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磷虾粉中氟形态及其分析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极磷虾粉中氟形态及其分析技术
赵晓君;朱兰兰;苏婧怡;李毅财;周德庆
【摘要】[目的]建立南极磷虾氟形态分析方法,为南极磷虾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逐级化学—超声波浸提技术对南极磷虾粉中氟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南极磷虾粉中氟的赋存形态可分为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氧化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和残渣态氟,分别占总氟的15.7%、17.1%、31.7%、21.5%和14.0%,总氟含量为2518.6 mg/kg,各形态氟含量次序为:氧化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可交换态氟>水溶态氟>残渣态氟.[结论]采用逐级化学—超声波浸提技术能有效地定量研究南极磷虾中氟的赋存形态.%[Objective]This research intended to construct the analytical method of fluorine form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tarctic krill. [Method] Fluorine form in Antarctic krill was analyzed by 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 then its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optimized. [ Result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orms of fluorine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categories: water soluble state (15.7%), exchangeable state (17.1%), oxidation state (31.7%), organic-bound state (21.5%), and residue state (14.0%). Total fluorine content was 2518.6 mg/kg, and the contents of fluorine after the sequence were as follows: oxidation state >organic-bound state>exchangeable state>water soluble state> residue state. [Conclusion]Sequential chemical extraction was effective in quantitatively studying the speciation of fluorine in Antarctic krill.
【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
【年(卷),期】2012(043)009
【总页数】5页(P1386-1390)
【关键词】南极磷虾;氟;赋存形态;逐级化学—超声波浸提技术
【作者】赵晓君;朱兰兰;苏婧怡;李毅财;周德庆
【作者单位】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山东青岛266071;上海海洋
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山东青岛266071;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山东青岛266071;中国海洋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071;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营养研究室,山
东青岛266071;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1306;黄海水产研究所食品工程与
营养研究室,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8.22
【研究意义】南极水域海洋生物资源储量丰富,其中南极磷虾资源储量估计为5亿~10亿t,具有目前全球其他水产品总量之和的开发潜力,是海洋渔业捕捞最
具潜力的一类重要渔业资源生物(李显森等,2010)。
南极磷虾也是重要的蛋白
质来源之一,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南极磷虾资源已成为当今科研的重点和热点(陈雪忠等,2009)。
【前人研究进展】1979年,挪威学者Soevik首次发现南极磷虾的高氟异常,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南极磷虾产业的发展,因此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各国学者对南极磷虾中的氟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侧重于氟在南极磷虾体内变化特征分析,以此探讨氟与南极磷虾生命过程的某些内在联系(张海生等,1994;潘建明等,2000),但并未对氟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
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Applied Chemistry,IUPAC)对化学形态分析的定义:指确定特定物质的原子和分子组成形式的过程,即指特定样品中元素的各种存在形式,包括游离态、共价结合态、络合配位态、超分子结合态等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Templeton et al.,2000)。
关于食品氟的赋存形态,
国内的研究较少,仅根据不同的前处理方式,将氟化物的形态分为可溶性氟、水溶性氟、酸溶性氟、盐交换态氟和总氟等(徐霞等,2005),并选择相应的测定方
法和仪器,而未系统分析氟的赋存形态(耿娟等,2010)。
关于氟的赋存形态研
究也仅限于土壤、岩石等地球表面环境中氟的赋存形态和迁移转化等。
【本研究切入点】近年来,随着各国学者对氟元素形态的研究,已逐渐认识到不同形态的氟化物被生物体吸收的情况不同,对生物的毒性也不同,但仅分析南极磷虾中氟元素的总含量不足以说明其是否有害,也不能正确评价南极磷虾的安全性,因此分析氟的赋存形态特征及检测方法,已成为南极磷虾产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根据宋照亮等(2004)介绍的微量元素形态研究方法,采用逐级化学—超声波浸提技术对南极磷虾中的氟进行赋存形态分析,建立南极磷虾氟形态分
析方法,旨在为南极磷虾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1.1 试验材料
南极磷虾粉由新鲜南极磷虾经蒸煮等湿法鱼粉的工艺制备而得,由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提供。
HCl、高氯酸、乙酸钠(NaAc)、柠檬酸钠、乙酸、氟化钠、乙酸铵(NH4OAc)、盐酸羟铵、30%双氧水(H2O2)、NaOH、硝酸镁均为国产分析纯。
主要仪器设备有:离子选择电极(PF-1-01型,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
限公司)、甘汞电极(232型,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离子计(PHS-3型,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磁力搅拌器(78-1型,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分析天平(赛多利斯BSA型)、超纯水制备装置(MilliQ,美国Millipore 公司)、超声波清洗器(KQ 250-B,昆山超声仪器厂)及电热恒温干燥箱(101-
1AB型,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1.2 南极磷虾粉中总氟的测定
依照GB/T 5009.18-2003配制相应的试剂,然后采用超声方法浸提样品,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含量。
1.3 南极磷虾粉中各形态氟的测定
参照Tessier等(1979)、Quevauviller等(1997)提出的连续提取方法,利用超声技术加速浸提(查立新等,2011),并对浸提条件进行优化,具体提取流程
如下:
1.3.1 水溶态氟取样品0.5000 g,加入30 mL重蒸水,分别对比室温振荡(0、1、
2、3和12 h)和超声浸提(0、5、10、30和50 min)后浸提获得的氟含量,
确定最佳浸提时间。
浸提后8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残渣用去离子水洗涤两次,合并上清液,加入25 mL TISAB后用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离子含量。
1.3.2 离子交换态氟以MgCl2(30 mol/L)和NaAc(30 mol/L,pH 5.2)为提
取剂提取离子交换态,采用超声浸提(0、10、20、30和60 min)与手动振荡(0、10、30 min和1、2、3 h)来确定最佳浸提时间。
1.3.3 氧化态氟选择10 mL盐酸羟胺溶液(0.04 mol/L,pH
2.0)作浸提试剂
(刘文长等,2005),采用超声浸提(0、10、20、30、40和50 min)与手动
振荡(0、1、2和3 h)来确定浸提时间。
1.3.4 有机束缚态氟上一级残渣洗涤后,加入5 mL 30%的H2O2,85℃水浴浸提,再加入10 mL NH4OAc(1 mol/L)提取氟离子。
1.3.5 残渣态氟采用灰化—浸提法测定残渣态的氟。
剩余的残渣加入5 mL硝酸镁
溶液(100 g/L)和0.5 mL NaOH(40 g/L)使溶液呈碱性,经低温炭化后放入
马弗炉中600℃灰化6 h,冷却后加入1 mol/L HCl浸提,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氟的含量。
1.4 计算公式
式中,X为试样中氟含量(mg/kg),A为测定用样中氟浓度(μg/mL),m为
试样质量(mL),V为试样总体积(mL)。
相对误差:RE(%)=(W总量-W全量)/W全量×100(2)
式中,W总量为各形态氟的总和(mg/kg),W全量为国标方法测定的氟含量(mg/kg)。
2.1 水溶态氟浸提条件
2.1.1 料液比南极磷虾粉中的水溶性离子在水中进行离解时,样品与水的比例不同,水溶态氟的含量也不相同。
为选择最佳料液比,分别称取2.000、1.000、0.5000、0.3000和0.1000 g南极磷虾粉样品,加入30 mL重蒸水,使料液比(g/mL)分别为1∶15、1∶30、1∶60、1∶100和1∶300。
由图1可知,在料液比为1∶60时,南极磷虾粉中的水溶态氟含量最高,然后随着料液比增大,其含量越来越少,因此确定浸提南极磷虾粉水溶态氟的最佳料液比为1∶60。
2.1.2 浸提温度取南极磷虾粉样品0.5000 g,料液比1∶60,分别在35、45、55、65、75和85℃下进行水溶态氟的提取。
从图2可以看出,浸提液在65℃左右时,南极磷虾粉中的水溶态氟含量最高;温度较低时,南极磷虾粉中水溶性氟化物浸提不完全,而温度高于65℃时,由于试管内产生蒸汽,引起氟含量损失,导致结果
不稳定。
因此确定浸提南极磷虾粉水溶态氟的最佳浸提温度为65℃。
2.1.3 浸提方式和时间取南极磷虾粉样品0.5000 g,料液比1∶60,浸提温度65℃,用超声和振荡两种方式进行水溶态氟浸提。
从图3可以看出,用超声波浸
提样品时,超声时间与氟含量呈现正相关,超声浸提30 min后水溶态氟含量达到395.7 mg/kg,以后随着时间增加,氟含量不再显著增加。
用振荡方式浸提水溶
态氟,氟含量的增长幅度较超声波处理慢,提取60 min时水溶态氟含量才达到最大值。
超声浸提样品时间短、效率高,故选择超声处理浸提南极磷虾粉中的水溶态
氟。
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料液比1∶60、浸提温度65℃、超声浸提时间30 min作
为南极磷虾粉水溶性氟的浸提条件,浸提结果为395.7 mg/kg。
2.2 可交换态氟浸提条件
浸提试剂对样品相应组分必须有较高的选择性,而对其他组分的分解应尽可能小,且提取出的元素尽可能不产生再吸附作用(蒋廷惠等,1990)。
称取4份0.5000 g的南极磷虾粉,用去离子水浸提水溶态氟后,分别加入1 mol/L的HCl、NaAc、NH4OAc、MgCl2各30 mL,浸提温度25℃,振荡2 h后测定浸提出的氟离子
含量。
如图4所示,浸提能力依次为:HCl>NH4OAc>NaAc>MgCl2,4种浸提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由于HCl、NH4OAc能分解部分有机质,不
宜用于可交换态氟的浸提。
本研究还对比了MgCl2+NaAc和NaAc的浸提效果,由图5可以看出,采用MgCl2+NaAc浸提可交换态氟,与只用NaAc浸提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
0.05),即可交换态氟可用NaAc作为浸提试剂,以超声浸提30 min,其浸提结果为429.6 mg/kg。
2.3 氧化态氟浸提条件
优化结果表明,选择还原试剂盐酸羟胺(0.04 mol/L)作为氧化态氟的浸提试剂,用HCl将盐酸羟胺溶液调成pH 2,浸提温度25℃,超声浸提时间50 min,浸提结果为798.3 mg/kg。
2.4 有机束缚态氟浸提条件
参照双褐煤中有机结合态氟的分析方法,以30%H2O2+3.2 mol/L NH4OAc为
浸提试剂,用HCl调pH 2,浸提温度85℃,用超声波浸提至无气泡产生为止
(约2 h),浸提结果为542.1 mg/kg。
2.5 残渣态氟浸提条件
残渣态氟提取采用先灰化,再用HCl室温浸提的方法。
当浸提溶液呈无色透明状、无杂质时,即浸提结束,浸提结果为352.9 mg/kg。
综上所述,南极磷虾粉中不同形态氟的提取条件如表1所示。
迄今,学术界针对氟的赋存形态尚未形成统一观点,氟在各种环境介质及高氟食品中的赋存形态亟待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是根据岩石、煤等中氟的形态分析,将南极磷虾粉中氟的赋存形态分为5种: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氧化态氟、有机束缚
态氟和残渣态氟,分别占总氟的15.7%、17.1%、31.7%、21.5%和14.0%。
由逐级化学提取和超声波技术浸提得到南极磷虾粉中总氟含量为2518.6 mg/kg,与国标法浸提得到的氟含量(2700.0 mg/kg)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1.1%,可满足南极磷虾粉中氟分析技术要求。
本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粉中氟含量次序为:氧化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可交换态氟>水溶态氟>残渣态氟,与孙方强(2011)研究成都土壤中各种形态氟的含
量次序(残渣态>>可交换态>水溶态>有机束缚态>氧化态)不同,与桂建业等(2008)研究宁夏盐池地区土壤中氟的5种形态含量次序(残渣态>可交换态>可还原态>水溶态>可氧化态)也不同,可能与基质的组成成分不同有关。
水溶态氟
主要指以离子或络合物形式存在于生物体内,如F-、HF2-、H2F3-、H3F4-、
AlF63-、FeF63-等;可交换态氟是指通过静电吸引力吸附于粘粒、有机质颗粒和
水合氧化物的可交换正电荷上的F-;这两种形态具有较强的迁移、转化特性,可
被生物体利用,而称为生物有效性氟。
本研究通过对南极磷虾粉进行形态分析,发现水溶性氟和可交换态氟占总氟的32.8%,这为氟的安全性评价奠定了基础,也
为研究氟在食品中迁移转化提供更好的数据保障。
氧化态氟是可与铁、锰、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水合氧化物进行吸着作用或共沉淀;氟与有机酸起络合作用,形成有机结合态氟,从而使氟的生物有效性降低;还有的氟存在于矿质颗粒晶格内,被称为残渣态氟,很难被生物体利用(刘璇等,2011)。
本研究结果表明,南极磷虾粉中的氟可分为5种形态: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
氧化态氟、有机束缚态氟和残渣态氟,分别占总氟的15.7%、17.1%、31.7%、21.5%和14.0%,总氟含量为2518.6 mg/kg,与国标法浸提得到的氟含量(2700.0 mg/kg)之间的相对误差为11.1%,说明采用逐级化学—超声波浸提技术能有效地定量研究南极磷虾中氟的赋存形态。
陈雪忠,徐兆礼,黄洪亮.2009.南极磷虾资源利用现状与中国的开发策略分析[J].中国水产科学,16(3):451-458.
Chen X Z,Xu Z L,Huang H L.2009.Development strategy on Antartic krill resource utiliz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Fishery Sciences of China,16(3):451-458.
耿娟,丁仕兵,郭兵,孔青,史蕊.2010.食品中氟化物的前处理及测定方法[J].
食品安全导刊,(Z1):40-41.
Geng J,Ding S B,Guo B,Kong Q,Shi R.2010.Pretreatment of fluorine in food and its detection method[J].China Food Safety Magazine,(Z1):40-41.
桂建业,韩占涛,张向阳,刘福亮.2008.土壤中氟的形态分析[J].岩矿测试,27(4):284-286.
Gui J Y,Han Z T,Zhang X Y,Liu F L.2008.Speciation analysis of fluorine
in soil samples[J].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27(4):284-286.
蒋廷惠,胡霭堂,秦怀英.1990.土壤锌、铜、铁、锰形态区分方法的选择[J].环
境科学学报,10(3):280-286.
Jiang T H,Hu A T,Qin H Y.1990.Fractionation of soil zinc,copper,iron and manganese[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10(3):280-286.
李显森,左涛,赵宪勇,袁伟.2010.南极磷虾商业捕捞动态[J].齐鲁渔业,27
(1):8-11.
Li X S,Zuo T,Zhao X Y,Yuan W.2010.Antarctic krill(Euphausia superba)fishery:recent fishing situations[J]. Shandong Fisheries,27(1):8-11. 刘文长,马玲,刘洪青,潘同应,徐厚玲.2005.生态地球化学土壤样品元素形态分析方法研究[J].岩矿测试,24(3):181-188.
Liu WZ,Ma L,Liu H Q,Pan T Y,Xu H L.2005.Research on speciation analysis of chemical elements in soil samples for ecosystem geochemistry study[J].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24(3):181-188.
刘璇,梁秀娟,肖霄,金成基.2011.pH对吉林西部湖泊底泥中不同形态氟迁移转
化影响的实验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33(6):19-22.
Liu X,Liang X J,Xiao X,Jin C J.2011.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H on the mi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various forms of fluorine in the lake mud of the western Jilin[J].Environmental Pollution&Control,33(6):19-22.
潘建明,张海生,刘小涯.2000.南大洋磷虾富氟机制Ⅰ.氟的化学赋存形态研究[J].海洋学报,22(2):58-64.
Pan J M,Zhang H S,Liu X Y.2000.The fluorine enrichment mechanics of Antarctic krillⅠ.The fluorine chemical formation[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2(2):58-64.
宋照亮,刘丛强,彭渤,杨成.2004.逐级提取(SEE)技术及其在沉积物和土壤元
素形态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与环境,32(2):70-77.
Song Z L,Liu C Q,Peng B,Yang C.2004.Sequential extraction(SEE)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sediment and soil element speciation studies[J].Geologygeochemistry,32(2):70-77.
孙方强.2011.成都土壤中氟的形态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分析[J].科技信息,(23):491.
Sun F Q.2011.Relationship between forms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fluorine in soil of Chengdu[J].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23):491.
徐霞,应兴华,段彬伍.2005.食品中氟的赋存形态及其分析方法[J].食品与发酵
工业,31(9):79-81.
Xu X,Ying X H,Duan B W.2005.Study on the forms of fluorine in foods and its analysis methods[J].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31(9):79-81.
查立新,马玲,刘文长,刘洪青,陈波,冯玲玲.2011.振荡提取和超声提取用于土壤样品中元素形态分析[J].岩矿测试,30(4):393-399.
Zha L X,Ma L,Liu WZ,Liu H Q,Chen B,Feng L L. 2011.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elements in soils using mechanical shaking extraction and ultrasonic vibration extraction[J].Rock and Mineral Analysis,30(4):393-399.
张海生,潘建明,刘小涯.1994.南极磷虾富氟异常的原因及机理[J].海洋学报,16(4):120-125.
Zhang H S,Pan J M,Liu X Y.1994.Reason and mechanism of fluorine enrichment abnormality in Antarctic krill[J].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16(4):120-125.
Quevauviller Ph,Rauret G,López-Sánchezb J F,Rubiob R,Urec A,Muntaud H.1997.Certification of trace metal extractable contents in a sediment reference material(CRM601)following a three stage 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5(2-3):223-234.
Templeton D M,Ariese F,Cornelis R,Danielsso L G,Muntau H,van Leeuwen H P,Lobinski R.2000.Guidelines for terms related to chemical speciation and fractionation of elements.Definitions,structural aspects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es[J].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72(8): 1453-1470.
Tessier A,Campbell P G C,Bisso M.1979.Sequential extraction procedure for the speciation of particulate trace metals[J].Analytical Chemistry,51(7):8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