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背景

1.实际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校的语文课外阅读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问题表现在: (1)阅读习惯和阅读量不够理想:由于我校位于山区,生源情况不太理想,学生家庭状况较差,家长外出打工的现象较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大的阅读量。(2)课外阅读时间的比重减少:电视、家务等活动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3)阅读消费较少:纵观我校现在小学生的诸多消费中,用于玩具、零食等方面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4)学生缺乏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教育发展的需要。开展读书活动,是新课程改革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需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认知水平,无疑地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是新课程改革之所需。

我希望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让阅读的触角与信念散播开来,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生活的方式,使学生能从阅读中体会充实盈满的阅读乐趣。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课外阅读是“终身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外自主发现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外阅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如果把学生一味地束缚在题海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教育,往往导致学

生性格上孤僻忧郁,急躁畏难的情绪日益严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3.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博览群书的人,比孤陋寡闻的人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为将来自学更多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丰富学校文化底蕴的需要。校园文化需要有文化内涵的环境,文化环境需要有思想修养高、文化底蕴浓厚的人(教师和学生)。大量健康的课外阅读,就是学校文化建设、培养有文化底蕴的人所必不可少的实践活动。

本课题的研究,我把阅读作为语文教育的重心,探索并完善阅读教学体系,探索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进步。

二、课题的界定、研究的目的和假说

(一)课题的界定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

阅读习惯:所谓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它主要包括:正确的读书姿势、恰当的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考想象、不动笔墨不读书、精心选择课外读物、读书质疑解疑、读书做笔记等习惯。

(二)研究目的

1.教育目标

通过训练,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养成五个好习惯:

(1)、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2)、养成读好书的习惯;

(3)、养成敢于质疑,勤于思考的习惯;

(4)、养成积累的习惯;

(5)、养成学以致用,交流运用的习惯。

2.科研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改变目前学生“做题多、读书少、兴趣淡、能力差”的状况,逐步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研究总结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内容和要求、途径和方法、经验和规律。

(三)假说

如果针对五个阅读习惯,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与教育实践活动;在班级、学校、家庭渲染良好的阅读氛围;在亲子共读中突出思考阅读与读写结合,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训练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我国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曾经强调,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通过持续而广泛的阅读,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就会越来越深厚,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发展提高,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三)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四、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培养五个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以及习惯的检测方法。

(二)研究方法

1、科研方法:

(1)行动研究法。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改进、边总结、边提炼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培养起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队伍。

(2)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3)个案研究法。建立典型实验对象的全程档案,通过开展“帮教活动”,以点促面。

2、教育行动

(1) 环境熏染

“教室无处不激情”,一个不凡不俗、清新雅致的教室书香环境能浸润和昭示全体学生,让他们在优雅的环境中,沐浴书香,享受文明,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欲望得到催生。所以,创设一个浓郁、温馨的教室书香环境是我们必须为之用心的行动之一。营造一个书香浓浓的读书环境,对激发孩子的阅读需要是行之有效的。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这样说:“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香之中,就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读书的内在需求。

A.张贴读书标语。发动学生自己创作或搜集有关读书的警句,并写成条幅挂在教室里,每学期更换一句,让孩子们体会读书使人快乐、读书使人聪明

B.开辟“书香园地”。用来张贴新书的海报,书中人物的画片,学生阅读体会或者是一张小小的书签也可以,从各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读书需要。

C.设立图书角。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潜心设计的心灵家园,收存精选的书籍。入柜的书籍是由全班学生精心荐存,老师严格审查的。图书是经常更新的,能激发学生不断阅读新书的欲求。这样的书籍,既达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又保证了学生阅读的质量,(2)在丰富多彩的阅读系列活动中张扬阅读个性

我认为,每一次意义绵延的“书香活动”,都是学生“阅读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