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述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述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其形成健康心理状态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述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述论文篇一
《试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摘要:当今社会,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父母对孩子都是百依百顺,从而形成了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
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必须从小做起,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加强自我保健的能力,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幼儿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
关键字:心理健康;一日活动;环境教育
一、幼儿健康教育
1.健康的定义。
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强壮、精力充沛并具良好劳动效能的状态。
常以人体测量、体格检查和各种生理指标衡量。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指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
”
2.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是对学龄前儿童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意识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其形成健康心理状态的过程。
幼儿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幼儿身心的发展特点,提高幼儿健康的认识,改善幼儿健康的态度,培养幼儿健康的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
二、健康幼儿的表现
1.幼儿健康的表现。
能按成人的要求去观察事物,记得快、记得住、记得对,能就具体直观的事物进行概括。
肯动脑筋,想象力丰富,善于对周
围事物和现象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一些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问题,具体的表现有很多种,这里不一一列举。
2.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充分肯定了情绪发泄对维护心理健康的价值。
他认为当人有情绪时,讲出一切来,能够减轻精神上的症状。
所以,让幼儿有机会通过言语的或非言语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就能减轻他们精神上的压力,而这种精神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变成精神创伤。
3.不健康幼儿的表现。
幼儿对个人情绪发泄的认识水平和评价水平都不高,因而他们还不能根据场合合理地宣泄情绪,而不正确的发泄方法对他们的危害也是无处不在的。
它会助长急躁不安、倔强、无理取闹的坏脾气,在性格方面还会产生自闭症、退缩、缺乏信心等,甚至会造成侵扰其他幼儿、含怒不言、自伤等现象。
不良的渲泄更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及集体的规范。
可见,帮助幼儿很好地渲泄,对幼儿的心理健康确实是有利的。
所以根据以上所述,幼儿不健康的表现具体概括有五种:
(1)多动。
幼儿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幼儿的行为上,有些幼儿出现“多动症”。
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面。
好动具体来说是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摇椅子转身,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逗旁人。
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体来说,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发呆。
自控情绪的能力差方面具体来说: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力差,易激怒或冲动。
情绪不稳,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脾气暴躁,常根据瞬间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2)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
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
这类儿童对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境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
幼儿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
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
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4)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
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5)恶劣的人际关系。
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障碍。
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教育活动
1.教学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
2.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
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可以利用幼儿生活活动来进行随机教育。
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鞋子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3.游戏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
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的作用。
游戏让幼儿养成合群性、独立性的良好习惯。
通过角色游戏,幼儿形成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了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
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4.体育活动和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合群性发展。
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更是促进合群行为发展的有效方法。
尤其是统合训练培养团队精神、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相互促进。
四、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在环境教育中
1.幼儿园小环境
(1)通过户外活动器械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
积极创造让幼儿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外部环境,激发幼儿对身体锻炼的兴趣,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好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2)运用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
如通过墙饰布置、教育专栏等宣传健康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的基本常识。
(3)结合幼儿园的各项活动。
例如,“我的小手真干净”、“教室是自己的家”、“垃圾的坏处”等社会性活动,带领幼儿开展从自身爱讲卫生开始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卫生、维护环境卫生的教育,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2.家园共同营造积极的环境因素
(1)转变健康观念,完善健康意识。
通过多种活动让家长转变健康观念,不断完善健康意识,明确健康教育理念和幼儿健康教育目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实施有效教育。
例如,安全教育中的“急救、求助电话号码”、“遇到坏人怎么办?”、“不跟陌生人走”等内容,取得家长的配合教育就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2)心理健康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
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家庭气氛,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家园交流、合作,让家长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入手,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措施
1.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知识和心理素质。
首要的条件就是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
幼教工作者为了幼儿的心理
健康,应该努力提高自己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
教师心理知识的缺失是不可能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的。
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教师本人也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大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又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
在老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老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因此教师要拥有一个健康心理,也是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2.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其思想、感情、行为和作风的。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
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
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作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1)树立一个良好的班风、园风,以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班集体或园集体,是幼儿生活的一个主要环境。
这个环境建设得好与不好,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深远。
如果班风、园风不正,幼儿的心理就会被扭曲,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冲击。
相反如果具有一个积极向上、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且富有同情心的班风、园风,幼儿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2)教师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
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教师就是其环境。
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们一些幼儿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幼儿心理抹上了一层灰色。
如我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他相对能力较弱,属于天资愚钝型的那种,如果作为老师的我们说:“走开,走开,你笨死了。
”这样就会在他的心理造成伤害,而且也使其他的孩子从小形成了不平等的观念以及对有缺陷人的偏见心理,并且从中染上了不尊重他人、小看他人的习性。
可见,教师的言行态度是否端正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因此,教师要热爱、要尊重、要严而有格,不能借“严师出高徒”为借口惩罚幼儿,在处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中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民主、鼓励的心理安全气氛,对幼儿要公正、不偏爱,杜绝
那些有损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言行。
比如谩骂、侮辱、指责、压制、强迫、威胁、挖苦、无情的惩罚等。
(3)办好爸妈助教,向爸爸妈妈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
幼儿园、社会、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三大主要环境。
幼儿园环境健康,而家庭环境不好,也是不能说幼儿心理发展有了健康环境。
因此要想幼儿心理健康,除了教师努力外,家长也同样需要努力。
当前许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对“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概念十分陌生,而幼儿心理健康工作,在许多方面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和支持。
因而对家长宣传心理方面知识就变得必要了,再者幼儿和父母呆的时间长,只有父母懂得心理健康知识,才能注意自己的言行,进而给小孩心理施以健康的影响。
3.创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
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总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形成一种自卑感和反社会的心理。
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的关心太少所致。
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教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
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
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
如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也是爱的表示。
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甚至几天、几年、一生。
因此,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4.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的产生。
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
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这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注意。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除了上述所说的健康环境的影响外,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来培养。
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也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
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因此儿童入幼儿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也可使幼儿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心理观念等得以纠正。
幼儿心理呈现出的各种不良预兆,教师要及时纠正,积极防治。
如“问题家庭”的小孩。
这里的“问题家庭”指的是父母中一方亡故或父母不和或父母离婚的家庭。
这类家庭的小孩,心灵上都受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
因此,对这一类幼儿要多关心,让其在幼儿园里得到家里本应得到的那份爱,从而有效地防止此类幼儿的心理扭曲。
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
此类幼儿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就很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迹而变得仇视社会,淡漠人生。
因此,对这一类幼儿千万不能取笑、不能嘲讽。
同时,对这类小孩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特长,如乐器、画画、书法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
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参考文献
[1]陈宁.为了健康的生命和未来.早期教育,2009(7、8合开).
[2]顾荣芳等.幼儿对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识.学期教育研究,2008(4).
作者单位:
山西太原师范学院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