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插本统考政治第一章 马思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3.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根据。
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9.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现实依据和重要借鉴。
10.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1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6.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和重大意义。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论新阶段》上首次提出马思中化。
马思中话的科学内涵: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马思中化就是用马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
2,马思中化就是用马思主义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造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思中化就是要将马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
马思中化历史进程: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三个代表”,十六大科学发展观。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进行了科学阐释。
这是十七大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
】3.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开始了全新的中国革命。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把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长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曾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中国革命也曾因此几乎陷于绝境。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4.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群众路线:(1)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独立自主:(1)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2)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
】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根据。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写入党章。
1999年又载入宪法
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成果;
时代背景: 当代国际形势的新发展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这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历史根据: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现实依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
】6.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灵魂和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论的精髓,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始终,使这一理论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理解这一理论体系的钥匙。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分析了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做出了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主体的新判断;总结了以往在经济建设和生产关系方面超越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了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的新判断。
2.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
3.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规划了一整套新的蓝图。
4.依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确定了检验认识正确与否和判断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总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全过程,也贯穿于这一理论的全部内容。
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问题,"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则指的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特征,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特征.在中国搞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现实依据。
时代背景:1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世界多极化是一种历史潮流,但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它对于我国产生着双重影响。
4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于我国既是历史性机遇又是严峻挑战。
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8.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核心和本质。
1.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把保持党的
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治理国家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把握住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我们党执政的根本。
】9.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现实依据和重要借鉴。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思想,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在其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唯有正确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的特征,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10.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革命相结合的产物. 具体来说: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重要意义:1,马斯中化的理论成果引领者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斯中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斯中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斯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斯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党建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重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近1/4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
3,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
新型军队的问题。
4, 关于政策和策略。
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5,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毛泽东根据“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个基本观点,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
6,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
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重要内容:毛泽东提出的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原则,他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和党的建设方面做出的不朽贡献,他对社会主义建设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的正确思想,都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都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独特的革命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国式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
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尽艰辛获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毛泽东思想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支柱,将长期激励和指导我们前进.
指导意义:理论意义是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际意义是国内为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指导,国际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
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3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时代背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现实依据),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历史根据),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科学体系:①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各方面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主要内容:1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具有的理论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确立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3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4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5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7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8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9重申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邓小平理论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他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的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吧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坚持用马斯主义宽广的眼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的成败,谋求发展的得失以及经验教训进行正确分析,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指引我们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逐步是解决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一系列重大转变,是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尽管国际国内形势比当年有很多新变化,但是邓论为我们确立的基本思想仍然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当今我们仍然要围绕什么事社会主义,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抓住和领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思想解放。
领会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贯彻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紧紧抓住和深入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努力完成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任务,紧抓领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基本方针,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科学体系: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相互联系、辨证统一的整体。
展先进生产力是前提和基础,发展先进文化是旗帜和灵魂,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目的和归宿。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在改革发展稳定、政治经济文化、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高度。
主要内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我们党必须
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指导意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立党之本,就是对党的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执政之基,就是回答了我们党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抵御风险和拒腐防变能力的两大历史性课题;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力量之源,就是进一步回答了党与人民的血肉关系、解决执政为民的问题。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16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和重大意义。
核心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
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