过一道道工序,脱下盛装,洗净铅华,颗粒归仓。

大人们白天把在地里割下的麦子、掰下的玉米、拔出的花生、挖到的地瓜统统运到各队的场院里,晚上也不能闲着。

各家轮换着吃过晚饭后就匆匆来到麦场上,脱麦子粒、剥玉米皮、摘花生果、打地瓜干,有的是活儿。

他们双手协调有序,嘴上谈笑风生,真真是配合默契,有条不紊。

喜爱热闹的小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绝不会放过这样难得的聚集玩耍的机会,麦场上那宽阔的空地便成了我们的大舞台,成了我们且歌且舞、且蹦且跳的天堂。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这个落叶纷飞、秋水长天的季节,麦场四周的树底下散落着厚厚的树叶。

趁着天还没黑、大人们还在家里吃饭,我们先聚到一起进行热身活动——捡树叶。

形状好看、颜色鲜艳的叶子小心翼翼地压好,拿回家夹进书里当书签,其余各种各样的叶子用一根长线穿在一起,一串串挂在院子里留着给妈妈烙千层饼的时候当柴火用。

用大锅烙千层饼是个技术活,除了烫面、擀面、做饼、摔饼要有分寸,锅底的柴火尤其重要。

柴火太旺太硬,饼容易糊不起瓤,麦秆、枯草、干树叶烧起来的火才够柔软,能把饼烙得层层叠叠喷香诱人。

可惜现在都不用大锅烙饼了,各种各样的电饼铛应有尽有,我学到的大铁锅烙饼这项技术活也派不上用场了,但是每到秋天,看见山上蔓延的枯草、路边落寞的树叶,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呀,拾回家烧火烙千层饼才好!夜的帷幕降下来,星星错落有致地布满夜空,眨着淘气的眼睛俯瞰地面,兴致勃勃地做我们的观众。

汽灯亮起来了,大人们三五成群地来到场院分头坐下,谈笑间身边已堆满做好的农活,那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正好做我们的背景陪衬。

初中语文生活美文麦秸垛上的书房

初中语文生活美文麦秸垛上的书房

麦秸垛上的书房高高的麦秸垛上,鸟很近,云很白,天很蓝。

不远处,被知了吵得躁狂的杨树林,一片苍翠。

树林的后面,一条蜿蜒的小河,隐约露出些模样。

我换了个姿势,以便在麦秸堆里躺得更舒服一些。

手里举着一本叫《红旗飘飘》的书,让我对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产生了兴趣。

这是1966年的秋天,我刚上小学四年级,正常的学习上课,被火热的革命激情点燃和打乱了。

我们这些半大孩子,没了老师家长的约束,跟着看游行、破四旧、喊口号,晚上跟着大人巡逻,参加批斗会。

但我们很快就没了兴趣。

村里本来和善的叔叔大爷们,突然疯了一样抡着铁头皮带,把地主富农坏分子抽打得鬼哭狼嚎。

我们宁愿天天去河里游泳,打水仗,捉鱼摸黄鳝。

能造反的青年人走了,村里社员们的批斗会搞过几场,也慢慢沉寂。

当时,农机厂、玻璃厂旁边,有座新建的造纸厂,高高的围墙里,大场院上是一个个高高的麦秸垛。

那些当作四旧收来的旧书刊,用麻袋装着,用绳子捆着,或者就那么散乱着,堆在地上,或者扔到麦垛上,等着与麦秸一起打成纸浆。

其实,我根本搞不懂什么是四旧。

就因为这些所谓“四旧”的书,对我有了特殊的意义。

每天,我都会偷偷溜进来,然后爬到麦秸垛上看书。

看累了,就睡一觉。

一直到肚子饿了,才回家。

那些书太丰富了,我有些饥不择食。

有些不明就里,囫囵吞枣翻过。

有的就细细来读,那时候我对苏联反特故事和地下斗争特别感兴趣,如《青年近卫军》、《被迫着陆》、《双铃马蹄表》、《渡江侦察记》等书,就读得津津有味。

我以为,那个看门的老人不会发现我。

后来才知道,他早就知道了我的鬼把戏,只是没有戳穿我。

一年后,学校复课,我要去上学了。

老人还从废纸堆里拣出几本厚厚的书,用废报纸包了当礼物送给我。

从那个秋天,到第二年的春天和夏天,好多时间我就消磨在这里的麦秸垛上,疏远了那些同学和小伙伴,也疏远了街上学校里的打打杀杀。

我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野火春风斗古城》、《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还有《红楼梦》。

也包括一些初中、高中的课本。

麦客散文(通用5篇)

麦客散文(通用5篇)

麦客散文麦客散文(通用5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

想要学习写散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麦客散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麦客散文篇1一进入五月的门槛,太阳的光亮,就开始火辣辣的。

野草愈发蓬勃,在阳光爆炸开一样的金黄和酷热中,庄稼更加卖力的生长,大地仿佛被厚实的植物包裹上了一层毛茸茸的外衣。

这时候,父亲早早就用蛇皮袋子装了镰刀,装了衣物干粮,要出远门。

陕西的麦黄的早,父亲要到外地去赶场,当麦客。

父亲说,他会从华亭的安口出发,先到陇县,千阳,再到宝鸡,然后依次经过兴平、咸阳、乾县、永寿、长武,最后坐车回到我们平凉的白水镇。

父亲一路走,一路割麦。

一圈割下来后,等回到家,我们塬上的麦子就黄了。

父亲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急急忙忙割完我家的麦子后,还谋划着到村子里那些劳力少、麦割不退的人家出力挣钱。

那时候,父亲外出赶场,我从来没有像母亲一样,把他送上过塬头的公路。

父亲临走时,给缸里担满了水,劈了一大堆干柴,整整齐齐的码摞在台阶上。

他摸了一下我的头,叮嘱我要听母亲的话,要好好写字,他回来会检查的。

在走出家门时,用镰刀把,把蛇皮袋子挑在肩头的父亲,又摸了摸我的头,于是,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他那双大手的粗糙和温热。

小时候,其实我是不喜欢父亲。

他总是呵斥我。

还经常一手把我抓起来,另一只巴掌在我屁股上势如破竹的扇打。

对于父亲长时间的外出不在家,其实我还是有些欣喜。

在父亲外出赶场的日子里,我是自由自在不受约束的。

但慢慢几天后,院子里窑里,不见父亲高大的身影,我却心里空落落的,有一种难言的惆怅和无助。

我开始想念在遥远的他乡当麦客的父亲了。

我甚至担心,父亲此一去回不来,我怕年幼的我,就此失去父亲的庇护。

母亲说,好几个晚上,我在梦里说胡话,糊里糊涂的喊叫着父亲,还有一次,竟然清晰的叫着说,大,你给我削一个比二歪的木牛还大的木牛,全世界最大的木牛……十几天了,父亲该回来了。

麦天的散文

麦天的散文

麦天的散文麦天的散文微信群里,一个堂哥问另一个:“麦天了,再有十来天麦子就黄透了,你不回来收麦吗?”听堂哥说,现在收麦基本都机械化了,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

想来,我已有十多年没有进过麦田了。

此时,听着熟悉的乡音,关于麦天的记忆就涌了出来。

麦子成熟的季节,便是“麦天”了。

我的家乡位于冀南平原,小麦是最主要的农作物。

麦天来时,大片的麦田,便连成了一片丰硕而美丽的海洋。

微风拂过,麦浪翻滚着涌向天际。

尖尖的麦芒站在浪尖上,守护着结满籽粒的麦穗。

就在这一浪一浪的翻滚里,麦田很快由绿转黄。

麦子们柔韧而顽强地生长着,它们已经历了秋霜、冬雪、春风,此时,又要经历夏日艳阳的炙烤,直到体内的.水分几乎被烤干,放几粒在嘴里嚼,发出“嘎嘣”一声脆响,麦子就熟了。

收麦是一场战斗。

收麦是最不能磨蹭的,麦子熟过了头儿,轻轻一碰,麦粒就会掉落在地里,而且六月的天气极其善变,因此必须“抢”着收。

记忆里,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用镰刀割麦还很普遍。

大人们弯着腰,左手揽一把麦子,右手挥动着镰刀,轻轻一扫,麦子便倒下了。

从地这头儿割到那头儿,再从那头儿割到这头儿,身后,一排排麦子整整齐齐地铺放开来,像是给大地盖了一床床金黄色的被子。

如刺的麦芒在人们的胳膊上、脸上扎满了红点,但人们顾不上理会。

人们还要将麦子一捆一捆地拢起来,再拉到麦场去脱粒。

几家人往往同租一台脱粒机,因而也就搭伙儿劳作,人歇机器不歇,忙得热火朝天。

麦粒络绎不绝地奔流而出,轻飘飘的麦子皮被吹得四散开去。

人们浑身上下落满了麦灰,头上扎着的白毛巾很快成了灰色,一说话,露出雪白的牙齿。

这个时候,农妇们轮流到麦场送饭、送水、送西瓜。

一片片麦场无疑成了乡村最热闹的地方,充盈着汗水和欢笑。

卖场早已用碌碡轧过千遍万遍,平实而光亮。

脱完粒之后,人们还要扬扬、翻嗮,如果天公不作美,少不了又是一番折腾。

就这样,经历了一道道工序,麦子终于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地归仓了。

麦子在人们眼里是神圣而珍贵的。

麦子成长不易,收获不易。

我的麦场散文随笔

我的麦场散文随笔

我的麦场散文随笔又到了麦收季节,这段应该很忙很累的日子,现在变得相对轻松许多,联合谷物收割机进入地块,只需几十分钟,就完成了以前人力运作的十几道工序,几亩麦子即可装袋归仓了。

可以说机械化的推广使用,农民获得了许多好处,缩短了麦收时间,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所以应该感谢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它带给农民便利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农耕文化被取尔代之,一些农具及生产方式,也许只在记忆中留存。

传承了几千年农耕文明,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眼前消失,最终堙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进入麦场前的农活是割麦与拉麦。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初,有一种鸟儿天还不亮,就叽叽喳喳的鸣叫,赶上割麦的那几天,其叫声酷似谐音的“大嫂二嫂早起”,队长也就趁势挨个喊遍村巷:“男女劳力都起来啦!拿着镰到南岗割麦啦!”,一声号令,人们很快到了地头,你五陇、他六陇的拉开阵势,舞动手中的镰刀,一片片、一行行的小麦倒下了,被一铺一铺的码放成排、成行,以便装运。

手工割麦也需要技巧,右手执镰左手扶麦,腿脚配合共用完成麦铺子的倒放。

不经过一两个麦季的锻炼,手法不会娴熟,割伤手脚是常有的事,记得村里刚过门的新媳妇,我喊嫂子的。

就是因不太熟炼,刚进地割了不到一丈远,就割破了手鲜血直流,她就用一根麦杆压批,狠狠的缠在伤口上继续割,让人钦佩!麦子放倒后,运到场里人心才算安定,拉麦是重要的一环,当时条件下运输工具突显匮乏,搬运是一道难题,让人无奈。

记忆中,生产队有一辆专门拉麦秧的木制大车,甚至四个轱辘都是直木斫曲而成的。

直来直去大而笨拙,转弯和装卸也不方便,陷入泥地,几头牛也无能为力,随着胶轮车的出现,被弃之不用成了古董。

人力板车方便轻快,成了主要的运麦工具。

不完美的是在装麦秧时,平衡掌握不好,易歪车造成麦子的损失。

运到场中为防雨先堆成大垛,待抢收完毕,趁着晴热的天气,抓紧时间套磙碾场,晒打小麦。

打场那天,启明星还未隐去光耀,队长洪亮的嗓门托着秧子:“男女劳力!都到场里摊场啦!”,安静的黎明被打破,睡梦中的村庄被喊醒,人们脸也许还没来得及洗,就揉着惺忪的眼睛匆匆向麦场走去。

麦秋时节的散文

麦秋时节的散文

早晨四点,我就被叫醒,揉着睡眼惺忪的眼睛,天还没有亮,四处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物体,磕磕绊绊来到地里。

弯着腰,或者蹲在地上,右手握着镰刀,左手搂着麦子,开始第一刀麦子的收割。

昨晚父亲才磨快的镰刀,非常锋利,只听“刷,刷,刷”,那麦子便倒下一片。

首先割了一把,胳肢窝里夹着镰刀,双手握住麦穗儿,用力一拧,顺势放在地上,麦子压到卖杆葽子上。

看看差不多了,跪在上面,把麦秸杆压实,两手抓住葽子一竖,一拧,一按,一个整齐的麦个子,便躺在那里。

两三个小时后,我已经累得腰疼腿疼,值不起腰。

砸着酸疼的腰,回头看一眼,身后的麦个子倒了一地。

母亲挎着竹篮子,提着水壶,从家里赶来送饭。

我们坐在地头,吃着香甜的白面馍馍,就着咸鸡蛋咸鸭蛋,听大人们在高一声低一声地,跟地邻拉着家常。

贫瘠的生活,只有过秋时,才舍得吃白面馍馍,至于咸鸭蛋咸鸡蛋,平时更是奢侈品,一般都是积攒下来换酱油盐钱,哪里舍得吃吆!可过秋不同了,这时候是最辛苦的时候,也是农民最高兴的时候,因为这时是收获的时节,一年的粮食,就在眼前了,怎么能不充满希望和期待?那时,过秋就是过节!快到中午时,我们的镰刀变得很钝,我们的胳膊也酸疼酸疼的,每割一捆麦个子,就疼痛难忍,手上也磨起了水泡。

这时,太阳已经火辣辣地照在我们的头顶,头发有种快冒烟的感觉。

父亲便说:“好了好了,回家!”听到这句话,我们的心里顿时轻松加愉快。

伸伸酸疼的腰,就要往家走。

可却被父亲叫住了,我们还要把麦捆子装到驴车上,拉到场院里去。

到了场院里,我们把卸下来的麦捆子,用铡刀铡去大部分的麦秆儿,把麦穗头摊开,晾晒一个中午头,借着中午焦阳的炙烤,午后就可以压场。

铡完麦捆子,摊好一场麦穗,才拖着沉重的双腿,回家吃饭!吃过午饭,我躺到炕上休息,浑身酸痛无力,就像散了架。

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两点来钟,熟睡中的我被母亲摇醒,叫我去场院翻场。

母亲提着竹篮子,里面有水壶水碗,几把镰刀(在我午睡的时候,母亲已经把镰刀磨得锋利);我扛着木叉扫帚,手里拿着簸萁。

麦客散文实用6份

麦客散文实用6份

麦客散文实用6份麦客散文 1当时代的风帆驶进新的港湾,面对父辈佝偻的身躯和尚未风干的汗水时,自己那跳动的脉搏和火热的胸膛,告诉自己是年轻的一代。

我们承载着历史的使命,我们要推动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

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也会成为父辈。

风花雪月,沧海桑田。

时间固然可以改变一切,但是现在,每当我们回首,身后面对的依旧是贫瘠时,其感伤又是如何?为了明天,曾长时间寄居他乡求学,有时休憩在孤独的角落,一个人享用了没有烛光的夜晚,静静地倾听自己那浑浊的呼吸,用顾城那双黑色的双眼凝视室内黑暗的风景,一丝光明和希望浮现在角落,我知道那是父辈的期待和守望。

现在我是个异乡人,正走在路上,在通向未来的路上,独自一人探索着。

颠沛流离之后,向往已旧的空虚原来是家乡,是父辈们辛勤劳作的黑土地,那片靠“运气”生存的土地。

每当遇到雨水少的年份,守望一年的希望变成了绝望,看着一颗颗绿色的小苗在太阳的毒烤下枯萎,__为力,听到的只有父辈们的叹息。

父辈为了让我们出人头地,扬眉吐气,送我们到处求学。

或许他们的身影已悄悄在人们的心头淡去,但谁能否定那沧桑一生的风起云涌。

我们的成功,大概就是他们一生的夙愿,毕竟他们已经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那片不大的土地上耕耘了一生啊!庄稼荒了只是一季,然而我们荒了是一代啊!面对贫苦的生活,我们成了父辈唯一的精神寄托和精神动力,当听到我们成功的消息时,他们站在贫瘠的生活中眺望美好的未来,他们在各自的预言中透支着幸福。

愈是这样我们愈是感到肩负责任的重大。

从流浪在外时,家乡那空间的角落成了我们的暂居,我们只有用成功去诠释父辈们那深远的望乡。

变化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使命。

我们的价值就在于推动历史的巨轮滚滚向前,在人类繁衍不息的圣土上,用如椽巨笔写就一页页血汗交织的奋斗史诗。

走在这片父辈们辛勤开垦的土地上,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

用奋斗书写“父辈”这个沉重的字眼,或许只有等到我们也成为父辈的时候,才能体会到“父辈”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

麦阁散文四篇

麦阁散文四篇

麦阁散文四篇
佚名
【期刊名称】《中文自修:中学版》
【年(卷),期】2016(000)003
【摘要】又一次无意间发现它的时候,是在一个清晨,在那个古老宅院里鹅卵石铺就的小径旁。

站在五月的太阳头里,感觉到大地开始微微发热,我有一种被暗暗击中的感觉。

因为看见蛇果。

【总页数】5页(P54-5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杰阁峻峥傲石矶——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万里长江第一阁——观音阁
2.独具特色的散文批评实践和散文理论研究——评曾焕鹏《中国当代散文论》和《当代散文再论》
3.格兰阁携手波尔多四大家族——格兰阁名庄之约暨2011格兰阁波尔多四大家族品鉴晚宴成都站全记录
4.一个人的故乡史——读朝颜散文集《天空下的麦菜岭》
5.从笔炼阁小说中寻觅笔炼阁——论笔炼阁并非徐述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落寞的麦场散文

落寞的麦场散文

落寞的麦场散文落寞的麦场散文如今大多村子里的打麦场,繁华散尽,像那些垂暮龙钟的老人们一样,在岁月的河流里,逐渐老去,呈现出一副孤寂的落寞。

每个村子都有一处打麦场的,大一些的村子甚至有两三处打麦场呢!打麦场多在村头或者通风良好的高地。

夏收之后,村子里的打麦场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也是每个村子里最热闹的地方。

当空中有了“旋黄旋割鸟”的叫声回响之时,村人们就忙着清理打麦场了,因为打麦场从初冬到仲夏的大半年时间里一直是闲置着的,眼看着麦子泛黄了,得赶紧收拾好打麦场,以便麦子收割回来之后,能够及时晾晒、打碾。

最好是在一场适中的夏雨之后,村民们自发地集中在一起,开始铲除麦场里的杂草。

荒芜麦场的大多是一些野燕麦、铁扫帚之类的恶霸草,非得下力气铲除不可,所以铲场是个重活,需要精壮的劳力才行。

乘着雨后地皮软,大家一鼓作气连铲带拔,很快就把麦场清理出一个轮廓来。

铲场结束之后,接着就要光场了。

光场是个慢工活也是个技术活,非得有经验和技术的老农才行。

一个老汉吆着一对黄牛拉着一只笨拙的碌碡,慢悠悠地转着圈儿,只是这圈儿转得很有讲究,一边收一边扩,也是经验之所在的关键。

这个过程叫做紧场。

经过大半天时间,四个方位都紧到了,场面看着瓷实了,就要在碌碡后面绑一股树梢子,开始光场,也是清理打麦场的最后一个环节。

麦子上场之后,每家每户都在自己的区域内晾晒麦捆,等到大家都晾晒的差不多了,就要开始碾场了。

碾第一场麦子的,多是村子里德高望重之家,因为麦场刚收拾好,场面不是很硬实,会有不少的麦粒被压进浮土里,这就需要有奉献精神的人家承头碾第一场。

接下来就是那些老弱困难户了,最后才是哪些人丁兴旺,劳力众多的人家。

这是约定俗成的村规,没有人张榜公布,也没有人觉着有啥不合适的出来反对。

一家子碾场一村人帮忙,从早上开始摊场到中间的三次挑场,都是街坊邻居一起帮忙,主人只是忙着准备午饭,准备装粮食的袋子,或者伺候碾场的机手,给寻找一些需要的零碎东西。

到场起起,麦子和麦衣被集中到一起时,就是大家吃午饭的时候了,如果没有风,主人家的掌柜的就留在麦场里等候风,帮忙的邻居们被请到家里,或是油饼子稀饭,或是腊肉炒洋芋粉条加浆水拌汤......大家聚集在主人家院子里的杏树下,随意而坐,边吃边谝,话题五花八门,有荤有素,俨然一个庞大的家族聚会。

故乡的打麦场经典散文

故乡的打麦场经典散文

故乡的打麦场经典散文故乡的打麦场经典散文端午节临近,麦子也就成熟了。

走出小区南门极目远望,黄澄澄的田野像一汪金色的海洋,一眼看不到边。

是啊,眼看着就要夏忙了!从上大学至今,我已经二十多年没有收割过麦子了,可每到布谷声声的时节,我总是会想起儿时的夏收,想起故乡的打麦场。

和濮阳不同,我的家乡在秦岭南麓的商洛地区,属于丘陵地带,典型的亚热带气候。

也许是由于地貌、光照等条件的差异,陕南人种庄稼大多采用轮作的方式。

这样一来,每年待麦子成熟时,被绿盈盈的玉米和金黄的麦子簇拥着,远近的村落便和田野浑然一起,成为一张巨幅山水画。

在这其中,堆放着麦垛、簸枷和碌碡的打麦场便成不可或缺的留白。

印象之中,村里有一个面积约四五亩地的空场子,农闲时属于孩子们,夏忙时则是打麦场。

每年麦收时节,人们顶着酷热,汗流浃背,来来往往奔忙于田间地头。

房前屋后、乡间小路上,人们用背篓背、扁担挑、板车拉等方式把已收割的麦子运往打麦场。

负重的扁担和板车经过时的吱呀声、大人孩子们呼叫声、脱粒机的轰鸣声,以及连枷零零星星的啪啦声,时常会此起彼伏,响彻通宵。

俗话说,六月天,孩儿脸。

也许是天气的原因,故乡夏收比秋收要紧促得多,也热闹得多。

每年麦收时节,乡下学校常常放夏忙假,有些工厂甚至会停工。

人们像赶场子般的去收割麦子,忙得不可开交,而这一切却似乎和贪玩的小孩子们关系不大。

打麦场上,孩子们打扑克、抓五子、弹杏核,溜到小河边去烤麦仁吃;有时候,孩子们还爬到未封顶的麦草垛上摔跤,甚至玩滑梯。

一个个晒得黑不溜秋,玩得忘乎所以,叽叽喳喳,乐不思归。

在这兴头上,时而被大人揪着耳朵带走的,还一步三回头地地瞅着玩伴们,心有不甘。

麦收的日子总是那么紧促,前后就十天左右。

后来随着土地包产到户,村子打麦场也被分割给各家,轮番着使用了。

这样一来,麦收的时间变得更短,村里的公用大打麦场便冷落了很多,后来干脆变成了村里人的菜地。

诺大的一块空地再也没有了的原来的热闹和喧嚣,村里人的收成却好了起来,孩子们手上的馍馍也越来越白。

乡村的麦草垛优美散文

乡村的麦草垛优美散文

乡村的麦草垛优美散文乡村的麦草垛优美散文麦秸垛是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温暖、宁静、安详、饱满。

看到麦秸垛,我的心里就会慢慢地安静下来。

那时候,在村子里,家家的院墙外都有一堆高高的麦秸垛,农家的生活离不开它呀!做饭前,从麦秸垛上撕下一把麦秸,当作“引火儿”扔进灶膛,村子里很快就炊烟四起,不一会儿,空气中就弥漫出饭菜的香味来。

春天时开始喂养的小鸡雏们,过了麦收就都长大了,还不到八月份,小母鸡的脸儿就红红的,快要坐窝生蛋了。

母亲从麦秸垛上撕下一大把干燥而温暖的麦秸,仔细地铺进鸡窝里。

鸡窝里就能每天捡到两三枚浑圆可爱的鸡蛋。

冬天来了,要下雪了,给猪窝里也要铺上一层厚厚的温暖的麦秸,猪便高兴得转着圈儿地撒欢儿,寒冷的夜里,它就能暖暖地做梦。

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不知什么时候,院墙上的泥皮脱落了一片,从麦秸垛上撕下一抱麦秸,加上黄土和水和成稀溜溜儿的麦秸泥,把院墙抹一抹,那里就又光洁如新了;房子盖好了,砸房顶前,先要上一层麦秸泥,盖房子的大人们很有耐心地在麦秸泥上来回地踩啊踩地,直到将那麦秸泥踩得瓷实而又坚韧,这盖出的房子就很难漏雨了……这样,等到又一年的麦收将临,各家院墙外的麦秸垛大都所剩无几了。

要把新麦秸垛成高高的.垛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麦秸要一边往上垛,一边不停地踩实,为了防止雨水使麦秸垛受潮而发生沤烂,麦秸垛的顶上还要厚厚地抹上一层麦秸泥。

生产队上也有麦秸垛,一般都垛在打麦场的边上,一排溜儿有好几个。

夏天的傍晚,吃过了晚饭,我们常到打麦场上去玩耍,在麦秸垛之间打打闹闹地捉迷藏。

生产队上的麦秸,主要是用来垫圈沤肥。

牲口圈里也要用去一些,尤其是队上的母牛要生牛犊儿了,母马要下小马驹儿了,都需要用很多的麦秸给它们铺出来一个温暖、干净的产房。

我们小孩子们都很乐意在这会儿出一把子力气,来回跑着往牲口圈里运送麦秸。

麦秸垛还是村子里的年轻人谈情说爱的地方。

这个场景,在一部叫《人生》的电影里有很诗意的再现--刘巧珍和高加林依偎在麦秸垛旁说着悄悄话,呵呵,那是多么温馨、浪漫的景致啊!我在村子里长大,后来离开村子上了高中,又去读大学,否则的话,我也许也要和村子里的某一位姑娘,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宁静的夜晚,依偎在村边的麦秸垛旁,谈我们的恋爱。

收麦子的随笔散文

收麦子的随笔散文

收麦子的随笔散文收麦子的随笔散文一农历五月末至六月初,正是杏子成熟的季节,杜鹃鸟开始在田野里昼夜不停地吆喝,黄土高原上的麦浪也就开始欢腾起来。

一块块麦田变戏法似的,一天天由墨绿变成浅绿再到淡黄,最后变成了鲜亮的金黄。

这时的山川就像一幅即将完工的水彩画,一天一幅妆容,使得整个田野婀娜多姿、绚丽夺目。

我们的村子就坐落在黄土高原一条狭窄的川道里,两山夹一河,河两岸的田地大多耕种着玉米,只有山上大面积种植着小麦。

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后,我家每年都要种十几亩麦子,当时收麦子的情景历历在目。

黄土高原上靠天吃饭,天旱的一年麦子就会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只有风调雨顺的年份麦子才会大获丰收。

即使遇上好年景,麦子长势健壮,临近收麦子时也能明显感受到大人们喜忧参半的表情。

因为每当麦子成熟的时候也正是虎口夺粮的时节,常有雷雨冰雹天气光顾,一不留神,辛苦了一年送到嘴边的收成一转眼就会被冰雹洗劫一空。

有时候也会遇到连日阴雨,好端端的麦子只能眼巴巴地瞅着发芽变霉。

遇到这样的天气,雨稍停的间隙,人们顾不了太多,就踩着泥泞收割,这样脚踩过的地第二年就会歉收,甚至满地会长出马刺根(一种叶子边缘带刺的草)。

尽管这样,也常听大人们催促:边黄边割,千万不要等着麦子全熟透了再收割。

“麦黄六月各顾各”这句挂在大人们嘴边的谚语会被无数次地复制传唱,宣示着收麦时的紧张与繁忙。

麦黄时节忙得不亦乐乎的还有杜鹃鸟,它是天生的义务宣传员,夜以继日地穿梭于村子和麦田上空,警醒人们赶紧收割小麦,那急切而诚恳地呼唤声多像父母亲早晨叫醒自己的孩子,催促着起床去学校的情景啊!杜鹃鸟比较常见的有四声杜鹃和大杜鹃,四声杜鹃的叫声是四字一停顿,听起来好像在催促人们赶快割麦:“先黄先割、先黄先割……”而大杜鹃的叫声好像是:“布谷、布谷……”因此大杜鹃又叫布谷鸟。

其实你仔细聆听布谷鸟的叫声,它是在迫不及待地呼叫着:“姑姑等、姑姑等……”说起杜鹃鸟的叫声,有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凄婉而美丽的传说。

难忘的2021高中二年级散文900字-梅格·张载 别忘了你的主动心态

难忘的2021高中二年级散文900字-梅格·张载 别忘了你的主动心态

难忘的2021高中二年级散文900字:梅格·张载别忘了你的主动心态指针就像一只小野兽,以巨大的力量向前奔跑。

已经被他带走一年了,我们浑然不觉。

现在让我们放慢时间的脚步,让时间的小兽休息一下,回忆一下这一年来和麦小哥发生的一些动人的故事。

迈迈格出生于14年4月。

那时候我们认识了很多朋友,关系到现在还是很好的。

中间发生了一次忘记账号密码的事故,幸好我又找到了。

当时心里有点不安。

毕竟对我来说,那些不成熟的话就像是我的孩子。

突然,他们都不见了的感觉让我觉得很失落。

之后,我忙于学习。

想起来了就去麦格看,看到好词好句就渐渐产生了想转到麦格摘抄的欲望。

而且每次上线都会有一点惊喜,多几个互动,一个粉丝。

虽然都是陌生人,但那一刻,心和心似乎因为共同的爱字而连在一起。

我慢慢看着麦格子越来越好。

每月的征文是哥哥姐姐们的心意,也有永不停歇的小礼物。

每次分享都会得到反馈,每次发表都会带来惊喜。

慢慢的,我的作品不断积累。

我写作,仿佛在记录自己,一点一点成长。

还记得小学第一次接触作文网的时候,我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作文。

后来不知道怎么养成一个习惯,会对别人精致的文字感到羡慕,会自己努力。

我这辈子写过一部小说,从小学到初中。

我想过放弃,但是遇到了鼓励我的同龄人,最后还是完成了。

那种巨大的成就感不会因为文字嫩绿色而淡去。

再说说今年。

一天深夜回家,突然看到桌子上的帖子。

打开一看,是萌萌的笔记本和证件。

我期待了很久,但很久没有你的消息了。

现在,我偶然收到了这份礼物。

一天的疲惫和不快似乎一下子就消失了。

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礼物感动了。

虽然他们很忙,但他们总是坚持做得更好。

我们都在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努力。

小麦好可爱,又肥又圆,头上长了一根草,还有一条鲜红的皮带,让我觉得一切都会好的。

就像我们小时候,喜欢上学,喜欢和同班的朋友追逐打闹,喜欢孩子般的笑容,喜欢老师优美的朗读发音,喜欢黑板上精致的字。

我们会一直喜欢他们,不会因为以后忙而忘记那些美好的回忆。

麦场上的童年散文

麦场上的童年散文

麦场上的童年散文第1篇:麦场上的童年散文与年龄有关吧,越来越喜欢秋天这个季节了。

每每和孩子们一起写关于秋天的作文,一定要细细描写秋天里的快乐,更要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啊,可不知道那些没心没肺的小家伙们是不是在为了应付功课而牵强附会?反正我自己,是从童年开始就发自内心地爱着秋天,从来没有动摇过。

秋天里最热闹的当然要数生产队的麦场(cháng)了。

那时候我们村一共分四个生产队,每个队都有一个压得平展而又硬实的场院,我们都叫它麦场。

麦场其实是一个统称,并不单单是因为夏初在这里打麦子,其实秋天的用处更大,因为秋天才是收获的季节。

无论秋夏,这里都是成熟的庄稼最后的家。

各种庄稼的果实都要在这里经过一道道工序,脱下盛装,洗净铅华,颗粒归仓。

大人们白天把在地里割下的麦子、掰下的玉米、拔出的花生、挖到的地瓜统统运到各队的场院里,晚上也不能闲着。

各家轮换着吃过晚饭后就匆匆来到麦场上,脱麦子粒、剥玉米皮、摘花生果、打地瓜干,有的是活儿。

他们双手协调有序,嘴上谈笑风生,真真是配合默契,有条不紊。

喜爱热闹的小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绝不会放过这样难得的聚集玩耍的机会,麦场上那宽阔的空地便成了我们的大舞台,成了我们且歌且舞、且蹦且跳的天堂。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这个落叶纷飞、秋水长天的季节,麦场四周的树底下散落着厚厚的树叶。

趁着天还没黑、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消失的麦场散文洗后的麦黄杏摆了满满一盘子,鲜艳艳,黄澄澄。

嚼着嚼着,就嚼出了麦熟的味道,渗满了阳光的香甜。

有些东西是深入骨髓的,即使住在看不见土地的城市里,我也总是自然地想起每一个农耕的季节。

突然就想起这样吃麦黄杏的日子,我的父母会在麦田里,象苍老又忙碌的蚂蚁。

于是我面前的茶*玻璃就幻化成了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太阳闪烁着光芒,每一颗麦穗都镀上一层金箔,一阵风来,麦浪推着麦浪,向着远处的天边滚过去了。

脚步还是慢了,一路看到是原本应该金黄*的麦田变成了只留下短短根苗的土黄*麦地,看不到尽端的麦地一片片隔着汽车玻璃滑过去,再滑过去,突然就使人有了些微的寂然和惆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