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劳动与正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2北京师范大学学板(社会科学权)2020年第1期(总第277期)
数字化时代的劳动与正义
赵林林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劳动成为当今时代的典型劳动形式。马克思 在批判异化劳动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关系,对机器体系的发展做了科学预见,从而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检视数字化时代的人类劳动奠定了基础。对“受众劳动”和“非物质劳动”的概念史考察,?丨发了数字劳动有无“物质性”的争论以及是否存在异化和剥削的问题。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马克思科学阐明了物质性劳动的基础地位,同时,在马克思的政 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数字劳动者依然遭受着异化及剥削,这种生存境遇要求我们在现实中科学 把握资本逻辑,从共享上规范数据所有权,在制度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而重构数字化时代的劳动正义原则。
[关键词]数字劳动;异化;物质性;资本;劳动正义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0209(2020)01 —0122 —11
当前,伴随着互联网加速度发展态势而来的大 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正以 新的形式重组和重塑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正如 丹•希勒所说:“在扩张性市场逻辑的影响下,因特 网正在带动政治经济向所谓的数字资本主义转变。”①这一转变使得人类社会步人了“一个计算战 胜了其他一切而成为决策准则的时代”©,即数字 化时代。在此背景下,尽管数字劳动创造了大量社 会财富,但随着数字资本积累加速而不断扩大的不 平等、贫困和非正义,却使得数字劳动者遭受的异化和剥削更为严重,由此引发了学界对数字劳动问 题的广泛关注和探讨。本文尝试从马克思的劳动理论出发,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下检 视当今社会的劳动正义问题,从而重构数字化时代 的劳动正义原则。
一、数字化时代的人类劳动
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庭等新生产生活方式的涌现,意味着当今社会已经浸润 并运转于数字和算法构成的高度数字化环境。其 中,作为人类生存基础和本质体现的劳动,在数字 化时代不可避免地被崭新的“数字劳动”所取代。把握这种变化的实质,成为重思劳动范畴和重构劳 动正义原则的基础。
(一)马克思的劳动理论
劳动是马克思理论的基本范畴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点。对以资本增殖为核心的雇佣劳动的批判,为从本体论上说明劳动之于人的本质意义奠 定了基础,也为马克思科学阐释“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前提。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切历 史的基本条件”©,也是“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首先是人和 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 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⑤其次,就社会发展而言,这种“劳动过程……乃是人与自
[收稿日期]2019 —09—16
①〔美〕丹•希勒:《数字资本主义》,杨立平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 —16页。
②〔法〕贝尔纳•斯蒂格勒:《论数字资本主义与人类纪》,张义修译,《江苏社会科学》,2016年第4期。
③《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69页。
赵林林教孛化时代的#动与正义123
然进行物质交换的本体论基础。”①也构成了人类 生存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此外,马克思也指出,人 在其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 和”®。据此而言,可以说,劳动作为人自身的活动 展现了与其自身不可分割的“自然力”,但是生产力 的发展、分工的扩大化以及社会关系的改变,使得 人不得不在相互交往中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发生 分离,劳动者创造的财富成为外在于自身的存在,成为自身的对立物。在马克思的批判逻辑中,这种 对立衍化为富有理论张力的异化劳动概念,亦即工 人与劳动产品、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自己的类本 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其中后两种异化成为 判断前两种异化的根据。
尽管异化劳动概念在深化马克思劳动理论的逻辑进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对异化劳 动的讨论还需要从哲学批判层面进人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层面。异化劳动表明,资本实际上是依靠统 治和剥削劳动而维持自身的,但却以一种倒置的形 式呈现为劳动依赖资本而存在的状况。对于资本 来说,它必须依赖于工人的劳动才能实现自身的价 值增殖;对于工人来说,在资本主宰下,只能通过让 渡和出卖自身的劳动才能保存和延续自身。于是,作为人的“类”本质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性活动,与“市民社会”中的异化劳动形成相互对立的两极,由此造成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但这种对立,在哲学 层面上,是以人的“类”本质为价值判断标准来批判 现实社会中劳动主体异化了的存在状态,其历史视 野是“市民社会”,因此,异化劳动的哲学批判需要 进人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得到新的阐述。在 《1857 —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作为 个人自我实现的劳动,一旦被对象化劳动所占有,就转化为资本统治下的异化劳动。“对象化劳动的 唯一对立物是非对象化劳动,同客体化劳动相对立 的是主体劳动。”@也就是说,在资本和劳动关系包 含的各种规定中,工人要向资本提供的使用价值,只是在可能性上,作为工人生命力本身表现的劳动 能力。货币变成资本的第一步,就是它同劳动能力 相交换。马克思对商品交换进行的货币范畴抽象,生成了资本范畴,从而在商品-货币—资本的 逻辑上升运动中科学阐明了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货币作为可能性上的资本,它可以交换的使用价值,只能是生成、生产和增殖交换价值本身的那种使用价值。而这种使用价值只能是劳动。”©“在资 本和劳动的关系中,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彼此发生 这样的关系:一方(资本)首先作为交换价值同另一 方相对立,而另一方(劳动)首先作为使用价值同资 本相对立。”©“因此,能够成为资本的对立面的唯一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而且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即生产劳动。”®
在此,劳动范畴,由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的物质变换,人类感性的实践的活动,转变为驱动资本增殖的生产劳动,资本对特殊使用价值(劳动)占有的 本质由此被彻底澄清。马克思强调,在资本主义生 产中,“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也就是使资本增 殖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劳动。”®因此,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和高额利润,资本家会想法设法提高 生产效率,发展机器体系和科学技术。马克思对此 早有预见,在社会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劳动资料必 然发展为自动化的机器体系,作为“人的手创造出 来的人脑的器官”、“对象化的知识力量”®,机器体 系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一般智力是密不可分的。诚如马克思所说,“固定资本的发展表明,一般社会 知识,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 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这意味着,随着“一般智力”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劳动作为可变资本在资本有机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将越来越 多的取决于“一般智力(或科学知识)”的应用。作 为固定资本的自动化机器,将在多个领域取代人类 劳动,劳动本身面临着被机器取代的危机。
①〔匈牙利〕卢卡奇:《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下卷,白锡堃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505页。
③⑥⑦《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1、224 —225、230页。
④⑤⑨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94、397、102、102页。
⑧《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