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世界来源与现状笔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世界(30)
一、由来
最早使用“第三世界”这一用语的是法国著名人口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他受到法国大革命前法国社会僧侣和贵族意外的“第三等级”概念的启发,在《三个世界,一个地球》的文章中首次使用了“第三世界”一词,借以形象的刻画发展中国家受剥削受压迫的处境。
“第三世界”真正成为国际政治的通用词语则是在美苏冷战的高峰时期,它主要指在东西方阵营之间保持独立、寻求自身发展空间的国家或国家联合。毛泽东同志在第三世界的问题上有他独到的引申发挥。他把美苏两霸划为“第一世界”;把西欧和东欧国家称为“第二世界”,并强调他们也是美苏争霸的受害者;其他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第三世界”。他对第三世界的划分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反霸统一战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称既然东西方对抗已经不存在了,第三世界这一概念也就不复存在了。然而,虽然冷战结束了,单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而且若追根溯源,这种关系并非诞生于冷战时期,而是冷战开始前甚至20世纪之前就存在了。因此,再有人主张冷战后第三世界已经不复存在的同时,西方国家出版的一些教科书已经改变了对第三世界的传统定义,称之为“一个通常用来形容世界上更为贫穷的、经济上欠发达国家的术语。它包括亚洲、中东和大洋洲除以色列、日本、土耳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意外的所有国家,非洲除南非外的所有国家和西半球除加拿大和美国外的所有国家。”
综观国际关系史的发展变化,西方的兴起与第三世界的出现是同一历史进程的两个侧面。按照沃勒斯坦的分析,随着西欧资本主义在16世纪的崛起,世界各地区孤立发展的状态就已经被逐渐打破,逐渐形成了一种“中心——边缘”式的世界体系和依附关系。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最早的“第三世界”发端于东欧,西欧的工业品与东欧的农产品之间形成了最早的国际分工体系。在这之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阶段性发展与扩张,非洲和美洲的边远地区、亚洲先后成为修资本主义中心的边缘。但与此同时,第三世界的反抗也由原来的“造反”发展为革命。两次第三世界革命的浪潮使得一百多个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民族独立并登上世界舞台。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所为第三世界,既不是一组国家,也不是一组统计标准,而是一组关系——一种支配的宗主国中心与依附的外援地区的不平等关系,这些地区在过去是殖民地,今天是新殖民地式的‘独立’国。”这种界定揭示了第三世界的历史根源,也描绘了它的现实处境。所谓“第三世界”,就是在这一体系中出于边缘地位、依附于中心的国家和地区。这种关系和体系并未因冷战的发生和第三世界在政治上的崛起而发生质的变化,也没有因为冷战的终结而消失。
二、现状
尽管历史遭遇相似,在世界体系中的边缘位置相同,但第三世界是一个“世界”,而不是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的联盟或整体,第三世界国家间存在着种种差异。
首先,虽然第三世界国家大多从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发展而来,但他们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间不同,沦陷前的社会发展状态不一,及至获得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方式和手短也不一样。
其次,第三世界国家取得政治独立后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上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别,国家间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分化。有些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
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变成了第三世界内部的新兴国家集团,亚洲“四小龙”就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但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并没有这样的机遇,仍是贫困的、被排挤的国家集团。这就要求我们队第三世界有综合的、历史的和系统的分析。
最后,冷战的终结把第三世界国家置于一个非常困难的境地,外援大量减少,全球化的冲击,西方国家人权与民主化的压力,使第三世界国家在90年代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时期。民主化进程难以改变经济形势、金融危机时有发生、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种族冲突、宗教对立和领土纠纷等使这些地区的恢复和发展面临十分艰难的前景。
在种种挑战面前,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开展了形式各异的自身改革和地区联合,如东盟的扩大,拉美区域一体化进程、非洲联合自强等,走上了自强之路。而另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则进一步被边缘化,疾病、贫穷、冲突、生态破坏仍是困扰第三世界发展的主要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并没有给第三世界带来实惠,反而加剧了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些不仅是第三世界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挑战。