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21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古之作。
解题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词牌名
题目
• 金陵:点明地点,为“三国的东吴、东 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古都。
• 怀古:点明题材,即咏史怀古词。
怀古词: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 抒发情怀抱负的词。 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初读
听朗诵,品味本词的感情基调。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典故2:
语出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视为亡国之音。
明确: 词人用“至今”和“时时”这两个副词,强调“繁华竞逐”的
生活依然不变。作者借古讽今,想要让统治者从这种因奢靡荒淫而 误国的生活中吸取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否则结果只会是“悲恨 相续”。
文本探究——下阕
作者在下阕是如何抒情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典故1:
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典故, 指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却还在和妃子们寻欢作乐。这 是亡国悲剧的艺术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
明确: ·一个“念”字,引发作者对于六朝竞相追逐繁华奢靡的感慨; ·一个“叹”字,表达作者对于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和批判; ·而“悲恨相续”抒发各个王朝因奢靡和荒淫而接连覆灭的痛恨 与无奈。
谢 谢 观 赏 马
致 远
青妙笔也很难描画这壮美的风光。
上片的写景(借景抒情)
比喻形象,色彩丰富,动静相生,远近结合,
(手法)
描绘了一幅肃爽的金陵晚秋图景,
(意境)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情感)
而“晚秋”“残阳”“西风”等意象又给人以冷落、萧条的感觉,
隐含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也为下片的抒情营造氛围。 (作用)
素材积累—王安石名句
1、往者已不及,尚可以为来者之戒。 2、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3、不以先进略后生,不以上官卑下吏。 4、琴樽已寂寞,笔墨尚光辉。 5、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6、归依法,法法不思议。愿我六根常寂静,心如宝月映琉璃。了法更无疑。 7、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8、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9、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 10、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11、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 《桂枝香·金陵怀古》
马 致 远
学习目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学习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3.通过诗句的分析,理解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叹。 4.背诵全诗。
作者简介 唐宋八大家:韩柳是对好朋友,曾携王欧访三苏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小名獾郎,
这首词是如何抒发感情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 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课后巩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 种“悲秋”的氛围。 2.“______________”写水,“______________”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 个广阔的背景。 3.由对美丽江山的描写转入对金陵人文的刻画,远近动静结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 “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 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涵盖千古兴 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亡国悲剧艺术的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历来凭吊金陵者的看法。 9.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
整体感知
本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
明确: 上片重在写景 下片重在抒情
这首词是如何抒发感情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思考
上片重在写景,写了哪些景?是如何写景的?这些 景物有什么特点?
澄江、翠峰、帆棹、彩舟、淡云、星河、起鹭、酒旗、 残阳、西风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 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并不希望后世的统治者只是对历 史在口头上徒然地感叹,而是要从政治上奋起改革,吸取历史覆亡 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下片的抒情: ①直接抒情。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自古以来的“凭高对此”者,面对金陵的山川,只知空叹朝代的兴亡,未 能跳出荣辱之局限,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表达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②借景抒情。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六朝时的旧事随着流水消逝,只剩下带着寒意的烟雾和衰败的秋 草凝成一片暗绿。表达物是人非的悲叹。
③用典抒情。
“门外楼头“借陈后主与张丽华兵临城下,仍寻欢作乐的典故,表达了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刺和批判、 痛恨与无奈。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作者借古讽今,一方面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希望 统治者从这种因奢靡荒淫而误国的生活中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重演!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 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 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 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明确: ①比喻。“似”“如”运用比喻,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一条白练,
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
②用典。借用了谢朓的《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澄江静如练”;
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③远近结合。远观长江、山峰,近看归帆、酒旗。 ④动静结合。澄江、翠峰是静景,西风、酒旗是动景。 ⑤色彩搭配。云烟稀淡,彩舟徐行,江水波光粼粼,白鹭翔舞,丹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 凝绿。 注:谩嗟荣辱: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谩,通“漫”,徒然。
用意: 批判自古以来的“凭高对此”者,面对金陵的山川,只知
空叹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之局限,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 覆灭中汲取历史的教训。不禁让人联想到杜牧《阿房宫赋》中 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直接抒情,表达作者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借景抒情,表达物是人非的悲叹。
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
——《古今词话》 《桂枝香·金陵怀古》作于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背
景:Biblioteka Baidu
王安石罢相,退居金陵,出任江宁知府,这首词是他在金陵的登高
1.“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瑟瑟秋风,万物凋零,呈现出一种“悲秋”的氛围。 2.“千里澄江似练”写水,“翠峰如簇”写山,从总体上写金陵的山川形势,更给全词描绘出一个广阔的背 景。 3.由对美丽江山的描写转入对金陵人文的刻画,远近动静结合的诗句是:“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 旗斜矗”. 4.“背西风,酒旗斜矗”写长江两岸众多参差的酒旗背着西风飘荡,与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风”相比,浓 烈与俊爽之差别则显而易见。 5.“彩舟云淡,星河鹭起”色彩对比鲜明,动静相生,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 步开拓了观察的视野。 6.“念往昔,繁华竞逐”两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 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7.“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这两句是亡国悲剧艺术的缩影,嘲讽中深含叹惋 8.“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历来凭吊金陵者的看法。 9.借景抒情,抒发物是人非的悲叹之情的诗句是:“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10.“玉树后庭花,花开不复久”,如再不改弦易辙,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样悲恨相续。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无异于对北宋当局的警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