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化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类平台课程,是在《化学》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中药类各专业学生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108学时,6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药用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药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化学实验、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药物制剂工等岗位需求,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初级)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中药生产和经营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核心,构建教学模块,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技能形成规律,序化教学单元。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常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观念。
1.掌握物质浓度的表示方式、计算方法及溶液的配制和稀释技术。
2.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能运用化合物官能团的性质提出简单有机化合物的鉴别、分离方法。
3.掌握化学分析及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实验结果的处理、判断及评价方法。
4.养成热爱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养成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的意识,具备严谨、求实、敬业、诚信的职业素养。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2.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用化学语言描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形成化学思维
方式。
3.注重实验技能教学,通过规范的实验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等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药用化学基础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
5.提倡开展微型化学实验和绿色化学实验,树立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二)评价建议
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遵循导向性、激励性、公平性、多元化的评价原则。
2.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过程性评价的设计应关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及发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进程,促使学生积极反思,及时改进学习。
终结性评价的设计应明确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综合考量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化学知识的运用水平,以判断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业水平等级。
3.将评价结果及时、客观向学生反馈,师生共同商讨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材编写与选用建议
1.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必须依据本标准。
2.教材要设置引导性问题,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有适当的阅读材料,以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有难度适当的一定数量的课后练习,以方便学生复习巩固和检测学习效果。
3.教材呈现方式应新颖,图文并茂,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建设有机化学实验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训室,并配备相应的实验实训药品、试剂、仪器、设备,能满足教学需要。
2.注重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依托教学平台建设网络课程,形成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并定期更新和补充教学资源,充分利用慕课、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平台和资源。
七、说明
本标准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编制,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各专业(三年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