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推荐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第【1】篇〗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

(板书:伟大)
[过渡的这三个问题,提示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啊,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2、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3、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

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创设情境,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

]
4、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5、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师生的互评,充满激励,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能入境读书,体会老百姓的不幸生活。

]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过渡: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
不行!这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害真是太大了,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大禹也像你们一样,下决心治理洪水,他会怎么想呢?这个决心下得好!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2、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图1:禹先做了什么?(察看水流和地形)他是怎样察看的?指名读文。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指名读。

水流我们都知道,地形是怎么回事?如果我们要察看一个地方的水流和地形那就爬山,还得过河,辛苦吧?大禹可比我们辛苦多了,你从哪里看出来?千山万水就是指他爬的山很……,过的河……数多数不清。

谁来读好这个词。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这么多困难,都被禹克服了,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谁来读好这句话。

4、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

出示图2:禹又做了什么?指名读。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这句话里有两个词,它们都带有九字,你从这个九字明白了什么?如果只是挖河还不算难,如果河与河之间还有山,那还要劈开大山。

你见过大山吗?让你去开山你敢么?大禹干了4千7百多天,要13年,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都被禹战胜了。

他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学到这里,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雄?板书:无畏
[想象一下,大禹在走遍千山万水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想一想,禹在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两个问题的设计,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学生通过想象,可以进一步体会大禹的辛苦及面对困难无畏的精神。

]
5、禹怎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呢?请小朋友听一个故事。

师介绍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

他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方法是补养的。

你听了,觉得大禹又是一个()的英雄。

板书:智慧
[通过讲述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故事,通过介绍父亲治水的教训,
进一步引导小朋友“知其所以然”,大大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通过两次概括:大禹是一个()的英雄,为后文“伟大英雄”的理解打下伏笔,理解文末称他为伟大的英雄,也就水到到渠成。

]
6、学到这里,觉得大禹怎么样?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小节。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

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1、教师讲述,谁能把他填一填吗?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谁愿意读一读。

3、大家说说一周有多少天?一个月多少天?一年多少天?十三年知道多少天?十三年四千七百多天哪!这期间他没有回过家,而仅有的三次路过家门的机会,但是还是没有回家?如果是你,当你一年、二年见不到你的父母,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三年见不到他的父亲,他幼小的心灵又会怎么想?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会怎么回答他呢?指名学生角色表演。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同时让学
生联系自己,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让学生分别表演母亲和儿子,让学生将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就能在境中悟情,体会大禹的伟大精神。

]
4、小结:是的,没有人不爱自己的家,也没有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大禹为了千万的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舍小家而顾大家。

后人用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个故事,叫做“三过家门而不入”,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阅读课文后,进行概括,适时拓展介绍成语,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
5、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
[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
6、读到这里,你想对他说什么?你觉得大禹是一个()的英难?板书:无私。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过渡: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治服了,想象一下那又是怎么样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由读最后一小节)
2、出示: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在做些什么啊?
[展示老百姓安定生活的情景,此时无声胜有声。

既扩充了课文的内容,也有利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
3、这幸福美满的日子是谁带来的?如果你是大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
4、如果你是他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5、学到这,你又想对大禹说什么?
[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

三个连续的问题,体现了一定的梯度,通过角色的变换,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激发学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

]
6、是的,他不愧后人称他为大英雄,不仅我们这里说他,所有的人都记住了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

大禹治水是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的故事,一直流传到公元后21世纪的今天,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板书)!
7、学到这里,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为什么结尾还称他为伟大的英雄吗?(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富有智慧,还无私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称他为伟大的英雄。


[引导学生讨论,既照应了题目,又完成了开头的学习目标:为什么称大禹为伟大的英雄,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禹的形象,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
8、今天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勇敢无畏、智慧、一心为公的伟大
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呼唤他-----大禹!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升华情感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
四、扩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课找一找有关的资料读一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第【2】篇〗
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3.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古代的治水英雄——大禹。

传说古时候,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得了,只有大禹用了整整十三年的时间,带领人们制服了洪水,人们终于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归家园,安居乐业。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大禹治水》)
(二)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课件出示1)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2)
hónɡ zāi nán dào rèn bèi yè chǎn
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a.各自拼读,读好前鼻音“难、认、产”,后鼻音“洪”以及整体认读音节“业”。

b.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3)
洪水毒蛇猛兽灾难消退继续农业恢复耕种
a.开展读词游戏。

指名读,开火车读。

b.小老师领读,齐读。

理解、记忆。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a.标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b.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整体感知内容。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4)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带领大家的事。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5)洪灾难道认被业产
1.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加一加:“氵”加“共”是“洪”;“讠”加“人”是“认”,“首”加“辶”是“道”。

(2)换一换:“波”减“氵”换“衤”就是“被”。

“推”减“扌”换“又”就是“难”。

(3)减一减:“亚”减“一”是“业”。

(4)猜谜语:“家里失火了。

”是“灾”,“建立厂子”就是“产”。

2.组词语: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难、被”并讲述:(板书:难,被)
(课件出示6):“难、被”田字格课件。

“难”:左右结构,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竖压住竖中线。

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披”: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部“皮”为竖撇,收笔可略向左出,竖居横钩正中,底部撇收捺放。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7)a.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c.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总结交流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认识了大英雄大禹,了解了他的感人故事。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各四个。

2.读读记记下列词语:
洪水猛兽毒蛇灾难继续农业
3.比一比再组词:
洪()被()难()
哄()波()准()
答案:
1.略。

2.略。

3.洪(洪水)被(被子)难(困难)
哄(哄人)波(水波)准(准备)
【第二课时】
(一)习旧引新,明确目标。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大禹治水)
(1)生字检测
(课件出示8)看谁读得又快又对。

洪水毒蛇猛兽灾难消退继续农业恢复耕种
(2)默读课文,回忆一下:我们学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学生概括
2.大禹治水的结果怎样?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

(交流)
引读:结果——(出示句子)(课件出示9)
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3.过渡:这洪水究竟有多大?大禹是怎样制服大水的呢?为什么称大禹是治水的伟大英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读这些问题。

(板书:伟大)
(二)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
(课件出示10)让我们来看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吧!(放录像)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刚才,大家从画面上看到的洪水怎么样?洪水来势是多么凶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自己读读第1自然段。

(交流)(课件出示11)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洪水淹没了农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看到这滔滔的洪水冲跨了房屋,淹没了庄稼,老百姓遭到伤害,你的心情怎样?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
(1)指名读。

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有感情!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又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
(2)好大的洪水,好不幸的人们!来,我们一起满怀同情,读读这一段。

3.学习第2—4自然段。

(1)对比父子两人治水的结果,一个失败,一个成功,你有什么疑问?大禹治水为什么会成功?这个就是我们这节课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相应段落,想想他为什么会成功?
(3)学生自读勾画,小组交流
(4)汇报交流。

a.大禹的父亲鲧用什么办法治水的?
(课件出示12)
“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鲧使用的是什么方法?什么是“筑坝挡水”?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堵)
b.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
(5)(课件出示13)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疏)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
(课件出示14)“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板书:无畏、智慧)过渡:做事情找准方法很重要,这样,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还要靠辛苦地努力、坚定的决心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6)哪些地方看出大禹治水决心很大?
(课件出示15)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看一看,古时候有一个成语讲的就是禹的这种行为——三过家门而不入。

a.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课件出示16)
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孩子呱呱的哭声,他。

禹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听见妻子在教儿子叫爸爸的时候他。

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看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家门口,好像盼着他回来,他。

b.学生补充说完整。

多么令人感动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带着你的感悟读读这句话。

像禹这样心理装着别人,没有自己的人是什么样的人?(舍小
家为大家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板书:无私、舍己为人)(7)小结:正因为如此,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

(板书:代代相传)(8)因为大禹的坚定决心和无私奉献精神,洪水退了,你看到的大地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这样的景象,用书上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欣欣向荣”。

(三)巩固拓展,复述故事。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课件出示17)
提示
1.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2.鲧用筑坝挡水的办法没有治好洪水。

3.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大禹用开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

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讲故事,再选代表讲故事“大禹治水”。

【作业布置】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有关古代领袖的故事。

3.搜集有关大禹的故事。

答案:
1.略。

2.农业始祖后稷,炎帝发明刀耕火种。

3.大禹的故事有:灌溉兴农,划分九州,创造文化,铸造九鼎,战胜三苗,制定禹刑,修筑监狱
【板书设计】
无畏
大禹治水智慧代代相传
(伟大)
无私、舍己为人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教案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 通过多种方法认识课后生字。

2. 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大禹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3. 根据提示,学讲故事。

把故事讲完整、生动。

教学过程:
板块一:了解学情,初读课文。

1. 请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

师:同学们。

这个故事并不陌生,我们在《中国神话故事》中已经读过了。

谁能给大家讲讲禹的故事呢?
(指名学生起来讲故事)
师:他的故事讲得怎么样?哪里不好?
学生发言。

2. 我们一起去看看课文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板块二:随文识字,读准课文。

1. 认识“毒蛇”
字理识记“毒”,形声字识记“蛇”。

2. 认识“猛兽”
识记“兽”
师:把这两个词合在一起怎么读?好恐怖的样子,读出你的感受。

毒蛇猛兽做了什么?齐读: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

3. 认识“灾”
字理识记“灾”,家里失火了,就是“灾”。

着起了大火,就叫“火灾”,发大水就叫“水灾”。

如果带来巨大的伤害,就叫它:灾难。

(出示灾难词语,纠正“难”的发音。


瞧,田地被淹没,是——灾难。

房屋被冲毁,是——灾难。

毒蛇猛兽伤害人畜,也是——灾难。

4.认识“洪水泛滥”
这些灾难,都是它造成的——洪水泛滥。

师:什么是洪水?出示课文插图,找一找。

指名读、开火车读“泛滥”,这两个有什么特点?与什么有关?“泛滥”是什么意思呢?答案就藏在课文里。

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洪水“泛滥”。

学生发言交流。

4. 认识“筑坝挡水、疏导、仍然、继续”
故事中,有两个人来治水,他们是“鲧”和“禹”。

(PPT出示人名,读准字音)
这里有两种治水的方法:筑坝挡水、疏导(出识字卡),你想送给谁?学生上台贴词卡(放在相应人名的后面)
开火车认读、指名认读“挡水”
“挡”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形声字识记、做动作。

生活中,你见过什么被挡住了?学生交流。

这里的洪水被什么挡住了?认识“坝”(出示理解)
洪水升高一寸,大坝就加高一寸;洪水不断上涨,大坝就越筑越高。

这种办法治水结果怎样?出示课文句子:鲧采用筑坝挡水的方法,可是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认识“疏导”:猜一猜这个词语什么意思?你通过找近义词的办法理解,这是个好方法。

出示字典释义,找一个最贴切的意思。

你在生活中,见过疏导什么”?结合实际交流。

5. 认识“继续”
这个词要送给谁?你能用上“鲧、禹、继续”说一句话吗?
平时,我们什么情况下用到“继续”?
6.集中复习生字
板块三:多种活动,学讲故事
师:生字我们都认识了,我想请四个同学来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课文。

1. 看图梳理顺序,把故事讲完整。

老师带来一组,你能按照正确顺序排一排吗?
出示打乱顺序的课后题四句话,请同学放到相应下面,然后连起来读一读。

用简单的四句话,故事的大体内容就讲出来了。

2.关注细节。

这样的故事好听吗?是的,这样的故事三言两语就讲完了,不好听。

同学们,好故事能打动人心,快速读课文,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划出来。

学生交流。

第三自然段最打动我们,瞧,关于治水,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老师讲述)这样讲是不是更好了?请大家跟同桌合作,讲一讲这个故事,比一比谁讲的最动听。

指名学生讲故事。

真好,你的讲述把我们带到故事中,不知不觉,我们看到了一个()的禹。

总结: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3.展示讲故事,学生评价。

自选情景,练习讲述:
如果回家讲给妈妈听,你会怎么说讲
如果讲给幼儿园的小妹妹,你会怎么讲?
如果讲给上中学的大哥哥,你会怎么讲?
课后反思:这是讲过一遍之后的修改稿。

第一稿没有成型,只有大体的框架。

这节课被许多大大小小的名师执教过,珠玉在前,当时就想的是怎么不去模仿别人,教出自己的风格。

借鉴之前积累的课例,确定了“教会学生采用对比的方法学讲故事”的教学目标。

一个通宵之后,做出了课件,第二天就上了。

当时就有些忐忑,总感觉对比是文章内在结构,而且是从两头向中间聚拢的形式。

可以这样解读,但对学生学习讲故事的帮助有多大,我真的拿不准。

事实证明,板书确实对学生帮助不大。

下午评课,李主任批评目标设置较难,不符合编者意图和学生实际。

回来后又仔细研读课例,发现自己确实是做的不对,一是“对比”的概念不应提出,而是让学生自己发现作者是在比较;二是方法标签化,学生没有经历体验、学习的过程。

带着一个不理解的概念在学习,困难太大。

根据这些意见,我重新作了修改,加了一遍朗读课文的练习,注重了“继续”在课文语境中的运用;降低讲故事的难度,不再采用对比的方法,而是借助和提示讲故事,在交际语境中练习讲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