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_问题及对_省略_学跨国并购数据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李自杰(1974-),男,汉族,籍贯湖南省衡阳市,副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跨国并购研究中心副主
任、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学系主任,研究方向:国际企业管理、国际投资;李毅(1987-),男,汉族,籍贯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助理研究员;曹保林(1986-),男,汉族,籍贯新疆阿克苏地区实验林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跨国并购。

*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合资企业知识获取与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选择:基于控制能力的视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转轨经济下中外合资企业控制权动态演进与绩效的关系研究”(批准号70902034)
《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第4期
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问题及对策研究
*
———基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并购数据库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实证分析
李自杰,李
毅,曹保林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29)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与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活动日趋活跃,并呈现
出新的特征与趋势。

本文通过对2005-2009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并购研究中心“跨国并购与绩效评估数
据库”中海外并购案例的深入分析,结合联合国贸发会议和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探讨了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下海外并购的主要特征与趋势,并指出了并购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力求挖掘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过程的内在规
律。

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就如何在金融危机形势下促进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进程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2007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增长随
之减缓。

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由于其综合实
力不断增强,依然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

借助
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表现也
十分活跃,并逐渐加快了扩张步伐。

由于中国在世界
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影响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的特殊地位,中国企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海外并购
呈现出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企业也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
家企业的特征,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相关问题。

本文利
用2005年至200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跨国并购研究
中心“跨国并购与绩效评估数据库”的数据,通过
中国资讯行的相关资料,结合中国商务部与联合国贸
发会(UNCTAD )的相关数据,经整合加工后遴选出
141起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典型案例。

在对比金融危机
前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
这些案例所有公开资料的深入分析,我们从我国企业
海外并购的行业分布、区位选择、并购动机等方面全
面论述了我国企业金融危机发生后呈现的跨国并购特
征与趋势,并对当前海外并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
入分析,旨在挖掘中国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海外扩
张的规律以及面临的主要制约性因素。

在以上分析的
基础上,我们就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
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金融危机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主要特征和
趋势
通过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相关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我们发现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跨国并购
有如下特征:
(一)并购总额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快速增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 )的数据,2000年至2006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迅速上升。


而进入2007年,由于金融海啸爆发,我国企业受到
一定冲击,并购总额迅速回落,从153.84亿美元降
至45.29亿美元。

经过短暂的调整,我国企业开始走
出金融危机的阴影,并购总额稳步回升,2008年时
的海外并购金额已升至93.63亿美元(见图1)。

(二)金融危机后并购动机日益明确
就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来说,主要有以下三
类:资源获取导向、市场获取导向和技术获取导向。

笔者通过对2005年至2009年7月的141起主要海外
并购按照三种并购动机进行分类,发现金融危机爆发
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机日趋明确。

首先,相比于
2
51
2007年以前,2007年后的资源导向并购增幅更为明显。

2005年到2007年,资源获取类的并购数目相对
较少。

由于2007年金融危机与能源危机愈演愈烈,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能源市场的议价能力薄弱,中国政府将能源安全提到了新的高度,并通过各种措施促进资源导向并购,以满足国家战略及经济持续发展需要。

因此,从2007年起,资源导向跨国并购数目开始迅速上升。

而2009年仅前七个月便已有19起与资源领域相关的跨国并购完成。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金融危机开始后已将国家战略方向与自身并购动机紧密结合,力求实现国家强
盛与自身发展的和谐统一。

其次,市场导向型并购正逐步减少。

从2007年到2009年,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并购从20起已然下降为7起。

这一现象显示出我国
企业自有品牌建设正逐步完善,对于国外市场的开拓也不再过多依赖国外已有品牌,而是依靠中国的综合国力与自身不断增强的实力来获得更大的市场与发
展。

这一表现同时也显示出我国企业更为成熟与自信,有能力在世界舞台上与其他跨国企业进行角逐。

此外,相比于2007年前技术导向并购逐年递减的趋势,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技术导向并购数稳中有升。

由于我国企业起步较晚,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因此获取西方先进技术,通过跨国并购实现企业技术与实力的跨越式发展是我国企业发展与壮大的重要手段。

而2007年后技术获取导向并购数的增加,表示我国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企业的发展方向与战动机也越发成熟。

(见表1、表2)图12000年至2008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总额(亿美元

数据来源:2000-2008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

表1金融危机前我国企业主要跨国并购动机分布
并购动机
年份
资源导向案例(个)
市场导向案例(个)
技术导向案例(个)
总计(个)
2005
45
6152006
6135242007
820432总计(个)
1838
15
71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表2
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主要跨国并购动机分布
并购动机
年份
资源导向案例(个)
市场导向案例(个)
技术导向案例(个)
总计(个)
2008
12
15
9
36
200919
7
8
34
总计(个)
31
22
17
70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三)金融危机后行业分布日趋广泛
由141起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典型案例来看,2005
年,制造业与石油天然气业占到了并购总数的一半。

2006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仍然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其它领域的并购相对较少。

但进入2007年以后,由于国外金融业受这次金融危
机冲击最大,其收购价格迅速下降,使得当年金融业
的并购比例则大幅度攀升,占全年并购数目的近三分
3
51
之一。

而石油天然气业和电子信息产业比重则开始大幅度下降。

同时,家电,电力,服装等行业的并购也开始出现。

2008年,医药,纺织,化工等行业的海外并购开始兴起。

由于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重视程度增加与采矿类企业并购成本下降,采矿业并购比例增至33%。

2009年,我国海外并购的范围几乎涉及到各主要行业,与此同时,对采矿业的并购急速上升,增至44%。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2007年后,虽然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仍以能源产业为主,但能源业的海外收购已从原来的石油天然气业为主逐步转向多种矿产资源企业的并购,并且采矿业领域的并购比例迅速上升。

同时,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业、采矿业并购开始兴起,使得我国对于资源的控制能力以及参与世界经济的话语权逐渐提高。

除此之外,2007年后,家电、电力、服装、医药和化工等行业的跨国并购开始兴起,第三产业并购比例迅速上升,表明我国企业海外收购的领域更加广泛与多元化,更多行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在全球市场寻求发展。

(四)金融危机后区位选择更为合理
跨国经营理论认为,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如果东道国市场比较成熟,则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投资形式;如果东道国市场仍处于发展阶段,市场上没有适合被并购的本土厂商,则进入该市场以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为主(Hill,2003)。

因此,海外并购应当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为主。

但是,根据141起中国企业主要海外并购案例的相关数据,2005年,发生在亚洲的并购数占到了并购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2006年,52%的重要并购发生在亚洲,而北美洲与大洋洲仅各占10%。

进入2007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许多美国公司进入难以维系的状态。

由于这些企业具品牌、技术与优质资产,且它们的收购价格与并购难度大大低于以往,因此发生在北美洲的并购比例攀升至28%,与此相应,发生在亚洲的重要并购比例降至34%。

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继续在全球蔓延,发生在北美与大洋洲的并购分别增长至39%与19%,而亚洲在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中则继续下降,仅为11%。

到了2009年,发生在亚洲的并购比例维持在11%左右,而大洋洲的比例迅速攀升至35%。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区位选择正与国际主流接轨,从集中于并购难度相对较小的亚洲,迅速向发达国家所在区域(如北美洲)转移。

这种转变与金融危机导致国外优质资产(如矿产资源、品牌)大规模贬值,以及国内公司通过市场经济的不断锤炼后逐渐走向成熟不无关系。

中国企业向海外获取技术与市场的强烈愿望使得我国的海外并购从以前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逐步转变为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与地区。

同时,海外并购的地区选择也更加均衡。

2009年,北美,欧洲与大洋洲的并购比例均在20%到30%之间,说明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在通过并购实现自身发展时,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地区,而是以更为成熟的视角来整合全球资源。

(五)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海外并购类型呈现不同特征
我们通过对141起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典型案例进行整理,以参与并购的中国企业所有权性质对其进行分类,并按照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相关并购与非相关并购来对并购类型进行划分,从而发现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制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呈现不同特征。

对于非国有企业,金融危机爆发前一直是以横向并购为主。

但2007年以后,横向并购与纵向并购的比例开始接近。

这表明我国的非国有制企业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后,开始从原来单纯的横向扩张,逐步开始整合价值链上下游资源,以实现自身发展。

但是,由于非国有制企业起步相对较晚,企业相对不够成熟,部分企业仅仅考虑到海外企业优质资产贬值的机遇而未考虑可能带来的风险,因此仍会出现如购买英国某电视台或者德国某机场等与企业发展无直接关系的非相关性海外并购(见表3、表4)。

表3金融危机前我国非国有企业
主要跨国并购类型(%)
年份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相关并购非相关并购200533.33%66.67%0.00%0.00% 200681.82%9.09%9.09%0.00% 200771.43%14.29%0.00%14.29%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表4金融危机后我国非国有企业
主要跨国并购类型(%)
年份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相关并购非相关并购200857.14%42.86%0.00%0.00% 200942.86%42.86%0.00%14.29%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对于国有企业,金融危机爆发前与爆发后,其横向与纵向并购的比例相差不大,并且没有非相关海外并购的情况。

我们可以从这一数据看出,我国国有企业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由于起步早,实力相对较强,因此金融危机的出现对其原有战略的影响相对较
451
小,并购的理性程度相对较高,兼顾了市场拓展与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需要。

企业在并购与整合过程中也表现得更为成熟(见表5、表6)。

表5金融危机前我国国有企业
主要跨国并购类型(%)
年份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相关并购非相关并购200566.67%33.33%0.00%0.00% 200653.85%38.46%7.69%0.00% 200768.00%20.00%12.00%0.00%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表6金融危机后我国国有企业
主要跨国并购类型(%)
年份
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相关并购非相关并购200845.45%54.55%0.00%0.00% 200950.00%45.00% 5.00%0.00%
数据来源:作者整理。

(六)战略性跨国并购兴起
2007年以前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以资源获取与业务拓展为主要目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经验不断积累,一些企业开始化金融危机为机遇,从并购的初级阶段上升到战略性跨国并购阶段。

其中主要包括:2008年2月,中国铝业公司联手美国铝业公司收购力拓集团12%的股份。

此次战略投资显示了中铝国际化多金属发展战略、以适应行业格局快速变化的决心,为其长期发展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8年5月,中国五矿集团收购了德国HPTec公司,使得公司一跃成为微型钻头和铣刀的领先企业,从而对公司实现“延伸钨产业价值链,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的整体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2008年9月,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从而跃居为全球最大混凝土设备企业。

此次并购为该公司实现“成本中国化,技术品牌高端化”的战略构建了高速成长的平台。

2009年6月,中国石化成功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通过整合其原有的技术与管理团队,中国石化将朝其世界领先企业的目标更进一步。

通过上述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相比于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企业主要集中于资源获取或业务拓展需要等单一目的的海外收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跨国并购提升到战略高度,期望通过并购来实现自身的战略目标,或是对已有战略方向提供有力支撑。

因此,战略性跨国并购的出现,也是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企业逐步实现视野全球化、运营国际化的重要标志。

二、当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海外并购的步伐不断加快,涉及的行业与领域也不断拓宽,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除了为大家所熟知的诸如政府干预太多,相关法律不完善,以及整合成功率较低等问题外,我们通过对已有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还发现了以下问题:
(一)从并购金额来看,金融危机发生后跨国并购中非国有制企业比例仍相对较低
虽然2007年后非国有制企业海外扩张的步伐不断加快,其海外并购数目已经占到我国海外并购总量的40%以上。

但是,从并购金额上来说,我国非国有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差距依然较大。

通过对141起海外并购典型案例的整理与分析,从2007至2009年,非国有制企业的并购金额最高时仅占总金额的11%,而最少时不足1%。

与此同时,2007、2009年非国有制企业收购所占比例均不到1.2%。

由此可见,从并购的金额上看,我国非国有制企业仍然处于弱势地位,其对于海外并购总趋势的影响仍十分有限。

我国非国有制企业之所以在并购金额上所占比例较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既有其所在行业对资本需求相对较小的因素,也有非国有制企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较为缓慢的因素。

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依旧是我国国有企业的优势地位。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以及相关历史因素,国有企业,特别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往往起步早,实力强,并且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获得了更多的政府支持,因而能更为主动的通过并购来实现全球资源整合。

但是,在全球跨国并购以私有企业为主导的整体趋势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仍然主要是由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来完成这一现状,已经对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造成了不利影响。

由于国有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时,往往承担着为国家战略提供支持的重任,使得我国企业的海外收购在国外媒体看来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比如中铝收购力拓股份时便遭到了澳洲媒体极大的舆论压力。

同时,这种出于国家需要而非市场经济要求的跨国并购,容易引起被收购企业及其所处国家政府的抵制与阻挠。

因此,从长远来看,国有企业主导跨国并购这一现状不利于我国企业与国际主流接轨,从而对企业的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我国企业跨国并购金额占对外直接投资比例相对较小
通过对联合国贸发会议中相关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我们发现:2007年及以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跨国并购所占比例仍然相对较小。

其中2007年跨国并购占对外投资比例仅为20.16%,为近几年
551
最低。

笔者认为,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经验的相对匮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由于企业“走出去”的愿望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获取海外市场与先进技术。

但是,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经验不足,并购后整合成功率相对较低。

海外并购“好吃难消化”的特点使得中国企业在一定时间阶段对跨国并购这一方式望而却步。

因此,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中,跨国并购所占比例仍然相对较小。

(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依然较小
由下表的海外并购数据可以发现,金融危机以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相对于主要发达国家仍然较小。

从绝对量来看,相比于美国2007年的3703.78亿美元,我国同年的跨国并购总额仅为45.29亿美元,而2008年上半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总额不到美国的十分之一。

此外,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的并购金额也能达到我国同年海外并购总额的五倍以上(见表7)。

从相对量来看,金融危机开始后,我国企业年海外并购金额最高时仅为美国同年度并购额的7.53%,最低时不足2%。

与英国、法国、德国相比,我国跨国并购金额均不到这些国家并购额的30%(见表8)。

表7中国以及主要发达国家2000年至2008年跨国并购总额(亿美元)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美国1857.251498.831121.791131.381570.141735.752091.853703.781243.23英国4066.211201.55858.38702.27706.361134.061257.472697.09812.91德国715.18612.89443.68237.82210.38476.67519.83941.22553.93法国1754.52622.60414.46125.74232.15598.60804.691052.68340.52中国9.737.7512.9519.0816.7855.99153.8445.2993.63数据来源:Value of Cross-border M&A's,by region/economy of purchaser,1987-2008(UNCTAD)
表8中国海外并购与主要发达国家海外并购金额比值(%)
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美国0.52%0.52% 1.15% 1.69% 1.07% 3.23%7.35% 1.22%7.53%英国0.24%0.65% 1.51% 2.72% 2.37% 4.94%12.23% 1.68%11.52%德国 1.36% 1.26% 2.92%8.02%7.97%11.75%29.59% 4.81%16.90%法国0.55% 1.25% 3.12%15.18%7.23%9.35%19.12% 4.30%27.50%数据来源:Value of Cross-border M&A's,by region/economy of purchaser,1987-2008(UNCTAD)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西方世界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这其中有历史原因,有西方国家对市场的主导因素,也有我国企业起步较晚、生产技术与管理能力相对落后等问题。

除此以外,我国对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相关法律不够完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由于相关法律没有能够及时跟上,从而使得企业在并购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第一,我国没有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设立的法律体系。

现阶段我国对外投资的法律基本是针对“新设投资”的,而与海外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仅适用于外资对我国企业实施并购的情况。

因此,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几乎沦为无法可依的境况。

第二,现有的与跨国并购相关的法规,主要是“规定”、“条例”等行政性规章制度,并且仅适用于国有企业,无法适应非国有制企业海外并购数量迅速上升的新形势。

第三,我国对于对外投资的法律与国外相应法律法规差异较大。

这一问题使得我国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必须同时符合两种不同的法律要求。

特别是当两国法律要求出现不一致时,往往会加大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的阻力。

现有法律体系的调整步伐跟不上企业海外扩张的需要,再加上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现阶段在整体实力上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导致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总额相比而言仍然较小。

三、促进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对策与建议
在当今全球性金融危机蔓延的时代背景下,跨国并购正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然而,没有人会愿意把优质资产轻易拱手让人。

因此,在跨国并购中,我国企业不能盲目跟风,为图一时便宜而进行与公司战略契合度较低的海外收购。

而对于那些已经完成并购的中国企业,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当以谨慎的态度与战略的眼光来实现企业的整合与发展。

与此同时,为了给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战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
651
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现有法律体系。

由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经验相对较少,政府应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引导,在提升我国整体形象的同时,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通过跨国并购实现跨越式发展。

针对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对我国企业未来的跨国并购提出几点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一)制定明确并购计划,将其与公司战略紧密结合
进行海外并购前,企业应对所处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的愿景等进行细致分析,并由此考虑海外收购计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然后,在企业整体战略的引导之下来评估并购目标,并就并购活动制定详尽的并购计划。

跨国并购活动应当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同时应当使被并购企业与母公司实现能力匹配与优势互补。

只有实行与企业战略高度相关的海外并购,才能使得并购具有目的性与方向性,减少了非理性与非相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熟悉国外法律环境,提供并购评估有效性
由于国外法律体系与我国法律体系存在差异,当我国企业走出国门时,必须着重考虑被并购企业所处国家的相关法律因素。

比如,欧洲国家工会力量强大,裁员往往十分困难;美国法律要求员工的招聘与解雇不能带有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等等。

只有熟悉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有效评估并购风险及并购后整合难度,从而避免因法律因素导致整合失败的悲剧发生。

(三)加大整合力度,实现业务与文化同步整合
并购完成后,企业在对目标公司业务状况进行系统性分析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收购企业与被收购企业的文化差异。

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在海外并购整合中整合力度不够,整合进度缓慢拖沓,并且只有纲领性的业务层次整合方案,而没有形成同时包含业务与文化层面的强有力的执行计划。

这一情况随着被并购企业规模的扩大而越发明显。

由此可知,要提高整合的成功机率,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详细整合计划,包括设定整合目标,确定具体工作方案、日程安排,以及建立合理的文化融合机制等。

在计划制定后,相关管理团队应当及早开始整合行动,尽快将母公司的核心理念渗透到被收购企业,并尽可能形成一致度较高的企业文化。

只有实现业务与文化的同步整合,建立一致的企业文化,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并购获得成功,从而为企业的海外扩张铺平道路。

(四)加强人才培养,为企业海外并购奠定基石
跨国并购的整个过程,最终都需要由企业的成员来逐步完成。

如果企业缺乏相关的海外经营人才,并购往往难以成功。

而目前我国企业跨国经营人才相对缺乏这一现状,对企业的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应有计划地引进一批拥有有国际化管理背景的人才,同时还应当在企业内部选拔一批熟悉自身企业运作、具有较高潜质的的员工进行关于跨文化管理的相关培训。

从而为企业的跨国并购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只有平时重视对员工国际化视野与能力的培养,才能在海外并购机遇出现时成功抓住机会,实现企业成长与飞跃。

参考文献:
[1]Charles W.L Hill:International Business: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McGraw Hill Press,2003.
[2]姚淑梅.能矿资源企业跨国并购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8,(2):41 45.
[3]黎平海,李瑶,闻拓莉.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2):74 79.
[4]温巧夫,李敏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5):24 29.
(编辑校对:余朝锡孙黎波)
7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