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18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状况的调查报告(doc 18页)
企业职工
技能素质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全区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状况,今年5月,自治区总工会派出调查组,历时4个月,与12个盟市工会和呼铁局、电力、林业3个自治区产业工会有关人员,深入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

调查涉及企业104个,其中国有及其控股企业65个,非公有制企业(包括港澳台、外商投资企业)39个;涉及职工总数44.06万人,其中技术工人24.88万人。

调查主要通过召开一线技术工人和企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工会干部座谈会、发放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状况调查表、职工调查问卷等方式进行。

共发放104个企业职工技能素质状况调查表,收回有效调查表104份;向2200名技术工人发放职工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22份。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建设的基本情况
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和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积极发挥培养职工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加强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

(一)企业对职工技能人才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企业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培训规划、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推动了职工技能人才培训工作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有86.54%的企业制定了单位人才培养目标或规划;有81.73%的企业设有技能人才管理部门,68.27%的企业设有专门的职工培训机构;有77.89%的企业把职工教育培训内容写入集体合同;68.32%的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额达到或超过1.5%;已有66.14%的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将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情况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业绩考核内容之一,并经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

(二)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工作机制不断健全。

一是企业认真执行“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不断健全持证上岗制度。

据调查,有73.08%的企业实行了持证上岗制度。

二是不断丰富培训手段,创新培训方式。

企业充分利用自身和社会教育培训资源,通过企业组织、鼓励职
上学历的4.70万人,占18.90%。

其中,高技能人才具有中职和高中学历的 4.15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6.69%,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8690人,占3.49%,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1.23万人,占4.96%。

中青年技术工人在企业中已占大多数。

据统计,在24.88万名技术工人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7.66万人,占30.77%,年龄在36-45岁的14.54万人,占58.44%,年龄在46岁以上的2.68万人,占10.79%。

其中,高技能人才年龄在35岁以下的 1.40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5.63%,年龄在36-45岁的4.01万人,占16.13%,年龄在46岁以上的8432人,占3.39%。

(五)工会动员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和职业技能竞赛活动,推动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自治区总工会与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科技厅等单位坚持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职工技术比武活动,并选择经济建设需要、技术含量较高、通用性较强的工种,举办全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一大批技术能手、技术标兵脱颖而出。

各级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练兵、技术革新和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并推荐优秀技术
工人参加自治区、全国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有力地促进了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

据调查,自2005年以来,104个企业年均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比赛活动1300多场(次),有13.62万多名职工参加,参与率达30.91%。

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全区有300多万名职工参加了280多个工种的技术比赛,有9名技术工人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9名技术工人被授予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92名技术工人被授予“自治区技术能手”称号。

二、企业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多数企业高技能人才总量偏少。

据统计,104个企业的24.88万名技术工人中,初级工2.10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8.45%;中级工4.71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18.94%;高技能人才为6.25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5.15%(其中高级工5.51万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2.17%;技师6522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2.62%;高级技师886人,占技术工人总数的0.36%)。

一些大型企业如包钢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包铝集团等,高级工比例偏高。

从总体上看,除去这三家大型企业,多数企业高技能人才偏少。

其他101家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为
2.43万人,占101家企业技术工人总数的1
3.63%(其中高级工1.95万人,占101家企业技术工人总数的10.90%;技师4206人,占101家企业技术工人总数的2.35%;高级技师671人,占101家企业技术工人总数的0.38%)。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仍有较大差距,主要原因:一是一些企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工作存在程式化现象,培训内容缺乏层次性、灵活性和个性化。

有42.56%的职工认为所在单位的技能培训效果“一般”和“不好”;有59.49%的职工认为本单位技术工人队伍技能素质综合状况“一般”和“不好”。

二是部分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存在不规范现象。

据了解,有的企业虽然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但却用在少数管理人员出国考察、参加企业以外各种类型的研讨班、培训班等。

三是部分企业技术工人受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和培训费用较高等方面的影响,参加学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据统计,有55.61%的职工每周业余学习时间不足5小时,48.93%的职工平均每年参加自学和各种培训的支出在300元以下。

此外,职业技能鉴定“门槛”较高也是一个原因。

目前,综合现行技能鉴定有关间隔年限规定、资历、比例和转岗
再鉴定限定、理论和实践考核内容等因素,有61.02%的职工认为目前职业技能鉴定政策的门槛“高”和“很高”;有84.71%的职工认为取得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难”和“很难”;有46.93%的职工认为初级工晋升为中级工“不容易”;有69.24%的职工认为高级工晋升为技师、高级技师“不容易”。

(二)企业技术工人持证率较低。

调查表明,104个企业的24.88万名技术工人中,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术工人13.08万人,持证率为52.54%。

除去技术工人持证率较高的包钢集团、内蒙古一机集团、包铝集团三家大型企业外,其他101家企业的技术工人持证率为33.50%。

多数企业技术工人持证率不高,是由于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机制建设还不够健全和完善。

座谈中,据企业管理人员反映,一是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与企业实际生产岗位要求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

随着企业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企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中新设备、新工艺、新工种不断涌现,某些行业没有适应这种新情况,造成国家技能鉴定标准缺位。

当问及“本单位是否存在不参加劳动部门的职业技能鉴定,而实行企业内部技能等级评聘工作的现象”时,有37.93%
的职工选择“是”。

二是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与岗位操作规范的要求也不对应,使依据职业标准进行培训和鉴定的主要内容,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一些企业职工虽然取得了资格证书也不能直接上岗,还需企业重新培训后方能上岗。

据统计,有52.92%的职工认为劳动部门现行的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不适合岗位操作规范的要求。

三是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费用较高。

据调查,有56.72%的职工认为目前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的费用“高”和“很高”。

(三)非公有制企业技术工人整体技能素质与国有及其控股企业相比,明显偏低。

据统计,调查的62个国有及其控股企业有13.81万名技术工人,占62个企业职工总数的56.99%,持证率为36.61%,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为15.02%;而39个非公有制企业有 4.06万名技术工人,占39个企业职工总数的45.33%,持证率为30.82%,高技能人才的比例为8.90%,分别低于国有及其控股企业11.66、5.79和6.12个百分点。

原因主要在于,一方面是非公有制企业对技术工人培训重视不够。

座谈中了解到,有的企业在生产中对所需要的技术工人多采取从劳动力市场或其它企业招用,有的企业由
于技术工人流动性较大,担心自己的培训工作会为其它企业作“嫁衣裳”,致使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在技术工人队伍方面“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比较突出。

据统计,有21家非公有制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占被调查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53.85%。

另一方面,技术工人培训工作经费投入不足。

据统计,有14家非公有制企业未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 1.5%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或没有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占被调查非公有制企业总数的35.90%。

(四)企业技术工人队伍政治经济待遇尚需提高。

目前在企业中,技能人才队伍待遇偏低,直接影响了对技能人才地位的认同感。

一些人认为只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才是人才,对“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观念在认识上仍有很大偏差。

这些思想意识的存在,导致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工人,认为当工人没有出息,没有前途,影响着企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发展。

据统计,104个企业中,有63个企业把“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本单位最急需人员排序之首,只有29个企业把“高技能人才”作为最急需人员排序之首;有61.17%的职工认为所在单位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地位“一般”和“不高”。

据调查,造成企业技能人才地位不高的原因,一是多
数企业没有参照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办法和待遇标准,制定在聘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管理办法和待遇标准。

二是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一些企业实行以岗定薪的岗位工资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着不同工作年限、不同技能等级的职工收入差别很小的现象,影响了技术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技能人才技术津贴,但由于津贴级差较小,或难以落实,很难体现出其激励作用。

三是一些企业没有制定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

据调查,有34个企业没有把职工技能素质作为“评先晋职”和“薪酬分配”参考依据;当问及所在单位是否重视技能拔尖人才,在工资、津贴、评优等方面给予照顾时,有41.59%的职工选择“不是”或“不清楚”;有70.18%的职工认为提高技能后“收入增加不多”或“没有”与收入挂钩。

(五)农民工技术工人技能素质总体较差。

这次调查的104个企业涉及农民工4.49万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农民工技术工人4941人,占农民工总数的11.00%。

其中,初级工2089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65%,中级工1851人,占农民工总数的4.12%,高技能人才为1001人,占农民工总数的2.23%(其中高级工892人,占农民工总数的1.99%;技师105人,占农民工总数的0.02%;高
级技师4人,占农民工总数的0.009%)。

在企业中,由于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民工的覆盖面较小,使大部分农民工游离于职业教育培训之外。

同时,农民工绝大多数被安排在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较差,致使用人单位不愿在培训上过多投入,影响了他们技能素质的提高。

三、加强企业职工技术技能素质建设的建议
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必须紧紧围绕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进—步加强全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内党办发[2007]4号,以下简称《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伐,为自治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完善政策,加强监督,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自治区《意见》的贯彻落实,应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关政策,加强监督。

为此,根据调查的情况,提出如下具体建议:第一,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意见》贯彻落实情况适时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建立企业高
技能人才政府特殊津贴。

各级政府要借鉴外地做法,对在技术上有重大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或在科研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政府特殊津贴。

第三,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企业和技术工人的实际,制定落实《意见》的具体实施意见。

第四,提高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政治地位。

各级人大、政协在提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时,要考虑推荐作出突出贡献且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企业高技能人才;在评选劳动模范时,要明确企业高技能人才应占一定比例,发挥其示范作用。

第五,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价位时,提高技能岗位特别是高技能岗位标准,形成有利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带动技能人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二)充分发挥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中的主体作用。

培养技能人才关键在企业。

要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培养技能人才的关系,开展企业需求与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培训工作。

第一,要把技能人才培养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之中,大力加强培训基础工作,建立“企业技能人才库”和相关教育培训管理系统,为指导和开展工作提供科学有效
的手段。

第二,要结合企业实际,创新培训方式,推广并完善“导师制”、名师带徒、诀窍绝技传授、首席工人制、技能带头人制等做法。

第三,要丰富培训内容,注重培训教材的自主研发,根据生产需要、岗位需求、职工意愿和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培训,同时要善于运用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育培训手段,突出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培训方式的专题性、培训项目的实用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培训目的的针对性,提高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才干。

第四,要深入推进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大力拓展订单式培训,促进职业培训与岗位开发相结合,形成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强化对高技能人才的培训。

第五,所有企业要按照规定提取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将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提取与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或职工大会报告,并列入厂务公开内容,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要按照自治区《意见》的规定,确保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技能劳动者。

第六,要保障农民工享有同企业职工的受教育权,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力度。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技能人才的考核评价机制。

要建立起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并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第一,在考核评价内容上,要坚持职业能力与工作业绩相结合,在现有考核评价模式上,突出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生产技术工艺能力的考核,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骨干,可破格或越级参加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考评。

第二,建议加快国家考核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步伐。

要坚持国家标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既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标准,确保考核评价的质量,同时也要结合企业科技进步和生产需要,发挥企业在考核评价工作中的能动性,适当提高企业对国家题库确定考核内容进行调整的比例,不断研制新的、更高的标准,注重加快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操作法,充实完善国家标准体系。

第三,在考核评价实施上,要坚持专业评价与企业认可相结合,探索推行技能人才第二工种技能鉴定和技师、高级技师预培养等有效做法。

要健全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考核评价机制,解决企业实际需要与社会评价鉴定机构脱节的问题。

第四,企业要对有生活困难的技能人才在技能鉴定培训费用上给予适当补贴。

(四)建立健全企业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

企业要建立健全“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

第一,通过实行首席工人制、技术带头人、以优秀技术工人名字命名操作法或班组等做法,为优秀技能人
才充分发挥作用搭建平台。

第二,在分配制度上,要向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倾斜,把技能人才的知识产权、工作业绩作为分配要素,设立首席工人、技术带头人、高师带徒等津贴,推行体现技能水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加大不同技术等级间的收入级差。

第三,要参照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标准,落实高技能人才的相关待遇,把具备管理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提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做到技能人才凭技能得到使用提升、凭业绩贡献获得收入,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地位。

第四,要在充分发挥企业自身宣传阵地作用的同时,积极协调和借助社会主流媒体,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加大对企业重视技能人才典型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工会在培养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要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要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要充分发挥职工技协组织的作用。

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平台,鼓励和引导职工岗位成才。

要开展多岗位、全岗位,全员参与的技术练兵活动,健全选拔、
评判、考核、奖励等制度,提高活动的全员参与率,构建练兵比武活动的长效机制;要树立练兵比武活动服从服务企业生产大局的意识,根据企业不同时期的生产重点,确定练兵比武活动的主题,提高技术工人的技能素质和岗位就业竞争能力,塑造一大批学习型、知识型、专家型和管理型技能人才,达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第二,要把企业岗位技能津贴制度纳入企业集体合同或工资集体协议,提高技能人才收入水平;要适当增加技能人才在职工代表中的比重,充分发挥他们在职工民主管理中的发言权。

第三,要充分利用工会文化宫、俱乐部、职工学校等自身教育培训阵地和资源,积极协调企业行政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技能素质,不断适应企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