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者视角下外语及外来文化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认识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语口语
化和 语化,汉语一
外来语。
在汉语
外来语的 中
用,
家和 们 意
识到在 中将外来语本土化的 (即 化)不利于汉
语的发展,但

现原语的方法(化)会
不 ,“外来语入汉语在

,意
了 -[4](59)O如 家 在
方 说时
用文 文,

的和
学口号却被译为"德谟克拉西"(democracy)和"赛恩斯w( sci­
年的发展程
37
文化学研究
中,儒、释、道文化形成了相互阐释、相互融合的特征和多元
文化并存、和谐发展的局面。作为外来文化的释家(佛教)文
化已经深深融入并内化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时至今日,
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许多词语和表达我们都已经意识不到
它们曾经属于外来的佛教文化,如“世界”(中国古代有“世”
有“界”,但没有两个词相连的“世界”一说,现在所说的“世
( 个意 说,“发展才 道”,我们应以更 :
放和 的心态面对世界各国的语言和文化,
自我,不
纳入他
的 ,取其精华,去其 ,在经济、政治、
文化、科技、教育等各方面不断发展和进步, 才有更强
的自 和自我文化认同感。
三、结语
在中国仍然处于转型之中、经济逐渐发展强大、传统话
语及
以适用现状的情况下,如何 方语、 及
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一) 相同点
1. 幸福都是人生的最终目标
在中西方幸福观思想中,都表达了幸福是人生的最终
追求。在西方幸福观中,无论是 论、欲望,还是 引
导、 引导,是对幸福的 追求和
达,幸福
是人有力 的"中国 的幸福观与西方幸福观
一样,体 这一点,无论是
天下人的同幸福,还
是追求个人的 ,
和大同的生,
体自我,实现了他的逆转,因才出现盘否定中国文
化的情形,因为他暗示了“边缘、属下、低级、被压迫、被排
挤的状况”吓询。当然,这涉及文化立场的 题,是选择自我
的文化立场还他的文化场,与选择体的文化价
值观有密的关(
之,强文化常
文化当作

,处于 文化语中的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
认同强 文化, 自 所处的 文化当作他 进行
适应中国, 成了
的局面;
和科学的 ,胡适等人 了文字和思想的
,使中国 族
想 ,反 反封 成了 族
识。国十月革命的成功,
人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
了中国, 中国 产 的 生, 中国人
了的
光。以
同为的中国共产人
同中国社会革命实践相结合,孕育和产生了有中国特色的
,一
了中国的发展(至,汉语
和中国文化发生了深 的 和 化, 在 了 方 语

了 一 ,我们就不会反对语及其他语言及文
化的 习,也不
方所 自由、(下转第36页)
38
文化学研究
幸福的想法。欲望是追求幸福的动力源泉。西方思想家多对
人的欲望持尊重的态度,人对欲望的达成能够使人获取快 乐,在精神层面使人获得满足。无论是理想主义是 主
义,
欲望幸福有
的"
三、中西幸福观之异同
中西方会发展有着不同的历史境遇,幸福观思想有
自我 一 , 这就

'
'”则叫在言语自我认 程中,“儿
述自己,以及使’我’’我的’或与’我’有 的词句表述自
己”即妙。在语自我认知过程中,认到只有当一
语符号有 其他语言符号时
意,且该语言符
号其 (即物体)须不在场。因,这 够
的、
不在场的

语认自我的他者。可见,不 :

认来,没有他的作用,自我的
难以实和完成的。
中国人 重集体,常常 集体利
,而 人利
得很轻,中国自古的家国

。中国
的幸
福观强调 束自己对幸福的渴望,淡
,重 义,幸福
之大义自在于这种家国 之中。在中国几千年封 :
会中 , 无欲无求的 思想 抑 会人民 追求自 我幸福的 主
动,使幸福观带有强烈的利他原则,他人 人,重
集体 人。西方幸福观受到开放的地
我的
自我 他 的 、
自我


他 分开”-1.(118)% 学认为,
自我认的

自我认 到 语自我认 的 ; 在这一
中他 对“自我”的认 起
。“ 自我认知指

中 自 的一种认 力”,“言
语自我认
自我
语 自 的一种认
力”饵在 自我认 程中,“ 自我” 了 自
我的他者,
的自我 了他
,“
一,
他 的 反 自我,
处。英汉语这一特点发 窥到各自 的某些
特点,汉语句式表达不注重人称表现出的是中华民族不以
自我为中的 特点,英语重 称
的是西方人
自我为中的 特点。
汉语及其代表的中国
较成熟的文化,成熟的特
点表现在包容强。汉语中国 的这种包容 在不
断汲取其他 的营养中不断拓展的%在汉武帝“独尊儒
”之时,中国
熟了 %

学在汉代
的幸福求 在
、正 ,
化持社会的 ,对于人 的幸福需求没有侧重

幸福观人的需求引向虚无的 世界,搁置
此的幸福。在西方幸福观中,西方思想家更多地幸福
进行 和 的划,没有从人的 层面剖析。如
性主义幸福观幸福神 挂钩,到后面的基督思想,
将人的幸福寄托 帝的恩赐。有注到人的 ,到文
艺复兴时期,这 观念受到哲学家们的批判,由此重拾人对
文化同中国 的统文化相结合,如何发挥中国统文
化的

一个
的 题,
我们
面对的
题。只有了他语及其文化才更地了解中国文
化,原因正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不
了他者语言和文化,就无从认自己的语和文化,我

他的
自己的文化(他的
以 我们更 地反观和认 自己 , 有了 了他 文化
的长 ,才 更
中 国 文化的长 , 相 之下, 取长
2009.
[2]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古希腊罗
马哲学[M].北京:
,1982.
[3]
.哲学
集:上[M].荣震华,李金山,译.
北京:
,1984.
[4] 亚里士多.尼各马可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
[M].周士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3.
层的存在,汉字为中国落的根本所在,不除汉,中国不
兴。他的观 到了许多文化精,如 同、胡适、陈独秀、
刘半农、赵元任、瞿秋、鲁迅、蔡元培、郭沫若人的赞同,
并制定了 化文字方(然而由于 化
成了
大量同音不同义的词语,使群众接受更不便,故未能大规模
推广。可以看出,在中国寻求出路这一曲折的过程中,汉语
及中国文化一
自我而 他化,“自我的构依
赖于对他的否定”財购,当体 肯定他 就 了
真正的自我。按照爱德华•萨 (EdwardSaid)《方学》里 的观,国 的入侵不仅是武的征服,还 方越
和方中心论话语的构。当留 方的中国文化精
们在寻找国之路,套方优越论的语在不知不觉
和一定
塑了他们的想,方越的思想意识
便不自 觉地 中国文化当作了他 , 方文化当 了
似西方那般多元。中国人反求律己,更加从自我的角度考
量,强调要身养、抑制自我的欲望、安 状、知足常乐。
反观西方漫长的幸福观发展历史,大多西方人对
人幸福的欲望格 强烈,自我幸福的 是自我存在于世
间的的和意义。
力于创造幸福产生的条,
,其他条的
幸福求可能。这
的幸

,中国幸福观不同。
2.利他 利己
中西方幸福观另一个不同点是利他与利己的不同。

, 但 不 其他
学 , 正如
西师大
教授 ,“儒学汉 的重要组部分,
是起主导 又影响至深至的一种 ,但并非一”
“即使学中

,多学 然在,有各
自发展的空间”即网。在东汉初年,白马寺的

外来 的 教正 在中国 , 在大 的译场 中外
翻译 将 的 教 翻译 汉语, 了汉语 中
国大
外来语 和 的 ,

、、道 的面%在中国
境的影
, 西方人开放自 的 格, 他 们 对 自 我幸 福
得极为强烈。他们 有强烈的家国 念。这 I显
的利己思想,在 人发展, 体带动整体。不是
中 国 的幸福观 是西方的幸福观, 不 是 同点 是不
同之 , 在
度 对人们 对 幸福的追 带
有启发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o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幸福 人生的 点。无论是西方幸福思想还是中国 幸
福思想, 是 幸福
,在
义层面,这
幸福的对
"
幸福是人生的毕生所追求,
是 的想,有人是 生的精力 和实现, 不分国界、地、人,幸福是 有人的 同 求。
2. 有 人的
幸福的
对于人的幸福 的 是
质”等
的。在中国
“人是什么、人的本 幸福观中,幸福思想

发 幸福的追求中 的 。对
[6]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
ence),
中国 意识不到这是西方说,不利于汉语
接 词语和 想,
中国人 不知道讲的是什
么,同样不利于词语和思想的接(意兼顾的 最合
适,至今日,种 仍然我们接 方词语和想的
最佳方(在中国由落的半殖地半封社转入现代
化社一 ,各种词语和想蜂拥涌入,经长期的沉
积,适应与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 被留下并融入中国人
的生活中,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在与他者的交往
中 呈现,因为“他 以迫使主体对世界产生一种
认识,并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中进行定位”则叭
然而,如果不善于习和汲取其他语言和文化的精华,
再成熟的文化 衰老。反观近代以来,中国封统治阶级
以天朝国自居,闭关锁国,结果导致中国人 想僵化、
文化保守,最终中国在面对 方列强的入侵时全面落,以
12 2021年第 期(总第894期)丈敖冬'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他者视角下外语及外来文化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认识作用
徐健翔
(红河学院外国语学院,云南蒙自661199)
摘要:可从比较视域和他者角度,解读外语及文化对母语及文化的认识作用。只有不断加强对外交A和学习,才能在
比较中更好地、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那种认为自身强大了就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学习外语和外国文化的看 法,是短视的、不可取的。文化的自我封闭,只能导致思想落后和僵化。
种看似爱国的呼声,我们应该如何 和观看待和认
?在,
《西 (中的 “不识庐山真面
目,只缘身在山中”明:只有 “山”, 看“此
山”的真面目;只有他的 ,
自我及
自身 %

认为,“他者是相对于自我形成的概念,指自
我以外的一

外在自我的在,不
,看
不看,
不]

为他者”-1.(118)%
来说,自我的 是离
不他者的,“他对自我的 、 和 必不 ,自
至于族自尊和自
(面对结局,中国的文化精
和有识之
, 面反 自 我,


、左宗棠 人认为中国的落 由于器物的落 所
致,于 购置坚船利炮,建立水师,经过甲午海战,全军覆没,
认识到光有先进的器物不以致胜;后来有为、 同、
人认识到中国的落
由 于封

于方
所致,于

,然以失
终, 但 想
以 ; 中 导的
了封
,了
和的想观念,但方的代 ,
二、他者视角下外语及外来文化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认
识作用
将这一理论放到对外来语言和文化对母语及文化的认
识上同样有道理%正如诗句“不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
山中”隐含的道理一,如果将母语母语

我、将外语外语
他者,就会发现没有外语其
化的
,生活在母语
中的我们难认和
看自身 的,不易 楚自身 的优点和缺点。
作为他者的外来语言及文化起到了参照物的作用,两相在
和文化的精华之
生 、活 十 , 封 、落 的
被 , 的传统以 和 (
在一 中,汉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汉
、以 化 为代的汉语 方案之中。在1911
,1915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和1917年张勋拥护 溥仪复辟倒行逆施的行为文化精们思索,中国的
题不仅仅
就 决的,在更深层 一定有某
种阻碍中国发展的 存在。钱玄同认为,汉字就 个深
界”一词在中国古代汉语里叫作“天下”。“世界”为佛教的概
念,其中三际为世,十方为界)、“一 ”(
叫 ,意
为 常 的时间)、“塔”(佛教特有的
,原为 佛
骨舍利之处所)、“三生有幸”(三生也叫做三际,即过去、现
在、 来) ,
词语和表达
了汉语的
外 和内, 和拓展了汉语的表达
( 国至
时期,到 方文化的影响,文化
于欲望的尊重。乃至发展到近代资产 ,对人民基本权
利的保障和呼吁,

索人的
人的
幸福的 。
(二) 不同点 1.律己和求外
西方人放的个性不同,中国人自古多为内向的性
格,不会过于热烈追求乃至对他人谈起个人的幸福,多把江
山 稷放在嘴边。不同于西方人对 幸福追求的开放。碍于
会度、思想的束缚,中国幸福思想的 较 蓄,不
对比和对中显 各自的特点,有了认上的意义和
价值。比如,对英语,汉语达多不 称(或称),如
果没有英语多人称(物称)的参照,汉语的这一特点就无从
说起。贾岛的《寻隐不遇(一诗最能反汉语无称的特
点,但翻译英语需要加上应的主语,这首语言优美、意
涵隽永的小诗在英语就变成了这样一首诗:我在松下问

师采药去,我师只在此山中,云深我不我师
关键词:他者 外语及外来文化 汉语及中国文化 认识作用
一、何为他者
近年来,在英语之外,教育部将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
纳入了高中新课程方案,随即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反对学习
英语等外语的呼声和浪潮%这种观点认为,既然自身强大
起来了,就没有必要花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和其他外语
了。这种观点,受到部分网民的支持、点赞和追捧%面对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