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的完善以及金融工具的产生,都促进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和应用。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新准则中全面启用公允价值,极大推动了我国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也促使公允价值计量不断走向成熟。然而,由于公允价值体系的不完善,其在我国的应用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当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议论,着重讨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及建议。公允价值的运用作为我国国际会计趋同的重要标志,应该不断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及应用,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环境,从而推动公允价值应用在我国的发展,从而推动国际会计趋同的进程。
关键词:公允价值;新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2006年2月份,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鼓励其他企业实施。其中公允价值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方面之一。距新准则的颁布和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已过去七八年之久,近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不仅得到了一定的验证,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充分地说明了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正确性、先进性与适应性。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公允价值在理论和具体的应用上的得到不断地完善。
1.2选题的意义
我国在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开始探索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应用,近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不仅得到了一定的验证,也在经济活动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充分地说明了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具有的正确性、先进性与适应性。但是公允价值在理论和具体的应用方面还是不够完善,需要不断地探索。希望能够通过对公允价值的分析和探讨,增加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为更好地完善我国的公允价值体系和加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广提供合理的建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研究现状
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较早,当然对于其研究也在我们之前,有很多经验可以借鉴。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研究早已从是否需要采用转向了具体如何应用和更好地应用,1970年FASB最早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公允价值的定义,FASB一直致力于公允价值的研究与探索,在2004年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公允价值计量》工作稿于2005年发布,修订的《公允价值计量》工作稿于2006年3月发布,同年9月,《公允价值计量》准则正式发布[14]。IASB 在美国公允价值研究的引领下,开始关注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王晓军(2009)在他的文章中提到,1982年,IASB首次定义公允价值,1988年开始了对金融工具会计处理的讨论,讲公允价值扩展到负债领域,这是一个重大飞跃[1]。此后IASB 修订了部分会计、审计准则,并相继采用了公允价值,不断深入地研究公允价值
的相关理论,有效地知道了公允价值的运用。
公允价值在国际准则中的具体应用也在一项项的增加,Andrew Lennard (2010)在文中提到从提出对金融工具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到具体在金融机构当中用公允价值披露其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用了不到两年时间,并在1997年表明所有金融工具都要以公允价值以属性披露[15]。Power(2010)在他的文中表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的金融工具不断地涌现,对于其计量属性一直没有规定知道2000年才正式提出来,特别是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2001年甚至应用到了农业上[16]。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公允价值在准则中具体应用范围再不断扩大。
公允价值的应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稳步引进的过程,每个国家应用公允价值过程一般都是从非金融工具到金融工具,从表外进行披露到表内确认。虽然公允价值的运用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其可靠性一直受到质疑。在次贷危机后,公允价值确实表现出了问题,但是公允价值任然是大势所趋。
1.3.2国内研究现状
在公允价值已成为大势所趋之时,中国若不能很好的解决好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国际化。我们曾用时间和实践证明了一条真理“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现在时间和实践讲继续证明:“市场经济越发展,基于价值和现值、面向现在、未来、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公允价值会计会更重要。”
[6]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波三折,从提倡到回避到最后的重新应用,在到现在新准则中具体有18个准则提到了公允价值,这也显示了国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高度重视。奥喜平在他的文章中提到,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是非主导性的,我国新会计基本准则明确规定“会计要素在计量时可供选择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但在一般情况下应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规定根据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要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5]”强调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在我国会计计量中的主导地位,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仍属适度和利用。在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或者无法取得时,还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目前应用范围低于国际准
则的运用,公允价值的应用还不够普及。丛培华(2011)认为随着国际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环境的改善,市场的健全,应逐步调整和改进,但也要避免盲目扩大使用范围或放松条件[7]。
公允价值的应用需要很好的市场环境,我国应该谨慎的使用公允价值的原因是我国市场还不成熟,缺乏充分活跃的市场。钟骏华(2014)认为,我国目前在市场不成熟,缺乏活跃市场的环境下,难以获得可靠的公允价值。从而使企业会利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作[2]。郝再娥(2014)认为,公允价值确定的前提是活跃的市场,在市场不活跃、不健全,缺乏公平价格的时候,市场价格就难以确定[3]。更有人认为在公允价值的应用过程中,活跃市场固然是需要的,但是没有完善的公允价值和现值计量技术,一样是不能得到提高的。姜睿(2014)认为,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比活跃的市场和高素质的人才更重要,对于公允价值的应用来说,只要有公平的交易市场,就可以有公允价值[4]。陈美华(2014)在她的文章中是这样写的,我国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尚不完善,新准则中有18项要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公允价值计量指南不仅十分有限,而且还分散在多项具体准则中,指南之间存在差异,必然影响公允价值在具体事务中的有效实施[8]。包家龙(2014)是这样认为的,获取公允价值的信息成本较高,影响了企业使用公允价值的积极性[9]。殷子玄,张鸥(2013)也认为公允价值的实际操作难度大,特别是在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比较低的情况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10]。景静,郭海珍(2012)是这样认为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严重影响公允价值的使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已步入实施阶段,相关配套的操作规范还在制定完善中,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尚没有同意规定,会计失真现象严重[11]。康宁,兰宇君(2014)在他们的文章还也到另外的问题,公允价值监督体系不健全,公允价值的运用是否合理、合法依赖于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者三方面的监督,在实际监督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12]。
公允价值时会计计量的未来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国家要跟上国际会计的发展步伐,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都必须主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否则难以和其他国家形成“共同语言”。张敏,简建辉(2014)在他们的文章中写到,我国在公允价值应用方面既不能完全排斥,也不能追求一步到位,应根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情况,逐步推进[13]。矛盾是具有两面性的,公允价值的引用既有优势,又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