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可行性防控措施。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ICU 283例CVC置管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与发生CRBSI相关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

结果入组患者CRBSI的发生率为5.29%,其中年龄、留置导管时间、置管部位、糖尿病等均为引发CRBSI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年龄、留置导管时间、置管部位、糖尿病等均为引发CRBSI的危险因素,临床医护人员,应充分认识相关危险因素,加强学习,积极处置,以降低CRBSI的发生率。

【关键词】ICU;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危险因素;防控措施
随着重症医学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越来越多的被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日常诊疗工作中,如长期静脉输液、快速液体复苏、全胃肠外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CRRT治疗等。

有效治疗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日渐凸显,尤其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日益受到关注。

CRBSI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经济负担加重等。

本研究旨在分析CRBSI相关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减少CRBSI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ICU 283例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指南标准。

排除标准:(1)入ICU前有可疑CRBSI者;(2)入ICU时带入中心静脉导管者;(3)ICU内CVC置管时间小于48h 者;(4)有其他明确感染原因者;(5)慢性疾病终末期者。

1.2研究方法:数据采集:自制表格,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入院诊断、基础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肾脏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肿瘤等)、营养状况、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置管穿刺次数、导管护理情况、抗菌药物、激素使用、是否应用机械通气、是否长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病原学结果等。

1.3统计学处理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计纳入283例CVC置管患者,其中,发生CRBSI感染15例,发生率为5.29%。

其中,发生CRBSI的患者年龄(66.2±16.3)岁,未发生CRBSI的患者年龄为(56.1±15.7)岁,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CRBSI的患者男9例,女6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心静脉置管部位选择(股静脉发生10例,颈内静脉4例,锁骨下静脉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时穿刺次数(2次内发生CRBSI 1例,3~5次发生5例,≥6次发生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留置时间(≤7天者发生4例,>7天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基础(有糖尿病者发生率14%,5例,无糖尿病者发生率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均为引发CRBSI的危险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得出的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单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导管留置部位、置管时穿刺次数、导管留置时间、糖尿病基础等均为引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RBSI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相关因素β值Wald值P值OR值95%CI
年龄
置管部位
穿刺次数
留置时间糖尿病1.784
1.836
1.568
1.321
1.912
198.242
11.325
16.712
15.786
10.123
0.001
0.005
0.001
0.002
0.000
4.871
2.895
3.624
2.083
3.102
4.121~
5.783
2.134~
3.896
2.891~4.870
1.872~
2.345
2.124~
3.567
3、CRBSI病原学结果:283例患者中有15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分离出16株病原菌,结果显示G+球菌约占56%,相对较多,而其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具体分布如下(详见表2)。

表2CRBSI病原学结果
病原菌株数构成比
G-杆菌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奇异变形杆菌
产气肠杆菌
其他阴性杆菌
G+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屎肠球菌
其他阳性球菌7
1
2
1
1
2
9
3
2
2
1
1
0.44
0.06
0.13
0.06
0.06
0.13
0.56
0.18
0.13
0.13
0.06
0.06
三、讨论
本研究中,对283例CVC置管患者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置管时穿刺次数、留置导管时间、置管部位、糖尿病基础等均是引发CRBSI的危险因素。

CRBSI的发生,可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费用负担加重,更为严重的是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

患者的年龄及基础病是不可变危险因素,但是置管部位的选择、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导管留置时间、无菌操作及导管日常使用时的维护等,均是导致CRBSI 的可变危险因素。

CRBSI病原学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多见,同样也再次提醒了操作者的无菌操作、手卫生意识的重要性,由此引起患者病死率增加,实属不该。

故针对上述危险因素,我科进行了以下防控措施:1、病区管理:每日病区清洁、消毒、通风,限制流动人员;2、人员培训:对医护人员加强培训,熟练CVC置管操作流程,严格掌握适应症,合适的置管位置选择,规范护理操作流程;3、严格无菌操作,操作者带口罩、帽子、穿戴无菌手术衣、尽可能大的无菌屏障,操作前规范洗手;4、每日评估:及早拔出非必须CVC置管,缩短留置时间;5、CRBSI致病菌以G+球菌较常见,在经验性抗生素应用时,需覆盖G+球菌,同时也需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产生。

总而言之,采取积极主动的防控措施,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等。

参考文献
1.Mermel LA ,Allon M ,Bouza E ,et al.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2009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J].Clin Infect Dis ,2009,49(1):1‐45.
2.Bicudo D,Batista R,Furtado GH,et a1.Risk factors for 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in Brazilian intensive care units[J].Braz J Infect Dis,201 1,15 (4):328—331.
3.Vincent JLl,Rello J,Marshall J,et a1.International study of the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infection in intensive aare units『J]. JAMA,2009,302(21):2323.2329.
4.Prowle JRI,Echeverri JE,Ligabo EV,et a1. 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incidence and attributable mortality[J].Critical Care,2011,15(2):R100.
5.林丽红, 张伟文, 熊晓华, 等. ICU 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 临床研究,2013,51(5):37-39.
6.李素玲, 蒋仕银. 综合ICU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0):20-21.
7.童小凤. 外周中心静脉建管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
志,2012,22(16):3494-3496.
8.杨莉.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和护理措施[J]. 天津护理,2012,20(2):122.
9. 贾磊郁慧杰等. 重症医学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9):654-655.
10.李骏,喻莉,杨军辉,龙鼎,张远超,卜晓芬.ICU 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5,2(44):495-496.
-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