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棘鸟》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内容提要:长篇小说《荆棘鸟》是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

在这位女性作家的笔下,克利里家三代女性呈现出不同的样态,她们或是觉醒,或是妥协,亦或是完成自我救赎。

她们与男性、自然和社会共生共存,但时时处于矛盾之中,这些矛盾中的人物渴望找到并设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即男性与女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这便是女性主义的生态学意识呈现。

关键词:《荆棘鸟》生态女性主义意识自然
女性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荆棘鸟》,是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作品。

作为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半个多世纪的传奇故事。

在这波澜壮阔的家族发展史中,作者以其全面的视角涉及了澳大利亚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社会习俗、风土人情和处于社会运动最前沿的女性。

这部作品甚至可以说成是澳大利亚的缩影和写照。

小说以帕迪·克利里接受了寡姐贵妇人玛丽·卡森邀请,携妻儿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德罗海达牧场为开端,以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事业和爱情归宿为结尾。

虽是一部家世小说,《荆棘鸟》把女性的自我实现与爱情、时代及社会道德规范之间的关系呈现在我们面前,使女性与世俗伦理道德观念、男性观念的冲突和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更加引人注目。

纵观世界文学史,我们不难发现,女性是文学必不可少的因素,没有了女性,作品就无法深刻生动;同样,对于《荆棘鸟》的研究,若缺失了对其中女性的特别关照也就无法做到全面而深刻。

“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是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奥波尼(Francoisd’Eaubonne)
提出,旨在解放妇女与自然,并围绕自然、女性、发展等主题批判了父权制的统治和压迫,进而高扬女性文化、女性原则对解决生态问题的作用。

”*首先,女性主义生态意识是女人与自然天生存在的亲近性;其次,女性主义生态意识体现出男性统治女性和人类统治自然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的纽带便是父权制世界观,所以父权制不但是妇女问题的根源,也是生态问题的根源。

它具有三大特征,即等级思维、价值二元论和统治逻辑。

同时,女性主义生态意识更深刻地体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概念,认为其本质是男性中心主义,因此生态女性主义者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反对各种统治和压迫,积极呼吁社会各界依据生态学原则和女性主义原则重建人类社会,并致力于实现男女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化、共存化,最终摆脱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的话语环境走向万物各有其主的未来。

作为一名女性生理学家,麦卡洛的生态观和女性观在《荆棘鸟》中有了明显的表达,自然与女性不谋而合,在人类和男性的世界里摸索、奋斗。

一、《荆棘鸟》中女性与自然在象征上的联系
《荆棘鸟》中大自然的变化和现象映现出人类的某些情感或行为。

这部极具20世纪时代特色的女性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由克利里家三代女性的生命历程组成的女性自我发现、抗争,并走向解放的全过程。

在人生与人类的终极思考中,克利里家的女性与自然融合,在她们的身上不时看到了自然的影子。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总是处于被污染破坏的地位,遭受着压迫和不公平,但同时自然也相应地报复着人类的所作所为,在男性与女性的关系中,女性亦然,与自然经历着相同的困苦与耻辱重负;处于低等、隶属的地位。

考琳·麦卡洛满怀着对澳大利亚这块土地的热爱及对广大女性命运的关怀,在耗时四年凝结自己人生经验的长篇巨著《荆棘鸟》中为我们描述了众多的来自大自然的可爱又可敬的女性形象。

同时,与女性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关于自然环境的大段描写也同样吸引着我们。

在《荆棘鸟》中,一方面女性在大自然中如鱼得水,她们的性格命运中也透露着大自然的性格;另一方面,自然反映着女性的心理变化,衬托出女性形象。

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女性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们来自自然,与自然水乳交融,并最终调和了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矛盾,促进了人类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和谐相处。

(一)玛丽·卡森——透露着自然的性格
玛丽继承了祖辈开拓事业的野心和智慧,她带着昂扬的生命力从低微爬上高位,挥舞着张扬泼辣的手段。

她是典型的觉醒者和反抗者。

深深地意识到女性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的玛丽发誓并做到了一生从没有被控制过,相反,她把自己的人生紧紧握在手中,并伸向别人的人生。

但是,当时社会背景为男权社会,主流话语权属于男性,女性主要处于边缘的“他”者存在,当女性意识到男性在当时的语言体系及社会体系中对自己故意实施压迫、排挤甚至歧视时,她们慢慢开始醒悟并向男权社会的话语方式提出挑战,继而强调她们的社会存在主体性。

因此,当拉尔夫神父称呼玛丽·卡森为“卡森夫人”时,她坚持强调:“我的名字叫玛丽,请叫我玛丽。

”*这充分体现出她对男权社会中女性身份缺失的不满,众所周知,名字是种称呼,也是种符号,但更代表着身份,在“卡森夫人”这个称呼中,我们只能看到男性家族姓氏“卡森”被强调并凸显,而玛丽这个女性自我是缺席的,
这个称呼强调了女性不是主体,而是“他者”,是男性的附属物之一,像房子或者家具一样。

玛丽作为女性,并不是自怨自艾等待命运的垂青,她主动出击,仅仅依靠一张美丽的脸和聪明的头脑赢得了德罗海达。

她喜欢与拉尔夫交谈、斗法,表面上看她是爱上了这优雅的男士。

事实上,她认为拉尔夫是一个挑战,总是让人琢磨不透。

(二)梅吉——映射着自然的心灵
麦卡洛将《荆棘鸟》置于大自然的关照下,描绘出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图景。

克里利一家在新西兰或者德罗海达广阔的牧场生活着、劳作着,辛苦但充实。

辛劳的生活和深深植根于心灵的对女性的忽视导致小梅吉是被遗忘的,虽然她是克里利家的唯一的女孩,但从小到大并没有从家人那里得到属于女孩的特殊关爱,她在新西兰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间茁壮成长,以自然中的植物、动物为友,形成了包含着大自然的坚忍和贤淑温柔的美好品格。

当小梅吉的爱人——拉尔夫说要离开,去追逐他的大主教的梦想时,梅吉的态度是明确的:“她既没有哭,没有啜泣,更没有激烈反对。

只是身体微微地抽动了一下,好像被一副担子压扁了,负重不均使她无法恰当地承受它。

”*17岁的梅吉显然已经懂得爱情。

但她选择了默默祝福她的爱人,温柔是她唯一可以给爱人的礼物。

坚忍是梅吉和大自然共同的抉择。

自然也成为梅吉心灵的写照。

周围的景物总是应景地反映着梅吉的心理变化。

梅吉收到第一份来自韦汉的杂货店的礼物——艾格尼丝,对于它,梅吉向往已久,所以收到这份礼物时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金雀花丛怒放着,像是祝贺它的小朋友。

在成熟的梅吉眼里“甚至连夏日的瓢泼大雨也是美好的。

不管是裸体在雨中漫步还是倾听雨打铁皮屋顶的声音,夏雨也像阳光一样充满温暖的爱抚”②。


忍固然是梅吉骨子里的一部分,但像蒲苇一样的强韧同样给予了梅吉敢于反思和反抗的性格。

无论是四岁时生日礼物被毁、第一天上学而遭受嬷嬷毒打、父亲赶走自己第一个知心朋友,还是长大后在爱情和人生路上的一系列挫折,她不像母亲那样单纯地默默忍受,而是勇敢地提出了挑战。

梅吉相较于上辈菲奥娜和玛丽的成长之处也正在此处,她认识到要直面惨淡的人生而非菲奥娜式的逃避,同时也要有策略地反抗而非玛丽式的疯狂报复。

(三)朱丝婷——蕴含着自然的精神
朱丝婷出生在炎热潮湿的南部,她的出生并没有给母亲带来惊喜和任何喜悦,丑陋、瘦弱的朱丝婷没有得到母亲的喜爱。

朱丝婷自幼便很独立,她跟别的婴孩不同,她并不喜欢大人的怀抱。

她更喜欢自由自在地奔跑。

弟弟戴恩出生后则更是如此。

如果说戴恩处在母爱的中心位置,那么朱丝婷则处于边缘地带。

由于强烈的自尊,朱丝婷甚至站在远离中心的圈外,以表明自己即使没有别人的爱,也可以生活得很好。

她与植物、动物为友,与白蚁、桉树交谈。

她如大自然的女儿那样惬意,她像大自然那样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独立于家庭而生活。

因此,她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习惯,而且似乎主要针对她的母亲。

但独立对于她也是一笔财富,她独特的气质和才华,使她一鸣惊人,成为耀眼世界的明星。

事业的成功给予朱丝婷极大的鼓励,这增加了她追求幸福的信心,也使她的笑容如阳光般耀眼。

最终朱丝婷与雷恩结合,因为雷恩是爱她并真正尊重她的人。

不论在事业、爱情或婚姻面前,朱丝婷从未有过前辈们迷失的时刻,她的眼睛是雪亮的,没有任何迷雾。

回望走过的路,朱丝婷的每一步都坚定有力。

总的来说,《荆棘鸟》中的女性与自然在象征上总是形影不离,互相表征和代表的。

女性生态主义意识旨在表达:男性与自然呈现敌对状态,总喜欢把世界当成狩猎场,不断掠夺和索取;女性与自然呈现和谐状态,并要求与自然和睦相处。

这主要体现在女性在本质上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

女性与生俱来的传统美德具有反侵略性的特质和持续发展的思想,即能使社会和世界更好地走向和谐。

因此,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女性比男性更适于保护自然,更有希望终结人类错误统治自然的现状——达到治愈人与自然之间的种种疏离。

从而实现生态保护运动的最终目标。

同时反映出男性与女性的和谐之役中,作为被压迫者的女性显然也处于主动地位。

二、《荆棘鸟》中女性与自然在经验上的联系
纵观《荆棘鸟》三代女性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某些相似之处,她们经历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反抗和胜利的过程,正映射着自然面对人类工业破坏并作出反应的过程。

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女性主义者首先关注的问题,生态女性主义者将眼光投射到人类社会并深入挖掘发现,人类中心主义在人类社会表现为男性中心主义,因此生态女性主义者不断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及男性中心主义,同时反对种种统治和压迫,奔走呼吁社会各界按照生态学原则和女性主义原则重构人类社会,继而实现大自然免受人类剥削,共同走向和谐。

(一)菲奥娜——从女性意识的觉醒到屈从男权
在少女时代菲奥娜爱上了已婚男子,并与其生下了弗兰克。

生在贵族家族的菲奥娜,有着贵族小姐的美丽和天真,爱情这样美好的事物在她那时看来是幸福的归宿,但现实门第制度的残酷打破了她的美梦。

她被逐出家门,下嫁素未谋面
的羊毛工帕迪。

在这之前的年轻岁月里,菲奥娜是个富有生命力、朝气蓬勃的少女,并萌生了较为强烈的自我意识。

然而下嫁帕迪之后的穷困生活磨消了她初醒的自我意识,她逐渐受累于传统婚姻的状态——服从男性(丈夫、儿子),忍辱负重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菲奥娜是男权社会当中,婚姻生活和社会规则的受害者。

她的不幸具有代表性,代表了那个时代中的众多女性,她们不但把男性的冷漠和歧视当作天经地义,下意识里还承担了父权社会代言人的角色,对子女的成长和教育采用完全不同的方式。

女儿对她来说是无足轻重的,儿子才是生活的重心。

另一方面,子女接受的模式和成长经历强化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薄弱,理所当然成为男性的附属物。

身为女人,菲奥娜是悲剧性女性的代表;作为母亲,她的潜意识无疑在子女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

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的观念扭曲了她的人格,体现在她对女儿梅吉的态度上。

她把全部的爱置于弗兰克身上,对梅吉却漠视,甚至痛恨。

她眼看着她重复着自己的悲剧也无丝毫心疼之感,甚至抱着看笑话的态度看着梅吉与上帝斗争。

小说给予菲奥娜的篇幅并不多,但一位气质优美、衣着考究、勤劳坚韧,但又经常面部麻木、眼神无光的家庭主妇形象俨然遗世而独立,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另一方面看,菲奥娜甘心情愿隐忍和接受折磨的心理也反映了她在面对女性地位与命运时表现出的痛苦和无奈,其实这也是她内心对女性不幸命运的呐喊与抗争的某种体现。

为了守护自己爱情的结晶——弗兰克,她奉献了一切,遵循妇道,恪守母亲的角色认知,在繁琐的生活中消磨了自己的青春、美丽还有激情。

在菲奥娜的人生道路上我们看到女性的存在价值完全被抹杀。

这是女性主义意义上的菲奥娜。

从菲奥娜的人生经历中我们看到自然在遭受人类迫害初期的忍受和包容。

(二)梅吉——从屈从男权到反抗后的安于现状
相较于母亲而言,梅吉的命运可以说是一波三折。

她经历了开始的盲目服从,后来的自我觉醒,最后的被迫屈从的艰难历程。

梅吉从小被母亲忽视、在教会学校被嬷嬷殴打及被抢去好朋友的经历,让她未经教育便追逐相夫教子的平淡生活。

但与拉尔夫的爱情及与卢克的错误婚姻注定了她的转变。

她曾淡然离开拉尔夫,并试图认真过好与卢克的夫妻生活,但卢克的大男子主义、重视兄弟情谊及对自己的鄙夷使她走向觉醒,明白在那种环境下,和谐的夫妻关系与家庭生活离她很远。

于是她放弃传统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妥协,与拉尔夫结合,并有了自己的孩子。

然而梅吉并没有摆脱叛逆后的生活状态,和大多数曾经脱轨的女性一样:“就是脱掉自己反叛的战袍重返好女人的轨道,无怨无悔地作家里的天使,消耗着自己的青春,以求得心灵上的平静和忏悔。

”*她走上了母亲的老路,奉献一生于戴恩,并冷眼看着自己童年的不幸重演在朱丝婷身上。

她还是没能摆脱父权制的荼毒,并自愿成为其忠实的卫道士。

与上帝的角力,也以戴恩的溺水告终。

这场角力吹灭了梅吉的最后一盏灯。

尽管反抗了,但还是被打败,梅吉最终也成为朱丝婷怪异性格的塑造者。

梅吉所经历的父权制和宗教文化的迫害与自然所遭受的工业、农业的任何人类化的破坏如出一辙,显示了女性与自然在经验上的联系。

(三)朱丝婷——从盲目反抗男权到理智追寻光明
出生于1937年的朱丝婷是克里利家族的第三代女性。

她拥有克里利家女性的血统,聪明、自信、充满智慧。

新的时代给了她先进的教育,对女性自身的认识和命运从一开始就有清醒并理性的认识,逐渐走向自由民主的社会环境又为女性提供了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作为克利里家族唯一的孙辈,朱丝婷的感情和生
活,不同于母亲和外祖母,也离开了德罗海达走向了更为宽广的世界。

在对婚姻、家庭权力和社会地位上,她提出了勇敢的挑战。

特别表现在她对事业的追求上,与玛丽·卡森有些相似之处,但在追求上又高于玛丽·卡森。

她在追寻一种能找到自我和实现自我的职业。

她重视的是自我价值的发现和实现,而不是对金钱的追逐。

朱丝婷追求的是个性的自由和精神的解放。

她对事业的选择标准遵循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以实现自身价值为目标,彰显出现代女性渴望在物质和精神上特立独行的思想。

对于父权制要求的女性的贞洁,朱丝婷更是嗤之以鼻,不惜以身试法,来表现反抗。

爽朗的朱丝婷,活跃在人生和戏剧的舞台上,尽情哭笑。

综上所述,克利里家三代女性的成长经历,清晰了我们的视线,女性从朦胧中醒来,意识到了自身所处的位置和摆在面前的迫切需要突破的黑暗之窗——父权制世界观下的男性话语主体,建立属于女性的独立话语权。

菲奥娜的女性意识得到了觉醒但还是走向了屈从男权的歧途;梅吉从自幼道德教育中得到的屈从男权到自身反抗后的安于现状;朱丝婷从对长辈悲惨命运的戒备而走向盲目反抗男权,甚至逃避爱情与婚姻,最终凭着其现代女性的理智战胜了盲目,循着理性的脚印走向了追寻光明的道路,男性与女性由针锋相对逐渐走向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亦然。

《荆棘鸟》着重描述了克利里家三代女性的觉醒和自我发现的过程,其中人物生活在充满激情和矛盾的环境下,这种矛盾主要包括男人与女人、身体和心灵、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矛盾等等。

矛盾中的人物渴望找到并设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即男性与女性、自然与人类文明的和谐,这是女性主义的生态主义意识的要义所在。

不过,文本所反映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还远未达到完美无瑕的境地,还有某些地方值得推敲。

根据生态女性主义,女性应该在保护自然远离污染上发挥主导作用,
而小说中的女性以梅吉为代表,虽然意识到了自然的污染问题和自身与自然的亲缘关系,却没有对问题作出相应的回应,并在内心深处认同着男性的主导权。

《荆棘鸟》虽然认识到了女性在宗教和传统文化中的被压迫地位,却在字里行间存在着男权话语模式下对女性美德的赞美和对恶习的批判。

尽管存在不足,但本文对于《荆棘鸟》的生态主义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也对当下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