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精品习题【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本七年级上12课《论语十二章》习题
班级:姓名:
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
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子】
2、【时习】【时】,
3、【不亦说乎】【不亦……乎】,
【说】,
4、【愠
5、【君子】
6、【吾】
7、【日】
8、【三省】【三】,
【省】,
9、【为人谋】10、【忠】
11、【信】
12、【传】
13、【十有五】【有】,
14、【立】
15、【惑】
16、【天命】
【命】,
17、【耳顺】
18、【从心所欲】
19、【逾矩】【逾】,
【矩】,
20、【温故而知新】
21、【罔】
22、【殆】
23、【堪】
24、【之】
25、【者】
26、【好】
27、【乐】
28、【饭疏食,饮水】
【饭】,【疏食】,【水】,29、【于】30、【如浮云】
31、【焉】
32、【善者】
33、【川上】【川】,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往】、【斯】,【夫】,
35、【三军】
36、【夺】
37、【匹夫】
38、【笃志】【笃】,
39、【切问而近思】
【切】,
40、【仁】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
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
三、课内简答题:
1、文学常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论语》与、、并称“四书”。
2、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
3.文章关于学习的态度的有哪些?
4.文章关于学习的方法的有哪些?
5.文章关于道德修养的有哪些?
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7.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8.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9.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B卷:能力提升
四、理解性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
语》中的话: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7、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9、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10、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五、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①不亦说.乎: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③有朋.自远方来:
④择其善者
..而从之:
⑤可以为
..师矣:
⑥不亦君子
..乎:
⑦学而不思则罔.:
⑧思而不学则殆.:
⑨吾日三.省吾身:
⑩饭疏.食饮水:
⑪饭疏食饮水.:
⑫匹夫
..不可夺志也:
⑬学而时.习之:
⑭吾日.三省吾身:
⑮传.不习乎:
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乐:
⑰饭.疏食饮水:
⑱择其善者
..而从之:
⑲温故.而知新.:故:;新:
2、一词多义:
于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②于我如浮云: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可以为师矣:
而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⑦曲肱而枕
之:
⑧不义而富且贵:
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⑩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③温故而知新:
乐
①不亦乐乎:
②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⑤贤哉,回也!
六、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B.仁在其.中矣其.真无马耶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未复能有与.其奇者D.学而时习之.择期善者而从之.3.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三十而立(立:站立。
)
4.下列句中加点词4意义4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色愈恭,礼愈至./每至.晴初霜旦B.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C.何有于.我哉/霜叶红于.二月花D.择其善者而.从之/日出而.林霏开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可以
..为师矣/可以
..一战
C. 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 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8.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媵人持汤.沃灌 B.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C.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 D.蒙络摇缀,参差
..披拂(《小石潭记》)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D.但当涉猎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
② 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11.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1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D.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不善者而改之
1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14.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参考答案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2、【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3、【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4、【愠】生气,恼怒。
5、【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日】每天。
8、【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9、【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10、【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11、【信】诚信。
12、【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14、【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15、【惑】迷惑,疑惑。
16、【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17、【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8、【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19、【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20、【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21、【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2、【殆】疑惑。
23、【堪】能忍受。
24、【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一说,指仁德。
25、【者】代词,“……的人”。
26、【好】喜爱,爱好。
27、【乐】以……为快乐。
28、【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
【疏食】,粗粮。
【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29、【于】介词,对,对于。
30、【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31、【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2、【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33、【川上】河边。
【川】,河流。
3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逝,往】、离去。
【斯】,代词,这,指河水。
【夫】,语气词,用于句未、表示感叹。
35、【三军】指军队。
36、【夺】改变。
37、【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38、【笃志】志向坚定。
【笃】,坚定。
39、【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切】,恳切。
40、【仁】仁德。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翻译: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
迷惑。
5、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翻译: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8、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翻译: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10、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三、课内简答题:
1、文学常识: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逝者如斯、匹夫不可夺志、富贵浮云、箪食瓢饮
3.文章关于学习的态度的有哪些?
答: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文章关于学习的方法的有哪些?
答: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5.文章关于道德修养的有哪些?
答: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④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匹夫不可夺志也。
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参考: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
7.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参考: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回答即可。
8.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参考: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9.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参考: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B卷:能力提升
四、理解性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7、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1、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①不亦说.乎:通假字,“说”同“悦”,意思是愉快
②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假字,“有”同“又”,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③有朋.自远方来:古今异义,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彼此友好的人。
④择其善者
..而从之:古今异义,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⑤可以为
..师矣:古今异义,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⑥不亦君子
..乎:古今异义,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别人的尊称。
⑦学而不思则罔.:古今异义,古义: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今义:蒙蔽,没有。
⑧思而不学则殆.:古今异义,古义:有害;今义:危险。
⑨吾日三.省吾身:古今异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⑩饭疏.食饮水:古今异义,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⑪饭疏食饮水.:古今异义,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⑫匹夫
..不可夺志也:古今异义,古义:普通人,男子汉;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⑬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⑭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⑮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⑯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⑰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⑱择其善者
..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⑲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2、一词多义:
于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在。
②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介词,在、给。
为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介词,替。
②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做。
而
①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②为人谋而不忠乎:表转折
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
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承接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表承接
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
⑦曲肱而枕之:表修
饰
⑧不义而富且贵:表承接
⑨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
⑩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
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③温故而知新:得到。
乐
①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②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3、判断文言句式: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省略宾语。
“可以之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省略句,省略动词“择”。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省略句,省略宾语。
人不知(之)而(之)不愠。
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倒装句,状语后置,于学志。
⑤贤哉,回也!倒装句,谓语前置,回,贤哉!
六、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B )
A.不亦说.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耻.下问(可耻)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实)【解析】B意动用法,以……为耻。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D )
A.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B.仁在其.中矣其.真无马耶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未复能有与.其奇者D.学而时习之.择期善者而从之.
【解析】A前表承接;后表转折。
B前代词;反问语气词。
C前介词,和;后动词,参与。
D都是代词。
3. 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B )
A.学而不思则罔(罔:有害。
)B.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
C.切问而近思(切问:急切地追问。
)D.三十而立(立:站立。
)
【解析】A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C切问:恳切地提问;D立:立身,指有所成就。
4.下列句中加点词4意义4都不同的一组是( D )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解析】A学习;学习。
B反省;反省。
C教导;教导。
D通假字,同“智”,明智,智慧;知道。
5.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解析】A看见;了解。
B助词,的;助词,的。
C介词,对,对于;介词,比。
D从;如果。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色愈恭,礼愈至./每至.晴初霜旦B.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C.何有于.我哉/霜叶红于.二月花D.择其善者而.从之/日出而.林霏开【解析】A周到;到。
B了解;学到。
C介词,对;D表顺承;表顺承。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
A. 人不知而.不愠/ 择其善者而.从之
B. 可以
..一战
..为师矣/可以
C. 必有我师焉./.不可亵玩焉.
D. 有朋自.远方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解析】A表转折;表顺承。
B古今异义,可以凭借;可以凭借。
C是兼词“于此”的意思,翻译为“在其中”;助词,不翻译。
D从;在。
8.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D )
A.媵人持汤.沃灌 B.可以
..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C.三人
..披拂(《小石潭记》)..行,必有我师焉 D.蒙络摇缀,参差
【解析】A古今异义,热水。
B古今异义,可以凭借。
C古今异义,几个人。
D古今同义,参差不齐。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B.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C.及鲁肃过寻阳过:到
D.但当涉猎涉猎:全面广泛地阅读
【解析】D粗略地阅读。
10.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C )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③结友而.别
② 安陵君其.许寡人④攻大泽乡,收而攻蕲
A.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代词,他的。
②祈使语气,一定。
③表顺承。
④表顺承。
11.下面句子省略成分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
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D.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解析】A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
B有时朝发白帝,省略介词。
C林尽于水
源,省略介词。
D飞漱于其间。
1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愠/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为师矣/可以.一战
D.安陵君其.许寡人/其.不善者而改之
【解析】A代词,它;主谓之间。
B表转折;表顺承。
C凭借;凭借。
D表祈使语气;代词,他。
13.下列加点词与“可以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可以.一战 C可以.调素琴 D.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例句是凭借。
A因为。
B凭借。
C词的后缀。
D认为。
14.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解析】A看见;了解。
B助词,的;的。
C介词,对,对于;比。
D从;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