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算法讲义5章(原根与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5 章 原根与指标
(一) 内容
● 指数 ● 原根
● 有原根的整数 ● 指标(对数)
(二) 重点
● 原根及其意义 ● 有原根的整数的条件 ● 指标及其性质
5.1 指数及其基本性质
准备知识:
(1) 欧拉定理:m >1,(a,m)=1,则
()m a ϕ≡1(mod m )
(2) 问题:
①()m ϕ是否是使得上式成立的最小正整数? ②该最小正整数有何性质? (一) 指数和原根概念
【定义5.1.1】(定义1)设m >1,(a,m)=1,则使得
e a ≡1(mod m )
成立的最小正整数e 叫做a 对模m 的指数(或阶),记作
m ord (a)。
若a 的指数e =()m ϕ,则a 叫做模m 的原根。
(二) Diffie —Hellman 密钥交换算法
全局公开量
q 素数
α q 的原根(α<q )
交换公开密钥 A →B : A Y B →A : B Y
例如:
● 素数q =353,原根α=3
● A 选 A X =97, 计算A Y ≡973≡40 mod 353 ● B 选 B X =233, 计算B Y ≡2333≡248 mod 353 ● A 与B 交换
● A 计算密钥 K ≡97248≡160 mod 353 ● B 计算密钥 K ≡23340≡160 mod 353
(三) 用定义求指数和原根
【例1】(按定义求指数和原根)(例1)m =7,则ϕ(7)=6。
且
11≡1,32≡1,63≡1,34≡1,65≡1,26≡1(mod 7)
故对模数7而言,1,2,3,4,5,6的指数分别为1,3,6,3,6,2。
列表表示为
因此,3,
【例2】(快速求指数)(例2)m =14=2·7, ϕ(14)=6,则
11≡1,33≡-1,35≡-1,39≡1,311≡1,213≡1(mod
7)
列表
故3,5
【例3】(无原根的整数)(例3)m =15=3·5, ϕ(15)=8,则
同理,可知模数m =9时,其原根为2,5;而整数8则没有
原根。
也可以计算验证5是模3、6、9、18的原根。
(四) 指数的性质
【定理5.1.1】(定理1)设m >1,(a,m)=1,d 为正整数,则
d a ≡1(mod m ) ⇔ m ord (a) │d
即d ≡0(mod m ord (a))
(证)充分性:设m ord (a) │d ,则d =k ·m ord (a),从而
d
a ≡()
a ord k m a
⋅≡()(
)k
a ord m a
≡1(mod m )
必要性:反证:若d a ≡1且m ord (a) ┝d ,则由欧几里
得除法,有
d ≡m ord (a)·q +r , 0<r <m ord (a)
从而
r a ≡r
a ()(
)q
a ord m a
≡d
a
≡1(mod m )
与m ord (a)的最小性矛盾。
【推论1】(推论1)m ord (a) │ϕ(m)。
意义:m ord (a)必是ϕ(m)的因子,故求m ord (a)只需计
算i a ,其中i │ϕ(m)。
【例】(用定理 5.1.1结论快速求指数及原根)(例7)求17ord (5)的值。
(解)ϕ(17)=16,故由推论知只需计算d 5(mod 17),其中d =1,2,4,8,16(实际上165不必计算)。
15≡5,25≡8,45≡13≡-4,85≡16≡-1(mod 17) 所以,17ord (5)=16,即5是模17的原根。
【例】求33ord (4)、33ord (5)、33ord (7)的值。
(解)ϕ(33)=20,
故由推论知只需计算i 4、i 5、i 7(mod 33)即可,其中i =1, 2, 4, 5, 10。
54≡1(mod 33),55≡23(mod 33),105≡1(mod 33), 57≡10(mod 33),107≡1(mod 33)
所以,33ord (4)=5,33ord (5)=10,33ord (7)=10。
【推论2】(推论2)设p 是奇素数,2
1-p 也是奇素数,p
┝a ,则(原结论有误)
(1)若a 是模p 的二次剩余,则a 不是p 的原根,且当a ≡1(mod p )时,p ord (a)=1;当a ≠1(mod p )时,p ord (a)
=2
1-p ;
(2)若a 是模p 二次非剩余,则当a ≡p -1(mod p )时,p ord (a)=2;当a ≠p -1(mod p )时,p ord (a)=p -1。
(3)此时,p 有2
1-p -1=23
-p 个原根。
(4)当2
1
-p =2为偶素数时,必有p =5,其平方剩余为
1和-1≡4,平方非剩余为2和3,且2和3是原根。
(证)由推论1,p ord (a)│ϕ(p)=p -1=2·2
1
-p ,
故p ord (a)可能为1, 2, 2
1
-p , p -1。
(1)a 是模p 二次剩余,则由二次剩余的充分必要条件知
21
p a -≡1(mod p )
那么,由定理5.1.1知p ord (a)│21-p ,但2
1
-p 是素数,故
p ord (a)=1或2
1
-p
而p ord (a)=1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1(mod p ),故结论成立。
(2)a 是模p 的二次非剩余,则由二次剩余的充分必要条件知
21
p a -≡-1(mod p )
即p ord (a) ≠2
1
-p ,那么,只有
p ord (a)=2或p -1
(p ord (a) 也不能为1,因为只有p ord (1)=1,但1是平方剩余,不是非剩余)
而p ord (a)=2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p -1≡-1(mod p ),故结论成立。
(3)由第4章结论知,p 有2
1
-p 个平方非剩余,其中
只有p ord (p -1)=2,其余的p ord (a)=p -1,即原根有
2
1-p -1=23
-p 个。
(4)显然。
【例】(例7)取p =11,验证推论2。
(解)首先,直接计算知:1,3,4,5,9是11的二次
剩余,2,6,7,8,10是模11的二次非剩余。
且有
11ord (1)=1,11ord (3)=11ord (4)=11ord (5)=11ord (9)=5 11ord (2)=11ord (6)=11ord (7)=11ord (8)=10,11ord (10)=
2
【性质1】(性质1)设(a,m)=1。
(1)若b ≡a (mod m ),则m ord (b)=m ord (a)。
(2)()1
ord -a
m =m ord
(a)。
(证)(1)已知b ≡a (mod m ),所以
()a ord m b ≡()a ord m a ≡1(mod m )
所以m ord (b)│m ord (a)。
其次, ()
b ord m a
≡()
b ord m b
≡1(mod m )
所以m ord (a)│m ord (b)。
∴ m ord (b)=m ord (a)
(2)证法一:由()()
a ord 1m a -≡()()
1
a ord -m a
≡1(mod m )
知m ord (1a -)│m ord (a);
由a 1
a -≡1(mod m )知()
()
-1
a
ord 1-aa
m ≡1(mod m ),即
()-1
a ord a
m ()()-1
a ord 1-a m
≡1(mod m ),从而()-1
a ord a m
≡1(mod m ),
所以m ord (a)│m ord (1a -)。
证法二:因为k a ≡1(mod m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k
1a -≡1(mod m )
【例】(例8)已知整数39模17的指数为17ord (39)=17ord (5)=16。
则由此可知,整数7模17的指数为16,因为1
7-≡5(mod 17)。
【定理5.1.2】(定理2)设m >1,(a,m)=1,则
1=0
a ,a ,2
a ,…,()1
-a ord m a
模m 两两不同余。
特别,若a 是模m 的原根,则上述ϕ(m)个数构成模m 的简化剩余系。
(证)反证法。
若存在整数k ,l (0≤l <k <m ord (a))使得
k a ≡l a (mod m )
则由(a,m)=1知
l k a -≡1(mod m )
但0<k -l <m ord (a),与m ord (a)的最小性矛盾。
再设a 是模m 的原根,即m ord (a)=ϕ(m),则
1=0
a ,a ,2
a ,…,()1
-m a
ϕ
模m 两两不同余。
由简化剩余系的等价条件知,上述ϕ(m)个数构成模m 的简化剩余系。
【例】(例9)整数{k
5│k =0,1,2,…,15}组成模17的简化
剩余系。
(解)直接计算得
【例】设模数m =18,选整数a =5和7,验证定理5.1.2的结论。
(解)ϕ(18)=6,直接计算得
即{k
5│k =0,1,2,…,5}模18两两不同余,{k 7│k =0,1,2}模18两两不同余。
且知5是模18的原根,从而{k 5│k =0,1,2,…,5}组成模18的简化剩余系。
【定理5.1.3】(定理3)设m >1,(a,m)=1,则
d a ≡k a (mod m )
⇔ d ≡k (mod m ord (a))
(证)首先
d =m ord (a) q +r , 0≤r <m ord (a),q ≥0 k =m ord (a) q '+r ', 0≤r '<m ord (a),q '≥0
又()
a ord m a
≡1(mod m ),故
d
a ≡()(
)r
q
a ord a
a
m ≡r a ,k a ≡r a '
(mod m )
必要性:已知d
a ≡k
a (mod m ) ⇒ r
a ≡r a '
(mod m )
由定理5.1.2的证明过程知, r =r ',即d ≡k (mod m ord (a))(否则,设r>r ',则有r r a '
-≡1(mod m ),且r-r '<m ord (a),矛盾)
充分性: 若d ≡k (mod m ord (a)),则
d =k +m ord (a)t
∴ d a ≡()(
)t
a ord k
m a a ≡k
a
(mod m )
【推论】n a ≡()()
a ord n m a mod (mod m )
【例】(例10)1000000
2≡10
2=100(mod 231),因为
231ord (2)=30,1000000≡10(mod 30)。
【例】(例11)』因为7ord (2)=3,所以2002
2≡()
3mod 20022
≡1
2=2(mod 7)。
【定理5.1.4】(d
a 的指数)(定理4)设整数m >1,(a,m)
=1,整数d ≥0,则
m ord (d
a )=
()()()
d a a m m ,ord ord (证)由定义5.1.1知
()d
m a ord d ⋅a
≡()()d
m
a ord d a ≡1(mod m )
由定理5.1.1,m ord (a)│d m ord (d
a ),从而
()()()d a a m m ,ord ord │()
()()
d a a m m ,ord ord d d
⋅=
()()()
d ord ,ord d a d a m m 但()()()()()⎪⎪⎭
⎫ ⎝⎛d a d a a m m m ,ord d ,,ord ord =1,故 ()()()
d a a m m ,ord ord │m ord (d a ) 另一方面,有
()()()()d ,a ord a ord d m m a ≡()()()()d ,a ord d
a ord m m a ≡1(mod m )
由定理5.1.1,m ord (d
a )│()()()d a a m m ,ord ord ,所以 ()()()
d a a m m ,ord ord =m ord (d a )
【例】(例12)已知17ord (5)=16, 2
5=8(mod 17),所以 17ord (8)=17ord (2
5)=()()()2,5ord 5ord 1717=()2,1616=8 17ord (6)=17ord (35)=
()()()3,5ord 5ord 1717=()
3,1616=16 【推论】(推论)设m >1,g 是模m 的原根,整数d ≥0,则
d g 是模m 的原根
⇔(d,ϕ(m))=1
(证)由定理5.1.4,
m ord (d
g )=()()()d g g m m ,ord ord =()()()d m m ,ϕϕ ∴ d g 是原根⇔()
()()d m m ,ϕϕ=ϕ(m) ⇔(d,ϕ(m))=1
意义:由一个原根即可得到所有原根。
【例】(例12)由17ord (5)=16可知5是模17的原根,由原根5就可以求出17的所有原根:
15≡5(mod 17),35≡6(mod 17),55≡14,(mod 17) 75≡10(mod 17),95≡12(mod 17),115≡11,(mod 17) 135≡13(mod 17),155≡6(mod 17)
【定理5.1.5】(原根的个数)(定理5)设m >1,若m 有原根,则其原根个数为ϕ(ϕ(m))
(证)设g 为原根,则由定理5.1.2知ϕ(m)个数g ,2g ,…,()m g ϕ是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
而使得(d ,ϕ(m))=1的整数d 共有ϕ(ϕ(m))个,故由定理5.1.4之推论知结论成立。
【推论】(推论)设m >1,且m 有原根,设
ϕ(m)=k k p p p αααΛ2121,i
α>0,i =1,2,…,k 则当(a,m)=1时,a 是模m 的原根的概率为
∏=⎪⎪⎭⎫ ⎝⎛-k i i p 111=⎪⎪⎭
⎫ ⎝⎛-⎪⎪⎭⎫ ⎝⎛-⎪⎪⎭⎫
⎝⎛-k p p p 11111121Λ
(证)由定理5.1.5,a 是模m 的原根的概率为()()()
m m ϕϕϕ,再由欧拉函数的计算公式
ϕ(ϕ(m)) =ϕ(m)⎪⎪⎭
⎫ ⎝⎛-⎪⎪⎭
⎫ ⎝⎛-⎪⎪⎭⎫ ⎝⎛-k p p p 11111121Λ 得 ()()()m m ϕϕϕ=⎪⎪⎭
⎫ ⎝⎛-⎪⎪⎭⎫ ⎝⎛-⎪⎪⎭⎫ ⎝
⎛-k p p p 11111121Λ 【例】(利用某已知原根和定理5.1.5求其它原根)(例13)求出模25的所有原根。
(解)首先,ϕ(25)=20,ϕ(ϕ(25))=ϕ(20)=8。
故25若有原根,则其必有8个原根。
计算52≡7(mod 25),102≡24≡-1(mod 25),所以2是模25的一个原根。
20的简化剩余系为{1, 3, 7, 9, 11, 13, 17, 19},由定理5.1.5知25的所有原根为:
12≡2,32≡8,72≡3,92≡12,112≡23,
132≡17,172≡22,192≡13(mod 17)
即模25的原根为:2, 3, 8, 12, 13, 17, 22, 23。
【定理 5.1.6】(定理6)设m >1,(a,m)=(b,m)=1,若(m ord (a),m ord (a))=1,则
m ord (ab)=m ord (a)m ord (b)
反之亦然。
(证)(a, m)=(b, m)=1,故(ab, m)=1,即m ord (ab)存在。
又
()()ab ord b ord m m ⋅a ≡()()()ab ord b ord m m a ()()()ab ord b ord m m b
≡()()()()b ord ab ord m m ab ≡1(mod m )
故m ord (a)│m ord (b)m ord (ab),而(m ord (a), m ord (b))=1,因此m ord (a)│m ord (ab)。
同理可证m ord (b)│m ord (ab)。
再利用(m ord (a), m ord (b))=1,得
m ord (a)m ord (b)│m ord (ab)
另一方面,
()()()b ord a ord m m ab ≡()()()b ord a ord m m a ()()()a ord b ord m m b
≡1(mod m )
从而 m ord (ab)│m ord (a)m ord (b)
即 m ord (ab) =m ord (a)m ord (b)
反之,若m ord (ab) =m ord (a)m ord (b),那么
()()()[]b ord ,a ord m m ab ≡()()[]b ord ,a ord m m a ()()[]b ord ,a ord m m b
≡1(mod m )
因此, m ord (ab)│[m ord (a),m ord (b)]
即 m ord (a)m ord (b)│[m ord (a),m ord (b)] 但 m ord (a)m ord (b)≥[m ord (a),m ord (b)] 所以 m ord (a)m ord (b)=[m ord (a),m ord (b)] 所以 (m ord (a),m ord (b))=1
【例】(利用定理5.1.6求原根)(例14)求模71的原根。
(解)首先计算知2模71的指数为71ord (2)=35,又知-1的指数为2,且(35, 2)=1,故由定理5.1.6知-2的指数为 71ord (-2)=71ord (-1)71ord (2)=2·35=70=ϕ(71) 所以-2≡69(mod 71)是71的原根。
而ϕ(71)=70,ϕ(70)=24,故71有24个原根。
分别为()i 2-,其中i =1, 3, 9, 11, 13, 17, 19, 23, 27, 29, 31, 33, 37, 39, 41, 43, 47, 51, 53, 57, 59, 61, 67, 69。
【例】(其它判断)m =19,c =10=2·5,则19ord (10)=18。
那么,因为19ord (2)=18,且19ord (5)>1,故
19ord (2)·19ord (5)>19ord (10),从而说明
(19ord (2),19ord (5))>1
即19ord (2)与19ord (5)不互素。
(验证,19ord (5)=9,故(19ord (2),19ord (5))=(18,9)=9)
【定理5.1.7】(定理7)设m ,n 都是大于1的整数,(a,m) =(a,n) =1,那么
(1)若n │m ,则n ord (a)│m ord (a)
(2)若(m,n) =1,则mn ord (a)=[m ord (a),n ord (a)] (证)(1)由m ord (a)的定义知()
a ord a m ≡1(mod m )。
而n │m ,故()a ord a m ≡1(mod n ),从而由定理5.1.1知 n ord (a)│m ord (a)
(2)由(1)知
m ord (a)│mn ord (a),n ord (a)│mn ord (a)
从而由最小公倍数性质知 [m ord (a),n ord (a)]│mn ord (a)。
又由
()()[]a ord ,a ord n a m ≡()
a ord k a m ⋅≡()()k a ord a m ≡1(mod m ) ()()[]a ord ,a ord n a m ≡()a ord j n a ⋅≡()()j
a ord n a ≡1(mod n ) 当(m,n) =1时有,
()()[]a ord ,a ord n a m ≡1(mod mn )
那么,由定理5.1.1知
mn ord (a)│[m ord (a),n ord (a)]
【推论1】(推论1)设p ,q 是两个不同的奇素数,(a, pq) =1,则
pq ord (a)=[p ord (a),q ord (a)]
【例】(利用定理5.1.7求原根)(例15)设p ,q 是两个不同的奇素数,n =pq ,(a, n)=1,若e 满足(e,ϕ(n))=1,那么存在整数d (1≤d <pq ord (a)),使得
ed≡1(mod pq ord (a))
且对于c≡e a (mod n ),有a ≡d c (mod n )
(证)已知(e,ϕ(n))=1且pq ord (a)│ϕ(n),故(e ,
pq ord (a))=1。
所以d≡1-e (mod pq ord (a))存在,即
e d =1+k pq ord (a)
又知()a p a ord ≡1(mod p ),所以
()a k pq a ord 1+=()()
()a a a k p pq p a a ord ord ord ⋅≡()()()()a a k a p pq p a
a ord ord ord ≡a
(mod p )
即 ed a ≡a (mod p )
同理有 ed a ≡a (mod q )
所以 ed a ≡a (mod n )
因此 d c ≡()d
a
e ≡a (mod n )
【推论2】(推论2)设m >1,(a,m) =1,且设m 的标准分解式为,
m =α2k k p p p αααΛ2121 则
m ord (a)=[α2ord (a),11ord αp (a),…,k k p αord (a)] (证)用归纳法。
【例】(快速求指数)求100ord (33)和100ord (7)。
(解)已知(33, 100)=1,且100=2
252。
分别求4ord (33)和25ord (33)。
4ord (33)=4ord (1)=1
25ord (33)=25ord (8)=20
所以100ord (33)= [4ord (33),25ord (33)]=[1,20]=20 其次
4ord (7)=4ord (3)=2
25ord (7)=4
所以100ord (7)= [4ord (7),25ord (7)]=[2,4]=4
【定理5.1.8】(定理8)设m ,n 都是大于1的整数,(m,n)=1,则对与mn 互素的任意整数1a ,2a ,存在整数a ,使得
mn ord (a)=[m ord (1a ),n ord (2a )]
(证)考虑同余方程组()()
⎩⎨⎧≡≡n a x m a x mod mod 21 由中国剩余定理,方程组有唯一解x ≡a (mod mn ),则a 即为所求。
因为由性质1(i ),有
m ord (a)= m ord (a 1),n ord (a)= n ord (a 2)
从而由定理5.1.7知
mn ord (a) =[m ord (a),n ord (a)] =[m ord (1a ),n ord (2a )]
【例】(求满足条件的a )设m =11,n =27,1a =5,2a =14,求满足2711ord ⋅(a)=[11ord (7),27ord (14)]的a 。
(解)解方程组()()
⎩⎨⎧≡≡27mod 1411mod 7x x 得 x ≡95(mod 11·27=297),即a =95
验证:2711ord ⋅(95)=90,11ord (7)=10,27ord (14)=18
[11ord (7),27ord (14)]=[10,18]=90=2711ord ⋅(95)
注意 对于模m ,不一定有m ord (ab) =[m ord (a),m ord (b)]
成立。
例如
10ord (9)=2≠4=[4,4]=[10ord (3),10ord (3)] 10ord (21)=1≠4=[4,4]=[10ord (3),10ord (7)] 但有
10ord (63)=4=[4,2]=[10ord (7),10ord (9)]
【定理5.1.9】(定理9)设m >1,(a,m) =(b,m) =1,则存在整数c ,使得
m ord (c)=[m ord (a),m ord (b)]
(证)对于整数m ord (a)和m ord (b),存在整数u ,v ,满足
u │m ord (a),v │m ord (b),且(u, v)=1
使得
[m ord (a),m ord (b)]=uv
令
s =()u a m ord ,t =()v
b m ord 则 ()()s a m ,ord =()()⎪⎭
⎫ ⎝⎛u a a m m ord ,
ord =()u a m ord ,()()t b m ,ord =()()⎪⎭⎫ ⎝⎛v b b m m ord ,ord =()v b m ord 由定理5.1.4
m ord (s
a )=()()()s a a m m ,ord ord =u , m ord (t
b )=()()()t b b m m ,ord ord =v ,
再由定理5.1.6,有
m ord (s a t b )=m ord (s a )m ord (t b )=uv
=[m ord (a),m ord (b)]
故取c =s a t b (mod m ),即为所求。
【例】(利用定理5.1.9求原根)(例16)m =3631为素数,则有
(3631)=3630=2·3·5·211
3631ord (2)=605=5·211,3631ord (3)=1210=2·5·211 3631ord (5)=363=3·211,3631ord (6)= 1210=2·5·211 3631ord (7)=33=3·11,3631ord (10)=1815=3·5·211
3631ord (11)=330=2·3·5·11,3631ord (12)=1210=2·
5·211 3631ord (13)=1815=3·5·211,3631ord (14)=1815=
3·5·211
3631ord (15) =3630=2·3·5·211,3631ord (17)=1210=
2·5·211
由定理5.1.9,取a =3,b =5以及u =1210,v =3,这
时,s =1,t =211,c =s a t b =131215≡2623(mod 3631)
的指数为
3631ord (2623)=[ 3631ord (3),3631ord (5) ]=[1210,363]=
3630
因此,c =2623是模3631的一个原根。
还可利用a =11,b =13并选u =2·3·5,v =211,得
s =11,t =3·5,计算c =11111513≡3382·1051≡3364(mod
3631)也为原根。
5.2 原根存在的条件
【定理5.2.1】(定理1)设p 为奇素数,则模p 的原根存在。
(证)(构造性)记
r e =p ord (r),1≤r ≤p -1
e =[1e ,2e ,…,1-p e ]
由定理5.1.9,存在g ,使 e g ≡1(mod p ) 故e │ϕ(p)=p -1,
又r e │e ,r =1,2,…,p -1
从而知方程 e x ≡1(mod p )
有p -1个解 x =1,2,…,p -1(mod p )
再由定理3.4.4, p -1≤e ,即g 的指数为p -1。
(定理 3.4.4:同余方程()x f =0111a x a x a x a n n n n ++++--Λ≡0(mod p )的解数不超过其次数(0≠n a (mod p ))
【推论】(推论)设p 为奇素数,d 是p -1的正因子,则模p 指数为d 的元素存在。
【定理5.2.2】(定理2)设g 是模p 的一个原根,则g 或g +p 是模2
p 的原根。
【定理5.2.3】(定理3)设p 为奇素数,则对任意正整数α,模αp 的原根存在。
进一步,若g 是模2p 的一个原根,则对任意正整数α,g 是模αp 的原根。
【例】设α≥2,p =3,2是模9=23的一个原根,则2是模33=27,43=81,…的原根。
同理,2是模25=25的一个原根,所以2也是模35=125,45=625,…的原根。
【定理5.2.4】(定理4)设α≥1,g 是模αp 的一个原根,则g 与g +αp 中的奇数是模m =2α
p 的一个原根。
【例】设α≥2,p =3,2是模9的一个原根,且
2=2,2+9=11
故11是模18的一个原根。
又7是模25=25的一个原根,而7=7,7+25=32,所以7也是50的一个原根。
【定理5.2.5】(定理5)设a 是一个奇数,则对任意α≥3,有 ()
22αϕa =22-αa ≡1(mod α2) (本定理说明说明α2ord (a)│22-α) 【定理5.2.6】(定理6)设α≥3,则
α2ord (5)=()2
αϕ=22-α
【定理5.2.7】(定理7)模m 的原根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 =2,4,αp ,2αp 。
其中p 为奇素数。
【定理5.2.8】(定理8)设m >1,ϕ(m)的不同素因数是1q ,2q ,…,k q ,则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i m a ϕ≠1(mod m )
,i =1,2,…,k 意义 :给出了一个找原根的方法
【例】(例1)求模41的所有原根。
(解)ϕ(m)=ϕ(41)=40=3
2·5,1q =2,2q =5,()1q m ϕ=20,()2q m ϕ=8,故只需验证 8g ,20g ≡1? (mod 41)
验算:82≡10,202≡1(mod 41),2不是原根。
83≡1(mod 41)
,3不是原根。
204=402≡1(mod 41),4不是原根。
85≡18,205≡1(mod 41)
,5不是原根。
86≡10,206≡40≡-1(mod 41)
,6是原根。
再由定理5.1.4和5.1.5,ϕ(41)=40的简化剩余系为
1,3,7,9,11,13,17,19,
21,23,27,29,31,33,37,39
共有ϕ(ϕ(41))= ϕ(40)=16个数,那么原根为
16≡6,36≡11,……,396≡7(mod 41)
【例】(例2)设模数m =2
41=1681,求模m 的原根。
(解)已知6是模41的原根,故由定理5.2.2,6或6+41=47是模241=1681的原根。
计算
406≡143≡1+41·3(mod 241),
4047≡1518≡1+41·37(mod 241)
即
406≠1(mod 241)
,4047≠1(mod 241) 所以6和47都是模1681的原根(因ϕ(241)=1640=41·40)。
另由定理5.2.3,6和47是所有模α41的原根。
【例】(例3)设模数m =2·241=3362,求模m 的原根。
(解)由例2知6和47是模2
41的原根,故由定理5.2.4知,6+241=1687和47是模2·241=3362的原根。
【定理5.2.9】设p 为素数,正整数d │ϕ(p)=p -1,则对模数p 而言,指数为d 的数恰有个ϕ(d)。
(证)见定理5.2.1的第二种证明过程。
5.3 指标及n 次剩余
目的:研究以下同余方程有解的条件和解数:
n x ≡a (mod m )
,(a,m)=1 (一) 背景
问题:设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则当x 遍历模ϕ(m)的最小
正完全剩余系时,x
g 遍历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系。
故对任意y ,(y ,m)=1,则存在唯一的整数x (1≤x ≤ϕ(m)),使得 x g ≡y (mod m )
【例1】:m =10,ϕ(10)=4,其简化剩余系为{1,3,7,9}。
又知10ord (1)=1,10ord (3)=4,10ord (7)=4,10ord (9)=2。
即3和7是模10的原根。
选g =3,则x =1,2,3,4时有
x 3≡3,9,7,1(mod m )是10的简化剩余系。
【例2】:m =18,ϕ(18)=6,其简化剩余系为{1,5,7,11,13,17}。
由ϕ(6)=2知,模18有两个原根5和11。
选g =5,则
x =1,2,3,4,5,6
x 5≡5,7,17,13,11,1(mod m )是18的简化剩余系。
(二) 定义
【定义5.3.1】(定义1)设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对已知的a ,存在整数r ,使得式
r g ≡a (mod m ) (1)
成立,则称r 为以g 为底的a 对模m 的一个指标,记作r =a g ind 或a ind 。
指标也称为对数或离散对数,也记为r =a g log 。
【例】(例1)已知5是模17的原根。
求5对17的离散对数。
(解)先构造以5为底的指数函数表
再由上表构造离散对数表
(三) 离散对数的性质
【定理5.3.1】(定理1)设m >1,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a, m)=1,若整数r 使得r
g ≡a (mod m )成立,则r 满足
r ≡a g ind (mod ϕ(m))
(证)因为(a, m)=1,故 r g ≡a ≡a ind g g
(mod m ) 从而 a ind -r g g ≡1(mod m )
又知g 模m 的阶为ϕ(m),由定理5.1.1知
ϕ(m)│r -a g ind
故 r ≡a g ind (mod ϕ(m))
【例】已知5是17的一个原根,且r =38,那么,计算可得
385≡2(mod 17),
而5ind 2=6,故
38≡6=5ind 2
(说明,a 的对数的值实质上有无穷多,如对模数17及其原根5而言, 由5ind 2=6(mod ϕ(17)=16)知,2的对数有6,22,38,54,…)
(也可以说有同一真数的对数有无穷多)
【推论】(推论)设m >1,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a, m)
=1,则
g ind 1≡0(mod ϕ(m)),g ind g ≡1(mod ϕ(m)) (证)因为
0g ≡1(mod m )
,1g ≡g (mod m )
【定理5.3.2】(定理3)设m >1,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若(i a ,m)=1(i =1,2,…,n ),则
g ind ()n a a a Λ21≡g ind ()1a +…+g ind ()n a (mod
ϕ(m))
特别地
g ind ()n a ≡n g ind ()a (mod ϕ(m))
(证)令i r =g ind i a (i =1,2,…,n ),由对数的定义5.3.1
i a ≡i r g (mod m )
, i =1,2,…,n 从而 n 21a a a Λ≡n 21
r r r Λ++g (mod m )
由定理5.3.1, g ind (n 21a a a Λ)≡r 1+r 2+…+r n (mod ϕ(m))
即结论成立。
【定理5.3.3】(定理2)设m >1,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整数r 满足1≤r ≤ϕ(m),则以g 为底的对模m 有相同对数r 的所有整数全体是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类。
(证)因
g ind r g =r ,(r g ,m)=1
由对数的定义5.3.1,
g ind a =r a ≡r g (mod m )
故以g 为底的对模m 有同一对数r 的所有整数都属于r g 所在的模m 的一个简化剩余类。
(说明,对数r 的真数a 的值实质上有无穷多,如对模数17及其原根5而言, 由65≡2(mod 17)知,对数6对应的真数有2,19,36,53,…)
(也可以说有同一对数的真数也有无穷多)
【例】(例2)作模41的指标(即离散对数表)表。
(解)已知6是模41的原根,计算r 6(mod 41)得以6为底的离散对数表y =6ind x =6log x (行标为x 的十位数,列表
为x 的个位数,交叉位置为对数y )
由此可构造反对数表(即指数函数表,y =x 6):
【例】(例3)设模数m =41,分别求整数a =29,18以6为底的离散对数。
(解)查上例所给离散对数表,可得
6ind (28)=11,6ind (18)=16
计算离散对数的复杂度:求离散对数是困难问题。
即已知模数m 及其一个原根g ,当已知某个整数x 的指数函数值y ≡x g (mod m )时,求x ≡g ind y ,是NP 问题。
(四) n 次剩余
【定义5.3.2】(定义2)设m >1,(a, m)=1,若n 次同余方程
n x ≡a (mod m ) (1)
有解,则a 叫做对模m 的n 次剩余;否则,叫做对模m 的n 次非剩余。
【例】(例4)求5次同余方程5x ≡9(mod 41)的解。
(解)查模数为41,底数为6的离散对数表,可得6ind (9)=30,即306≡9(mod 41)。
再令 x ≡y 6(mod 41)
原方程变为 y 56≡30
6(mod 41)
因6是原根,故由定理5.3.1
5y ≡30(mod 40=ϕ(41)) (2)
((5, 40)=5,且5│30,故此方程有5个解) 即 y ≡6(mod 8)
故(2)的解为 y ≡6,14,22,30,38(mod 40)
∴ x ≡y 6=66,146,226,306,386
≡39,21,5,9,8(mod 41)
故9是模41的5次剩余。
【例】求5次同余方程7x ≡9(mod 41)的解。
(解)因为6ind (9)=30,即306≡9(mod 41)。
再令 x ≡y 6(mod 41)
原方程变为 y 76≡306(mod 41)
6是原根,故有 7y ≡30(mod 40=ϕ(41)) 解之,得 y ≡10(mod 40)
故原方程有唯一解 x ≡106≡32(mod 41)
【例】求5次同余方程8x ≡9(mod 41)的解。
(解)因为6ind (9)=30,即30
6≡9(mod 41)。
再令 x ≡y 6(mod 41)
原方程变为 y 86≡306(mod 41) 6是原根,故有 8y ≡30(mod 40=ϕ(41)) 此方程无解,故原方程无解。
【定理5.3.4】(定理4)设m >1,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a, m)=1,则同余方程
n x ≡a (mod m ) (3)
有解⇔(n,ϕ(m))│g ind a 。
且在有解的情况下,解数为(n,ϕ(m))。
(证)若方程(3)有解x ≡0x (mod m )
则分别存在非负整数u, r ,使得
0x ≡u g (mod m )
,a ≡r g (mod m ) 由(3)得
nu g ≡r g (mod m )
由定理5.3.1知 nu ≡r (mod ϕ(m)) (可以理解为将方程g nu ≡g r (mod m )两边同时以g 为底取对数,但要注意取对数后模数变为ϕ(m))
即方程 ny ≡r (mod ϕ(m)) (4) 有解(且解为y ≡u (mod ϕ(m))),故
(n,ϕ(m))│r =g ind a
反之,若(n,ϕ(m))│r =g ind a ,则方程(4)有解
y ≡u (mod ϕ(m))
且解数为d =(n,ϕ(m))。
因此,方程(3)有解
0x ≡u g (mod m )
且解数也为d =(n,ϕ(m))
【推论】(推论)在定理5.3.4条件下,a 是模m 的n 次剩
余的充分必要条件是()d m a ϕ≡1(mod m ),其中d =(n ,
ϕ(m))。
(定理5.3.4:设m >1,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a, m)=1,则同余方程n x ≡a (mod m )有解⇔(n,ϕ(m))│g ind a 。
且在有解的情况下,解数为(n,ϕ(m)))
(证)设a ≡r g (mod m ),若a 是模m 的n 次剩余,即方程n x ≡a (mod m )有解,再由定理5.3.4知(n,ϕ(m))│g ind a ,即d │r ,所以()d m a
ϕ≡()()d m ϕr g ≡()()d m r g ϕ≡1(mod m )
反之,由()d m a ϕ≡1(mod m )知()()d
m ϕr g ≡1(mod m )。
而g 是原根,即g 的阶数为ϕ(m),故由定理5.1.1 ϕ(m)│r ()
d m ϕ=d
r ϕ(m) 即d │r 。
【例】(例5)解同余方程8x ≡23(mod 41)。
(解)d =(n ,ϕ(m))=(8,ϕ(41))=(8,40)=8。
查表得 6ind (23)=36
因为8┝36,,故原方程无解。
【例】(例6)解同余方程12x ≡37(mod 41)。
(解)d =(n ,ϕ(m))=(12,ϕ(41) )=(12,40)=4。
查表得 6ind (37)=32
因为4│32,,故方程有4个解。
求等价方程,原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126ind x ≡6ind 37(mod 40)
即
126ind x ≡32(mod 40) (5) (即方程12y ≡32(mod 40),对应方程(4):ny ≡r (mod
ϕ(m))
,此处n =12,r =32) 利用同余性质有
36ind x ≡8(mod 10)
解为
6ind x ≡6(mod 10)
方程(5)的解为
6ind x ≡6,16,26,36(mod 10)
查离散对数的反函数表(即指数函数表)得原方程的解为
x ≡66,166,266,366≡39,18,2,23
【定理5.3.5】(定理5)设m >1,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a, m)=1,则a 对m 的阶数为
e =m d or (a)=()()()
m a m ϕϕ,ind g 特别地,a 是模m 的原根的充分必要条件为(g ind a, ϕ(m))=1。
(证)由定理5.1.4即得。
(此处的g 即定理中的a ,a 即定理中的a d ,而g 是原根(即g 的阶数为ϕ(m)),故必存在整数r (1≤r ≤ϕ(m)),使得a ≡g r (mod m ),此处的r 即定理中的d ,且有r ≡ind g a )
【定理5.3.6】(定理6)设m >1,g 是模m 的一个原根,则模m 的简化剩余系中,阶是e 的整数共有ϕ(e)个。
特别地,原根共有ϕ(ϕ(m))个。
(证)因m 有原根g ,由定理5.1.3,知a=d g 的阶为 m d or (a)=m d or (d g )=()()()d g g ,d or d or m m =()()()d m m ,ϕϕ 显然,a 的指数是e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d m m ,ϕϕ=e ,即 (ϕ(m), d)=
()
m ϕ 而满足(d ', e )=1的d '显然有ϕ(e)个,故阶为ϕ(m)的整数个数是ϕ(ϕ(m)),即原根个数为ϕ(ϕ(m))。
5.4 原根的应用——ElGamal 加密算法
(一) 构造全局变量
• 既可以用于加密,也可以用于签名,其安全性依赖于有限域上计算离散对数的难度
• 要产生一对密钥,首先选择一素数p ,整数模p 的一个原根g ,随机选取x ,g 和x 都小于p ,然后计算:
y ≡x g (mod p )
•公开密钥是y,g,p,其中g,p可以为一组用户共享•私有密钥是x
(二) ElGamal加密算法
•将明文信息M表示成{0,1,…,p-1}范围内的数
•加密:
–秘密选择随机数k,计算:
–a≡k g(mod p)
–b≡M k y(mod p)
–密文为(a, b)
•解密:
b(mod p)
–M≡x a
b表示乘法b()1x a-
其中除法x a
(不足:信息有扩张)
(三) 例
Z的生成元①生成密钥:使用者A选取素数p=2357及+
2357 g=2,A选取私钥x=1751并计算公钥
2(mod 2357)≡1185
y≡x g(mod p)≡1751
A的公钥是p=2357,g=2,y≡1185
②加密:为加密消息M=2035,消息的发送方B选取一个
随机整数
k=1520 并计算
a ≡k g (mod p )≡21520≡1430(mod 2357)
b≡M k y (mod p )≡2035×11851520≡697(mod 2357) (其中k y (mod p )≡11851520≡2084(mod 2357)) B 发送(a, b )=(1430, 697)给A
③ 解密:A 计算
x a -≡x p a --1≡1751123571430--≡6051430≡ 872 (mod 2357)
M ≡x a b ≡b x a -≡697×872 ≡2035 (mod 2357)
(四) ElGamal 加密算法安全性
• 复杂度:攻击ElGamal 加密算法等价于解离散对数问题 • 要使用不同的随机数k 来加密不同的信息
– 假设用同一个k 来加密两个消息1M ,2M ,所得到的密文分别为(a 1,b 1)(a 2,b 2),则b 1/b 2=M 1/M 2,故当2M 已知时,1M 可以很容易地计算出来。
即
1M ≡2M b 1/b 2
同理
2M ≡1M b 2/b 1
• 例如,已知p =2357,g =2,x =1751,y ≡1185(mod 2357)
选 k =1520,则消息1M =2035的密文为(a 1,b 1)=(1430,697)
还选 k =1520,消息2M =100的密文为(a 2,b 2)=(1430,984)
消息3M =1000的密文为(a 3,b 3)=(1430,
412)
那么,设已知1M =2035,则有
2M ≡1M b 2/b 1≡2035×984×697-1≡100(mod 2357) 3M ≡1M b 3/b 1≡2035×412×697-1≡1000(mod 2357) (其中697-1≡700(mod 2357))
5.5 单向函数
(一) 单向函数
(1)给定x ,计算y =f(x)是容易的;
(2)给定y , 计算x =()y f 1-是不可行的。
例如:对给定的g ,已知x ,计算y ≡g x mod n 容易;
但已知y ,计算x ≡log g (y)(mod ()n ϕ)则很难。
(二) 单向陷门函数
(1)已知陷门k 和x ,则计算y =f(x)容易;
(2)已知y ,但不知k ,则计算x =()y f k
1-是不可行的; (3)已知k 和y , 则计算x =()y f k 1-容易。
例如,对于RSA 算法,计算y ≡e x (mod n )容易;若
已知d 和y ,计算x ≡d y (mod n )也很容易;但若不知d ,则无法计算x ≡e y (mod n )。
(三) 构造公钥密码体制的关键
寻找合适的单向陷门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