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1: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靠近:释放小车前,应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 器的位置. 3.一先一后: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实验后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 4.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 动,防止钩码落地,小车与滑轮碰撞.
5.减小误差:小车另一端挂的钩码个数要适当, 避免速度过大而使纸带上打的点太少,或者速度太小, 使纸带上打的点过于密集.
物块做减速运动时受到的阻力包括水平桌面的摩擦阻力 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摩擦阻力,因此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得 μmg+f=ma,即 μ=mma-g f,因此用 μ′=ga计算出的动摩 擦因数比 μ 的真实值偏大.
【答案】 (1) 7 (2)1.00 1.20 (3)2.00 偏大
[高考命题角度分析] 一、本题创新点分析 1.真题溯源——本例中的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及利用纸 带求速度、加速度的方法与教材实验是相同的. 2.创新亮点——本例中因计数点 6 位于物体从加速到减 速转折的边缘,因此计数点 6 的速度不能采用求平均速度的 方法直接计算,另外本例中还指出了一种测量物体间动摩擦 因数的方法.
vC=sD2-TsB=2.5 m/s.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sD__3_sB7_5_2s_A_) f(2用 sA、sB、sD 和 f 表示).
(3)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 移以 aT2 均匀增大,则有 BC=AB+aT2,CD=BC+aT2=AB +2aT2,BD=2AB+3aT2一)实验器材的创新 1.如果提供光电门和刻度尺,我们可以测出遮光的宽度 d, 借助 v=Δdt求出物体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再由 v22-v21=2ax, 测出 物体的加速度. 2.如果提供闪光照相机和刻度尺,我们可以用处理纸带的方 法,求出物体的瞬时速度及物体的加速度.
(2)由 v =xt ,知 t=0.04 s,xce=4.52 cm(纸带①)或 xce=
5.00 cm(纸带②),代入数据得,v ce=1.13 m/s(纸带①)或 1.25
m/s(纸带②), v ①< v ②.
(3)图中____C____(填选项).
A.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B.两条纸带均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C.纸带①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 D.纸带①为用装置乙实验所得,纸带②为用装置甲实验所得
实验过程 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 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 一端,连接好电路;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 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 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随后立即关闭电源;重复实 验得到多条纸带.
纸带处理 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 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 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确定好计数始点, 并标明 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 0 点的距离 d, 计算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 x1、x2、x3…求出各计 数点的速度 vn,由 vn 数据作出 v-t 图象.
E.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直流电源后,放开小 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 换上新纸带,重复三次
F.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比较密 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并把每打五个点的 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在选好的开始点下面记作 0,往后第五个点作 为计数点 1,依此标出计数点 2、3、4、5、6,并测算出相邻两点间 的距离
多个点的速度,画出 v-t 图,直线的斜率即为加速度.
实验器材与装置
图 1-4-2
1.打点计时器的作用 计时仪器,每隔0.02 s打一次点. 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条件 (1)电磁打点计时器:6 V以下交流电源. (2)电火花计时器:220 V交流电源. 3.纸带上点的意义 (1)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2)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 运动情况.
2.“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图 1-4-1 即 vn=xn+2Txn+1,如图 1-4-1 所示.
3.求加速度 (1)“逐差法”求加速度,即 a1=x43-T2x1,a2=x53-T2x2, a3=x63-T2x3,然后取平均值,即 a =a1+a32+a3,这样使 所给数据全部得到利用,以提高准确性. (2)“图象法”求加速度,即由“平均速度法”求出
(2)计数点 5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计数点 6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析】 (2)计数点 5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5=x42+Tx5=9.00+21×1.001.1×10-2 m/s=1.00 m/s. 计数点 4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4=x32+Tx4=7.01+29×.000.1×10-2 m/s=0.80 m/s. 根据 v5=v4+2 v6,得计数点 6 对应的速度大小为 v6=2v5-v4 =(2×1.00-0.80) m/s=1.20 m/s.
(3)由纸带①各点间距分析可知,小车做匀加速运动,从纸带 ②各点间距来看,小车开始做加速运动,一段距离后做匀速 运动,故可知纸带①是用装置甲实验所得,纸带②是用装置 乙实验所得,选 C.
考点三 实验改进与创新
[典例 3] (2012·山东高考)某同学利用图 1-4-4 甲所示的 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物块在重物 的牵引下开始运动,重物落地后,物块再运动一段距离停在 桌面上(尚未到达滑轮处).从纸带上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 5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 1-4-4 乙 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的频率为 50 Hz.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典例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为了能够较 准确地测出加速度,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横 线上:________. A.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 B.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 电路 C.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 适的钩码,每次必须由静止释放小车 D.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 面
所以 a=(sD-sB)-3T22×(sB-sA)=(sD-3s7B5+2sA)f2.
3.(2011·广东高考)图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 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O、A、B、C、D 和 E 为纸带上六 个计数点.加速度大小用 a 表示.
(1)OD 间的距离为 1.18~1.22 cm.
【解析】 (1)由题图可知, OD =(22.1-10.0) mm=12.1 mm =1.21 cm(结果在 1.18~1.22 cm 均正确).
【解析】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所以 vB =x22+Tx3,C 正确;x6-x1=5(x2-x1),所以 B 错误;相邻计 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是 0.1 s,D 错误;按照实验要求应该先接 通电源再放开纸带,所以 A 错误.
2.(2010·重庆高考)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 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 f=50 Hz,在纸带上 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 4 个点取 1 个计数点,因保 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B、C、D 是依次排 列的 4 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 3 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 sA=16.6 mm、sB=126.5 mm、sD=624.5 mm.
6.准确作图: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 的单位,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 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 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误差与改进
钩码带动小车做加速运动时,因受摩擦等各方面 的影响,致使小车加速度不恒定,即小车不能真正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因此,可用阻力小的气垫导轨替代 长木板,用频闪照相或光电计时的办法替代打点计时 器,可避免由于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间的 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乙 图 1-4-4
(1) 通 过 分 析 纸 带 数 据 , 可 判 断 物 块 在 两 相 邻 计 数 点 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某时刻开始减速.
【解析】 (1)从计数点 1 到 6 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 Δx≈2.00 cm,在 6、7 计数点间的位移比 5、6 之间增加了(12.28 -11.01) cm=1.27 cm<2.00 cm,因此,开始减速的时刻在 计数点 6 和 7 之间.
(二)数据处理 如果测得物体运动的位移和对应时间. 1.若初速度为零,则 x=21at2,因此做出 x-t2 图线,图线 斜率的 2 倍即为物体的加速度. 2.若物体的初速度不为零,则 x=v0t+21at2,可得xt =v0 +12at,因此做出xt -t 图线,图线斜率的 2 倍即为物体的加速度.
(1)由纸带①可读出b 、c间距为2.10 cm, 由纸带②读出b、c间 距为2.40 cm(±0.05 cm,有效数字位数要 准确).
(1)任选一条纸带读出 b、c 两点间距离为_2__.10 cm或2._4_0__c_m;
(2)任选一条纸带求出 c、e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为1.13 m/s或1.25 m/s(±0,.05纸m带/s①) 和②上 c、e 两点间的平 均速度 v ①___小__于___ v ②(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实验一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会用打点纸带研究物体的 运动情况. 2.会利用纸带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加速度. 3.利用打点纸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并能画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求加速度.
实验原理 1.判断物体运动情况 (1)如果x1=x2=x3=…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x2-x1=x3-x2=x4-x3=k(常数),则物 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 ABCDFG
考点二 纸带的数据处理
[典例 2] (2013·浙江高考)如图 1-4-3 所示,装置甲 中挂有小桶的细线绕过定滑轮,固定在小车上;装置乙 中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导轨的左端,另一端系在小车 上.一同学用装置甲和乙分别进行实验,经正确操作获 得两条纸带①和②,纸带上的 a、b、c…均为打点计时器 打出的点.
(3)物块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a=________m/s2,若用ag来 计算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g 为重力加速度),则计算结果比 动摩擦因数的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3)物块在计数点 7 到 11 之间做减速运动,根据 Δx=aT2 得 x9-x7=2a1T2 x10-x8=2a2T2 故 a=a1+2 a2=x9+x210×-2Tx28+x7≈-2.00 m/s2
G.根据公式 a1=x43-T2x1,a2=x53-T2x2,a3=x63-T2x3, 及 a=a1+a32+a3求出 a
【解析】 在实验中尽可能地保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 动,同时也要求纸带能尽可能地直接反映小车的运动情 况,既要减小运动误差也要减小纸带的分析误差.其中 E 项中的电源应采用交流电源,而不是直流电源.
1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打 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 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 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x6-x1)等于(x2-x1)的 6 倍 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 B 对应的速率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0.02 s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0_._1_s; (2)打 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2_._5_m/s(取 2 位有效数字);
【解析】(1) 每隔 4 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
时间间隔为 T=0.1 s.
(2)根据 BD 间的平均速度等于 C 点的瞬时速度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