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喝牛奶”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喝牛奶”问题》说课稿
大池镇中心小学马宇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中的“解决问题”
(二)教材的内容和地位: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和认识分数的意义以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
教学的。

(三)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体会图示在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图示在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

(五)教具、学具准备:课前为每位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纸,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对于分数加减混合的运算的应用,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好,这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了障碍。

三、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都喝过牛奶吧,瞧,乐乐也喜欢喝牛奶。

他在喝牛奶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播放微课)
2、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微课”内容和问题出一道数学应用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师:乐乐一共喝了几次牛奶?
生:两次
师:(课件演示并板书)第一次:喝了二分之一杯。

第二次:兑满水,又喝了二分之一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师:那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难点在第几次?为什么?
(设计意图:提问可以让学生明白问题的关键点,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2、探究交流,分析与解答。

(1)画一画。

师:同学们,想一想,请大家在记录单上完善刚才这个过程,先独立操作,然后交流。

(教师巡视)
(2)说一说。

师选学生作品,利用鼎易视频展台。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向大家交流。

(学生解释方法,并询问其他同学是否同意,是否需要补充。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现在你知道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画一画,分一分,议一一的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回顾与反思。

(1)反思。

师:回顾整道题目的解决过程,同学们想一想,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2)小结。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检验问题的好习惯。

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习作使学生达到对新知的掌握。

)
四、课堂总结: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喝了二分之一杯。

第二次:兑满水,又喝了二分之一杯。

纯牛奶:1/2+1/4=3/4(杯)
水:1/4(杯)
(设计意图:好的板书使学生对本课知识点一目了然,起到了提纲领擎的作用)
《“喝牛奶”问题》教学设计
大池镇中心小学马宇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策略和方法。

体会图示在理解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学习用几何直观分析解决问题。

2、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鼎易视频展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都喝过牛奶吧,瞧,乐乐也喜欢喝牛奶。

他在喝牛奶的时候遇到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播放微课)
2、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微课”内容和问题出一道数
学应用题。

二、探究新知:
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

师:乐乐一共喝了几次牛奶?
生:两次
师:(课件演示并板书)第一次:喝了二分之一杯。

第二次:兑满水,又喝了二分之一杯。

问题: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师:那要解决这个问题的难点在第几次?为什么?
2、探究交流,分析与解答。

(1)画一画。

师:同学们,想一想,请大家在记录单上完善刚才这个过程,先独立操作,然后交流。

(教师巡视)
(2)说一说。

师选学生作品,利用鼎易视频展台。

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向大家交流。

(学生解释方法,并询问其他同学是否同意,是否需要补充。


(3)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现在你知道乐乐一共喝了多少杯纯牛奶,多少杯水?
3、回顾与反思。

(1)反思。

师:回顾整道题目的解决过程,同学们想一想,解决这道题的关键是什么?
(2)小结。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对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总结。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喝了二分之一杯。

第二次:兑满水,又喝了二分之一杯。

纯牛奶:1/2+1/4=3/4(杯)
水:1/4(杯)
答:乐乐喝了3/4杯纯牛奶, 1/4杯水.
教学反思:研究表明,数学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简单的吸收的过程,而是以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过程。

荷兰数学家弗顿登塔尔甚至说:“教育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再创造。

”学习者应自主积极地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把凝聚在教材中的思维成果经过再创造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成果,并在再创造的过程中获得蕴育在其中的数学活动体验,体验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

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变教材的知识结构为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的过程。

《标准》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教材的最大作用是为师生指明教与学的大方向,学生是教材
的主人,教材是为学生服务的。

因此,教师不应该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依据课标的新理念,在全面驾驭教材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和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开发和创造。

1、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的学习。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

然后通过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理解问题,整理他们手机的信息,然后给出答案,帮助他们分析,最后给予一定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喝的牛奶的过程有两次,而喝水的过程只有一次,第一次的牛奶量很好看出来,重点是如何确定第二次喝的半杯牛奶中,水和牛奶共占多少。

而第二次兑水之后的牛奶是纯牛奶喝水均匀的混合这一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

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2、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问题: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情境贯穿整堂课。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

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课的一开始,引出学生很熟悉的喝牛奶的话题,一下子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让学生说说牛奶的营养价值,引出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喝牛奶问题”。

然后,用方纸片代替牛奶,让学生主动探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高涨,从实践的情况来看,效果还是不错的。

最后,提出课外延伸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加减法的解决问题,请你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去思考一下,我们能怎样去验证答案的准确性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喝牛奶”问题》导学案
一、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课件出示乐乐喝牛奶中遇到的问题。

思考:乐乐喝了几次牛奶?哪一次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二、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个同学为一组准备一张长方形纸,把这张长方形纸看成是一杯牛奶,试着画一画,分一分。

完成表格:.
三、教师课件展示结果,统一答案。

四、师生共同回顾与反思,检验答案。

五、引导学生练习巩固。

六、全课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