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章末整合学案 湘教版选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教材P34活动探究
1.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2.还可以向当地的林业局报告。
教材P36~37活动探究
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大,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大;降水相对变率越小,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小,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小。
2.由“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可知,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5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两地春季最易出现干旱。
3.我国江南丘陵7~8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该地盛夏季节最易出现伏旱。
教材P38阅读20世纪我国发生的主要水灾
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集中在七大流域:珠江流域、海河流域、江淮流域、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
教材P38图2-4 我国洪涝分区
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我国洪涝灾害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可分为:多洪涝区、次多
洪涝区、少洪涝区、最少洪涝区四种类型。
其中,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洪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
全国洪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少洪涝区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
概括而言,洪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在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其中海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多洪涝区。
教材P39~40活动探究
1.6~9月城陵矶水文站总体流量高于其他月份,7月份流量在这几个月中略微偏低。
水位和流量变化大体上成正相关。
但1998年该段流量远低于历史最大流量,但其水位却一直居高不下,多次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2.观点一:正确。
由于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观点二:正确。
由于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为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洪能力减小。
观点三:正确。
由于人口增长,出现耕地不足、薪柴不足的问题,导致大量植被的破坏。
观点四:不正确。
不能说明小流量造成高水位的原因。
3.水位高、流量大、持续时间长。
教材P42活动思考
1.冷锋性质。
2.气温骤降。
3.在淮河以南降水的几率较大。
教材P45活动探究
1.“1951~1990年我国各地区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次数”从表中看出,我国寒潮与强冷空气活动次数最多的地区按顺序排列为:东北、华北、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
2.地形特征对冷空气活动影响较大。
一是当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垂直时可以阻挡冷空气的前行,从而削弱了冷空气的影响,如我国的阴山、秦岭、南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二是当地形的走向与冷空气移动方向平行时可以形成冷空气的前行通道,进而加剧冷空气的移动,如我国东部像太行山这样的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山脉或山地缺口处,使入侵我国的寒潮很容易进入我国的黄河流域,甚至是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
三是地形对冷空气也有涉引的作用,如大兴安岭西坡缓东坡陡,西部缓坡涉引冷空气很容易爬上山顶后长驱直下,加剧东部地区的降温幅度。
教材P46图2-11 台风(侧面)构造示意
台风的结构:水平方向上从中心向外,依次是台风眼区、云墙区、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
台风中心的台风眼呈圆形或椭圆形,该处气压最低,温度最高,因盛行下沉气流,因此碧空
无云,风和日丽,天气晴朗。
其直径平均为25千米,大的可达60~70千米。
身临其境的海员把台风眼称为台风中的“世外桃源”。
台风眼的周围是宽十几米的云墙区,在此空气急速旋转,是台风中天气最恶劣的地区,凡摧毁性的大风、暴雨均集中于此,成为破坏力最强的地带。
因此,台风警报中,总是预报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最大风力”。
教材P47活动探究
1.台风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温度(海洋的表面温度至少要保持26.5℃以上);水汽条件: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动力条件: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而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不易生成台风。
2.高纬度的海洋上因为纬度较高,海面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少,水温较低,无法为台风的生成提供足够的能量。
3.台风登陆后因陆地表面地形起伏不平,摩擦力大,空气涡旋会逐渐减弱,最终消失。
教材P51活动思考
1.属于多地震地区有:河北省、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2.略。
因地而异,可结合“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或有关资料分析。
教材P53活动探究
1.泥石流暴发前的征兆有:在山区有连续的强降雨天气;轰鸣的巨响;沟谷内水量陡增,继而断流等。
2.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疏松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3.泥石流具有暴发突然、来势凶猛、迅速的特点,并兼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坏的双重作用,其危害程度往往比单一的滑坡、崩塌和洪水的危害更为广泛和严重。
具体表现在:摧毁或掩埋村庄、公路、铁路、房屋;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矿山的正常生产;诱发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危害人体健康等。
教材P55活动探究
①②增加了产生滑坡的斜坡,并使局部地区坡度增大,可能引起地基的松动等;④使岩体或土体内存在滑动面;③⑤使地下含水量大,均具备了形成滑坡的条件,使滑坡加剧。
教材P58活动探究
(1)根据家乡所在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回答。
(2)使用农药,见效快,但副作用比较强,容易引起其他生物的链性反应,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
从生态学的原理来看,生物灾害还需生物防治,利用生态平衡的原理,培育害虫的天敌。
通过生态系统的自身调节功能,实现害虫的防治。
教材P60活动探究
1.飞蝗对农作物的影响尤为严重,由于自身的生活习性,飞蝗常常暴食,只需片刻工夫便可把一大片庄稼吃光。
2.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