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经典案例-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博会经典案例-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研究
1.概况
在德国汉诺威举办的2000年世博会的主题是“人- 自然- 技术:一个诞生中的世界”。
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提出的21 世纪议程,汉诺威世博会旨在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在经济、社会和生态方面已经和未来可能实施的应对方案提供全球性的展示和交流平台。
汉诺威世博会的正式参展方包括155个国家和17个国际组织,突破了世博会的历史记录,还有10个非正式参展方。
从2000年6~10月,世博会历时153天,参观游客总数约为1810万人次。
汉诺威世博会的展示内容和交流活动非常成功地表达了世博会的主题,使世博会从“展示”空间走向“论坛”场所。
因此,汉诺威世博会塑造了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世博会形象。
2.区位选址
汉诺威是展会产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每年举办许多大型的世界级展会,如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和汉诺威信息通讯及自动化博览会,位于汉诺威的德国展览股份公司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展会设施。
汉诺威世博会的相当部分利用了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展会设施(见图1) ,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利用既有设施,体现了与世博会主题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2000 年世博会不仅使汉诺威的展会设施得到扩充和完善,促进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包括新建连接世博会场址与机场和城市的城市轻轨铁路、联邦高速公路的扩建、以及世博会场址的周边环路建设,而且还显著地
图一世博会场址原状
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增强汉诺威作为展会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2000年世博会不仅使汉诺威的展会设施得到扩充和完善,促进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包括新建连接世博会场址与机场和城市的城市轻轨铁路、联邦高速公路的扩建、以及世博会场址的周边环路建设,而且还显著地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从而增强汉诺威作为展会城市的全球竞争力。
与世博会相关的配套设施还包括科隆山住宅区建设。
这是汉诺威世博会的一个“世界项目”,也是欧洲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示范建设项目之一,其中包含作为世博村的1603 套住宅单元,以满足参展工作人员的住宿需求。
3.总体布局
图二世博会总平面汉诺威世博会场址的用地面积为160hm2 ,其中包括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约100hm2 用地和近50hm2 展馆。
世博会场址被主要道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形成明确的功能分区(图2 、图3) 。
道路西侧的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用地分为三个区域,东部地带作为主题展馆区域,中部地带作为租用展馆区域,都是利用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既有展馆设施,西部地带是自建临时展馆区域,会后将被拆除。
道路东侧部分将在世博会以后形成独立的世博园区,北端是世博广场区域,其余作为自建展馆区域,鼓励各国展馆的后续用途。
由于世博会场址的道路两侧部分形成南北错位的格局,世博广场区域位于东西两侧部分的交接部位,通过步行天桥连接道路东侧的世博广场区域和道路西侧的主题展馆区域,形成世博会的核心活动区域。
世博广场是举行各种礼仪、节庆和演艺活动的主要场所,周边布置了德国馆、会演中心、世博剧场、旅馆和各类特色展馆,如欧洲大厦、全球论坛大厦、基督教馆、贝塔斯曼传媒集团的M 行星馆和德国邮政馆等。
图三世博会功能布局
4.场内交通
世博会的预期游客为4000万人次,实际游客仅为1810万人次,平均每天参观人数约为11.8万人次,最高峰日的游客达到27164万人次。
调查数据表明,大约2/3 的游客多次参观世博会,平均重复参观系数高达4. 7 。
如此高的系数既表明了游客对于世博会的满意程度,也说明相当数量的游客每次只是参观部分展馆或演艺活动。
晚间优惠门票和晚间演艺活动有效地增加晚间游客数量,世博会使用晚间门票的游客数量约占20% ,有助于调节参观游客数量的时间分布,从而缓解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
图四人行天桥上人流如潮在世博会参观游客的交通方式构成中, 轨道和其它公共交通方式为51%、私人汽车为32%、专线客车为16%、其它交通方式为1%。
结合轨道交通站点和停车场地,世博会园区设置了六处出入口,使人流集散均匀地分布在世博会园区的各个方向。
世博会园区内的交通以步行方式为主,为此设置了渗透世博会园区的连续带状开放空间,提供舒适愉悦的步行环境。
世博会园区位于主要道路的两侧,东西区域之间的唯一连接部位是场内交通的“瓶颈”,为此设置了30m 宽的欧洲最大步行天桥(图4) 。
与其它的世博会相似,空中缆车作为场内交通的辅助方式,也具有观光功能。
5.展馆和其它设施
图五既有展会设施的充实和完善 5. 1 主题展馆
主题展区对于阐述和诠释世博会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始终是历届世博会的核心区域。
主题展馆利用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既有展馆(图5) ,总建筑面积10万m2 ,也许是世博会历史上最大的主题展区,包括移动性、环境、科学、能源、基本需求、21世纪、人类、未来的工作、星球展望、健康和营养等11个议题。
每个主题展馆都是由名家大师精心策划和设计,不仅表现形式生动多样,而且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启示,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展区。
5. 2 国际展馆
基于世博会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内涵,除了利用了既有的展会设施,也对各个自建展馆设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尽可能利用可再生材料,“不建造任何在世博会后无法利用的东西”。
世博会因此成为各种“生态建筑”的展示场所,体现人类生活、自然环境和科学技术之间的协调关系。
荷兰馆也许是最为引人瞩目的展馆建筑(图6) ,独特的空间和造型形成自给自足的能源和封闭的水循环系统,生动巧妙地展示了“生态”和“环保”主题。
建筑顶层的风力涡轮机为整个展馆提供照明用电。
水循环系统先由水泵抽上顶层,以喷泉的方式注入水池,然后渗入五层的雨林,再流向四层的水幕产生水雾效果,接着流向三层作为外墙的冷却水,又流向二层作为植物浇灌用水,最后流入底层的沼泽。
图六荷兰馆
图七瑞士馆
瑞士馆采用317万块来自瑞士的松木条(图7) ,以最简单的方式搭接成墙体,易于组装和拆卸,完全可以在世博会后得到再利用。
它的建筑空间犹如开放的“迷宫”,人们可以在其间嗅到松木的芳香、感触木材的肌理、聆听瑞士传统乐器演奏的音乐,使人感受到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地域文化魅力。
日本馆是颇受瞩目的“纸质建筑”(图8) ,以再生纸为材料的“纸管”形成庞大的网状结构,经过防水和防燃处理的“纸膜”作为外墙和屋面。
它不仅用可再生材料展现了“人- 自然- 技术”的世博会主题,而且体现了日本传统生活中纸质材料的象征意义。
世博会以后,日本馆被拆卸运回日本后,被回收利用作为学生的练习本。
世博会有155个参展国家,其中有104个国家列为“贫穷国家”和61个国家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不少国家还是首次参与世博会。
为此,
图八日本馆
德国政府拨出专款,不仅为发展中国家的参展提供资助,还委托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对于受援国家的参展活动(包括展馆设计和内容策划) 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事实表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展馆成为汉诺威世博会的精彩组成部分。
特别是40个非洲国家首次联合参展,以“来自非洲的礼物”命名的非洲馆极具地区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了500 万人次。
图九T-digit馆 5. 3 企业展馆
一些国际知名企业自建或租用展馆,企业展馆通常是很吸引人的。
贝塔斯曼传媒集团的M 行星馆形似旋转中的飞行器,以高科技的多媒体方式展示媒体发展史,在世博会的第一天就游客爆满。
德国电信集团的T - Digit 馆的造型十分奇特(图9) ,玻璃立方体倾斜地坐落在支柱上,外墙上镶嵌着世界上最大的巨型电视屏幕,转播正在同时举办的欧洲足球锦标赛和奥运会,成为无数体育迷的集聚场所。
5. 4 世界项目和全球对话
世博会的四大支柱包括主题展区、各类展馆、文化活动和世界项目( Projects around the World) 。
其中,“世界项目”是汉诺威世博会的“新生事物”。
为了在全世界传播世博会的“人- 自然-技术”的主题,世博会早在几年之前就在世界各地广泛征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先导作用和示范意义的实践活动作为世博会的“世界项目”,经过一个国际评委会的筛选, 从中确定了来自123个国家的487个项目和来自德国的280 个项目纳入世博会的“世界项目”资助计划。
许多“世界项目”在主题展馆、各国或国际组织展馆进行展示,有些成为“全球对话”的讨论议题,使世博会的主题与世界各地的发展实践形成紧密关联。
世博会的世界项目得到国际展览局(BIE) 的高度赞赏,值得今后的世博会借鉴。
“全球对话”( Global Dialogue) 是汉诺威世博会的又一“新生事物”。
围绕与世博会主题相关的各个议题,举办了10 场全球对话,高层次的政治领导和专家学者前来发表主题演说,多达4500人次参与了“全球对话”活动,通过电视和广播,使世博会的主题讨论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
图十演艺场景
5. 5 文化演艺设施
世博会历来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盛会。
在世博会期间,共有115万项文化活动,约有30万人次参与了各类演艺活动。
整个世博会成为巨大的表演场所,每天多达90项演艺活动,平均每位游客观看5项演艺活动。
世博广场、会演中心和世博剧场成为文化演艺活动的主要场所(图10) 。
运动场馆则是年轻人的天地,共吸引了450万游客。
另外,每天晚上的水幕激光表演至少吸引3万游客,共计约为450万人次。
6 开放空间
世博会的开放空间受到两个特定条件的影响,即世博会场址位于主要道路的两侧和大部分区域利用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既有展会设施。
为此,世博会的开放空间采取了连续的带状体系,展馆群体和开放空间形成交替相间的格局,使开放空间能够渗透到世博会场址的各个部位(图11 、图12 、图13) 。
图十一东部展区的开放空间
图十二西部展区的开放空间
图十三世博公园
图十四景观建筑
世博广场位于东西展区的交汇部位,也是礼仪、节庆和演艺活动的主要场所,通过30m 宽的人行天桥,使东西展区的开放空间形成连续体系。
世博会开放空间的各个区段由不同的设计师主持项目,形成丰富的景观主题。
如世博会开放空间中的大木伞屋顶无论在造型上还是结构上都是极具特色的景观建筑(图14) 。
7 后续利用
基于主题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及借鉴以往世博会的经验和教训,世博会特别注重后续利用方面的考虑。
在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利用既有设施,世博会场址的2/3 是德国展览股份公司的展会设施,世博会以后仍然作为展会用途。
因此,世博会的后续利用主要涉及称为世博园区的东部区域。
世博广场的周边用地在世博会结束之前已经出售。
除了世博剧场和基督教馆被搬迁到其它地方,其余建筑都保留着。
会演中心作为欧洲最大的多功能馆,仍作为大型活动场所; SAS 旅馆继续为道路西侧的展会设施提供住宿服务。
多数其它建筑的后续用途已经落实,包括信息、通讯、多媒体、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教育、研究或企业。
东部国际展区的部分展馆已经出售,有些展馆将搬迁到其它地方,其余展馆的后续利用均有积极的筹划。
世博园区的发展目标是要成为信息、通讯、多媒体、艺术和设计领域的教育、研究和企业的综合体,借助世博会带来区位和环境条件的改善、以及知名度的提升,逐渐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吸引更多的机构和企业入驻,形成“地区优势中心”。
8 综合评价
尽管世博会的实际参观人数远低于预期目标,在财务上也出现了可观的赤字,但其相关的各项建设和消费产生的总体需求带来国家税收和就业岗位的积极效应明显超过了财务赤字。
汉诺威世博会在其它许多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广泛的和深远的。
世博会作为全球性盛会,有效地提升了统一后德国的国际形象和声誉。
在汉诺威世博会期间,70位国家领导、57位政府首脑、以及许多国际组织的高层官员来访并参观了世博会,来自148个国家的约3万名媒体记者参观并报道了汉诺威世博会。
因此,世博会成为国家和地区营销的难得机会。
世博会带动了城市和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轨道交通设施和高速公路,为未来发展
打下了良好基础。
它的“世界项目”使汉诺威和下萨克森州的许多旅游和其它设施获得改造和更新,也将成为地区发展的积极因素。
世博会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使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展会中心得到充实和完善,从而进一步增强汉诺威作为世界展会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世博园区的后续发展还将为汉诺威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汉诺威世博会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世博会的传统模式。
“世界项目”和“全球论坛”使它从技术和文化的“展示”走向思想和观念的“论坛”。
世博会的“人- 自然- 技术”主题的丰富内涵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的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