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华投资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对华投资发展史
一、日本对华投资的变迁
图1 日本对华投资金额的变迁(单位:万美元)
图2 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量的变迁(单位:件)
1.1984~1985 年间的第一次对华投资热潮
现在期,日元升值,日本企业在日本国内生产的产品不再具有竞争力,因此许多日本企业开始考虑把自己的生产基地向海外转移。

这时候投资的要紧地点是大连,因为从地理及历史的角度而言,日本和大连间有专门深的渊源,且大连的日语人才资源相对其他都市而言较为丰富,因此日资企业大多集中于此。

日资投资的要紧行业则集中于食品加工、纺织和杂货
等产品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同时,中国国内的与外企投资相关的法令、法规建设逐步完善,中国经济整体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慢慢步入正轨,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由尝试向实际行动转化。

仅1984 年1 年间的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数量和金额,就超过了前5 年的总和。

1985 年全年的投资数量又增长了一倍。

2.1988~1989 年间的第二次对华投资热潮
为了改善我国投资环境,更好地吸取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进展国民经济,1986 年11 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鼓舞外商投资的规定”;1988 年1 月中国政府提出并开始实行“沿海经济进展战略”;1989 年11 月的中国共产党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

这一系列的政策都对外资入华起到了有效地作用。

与1987年相比,1988 年全年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数量有了大幅的增加,增量达到了70%强,从而形成了又一次投资热潮,这种热潮一直连续到1989 年5 月。

3.1991~1995 年间的第三次对华投资热潮
形成这一投资热潮的要紧缘故在于:我国政府依照实地进展需要,于1990 年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并实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1991 年起设立了新的经济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

这些举措都充分表现了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不变性和连续性,有效地为外资入华注入了信心。

除了优秀而丰富的劳动力条件外,这一时期中国国内的社会基础设施也得到了相对良好的改善。

同时,这一时期国际资本市场日元汇率激增的形势,也为日本企业加大对华投资起到了有效地促进作用。

1995 年全年,日本对华投资数量770 件,投资金额达到了历史新高的459200 万元,形成了对华投资的最高峰。

这一时期,日本对华投资的要紧地点除了大连以外,还集合于珠江三角洲。

投资的行业除原有的食品、杂货、纺织等行业外,还有机械、电子、电器、交通工具(如摩托车、汽车等)。

4.2000~2005 年间的第四次对华投资热潮(中国加入WTO)
自第三次投资热潮后,1997 年爆发了席卷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

日本的银行业、证券业也陷入了破产冲击,日本国内经济跌入了低谷。

受其阻碍,1997~1999 年间对华投资也大幅度衰减。

然而,随着1999 年中美达成了中国加入WTO 的合作意向,并于2001 年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享受到了平等的成员国待遇,但也促使我们与国际相接轨,使外商的整体待遇面有明显改善:依照承诺,我国逐步降低了关税,对外资企业也实行了国民待遇,放宽整个市场的准入标准,为我国吸引外资制造了制度和政策等良好的软环境,降低了外资进入我国的投资成本和风险。

这些变化增强中国在吸引外资角度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现在期日本对华投资产生庞大的吸引力。

自此,日本企业的对华投资又一次进入了高潮。

二、日本对华投资的特点
1.20 世纪90 年代前半期,日本是中国吸引外资活动中最重要的投资方之一
在所有外资投资排名中,1992 年日本的投资数量处于第二位,投资金额处于第五位;1994、1995 年中,日本投资数量超过美国成为第一位,投资金额仅次于美国处于第二位,超过了英国。

到了1996 年以后,日本对华投资的数量和金额上都有所减弱,排名也随之下降,这要紧是受日本国内经济及亚洲金融危机的阻碍所致。

然而,从日本企业对亚洲整体投资的角度来看,1999 年度对华投资金额有所下降,而投资数量仍保持在第一位。

2.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后,制造业成为日本对华投资的主方向
截至20 世纪80 年代末期,日本对华投资要以服务业等非制造行业为中心,此方面的投资额也大多超过了制造行业。

然而,1991 年以后,对制造业的投资金额和数量都超过了非制造行业。

到了1997 年3 月末,在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总额中,对制造业投资约为61.0%,远远超过了非制造业投资的35.9%。

1990 年,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有46%投向制造业,1991 年以后对制造业的投资高速增长,到1993 年猛增到了空前绝后的81%。

此后一直到2018 年,对华制造业投资平均在70%以上。

上述数据说明,日本对华投资的要紧行业领域是制造业,中国是日企海外加工与制造的最要紧基地之一。

就制造业内部结构变化而言,要紧集中于机电、汽车零部件、服装、钢铁、化工、食品加工等相关行业。

3.针对中国国内市场的投资逐步增加
20 世纪90 年代前期往常,日资和其他外资一样,进入中国要紧是“成本取向”,目的是利用大陆的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增强其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进入国内的外资以经营加工型贸易为主,利用港澳的区位优势、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政策优势,採用“大进大出”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然而进入90 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中国连续保持经济的高水平增长、国民收入大幅增加、物质生活条件的庞大转变,以都市为中心的居民购买力得以迅速提升,专门是中国加入WTO 后,对华投资显现一个重要变化:外资专门是跨国公司进入中国要紧向“市场取向”转变,他们以开发中国国内市场为要紧目的。

在此背景下,日本对华投资中物流业、金融业、大型零售业等针对我国内需的行业投资比例逐年增加。

4.对既存日资企业的扩张性追加投资增多
从进入90 年代后期开始,受国际市场环境专门是亚洲金融危机的阻碍,国际资本对外直截了当投资大幅度的减少,日本的对华投资也相对衰减。

日本对华投资中新增加投资的主方向定位于过去几年中差不多成立的日资企业,投资要紧用于这些企业的以扩大业务为目的的企业扩张需求。

刘明, 日本对华投资的变迁及特点研究, 国际经济观看.

从贸易额来看,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额从1979 年的67.1 亿美元上涨到2018年的2978 亿美元。

两国的双边贸易日益活跃,其中,2018 年,中国向日本出口1211 亿美元,增长23.7%;中国自日本进口1767 亿美元,增长35%。

从两国的贸易格局来看,中日两国的贸易关系存在顺差、逆差交替显现的情形,专门是自2002 年起,中国对日本已连续9年存在贸易逆差,2018 年贸易逆差为556 亿美元,上涨68.48%,达历史新高。

从目前两国贸易地位来看,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五大出口目的地。

据日本海关统计,中国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作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五大出口目的地,中日双边贸易对两国对外贸易至关重要。

2018 年3 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大地震对中日贸易、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阻碍引起各界关注,中国政府也对这一问题多次回应。

在此,从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这一个体问题切入,对其演进轨迹及震后的可能变数进行分析,以此判定震后中日贸易。

一、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国重要的邻国,日本开始逐步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一)缘起及历程
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和对外开放的差不多方针,指出要“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进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纳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同时十分重视引进和利用外资,于1979 年7 月1 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推进,中国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在中国投资,专门是作为邻国的日本。

依照现有材料,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是日本欧力士株式会社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北京市机械电器设备公司设立的合资企业———中国东方租赁(1981 年2 月批准设立,投资总额为300 万美元,合同期限为20年)。

1979 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3件[1],拉开了日本对华投资的序幕。

从日本对华投资的进程来看,经历了七个进展时期(时期划分的依据为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项目数及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1.起步时期:1979~1983 年
1979~1983 年间,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有关利用外资的立法还不完善,日本企业关于在中国大陆进行直截了当投资缺乏信心,大多持观望态度,即使进行,也只是试探性的小规模投资。

依照日本大藏省统计,从1979 年到1983 年日本对华投资仅25 件,累计金额6900 万美元。

其中,1981年是投资最多的一年,投资项目9 件,金额2200 万美元,与同期日本对亚洲其他国家的投资相比微乎其微[2]。

2.第一次高潮时期:1984~1985 年
1983 年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其中包括1983 年9 月20 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案例》, 1983 年9 月2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的决定》等。

专门是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都市设立以后,中国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外资,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从最初的试探时期进入了第一次高潮时期(见表2)。

1984年,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增加到66 件、1.14 亿美元(日日本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日本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中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从1986 年的11.74%上涨到1991 年的12.20%(其中,1987 年这一比例显现了下降,为9.5%;1988 年这一比例达到自近20 年来的最高点,为16.11%)(见表3下页)。

3.稳步进展时期:1986~1991 年
1986 年10 月11 日,《国务院关于鼓舞外商投资的规定》出台,提出了场地使用、硬件设施、资金信贷、税收等一系列优待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引进外资的工作。

在如此的政策条件下,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进入了稳步进展时期。

依照商务部外资司统计,日本对华投资从1986 年的94 件、2.63 亿美元(日本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稳步上涨到599 件、5.33 亿美元(日本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日本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中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从1986 年的11.74%上涨到1991 年的12.20%(其中,1987 年这一比例显现了下降,为9.5%;1988 年这一比例达到自近20 年来的最高点,为16.11%)(见表3下页)。

4.第二次高潮时期:1992~1995 年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日本企业意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形势可不能发生逆转,中国市场具有庞大的进展潜力,因此对中国的投资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对华投资进入了第二次高潮时期。

依照商务部外资司统计,1992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为1805 件,是1991 年(599 件)的3 倍多,日本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为7.10 亿美元,是1991 年(5.33 亿美元)的1.33 倍。

之后的3 年,日本对华投资连续保持这种高速增长的态势,1995 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数为2946 件,日本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为31.08 亿美元(见表4,下页)。

5.减速时期:1996~1999 年
1996 年,日本对华投资项目件数为1742 件,是1995 年(2946 件)的59.13%,尽管日本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较1995 年有所增加,但已显现下降趋势。

专门是自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加之日本本国经济不景气,日本对华投资大幅受挫,进入了减速时期。

日本对华投资项目件数从1997 年的1402 件,下降到1999 年的1167 件;日本对华实际投入外资总额也受到较大阻碍(见表5,下页)。

6.第三次高潮时期:2000~2006 年
2000 年以来,专门是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这也使更多的日本企业来中国查找投资机会。

2000~2006 年,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连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进入第三次高潮时期。

截至2006 年底,日本对华投资项目件数为2590 件,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为47.59 亿美元。

在这一时期,从日本对华投资项目件数来看,2004
年达到最高,为3454 件;从日本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来看,2005 年达到最高,为65.30 亿美元,是2004年增长20%(见表6)。

7.稳固常态时期:2007 年至今
2007 年至今,日本在对华投资国中的地位进一步稳固,不论是对华投资项目数依旧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日本均达到一种稳固常态。

截至2018 年12 月,日本以实际投入外资42.42 亿美元成为中国第四大投资国(见图七、表7,下页),占当年中国利用外资总额的4.01%。

(二)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特点
基于两国经济形状、进展政策等的具体情形,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出现鲜亮的时期性特点。

整体而言,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投资动因由传统的“生产重视型”(或者所谓的“资源、劳动力、地价、政策等要素重视型”)转变为“生产与市场重视并存型”(景璟,2006);投资主体为日本大企业、跨国公司,呈多元化趋势;投资方式由合资为主到独资为首选,再到日中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双方的关系逐步由竞争走向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趋于大型化;产业结构从边际产业转向比较优势产业;区位分布中,在华生产区位具有导向差异性,在华销售市场区位出现多元化,在华区位变化出现由南向北、由沿海到内陆的递推转移[3];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资金到位率高于其他各国。

下面,结合不同时期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情形,对其时期性特点进行分析。

1.20 世纪90 年代往常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特点
20 世纪90 年代往常是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探究时期,其对华直截了当投资出现如下特点:第一,投资的动因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主。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随着日元的不断升值,专门是1985 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而组装型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就使组装型制造业价格竞争能力急剧下降。

在这一背景下,20 世纪90 年代往常,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要紧动因则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

第二,投资的产业分布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产业生产的技术含量较低。

这一时期的投资动因直截了当决定了该时期的产业分布。

此外,这一时期的投资更加看好投资成效明显、资金回收快的服务业。

第三,与欧美国家对华投资相比,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平均项目规模较小。

由于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信心不足,投资态度比较慎重,这一时期日本对华投资尚处于试探时期,其平均项目金额低于欧美等国家。

第四,投资区位以沿海地区为主,多集中在大都市。

20 世纪90 年代往常,日本企业要紧在深圳、珠海等地区投资,并随着沿海都市的开放,投资转向东北、华北等沿海都市,投资最多的要紧是江苏、辽宁、上海、广东、山东,在沿海地区的投资比重达90%以上。

2.20 世纪90 年代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特点
20 世纪90 年代,日本的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庞大变化,国内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受到来自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挑战,而且日本与欧美等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使得日本不得不在亚洲地区查找投资。

而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推进增加了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使得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投资出现新特点。

第一,投资的动因由利用廉价劳动力向开拓中国市场转变。

第二,投资的产业领域也相伴着日本国内产业转型趋势,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第三,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显现了1992~1995 年的第二次日本对华投资热潮,但在后期(1996~1999 年)受亚洲金融危机阻碍显现较大幅度的减少。

第四,基于中国鼓舞外商在中西部投资的一系列政策,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区位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

3.21 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特点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而日本国内经济形势依旧严肃。

在这一形势下,21 世纪以来的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出现如下特点:第一,投资动因仍连续着市场导向型模式,同时显现多元化趋势。

研究开发型对华直截了当投资逐步增多,而对廉价劳动力的追求仍占日本对华投资的一定比例。

第二,投资的产业领域由服务性向制造业转变,更加侧重两国的比较优势产业。

第三,投资方式从初期的合资向独资、合作联盟转变。

第四,投资规模连续扩大,显现了2000~2006 年的第三次日本对华投资热潮,但在2007 年以后达到一种稳固常态。

第五,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日本逐步加大对中国西部地区的直截了当投资。

(三)日本对华投资的区位分布
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区位分布从最初的零星散布,到初步形成积聚特点,再到现在的三大集聚区形成,出现明显的时期性。

1.1979~1985 年:零星散布
从投资规模来看,该时期的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尚处于试探时期,并显现了
1984~1985 年的第一次高潮。

在这一时期,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数量不多,金额较小。

从区位分布来看,1980~1981 年,日本在华直截了当投资的企业相当分散,6 家企业分别分布在福州、北京、天津、南通四个都市;1982~1983 年,日本在华直截了当投资企业绝大多数集中在深圳;1984~1985 年,随着中国首批对外开放都市的推出,除了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投资较密集外,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在地域上开始向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和大连等港口都市转移。

2.1986~1991 年:积聚形状初步形成
从投资规模来看,该时期的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处于稳步进展时期,从项目数和贸易金额上都出现稳步增长。

从投资区位来看,日本对华投资进一步向上海、大连、北京等都市集中,同时,广东仍占有较大份额。

例如1987~1988 年,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仍旧集中在华南地区。

到1991 年,日本直截了当投资最多的省份为辽宁省,仅大连和沈阳两市就吸引104家日商的进入。

广东、上海位居二、三位。

其他省份如北京尽管项目数比重较大,然而单个项目金额较少。

3.1992~1995 年:三大集聚区初步形成,日本投资开始关注中西部
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进入第二次高潮。

从投资规模来看,该时期的投资项目数和贸易金额都显现了大幅增长。

从区位分布的角度来看,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积聚特点进一步明显,初步形成了以大连、北京、天津、青岛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上海和江苏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深圳、珠海、广州、福州、厦门为核心的华南地区这三大集合区(张海玲,2018)①。

在这一时期,日本投资开始关注中西部,但直截了当投资数量不多,要紧集中在工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都市规模及市场潜力较大的黑龙江、吉林、湖北、四川、重庆、江西、陕西等省份。

4.1996 年至今:三大集聚区进一步形成
从投资规模来看,该时期的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显现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其中,2000~2006 年显现了第三次投资高潮。

从区位分布来看,日本对华投资的三大集聚区进一步形成。

从三大集聚区内部来看,华南地区吸引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量远远地落后于其他两个地区,然而由于单个项目的投资金额比较大,尽管投资项目较少,然而总体的投资金额仍旧占了较大比重。

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吸引日本对华投资的量大致相当。

但自2000 年以后,长三角地区的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大幅增加,引资优势更加凸显。

另外,尽管中国推出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并层层制定一系列有关税收、财政等方面的优待政策吸引外资,但日本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份额仍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出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

(四)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产业分布
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的产业分布带有明显的转移其国内边际产业的特点,其演进情形见表9(。

20 世纪80 年代日本企业对华直截了当投资要紧集中在商业、服务业等非制造业,以及纤维、食品、木材、纸浆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含量低,期限短。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开始转向制造业,由初期的加工组装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到中后期的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出现多元化进展趋势,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21 世纪以来,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从边际产业向比较优势产业转变,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仍以制造业为主,技术含量进一步提升,对研发领域的投资明显增多。

在制造业内部,对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投资大量增加,要紧集中在食品、木材和纸浆、化工和医药、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器具及电气设备器具等。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汽车制造业。

在非制造业内部,商业和金融保险业、批发和保险业进展迅猛。

同时,日本对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投资日益增多,实际投入金额从2002 年的6.30 增加到2006 年的11.73,增长了近1 倍,实际投入金额占同期日本实际投入金额的比重由2002 年的15.04 上涨到2006年的25.52%。

就具体状态而言,依照商务部统计数据,2006年,日商在中国农林牧渔领域新设立企业34 家,合同外资金额0.16 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金额0.24 亿美元,分别占日商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合同日资金额、实际投入日资金额总量的1.31%、0.17%、0.52%;在制造、采掘和能源生产供应领域新设立企业1513家,合同外资金额75.30 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4.01 亿美元,分别占日商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合同日资金额、实际投入日资金额总量的58.42%、76%、73.98%;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企业1043 家,合同外资金额23.62 亿美元,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1.73 亿美元,占日商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数、合同日资金额、实际投入日资金额总量的40.27%、23.83%、25.52%。

以实际使用日资金额运算,在服务贸易领域中位居前四名的行业依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6209 万美元)、批发零售业(14774 万美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3323 万美元)和房地产业(8120 万美元),分别占全国同期吸取日资总量的14.4%,3.21%,2.9%和1.77%。

二、日本对华直截了当投资:汽车产业案例
中国汽车产业是外商投资比较早,也是三资企业比较多的行业之一,其进展史从某种意义来说确实是一部日资在中国的运用史。

在日本大地震以后,日本关键零部件出口产业、电子产业显现了明显的供应链危机,有可能直截了当阻碍中日合资汽车产业的产品供应。

在此,以日本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直截了当投资为例,分析其演进轨迹及特点。

(一)日本投资中国汽车产业的概况
1.日本投资中国汽车产业的特点
1983 年,以北京吉普汽车成立为标志,拉开了外商投资中国汽车行业的序幕。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以日本本田技研株式会社(下简称“日本本田”)、丰田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